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4768B -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4768B
CN112994768B CN202110162906.3A CN202110162906A CN112994768B CN 112994768 B CN112994768 B CN 112994768B CN 202110162906 A CN202110162906 A CN 202110162906A CN 112994768 B CN112994768 B CN 112994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rray
matrix
transmission
transmitt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29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4768A (zh
Inventor
唐思
王正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1629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4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4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4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包括信号采集设备、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和控制计算机;通过对传输矩阵加载逆矩阵的方法,在不使用射频电缆连接到终端的条件下,实现虚拟的电缆连接功能。本发明可以替代现有的电缆传导方法,能在短距离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并行无线传输,避免在传输数据时需接入大量射频电缆或其他传输线,能够灵活选择收发两端的空间位置,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同时可以控制传输矩阵条件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有效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适用于高频段的多路信号并行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5G)正在逐步推进和快速发展。5G通信系统的两大技术——毫米波技术和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而对信号的传输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5G中通信频段划分为两段,分别为Sub 6GHz频段(410MHz-7125MHz)与毫米波频段(24250MHz-52600MHz)。传输以上微波毫米波频段的信号,所需的高频器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的特点,不便于安装转接头,进而无法连接电缆线。另一方面,随着通信系统与测试系统中的数据量不断增加,采用常规的电缆传导时,布线量的增加,会导致电缆线的维护与管理成本也逐渐增加,同时布线质量对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一种替代电缆连接的无线传输的系统及方法,能在短距离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不使用射频电缆连接到终端设备,而是通过加载逆矩阵的方法,实现虚拟的电缆连接功能。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中,该方法被应用于空口测量实现相控阵的校准测量以及终端基站的性能测试,还未应用于信号的无线传输方向,信号采集设备获得的多路传输信号仍需通过连接复杂且数量较多的线缆实现传输。
实现无线传输需要加载传输矩阵的补偿矩阵,即传输矩阵的逆矩阵。根据矩阵理论,一个矩阵的逆矩阵对误差的敏感程度取决于条件数,具有小条件数的矩阵是理想的,不会放大由于数据中的噪声引起的误差。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了避免在矩阵求逆时,任意一个微小误差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一定的限制条件,确保传输矩阵条件数在可接受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替代现有的电缆传导方法,能在短距离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并行无线传输,解决电缆数量过多与接口尺寸过大对微波毫米波信号的限制。尤其是,通过对发送端与接收端的组合设计,可降低多路信号条件下传输矩阵的条件数,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去除信号连接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包括:信号采集设备、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和控制计算机;发射端天线阵连接到信号采集设备上,接收端天线阵放置于发射天线阵的正前方或正前方附近区域,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采用相同的天线阵列,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中的天线单元分别工作于发射与接收状态;控制计算机连接接收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
从信号采集设备获得多路传输信号,使用发射端天线阵并行发射各路传输信号的数据,传输信号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短距离的传播,然后被接收端天线并行地接收;根据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利用传输矩阵获取装置确定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之间的传输矩阵A,并送至控制计算机中;
控制计算机计算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调整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直到获得设定的传输矩阵的条件数;然后计算机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求逆矩阵,将逆矩阵加载到接收信号上,通过对接收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调整,恢复出原始的传输信号,实现传输信号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
所述发射端天线阵和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可调整,最小间距为零,最大距离到信号最高频率所对应波长的三十倍。
所述设定的传输矩阵条件数为1-10,最佳条件数值为1,10稍差些。
所述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分为有相位测量与无相位测量两类,有相位测量法所使用装置为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或频谱仪或综测仪或矢量接收机,传输信号时,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中的天线单元分别工作于发射与接收状态,如果发射信号是由装置的自带芯片提供,则装置将提供一路参考信号用于获取传输矩阵的相位信息;无相位测量方法包括旋转矢量法、换相测量法,不需要提供参考信号,发射端天线阵的每个天线单元需要连接一个数字移相器实现配相状态的改变,接收端天线阵的每个天线单元需要连接一个功率计,依次求解功率值与配相状态所联立的方程组获取传输矩阵的相位。
所述发射端天线阵进行信号传输时,若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波束未能和相对应的发射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波束方向对准,会导致其传输效率的降低,为避免各发射端天线所传输信号的串扰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使用的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都应该具有一致且良好的方向性,发射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波束应尽量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波束对齐,天线增益在5dBi到25dBi之间。
所述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为双极化天线,具有与地面互相垂直或水平和正负45°两类极化方向;进行传输时,一方面要把接收端天线阵置于发射端天线阵前合理的距离和范围内;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因天线单元的极化方向不一致产生的极化损失,在天线单元的两极化之间添加探头幅度控制单元,控制双极化天线的两种极化,使得天线单元合成产生任意线极化,测量时将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极化对正。
当传输信号频率较低,即波长大于或等于测试环境大小的十分之一时,无线传输的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需要置于微波暗室中,根据几何光学原理,暗室尺寸需要避免传输信号的一次反射直接进入接收端天线阵;因此,测量所使用的微波暗室的内壁放置有周期性的角锥型吸波材料,降低环境的反射特性;当传输信号频率较高,即波长远小于测试环境大小的十分之一时,此时天线单元的尺寸会远远小于发射端天线阵或接收端天线阵所处的传输测试环境,环境的反射特性良好,即传输信号的一次反射无法直接进入接收端天线阵,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可忽略不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发射端天线阵连接到信号采集设备上,接收端天线阵放置于发射端天线阵的正前方或正前方附近区域,控制计算机连接至接收端天线阵;
步骤2、调整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使用有相位测量法或无相位测量法确定传输矩阵A;
步骤3、在控制计算机中,计算矩阵A的条件数,调整参数直到获得一个条件数小于10的矩阵;然后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求逆矩阵;
步骤4、从信号采集设备获得多路数据,使用发射端天线阵并行发射各路传输信号;使用接收端天线阵并行接收;
步骤5、将接收到的传输信号从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加载传输矩阵的逆矩阵,实现对传输电缆的替代。
所述步骤3中,根据传输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关系:
A*X=B (1)
发射端天线阵发送的传输信号X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短距离的传输,传输过程对传输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以传输矩阵A的形式体现,最终接收端天线阵所获得的接收信号为矩阵B。传输矩阵获取装置通过有相位测量或无相位测量的方法确定传输矩阵A,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受到收发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的限制,在等式左端消去传输矩阵A的影响,恢复出原始的传输信号X,即通过乘以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可求解出传输信号X,其中传输矩阵A∈CN*N,B∈CN*N,X∈CN×N,C为复数矩阵,N为阵列天线单元数;
所述计算机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求逆矩阵的具体公式如下:
A-1=(LU)-1=U-1L-1 (2)
将传输矩阵A进行Doolittle分解,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对角元素为1)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然后采用迭代循环方法对矩阵L和矩阵U求逆,最后用矩阵U的逆矩阵乘以矩阵L的逆矩阵即获得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
由(1)式得,传输信号X可通过左乘传输矩阵的逆矩阵,即求解以下用矩阵表示的线性方程组获得:
A-1*A*X=X= A-1*B (3)
求解方程(3)所获得的矩阵X的准确性受到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的影响,条件数反映传输信号X对于传输中误差的敏感程度;
式(3)表明,在接收端所获得的接收信号矩阵B上乘以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A-1,则解出传输信号的矩阵X,方程左侧的关系式A-1*A*X=X表示取代实际的电缆,信号在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相对应天线单元之间的自由空间中,通过虚拟电缆实现并行的无线传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解决了在传输微波毫米波频段的信号时,由于所需的高频器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的特点,不便于安装转接头,进而无法连接电缆线的问题。
(2)本发明相对于常规的电缆传导方法,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避免了由于电缆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布线工作量大,电缆线的维护与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减少了排线质量对传输稳定性的影响。
(3)本发明提出一种替代电缆连接的无线传输的方法,利用加载逆矩阵的方法,实现虚拟的电缆连接功能,控制传输矩阵条件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可有效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4)本发明采用阵列天线实现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设备放置点受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可灵活选择所需的数据,提高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短距离无线并行传输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短距离无线并行传输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仿真矩阵条件数与阵列间距的关系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为:si(i=1,2…n)为所需传输的第n路信号,合并后使用X矩阵表示;
Figure BDA0002937226230000051
(i=1,2…n)为第n个发射端天线阵的天线单元连接的数字移相器,用于获得传输矩阵A。D为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d为天线单元的间距,Mr为接收端天线阵的天线单元数,Mt为发射端天线阵的天线单元数,A为自由空间中的传输矩阵,A-1为计算所得传输矩阵的逆矩阵,B为接收端天线阵获得的信号矩阵。图3中横轴为不同的D取值,纵轴值为对应的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由信号采集设备、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和控制计算机组成。通过对自由空间中的传输矩阵A加载逆矩阵A-1的方法,在不使用射频电缆连接到终端的条件下,实现虚拟的电缆连接功能。
发射端天线阵连接到信号采集设备上,Mt(i)(i=1,2…n)为发射端天线阵的天线单元数,接收端天线阵放置于发射端天线阵的正前方或正前方附近区域,Mr(i)(i=1,2…n)为接收端天线阵的天线单元数,B为接收端天线阵获得的信号矩阵。D为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d为天线单元的间距。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采用相同的天线阵列,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中的天线单元分别工作于发射与接收状态;控制计算机连接接收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
从信号采集设备获得多路传输信号si(i=1,2…n),将传输信号合并且完成幅相调制后用矩阵X表示;使用发射端天线阵并行发射各路传输信号的数据,传输信号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短距离的传播,然后被接收端天线阵并行地接收;根据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利用传输矩阵获取装置确定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之间的传输矩阵A,并送至控制计算机中。所述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可分为有相位测量与无相位测量两类。有相位测量法所使用装置为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或频谱仪或综测仪或矢量接收机,传输信号时,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中的天线单元分别工作于发射与接收状态,如果发射信号是由装置的自带芯片提供,则装置将提供一路参考信号用于获取传输矩阵的相位信息;无相位测量方法包括旋转矢量法、换相测量法等,不需要提供参考信号,发射端天线阵的每个天线单元都需要连接一个数字移相器实现配相状态的改变,
Figure BDA0002937226230000061
(i=1,2…n)为第n个发射端天线阵的天线单元连接的数字移相器,用于获得传输矩阵A。接收端天线阵的每个天线单元需要连接一个功率计,依次求解功率值与配相状态所联立的方程组可获取传输矩阵的相位。
控制计算机计算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调整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直到获得设定的传输矩阵的条件数。所述设定的传输矩阵条件数为1~10,最佳条件数值为1,条件数增加至10时的系统稳定性稍差。所述发射端天线阵和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可调整,最小间距为零,最大距离到信号最高频率所对应波长的三十倍。
然后计算机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求逆矩阵,将逆矩阵加载到接收信号上,通过对接收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调整,恢复出原始的传输信号,实现传输信号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所述计算机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求逆矩阵的具体公式如下:
A-1=(LU)-1=U-1L-1 (1)
将一个n阶复数矩阵A进行Doolittle分解,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对角元素为1)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然后采用迭代循环方法对矩阵L和矩阵U求逆,最后用矩阵U的逆矩阵乘以矩阵L的逆矩阵即可获得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A-1
发射端天线阵进行信号传输时,若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波束未能和相对应的发射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波束方向对准,会导致其传输效率的降低,为避免各发射端天线所传输信号的串扰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使用的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都应该具有一致且良好的方向性,发射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波束应尽量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波束对齐,天线增益在5dBi到25dBi之间。
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为双极化天线,具有与地面互相垂直或水平和正负45°两类极化方向;进行传输时,一方面要把接收端天线阵置于发射端天线阵前合理的距离和范围内;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因天线单元的极化方向不一致产生的极化损失,在天线单元的两极化之间添加探头幅度控制单元,控制双极化天线的两种极化,使得天线单元可合成产生任意线极化,测量时将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极化对正。
当传输信号频率较低,波长大于或等于测试环境大小的十分之一时,无线传输的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需要置于微波暗室中,根据几何光学原理,暗室尺寸需要避免传输信号的一次反射直接进入接收端天线阵。因此,测量所使用的微波暗室用优质的吸波材料和合理布局设计,降低环境的反射特性。当传输信号频率较高,波长远小于测试环境大小的十分之一时,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尺寸会远远小于其所处的传输测试环境,环境的反射特性良好,传输信号的一次反射无法直接进入接收端天线阵,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可忽略不计。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发射端天线阵连接到信号采集设备上,接收端天线阵放置于发射端天线阵的正前方或正前方附近区域,控制计算机连接至接收端天线阵;
调整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使用有相位测量法或无相位测量法确定传输矩阵A;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根据传输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关系:
A*X=B (2)
发射端天线阵发送的传输信号X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短距离的传输,传输过程对传输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以传输矩阵A的形式体现,最终接收端天线阵所获得的接收信号为矩阵B。传输矩阵获取装置通过有相位测量或无相位测量的方法可确定传输矩阵A,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受到收发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的限制。因此需要在等式左端消去传输矩阵A的影响,恢复出原始的传输信号X,即通过乘以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可求解出传输信号X。其中传输矩阵A∈CN*N,B∈CN*N,X∈CN×N,C为复数矩阵,N为阵列天线单元数;
由(2)式得,传输信号X可通过左乘传输矩阵的逆矩阵,即求解以下用矩阵表示的线性方程组获得:
A-1*A*X=X=A-1*B (3)
求解方程(3)所获得的矩阵X的准确性受到矩阵A的条件数的影响,其条件数反映了信号X对于传输中误差的敏感程度。
式(3)表明,在接收端所获得的接收信号矩阵B上乘以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A-1,则可以解出传输信号的矩阵X,方程左侧的关系式A-1*A*X=X表示取代实际的电缆,信号在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相对应天线单元之间的自由空间中,通过虚拟电缆实现并行的无线传输。
在控制计算机中,计算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调整参数直到获得一个条件数小于10的矩阵;然后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求逆矩阵;
从信号采集设备获得多路数据,使用发射端天线阵并行发射各路传输信号;使用接收端天线阵并行接收;
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加载传输矩阵的逆矩阵,实现对传输电缆的替代。
下面为本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优选实施例的收发端均为一维的均匀线性天线阵列,每个阵列由16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单元间距为0.108m,信号频率为3.5GHz,信号波长为0.0857m,接收端与发射端间距为0~10λ;在发射端加入锥削函数,函数与收发天线间的夹角余弦值的四次方成正比,实现所需的高方向性天线的要求。根据图3所示的仿真结果,随着收发端阵列间距D的增加,矩阵条件数在D<5*λ的条件下可满足条件数c<4,可以实现稳定的无线并行数据传输。可以得出结论:选择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小的阵列间距D,可以确保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较小,传输信号的恢复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设备、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和控制计算机;发射端天线阵连接到信号采集设备上,接收端天线阵放置于发射天线阵的正前方或正前方附近区域,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采用相同的天线阵列,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中的天线单元分别工作于发射与接收状态;控制计算机连接接收天线阵;传输矩阵获取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
从信号采集设备获得多路传输信号,使用发射端天线阵并行发射各路传输信号的数据,传输信号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短距离的传播,然后被接收端天线并行地接收;根据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利用传输矩阵获取装置确定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之间的传输矩阵A,并送至控制计算机中;
控制计算机计算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调整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直到获得设定的传输矩阵的条件数;然后控制计算机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求逆矩阵,将逆矩阵加载到接收信号上,通过对接收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调整,恢复出原始的传输信号,实现传输信号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天线阵和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可调整,最小间距为零,最大距离到信号最高频率所对应波长的三十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传输矩阵条件数为1-10,最佳条件数值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矩阵获取装置分为有相位测量与无相位测量两类,有相位测量法所使用装置为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或频谱仪或综测仪或矢量接收机,传输信号时,发射端天线阵、接收端天线阵中的天线单元分别工作于发射与接收状态,如果发射信号是由有相位测量法所使用装置的自带芯片提供,则有相位测量法所使用装置将提供一路参考信号用于获取传输矩阵的相位信息;无相位测量方法包括旋转矢量法、换相测量法,不需要提供参考信号,发射端天线阵的每个天线单元需要连接一个数字移相器实现配相状态的改变,接收端天线阵的每个天线单元需要连接一个功率计,依次求解功率值与配相状态所联立的方程组获取传输矩阵的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天线阵进行信号传输时,若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波束未能和相对应的发射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波束方向对准,会导致其传输效率的降低,为避免各发射端天线所传输信号的串扰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使用的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都应该具有一致且良好的方向性,发射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波束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波束对齐,天线增益在5dBi到25dBi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为双极化天线,具有与地面互相垂直或水平和正负45°两类极化方向;进行传输时,一方面要把接收端天线阵置于发射端天线阵前设定的距离和范围内;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因天线单元的极化方向不一致产生的极化损失,在天线单元的两极化之间添加探头幅度控制单元,控制双极化天线的两种极化,使得天线单元合成产生任意线极化,测量时将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各天线单元的极化对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传输信号频率较低,即波长大于或等于测试环境大小的十分之一时,无线传输的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需要置于微波暗室中,根据几何光学原理,暗室尺寸需要避免传输信号的一次反射直接进入接收端天线阵;因此,测量所使用的微波暗室的内壁放置有周期性的角锥型吸波材料,降低环境的反射特性;当传输信号频率较高,即波长远小于测试环境大小的十分之一时,此时天线单元的尺寸会远远小于发射端天线阵或接收端天线阵所处的传输测试环境,环境的反射特性良好,即传输信号的一次反射无法直接进入接收端天线阵,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忽略不计。
8.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发射端天线阵连接到信号采集设备上,接收端天线阵放置于发射端天线阵的正前方或正前方附近区域,控制计算机连接至接收端天线阵;
步骤2、调整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各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使用有相位测量法或无相位测量法确定传输矩阵A;
步骤3、在控制计算机中,计算矩阵A的条件数,调整参数直到获得一个条件数小于10的矩阵;然后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求逆矩阵;
步骤4、从信号采集设备获得多路数据,使用发射端天线阵并行发射各路传输信号;使用接收端天线阵并行接收;
步骤5、将接收到的传输信号从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加载传输矩阵的逆矩阵,实现对传输电缆的替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根据以矩阵表示的传输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关系:
A*X=B (1)
发射端天线阵发送的传输信号X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短距离的传输,传输过程对传输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以传输矩阵A的形式体现,最终接收端天线阵所获得的接收信号为矩阵B;传输矩阵获取装置通过有相位测量或无相位测量的方法确定传输矩阵A,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受到收发端天线阵的间距,以及天线单元的间距、数据流的数目和信号频段的限制,在等式左端消去传输矩阵A的影响,恢复出原始的传输信号X,即通过乘以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可求解出传输信号X,其中传输矩阵A∈CN*N,B∈CN*N,X∈CN×N,C为复数矩阵,N为阵列天线单元数;
所述控制计算机对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求逆矩阵的具体公式如下:
A-1=(LU)-1=U-1L-1 (2)
将传输矩阵A进行Doolittle分解,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然后采用迭代循环方法对矩阵L和矩阵U求逆,最后用矩阵U的逆矩阵乘以矩阵L的逆矩阵即获得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
由(1)式得,传输信号X可通过左乘传输矩阵的逆矩阵,即求解以下用矩阵表示的线性方程组获得:
A-1*A*X=X=A-1*B (3)
求解方程(3)所获得的矩阵X的准确性受到传输矩阵A的条件数的影响,条件数反映传输信号X对于传输中误差的敏感程度;
式(3)表明,在接收端所获得的接收信号矩阵B上乘以传输矩阵A的逆矩阵A-1,则可解出传输信号的矩阵X,方程左侧的关系式A-1*A*X=X表示取代实际的电缆,信号在发射端天线阵与接收端天线阵的相对应天线单元之间的自由空间中,通过虚拟电缆实现并行的无线传输。
CN202110162906.3A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994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2906.3A CN112994768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2906.3A CN112994768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768A CN112994768A (zh) 2021-06-18
CN112994768B true CN112994768B (zh) 2022-08-30

Family

ID=76348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2906.3A Active CN112994768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4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51306B1 (en) * 2019-06-11 2024-04-03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rada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0181A1 (zh) * 2014-06-30 2016-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堆叠器件、芯片及通信方法
CN108966264A (zh) * 2017-05-22 2018-12-07 是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大规模多入多出无线系统执行空中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7339B2 (en) * 2016-01-29 2020-01-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data transfer capabilities
US10459021B2 (en) * 2016-09-16 2019-10-29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defects in an antenna array and/or in a device coupled to the antenna arra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0181A1 (zh) * 2014-06-30 2016-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堆叠器件、芯片及通信方法
CN108966264A (zh) * 2017-05-22 2018-12-07 是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大规模多入多出无线系统执行空中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768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347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over-the-air testing
CN107783087B (zh) 球面相控阵天线近场通道标校链路的自校正方法
Kyrö et al. Long range wideband channel measurements at 81–86 GHz frequency range
CN113225147A (zh) 一种阵列天线总辐射功率的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30141287A1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 Radiation Pattern of an Active Antenna Arrangement
CN111987462B (zh) 一种相控阵天线相位校准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11046941U (zh) 一种射频性能测试系统
US11131701B1 (en)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for beam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n active electronically steered array antenna
CN114531182A (zh) 阵列天线的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94768B (zh)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4024641A (zh) 基于实测数据的太赫兹mimo信道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1865448B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85036B (zh) 无线设备的射频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测试仪
CN112014651A (zh) 一种变频多通道相控阵天线的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Mosalanejad et al. A complet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integrated antennas at millimeter wavelengths
CN113014294A (zh) 一种两维相控阵微波前端校准网络及方法
CN111953429B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9921865B (zh) 一种全空域相控阵天线的标校杆近似模拟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1953430A (zh) 相控阵天线系统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1865447A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Tengbo et al. An amplitude-phase measurement method of phased array antenna based on self-calibration RF channel
CN111865444B (zh) 相控阵天线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
US11085959B2 (en) System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employing antennas
Rumney et al. Advances in antenna pattern-based MIMO OTA test methods
Musters et al. The Antenna Dome Real-Time Distributed Antenna Pattern Characteriz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