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9382A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9382A
CN112989382A CN202110313050.5A CN202110313050A CN112989382A CN 112989382 A CN112989382 A CN 112989382A CN 202110313050 A CN202110313050 A CN 202110313050A CN 112989382 A CN112989382 A CN 112989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sonnel
epidemic prevention
block chain
targe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30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凯
李佳
马岩堂
商广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Inspur Qualit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nspur Qualit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nspur Qualit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nspur Qualit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30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9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9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9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的防疫方法由于监管不严、错报瞒报等造成的防疫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将各个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各个市节点;获取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中;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人员防疫工作中统计数据的繁杂且容易出现错误,保证了防疫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了防疫工作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新冠肺炎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潜伏期内也有较强的传染性。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理能力,做好人员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方法包括: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将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市节点;其中,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获取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建立包括各省市节点在内的区块链网络用于人口防疫工作,并将所有人员的基本信息都存储进区块链网络,可以使人员信息更加清晰明了,方便防疫工作人员快速调取信息,同时还将所有人员的定位数据和健康数据都写到基本信息中,可以快速的对所有人员的信息进行把控,并将患病人员和密切接触人员快速筛选出来,通过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行动轨迹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中,可以完成对人员身体信息以及人员轨迹信息快速整合,以此来确定中高风险区域,从而可以将疫情把握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人员定位数据通过人员使用的移动终端获取;人员健康数据通过市节点对应的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获取,从医院或疾控中心获取数据,能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具体包括:遍历人员健康状况数据,以确定异常体温检测数据以及阳性核酸检测数据;基于异常体温检测数据以及阳性核酸检测数据,确定患病人员;以及,基于人员定位数据,确定任一市节点对应的人员第二行动轨迹;在确定第二行动轨迹与第一行动轨迹之间存在交点的情况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由于通过体温、核酸信息以及人员行动轨迹能够快速确定出目标防疫人员。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具体包括:生成目标防疫人员的防疫标识;其中,防疫标识用于查找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基于防疫标识,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定位数据,通过给每个目标防疫人员都设置防疫标识,可以在所有人员中快速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定位数据;基于目标防疫人员的定位数据,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具体包括:将第一行动轨迹输入至智能合约中进行验证;并在智能合约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行动轨迹写入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进而公布到整个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由于区块链部署智能合约后不可更改,要保证其正确性需要进行验证,通过智能合约验证的方法,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保证输入到区块链网络的第一行动轨迹的正确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确定市节点对应的目标防疫人员数量;在目标防疫人员数量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市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区域,并将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区域;在任一省节点的风险等级被划分为中风险区域的情况下,生成预警信息并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实时获取目标防疫人员的患病状态信息;其中,患病状态信息包括:确诊状态、治愈状态、死亡状态;基于目标防疫人员的患病状态信息,更新市节点的风险等级以及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对应的所属区域;在所属区域对应的市节点数量不低于两个时,将所属区域对应的市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等级;以及,在所属区域对应的省节点数量不低于两个时,将所属区域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等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设备,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市节点;其中,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市节点;其中,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防疫人员监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于新冠肺炎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潜伏期内也有较强的传染性。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理能力,做好人员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提出基于人员流动信息的数据共享,在疫情期间将人员流动信息高效利用,在疫情到来时做到快速把控人员流动信息、将高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快速筛选出来,同时将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接受过检测的人员区分开来。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独立性、匿名性和不可篡改等特性,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本发明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特性,针对人口防疫工作中的信息统计工作可能出现的错报瞒报等情况进行的改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人口防疫方法由于监管不严、错报瞒报等造成的防疫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流程图。如图1 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市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用于人口防疫的区块链网络,在构建的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为各个省建立各自的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过通信连接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在各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之下建立各个市节点。构建好区块链网络之后,将各个市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等都录入到人员所述的市级行政单位对应的市节点中。
步骤102、将人员定位数据及健康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各个市人员的定位数据,并上传添加至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每个人员都对应有各自的位置信息,因此可以快速确定人员经过的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具体是通过各市人员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终端实时记录的位置定位信息,计算机设备接收所有人员的终端记录的定位数据,将定位信息中人员具体活动经过的区域确定出来。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易于携带的终端。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获取GPS卫星定位数据,无线网络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人员的活动区域包括市级行政单位以及省级行政单位,在将人员的活动区域确定出来之后,计算机设备通过算法将人员的活动区域填写在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的人员基本信息中。为了保证输入区块链网络的所有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真实性,在将各市人员定位数据写入各市节点之前,首先对各市人员的定位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各个地铁站入口、商场门口、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门卫防疫站会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并实时将测得的体温数值上传到社区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跨省以及跨市人员流动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医院以及疾控中心会将所有的核酸检测信息进行存档。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直接与各级医院以及疾控中心的系统对接,从医院或者疾控中心系统里获取人员的包括体温监测数据以及核酸检测数据在内的健康状况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会对各市人员的体温监测数据以及核酸检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将加密后的包括体温监测数据和核酸检测数据在内的健康状况数据上传至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各个市节点,这样即能保证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数据不被篡改,保证了防疫工作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
步骤103、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及其对应的第一行动轨迹。
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会自动对存储在各个市节点中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搜索和查找,其中主要是对人员基本信息中的人员的健康状况数据进行搜索。在搜索程序中预设体温阈值,例如37摄氏度,将所有的体温数据中超过预设体温阈值的体温数据筛除出来,同时将该异常体温数值对应的具体的人员的其他基本信息一并提取出来。计算机设备还会对各市人员的核酸检测数据将进行筛查,将所有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的人员确定出来。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疑似患病的人员查找出来。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人口防疫的计算机设备还会根据各市人员的定位数据自动生成各市人员的第二行动轨迹,然后根据算法将第二行动轨迹与已经确诊的患病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进行对比,若两条行动轨迹之间存在交点,则证明该人员到过患病人员曾经经过的区域,因此会将该人员判定为密切接触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患病人员和密切接触人员都是目标防疫人员,需要进行观测。计算机设备会生成目标防疫人员的防疫标识,并且每个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一个特定的防疫标识,通过防疫标识查找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从查找到的目标防疫人员的基本信息中将目标防疫人员的定位数据确定出来,找到每个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第一行动轨迹,然后再将第一行动轨迹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来,同时在电子地图上将目标防疫人员的其他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都一一标注在该第一行动轨迹上,以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查看目标防疫人员的活动区域并作出安排部署。
进一步来说,目标防疫人员中包括体温数据异常的目标防疫人员以及患病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对这两类人员,要进行进一步观察。参考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防疫人员监测流程图,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S1031、区块链网络下的市节点持续多次接收体温数据异常的目标防疫人员的体温检测数据。
若该人员体温一直高于预设的体温阈值,则执行S1032步骤,若体温检测数值一直低于预设体温阈值,则执行S1034步骤。
S1032、生成该目标防疫人员的核检标识。
在该市节点做接收核酸检测数据的标注,以提醒防疫工作人员及时查看该人员的核检信息。
S1033、区块链网络根据设置在智能合约中的算法以及该人员对应的核检标识在社区医院或疾控中心获取该人员的核酸检测数据。
S1034、解除该目标防疫人员的防疫标识。
S1035、在市节点上该目标防疫人员的基本信息中做患病标注。
若该目标防疫人员核酸检测呈阴性,则执行S1034步骤,若呈阳性则执行 S1035步骤。
对于患病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则执行S1032-S1033步骤,若该密切接触人员的核酸检测数据呈阴性,则执行S1034步骤,若呈阳性则执行S1035步骤。
步骤104、将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智能合约,由于智能合约是不可逆性的,只要部署到区块链网络中就不能再次修改,因此需要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输入至智能合约中进行验证,在智能合约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会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通过智能合约验证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之后,然后将目标防疫人员的行动轨迹公布到整个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以提醒所有人员注意目标防疫人员经过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之前,要对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将加密处理后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通过该过程,可以保证写入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的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不受篡改,大大的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会实时统计各个市节点上对应的目标防疫人员的数量,并设置一个数量阈值,在某个市节点的目标防疫人员的数量超出该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该市节点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等级,并将该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划分为中风险等级。任何一个省节点被划分为中风险区域时,都会生成预警信息然后在整个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进行广播,以提醒所有人员随时关注疫情蔓延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市人员的在有出行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发出出行请求信息,将所在区域以及目的地位置都填在该出行请求信息中。服务器接收到出行请求信息后,对出行请求信息中的人员所在区域以及目的地位置进行核对。如果该人员所在的区域或者目的地所在区域是处于风险区域,则拒绝该人员的出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目标防疫人员经过的区域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级行政区域,那么计算机设备会将涉及到的市节点对应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等级;如果目标防疫人员经过的区域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时,则将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区块链网络中各个市节点之间的共享机制,可以将各市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所有人员的健康状况数据、定位数据以及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都在各市节点之间公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还会实时获取目标防疫人员的患病状态信息,由于目标防疫人员是重点监测对象,因此其患病信息都会严格记录在当地医院以及疾控中心。本申请实施例中,与医院以及疾控中心系统对接的计算机设备会实时获取各个目标防疫人员最新的包括确诊状态、治愈状态以及死亡状态在内的患病状态信息,然后更新各个市节点目标防疫人员的数量,进而更新各个市节点对应的风险等级情况以及各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情况。在某个市的目标防疫人员的数量减少到预设阈值以下时,解除该市节点的风险等级,并解除该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口防疫方法,将个人信息、检测信息、流动信息全部录入到区块链网络中,当目标防疫人员出现时,不用录入人员信息就可快速获取人员身体状况。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设备,如图2所示。
图3为本申请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设备,在图3中,该设备主要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302;其中,存储器3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能够: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市节点;其中,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市节点;其中,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所述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所述市节点;其中,所述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所述人员定位数据以及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所述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所述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定位数据通过所述人员使用的移动终端获取;所述人员健康数据通过所述市节点对应的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以确定异常体温检测数据以及阳性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异常体温检测数据以及所述阳性核酸检测数据,确定患病人员;以及,
基于所述人员定位数据,确定任一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第二行动轨迹;
在确定所述第二行动轨迹与所述第一行动轨迹之间存在交点的情况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具体包括:
生成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防疫标识;其中,所述防疫标识用于查找所述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
基于所述防疫标识,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定位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部署在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行动轨迹输入至所述智能合约中进行验证;
并在所述智能合约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行动轨迹写入所述目标防疫人员对应的市节点,进而公布到整个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市节点对应的目标防疫人员数量;
在所述目标防疫人员数量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市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区域,并将所述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区域;
在任一所述省节点的风险等级被划分为中风险区域的情况下,生成预警信息并写入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患病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患病状态信息包括:确诊状态、治愈状态、死亡状态;
基于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患病状态信息,更新所述市节点的风险等级以及所述市节点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口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对应的所属区域;
在所述所属区域对应的市节点数量不低于两个时,将所述所属区域对应的市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等级;以及,
在所述所属区域对应的省节点数量不低于两个时,将所述所属区域对应的省节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等级。
9.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所述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所述市节点;其中,所述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所述人员定位数据以及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所述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所述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10.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基于区块链平台构建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其中,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省节点,每个省节点通信连接有至少一个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所述人口防疫子区块链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市节点;
将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所述市节点;其中,所述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区域;
获取所述市节点对应的人员定位数据以及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并将所述人员定位数据以及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添加至所述人员基本信息中;其中,所述人员健康状况数据包括:体温检测数据、核酸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人员基本信息确定目标防疫人员,并确定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其中,所述目标防疫人员包括:患病人员、密切接触人员;
基于部署在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防疫人员的第一行动轨迹写入所述人口防疫区块链网络中。
CN202110313050.5A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989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3050.5A CN112989382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3050.5A CN112989382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9382A true CN112989382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3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3050.5A Pending CN112989382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93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4252A (zh) * 2021-07-09 2021-09-14 济南大学 一种基于5g网络的防疫手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4252A (zh) * 2021-07-09 2021-09-14 济南大学 一种基于5g网络的防疫手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8639B2 (en) Emergency location analysis system
Ma et al. Data sets, mode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n smart cities: A survey
Huang et al. Crowdsourcing-based urban anomaly prediction system for smart cities
CN112447041B (zh) 识别车辆的营运行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Zheng et al. Framework for fusing traffic information from social and physical transportation data
CN112687401A (zh) 聚集风险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39786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367906B (zh) 异常车辆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8938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人口防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Desai et al. Accident detection using ml and ai techniques
US20230170096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contact instances of persons of interest
Evans et al.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urban road incident detection algorithms
CN113096785B (zh) 一种疫情时期医疗资源分配方法
Chandrasekaran et al. A crowdsourcing-based platform for better governance
US201500583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analyzing geographically-referenced data
CN111050293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hamespanah et al. Granular computing and Dempster–Shafer integration in seismic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CN113132909B (zh) 基于网络切片与边缘数据中心的失踪人员协查方法、装置
Jing et al. Mining taxi trajectories for most suitable stations of sharing bikes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CN112749239A (zh) 一种事件图谱构建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Xiong et al. Explor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iability of individual activity space measurements using massive mobile phone data
Lokeswari et al. Rating-Based Guidance System for Public Safety Using Classified Localities: Public Safety Application
CN115965137B (zh) 特定对象关联性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902136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itor Flow Analysis
Ricord et al. Calculating Travel Time across Different Travel Modes Using Bluetooth and WiFi Sensing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