CN113014553B -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 Google Patents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4553B
CN113014553B CN202110180235.3A CN202110180235A CN113014553B CN 113014553 B CN113014553 B CN 113014553B CN 202110180235 A CN202110180235 A CN 202110180235A CN 113014553 B CN113014553 B CN 113014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ignal strength
data pack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02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4553A (zh
Inventor
托马斯·普赖斯
吞拿·托克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LLC
Priority to CN2021101802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4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4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4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 G06F21/335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for accessing specific resources, e.g. using Kerberos ti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通常,本公开针对用于基于信号强度切换通信连接的技术。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指示,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并且确定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含到第二计算设备的蜂窝网络连接或者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并且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该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的网状网络。

Description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本申请是2016年12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80073291.4(PCT/US2016/068936)、发明名称为“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基于信号强度切换通信连接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移动设备利用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例如,)向其他移动设备发送消息。可能只有当在移动设备尝试发送消息时在移动设备的位置处相应的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上具有充足的信号强度水平时,移动设备才发送这些消息。由于私有化蜂窝网络的性质,不同蜂窝网络在不同区域具有各种各样的信号强度,包括特定蜂窝网络没有覆盖的死区。弱网络连接强度的情形阻止连接到这些蜂窝网络的移动设备能够成功地发送或接收消息。进一步地,由于通过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通信的移动设备必须在将最终消息发送给预定接收者之前首先与中心服务器进行通信,弱网络连接强度可能阻止移动设备互相发送消息,即使这两个设备可能互相非常接近。
发明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方法可以包括由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以及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以及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在另一个示例中,一种计算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经由多个无线通信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无线电设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的存储设备。该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并且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该一个或多个模块可进一步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使用无线电设备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以及使用无线电设备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公开针对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的手段,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用于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的手段,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以及用于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手段。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计算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的手段,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以及用于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手段。
在另一个示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被用指令编码,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计算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以及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指令可以进一步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以及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在附图和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的细节。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对象和优点将从描述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被配置为自动建立不同网络连接以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计算设备的示例计算设备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图1的示例计算设备的进一步细节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被配置为自动建立不同网络连接以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计算设备的示例计算设备的概念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用于自动建立不同网络连接以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计算设备的技术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本公开针对用于基于默认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来自动管理主动通信连接的技术。例如,计算设备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向接收者发送数据包,诸如文本消息。计算设备可以尝试经由默认通信连接(诸如通过蜂窝网络)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然而,蜂窝网络可能不提供对整个地理区域的覆盖,并且可能具有所谓的“死区”,在死区中计算设备可能没有充足的信号强度来发送数据包。如果计算设备确定默认通信连接太弱,则计算设备可以自动与其他附近的计算设备建立网状网络,并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附近的计算设备。在各种情况下,数据包可以在网状网络内的其他计算设备之间转发,直到其他计算设备中的一个具有充足的信号强度来发送数据包。该其他计算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将数据包转发给服务器,服务器然后可以将数据包转发给预定接收者。
利用本文描述的技术,即使当用于该特定设备的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太弱而无法发送数据包时,计算设备也可以可靠且高效地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者计算设备。进一步,通过自动建立网状网络,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不需要计算设备接收来自用户的进一步输入,诸如通过转换应用程序或蜂窝网络,来发送数据包。计算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其他计算设备之间建立网状网络以在具有弱信号强度的区域中发送数据包,利用其他设备的蜂窝网络来降低计算设备本身的成本和硬件复杂度,而不是需要计算设备在多个用户识别模块(SIM)卡之间转换以连接到多个不同的蜂窝网络。相比于拥有多个计算设备、每个计算设备在不同的蜂窝网络上的单个用户,建立网状网络更便宜并且更可靠。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被配置为自动建立不同网络连接以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计算设备的示例计算设备的概念图。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至少部分地基于默认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计算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通信连接自动建立网状网络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者计算设备。
如图1所示,系统2包括计算设备4和计算设备12。在图1的示例中,计算设备4和计算设备12被描述为移动电话。然而,在一些示例中,计算设备4和计算设备12可以是计算机化手表(例如,智能手表)、计算机化眼镜、计算机化头饰、其他类型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游戏系统、媒体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电视平台、汽车导航系统、数字摄像机或被配置为向其他计算设备发送数据包的任何其他类型的移动和/或非移动计算设备。各自的显示部件可以与计算设备4和计算设备12一体或远离计算设备4和计算设备12。
计算设备4包括通信单元6、应用程序8和通信模块10。应用程序8和模块10可以使用软件、硬件、固件或驻留在和/或运行在计算设备4的硬件、软件、和/或固件的混合来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计算设备4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应用程序8和模块10。在一些示例中,计算设备4可以将应用程序8和模块10作为在计算设备4的底层硬件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来运行。应用程序8和模块10可以作为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或者计算平台的一个或多个服务或部件来运行。应用程序8和模块10可以作为计算设备4的计算平台的应用层处的一个或多个可运行程序来运行,其具有操作系统特权或对计算设备4的运行时间库的访问。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单元6、应用程序8和/或模块10可以例如通过计算设备4与一个或多个远程网络设备的交互,而被相对于计算设备4远程地布置并且可以被计算设备4远程地访问。
计算设备4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单元6。在一个示例中,计算设备4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诸如一个或多个有线或无线网络,利用通信单元6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通信单元6可以是网络接口卡,诸如以太网卡、光收发器、射频收发器或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设备。这种网络接口的示例可以包括红外信令、3G、长期演进(LTE)和无线电以及通用串行总线(USB)和以太网。在一些示例中,计算设备4利用通信单元6与可操作地耦合到计算设备4的另一计算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计算设备1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单元14,其可以与计算设备4的通信单元6类似。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计算设备4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的应用程序8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22发送给计算设备12。在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22时,可能经由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8可以向通信单元6提供数据,包括预定的接收者和一个或多个数据包22。通信单元6然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22发送给计算设备12。例如,应用程序8可以是被配置为输出与标准消息传递服务(SMS)文本消息有关的数据包的文本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在这样的情况下,文本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并且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将文本消息发送给与计算设备12相关联的接收者。文本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可以向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提供需要的数据,其根据将被用于发送数据包的特定网络协议将数据格式化为包结构。通信单元6可以尝试通过信号16将所提供的数据包发送给计算设备12。
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中的一个。例如,通信模块10可以使用来自通信单元6的数据来确定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或者在单个时间点测量或者在一些时间内平均测量。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单元6可以被配置为测量当前信号强度,诸如以dBm(即,以分贝表示的每毫瓦无线电功率的功率比(power ration))或任意强度单位(ASU,即,一种速率(rate)的表示,计算设备4能够通过连接到附近的网络源来以该速率更新其位置)。在其他情况下,通信单元6可输出信号16以尝试联系中心服务器17。在图1的示例中,输出信号16可能具有弱信号强度,或者计算设备4可能不能建立到中心服务器17的连接。尝试通信的结果可以是通信模块10确定第一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的基础。
通信模块10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例如,对于惯常地在传输中丢失数据包或电话呼叫,-112dBm的信号强度可能足够低。如此,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或者低于-112dBm。在另一个示例中,对于在惯常地传输中丢失数据包或电话呼叫,1ASU的信号强度可能足够低。如此,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或者低于1ASU。尽管在图1的示例中提供了-112dBm和1ASU的示例作为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示例,计算设备4可基于许多因素来制定更高的或更低的阈值信号强度水平,除了别的以外,该因素包括第一或第二无线通信连接的发送通信的合意性、电池寿命、预定接收者的位置或以前的数据使用。
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自动建立到网状网络18的不同无线通信连接,一个或多个数据包22通过该网状网络18被发送给计算设备12。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网状网络18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如果通信模块10确定信号强度是-113dBm,则通信模块10可以切换通信连接的类型并自动连接到网状网络18。
网状网络18包括具有与计算设备4的能力类似的能力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图1的示例,网状网络18还可以包括计算设备12,即数据包22的预定接收者。尽管第一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位于中心路由器处的无线局域网或蜂窝网络,但是网状网络可以利用位于与计算设备4类似的计算设备处的对等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Wi-Fi)或短波长无线电连接(例如,/>)。如此,计算设备4不再依赖于位于路由器处的默认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来联系计算设备12。
在对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进一步响应中,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20向计算设备12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22。在连接到网状网络18之后,通信模块10可以使用第二无线通信连接,通过网状网络18将包括数据包22的信号通过连接20发送给计算设备12。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如果计算设备4和计算设备12是网状网络18中仅有的设备,则计算设备4可以直接将数据包22发送给计算设备12。在其他情况下,计算设备4可以对数据包22进行编码并且仅包括指示计算设备12作为最终接收者的可读序列。在这种情况下,诸如通过存储在组成网状网络18的计算设备上的路由表的使用,网状网络18中的其他计算设备可以在彼此间转发数据包22直到它们到达计算设备12。
不同于强制用户订购多个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强制用户尝试从不同的计算设备发送数据包、或者仅仅通知用户数据包未能发送并且用户必须等待直到计算设备4可以接收足够强的信号以连接到蜂窝网络,即使当用于该特定设备的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太弱而无法发送数据包时,与其他计算设备建立网状网络18也可以使计算设备4能够可靠和高效地将数据包发送到接收者计算设备。进一步,通过自动建立网状网络18,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不需要计算设备4从用户接收进一步的输入,诸如通过转换应用程序或蜂窝网络,来发送数据包。计算设备4可以被配置成在其他计算设备之间建立网状网络18以在具有弱信号强度的区域中发送数据包,而不是需要计算设备4在多个SIM卡之间转换以连接到多个不同的蜂窝网络。相比于拥有多个计算设备、每个计算设备都在不同的蜂窝网络上的单个用户,建立网状网络18更便宜并且更可靠。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图1的示例计算设备的进一步细节的框图。图2仅示出了计算设备4的一个特定示例,并且在其他情况下可以使用计算设备4的许多其他示例。
如图2的具体示例所示,计算设备4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一个或多个输入部件32、一个或多个通信单元6、一个或多个输出部件34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38。在图2的示例中,计算设备4的存储设备38包括应用程序8、通信模块10、信号强度模块40、通信模式模块42和传输模块44。部件6、8、10、30、32、34、38、40、42和44中的每一个可以(物理地、通信地和/或操作地)互连用于部件间通信。在一些示例中,通信信道36可以包括系统总线、网络连接、进程间通信数据结构或用于传达数据的任何其他信道。作为图2的一个示例,组件6、8、10、30、32、34、38、40、42和44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36耦合。应用程序8、通信模块10、信号强度模块40、通信模式模块42以及传输模块44还可以彼此以及与计算设备4中的其他部件传达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30被配置为实施功能和/或处理用于在计算设备4内运行的指令。例如,处理器30可以能够处理存储在存储设备38中的指令。处理器30的示例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等同的分立或集成逻辑电路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38可以被配置为在操作期间存储计算设备4内的信息。在一些示例中,存储设备38被描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一些示例中,存储设备38是暂时存储器,这意味着存储设备38的主要目的不是长期存储。在一些示例中,存储设备38被描述为易失性存储器,这意味着当计算设备关闭时存储设备38不保持存储的内容。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他形式的易失性存储器。在一些示例中,存储设备38被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用于由处理器30运行。在一个示例中,存储设备38由运行在计算设备4上的软件或应用程序(例如,应用程序8)使用以暂时存储程序运行期间的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存储设备38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设备38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比易失性存储器更大量的信息。存储设备38还可以被进一步配置用于信息的长期存储。在一些示例中,存储设备38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元件。这种非易失性存储元件的示例包括磁性硬盘、光盘(optical disc)、软盘、闪存、或电可编程存储器(EPROM)或电可擦除和可编程(EEPROM)存储器的形式。
在一个示例中,计算设备4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部件32。在一些示例中,输入部件32被配置为通过触觉、音频或视频反馈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输入部件32的示例包括显示部件、鼠标、键盘、摄像机、麦克风或用于检测来自用户的输入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设备。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部件包括触敏(touch-sensitive)屏。
一个或多个输出部件34也可以被包括在计算设备4中。在一些示例中,输出部件34被配置为使用触觉、音频或视频刺激向用户提供输出。在一个示例中,输出部件34包括电子显示器、扬声器或用于将信号转换成人或机器可理解的适当形式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设备。电子显示器可以是触摸屏的LCD或OLED部分,可以是诸如CRT、LED、LCD或OLED的非触摸屏直视(direct view)显示部件。显示部件也可以是投影仪而不是直视显示器。
在一些示例中,计算设备4可以进一步包括未画出的部件,诸如显示部件。显示部件可以被配置为在显示器上输出图形内容并且经由存在敏感(presence-sensitive)输入部件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存在敏感输入部件可以检测显示部件的屏幕处和/或其附近的对象。作为一个示例范围,存在敏感输入部件可以检测在显示部件的物理屏幕的2英寸(~5.08厘米)或更少以内的诸如手指或指示笔的对象。存在敏感输入部件可以确定显示部件检测到对象处的位置(例如,(x,y)坐标)。在另一示例范围中,存在敏感输入部件可以检测距离显示部件的物理屏幕6英寸(~15.24厘米)或更少的对象,并且其他示例性范围也是可能的。存在敏感输入部件可以使用电容、电感和/或光学识别技术来确定由用户的手指选择的显示器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存在敏感输入部件使用触觉、音频或视频刺激向用户提供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计算设备4的输入部件32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的应用程序8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在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时,可能经由存储设备38中的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8可以向通信单元6提供数据,包括预定接收者和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然后,通信单元6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例如,应用程序8可以是图片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图片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当前正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并且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将图片消息发送给与第二计算设备相关联的接收者。图片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可以向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提供需要的数据,其根据将被用于发送数据包的特定网络协议将数据格式化为包结构。通信单元6可以尝试将所提供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
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计算设备4的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中的一个。例如,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使用来自通信单元6的数据来确定信号强度。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单元6可以被配置为测量当前信号强度,诸如以dBm(即,以分贝表示的每毫瓦无线电功率的功率比)或任意强度单位(ASU,即,一种速率的表示,计算设备4能够通过连接到附近网络源来以该速率更新其位置)。在其他情况下,通信单元6可输出信号以尝试联系中心服务器。在图2的示例中,输出信号可能具有弱信号强度,或者计算设备4可能不能建立到中心服务器的连接。尝试通信的结果可以是信号强度模块40确定第一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的基础。
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例如,对于惯常地在传输中丢失数据包或电话呼叫,-112dBm的信号强度可能足够低。如此,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或者低于-112dBm。在另一个示例中,对于惯常地在传输中丢失数据包或电话呼叫,1ASU的信号强度可能足够低。如此,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或者低于1ASU。尽管在图2的示例中提供了-112dBm和1ASU的示例作为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示例,计算设备4可基于许多因素制定更高或更低的阈值信号强度水平,除了别的以外,该因素包括第一或第二无线通信连接的发送通信的合意性、电池寿命、预定接收者的位置或以前的数据使用。
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例如,响应于计算设备4接收用户输入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测量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当前信号强度,并且将当前信号强度与阈值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在一些示例中,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基于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确定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然后,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这样的示例可以包含以下情况:计算设备4暂时具有用于发送图片消息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但是处于蜂窝覆盖间歇地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并被认为不可靠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信号强度。然后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将该平均信号强度与阈值信号强度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提供了用于处置以下情况的另一个示例:计算设备4暂时具有用于发送图片消息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但是处于蜂窝覆盖间歇地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并被认为不可靠的区域中。
计算设备4可以在未完全发送图片消息时建立网状网络。换句话说,实际上计算设备4可以试图将图片消息发送给中心服务器。如果计算设备4未能将图片消息发送给中心服务器,则信号强度模块40可自动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使得通信模式模块42自动建立网状网络。
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式模块42可以自动建立到网状网络的不同的无线通信连接,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通过该网状网络被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如果信号强度模块40确定信号强度是0ASU,则通信模式模块42可以切换通信连接的类型并自动连接到网状网络。相反地,响应于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传输模块可以经由通信单元6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
在对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进一步响应中,计算设备4的传输模块44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在连接到网状网络之后,传输模块44可以使用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信号通过网状网络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如果计算设备4和第二计算设备是网状网络中仅有的设备,则计算设备4的传输模块44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接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在其他示例中,如果计算设备4和第二计算设备都连接到网状网络,但彼此不直接连接,则传输模块44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中间计算设备。网状网络中的每个计算设备可以存储表格,该表格指示各个计算设备可以直接联系哪些计算设备。使用该路由表,中间计算设备可以通过网状网络转发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到中间计算设备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接转发给第二计算设备。在这样的示例中,计算设备4的传输模块44可以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编码并且仅包括指示第二计算设备作为最终接收者的可读序列。在这种情况下,网状网络中的其他计算设备可以在彼此间转发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到达第二计算设备12。
在其他示例中,第二计算设备可以不是网状网络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模块44可以直接地或者经由网状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计算设备,将一个或多个包发送给第三计算设备,其中第三计算设备具有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通过网状网络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连接到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例如,)的计算设备,并且该计算设备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转发给负责通过蜂窝网络或互联网向预定接收者分发消息的中心服务器。以这种方式,第三计算设备实质上为计算设备4发送文本消息或图片消息。
网状网络可以包括具有与计算设备4的能力类似的能力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图2的示例,网状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二计算设备,即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预定接收者。尽管第一通信连接可以经由位于中心路由器处并连接到互联网的无线局域网或蜂窝网络,但是网状网络可以利用位于与计算设备4类似的(即,未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设备处的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Wi-Fi)或短波长无线电连接(例如,/>)。如此,计算设备4可以不再依赖于位于路由器处的默认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来联系第二计算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传输模块44还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从网状网络接收数据包集合,例如来自第二计算设备或网状网络内的另一计算设备的文本或图片消息。如果接收的数据包源自网状网络之外的计算设备,则接收的数据包可能已经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被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网状网络中除了计算设备4之外的计算设备可以从中心服务器检索数据包,因为计算设备4不具有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存储在计算设备4上的路由表可以指示网状网络中的哪个中间计算设备连接到中心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设备4可以授予许可,许可中间计算设备从中心服务器检索欲供给计算设备4的数据包。被许可的中间计算设备然后可以将那些数据包转发给计算设备4,这允许计算设备4接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的消息,即使计算设备4不具有足够的信号强度。
一旦计算设备4连接到网状网络,一旦计算设备4具有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充足的信号强度,计算设备4可最终从网状网络断开。例如,在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之后,输入部件32可以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的应用程序8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测量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以类似于以上如何确定信号强度满足的方式,来确定更新的信号强度现在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式模块42可以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和网状网络断开。在从网状网络断开之后,传输模块44可以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从死区摆脱进入具有可靠的蜂窝网络覆盖的区域中。当用户尝试从计算设备4向接收者计算设备发送数据包时,计算设备4可以检查用于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是满足要求的,则计算设备4可以自动从网状网络断开,撤回授予其他计算设备的用于管理欲供给计算设备4的数据包的任何许可。
在其他示例中,通信模式模块42可以在经由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时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和网状网络断开。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假设,如果计算设备4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数据包,则信号强度足够使得通信模式模块42可以从网状网络断开。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被配置为自动建立不同网络连接以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计算设备的示例计算设备的概念图。在图3的示例中,计算设备4可以是与相对于图1和图2描述的计算设备4类似的计算设备。
在图3的示例中,计算设备4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计算设备12。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计算设备4可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中的一个。例如,计算设备4可以输出信号73尝试联系中心服务器74。在图4的示例中,信号73可能具有弱信号强度,或者计算设备4可能不能建立到中心服务器74的连接。尝试通信的结果可以是计算设备4确定第一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的基础。
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计算设备4可以自动建立到网格网络18的不同的无线通信连接,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通过该网络网络18被发送到计算设备12。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网状网络18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
在图3的示例中,计算设备12可以不连接到网状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设备4可以直接地或者经由网状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计算设备,通过连接75将数据包22发送给计算设备72,其中计算设备72具有用于至中心服务器74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通过网状网络18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到计算设备72,其中计算设备72通过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例如,)连接到中心服务器74。计算设备72然后可以通过连接76将数据包22转发给中心服务器74,其中中心服务器74负责通过蜂窝网络或互联网向目标接收者分发消息。以这种方式,计算设备72实质上为计算设备4发送文本消息或图片消息。中心服务器74然后可以通过连接78将数据包转发给计算设备12,计算设备4的消息的预定接收者。
网状网络18可以包括具有与计算设备4的能力类似的能力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尽管第一通信连接可以经由位于中心路由器处并连接到互联网的无线局域网(例如,)或蜂窝网络,网状网络可以利用位于与计算设备4类似的计算设备处(即,没有连接到互联网)的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对等无线局域网连接,诸如Wi-Fi/>)或短波长无线电连接(例如,/>连接)。如此,计算设备4可以不再依赖于位于路由器处的默认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以经由中心服务器联系第二计算设备。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用于自动建立不同网络连接以将数据包发送给其他计算设备的技术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图4的技术可以由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设备诸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计算设备4。为了说明的目的,图4的技术在图1的计算设备4的情境中描述,尽管具有与计算设备4不同的配置的计算设备可以执行图4的技术。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是可选的,并且不是图4的流程图中所描述/示出的每个步骤都被需要以执行本公开的技术。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计算设备4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的应用程序8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100)。在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时,可能经由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8可以向通信单元6提供数据,包括预定接收者和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通信单元6然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例如,应用程序8可以是视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视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当前正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并且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将视频消息发送给与第二计算设备相关联的接收者。视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可以向计算设备4的操作系统提供需要的数据,其根据将被用于发送数据包的特定网络协议将数据格式化为包结构。通信单元6可以尝试将所提供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在其他示例中,应用程序8可以是文本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图片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或可以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者计算设备的任何其他应用程序,包括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
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10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中的一个。例如,通信模块10可以使用来自通信单元6的数据来确定信号强度。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单元6可以被配置为测量当前信号强度,诸如以dBm(即,以分贝表示的每毫瓦无线电功率的功率比)或任意强度单位(ASU,即,一种速率的表示,计算设备4能够通过连接到附近网络源来以该速率更新其位置)。在其他情况下,通信单元6可输出信号以尝试联系中心服务器。在图4的示例中,输出信号可能具有弱信号强度,或者计算设备4可能不能建立到中心服务器的连接。尝试通信的结果可以是通信模块10确定第一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的基础。
通信模块10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104)。例如,对于惯常地在传输中丢失数据包或电话呼叫,-112dBm的信号强度可能足够低。如此,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或者低于-112dBm。在另一个示例中,对于惯常地在传输中丢失数据包或电话呼叫,1ASU的信号强度可能足够低。如此,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或者低于1ASU。尽管在图4的示例中提供了-112dBm和1ASU的示例作为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示例,计算设备4可基于许多因素制定更高或更低的阈值信号强度水平,除了别的以外,该因素包括第一或第二无线通信连接的发送通信的合意性、电池寿命、预定接收者的位置或以前的数据使用。
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例如,响应于计算设备4接收用户输入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通信模块10可以测量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当前信号强度并且将当前信号强度与阈值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块10可以基于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来确定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然后,通信模块10可以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这样的示例可以包含以下情况:计算设备4暂时具有用于发送图片消息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但是处于蜂窝覆盖间歇地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并被认为不可靠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在又一些情况下,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确定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信号强度。然后信号强度模块40可以将该平均信号强度与阈值信号强度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提供了用于处置以下情况的另一个示例:计算设备4暂时具有用于发送图片消息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但是处于蜂窝覆盖间歇地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并被认为不可靠的区域中。
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104的“否”分支),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自动建立到网状网络的不同的无线通信连接,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通过该网状网络被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108)。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如果通信模块10确定信号强度是0ASU,则通信模块10可以切换通信连接的类型并自动连接到网状网络。相反地,响应于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104的“是”分支),通信模块10可以经由通信单元6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发送到第二计算设备(106)。
在对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进一步响应中,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110)。在连接到网状网络之后,通信模块10可以使用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信号通过网状网络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如果计算设备4和第二计算设备是网状网络中仅有的设备,则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接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在其他示例中,如果计算设备4和第二计算设备都连接到网状网络,但彼此不直接连接,则通信模块10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中间计算设备。网状网络中的每个计算设备可以存储表格,该表格指示各个计算设备可以直接联系哪些计算设备。使用该路由表,中间计算设备可以通过网状网络转发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到中间计算设备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接转发给第二计算设备。在这样的示例中,计算设备4的通信模块10可以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行编码并且仅包括指示第二计算设备作为最终接收者的可读序列。在这种情况下,网状网络中的其他计算设备可以在彼此间转发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直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到达第二计算设备。
在其他示例中,第二计算设备可以不是网状网络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块10可以直接地或者经由网状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计算设备,将一个或多个包发送给第三计算设备,其中第三计算设备具有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通过网状网络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连接到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例如,)的计算设备,并且该计算设备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转发给负责通过蜂窝网络或互联网向预定接收者分发消息的中心服务器。以这种方式,第三计算设备实质上为计算设备4发送文本消息或图片消息。
贯穿本公开,描述了只要计算设备接收来自用户的分析信息的许可,计算设备和/或计算系统就可以分析与计算设备相关联的信息(例如,位置、速度、用户界面的内容等)的示例。例如,在以下讨论的计算设备可以收集或者可以利用与用户相关联的信息的情形中,用户可以被提供有提供输入以控制计算设备的程序或特征是否可以收集和利用用户信息(例如,关于用户的当前位置、当前速度的信息等等)的机会,或者规定计算设备是否可以和/或如何接收与用户有关的内容的机会。此外,某些数据在被计算设备和/或计算系统存储或使用之前,可以以一种或多种方式被处理,以便移除个人可识别信息。例如,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处理,以便不能确定关于用户的个人可识别信息,或者可以将位置信息被获取处的用户的地理位置概括化(例如概括化至城市、邮政编码或州级别),以便不能确定用户的特定位置。这样,用户可以控制关于用户的信息如何被收集以及如何被计算设备使用。进一步,可以利用加密,以致除预定接收者之外的计算设备可能不能够读取或存储关于传送的数据包的信息。
网状网络可以包括具有与计算设备4的能力类似的能力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图4的示例,网状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二计算设备,即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预定接收者。尽管第一通信连接可以经由位于中心路由器处并连接到互联网的无线局域网(例如,)或蜂窝网络,但是网状网络可以利用位于与计算设备4类似的(即,没有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设备处的无线局域网连接(例如,对等无线局域网连接,诸如Wi-Fi)或短波长无线电连接(例如,/>连接)。如此,计算设备4可以不再依赖于位于路由器处的默认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来联系第二计算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块10还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从网状网络接收数据包集合,例如来自第二计算设备或网状网络内的另一计算设备的文本或图片消息。如果接收的数据包源自网状网络之外的计算设备,则接收的数据包可能已经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被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网状网络中除了计算设备4之外的计算设备可以从中心服务器检索数据包,因为计算设备4不具有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令人满意的信号强度。存储在计算设备4上的路由表可以指示网状网络中的哪个中间计算设备连接到中心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设备4可以授予许可,许可中间计算设备从中心服务器检索欲供给计算设备4的数据包。被许可的中间计算设备然后可以将那些数据包转发给计算设备4,这允许计算设备4接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的消息,即使计算设备4不具有足够的信号强度。
一旦计算设备4连接到网状网络,一旦计算设备4具有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充足的信号强度,计算设备4可最终从网状网络断开。例如,在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之后,计算设备4可以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4处运行的应用程序8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通信模块10可以测量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通信模块10可以以类似于以上如何确定信号强度满足的方式,来确定更新的信号强度现在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块10可以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和网状网络断开。在从网状网络断开之后,传输模块44可以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从死区摆脱进入具有可靠的蜂窝网络覆盖的区域中。当用户尝试从计算设备4向接收者计算设备发送数据包时,计算设备4可以检查用于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是满足要求的,则计算设备4可以自动从网状网络断开,撤回授予其他计算设备的用于管理欲供给计算设备4的数据包的任何许可。
在其他示例中,通信模块10可以在经由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时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和网状网络断开。换句话说,计算设备4可以假设,如果计算设备4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数据包,则信号强度足够使得通信模块10可以从网状网络断开。
示例1:一种方法,包含:由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含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和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并且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2:示例1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3:示例1至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向第三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4:示例3的方法,其中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一步包含: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第三计算设备并且向服务器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5:示例1至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直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6:示例1至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
示例7:示例1至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第一数据包集合,方法进一步包括:由第一计算设备从第二计算设备并且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
示例8:示例1至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用户输入的指示是第一用户输入的指示,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第一数据包集合,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由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响应于确定更新的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和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集合。
示例9:示例1至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第一数据包集合,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由第一计算设备从第二计算设备并且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和响应于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由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示例10:示例1至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包含: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和响应于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示例11:一种计算设备,包含:无线电设备,该无线电设备被配置为经由多个无线通信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设备,该存储设备被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该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含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和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和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使用无线电设备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和使用无线电设备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12:示例11的计算设备,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13:示例11至12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经由第三计算设备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向服务器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14:示例11至13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直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15:示例11至14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
示例16:示例11至15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第一数据包集合,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由第一计算设备从第二计算设备并且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
示例17:示例11至16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用户输入的指示是第一用户输入的指示,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第一数据包集合,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在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由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指示,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由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响应于确定更新的信号强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和由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集合。
示例18:示例11至17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含第一数据包集合,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在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从第二计算设备并且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和响应于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自动地从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示例19:示例11至17中任一项的计算设备,其中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包含: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和响应于确定在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示例20:一种被用指令编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计算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计算设备;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确定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含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和响应于确定信号强度不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自动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并且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示例21:一种包含用于执行示例1至11的任意组合的手段的设备。
示例22:一种被用指令编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计算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示例1至11的任意组合的方法。
示例23: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模块的设备,该至少一个模块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操作以执行示例1至11的任意组合的方法。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这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闪存、或任何其他可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要求的程序代码并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介质。而且,任何连接都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输指令,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都包含在介质的定义中。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数据存储介质不包括连接、载波、信号或其它瞬态介质,而是相反地针对非瞬态有形存储介质。使用的磁盘(disk)和光碟(disc)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optical disc)、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光碟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以上组合也应该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指令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诸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用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或其他等同的集成或分立逻辑电路。因此,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可以指任何前述结构或适于实施所描述的技术的任何其它结构。另外,在一些方面,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专用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内提供。而且,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在一个或多个电路或逻辑元件中实施。
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在包括无线手持机、集成电路(IC)或IC集合(例如,芯片集)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或装置中实施。在本公开中描述了各种部件、模块或单元以强调被配置为执行所公开技术的设备的功能方面,但是不一定需要通过不同的硬件单元来实现。而是,如上所述,各种单元可以组合在一个硬件单元中,或者由包括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互操作的硬件单元的聚集连同合适的软件和/或固件来提供。
将要认识到,取决于实施例,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动作或事件可以以不同的顺序被执行,可以被添加、合并或完全省略(例如,对于该方法的实践并非所有描述的动作或事件都是必需的)。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动作或事件可以例如通过多线程处理、中断处理或多个处理器而被并行地执行,而不是顺序地执行。
在一些示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非暂时性介质。术语“非暂时性”可以指示存储介质没有具体化为载波或传播信号。在某些示例中,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可以存储能够(例如,在RAM或高速缓存中)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所描述的系统、操作或功能的任意组合都是可以预期的。这些和其他示例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3)

1.一种用于切换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移动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输入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输入指示指示输入以向接收者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集合;
响应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输入指示,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确定到所述接收者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第一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
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而连接到第二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
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当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由所述第二移动设备接收到时,使得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以及
在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
在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处接收第二用户输入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输入指示指示输入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传输第二数据包集合;
基于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或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从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而连接到所述接收者设备;以及
由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短波长无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包括计算机化手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包括可穿戴计算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包括平板电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与语音呼叫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以及
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
9.一种用于切换通信连接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
数据处理硬件;以及
存储器硬件,所述存储器硬件与所述数据处理硬件进行通信并且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数据处理硬件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输入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输入指示指示输入以向接收者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集合;
响应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输入指示,确定到所述接收者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第一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经由第二无线通信连接而连接到第二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网状网络并且使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
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当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由所述第二移动设备接收到时,使得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以及
在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
接收第二用户输入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输入指示指示输入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传输第二数据包集合;
基于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或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从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而连接到所述接收者设备;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接收者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短波长无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计算机化手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可穿戴计算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包括平板电脑。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与语音呼叫相关联。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以及
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
17.一种用于切换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指示,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响应于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建立到网状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使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其中,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被包括在网状网络中;以及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以及
在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之后: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更新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更新的信号强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地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不被包括在所述网状网络中,并且其中,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用于经由服务器传递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被包括在所述网状网络中,其中,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不同于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并且其中,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用于经由所述网状网络传递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是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并且其中,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直接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与文本消息、图片消息或视频呼叫中的一个相关联。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
24.一种用于切换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计算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指示,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响应于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建立到网状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使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其中,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被包括在网状网络中;以及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集合;以及
在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自动地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包括: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在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
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在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所述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所述时间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以及
响应于确定在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所述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所述时间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间量,由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26.一种用于切换通信连接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
无线电设备,所述无线电设备被配置为经由多个无线通信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被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所述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指示,确定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响应于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使用所述无线电设备自动建立到网状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使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其中,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和所述计算设备被包括在网状网络中;以及
使用所述无线电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以及
在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之后: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更新的信号强度;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更新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更新的信号强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自动地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响应于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不被包括在所述网状网络中,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操作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用于经由服务器传递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是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操作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直接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被包括在所述网状网络中,其中,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与所述网状计算设备不同,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操作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经由短波长无线电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用于经由所述网状网络传递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集合,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从所述网状计算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
32.一种用于切换通信连接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
无线电设备,所述无线电设备被配置为经由多个无线通信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被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以使用当前在所述计算设备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指示,确定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一个;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响应于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使用所述无线电设备自动建立到网状计算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使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其中,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和所述计算设备被包括在网状网络中;以及
使用所述无线电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网状计算设备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集合;以及
在经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后: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数据包集合;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自动地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操作以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以:
确定在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时间量;
确定在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所述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所述时间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间量;以及
响应于确定在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的所述预定时间跨度上的所述时间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间量,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阈值信号强度水平。
CN202110180235.3A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Active CN113014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0235.3A CN113014553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79,306 2016-03-24
US15/079,306 US9949302B2 (en) 2016-03-24 2016-03-24 Automat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oggling
PCT/US2016/068936 WO2017164959A1 (en) 2016-03-24 2016-12-28 Automat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oggling
CN201680073291.4A CN108781208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CN202110180235.3A CN113014553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3291.4A Division CN108781208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4553A CN113014553A (zh) 2021-06-22
CN113014553B true CN113014553B (zh) 2023-09-05

Family

ID=5786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3291.4A Active CN108781208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CN202110180235.3A Active CN113014553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3291.4A Active CN108781208B (zh) 2016-03-24 2016-12-28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949302B2 (zh)
EP (1) EP3366021B1 (zh)
JP (2) JP6591072B2 (zh)
CN (2) CN108781208B (zh)
WO (1) WO20171649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5978A1 (ja) * 2015-11-19 2017-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US9949302B2 (en) 2016-03-24 2018-04-17 Google Llc Automat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oggling
EP3264825B1 (en) * 2016-06-28 2019-01-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to intercept accidental emergency calls in a device repair facility
US11151856B2 (en) 2016-11-29 2021-10-19 Jerry M. Miniard Distributed security system using position tracking
US10588170B2 (en) * 2017-06-02 2020-03-10 Apple Inc. Suspended baseband state
CN108012300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深圳鼎智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ndroid智能终端SIM卡自动切换方法
US11483691B2 (en) * 2018-03-13 2022-10-2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ime of arrival estimation for Bluetooth systems and devices
US10917857B2 (en) * 2019-04-18 2021-02-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40284161A9 (en) * 2020-12-17 2024-08-22 Micron Technology, Inc. Cellular signal mesh network
JP2023000301A (ja) * 2021-06-17 2023-01-04 株式会社シンテックホズミ 無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自動搬送車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507A (zh) * 2013-09-05 2014-01-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无限信号的方法及终端
CN103582062A (zh) * 2012-07-18 2014-02-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控制设备和方法
US8848558B1 (en) * 2012-01-18 2014-09-3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sh wireless connectivity
CN104770055A (zh) * 2012-11-08 2015-07-08 苹果公司 将无线设备中的蜂窝通信能力的使用扩展到另一设备
CN104980987A (zh) * 2014-04-08 2015-10-14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连接的无缝切换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5044B2 (en) * 2001-06-06 2003-09-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thod of WCDMA coverage based handover triggering
US7231220B2 (en) 2002-10-01 2007-06-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ocation 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mobile unit communication
DE602004006598T2 (de) * 2004-02-25 2008-01-31 Sony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Datenübertragung
US8364148B2 (en) 2005-07-07 2013-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working of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s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TWI455547B (zh) * 2008-09-01 2014-10-01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86269B1 (en) 2010-04-22 2019-05-15 Zipit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of one or more mobi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5865358B2 (ja) * 2010-06-04 2016-02-17 ボード・オブ・リージエンツ,ザ・ユニバーシテイ・オブ・テキサス・システム 無線通信方式、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JP5117539B2 (ja) * 2010-06-14 2013-01-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521135B2 (en) 2010-12-20 2013-08-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ssage relay host for delivering messages to out of coverag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5463419B2 (ja) * 2011-02-16 2014-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EP2702805B1 (en) * 2011-04-29 2017-11-01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Wireless device handoff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8958823B2 (en) 2011-10-27 2015-02-1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Location-based network switching
US9426728B2 (en) 2011-11-11 2016-08-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Network selection based on one or more factors
US8880051B2 (en) 2012-11-16 2014-11-04 Intel Corporation Automatic seamless context sharing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US20140148119A1 (en) 2012-11-29 2014-05-29 Broadcom Corporation Emergency (SOS) Mode Enhancements for Cellular Networks
JP2014150430A (ja) * 2013-02-01 2014-08-21 Ricoh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768269B1 (en) 2013-02-15 2019-03-13 Fujitsu Limited Automatic ad-hoc network of mobile devices
GB2511860A (en) 2013-03-15 2014-09-17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Data Service According to a User's Future Location
WO2014184605A1 (en) 2013-05-16 2014-11-20 Intel Corporation Managing bandwidth and connection costs for mobile devices
CN105282805B (zh) * 2014-07-25 2019-02-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呼叫业务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949302B2 (en) 2016-03-24 2018-04-17 Google Llc Automat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ogg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8558B1 (en) * 2012-01-18 2014-09-3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sh wireless connectivity
CN103582062A (zh) * 2012-07-18 2014-02-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4770055A (zh) * 2012-11-08 2015-07-08 苹果公司 将无线设备中的蜂窝通信能力的使用扩展到另一设备
CN103501507A (zh) * 2013-09-05 2014-01-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无限信号的方法及终端
CN104980987A (zh) * 2014-04-08 2015-10-14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连接的无缝切换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42053B2 (en) 2019-07-02
EP3366021B1 (en) 2020-04-22
CN113014553A (zh) 2021-06-22
CN108781208B (zh) 2021-03-02
JP6901536B2 (ja) 2021-07-14
US20170280487A1 (en) 2017-09-28
US20190306901A1 (en) 2019-10-03
US20180227965A1 (en) 2018-08-09
JP6591072B2 (ja) 2019-10-16
JP2019508919A (ja) 2019-03-28
WO2017164959A1 (en) 2017-09-28
US10764940B2 (en) 2020-09-01
US9949302B2 (en) 2018-04-17
JP2020010389A (ja) 2020-01-16
EP3366021A1 (en) 2018-08-29
CN108781208A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4553B (zh) 自动无线通信协议切换
US104627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pseudo base-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7395658B (zh) 离线对等辅助通知传输
EP338929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pseudo base-station, and terminal
WO2018049897A1 (zh) 数据备份方法及设备
US1004516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short messages from pseudo base stations
US94799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operation
CN105578385B (zh) 电子设备收发数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US11229008B2 (en) Pag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aging message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20140274172A1 (en) Premium messaging challenges
KR20240033035A (ko) 중계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938760B2 (en) Fowarding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599218B (zh) 用于确定订单接收范围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1976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690030B2 (en) Wireless link monitor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dic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468102A (zh) 网络账户的操作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54214B (zh) 通讯方法以及通讯装置
KR20180046136A (ko) 메시지 전송 제어를 위한 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11093173B (zh) 一种限制启动stk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KR20150104862A (ko) 메시지의 송수신 신호 및 통화 요청에 관한 신호를 검출하는 방법과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CN112312321A (zh) 一种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