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1521A -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1521A
CN113001521A CN202110318176.1A CN202110318176A CN113001521A CN 113001521 A CN113001521 A CN 113001521A CN 202110318176 A CN202110318176 A CN 202110318176A CN 113001521 A CN113001521 A CN 113001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joint
state
leg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81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1521B (zh
Inventor
张进祥
盛卫勇
程平
李毅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3181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1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1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1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1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1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006Exoskeletons, i.e. resembling a human fig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包括:腰托,其前侧开口;可调节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腰托的开口两侧连接;背部支撑装置,其竖直设置,且一端与腰托的后侧铰接;一对肩部支撑板,其位于腰托上方,且对称间隔设置;背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肩部支撑板铰接;颈托,其设置在肩部支撑板之间,且与背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铰接;一对手部助力臂,其分别与对应肩部支撑板铰接,用于助力手臂关节;一对腿部助力臂,其分别与腰托两侧铰接,用于助力腿部关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确保使用者不会摔倒,同时能够采集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确定下一运动状态,辅助使用者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节运动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大多数介入放射科医护人员每天面临着高负荷工作状态,由于职业特性,医护人员们总是需要站立式工作,穿着沉重的个人防护服(如铅衣),进行着复杂的介入操作。与坐式工作相比,站立式工作与较高水平的颈腰痛患病率相关。这在介入放射专业更为明显:现有的临床上使用的个人防护服均是以含铅的重型防护服为主,医护人员在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站立时承重并反复完成介入操作过程,长期以往便产生了职业性颈部和背部疼痛疾病。研究表明颈部和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会随着防护服使用时间和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是基于轴向负荷(即长时间穿着状态)、相对固定并机械的操作姿势反复增加肌肉骨骼的损伤,最终引起脊椎疾病、椎间盘疾病和各个关节疾病。
中国发明专利201910394141.9公开一种医用铅衣支撑装置,由铅衣和支撑结构构成。医生站立时,铅衣的重量压在支撑结构的支撑架和脚架上,脚架将重量压再地面上。医生上半身转身时,穿戴铅衣牵动支撑架,支撑架带动连接头绕着脚架转动,铅衣的重量始终压在脚架上。这样,由支撑结构在手术过程中对铅衣的重量进行支撑,减轻医生承受重量,缓解医生的疲劳。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或多或少解决了介入防护服负重的问题,但依然存在着如下的缺陷:
1、虽然支撑结构在手术过程中对铅衣的重量进行支撑,减轻医生承受重量,但与之伴随着的是医务人员行走不便活动受限的问题。
2、在活动受限的基础上,还存在着医务人员的活动方式单一的问题,缺乏在不同的体位下转换的技术方案,使医务人员难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能够对使用者的各个关节进行助力,既减轻医生的承受重量,也不限制医务人员的活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采集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确定下一运动状态,辅助使用者运动。
本发明还能对下一运动状态进行校正,提高助力精度,在保证准确的操作过程的情况下,缓解医生的疲劳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包括:
腰托,其为圆环状结构,且前侧开口;
可调节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腰托的开口两侧连接,用于固定腰部;
背部支撑装置,其竖直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腰托的后侧铰接;
一对肩部支撑板,其位于所述腰托上方,且对称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背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
颈托,其设置在所述肩部支撑板之间,且与所述背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铰接;
一对手部助力臂,其分别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用于助力手臂关节;
一对腿部助力臂,其分别与所述腰托两侧铰接,用于助力腿部关节。
优选的是,所述背部支撑装置包括:
一对滑扣,其为环状结构,且可滑动套设置在腰托上;
第一铰接臂;以及
第二铰接臂,其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中部交叉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臂和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滑扣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
可伸缩支撑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和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颈托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手部助力臂包括:
第一臂关节,其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用于助力上臂运动;
上臂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关节上,用于固定上臂;
第二臂关节,其与所述第一臂关节铰接,用于助力下臂运动;
下臂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臂关节上,用于固定下臂;
多向运动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一臂关节和所述肩部支撑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臂关节多方向运动;
转动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二臂关节和所述第一臂关节,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臂关节多方向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腿部助力臂包括:
第一腿关节,其与所述腰托铰接,用于助力大腿运动;
大腿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腿关节上,用于固定大腿;
第二腿关节,其与所述第一腿关节铰接,用于助力小腿运动;
小腿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腿关节上,用于固定小腿;
脚托,其与所述第二腿关节铰接,用于助力脚部运动;
第一旋转电机,其连接所述腰托和所述第一腿关节,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腿关节转动;
第二旋转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一腿关节和所述第二腿关节,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腿关节转动;
第三旋转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二腿关节和所述脚托,用于驱动所述脚托转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
显示屏,其设置在所述手部助力臂上;
多个角度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各个关节处,用于检测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
多个位移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各个关节处,用于检测各个关节的运动距离;
控制器,其内部设置有稳态陀螺仪,且与所述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第一多向运动电机、第二多向运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三旋转电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角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多向运动电机、转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三旋转电机工作。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检测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辅助使用者运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并输入T0时间内使用者的n个运动状态;
其中,采集间隔时间为Tt,所述运动状态包括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41
步骤二、依次将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向量x= {x1,x2,x3,x4,x5};其中,x1为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2为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3为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4为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5为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运动状态系数xj={x1,j,x2,j,…,xn,j},j=1,2,3,4,5,xn,j为第 n个采集状态时的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1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2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左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3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右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左、右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4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5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6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距离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7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8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9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10
x为冠状轴方向,y为矢状轴方向,z为垂直轴方向;
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 {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
步骤四、得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o={o1,o2,o3,o4,o5};其中,o1为第n+1 个状态时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2为第n+1个状态时第二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3为第n+1个状态时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4为第n+1 个状态时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5为第n+1个状态时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使
Xn+1,j=ojXjmax
其中,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511
oj为第n+1个状态时关节、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包括角度运动状态系数和距离运动状态系数,Xjmax为对应关节、脚托运动状态的最大值。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二中,将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进行规格化通过: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61
其中,xn,j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n,j分别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测量参数: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j=1,2,3,4,5;Xjmax和Xjmin分别为对应关节、脚托运动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优选的是,还包括对所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进行校正,使得
o=ε·{o1,o2,o3,o4,o5};
所述校正系数ε满足: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62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63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64
其中,y0为设定工作经验年限,y为使用者的工作经验年限,Mp为使用者体重,Mc为铅衣的重量,N0为设定标准值,T为使用者的工作时间,f(T/Tt)=0 时,使用者的工作时间较短,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跟随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无阻力运动,不进行辅助助力。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一中,初始运行状态下,所述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跟随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无阻力运动;
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间层节点个数满足: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071
优选的是,所述T0=30min;Tt=5min。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开发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能够对使用者的各个关节进行助力,既减轻医生的承受重量,也不限制医务人员的活动,并能良好的维持使用人的平衡,不会在负重的情况下摔倒。
(2)本发明设计开发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采集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确定下一运动状态,辅助使用者运动;本发明还能对下一运动状态进行校正,提高助力精度,在保证准确的操作过程的情况下,缓解医生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腰托;110、开口110;120、可调节固定带;200背部支撑装置;210、滑扣;220、第一铰接臂;230、第二铰接臂;240、可伸缩支撑臂;300、肩部支撑板;400、颈托;500、手部助力臂;510、第一臂关节;511、多向运动电机;512、上臂固定带;520、第二臂关节;521、转动电机;522、下臂固定带;600、腿部助力臂;610、第一腿关节;611、第一旋转电机;612、大腿固定带;620、第二腿关节;621、第二旋转电机;622、小腿固定带;630、脚托;631、第三旋转电机;632、脚部固定带;70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包括腰托 100,其为圆环状结构,且前侧开口110,便于穿着,以支撑身体。在前侧开口110处设置有可调节固定带120,用于固定腰部,通常使用尼龙袋束缚,以适配不同体型人群。在腰托110的后侧竖直铰接设置有背部支撑装置200,以支撑使用者的上半身,即腰部和肩部以及头部。在腰托100的上方对称间隔设置一对肩部支撑板300,所述的背部支撑装置300的上端分别与对应肩部支撑板300铰接。在肩部支撑板300之间设置有颈托400,其同样与背部支撑装置300的上端铰接,用于实现围脖与防护头盔承重。与肩部支撑板300一一对应分别铰接设置有手部助力臂500,用于助力手臂关节。在腰托100的两侧铰接设置有腿部助力臂600,用于助力腿部关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背部支撑装置200包括一对滑扣210,其为环状结构,且可滑动套设置在腰托100上。中部交叉铰接的第一铰接臂220和第二铰接臂230,第一铰接臂220和第二铰接臂230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滑扣210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肩部支撑板300铰接,通过调节第一铰接臂220和第二铰接臂230的交叉角度调节背部支撑装置200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在颈托400和背部支撑装置200之间还连接有可伸缩支撑臂240,其一端与第一铰接臂220和第二铰接臂230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颈托400铰接,通过调节可伸缩支撑臂240的长度调节颈托400对围脖与防护头盔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手部助力臂500包括第一臂关节510,其与对应肩部支撑板300铰接,用于助力上臂运动,第一臂关节510和肩部支撑板300之间连接有多向运动电机511,用于驱动第一臂关节510多方向运动。并且,在第一臂关节510上设置有上臂固定带512,用于固定上臂。与第一臂关节510 铰接设置有第二臂关节520,用于助力下臂运动;第一臂关节510和第二臂关节520之间连接有转动电机52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臂关节多方向运动。在第二臂关节520上设置有下臂固定带522,用于固定下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腿部助力臂600包括第一腿关节610,其与腰托100 的侧部铰接,用于助力大腿运动,腰托100和第一腿关节610之间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611,用于驱动第一腿关节610转动,并且在第一腿关节610上设置有大腿固定带612,用于固定大腿。与第一腿关节610铰接设置有第二腿关节620,用于助力小腿运动。第一腿关节610和第二腿关节620之间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621,用于驱动第二腿关节620转动。在第二腿关节620上设置有小腿固定带622,用于固定小腿。与第二腿关节620铰接设置有脚托630,用于助力脚部运动。第二腿关节620和脚托630之间连接有第三旋转电机631,用于驱动脚托630转动,在脚托630上设置有脚部固定带632,用于固定脚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屏70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手部助力臂500上,使得使用者可以主动关闭辅助系统,或者启动远程连接,与更有经验的医生沟通,指导其进行下一步操作。在各个关节和脚托处分别设置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同时,各个关节和脚托处还分别设置有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个关节的运动距离,以实现使用者的整个运动状态的检测。控制器,其内部设置有稳态陀螺仪,且与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多向运动电机、转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三旋转电机连接,用于接收角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第一多向运动电机、第二多向运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三旋转电机工作,稳态陀螺仪的存在能够保证控制器输出的数据使得整个辅助装置的辅助过程保持平衡稳定状态,即保证控制器输出的数据是经过稳态校正的,在辅助过程中确保使用者不会摔倒。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能够对使用者的各个关节进行助力,既减轻医生的承受重量,也不限制医务人员的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检测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辅助使用者运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
本发明采用的BP网络体系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输入层,共w个节点,对应表示辅助系统的工作状态的w个检测信号,这些信号参数由数据预处理模块给出。第二层为中间层,共m个节点,由网络的训练过程以自适应的方式确定。第三层为输出层,共p个节点,由系统实际需要输出的响应确定。
该网络的数学模型为:
输入层向量:x=(x1,x2,…,xw)T
中间层向量:y=(y1,y2,…,ym)T
输出层向量:z=(z1,z2,…,zp)T
本发明中,输入层节点数为w=5,输出层节点数为p=5。隐藏层节点数m由下式估算得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1
本实施例中,T0=30min;Tt=5min。当然可以改变T0和Tt的设置,Tt的值越小,输出的结果精确度越高。
主要是采集并输入T0时间内使用者的n个运动状态;
其中,采集间隔时间为Tt,所述运动状态包括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2
输入的5个参数为:x1为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2为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3为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4为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5为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运动状态系数xj={x1,j,x2,j,…,xn,j},j=1,2,3,4,5,xn,j为第 n个采集状态时的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3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4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左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5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右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左、右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6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7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8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距离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9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10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11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112
x为冠状轴方向,y为矢状轴方向,z为垂直轴方向;
由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属于不同的物理量,其量纲各不相同。因此,在数据输入神经网络之前,需要将数据规格化为0-1之间的数。
具体而言,将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进行规格化,主要通过: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21
其中,xn,j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n,j分别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测量参数: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j=1,2,3,4,5;Xjmax和Xjmin分别为对应关节、脚托运动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输出信号的5个参数分别表示为:o1为第n+1个状态时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2为第n+1个状态时第二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3为第n+1 个状态时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4为第n+1个状态时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5为第n+1个状态时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使
Xn+1,j=ojXjmax
其中,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22
oj为第n+1个状态时关节、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包括角度运动状态系数和距离运动状态系数,Xjmax为对应关节、脚托运动状态的最大值。
第n+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1表示为第n+1 个状态时的左、右肢的第一臂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与该关节能实际运动的最大角度、最大距离之比,即n个运动状态采集完毕后,采集到的运动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23
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n+ 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1后,控制第n+1个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24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25
使其满足Xn+1,1=o1X1max
第n+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二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2表示为第n+1 个状态时的左、右肢的第二臂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与该关节能实际运动的最大角度、最大距离之比,即n个运动状态采集完毕后,采集到的运动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1
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n+ 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二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2后,控制第n+1个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2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3
使其满足Xn+1,2=o2X2max
第n+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3表示为第n+1 个状态时的左、右肢的第一腿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与该关节能实际运动的最大角度、最大距离之比,即n个运动状态采集完毕后,采集到的运动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4
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n+ 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3后,控制第n+1个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5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6
使其满足Xn+1,3=o3X3max
第n+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4表示为第n+1 个状态时的左、右肢的第二腿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与该关节能实际运动的最大角度、最大距离之比,即n个运动状态采集完毕后,采集到的运动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7
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n+ 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4后,控制第n+1个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8
使其满足Xn+1,4=o4X4max
第n+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o5表示为第n+1个状态时的左、右肢的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与该关节能实际运动的最大角度、最大距离之比,即n个运动状态采集完毕后,采集到的运动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310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41
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n+1个状态时左、右肢的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o5后,控制第n+1个状态为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42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43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44
使其满足Xn+1,5=o5X5max
步骤二: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
建立好BP神经网络节点模型后,即可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根据产品的经验数据获取训练的样本,并给定输入节点i和隐含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值wij,中间层节点j和输出层节点k之间的连接权值wjk,中间层节点j的阈值θj,输出层节点k的阈值wij、wjk、θj、θk均为-1到1之间的随机数。
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修正wij和wjk的值,直至系统误差小于等于期望误差时,完成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本实施例中,当T0=30min;Tt=5min时,每一组数据中的,输入的样本数量xi为420个,输出样本数量oi为60个,中间层节点数为160个。输入与中间层的连接权值为Wij为67200个,阈值θk为160个,中间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Wjk为9600个,阈值θj为60个,期望误差为60个。
由于每一组的数量均非常庞大,现给出了一组数据中的部分值,如表1 所示。
表1训练过程各节点值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45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51
步骤三、采集数据运行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得到调控系数;
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固化在芯片之中,使硬件电路具备预测和智能决策功能,从而形成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加电启动后,外骨骼辅助装置开始工作,初始运行状态下,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跟随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无阻力运动;
采集并输入T0时间内使用者的n个运动状态;
其中,采集间隔时间为Tt,所述运动状态包括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52
依次将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向量x= {x1,x2,x3,x4,x5};
步骤四:得到输出向量o={o1,o2,O3,O4,O5}后,即可获得第n+1个状态时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使得Xn+1,j=ojXjmax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所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进行校正,使得
o=ε·{o1,o2,o3,o4,o5};
所述校正系数ε满足: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61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62
Figure BDA0002991655170000163
其中,y0为设定工作经验年限,y为使用者的工作经验年限,Mp为使用者体重,Mc为铅衣的重量,N0为设定标准值,T为使用者的工作时间,f(T/Tt)=0 时,使用者的工作时间较短,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跟随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无阻力运动,不进行辅助助力。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采集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确定下一运动状态,辅助使用者运动;本发明还能对下一运动状态进行校正,提高助力精度,在保证准确的操作过程的情况下,缓解医生的疲劳感。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腰托,其为圆环状结构,且前侧开口;
可调节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腰托的开口两侧连接,用于固定腰部;
背部支撑装置,其竖直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腰托的后侧铰接;
一对肩部支撑板,其位于所述腰托上方,且对称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背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
颈托,其设置在所述肩部支撑板之间,且与所述背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铰接;
一对手部助力臂,其分别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用于助力手臂关节;
一对腿部助力臂,其分别与所述腰托两侧铰接,用于助力腿部关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装置包括:
一对滑扣,其为环状结构,且可滑动套设置在腰托上;
第一铰接臂;以及
第二铰接臂,其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中部交叉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臂和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滑扣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
可伸缩支撑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和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颈托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助力臂包括:
第一臂关节,其与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板铰接,用于助力上臂运动;
上臂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关节上,用于固定上臂;
第二臂关节,其与所述第一臂关节铰接,用于助力下臂运动;
下臂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臂关节上,用于固定下臂;
多向运动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一臂关节和所述肩部支撑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臂关节多方向运动;
转动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二臂关节和所述第一臂关节,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臂关节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助力臂包括:
第一腿关节,其与所述腰托铰接,用于助力大腿运动;
大腿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腿关节上,用于固定大腿;
第二腿关节,其与所述第一腿关节铰接,用于助力小腿运动;
小腿固定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腿关节上,用于固定小腿;
脚托,其与所述第二腿关节铰接,用于助力脚部运动;
第一旋转电机,其连接所述腰托和所述第一腿关节,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腿关节转动;
第二旋转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一腿关节和所述第二腿关节,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腿关节转动;
第三旋转电机,其连接所述第二腿关节和所述脚托,用于驱动所述脚托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屏,其设置在所述手部助力臂上;
多个角度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各个关节处,用于检测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
多个位移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各个关节处,用于检测各个关节的运动距离;
控制器,其内部设置有稳态陀螺仪,且与所述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第一多向运动电机、第二多向运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三旋转电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角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多向运动电机、转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三旋转电机工作。
6.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佩戴防护服的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基于BP神经网络辅助使用者运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并输入T0时间内使用者的n个运动状态;
其中,采集间隔时间为Tt,所述运动状态包括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1
步骤二、依次将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向量x={x1,x2,x3,x4,x5};其中,x1为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2为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3为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4为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x5为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运动状态系数xj={x1,j,x2,j,…,xn,j},j=1,2,3,4,5,xn,j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2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3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左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4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右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左、右肢的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5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6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37
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距离运动状态系数;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41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42
所述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角度运动状态系数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43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44
x为冠状轴方向,y为矢状轴方向,z为垂直轴方向;
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
步骤四、得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o={o1,o2,o3,o4,o5};其中,o1为第n+1个状态时第一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2为第n+1个状态时第二臂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3为第n+1个状态时第一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4为第n+1个状态时第二腿关节的运动状态系数,o5为第n+1个状态时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使
Xn+1,j=ojXjmax
其中,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45
oj为第n+1个状态时关节、脚托的运动状态系数,包括角度运动状态系数和距离运动状态系数,Xjmax为对应关节、脚托运动状态的最大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将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进行规格化通过: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46
其中,xn,j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n,j分别为第n个采集状态时的测量参数: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的运动角度和运动距离,j=1,2,3,4,5;Xjmax和Xjmin分别为对应关节、脚托运动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进行校正,使得
o=ε·{O1,O2,O3,O4,O5};
所述校正系数ε满足: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51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52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53
其中,y0为设定工作经验年限,y为使用者的工作经验年限,Mp为使用者体重,Mc为铅衣的重量,N0为设定标准值,T为使用者的工作时间,f(T/Tt)=0时,使用者的工作时间较短,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跟随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无阻力运动,不进行辅助助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初始运行状态下,所述手部助力臂和腿部助力臂的各个关节、脚托跟随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无阻力运动;
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间层节点个数满足:
Figure FDA000299165516000005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0=30min;Tt=5min。
CN202110318176.1A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01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8176.1A CN113001521B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8176.1A CN113001521B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1521A true CN113001521A (zh) 2021-06-22
CN113001521B CN113001521B (zh) 2021-09-28

Family

ID=7640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8176.1A Active CN113001521B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15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100A (zh) * 2021-09-10 2021-12-17 迈宝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具备载荷传导功能的上肢多关节主动助力外骨骼
CN115410739A (zh) * 2022-09-01 2022-11-29 浙江大学 一种介入术使用的铅衣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8472A (zh) * 2009-03-24 2009-09-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下肢智能携行外骨骼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022091A (ja) * 2011-07-15 2013-02-04 Univ Of Tsukuba 装着式動作補助装置
CN106580637A (zh) * 2016-12-21 2017-04-26 无锡太湖学院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
US20170252254A1 (en) * 2014-09-10 2017-09-07 UPROBOTS S. de R.I. de C.V. Adjustable mechanical exoskeleton, for a biped animal with impaired bone and muscle
CN110744528A (zh) * 2019-11-01 2020-02-04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上肢运动自适应助力外骨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8472A (zh) * 2009-03-24 2009-09-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下肢智能携行外骨骼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022091A (ja) * 2011-07-15 2013-02-04 Univ Of Tsukuba 装着式動作補助装置
US20170252254A1 (en) * 2014-09-10 2017-09-07 UPROBOTS S. de R.I. de C.V. Adjustable mechanical exoskeleton, for a biped animal with impaired bone and muscle
CN106580637A (zh) * 2016-12-21 2017-04-26 无锡太湖学院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
CN110744528A (zh) * 2019-11-01 2020-02-04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上肢运动自适应助力外骨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100A (zh) * 2021-09-10 2021-12-17 迈宝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具备载荷传导功能的上肢多关节主动助力外骨骼
CN115410739A (zh) * 2022-09-01 2022-11-29 浙江大学 一种介入术使用的铅衣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1521B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1046B1 (ko) 지능형 외골격 로봇기반의 일상생활 보조 및 재활훈련 시스템
TWI584801B (zh) 氣壓肌肉驅動兼具上肢助力與復健訓練功能之外骨骼裝置
Wang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the MINDWALKER exoskeleton
KR20200122343A (ko) 근골격 부상으로부터 보호하고 성능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착용형 디바이스들
EP278367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mpaired or disabled persons
CN113001521B (zh) 一种介入防护服的外骨骼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anchez-Manchol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obotic lower-limb exoskeleton for gait rehabilitation: AGoRA exoskeleton
Bartenbach et al. A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esearch platform to investigate human-robot interaction
Khan et al. Stand trainer with applied forces at the pelvis and trunk: Response to perturbations and assist-as-needed support
EP4011347A1 (en) Powered-knee exoskeleton system
Li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wearable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Pott et al. Knee-ankle-foot orthosis with powered knee for support in the elderly
Hu et al. A review of upper an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Jia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ehabilitation robot
Rahman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of a robotic exoskeleton for upper-limb rehabilitation
Nakamura et al. Realizing model-based wearable antigravity muscles support with dynamics terms
Saint-Bauzel et al. A reactive robotized interface for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results
Ekelem et al. Variable geometry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controller for a powered lower limb exoskeleton
CN204863872U (zh) 一种智能型下肢康复训练器
Fraiszudeen et al. Soft actuating sit-to-stand trainer seat
Wang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patial Four-D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Strausser Development of a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for a wearable exoskeleton for user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ang et al. Effects of body-weight support locomotion training (BWSLT) on EMG activation in healthy and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ubjects
US20240148593A1 (en) Apparatus for limb rehabilit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Yang et al. Aided sit to stand transfer by assistive robot and wearable sens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