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3387B -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 Google Patents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3387B
CN112983387B CN201911308272.7A CN201911308272A CN112983387B CN 112983387 B CN112983387 B CN 112983387B CN 201911308272 A CN201911308272 A CN 201911308272A CN 112983387 B CN112983387 B CN 112983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pattern
well pattern
production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82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3387A (zh
Inventor
赵文琪
赵伦
范子菲
孙猛
王淑琴
许安著
王进财
李轩然
薄兵
何聪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82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3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3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3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3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3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0Displacing by 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该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包括:步骤S1:部署基础井网,基础井网包括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步骤S2:调整基础井网,当基础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基础井网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和第二转换井网,且通过第一转换井网和第二转换井网进行交替生产;步骤S3:部署第一加密井网,当基础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在基础井网中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且将基础井网中的全部采油井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本发明用以解决油井受效不均、油井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裂缝的有利作用、油井生产周期短、开发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部署及调整方案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裂缝-孔隙型油藏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储层裂缝发育和非均质性较强的碳酸盐岩油田,注采井网部署必须考虑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合理利用裂缝,通过优化注采井网形式和注水方式达到提高注水波及程度和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开发裂缝性油藏注水方式通常前期采用连续注水、中后期采用周期注水或异步注采,而注采井网部署形式主要有反九点、五点、线状、四点和七点注采井网,其中,四点、七点和线状注采井网主要针对裂缝比较发育且方向明显的油藏,对于裂缝发育且方向性不明显的油藏,尤其是基质储层物性差、钻井成本低的油藏,为便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井网形式和井网加密调整,通常采用的注采井网和调整方式为反九点井网→反九点加密井网→五点或线状加密井网。这种井网部署方式在前期采用反九点注采井网,油水井数比为3:1,水井注水强度大,易导致边井快速水淹而角井不受效,储层平面动用不均,油井未被充分利用便整体转为注水井,致使注采系统油水关系复杂,不利于原油的有效驱替,为开发后期调整为五点或线状井网带来困难,且在每个阶段井网形式保持固定,实施连续或周期注水液流方向难以改变,水驱波及范围小,整体上存在油井受效不均、油井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裂缝的有利作用、油井生产周期短、开发效果差、经济效益低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以解决油井受效不均、油井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裂缝的有利作用、油井生产周期短、开发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包括:
步骤S1:部署基础井网,所述基础井网包括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
步骤S2:调整基础井网,当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基础井网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和第二转换井网,且通过所述第一转换井网和所述第二转换井网进行交替生产;
步骤S3:部署第一加密井网,当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在所述基础井网中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且将所述基础井网中的全部采油井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步骤S4:调整第一加密井网,当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第一加密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调整为第三转换井网和第四转换井网,且通过所述第三转换井网和所述第四转换井网进行交替生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步骤S5:部署第二加密井网,在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部署多口第二加密采油井,且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的全部第一加密采油井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二加密井网,直至所述第二加密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达到第三预设值为止;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三预设值为极限含水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转换井网与所述第二转换井网的交替生产周期为2~4个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第三转换井网与所述第四转换井网的交替生产周期为2~4个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换井网为五点转换井网,所述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边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换井网为不完善五点转换井网,所述不完善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角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换井网为停注反九点井网,所述停注反九点井网为将所述基础井网的各注水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转换井网为加密五点转换井网,所述加密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第一加密采油边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转换井网为不完善加密五点转换井网,所述不完善加密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第一加密采油角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转换井网为停注加密反九点井网,所述停注加密反九点井网为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注水井关闭后的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井距与所述基础井网的井距之比为1: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础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一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31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换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一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3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三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33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转换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三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3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密井网的井距根据井网密度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注采井网,用于实施如上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所述注采井网包括:
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构成的基础井网,所述基础井网能被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和第二转换井网;
其中,在所述基础井网中能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且所述基础井网中的全部采油井能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密井网能被调整为第三转换井网和第四转换井网;其中,在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能部署多口第二加密采油井,且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的全部第一加密采油井能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二加密井网。
本发明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发明在充分利用现有井网油井的基础上进行井网形式的动态调整,实现改变液流方向和延长油井生产周期的目的,在连续注水条件下达到周期注水的效果;特别针对裂缝极其发育的油藏,在周期注水条件下同时达到周期注水和异步注采的效果,充分发挥裂缝的有利作用,缓解单纯连续注水导致的暴性水淹,避免常规异步注采造成的油井开井时率低而产油量波动较大、常规周期注水造成的地层压力补充不及时的弊端,从而减缓油井水淹速度,同时避免油井过早转注,提高油井利用率和生产周期,提高油井单井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注采井网的第二加密井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基础井网;11、反九点井网;111、注水井;112、采油角井;112’、注水井;113、采油边井;113’、注水井;2、第一转换井网;3、第二转换井网;4、第一加密井网;41、第一加密采油井;41’、第一加密采油角井;41”、第一加密采油边井;42、注水井;5、第三转换井网;6、第四转换井网;7、第二加密井网;71、第二加密采油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包括:
步骤S1:部署基础井网1,所述基础井网1包括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11;
步骤S2:调整基础井网1,当所述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井(也即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基础井网1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且通过所述第一转换井网2和所述第二转换井网3进行交替生产;
步骤S3:部署第一加密井网4,当所述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井(也即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在所述基础井网1中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41,且将所述基础井网1中的全部采油井(也即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转变为注水井(也即注水井112’和注水井113’),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4;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具体的,在步骤S1中,请配合参阅图3中的附图a、以及图4中的附图a所示,其中绘制出四个反九点井网11,当然,该基础井网1并不限于具有四个反九点井网11,也可为其他数量,例如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反九点井网11,在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反九点井网11包括位于中心的注水井111以及围设在注水井111外周的四口采油角井112和四口采油边井113,反九点井网11呈正方形设置,注水井111位于正方形的中心,四口采油角井112分别位于正方形的四个角部,四口采油边井113分别位于正方形的四个边部的中心点处。该基础井网1中的相邻两个反九点井网11共用位于同一边的两个采油角井112和一个采油边井113,该基础井网1的采油井和注水井的井数比为3:1。
在步骤S2中,请配合参阅图3中的附图b、以及图4中的附图b,和图3中的附图c、以及图4中的附图c所示,当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井(也即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基础井网1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且通过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进行交替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的交替生产周期为2~4个月,该生产周期是根据油田储层性质和生产制度计算所得;其中,该第一预设值为20%,也即,当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的平均含水率为20%时,开始调整基础井网1。
在步骤S3中,请配合参阅图3中的附图d、以及图4中的附图d所示,当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在基础井网1中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41,且将基础井网1中的全部采油角井112和全部采油边井113转变为注水井112’和注水井113’,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预设值为70%,也即,当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的平均含水率为70%时,开始在基础井网1中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41,且对基础井网1中的全部采油井进行转注。该第一加密井网4是在基础井网1的两两相邻的井间(也即,两两相邻的采油边井113之间、两两相邻的采油边井113和采油角井112之间、以及两两相邻的采油边井113和注水井111之间)的连线中点处部署一口第一加密采油井41后形成的井网,该第一加密井网4是以一口位于中心的注水井111(注水井112’或者注水井113’)和围设在注水井111(注水井112’或者注水井113’)外周且呈正方形布置的八口第一加密采油井41(包括位于角部的四口第一加密采油角井41’和位于边部的四口第一加密采油边井41”)为基础单元(该基础单元可看做一个反九点井网单元)的井网。
进一步的,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3中的附图b、以及图4中的附图b所示,该第一转换井网2为五点转换井网,该五点转换井网为将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边井113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如图3中的附图c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转换井网3为不完善五点转换井网,该不完善五点转换井网为将基础井网1的各采油角井112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如图4中的附图c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二转换井网3为停注反九点井网,该停注反九点井网为将基础井网1的各注水井111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发明人了解到:对于裂缝-孔隙型油藏,例如碳酸盐岩油藏,针对裂缝成因复杂和裂缝方向性不明显的油藏,油田的有效合理开发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裂缝较为发育且方向性不明显难以考虑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油井受效不均,部分井快速水淹而生产周期短。
本发明正是针对裂缝-孔隙型油藏设计的一种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在充分利用现有井网油井的基础上进行井网形式的动态调整,实现改变液流方向和延长油井生产周期的目的,在连续注水条件下达到周期注水的效果;特别针对裂缝极其发育的油藏,在周期注水条件下同时达到周期注水和异步注采的效果,充分发挥裂缝的有利作用,缓解单纯连续注水导致的暴性水淹,避免常规异步注采造成的油井开井时率低而产油量波动较大、常规周期注水造成的地层压力补充不及时的弊端,从而减缓油井水淹速度,同时避免油井过早转注,提高油井利用率和生产周期,提高油井单井产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该注采井网部署方法还包括:
步骤S4:调整第一加密井网4,当第一加密井网4的各第一加密采油井41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4调整为第三转换井网5和第四转换井网6,且通过第三转换井网5和第四转换井网6进行交替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转换井网5和第四转换井网6的交替生产周期为2~4个月,该生产周期是根据油田储层性质和生产制度计算所得。
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请配合参阅图3中的附图e、以及图4中的附图e所示,该第三转换井网5为加密五点转换井网,该加密五点转换井网为将第一加密井网4的各第一加密采油边井41”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请配合参阅图3中的附图f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四转换井网6为不完善加密五点转换井网,该不完善加密五点转换井网为将第一加密井网4的各第一加密采油角井41’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请配合参阅图4中的附图f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四转换井网6为停注加密反九点井网,该停注加密反九点井网为将第一加密井网4的各注水井111、各注水井112’和各注水井113’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5所示,该注采井网部署方法更进一步包括:
步骤S5:部署第二加密井网7,在第一加密井网4中部署多口第二加密采油井71,且将第一加密井网4中的全部第一加密采油井41转变为注水井42,以形成第二加密井网7,直至该第二加密井网7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达到第三预设值为止;其中,该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且该第三预设值为极限含水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极限含水率为各采油井的含水率为98%;另外,当各采油井的含水率达到极限含水率的情况下,即可停止井网生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若第二加密井网7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各第二加密采油井71的含水率未达到极限含水率时,可继续对第二加密井网7进行井网调整,也即类似步骤S2、步骤S4的部署方法,将第二加密井网7调整为第五转换井网、第六转换井网,以继续生产,之后若各第二加密采油井71的含水率还未达到极限含水率,还可对第二加密井网7进行再次加密,类似步骤S3、步骤S5的部署方法,直至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达到极限含水率为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加密井网4的井距与基础井网1的井距之比为1:2。
该基础井网1的井距与第一转换井网2的井距之比为1: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4
该第二转换井网3的井距与第一转换井网2的井距之比为1: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5
该第一加密井网4的井距与第三转换井网5的井距之比为1: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6
该第四转换井网6的井距与第三转换井网5的井距之比为1: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二加密井网4的井距根据井网密度确定。
具体的,该第二加密井网4的井距也即为最佳井距,对于最佳井距,其根据井网密度确定,井网密度可根据如下公式获得:
NRTPEDBeB/S=[M(1+i)T/2+TC]AS2 (1)
式(1)中:N:地质储量,104t;
RT:开发期可采储量采出程度,f;
P:原油销售价格,元/t;
ED:驱油效率,f;
B:井网指数,km2/口;
S:井网密度,口/km2
A:含油面积,km2
M:单井总投资,104元/口;
i:贷款利息,f;
T:投资回收期,a;
C:操作费用,104元/(口.a);
e:自然常数,其值约为2.71828。
在获取井网密度S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最佳井距: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1
式(2)中:L:最佳井距,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础井网1的井距为2L,第一转换井网2的井距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2
第二转换井网3的井距为2L,第一加密井网4的井距为L,第三转换井网5的井距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83
第四转换井网6的井距为L。
在本发明中,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注采井网部署方法为在连续注水的方式下,实现异步注采的效果,也即,在整个注采井网部署方法的全过程中,各注水井111以及后续转注的注水井112’、注水井113’均处于不断注水的状态,且通过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的交替转换开采、以及第三转换井网5和第四转换井网6的交替转换开采,以反复改变液流方向和压力场,逐渐将孔隙里面的原油驱替出来,驱油效率高。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注采井网部署方法为在周期注水条件下,实现角井达到周期注水、边井达到异步注采的效果,也即,在整个注采井网部署方法的全过程中,各注水井111以及后续转注的注水井112’、注水井113’均处于周期注水的状态,且通过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的交替转换开采、以及第三转换井网5和第四转换井网6的交替转换开采,能够避免造成地层压力补充不及时、油井开井时率低、产油量波动较大等问题,该实施方式更适用于裂缝特别发育的储层,以进一步降低水窜风险。
本发明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在以反九点井网为基础单元的基础井网1、以及第一加密井网4生产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井网转换和动态调整,将井距为2L的基础井网1分割成井距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91
的第一转换井网2和井距为2L的第二转换井网3、以及将井距为L的第一加密井网4分割成井距为
Figure BDA0002323776480000092
的第三转换井网5和井距为L的第四转换井网6,分别进行交替生产,这样在充分利用现有油井的情况下既可以改变液流方向和压力场,在连续注水条件下达到周期注水的效果;特别针对裂缝极其发育的油藏,在周期注水条件下实现角井达到周期注水、边井达到异步注采的目的,通过压力扰动和发挥裂缝有利作用,减缓裂缝水窜和基质水封问题,增强渗吸作用,又可以减缓油井水淹速度,避免较早转注,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高油井利用率,实现储层均匀动用,减少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平面矛盾,有利于增加单井累积产油量和提高采收率。同时,对于常规裂缝孔隙型油藏在井网转换条件下实施连续注水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缓解单纯连续注水导致的暴性水淹和常规周期注水造成的地层压力补充不及时,而对于裂缝极其发育的油藏在井网转换条件下实施周期注水可避免常规异步注采造成的油井开井时率低而产油量波动较大的弊端。
实施方式二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注采井网,用于实施如上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所述注采井网包括:
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11构成的基础井网1,所述基础井网1能被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2和第二转换井网3;
其中,在所述基础井网1中能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41,且所述基础井网1中的全部采油井(也即各采油角井112和各采油边井113)能转变为注水井(也即注水井112’和注水井113’),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加密井网4能被调整为第三转换井网5和第四转换井网6;其中,在第一加密井网4中能部署多口第二加密采油井71,且第一加密井网4中的全部第一加密采油井41能转变为注水井42,以形成第二加密井网7。
该注采井网的结构、实施方法、以及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以在实施方式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该注采井网,在充分利用现有井网油井的基础上进行井网形式的动态调整,实现改变液流方向和延长油井生产周期的目的,在连续注水条件下达到周期注水的效果;特别针对裂缝极其发育的油藏,在周期注水条件下同时达到周期注水和异步注采的效果,充分发挥裂缝的有利作用,缓解单纯连续注水导致的暴性水淹,避免常规异步注采造成的油井开井时率低而产油量波动较大、常规周期注水造成的地层压力补充不及时的弊端,从而减缓油井水淹速度,同时避免油井过早转注,提高油井利用率和生产周期,提高油井单井产量。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在图3的实施例中,附图a是井距为700m的基础井网1;附图b是井距为1000m的第一转换井网2;附图c是井距为700m的第二转换井网3;附图d是井距为350m的第一加密井网4;附图e是井距为500m的第三转换井网5;附图f是井距为350m的第四转换井网6。油藏发育裂缝,原油粘度0.623mPa·s,油藏平均渗透率20mD,含油面积为72km2,地质储量为8920×104t,驱油效率为0.55,井网指数为0.041993,单井总投资为1287×104元/井,操作费用为105×104元/(口·a),油价为2580元/t,贷款利率为0.05,投资回收期为5a。利用公式(1)计算合理的井网密度S为8.14井/km2,合理的井距L为350.47m。因此基础井网井距为700m,加密反九点井网井距为35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部署基础井网,所述基础井网包括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
步骤S2:调整基础井网,当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基础井网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和第二转换井网,且通过所述第一转换井网和所述第二转换井网进行交替生产;
步骤S3:部署第一加密井网,当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在所述基础井网中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且将所述基础井网中的全部采油井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步骤S4:调整第一加密井网,当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第一加密采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调整为第三转换井网和第四转换井网,且通过所述第三转换井网和所述第四转换井网进行交替生产;
步骤S5:部署第二加密井网,在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部署多口第二加密采油井,且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的全部第一加密采油井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二加密井网,直至所述第二加密井网的各采油井的含水率达到第三预设值为止;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三预设值为极限含水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转换井网与所述第二转换井网的交替生产周期为2~4个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第三转换井网与所述第四转换井网的交替生产周期为2~4个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井网为五点转换井网,所述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边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井网为不完善五点转换井网,所述不完善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基础井网的各采油角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井网为停注反九点井网,所述停注反九点井网为将所述基础井网的各注水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换井网为加密五点转换井网,所述加密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第一加密采油边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换井网为不完善加密五点转换井网,所述不完善加密五点转换井网为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第一加密采油角井关闭后形成的井网。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换井网为停注加密反九点井网,所述停注加密反九点井网为将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各注水井关闭后的井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井距与所述基础井网的井距之比为1:2。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一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1:√2。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一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1:√2。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密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三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1:√2。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换井网的井距与所述第三转换井网的井距之比为1:√2。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密井网的井距根据井网密度确定。
16.一种注采井网,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采井网部署方法,所述注采井网包括:
至少一个反九点井网构成的基础井网,所述基础井网能被调整为第一转换井网和第二转换井网;
其中,在所述基础井网中能部署多口第一加密采油井,且所述基础井网中的全部采油井能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一加密井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采井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密井网能被调整为第三转换井网和第四转换井网;其中,在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能部署多口第二加密采油井,且所述第一加密井网中的全部第一加密采油井能转变为注水井,以形成第二加密井网。
CN201911308272.7A 2019-12-18 2019-12-18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Active CN112983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8272.7A CN112983387B (zh) 2019-12-18 2019-12-18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8272.7A CN112983387B (zh) 2019-12-18 2019-12-18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3387A CN112983387A (zh) 2021-06-18
CN112983387B true CN112983387B (zh) 2022-12-02

Family

ID=7634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8272.7A Active CN112983387B (zh) 2019-12-18 2019-12-18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338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0301A (en) * 1985-09-30 1986-09-09 Conoco Inc. Infill drilling pattern
CN102839959A (zh) * 2012-09-04 2012-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两层系油藏井网及其部署方法
CN102839958A (zh) * 2012-09-04 2012-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三层系油藏井网及其部署方法
CN103867175A (zh) * 2014-02-27 2014-06-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及其蒸汽驱开发方法
CN206309377U (zh) * 2016-11-29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CN206309375U (zh) * 2016-11-29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CN109281642A (zh) * 2018-10-18 2019-0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聚合物驱后多层油藏开发效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0301A (en) * 1985-09-30 1986-09-09 Conoco Inc. Infill drilling pattern
CN102839959A (zh) * 2012-09-04 2012-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两层系油藏井网及其部署方法
CN102839958A (zh) * 2012-09-04 2012-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三层系油藏井网及其部署方法
CN103867175A (zh) * 2014-02-27 2014-06-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及其蒸汽驱开发方法
CN206309377U (zh) * 2016-11-29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CN206309375U (zh) * 2016-11-29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CN109281642A (zh) * 2018-10-18 2019-0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聚合物驱后多层油藏开发效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调整研究;曹仁义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0815(第04期);全文 *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刘子良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0830(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3387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2050B (zh) 一种页岩水平井段内密切割暂堵压裂施工优化方法
CN103527163B (zh) 一种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
CN112499586B (zh) 一种水侵气藏地层加热实现蒸汽重整制氢的方法
CN111622736B (zh) 一种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极限井距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US10344576B1 (en) Method used for exploiting natural gas hydrate reservoir
CN206309375U (zh) 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WO2023046187A1 (zh) 利用底水蒸汽驱开采油气提高单井经济效益方法
CN109146185B (zh) 一种注采井网差异化水驱优化调整方法
CN112983387B (zh) 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注采井网
CN111456693B (zh) 致密-页岩油藏超前注气及持续注气补充地层能量的方法
CN104832142A (zh) 特高含水期油藏周期轮注变流线驱替方法
CN105422070A (zh) 优化特低渗透非均质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位置的方法
CN112983388B (zh) 动态井网部署方法及动态井网
CN111027234A (zh) 一种新型的水平井地热回灌方法
CN114856518B (zh) 一种利用中低焓干岩地热增产煤层气的方法
CN113803042B (zh) 一种单段单簇密集压裂方法及系统
CN105422067A (zh) 活性水驱替开采煤层气的方法
CN109933899B (zh) 一种水驱老油田周期注水开发周期计算图版确定方法
CN111927413B (zh) 一种注聚井定压注入合理井底压力的确定方法
CN206309377U (zh) 基于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CN114320271A (zh) 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
CN117967269A (zh) 一种稠油油藏七点法加密井网结构和方法
CN210483683U (zh) 驱替式采油井网
CN217176590U (zh) 一种稠油油藏开采井网
CN107869333A (zh) 油水井定量调参调配调流线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