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1032B -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1032B
CN113011032B CN202110317987.XA CN202110317987A CN113011032B CN 113011032 B CN113011032 B CN 113011032B CN 202110317987 A CN202110317987 A CN 202110317987A CN 113011032 B CN113011032 B CN 113011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building
pipe
detection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79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1032A (zh
Inventor
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Ahjzu
Original Assignee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Ahjz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Ahjzu filed Critical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Ahjzu
Priority to CN2021103179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1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1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1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1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1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0Hyd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ship-testing tanks or water tun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属于通风节能改造技术领域。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对上世纪90年代建成,地上13层的建筑大厦进行通风改造,包括对外窗改造、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办公室门进行改造并通风软件模拟,同时对通风改造设计了一种建筑大厦通风检测装置对改造前后进行通风检测,并配合通风模拟软件对通风检测评估,模拟检测数据可由通风检测装置测量提供,增加了测量模拟的准确性。通风检测装置包括调节固定组件,通过拧动螺栓使其延伸至支撑杆A内部通过挤压滑杆使其连接固定实现通风检测箱高度调节,在通风检测过程中气囊因风速胀起向左移动利用压力杆挤压压力传感器提供风速测量数据对风速测量。

Description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节能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积极响应《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及《黄山市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创建实施方案》,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及环境生态建设,探索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活动,对黄山市建设大厦进行综合节能改造。
其中黄山市建设大厦大楼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为上世纪90年代建成,地上13层,均为黄山市住建局办公使用,节能改造的范围是1~13层以及次楼所有外围护节能保温材料的设计和施工,当时的建筑节能工作并未在黄山市全面展开,该建筑并未按照建筑节能的要求来设计和施工,所以本次节能改造重点在增加外墙、屋面、架空板等节点的保温材料,更换原玻璃外窗为保温型玻璃外窗。
在通风改在过程中需要实现通风改造的节能以及高效性,因此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优先的设计原则,通过流体软件仿真模拟的通风改造方法,并设计一种通检测装置来实现对改造前后通风情况的检测,并向流体软件仿真模拟提供测量数据来提高测量模拟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通风改造后的节能以及高效性,确保的通风测量模拟的准确性问题而提出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窗改造:将原有高度为1.5米,宽为1.1米的平移双扇窗,改造为宽度不变,高度调整为1.8米并采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型材窗;
S2、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两侧办公室墙体上增加高度1.2米宽为1米的平移双扇磨砂窗户;
S3、办公室门进行改造:高为1.9米,宽为1.2米的木质门,不改变高度,将其宽由原来的1.2米,改造成1.4米宽并采用磨砂玻璃门;
S4、通风软件模拟:采用斯维尔Vent2014室内通风板块数值进行室内风环境模拟,采取控制变量法,控制其室外风环境保持不变建立建筑大厦模型,然后对其模型进行风环境模拟。
优选的,所述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在过道墙体增加磨砂窗户不仅可以使整个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与办公室之间形成穿堂风,从而改善室内的风环境,而且增加磨砂窗户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
优选的,所述办公室门进行改造将门的尺寸变大,有利于办公室与过道之间的空气流通。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所使用的建筑大厦通风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四角均固设有刹车轮,所述底座顶面中部固设有内部中空的支撑杆A,所述支撑杆A上固设有调节固定组件,所述底座上方设有通风检测箱,所述通风检测箱左端嵌设有操控工作台,所述通风检测箱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主控板,所述通风检测箱内部相对于主控板右侧的位置设有风压检测结构,所述通风检测箱右端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风管A,所述通风管A内部设有转速测量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固定组件包括滑杆,所述滑杆设于支撑杆A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滑杆顶部穿过支撑杆A延伸至其上方并与通风检测箱底面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A前侧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后侧延伸至支撑杆A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压检测结构包括通风管B,所述通风管B右端呈中空的圆台型结构设置,所述通风检测箱右端开设有与通风管A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管B右端与通风口连通并固定,所述通风管B中部外壁连接固定有支撑架,所述通风管B左侧沿着环形外壁开设有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风压检测结构还包括气囊,所述气囊悬空设于主控板右侧,所述气囊前后两侧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呈L型结构设置并将管口向左侧设置,所述气囊右端连接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右端套设于通风管B外壁上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右端内壁卡接于限位滑槽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囊右侧相对于连接管外侧的位置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右壁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管左端外壁上传动连接有压力杆,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通信线缆与主控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速测量机构包括扇叶,所述扇叶间隙设于通风管A内部,所述扇叶中部连接有支撑杆B,所述支撑杆B通过直接与通风检测箱转动连接,所述扇叶左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通风管A内壁相对于扇叶上方的位置设有计数器。
优选的,所述通风检测箱前后两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向左倾斜不规则扇形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对上世纪90年代建成,地上13层的建筑大厦进行通风改造,包括对外窗改造、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办公室门进行改造并通风软件模拟,同时针对通风改造前后设计了一种建筑大厦通风检测装置对建筑大厦改造前后进行通风检测,并配合通风模拟软件对通风检测评估,模拟检测数据可由通风检测装置测量提供,增加了测量模拟的准确性。
(2)本发明在改造过程中自然通风技术应用,基于被动优先的设计原则,通过流体软件仿真模拟,优化设计窗墙比,并且尽量增加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布置位置综合考虑季节风向和人员位置特点,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在夏季及过渡季消除室内的余热余湿,降低了建筑室内空调能耗,模拟在夏季和过渡季风向条件下,各楼层的空气流速云图表明建筑室内空气流通顺畅,空气龄云图表明室内空气换气次数很高,可以很快消除室内余热余湿,体现了被动式技术优先的原则。
(3)本发明对建筑大厦进行了通风节能改造不仅对改造前后室内通风进行了模拟,增添了通风检测装置对大厦改造前后的通风状态进行实际检测,同时包括了调节固定组件,在滑杆提升或下降时通过拧动螺栓使其延伸至支撑杆A内部通过挤压滑杆使其连接固定实现通风检测箱高度的调节,在通风检测过程中气囊接受流动的风速胀起并向左移动利用压力杆挤压压力传感器提供风速测量数据,并在通风管A内部增添了扇叶,并在扇叶的右端面设置了红外传感器,扇叶受风力影响开始转动,在旋转的过程中红外传感器向上扫过计数器并被计数器记录反馈至主控板上。
(4)本发明中气囊本体由强度和韧性很高的外袋和气密性很高的内袋加工而成,气囊本体前后两端留有气囊封口,用于连接固定排气管;气囊本体的外袋采用聚丙烯覆膜牛皮纸制成,内袋则采用五层拱挤尼龙薄膜制成;气囊封口处采用常规的凸凹卡条式密封方法与排气管连接固定,所述排气管采用聚氯乙烯制成硬质管道,本发明中气囊及排气管材质较轻且中气囊具有良好的韧性,可增加使用寿命,减低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左视及支撑杆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通风检测箱内部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通风检测箱内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风压检测结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通风管A前侧剖面及转速测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底座;2、刹车轮;3、支撑杆A;4、固定组件;401、滑杆;402、螺栓;5、通风检测箱;501、通风孔;6、操控工作台;7、主控板;8、风压检测结构;801、通风管B;802、支撑架;803、限位滑槽;804、气囊;805、排气管;806、连接管;807、固定板;808、压力传感器;809、压力杆;9、通风管A;10、转速测量机构;1001、扇叶;1002、支撑杆B;1003、红外传感器;1004、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窗改造:将原有高度为1.5米,宽为1.1米的平移双扇窗,改造为宽度不变,高度调整为1.8米并采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型材窗;
S2、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两侧办公室墙体上增加高度1.2米宽为1米的平移双扇磨砂窗户;
S3、办公室门进行改造:高为1.9米,宽为1.2米的木质门,不改变高度,将其宽由原来的1.2米,改造成1.4米宽并采用磨砂玻璃门;
S4、通风软件模拟:采用斯维尔Vent2014室内通风板块数值进行室内风环境模拟,采取控制变量法,控制其室外风环境保持不变建立建筑大厦模型,然后对其模型进行风环境模拟。
所述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在过道墙体增加磨砂窗户不仅可以使整个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与办公室之间形成穿堂风,从而改善室内的风环境,而且增加磨砂窗户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
所述办公室门进行改造将门的尺寸变大,有利于办公室与过道之间的空气流通。
本发明在对上世纪90年代建成,地上13层的建筑大厦进行通风改造,将大厦原有的两种外窗,一种为玻璃幕墙(非节能型),一种为普通铝合金5厚玻璃推拉窗,根据节能设计要求,更改为质量较好的断热铝合金6+12A+6LOW-E中空玻璃窗,玻璃幕墙采用6+12A+6LOW-E钢化中空玻璃,整体大方美观,适合现代办公要求。
本发明基于被动优先的设计原则,通过流体软件仿真模拟,优化设计窗墙比,并且尽量增加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布置位置综合考虑季节风向和人员位置特点,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在夏季及过渡季消除室内的余热余湿,降低了建筑室内空调能耗;模拟结果显示,在夏季和过渡季风向条件下,各楼层的空气流速云图表明建筑室内空气流通顺畅,空气龄云图表明室内空气换气次数很高,可以很快消除室内余热余湿,体现了被动式技术优先的原则。
本发明采用维尔Vent2014是以CFD为依据,按照国内对于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评判标准和准则进行室内自然风模拟,采用网格划分,对于室内通风,在窗户、门、墙的拐角附近等速度存在较大变化处加密网格;其次,设置边界条件先对室外的风环境进行模拟计算,得算相应窗户的压力值;采用控制变量法,CFD进行模拟的理论按照流体的守恒定律建立的方程表达:
方程式中φ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表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可以表示速度、温度以及能量方面的用语。下表是φ的不同形式的含义表。
计算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表
本发明中建筑大厦原窗户高为1.5米,采用蓝色有色玻璃幕墙,利用斯维尔软件对其进行室内风模拟,该室内风模拟采取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其室外风环境保持不变。
建筑大厦平面图建立建筑大厦模型,然后对其模型进行风环境模拟。
风速度云图是指人行高度1.5米处的通风情况,一般来讲风速度云图颜色越深,其通风效果越好,但是风速度云图不能具体的表示房间内的自然通风量,所以在本次模拟中我们只能将风速度云图作为评价的辅助条件。
参照报告所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于房间通风换气次数评价标准来要求,根据软件模拟得到的换气次数由表可见。
选取5层标准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改造前5层换气次数表
分类 体积 (m3) 面积 (m2) 换气次数 (1/hr)
根节点
第5层
X015[卫生间] 14.02 4.67 45.97
X014[房间] 17.42 5.81 0
X013[楼梯间] 32.26 10.75 38.66
X012[房间] 46.3 15.43 133.85
X011[房间] 2.9 0.97 0
X010[办公室] 90.41 30.14 7.46
X009[办公室] 49.46 16.49 21.3
X008[办公室] 101.68 33.89 21.62
X007[办公室] 49.46 16.49 23.53
X006[内廊] 91.48 30.49 109.62
X005[大厅] 74.31 24.77 97.13
X004[办公室] 131.85 43.95 39.17
X003[办公室] 79.14 26.38 18.19
X002[办公室] 47.95 15.98 42.33
X001[过厅] 108.27 36.09 10.68
对于建筑室内风环境的评价,主要从换气次数方面对改造前后的室内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换气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功能用房的通风量,单位时间内房间的通风质量与单位时间内房间的换气次数成正相关,即房间的自然通风也越好。
改造前换气次数大于h/2的面积比表
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是指1h内通过房间空气体积量与房间体积的比值,单位次/h。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室内环境质量的规定各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且大于2次/h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应不小于60%,通过模拟得到A户型换气次数大于2次/h的占总面积的比例。
本项目在改造前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次/h的比例为86.84%,在改造后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次/h的比例有了一定的提升,为96.19%。
迎风侧具有面积较大的开口,可以使室内自然通风得到大大的优化,室内自然通风量与建筑物的窗地比、风流动的路径成正相关,及我们可以认为,建筑物迎风口室内窗地比越大,风流动路径阻碍物越少,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量越好,黄山市建筑大厦通过增大迎风口的窗地比、增加室内通风口大大的提高了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满足标准中换气次数要求,建筑大厦室内自然通风环境优化成功。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基于实施例1所述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所使用的建筑大厦通风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四角均固设有刹车轮2,底座1顶面中部固设有内部中空的支撑杆A3,支撑杆A3上固设有调节固定组件4,底座1上方设有通风检测箱5,通风检测箱5左端嵌设有操控工作台6,通风检测箱5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主控板7,通风检测箱5内部相对于主控板7右侧的位置设有风压检测结构8,通风检测箱5右端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风管A9,通风管A9内部设有转速测量机构10
调节固定组件4包括滑杆401,滑杆401设于支撑杆A3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滑杆401顶部穿过支撑杆A3延伸至其上方并与通风检测箱5底面连接固定,支撑杆A3前侧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螺栓402,螺栓402后侧延伸至支撑杆A3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
本发明对建筑大厦进行了通风节能改造不仅对改造前后室内通风进行了模拟,更增添了通风检测装置对大厦改造前后的通风状态进行实际检测,具体的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度调节的通风检测装置,包括了底座1及刹车轮2,满足设备轻松移动,方便对多处外窗及室内进行检测,底座1顶面的支撑杆A3呈中空设置并在内部滑动设置了支撑通风检测箱5的滑杆401,其中支撑杆A3上螺纹连接了可以延伸至其内部的螺栓402,在滑杆401提升或下降时通过拧动螺栓402使其延伸至支撑杆A3内部通过挤压滑杆401使其连接固定。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5,基于实施例1-2又有所不同之处在于;风压检测结构8包括通风管B801,通风管B801右端呈中空的圆台型结构设置,通风检测箱5右端开设有与通风管A9连通的通风口,通风管B801右端与通风口连通并固定,通风管B801中部外壁连接固定有支撑架802,通风管B801左侧沿着环形外壁开设有限位滑槽803。
风压检测结构8还包括气囊804,气囊804悬空设于主控板7右侧,气囊804前后两侧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排气管805,排气管805呈L型结构设置并将管口向左侧设置,气囊804右端连接固定有连接管806,连接管806右端套设于通风管B801外壁上与其滑动连接,连接管806右端内壁卡接于限位滑槽803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气囊804右侧相对于连接管806外侧的位置设有固定板807,固定板807右壁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808,连接管806左端外壁上传动连接有压力杆809,压力传感器808通过通信线缆与主控板7连接。
本发明的风压检测结构8设置的通风管B801与通风管A9连通,通风管A9作为通风检测的风口,检测过程中风速经过通风管A9流向通风管B801,其中通风管B801内部空间呈现左小右大,通过降低管道大小来增加风压流速,最终风速流入气囊804内部,使气囊804胀起并向右移动,其中气囊804右端的连接管806滑动套设在通风管B801左端的限位滑槽803上,受风压作用,气囊804及连接管806沿着限位滑槽803向右侧移动,其中连接管806上的压力杆809前后两侧向左挤压压力传感器808,并将风压数据传输至主控板7进行风速风压的测算。
本发明中,气囊804本体由强度和韧性很高的外袋和气密性很高的内袋加工而成,气囊804本体前后两端留有气囊804封口,用于连接固定排气管805;气囊804本体的外袋采用聚丙烯PP塑料覆膜牛皮纸制成,内袋则采用五层拱挤尼龙聚酰胺,PA塑料薄膜制成;气囊804封口处采用常规的凸凹卡条式密封方法与排气管805连接固定,排气管805采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成硬质管道。
本发明中,气囊804将排气管805设置于其前后两侧的中部,可以保证气囊804受压稳定,又便于快速排气疏通,确保通风检测的有效进行,其中连接管806右端内侧向内部凸起使其卡在限位滑槽803,避免气囊804向右脱离通风管B801,并且限位滑槽803向右侧开设的长度超过压力传感器808所设置的位置。
本发明中气囊804为保证通风排气流程稳定将排气管805对称设置,在通风检测过程中排气管805的排将存在带动气囊804旋转现象,因此将压力杆809与连接管806之间设置转动连接,同时连接管806与通风管B801之间也可实现转动。
实施例4:
请参阅图6,基于实施例1-3又有所不同之处在于;转速测量机构10包括扇叶1001,扇叶1001间隙设于通风管A9内部,扇叶1001中部连接有支撑杆B1002,支撑杆B1002通过直接与通风检测箱5转动连接,扇叶1001左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003,通风管A9内壁相对于扇叶1001上方的位置设有计数器1004。
通风检测箱5前后两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501,通风孔501呈向左倾斜不规则扇形结构设置。
本发明又在通风管A9内部增添了扇叶1001,并在扇叶1001的右端面设置了红外传感器1003,扇叶1001受风力影响开始转动,在旋转的过程中红外传感器1003向上扫过计数器1004并被计数器1004记录反馈至主控板7上,并利用主控板7算出风速。
本发明中支撑杆B1002连接支撑扇叶1001,并与通风检测箱5右端转动连接,支撑杆B1002在通风检测箱5右端连接处套上了轴承来降低转动产生的摩擦。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面四角均固设有刹车轮(2),所述底座(1)顶面中部固设有内部中空的支撑杆A(3),所述支撑杆A(3)上固设有调节固定组件(4),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通风检测箱(5),所述通风检测箱(5)左端嵌设有操控工作台(6),所述通风检测箱(5)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主控板(7),所述通风检测箱(5)内部相对于主控板(7)右侧的位置设有风压检测结构(8),所述通风检测箱(5)右端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风管A(9),所述通风管A(9)内部设有转速测量机构(10);
所述风压检测结构(8)包括通风管B(801),所述通风管B(801)右端呈中空的圆台型结构设置,所述通风检测箱(5)右端开设有与通风管A(9)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管B(801)右端与通风口连通并固定,所述通风管B(801)中部外壁连接固定有支撑架(802),所述通风管B(801)左侧沿着环形外壁开设有限位滑槽(803);
所述风压检测结构(8)还包括气囊(804),所述气囊(804)悬空设于主控板(7)右侧,所述气囊(804)前后两侧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排气管(805),所述排气管(805)呈L型结构设置并将管口向左侧设置,所述气囊(804)右端连接固定有连接管(806),所述连接管(806)右端套设于通风管B(801)外壁上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管(806)右端内壁卡接于限位滑槽(803)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气囊(804)右侧相对于连接管(806)外侧的位置设有固定板(807),所述固定板(807)右壁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808),所述连接管(806)左端外壁上传动连接有压力杆(809),所述压力传感器(808)通过通信线缆与主控板(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固定组件(4)包括滑杆(401),所述滑杆(401)设于支撑杆A(3)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滑杆(401)顶部穿过支撑杆A(3)延伸至其上方并与通风检测箱(5)底面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A(3)前侧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螺栓(402),所述螺栓(402)后侧延伸至支撑杆A(3)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测量机构(10)包括扇叶(1001),所述扇叶(1001)间隙设于通风管A(9)内部,所述扇叶(1001)中部连接有支撑杆B(1002),所述支撑杆B(1002)通过直接与通风检测箱(5)转动连接,所述扇叶(1001)左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003),所述通风管A(9)内壁相对于扇叶(1001)上方的位置设有计数器(1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检测箱(5)前后两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501),所述通风孔(501)呈向左倾斜不规则扇形结构设置。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检测装置进行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外窗改造:将原有高度为1.5米,宽为1.1米的平移双扇窗,改造为宽度不变,高度调整为1.8米并采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型材窗;
S2、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两侧办公室墙体上增加高度1.2米宽为1米的平移双扇磨砂窗户;
S3、办公室门进行改造:高为1.9米,宽为1.2米的木质门,不改变高度,将其宽由原来的1.2米,改造成1.4米宽并采用磨砂玻璃门;
S4、通风软件模拟:采用斯维尔Vent2014室内通风板块数值进行室内风环境模拟,采取控制变量法,控制其室外风环境保持不变建立建筑大厦模型,然后对其模型进行风环境模拟;
针对通风改造前后设计检测装置对建筑大厦改造前后进行通风检测,并配合通风软件对通风检测评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道两侧墙体进行改造在过道墙体增加磨砂窗户不仅可以使整个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与办公室之间形成穿堂风,从而改善室内的风环境,而且增加磨砂窗户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办公室门进行改造将门的尺寸变大,有利于办公室与过道之间的空气流通。
CN202110317987.XA 2021-03-25 2021-03-25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Active CN113011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987.XA CN113011032B (zh) 2021-03-25 2021-03-25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987.XA CN113011032B (zh) 2021-03-25 2021-03-25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1032A CN113011032A (zh) 2021-06-22
CN113011032B true CN113011032B (zh) 2023-08-08

Family

ID=7640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7987.XA Active CN113011032B (zh) 2021-03-25 2021-03-25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1032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0204A (ja) * 1995-01-20 1996-08-06 Seiichiro Aihara ビル用風力発電装置
JP3764469B1 (ja) * 2005-02-17 2006-04-05 正秀 木村 風の計測制御装置及び計測制御方法
CN101457563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既有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法
CN101901284A (zh) * 2010-07-09 2010-12-0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数值化分析方法
CN102174857A (zh) * 2011-03-31 2011-09-07 上海交通大学 低层建筑外墙及屋顶的保温通风改造方法
JP2013079878A (ja) * 2011-10-04 2013-05-02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流体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5049535A (ja) * 2013-08-29 2015-03-16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省エネルギー技術提案装置、省エネルギー技術提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202015106184U1 (de) * 2014-11-14 2016-03-11 Saint-Gobain Isover A/S System für nachgerüstete Isolierung
CN208580116U (zh) * 2018-04-14 2019-03-05 杨阳平 一种风力测速装置
JP2019086428A (ja) * 2017-11-08 2019-06-06 奥地建産株式会社 動風圧試験装置の圧力チャンバー及び圧力チャンバー内への試験体の配設固定方法
CN209673324U (zh) * 2019-03-19 2019-11-2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风洞的不同坡度土壤风蚀量自动测量仪
KR20200034915A (ko) * 2018-09-21 2020-04-01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건물 외피 리모델링을 위한 시공 시나리오 선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59884A (zh) * 2019-12-27 2020-05-15 任惠 一种寒地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决策支持系统及方法
CN212008646U (zh) * 2020-02-20 2020-11-24 河海大学 一种风速风向测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78165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data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0204A (ja) * 1995-01-20 1996-08-06 Seiichiro Aihara ビル用風力発電装置
JP3764469B1 (ja) * 2005-02-17 2006-04-05 正秀 木村 風の計測制御装置及び計測制御方法
CN101457563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既有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法
CN101901284A (zh) * 2010-07-09 2010-12-0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数值化分析方法
CN102174857A (zh) * 2011-03-31 2011-09-07 上海交通大学 低层建筑外墙及屋顶的保温通风改造方法
JP2013079878A (ja) * 2011-10-04 2013-05-02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流体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5049535A (ja) * 2013-08-29 2015-03-16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省エネルギー技術提案装置、省エネルギー技術提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202015106184U1 (de) * 2014-11-14 2016-03-11 Saint-Gobain Isover A/S System für nachgerüstete Isolierung
JP2019086428A (ja) * 2017-11-08 2019-06-06 奥地建産株式会社 動風圧試験装置の圧力チャンバー及び圧力チャンバー内への試験体の配設固定方法
CN208580116U (zh) * 2018-04-14 2019-03-05 杨阳平 一种风力测速装置
KR20200034915A (ko) * 2018-09-21 2020-04-01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건물 외피 리모델링을 위한 시공 시나리오 선정 방법 및 장치
CN209673324U (zh) * 2019-03-19 2019-11-2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风洞的不同坡度土壤风蚀量自动测量仪
CN111159884A (zh) * 2019-12-27 2020-05-15 任惠 一种寒地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决策支持系统及方法
CN212008646U (zh) * 2020-02-20 2020-11-24 河海大学 一种风速风向测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既有办公建筑黄山市建筑大厦室内品质提升技术研究;汪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C038-7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1032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elens et al. Energ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multiple-skin facades
Guo et al. Study on natural ventil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based on CFD simulation for green buildings
CN101187488A (zh) 一种双层玻璃幕墙的通风技术和方法及构造
CN102996044A (zh) 隔音隔热通风透气多功能窗
Lin et al. Summer performance of a naturally ventilated double-skin facade with adjustable glazed louvers for building energy retrofitting
CN113011032B (zh) 建筑大厦通风节能改造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1713276B (zh) 一种可调节的外遮阳装置
CN206722157U (zh) 一种全自动光伏百叶呼吸玻璃幕墙
CN204753916U (zh) 一种内循环双层呼吸式节能幕墙
CN213087024U (zh) 一种大空间节能通风建筑结构
KR20130114967A (ko) 자연환기가 가능한 친환경 건물
CN210086581U (zh) 单元式封闭玻璃幕墙过渡季自然通风系统
JP2017223102A (ja) ダイナミックインシュレーション(di)用の二重窓システム
CN202002254U (zh)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降温系统
Wang et al. The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a zero-energy solar house: Sunny inside in solar decathlon China 2013
Bao et al. Experiments on the cooling effect of modular vertical greening on double-glazed façade in summer
Biggs et al. Air infiltration rates in some Australian houses.
CN204534957U (zh) 嵌入隐藏式室内排风机
CN209311111U (zh) 一种模拟渗透空气作用下海岛生活舱内热湿环境测试系统
Jimin et al.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tilt houses in Guangxi Province
CN213872990U (zh)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调节系统
Xinping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terlayer Ventilation Channel in Buildings.
Bielek et al. Transparent Elemental Facade with an Integrated Ventilation Unit for a High-Rise Building–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KR101435904B1 (ko) 내 외기를 순환시키는 복층 벽과 복층 벽과 연결된 복층 굴뚝 및 관련시설 장치.
Zhang et al. Study o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Collection Multi-Layer Settlement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Winter—Take the Herdsmen Settlement in Western Mountain Grassland as an Examp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