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8403B -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8403B
CN113008403B CN202110172351.0A CN202110172351A CN113008403B CN 113008403 B CN113008403 B CN 113008403B CN 202110172351 A CN202110172351 A CN 202110172351A CN 113008403 B CN113008403 B CN 113008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odule
electrode
electric fiel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23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8403A (zh
Inventor
胡春华
王伟明
刘方军
杨鑫
文雄伟
李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an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1723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8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8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8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8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8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G01K7/24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in a specially-adapted circuit, e.g. bridge circu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所述电场发生装置包括电极模块、测温模块以及电场发生模块,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根据电场发生模块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测温模块包括用于采集体表的温度信号的多个测温元件及用于对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电场发生模块的第一处理部件;电场发生模块包括用于产生交流信号的信号发生部件以及用于根据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的第二处理部件。通过将温度信号进行无线传输,本公开能够简化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各组成部件的连接,提高可靠性,信号传输更加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ment Fields,TTF)在便携和非侵入式的抑制肿瘤的疗法中已经应用。肿瘤治疗电场通过低强度和中频(例如,100kHz-500kHz)的交变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使受影响的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相关技术中,通过场发生器产生交流信号,将所述交流信号通过导线递送到多个电极(例如36个电极),每个电极均贴合到目标对象(例如人或动物)的体表。其中,9个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阵列,总共有4个电极阵列。在每个电极阵列中,其中8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上设置1个温度传感器,即每个电极阵列上设置8个温度传感器,以便采集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所有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送到测温模块进行模数转换,连同递送交流信号的导线一起汇集到集线器,经由集线器进行转换再送至场发生器。场发生器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交流信号的幅度,以便保证电极阵列下方的皮肤温度不会过高。
相关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各部分(例如,电极、温度传感器、集线器以及场发生器)之间的导线过粗,容易牵扯电极,使得电极与目标对象的体表接触不牢,从而导致到达目标对象的电场强度达不到预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能够简化各组成部件的连接,提高可靠性,信号传输更加简单方便。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场发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极模块、测温模块以及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用于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场发生模块包括信号发生部件及第二处理部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用于产生交流信号;所述第二处理部件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电极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极阵列包括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极阵列的各个电极对应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上的多个电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以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接触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连接时,对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的温度信号分别进行模数转换,得到转换后的温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包括:在多个温度信号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温度信号时,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停止产生或减小交流信号;在所述多个温度信号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产生或增大交流信号,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第二处理部件之间通过蓝牙、3G、4G、5G、无线保真WIFI、紫峰协议Zig-Bee、超宽带UWB、近场通信NFC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方式实现无线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模块还包括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测温模块提供电力,所述供电部件包括薄膜电池或锂电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电极装置,所述测温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模块及测温模块,所述电极模块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用于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传输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以使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根据温度信号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电极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分别贴合到目标对象体表的不同位置,以在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之间产生交变电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极阵列包括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极阵列的各个电极对应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上的多个电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以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接触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将采集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至电场发生模块,能够简化所述电场发生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测温电极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以及测温电极装置与电场发生模块之间的连接,提高可靠性,信号传输更加简单方便。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相关技术的电极阵列和接口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场发生装置的框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模块与电场发生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电极阵列与电场发生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模块和测温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相关技术的电极阵列和接口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相关技术中,通过电极阵列、接口电路、集线器和电场发生电路来产生和控制交流信号。电极阵列的数量一般为4个(即,2对),每个电极阵列都和相应的接口电路相连接,然后将4个接口电路的输出汇集到集线器,再将集线器的输出送到电场发生电路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每个电极阵列一般包括9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陶瓷盘。在图1中,11为电极的陶瓷盘,12为温度传感器,13为根据需要设置的布线,即传输交流信号的导线。在每个电极阵列中,其中8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上设置1个温度传感器,即每个电极阵列上设置8个温度传感器。例如,在某个电极的陶瓷盘的下方,放置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用于对目标对象的体表温度进行测量。每个电极阵列上放置8个热敏电阻对体表的不同部位进行温度测量,因此4个电极阵列总共采集32个不同部位的温度信号。
接口电路接收电极阵列的温度传感器12采集到的模拟的温度信号,对该温度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输出数字的温度信号。每一个电极阵列都和相应的接口电路相连接。其中,每一个电极阵列和接口电路之间都需要包括10根导线的线缆进行连接。该线缆中的8根导线用于传输每个电极阵列采集到的8个温度信号,1根导线用于传输电场发生电路产生的交流信号,1根导线用于电极阵列的公共接地。另外,所有接口电路的输出汇集到集线器,接口电路和集线器之间通过包括4根导线的线缆连接,这4根导线分别用于接口电路的供电、接地、串行数据通信以及传输电场发生电路产生的交流信号。
集线器接收4个接口电路的输出,将4个接口电路的输出汇集到一起,并通过包括8根导线的线缆和电场发生电路相连接。其中,该线缆中的2根导线用于集线器和电场发生电路之间的通信,1根导线用于集线器的供电,1根导线用于集线器的公共接地,4根导线用于传输电场发生电路产生的交流信号。电场发生电路一般为场发生器,用于产生交流信号。例如,电场发生电路在第一工作周期内将交流信号发送到一对电极阵列,在第二工作周期内将交流信号发送到另一对电极阵列,如此重复交替进行,即,将来自电场发生电路的交流信号发送到电极阵列,以使电极阵列产生电场。
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各组成部件的连接关系较为复杂,并且通过有线方式将接口电路和电场发生电路相连;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各线缆过粗,容易牵扯电极,使得电极与目标对象的体表接触不牢,从而导致到达目标对象的电场强度达不到预期。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能够简化所述电场发生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测温电极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以及测温电极装置与电场发生模块之间的连接,提高可靠性,信号传输更加简单方便。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场发生装置的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场发生装置可包括电极模块21、测温模块22和电场发生模块23,
所述电极模块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用于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
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
所述电场发生模块包括信号发生部件及第二处理部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用于产生交流信号;所述第二处理部件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极模块21可包括多个电极,能够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例如,电极模块21包括36个电极,相应的,每个电极的下方可放置一个测温元件,总共有36个测温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电极的数量并不限定。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是具有生命体征的生物,例如为人或动物,本公开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极可以包括电极片,以及夹在导电医用凝胶层和胶带之间的陶瓷盘。通过导电医用凝胶可以将电极粘附到目标对象的体表,通过胶带可以将电极阵列保持在目标对象身体的合适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电极的结构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极模块的多个电极可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例如,所述交流信号可以是交变电流。当交流信号递送到各个电极时,根据高斯定理,在电极所在的目标部位会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如何产生交变电场并不限定。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模块与电场发生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电极模块和电场发生模块直接连接。在图3中,电极模块包括9个电极,31表示正中间电极的电接触点,32表示电极的陶瓷盘,33为测温元件,34为根据需要设置的导线,导线34包括传输交流信号的导线和传输温度信号的导线。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位于正中间的电极处额外放置一个测温元件。即电极的数量与测温元件的数量相同,每一个电极的位置都可以放置一个测温元件。在电极数量为9个的情况下,总共可以采集9个不同部位的温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3中,除了正中间的电极,其他8个电极处的测温元件所采集的温度信号可以分别通过一根导线连接到位于正中间的电极的触点,汇集所述9个不同部位的温度信号。在正中间的电极上,还可额外设置一个触点,用于电极模块的公共接地。因此,在正中间的电极上总共有10个触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极模块和电场发生模块可以通过1根导线直接连接,将电场发生模块产生的交流信号直接递送到电极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除了将各个电极的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汇集到位于正中间的电极上,还可以将各个电极的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汇集到其他电极上,本公开对用于汇集各个温度信号的电极并不限定。
通过采集更多通道的温度信号,并将采集的温度信号汇集到位于正中间的电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场发生装置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温度测量,不需要通过集线器进行温度信号的汇集,减少了连接到电场发生模块的线缆数量,提高了可靠性,更加简单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电极可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这样,可在各电极阵列之间形成交变电场的回路,从而便于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模块可例如包括4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可以分别通过导线直接连接到电场发生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电极阵列的数量以及每个电极阵列包括的电极数量并不限定。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电极阵列与电场发生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电场发生装置中,电极模块可以包括4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通过1根导线和电场发生模块直接连接,即所述电极模块和电场发生模块可以通过包括4根导线的线缆进行连接。例如,4根导线的线缆可以是排线,方便在需要的时候撕开进行测试。该线缆的末端接口可以选择使用类似于耳机插孔的接口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所述线缆的材质和接口类型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在每个电极的陶瓷盘的下方,可以放置一个热敏电阻,以便获取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测温元件的类型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举例来说,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可以包括模数转换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模数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数字的温度信号;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字的温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字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至电场发生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模数转换模块可以包括模拟多路复用器、放大器和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器可以对所有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进行选择;经过模拟多路复用器的温度信号,可以先输入到具有高阻抗的放大器中将温度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器的输出作为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模拟数字转换器对温度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数字的温度信号,并将数字的温度信号发送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模拟数字转换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可以使用例如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的通信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各组成部件并不限定。
例如,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器可以接收电极模块采集的36个温度信号,通过模拟多路复用器对采集的36个温度信号进行选择,在某个工作周期内,可以选择18个温度信号(即,一对电极阵列上采集的温度信号)进行测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所述温度信号如何进行模数转换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即第一处理部件与电场发生模块的第二处理部件之间通过蓝牙实现无线通信。例如,所述第二处理部件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通过蓝牙将所述温度信号发送至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温度信号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回复信号,所述回复信号可以用来确定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是否完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除了通过蓝牙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第二处理部件之间还可以通过3G、4G、5G、无线保真WIFI、紫峰协议Zig-Bee、超宽带UWB、近场通信NFC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方式实现无线通信,本公开对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第二处理部件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并不限定。
在采用蓝牙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工作频率可以采用2.4GHz,与所述交流信号的频率(例如,200kHz)相比相差较大,能够降低信号干扰。
通过将采集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电场发生模块,能够减少线缆的使用,简化电场发生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提高可靠性,信号传输更加简单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极阵列包括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极阵列的各个电极对应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上的多个电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以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接触点。
如图3所示,连接电极可为正中间的电极,电极上包括多个电接触点31,其他各个电极上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接触点31。第一处理部件(未示出)可通过磁铁吸合到连接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除了利用磁铁进行吸合,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还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对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连接电极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
通过利用磁铁将第一处理部件吸合到连接电极,能够简化电场发生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简单方便,稳定性高。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模块和测温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可以利用磁铁和第一处理部件吸合连接(即,吸接)。在图5中,左侧可以是图3中位于正中间的电极的示意图。例如,可以在该电极的陶瓷片的上方放置一块磁铁。该磁铁的N极朝向右下方向,磁铁的S极朝向左上方向;右侧可以是第一处理部件的一部分的背面,该部分可以位于左侧电极的正上方,即可以在第一处理部件中与左侧电极相对应的位置也放置一块磁铁,从电极的背面来看,该磁铁的N极朝向右上方向,磁铁的S极朝向左下方向。此时左侧所示的电极的“磁铁S极”对应右侧所示的第一处理部件的“磁铁N极”,左侧所示的电极的“磁铁N极”对应右侧所示的第一处理部件的“磁铁S极”。同时,在右侧第一处理部件的该区域中,可以设置10个触点,与左侧电极的10个触点一一对应,以便将所述电极和第一处理部件进行电连接,稳定地传输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连接时,对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的温度信号分别进行模数转换,得到转换后的温度信号。
也就是说,第一处理部件可以根据测温元件的连接状态切换自身的工作状态。在第一处理部件未吸合到连接电极时,第一处理部件与多个测温元件之间未连接。可将第一处理部件配置为,在多个测温元件未连接的情况下停止工作,处于待机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处理部件吸合到连接电极时,第一处理部件与多个测温元件之间连接。可将第一处理部件配置为,在检测到多个测温元件连接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即控制测温元件进行温度信号的采集,并在接收到采集的温度信号后进行蓝牙广播。
通过配置第一处理部件根据电极的连接状态切换自身的工作状态,能够降低整个电场发生装置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场发生模块包括信号发生部件及第二处理部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用于产生交流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发生部件可以是场发生器,用于产生交流信号。所述交流信号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00kHz-500kHz。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产生一定频率范围的交流信号即可,本公开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的实现方式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部件可以按照工作周期进行工作。例如,所述信号发送部件可以在第一工作周期内将交流信号发送到一对电极阵列,在第二工作周期内将交流信号发送到另一对电极阵列,如此重复交替进行。相比于相关技术在切换交流信号的时候才开始进行温度测量,由于本公开中第一处理部件和第二处理部件是分开工作的,因此本公开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温度测量,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进行温度测量时更加灵活和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部件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所述第二处理部件可以使用带有微处理器的单片机实现。例如,使用32位的单片机系统,通过发送命令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的暂停或开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所述第二处理部件如何实现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包括:在多个温度信号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温度信号时,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停止产生或减小交流信号;在所述多个温度信号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产生或增大交流信号,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举例来说,所述第二处理部件可以每分钟接收4个电极阵列中的36个不同目标部位的温度信号。若接收到的36个温度信号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41℃)的温度信号,则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停止产生交流信号,以使电极模块停止产生交变电场;或者控制信号发生部件减小交流信号,以使电极模块产生的交变电场强度降低,从而防止目标对象的体表的温度过高。若接收到的36个温度信号中,所有的温度信号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例如,39℃),则控制信号发生部件重新开始产生交流信号,以使电极模块重新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或者控制信号发生部件增大交流信号,以使电极模块产生的交变电场强度提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所述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模块还包括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测温模块提供电力,所述供电部件包括薄膜电池或锂电池。另外,还可以为所述测温模块配置相应的充电部件,对所述测温模块进行充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测温模块的供电方式与充电方式并不限定。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部件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可以为所述测温模块配置相应的充电部件,对所述测温模块进行充电。例如,61可以表示充电底座,用于支撑所述充电部件;62可以表示8个圆形卡槽,每个圆形卡槽可设置一个充电部件,每个充电部件可对一个或多个测温模块进行充电,例如该充电底座可同时为8个测温模块充电。对于每一个卡槽,可以配置两个触点,用于连接电源和地。所述充电部件可以用常见的充电电路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所述充电部件的具体实现并不限定。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测温电极装置,所述测温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模块及测温模块,所述电极模块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用于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传输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以使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根据温度信号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极可以包括电极片,以及夹在导电医用凝胶层和胶带之间的陶瓷盘。通过导电医用凝胶可以将电极粘附到目标对象的体表,通过胶带可以将电极保持在目标对象身体的合适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电极的结构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在每个电极的陶瓷盘的下方,可以放置一个热敏电阻,以便获取目标对象体表的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测温元件的类型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极模块的多个电极可根据外部输入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例如,所述交流信号可以是交变电流。当交流信号递送到各个电极时,根据高斯定理,在电极所在的目标部位会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如何产生交变电场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以使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根据温度信号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控制。其中,无线传输的方式可采用蓝牙、3G、4G、5G、无线保真WIFI、紫峰协议Zig-Bee、超宽带UWB、近场通信NFC中的任意一种,本公开对此并不限定。
通过将采集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电场发生模块,能够减少线缆的使用,简化测温电极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以及测温电极装置与电场发生模块之间的连接,提高可靠性,信号传输更加简单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电极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分别贴合到目标对象体表的不同位置,以在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之间产生交变电场。例如,在所述多个电极组成两个电极阵列的情况下,其中一个电极阵列接收所述输入的交流信号,另一个电极阵列输出所述交流信号,从而形成交流回路,在两个电极阵列之间产生交变电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多个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阵列的情况下,无法形成交流回路,也无法产生交变电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多个电极如何形成交流回路以及形成的交流回路数量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电极可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的电场发生电路。这样,可在各电极阵列之间形成交变电场的回路,从而便于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极阵列包括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极阵列的各个电极对应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上的多个电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以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接触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部件可通过磁铁吸合到连接电极,从而连接到多个电接触点,获取多个测温元件的温度信号;对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传输到电场发生电路,以便实现交流信号的控制。
通过利用磁铁将第一处理部件吸合到连接电极,能够简化测温电极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简单方便,稳定性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测温电极装置,能够简化测温电极装置各组成部件之间以及测温电极装置与电场发生模块之间的连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作为示例介绍了交流信号的产生和控制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只要能够减少线缆连接,更加方便易用即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电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极模块、测温模块以及电场发生模块,
所述电极模块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用于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
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体表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包括模数转换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
所述电场发生模块包括信号发生部件及第二处理部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用于产生交流信号;所述第二处理部件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
所述多个电极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
每个电极阵列包括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极阵列的各个电极对应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上的多个电接触点,所述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汇集至所述连接电极处;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以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接触点;所述测温模块还包括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测温模块提供电力,所述供电部件包括薄膜电池或锂电池;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可以根据所述测温元件的连接状态切换自身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在所述多个测温元件未连接的情况下处于待机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连接的情况下开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连接时,对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的温度信号分别进行模数转换,得到转换后的温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根据所述测温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部件进行控制,包括:
在多个温度信号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温度信号时,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停止产生或减小交流信号;
在所述多个温度信号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信号发生部件产生或增大交流信号,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第二处理部件之间通过蓝牙、3G、4G、5G、无线保真WIFI、紫峰协议Zig-Bee、超宽带UWB、近场通信NFC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方式实现无线通信。
5.一种测温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模块及测温模块,
所述电极模块连接到电场发生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贴合到目标对象的体表,用于根据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传输的交流信号,产生朝向目标对象的交变电场;
所述测温模块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及第一处理部件,
所述多个测温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上,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体表的温度信号;
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包括模数转换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用于对所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以使所述电场发生模块根据温度信号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控制;
所述多个电极组成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场发生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分别贴合到目标对象体表的不同位置,以在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之间产生交变电场;
每个电极阵列包括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极阵列的各个电极对应的测温元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上的多个电接触点,所述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汇集至所述连接电极处;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与所述连接电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以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接触点;所述测温模块还包括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测温模块提供电力,所述供电部件包括薄膜电池或锂电池;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可以根据所述测温元件的连接状态切换自身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在所述多个测温元件未连接的情况下处于待机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多个测温元件连接的情况下开始工作。
CN202110172351.0A 2021-02-08 2021-02-08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Active CN113008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2351.0A CN113008403B (zh) 2021-02-08 2021-02-08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2351.0A CN113008403B (zh) 2021-02-08 2021-02-08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8403A CN113008403A (zh) 2021-06-22
CN113008403B true CN113008403B (zh) 2022-08-12

Family

ID=7638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2351.0A Active CN113008403B (zh) 2021-02-08 2021-02-08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8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9962A (zh) * 2021-12-22 2022-03-01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组件
CN114099954B (zh) * 2021-12-22 2023-06-06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WO2023116644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交流电信号施加方法
CN114534091B (zh) * 2022-02-17 2022-09-09 湖南安泰康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电场抑制肿瘤增殖的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WO2024076029A1 (ko) * 2022-10-07 2024-04-11 주식회사 필드큐어 전극 어레이에서의 온도 측정 장치
CN117919598A (zh) * 2022-12-30 2024-04-26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片温度检测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9737A (en) * 1998-05-05 2000-04-11 Cardiac Pacemakers, Inc. Catheter having common lead for electrode and sensor
US8112139B2 (en) * 2007-02-02 2012-02-07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Skin screw electrode
CN104042211B (zh) * 2013-03-15 2017-03-15 潘晶 无固定接触式脑电采集系统及其信息采集方法
US9833617B2 (en) * 2014-07-25 2017-12-05 Loyalty Based Innovation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multiple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 by electric fields
US20190117963A1 (en) * 2014-07-25 2019-04-25 Loyalty Based Innovation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multiple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 by electric fields
EP3710102A4 (en) * 2017-11-17 2021-08-04 AbbVie Inc. METHOD OF TREATMENT OF GLIOBLASTOMA
WO2020039390A1 (en) * 2018-08-23 2020-02-27 Carsten Hagemann Using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to increase permeability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US11612344B2 (en) * 2018-11-02 2023-03-28 Biocircuit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de-based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nterfacing with biological tissue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21019403A1 (en) * 2019-07-31 2021-02-04 Yoram Wasserman Applying tumor treating fields (ttfields) via electrodes embedded into skull implants
CN111888648A (zh) * 2020-07-27 2020-11-06 浙江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抗肿瘤的电场发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8403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8403B (zh) 电场发生装置及测温电极装置
US20060202805A1 (en) Wireless acquisi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CN113015553A (zh) 用于递送具有选择性可寻址子元件的肿瘤治疗场(TTField)的阵列
US11269468B2 (en) Position indicator including conductor that surrounds conductive core body and is selectively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charging element of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10013242B (zh) 肌电信号采集器及方法
CN103393418A (zh)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
US20170126282A1 (en) Sensor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powering same including examples of body-area networks powered by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5852909B (zh) 一种用于胎心监护的智能超声波传感器及其监护方法
JP2004364009A (ja)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204723046U (zh) 人体生理参数监测设备
CN103190908B (zh) 手持式电阻抗测量仪
CN102871663A (zh) 一种灵长类动物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CN110146183A (zh) 用于食物的无线探头以及无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
KR20200095257A (ko) 패치형 무선 잔뇨량 측정 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잔뇨량 측정 시스템
CN213852765U (zh) 一种盆底肌治疗仪
CN212816275U (zh) 肌电采集装置
US1092608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pulse stimulator with integrated ultrasound and TENS/EMS
CN107242861A (zh) 一种分体式穿戴体温计
CN207039238U (zh) 一种可多频段无源无线充电的可穿戴设备
CN206638994U (zh) 一种无线充电投影仪
CN22042388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学电阻抗成像单元及系统
CN206745356U (zh) 肌电信号采集系统
CN210894210U (zh) 电流检测装置及血糖监测系统
CN114288008B (zh) 一种根据皮肤阻抗调节输出能量的5g射频仪及方法
JP6653819B1 (ja) ウエアラブル生体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4

Address after: Room S273, 3rd Floor, Building 3, No. 9, Keyu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2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uan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No. 1 Tsinghua Yua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