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4708A - 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4708A
CN112994708A CN201911212328.9A CN201911212328A CN112994708A CN 112994708 A CN112994708 A CN 112994708A CN 201911212328 A CN201911212328 A CN 201911212328A CN 112994708 A CN112994708 A CN 112994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tter
channels
data
mode
amou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2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4708B (zh
Inventor
马骏
王丹
常仲元
刘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nt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nt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nt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nt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23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4708B/zh
Priority to US16/897,292 priority patent/US10979259B1/en
Publication of CN112994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4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1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corr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04B3/462Testing group delay or phase shift, e.g. timing j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24Carrier regulation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2027/0026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 H04L2027/0038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using an equaliser
    • H04L2027/004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using an equaliser the equaliser providing control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24Carrier regulation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2027/0026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 H04L2027/0038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using an equaliser
    • H04L2027/0042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using an equaliser the equaliser providing the offset correction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2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the received code signals, the signals containing no special 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以及通信装置的抖动量的校正方法。通信装置包括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以及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在校正模式下通过多个第一信道以耦接至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多个第一信道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一子信道。其中,在校正模式下,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多个第一信道的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一数据,校正装置通过所述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并计算出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的多个第一抖动量,并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计算出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可用于调整所述多个第一信道的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上的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以使所述多个第一信道上的数据被重新同步,从而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抖动。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传输及通信领域,更涉及一种通信装置以及其抖动量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抖动成为决定系统性能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也采用了一些技术来降低数据传输中的抖动。
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现有通信装置的数据传送状态。在图1中,通信装置100包括信号收发装置110、120以及信道扩展装置131、132。信道扩展装置131、132分别通过信道LA1、LA2耦合在信号收发装置110与信号收发装置120之间。信道LA1包括多个子信道LAS11至LAS14,信道LA2包括多个子信道LAS21至LAS24。对于信道扩展装置131和信道扩展装置132中的每一个,其仅可根据所连接的信道上接收到的数据的传输延迟对该信道的各子信道的抖动量(skew)进行调整,以同步该信道上的数据。然而,由于信道扩展装置131、132间并无法得知彼此子信道上的抖动量差异,信道LA1和信道LA2之间具有无法控制的抖动量SK1。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抖动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以及其抖动量的校正方法,用于根据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抖动量对信道中数据的传输延迟进行调整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抖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信装置包括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以及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在校正模式下通过多个第一信道以耦接至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所述多个第一信道的每一具有多个第一子信道。其中,在校正模式下,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第一信道的所有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第一数据,校正装置通过所有第一子信道接收第一数据计算出所有第一子信道的第一抖动量,并根据第一抖动量计算出第一抖动量差值。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更包括多个信道扩展装置。信道扩展装置在正常操作模式下耦接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信道扩展装置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耦接至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信道扩展装置根据多个第一抖动量分别调整多个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其中,在正常操作模式下,校正装置与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的连接关系被断开。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校正装置设定多个第一抖动量中的最大者为第一基准抖动量,并计算第一抖动量与第一基准抖动量的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信道扩展装置根据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以分别调整多个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抖动量差值通过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传送至信道扩展装置。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信道扩展装置分别具有多个可编程接口。通信装置通过频带外模式,通过多个可编程接口以将多个抖动量差值分别写入至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校正装置藉由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使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所述校正模式,并使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多个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一数据。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更包括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在校正模式下,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第二信道耦接至校正装置,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第二信号的所有第二子信道同时传送第二数据。校正装置通过所有第二子信道接收第二数据计算出第二子信道的第二抖动量,并根据第二抖动量计算出第二抖动量差值。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正常操作模式下,信道扩展装置分别通过第二信道以耦接至第二信号收发装置。信道扩展装置根据第二抖动量分别调整第二数据的传输延迟。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校正装置设定第二抖动量中的最大者为第二基准抖动量,并计算第二抖动量与第二基准抖动量的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信道扩展装置根据第二抖动量差值以分别调整第二数据的传输延迟。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抖动量差值通过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传送至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校正装置藉由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使第二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校正模式,并使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子信道同时传送所述多个第二数据。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以及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分别包括连接器,用以连接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信装置的抖动量的校正方法包括:在校正模式下使校正装置通过多个第一信道以耦接至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第一信道的每一具有多个第一子信道;以及,在校正模式下,使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第一信道的所有第一子信道同时多个第一数据,并使校正装置通过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接收多个第一数据以计算出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的第一抖动量,并根据第一抖动量计算出第一抖动量差值。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申请,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现有通信装置的数据传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4以及图5分别为本申请中,以频带内以及频带外方式实施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动作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抖动量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200、400、500、600、700:通信装置;
110、120、210、411、412、510、611、612、711、712:信号收发装置
131、132、231至234、621至624、731、732:信道扩展装置
220、420、520:校正装置
240、441、442、540、641、642:连接器
LA1至LA4、LB1至LB4:信道
LAS21至LAS24、LAS11至LAS14:子信道
LK:链接
SK1、SK2:抖动量
PI1至PI4:可编程接口
DSK1至DSK4:抖动量差值
S810至S82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0可包括信号收发装置210、校正装置220和/或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在校正模式下,信号收发装置210可通过多个信道LA1至LA4耦接至校正装置220,并与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断开;在正常工作模式下,信号收发装置210通过多个信道LA1至LA4耦合到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并与校正装置220断开,或者在一些示例中,校正装置220被移除。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不同时连接至信道LA1至LA4,或者也可以说,在校正模式下,由校正装置220来替代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连接至信道LA1至LA4。信道LA1至LA4中的每一具有多个子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200可还包括连接器240。连接器240可设置在信号收发装置210上,或者设置在信号收发装置210与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2之间,并作为信号收发装置210与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相耦合的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连接器240在本实施例中并非必要的部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信号收发装置210与信道LA1至LA4可直接相连接,不需要通过连接器240以作为连接接口。
虽然,在图2中,校正装置220和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不重叠以清楚示出各部件,但实际上,所述校正装置220和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位置接近或相同,以使得校正装置220和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可通过相同或近似相同的信道连接至信道收发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仅示出了使用一个连接器作为信道扩展装置与多个信号收发装置的接口,然而,在其他示例中,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可经由两个或更多个分立的连接器耦合到信号收发装置,分立的连接器的数量可等于或小于信号收发装置的数量。在本申请中,所述数据还可包括信号、指令等。在图2的传输示例中,数据可以为下行串流(downstream)或上行串流(up stream)的进行传输。
在进行正常数据传输之前,可对多个信道的数据传输延迟或抖动量进行校正(调节)。可通过校正装置通知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校正模式。在校正模式下,信号收发装置210可通过信道LA1至LA4中的多个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数据;校正装置220可通过信道LA1至LA4中的多个子信道接收所述的多个数据,并根据每一数据的传输延迟,来计算出信道LA1至LA4中的每一子信道的抖动量。校正装置220还可根据信道LA1至LA4中所有的子信道的抖动量,计算出所有的子信道的多个抖动量差值。
在非为校正模式下的正常操作模式下,校正装置220被断开,并使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通过信道LA1至LA4耦接至信号收发装置210。抖动量差值可被传输至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并使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针对所传输的数据的传输延迟进行调整,并使数据可以实质上或近似同步地传输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抖动。
更进一步来说明,校正装置220可根据由信道LA1至LA4中的每一子信道中所接收到的数据的传输延迟,来获知信道LA1至LA4中的所有的子信道的多个抖动量。校正装置220可根据所有的抖动量来设定一个基准抖动量,并且,通过使基准抖动量与所有抖动量进行相减,并计算出多个抖动量差值。校正装置220所计算出的抖动量差值,可通过频带内或频带外的方式来传送至对应的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并使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可根据这些抖动量差值来对数据传输延迟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校正装置220可设定上述多个抖动量中的最大值为基准抖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正模式下,信号收发装置210发送的每一数据都设置有标识符(identification code),同一时刻发送的数据可具有相同的标识符,校正装置220可在接收到数据后可进行译码以获得标识符,并根据标识符识别出哪些的数据是同时发送的数据,并且根据这些数据的传输延迟计算出各个子信道的抖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还可具有标识该数据来自于哪一个子信道的标识符。
在另一方面,信号收发装置210在校正模式下可连续的或周期性的传送多次的数据至校正装置220。如此一来,校正装置220可获得多次的基准抖动量。校正装置220可计算所获得的多次的基准抖动量的平均值来计算出要设定的基准抖动量,并根据该设定的基准抖动量计算多个抖动量差值。另外,校正装置220中可设置缓存器或存储器,用以储存设定的基准抖动量与抖动量差值,在其他示例中,校正装置220中可设置寄存器来存储设定的基准抖动量与抖动量差值。
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可根据对应每一子信道的抖动量差值来调整数据的传输延迟。在本实施例中,信道扩展装置231至234可使具有相对大的抖动量差值的子信道进行传送数据的时刻晚于具有相对小的抖动量差值的子信道进行传送数据的时刻。如此一来,可使每个信道LA1至LA4中的每一子信道所传送的数据,可以实质上或近似同步地被传送至目标装置。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通信装置400包括信道收发装置411、412以及校正装置420。在校正模式中,信道收发装置411通过信道LA1至LA4耦接至校正装置420,信道收发装置412则通过信道LB1至LB4耦接至校正装置420。
可选择地,在通信装置400中,信道收发装置411、412也可分别设置有连接器441以及442。信道收发装置411可通过连接器441来与信道LA1至LA4相连接。信道收发装置412可通过连接器442来与信道LB1至LB4相连接。
在校正模式下,信道收发装置411可通过信道LA1至LA4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多个子信道在第一时刻同时传送多个数据。校正装置420可接收这些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的传输延迟来计算出每一子信道的抖动量。校正装置420根据最晚收到的数据所对应的子信道的抖动量来设定基准抖动量,并使基准抖动量与所有的子信道的抖动量进行相减以生成多个抖动量差值。此外,在相同的校正模式下,信道收发装置412也可通过信道LB1至LB4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多个子信道在第二时间点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同样地,校正装置420可根据数据的传输延迟,来计算出信道LB1至LB4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多个子信道的抖动量,以及抖动量差值。并藉此使信道LB1至LB4上的信道扩展装置对数据的传输延迟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没有一定的限制。此外,第一时刻以及第二时刻皆可以周期性的发生,不一定是单一时刻。
以下请参照图4以及图5,图4以及图5分别为本申请中,频带内以及频带外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在图4中,在校正模式中,通信装置500包括信号收发装置510、校正装置520以及连接器540。信号收发装置510与校正装置520间通过信道LA1至LA4传输。连接器540可设置在信号收发装置510上,并作为与信道LA1至LA4的连接接口。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校正装置520可通过频带内(in-band)的方式来与信号收发装置510进行通信。也就是说,校正装置520可通过频带内的方式(例如,接通电阻器并且不发送数据流量(traffic))来通知信号收发装置510启动校正模式。信号收发装置510则可在校正模式下,通过信道LA1至LA4同时发送多个数据至校正装置520。
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校正装置520则可通过频带外(out-band)的方式来与信号收发装置510进行通信。也就是说,校正装置520可通过频带外的方式来通知信号收发装置510启动校正模式。信号收发装置510则可在校正模式下,通过信道LA1至LA4同时发送多个数据至校正装置520。
在一些示例中,校正装置520可通过信道LA1至LA4外的传输接口(例如系统管理总线(SMBus)、内部集成电路总线(I2C)等)或可编程接口来与收发装置510进行频带外方式的通信。
以下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在正常操作模式下,通信装置600包括信号收发装置611、612、信道扩展装置631至634。信号收发装置611分别通过信道LA1至LA4连接至信道扩展装置631至634,信道扩展装置631至634还分别通过信道LB1至LB4连接至信号收发装置612。信号收发装置611、612上可分别设置连接器641、642(非必要),并通过连接器641、642以连接至信道LA1至LA4以及信道LB1至LB4。
在图6的实施例中,可应用频带内或频带外的方式,来使抖动量差值被写入至对应的信道扩展装置631至634中。在频带外的应用上,信道扩展装置621至624可分别具有可编程接口PI1至PI4。通过可编程接口PI1至PI4,可对信道扩展装置621至624进行抖动量差值DSK1至DSK4的写入或读取动作。信道扩展装置631至634另分别具有存储器621至624。存储器621至624可分别用以储存抖动量差值DSK1至DSK4。
在频带内的应用上,校正装置在校正模式下,可将所计算出的抖动量差值DSK1至DSK4先预存于信号收发装置611、612中。在进入正常操作模式时,信号收发装置611、612再通过信道LA1至LA4、信道LB1至LB4,以频带内的方式,将抖动量差值DSK1至DSK4写入至对应的信道扩展装置631至634中。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的示意图。通信装置700包括信号收发装置711、712、信道扩展装置731、732,以及可选地包括连接器741、742。通信装置700在校正模式中设置校正装置,校正装置设置位置可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信号收发装置711、712与信道扩展装置731、732通过链接LK来连接,链接LK由多个信道(例如信道LA1)来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图7中仅示出两个信道扩展装置以及相应两个信道,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可以包括更多个信道扩展装置以及相应信道。每一信道包括多个子信道(例如子信道LAS24)。在图7中,通过对抖动量差值的校正,在信道扩展装置731、732进行数据的传输延迟的调整之后,两个信道间所传输的数据间的抖动量SK2可减小至零或接近于零,或者非零值但可以忽略的程度。也就是说,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校正机制,通信装置700可实质上或近似同步地传送数据。
请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抖动量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步骤S810在校正模式下使校正装置通过第一信道以耦接至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第一信道的每一具有多个第一子信道。步骤S820在校正模式下,使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第一信道的所有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一数据,并使校正装置通过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并计算出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的多个第一抖动量,并根据多个第一抖动量计算出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
关于上述步骤的实施细节,在前述的多个实施例已有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多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以及
校正装置,在校正模式下通过多个第一信道以耦接至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所述多个第一信道的每一具有多个第一子信道,
其中,在所述校正模式下,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一信道的所有所述多个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一数据,所述校正装置通过所述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数据计算出所述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的多个第一抖动量,并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计算出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在正常操作模式下,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多个第一信道耦接至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
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
其中,在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下,所述校正装置被移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设定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中的最大者为第一基准抖动量,并计算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与所述第一基准抖动量的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通过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传送至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分别具有多个可编程接口,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多个可编程接口以将所述多个抖动量差值分别写入至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藉由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使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所述校正模式,并使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所述多个第一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其中,在所述校正模式下,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多个第二信道耦接至所述校正装置,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的所有多个第二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二数据,所述校正装置通过所述所有多个第二子信道接收所述多个第二数据计算出所述多个第二子信道的多个第二抖动量,并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计算出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下,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多个第二信道以耦接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二数据的传输延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设定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中的最大者为第二基准抖动量,并计算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与所述第二基准抖动量的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以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二数据的传输延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通过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传送至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藉由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所述校正模式,并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子信道同时传送所述多个第二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包括:
连接器,用以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包括:
连接器,用以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信道。
14.一种通信装置的抖动量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校正模式下使校正装置通过多个第一信道以耦接至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所述多个第一信道的每一具有多个第一子信道;以及
在所述校正模式下,使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一信道的所有所述多个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一数据,并使所述校正装置通过所述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并计算出所述所有多个第一子信道的多个第一抖动量,并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计算出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正常操作模式下,使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多个第一信道耦接至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
使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以及
在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下,使所述校正装置被移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计算出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的步骤包括:
设定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中的最大者为第一基准抖动量,并计算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与所述第一基准抖动量的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的传输延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通过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将所述多个第一抖动量差值传送至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所述校正装置藉由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使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所述校正模式,并使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子信道同时传送所述多个第一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校正模式下,使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多个第二信道耦接至所述校正装置;
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的所有多个第二子信道同时传送多个第二数据,通过所述所有多个第二子信道接收所述多个第二数据计算出所述所有多个第二子信道的多个第二抖动量,并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计算出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下,使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分别通过多个第二信道以耦接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并使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分别调整所述多个第二数据的传输延迟。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据计算出所述所有多个第二子信道的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并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计算出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的步骤包括:
设定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中的最大者为第二基准抖动量,计算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与所述第二基准抖动量的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通过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传送所述多个第二抖动量差值至所述多个信道扩展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所述校正装置藉由频带内模式或频带外模式以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进入所述校正模式,并使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子信道同时传送所述多个第二数据。
CN201911212328.9A 2019-12-02 2019-12-02 通信装置 Active CN112994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2328.9A CN112994708B (zh) 2019-12-02 2019-12-02 通信装置
US16/897,292 US10979259B1 (en) 2019-12-02 2020-06-10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kew correc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2328.9A CN112994708B (zh) 2019-12-02 2019-12-02 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708A true CN112994708A (zh) 2021-06-18
CN112994708B CN112994708B (zh) 2022-06-28

Family

ID=7539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2328.9A Active CN112994708B (zh) 2019-12-02 2019-12-02 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9259B1 (zh)
CN (1) CN11299470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5688A (zh) * 2005-11-29 2007-06-06 特克特朗尼克公司 传输延迟和抖动测量
US20150139289A1 (en) * 2013-11-20 2015-05-21 SK Hynix Inc. Receiv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50195080A1 (en) * 2014-01-08 2015-07-09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signal transmitter
US9590774B1 (en) * 2015-09-25 2017-03-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ircuit for introducing signal jitter
US20170331616A1 (en) * 2014-02-13 2017-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 speed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deskew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1305B2 (ja) * 2009-05-08 2014-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受信装置、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WO2018217783A1 (en) * 2017-05-22 2018-11-29 Kandou Labs, S.A. Multi-modal data-driven clock recovery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5688A (zh) * 2005-11-29 2007-06-06 特克特朗尼克公司 传输延迟和抖动测量
US20150139289A1 (en) * 2013-11-20 2015-05-21 SK Hynix Inc. Receiv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50195080A1 (en) * 2014-01-08 2015-07-09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signal transmitter
US20170331616A1 (en) * 2014-02-13 2017-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 speed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deskew method thereof
US9590774B1 (en) * 2015-09-25 2017-03-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ircuit for introducing signal jit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708B (zh) 2022-06-28
US10979259B1 (en)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2141A (en) Variable bitrate radio modem system to enhance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duce error rates
US9219520B2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cheme
US81755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transmission bursts
CN106534956B (zh) 屏幕投射的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1333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clock rates
US11071079B2 (en) Synchronizing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ignal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EP268310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amples of a digital baseband signal
CN108352854B (zh) 用于确定分布式天线系统中tdd信号定时的方法及远程单元
EP3335365B1 (en) Managed time division duplexed baseband signaling
JP2007523577A (ja) 装置における標準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多岐的使用
US20110019722A1 (en) Per-Tone Delay Adjustment for Multi-Tone Systems
US101786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delay compensation in a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CN112994708B (zh) 通信装置
EP2461489B1 (en) Microwave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3868168A (zh) 一种芯片模组及通信系统、端口分配方法
US7496330B2 (en) Phas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40010537A1 (en) EPON/EPOC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Mode
CN112492413A (zh) 前导码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前导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62435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ynamic time adjustment
US20220173923A1 (en) Copper backhaul for hybrid fiber coaxial networks
CN115209483B (zh) Aau前传接口、aau及aau前传接口速率调整方法
US2021028878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809750B2 (ja) 送信タイミング捕捉方式
KR20220048294A (ko) 음성 패킷 통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762655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