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8992A -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8992A
CN112998992A CN202110175762.5A CN202110175762A CN112998992A CN 112998992 A CN112998992 A CN 112998992A CN 202110175762 A CN202110175762 A CN 202110175762A CN 112998992 A CN112998992 A CN 112998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pressure
air supply
pressure protection
protection system
supply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57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丹
张继承
张程煜
刘庆旭
陈涵
孙泽宇
吴世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1757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8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8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8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0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 A61G10/005Isolators, i.e. enclosures generally comprising flexible walls for maintaining a germ-free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7/00Respiratory apparatus
    • A62B7/10Respiratory apparatus with filte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9/00Component parts for respiratory or breath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9/00Component parts for respiratory or breathing apparatus
    • A62B9/006Indicators or warning devices, e.g. of low pressure, contamin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本发明可以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稳定保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 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爆发性传染病疫情对人类社会不断提出挑战,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 (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H5N1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以 及Ebola埃博拉出血热,无不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 由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污染环境下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 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
随着生物危害事件频繁发生以及高传染性疾病的不时爆发,人们愈发重视 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生物致病因子之所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是因为其 具有以下特点:其一隐蔽性强,通常无色无味、难以发觉;其二滞后性强,发 作具有延迟性,例如SARS病毒感染后患者最初几天表现为低烧,与普通感冒没 有区别,新冠肺炎感染后平均潜伏期达到14天,甚至出现多例无症状感染者; 其三扩散性强,例如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 和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其四未知性强,基因工程的发展及物种 变异使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生物致病因子的性质,无法迅速采取有效的针 对性措施。因此,当发生生物危害时,传统医学方法往往需要经过病原体检测、 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等多个环节。此时,采取有效的人员物理防护措施至关重 要,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保护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普通人群的生命安全,更 为阻断病源扩散、有效控制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正压防护系统是防护水平更高的隔离装备,在烈性传染病暴发时应用较广, 尤其是能够为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以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科学研究提供安全防护保 障。正压个体防护技术是指在个体防护装备与佩戴者之间形成高于大气压的相 对正压区间,从而有效阻止颗粒、气溶胶的吸入、沾染,阻止微生物液体渗透。 正压防护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正压防护系统的安全性,还能够为穿戴者提供呼 吸用的新鲜空气,同时将热量与水蒸气带走,从而显著提高防护服的舒适性。
然而,现有正压防护系统仅能根据初始设置控制正压防护系统的工作参数, 无法根据用户和使用环境需要进行智能控制,且无法保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 环境始终保持在安全稳定工作级别,存在防护系统阻隔功能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压防护系统的控 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时控制正压防 护系统的状态,并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和送风模式调节正压防护系统的送 风状态这样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稳定 保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方法, 包括:
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
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
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 态;
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所述正 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
进一步,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包括正压防护装置和电动送风装置,所述电动 送风装置用于将过滤后的外部大气向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输送,以在穿戴者和 所述正压防护装置之间产生正压环境;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包括所述 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所述送风指令包括送风模式信息,所述送 风模式信息包括智能送风模式信息和恒速送风模式信息。
进一步,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包括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 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和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进一步,所述送风状态包括加速送风、减速送风和恒速送风。
进一步,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 系统的状态包括:
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比较所述 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与所述 第二预设阈值不同;
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 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 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或者在所 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小于等于所述 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进一步,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 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送风指令中送风模式信息类型;
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智能送风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 风模式为智能送风模式;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恒速送风模式信息时,确 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恒速送风模式。
进一步,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 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包括:
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恒速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始终恒速 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 力过大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减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 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增速 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 力正常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恒速送风。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
送风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 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 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 状态显示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报警信息送风状态。
进一步,所述送风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送风指令中送风模式 信息的类型;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智能送风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 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智能送风模式;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恒速送风模式信 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恒速送风模式。
进一步,所述状态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 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 二预设阈值;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 境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 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小于 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恒速送风模式时, 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始终恒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 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减速送风; 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 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增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 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恒速送风, 这样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稳定保持正 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 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 参数,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 并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然 后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 风状态,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稳定保 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 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6为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 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 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 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 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 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 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 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 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 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 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 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 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系统 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正压防护装置101、电动送风装置102、 显控装置和正压防护系统监测装置103。电动送风装置102将外部空气过滤后输 送至正压防护装置101中,以在穿戴者和正压防护装置101之间产生正压环境; 正压防护装置阻止含有各种致病微生物病原体及毒素的颗粒物或者液滴的沾染 和渗透。其中,电动送风装置102包括过滤盒、压力传感器、电池、风机。在 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采压管与外部大气连通,这样通过第一采压 管可以采集外部大气的压力值。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采压管与正压防护装置内 部连通,通过第二采压管可以采集正压防护装置内部的压力值。正压防护系统 监测装置103中的压力监测单元、计时监测单元和电池电量监测单元分别与压 力传感器、过滤盒和电池通讯连接,这样通过压力监测单元可以实时监测正压 防护系统,并实时获取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例如,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 参数可以是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等。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 压力值为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正压防护装置内的压力值与外部大气的压力值的 差值,亦即防护装置内的正压力。
参考图1,正压防护系统监测装置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各种 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线电缆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正 压防护系统监测装置可以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正压防 护系统的状态,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 风模式,然后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正压防 护系统的送风状态,这样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 压环境,稳定保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 题。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步骤S250。
在步骤S210中,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
在步骤S220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 的送风模式。
在步骤S230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 压防护系统的状态。
在步骤S250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 状态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
该方法可以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根据所述正压防护 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并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监 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然后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送 风模式和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可以使正压防护 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稳定保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 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包括正压防护装置和电动送 风装置,所述电动送风装置用于将过滤后的外部大气向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输 送,以在穿戴者和所述正压防护装置之间产生正压环境;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 监测参数包括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所述送风指令包括送风 模式信息,所述送风模式信息包括智能送风模式信息和恒速送风模式信息。另 外,在本实施例中,正压防护装置可以是防护服或者防护头罩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实时对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进行 存储,这样可以建立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与正压防护系统运行状态的对应 关系,形成数据库模型,可在确保正压防护系统可靠运行前提下达到智能运维 的目的,还可以查询、比对,分析正压防护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包括所述正压防护装 置内正压力过大、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和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 力正常。所述送风状态包括加速送风、减速送风和恒速送风。。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方法 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220可以包括步骤S320和S340。
在步骤S320中判断所述送风指令中送风模式信息的类型;
在步骤S340中,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智能送风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 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智能送风模式;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恒速送风 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恒速送风模式。
该方法可以通过判断送风指令中送风模式信息类型来快速的确定出正压防 护系统的送风模式类型。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方法 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230可以包括步骤S420和S440。
在步骤S420中,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 值以及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二预设阈值。
在步骤S440中,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 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 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 过小;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 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该方法可以通过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 值以及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二预设阈值来准确快速 的确定出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是否存在异常,例如,在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 环境的压力值大于+250Pa时,确定正压防护装置的状态为正压力过大,或在正 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小于+25Pa时,确定正压防护装置的状态为正压 力过小。或者在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等于+25Pa且小于等于+250Pa时,确定正压防护装置的状态为正压力正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 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包括: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 述恒速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始终恒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 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时,控制所述正压 防护系统减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 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增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 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时,控制所述正压 防护系统恒速送风,这样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 压环境,稳定保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搭建实验室测试平台,模拟不同正压环境 对正压防护系统防护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等进行测试,根据试验结果来设定预 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可以包括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互不相同。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如图5所示,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500包括接收模块510、送风模式确定 模块520、状态确定模块530和控制模块540。
具体地,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
送风模式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 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
状态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 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
控制模块540,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 的状态显示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报警信息送风状态。
该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500可以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 数,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并 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然后 根据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 状态,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稳定保持 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全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500可以用于实现图2~4 实施例描述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送风模式确定模块520被配置为:判断所 述送风指令中送风模式信息的类型;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智能送风模式信息 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智能送风模式;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 信息为恒速送风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恒速送风模 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状态确定模块530被配置为:
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比较所述 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二预设阈值;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 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 大;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 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 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 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540被配置为:在所述送风模式 为所述恒速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始终恒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 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时,控制所述 正压防护系统减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 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增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 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时,控制所述 正压防护系统恒速送风,这样可以使正压防护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正压防护装置 内正压环境,稳定保持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安全,防止因压力异常造成安 全问题。
由于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装置500的各个模块可以用 于实现上述2~图4描述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的示例实施例的步骤,因此对 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 方法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模块510、送风模式确定模块520、状态确定模块530 和控制模块540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 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 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接收模块510、送风模式确定模块520、状态确定模块530和控制模块540中的 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 路(ASIC),或可以以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 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 接收模块510、送风模式确定模块520、状态确定模块530和控制模块540中的 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 可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 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 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 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 (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 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 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触摸屏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 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 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 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或者蓝牙等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 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 光盘、半导体存储器、TF卡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 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 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 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 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 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 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 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 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 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 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 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 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 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 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 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 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 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 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 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 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 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 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 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 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 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 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 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 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 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 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 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 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 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 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 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实施例 中所述的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
例如,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正压防护装置或电动送风装置上设置的显控 装置,可以实现如图2中所示的:在步骤S210中,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 令和监测参数。在步骤S220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 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在步骤S230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 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在步骤S250中,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 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 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 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 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 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 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 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 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 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 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 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 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 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 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 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
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
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
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包括正压防护装置和电动送风装置,所述电动送风装置用于将过滤后的外部大气向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输送,以在穿戴者和所述正压防护装置之间产生正压环境;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包括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所述送风指令包括送风模式信息,所述送风模式信息包括智能送风模式信息和恒速送风模式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包括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和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状态包括加速送风、减速送风和恒速送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送风指令中送风模式信息类型;
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智能送风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智能送风模式;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信息为恒速送风模式信息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为恒速送风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包括:
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比较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不同;
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或者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环境的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状态包括:
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恒速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始终恒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大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减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过小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增速送风;或者在所述送风模式为所述智能送风模式且在所述正压防护装置内正压力正常时,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恒速送风。
8.一种正压防护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和监测参数;
送风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指令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监测参数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送风模式和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状态显示控制所述正压防护系统的报警信息送风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75762.5A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998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5762.5A CN112998992A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5762.5A CN112998992A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8992A true CN112998992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5762.5A Pending CN112998992A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89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682A (zh) * 2022-03-31 2022-07-22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正压防护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5136A (en) * 1989-08-18 1991-02-27 Sabre Safety Ltd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apparatus
US20070275651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American Innovative Research Corp. Positive air pressure isolation system
CN109789321A (zh) * 2016-08-05 2019-05-2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空气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72747A (zh) * 2020-07-09 2020-11-24 桑可 一种正压穿戴式防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5136A (en) * 1989-08-18 1991-02-27 Sabre Safety Ltd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apparatus
US20070275651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American Innovative Research Corp. Positive air pressure isolation system
CN109789321A (zh) * 2016-08-05 2019-05-2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空气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72747A (zh) * 2020-07-09 2020-11-24 桑可 一种正压穿戴式防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682A (zh) * 2022-03-31 2022-07-22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正压防护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zzoleni et al. The COVID-19 outbreak: From “black swan” to glob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Nielsen et al. COVID-19 superspreading suggests mitigation by social network modulation
Kosorok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acquisi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young children with cystic fibrosis
Gani et al. Epidemiologic determinants for modeling pneumonic plague outbreaks
Gao et al. Death by political par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VID‐19 deaths and political party affil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N109767843B (zh) 基于智能合约的传染病预警方法及传染病数据区块链系统
US20150067845A1 (en) Detecting Anomalous User Behavior Using Generative Models of User Actions
Kelly et al. Pandemic (H1N1) 2009 influenza community transmission was established in one Australian state when the virus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North America
Fyles et al. Using a household-structured branching process to analyse contact tracing in the SARS-CoV-2 pandemic
CN112998992A (zh)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249855B1 (en) Invalid frame handling method, invalidity detection electronic-control unit and vehicle-mounted network system
CN106932012A (zh) 工业服务器工作环境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Garzotto et al. Preven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by medical devices remote control: Lessons from COVID-19
CN114641736A (zh) 用于通过记录内核级事件增强数据起源的系统和方法
Heitzman-Breen et al. Modeling within-host and aerosol dynamics of SARS-CoV-2: The relationship with infectiousness
King et al. Modeling fomite‐mediated SARS‐CoV‐2 exposure through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doffing in a hospital environment
CN113160517A (zh) 一种正压防护系统报警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Espinosa et al. Application of a Susceptible, Infectious, and/or Recovered (SIR) Model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Ecuador
CN112842711B (zh) 急救车、急救车参数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577203A (zh) 智能婴儿推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ei et al. Assessing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against Avian Influenza A (H7N9) infection by an epidemiological model
King et al. Modelling the risk of SARS-CoV-2 infection through PPE doffing in a hospital environment
Xavier et al. 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Kanatas et al. Hypercoagulability following COVID-19 infection: at what stage is it safe to do a free flap?
Lofgren et al. The epidem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jails for community, corrections officer, and incarcerated population risks from COVID-19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