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0546B -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0546B
CN112970546B CN202110368887.XA CN202110368887A CN112970546B CN 112970546 B CN112970546 B CN 112970546B CN 202110368887 A CN202110368887 A CN 202110368887A CN 112970546 B CN112970546 B CN 112970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culture
vermiculite
planting groove
planting
bul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88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0546A (zh
Inventor
王维东
崔江慧
王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ei Arctic-Alpine Crop Institut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ei Arctic-Alpine Crop Institut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ei Arctic-Alpine Crop Institut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ei Arctic-Alpine Crop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3688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05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0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0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01G24/15Calcined rock, e.g. perlite, vermiculite or clay aggre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原原种培育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旨在利用原原种代替原种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通过组培苗将马铃薯微型薯大个化,同时不减少亩繁种系数,极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种植密度、种苗布局、栽培设施、水肥利用等改进,包括分三次分别铺设蛭石,初次铺设蛭石后先浇水,再施肥进行浇水,然后栽培组培苗至收获原原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生产技术中多代种植导致种性退化、病菌爆发、成本高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原原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铃薯培育,主要流程分为以下四步,1获得组培苗;2由组培苗栽培结出微型薯,称为原原种;3通过原原种继续栽培,繁育下一代获得体积较大的原种;4原种切块单独种植,得到商品薯。现有微型薯生产原种种薯成本高,产量低。
这种流程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多次的培育会导致种性逐代退化,从而各种病菌爆发,第二,从组培苗到商品薯需要约3年(或三个生产季)时间,影响效率;第三,培育环节的增多必然会导致培育成本的增长。行业内有采用组培苗直接定植到大田生产商品薯的方法,如公开号为CN110692472A的发明专利,但是存在成活率低,长势不一,操作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多代种植导致种性退化、病菌爆发、成本高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包括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总厚度的1/3-2/3厚度的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剩余铺设厚度的1/3-2/3厚度的蛭石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包括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进一步,步骤(6)包括
步骤(6-1).培育40天后按照500g/亩的比例喷施枯草芽孢杆菌;
步骤(6-2).培育70-80天后,喷施喹啉酮等铜制剂类的杀菌剂;
步骤(6-3).生长后期,70天以后每一周喷施一次叶面肥;
步骤(6-4).种植第一周喷施剂量为10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第二周喷施剂量为15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第三周喷施剂量为25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
步骤(6-5).种植后每10天喷施一次杀虫剂,第一次使用触杀型杀虫剂,后续使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杀虫。
步骤(6-6).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常规病虫草害防治。
所述种植槽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种植槽长度为1-1.5m,高度为12cm-16cm,上口宽度30cm-38cm,盘底宽度为24cm-28cm,所述种植槽底部设置有透气孔,
还包括
渗水板,设置在所述种植槽内,所述渗水板上均匀分布有渗水孔,
第一凸起,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种植槽底部,沿所述种植槽长度方向排列,用于支撑所述渗水板,
第二凸起,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种植槽底部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凸起等高。
所述第一凸起共有三排,相邻两排的若干所述第一凸起交错设置,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间距5cm;相邻两排间距5cm。
所述第一凸起呈圆台形,所述第二凸起呈半圆柱形,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为2cm,所述渗水孔的直径为3-5cm。
所述种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从底部向开口处延伸,所述种植槽的底部对称的两侧均设置有格网凹槽。
所述透气孔高度与所述第二凸起高度相同,所述透气孔共有四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种植槽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种植槽上口的边缘处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对称的两短边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用于支撑滴灌管路。
所述种植槽材质为PVC,颜色为黑色,厚度为0.94mm。
蛭石中沿所述种植槽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排培养穴,用于栽种组培苗,培养穴的中心距邻近的所述种植槽侧壁8.5cm,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培养穴中心距离为15cm,每个培养穴栽种三棵组培苗,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邻两棵组培苗的距离为2cm-3c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已知马铃薯的匍匐茎生长顺序为:匍匐茎的发生、匍匐茎的伸长、匍匐茎纵向生长停止、匍茎顶端辐射生长。因此本申请中分三步铺设蛭石,先铺1/2蛭石,将匍匐茎根部埋入蛭石下1cm,满足匍匐茎的根系向下生长的空间,同时能够更快速容易的使匍匐茎顶端向上伸出至伸出蛭石表面,再向下扎入蛭石,这样当铺完全部厚度的蛭石之后,匍匐茎的根位于蛭石中部偏下的位置,能够给匍匐茎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养分生长结薯。生长15-20天后,再铺1/4厚度的蛭石,一方面能够使匍匐茎继续向上生长,为匍匐茎提供生长空间,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匍匐茎的生长;另一方面也起到保墒保水的作用。
2、再生长15天后,再铺1/4厚度的蛭石,能够把匍匐茎的顶部盖住,使其位于蛭石内,由于匍匐茎属于地下茎,因此当匍匐茎位于蛭石内,顶端才能膨大开始形成块茎,同时可以埋没地上两个腋芽,促使腋芽生成匍匐茎继而多结薯。
3、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直接铺设一定厚度的土壤/蛭石,然后将匍匐茎的根系插入进行培育生长,本申请创造性地采用多次铺设蛭石的种植方法,能够使匍匐茎获得更充足的营养,人工调节匍匐茎的生长节奏,使匍匐茎更健壮,生长环境更优,使获得原种的质量也更稳定更优质。
4、蛭石是一种天然、无机,无毒的矿物质,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向土壤/蛭石中直接施肥浇水,这种方式是使肥水与蛭石中的空气进行交换,这种不同形态的物质进行交换效率低,交换程度也低;本申请中铺设1/2蛭石后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使蛭石膨胀一定体积,此时蛭石中有充足的束缚水,间距中有适量的自由水,然后在蛭石中撒入肥料,再浇水,此时含有肥料的水由于水势大于蛭石中的束缚水水势,因此产生离子交换,又因为束缚水与肥水都是液态,离子交换的速度和程度都更高,蛭石中保有的肥料量相较于传统方式要大很多,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量,因此更有助于匍匐茎的后期生长。
5、本申请通过种植方法的改进和各参数的调控,获得尺寸更大、品种更优的原原种,再进行切块培育商品薯,利用组培苗培育出与现有技术中原种品质更优的原原种进行商品薯的种植,简化了原有马铃薯从原原种到商品薯培育的流程,缩短了培育周期,随之带来的好处是种性退化小,病菌爆发几率降低;另外,通过改进种植方法,利用三次铺设蛭石的方式以及分次浇水的方式使蛭石中的肥料保有量大幅提升,从而组培苗的品质有大幅度提升,培育的原原种体积更大,品质更好,使用该原原种进行种植获得的商品薯大小、品质和产量也与四步培育法获得的商品薯无异,种薯成本相当。种植采用单垄双行,一穴多苗(三到四苗),亩种植4万株左右。相较于传统种植12万株左右减少了种苗的数量。
6、相较于对比文件中通过组培苗移植至大田栽培获得原种的方式,本申请在实验室中将组培苗培育获得原种,再将原种切块至大田中栽种,能够避免将组培苗直接在大田中培育导致的天然病虫害和天然环境对组培苗的侵蚀。
7、本发明对田间隔离相当严格,对水质要求达到饮用水标准,浇水方式采用单垄、双滴灌带、15cm滴孔、小出水量灌溉等。加入的微量元素包括钙镁铁锰铜锌硼硫等,均为生长所需元素。氮磷钾复合肥实际使用15-15-15-氮磷钾肥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渗水板的种植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渗水板的种植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种植槽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槽,2-渗水板,3-渗水孔,4-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条形凹槽,7-透气孔,8-弯折部,9-格网凹槽,10-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包括
实施例1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总厚度的1/2厚度的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剩余厚度的1/4厚度的蛭石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实施例2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1/3厚度的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1/3厚度的蛭石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实施例3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2/3厚度的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1/6厚度的蛭石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对比例1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对比例2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1/2厚度的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1/2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对比例3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1/2厚度的蛭石;
步骤(2).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1/4厚度的蛭石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表1
Figure BDA0003008522890000071
由表1分析可知,使用三次覆土的方式相较于使用一次或者两次覆土方式,匍匐茎的生长状态更好,更茁壮,收获的原原种优质率更高,病菌的爆发率也低;施肥前浇水使蛭石中有束缚水,相较于施肥后直接浇水,蛭石中含肥量更高,匍匐茎的生长状态更好,收获的种薯优质率更高;根据实施例1-3可知,分三次铺设蛭石,相较于一次铺设,匍匐茎生长状态、原原种品质和病菌爆发率都更优,而第一次厚度过小或过大,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匍匐茎的生长,以及后续获得原原种的品质。根据组培苗的生长需要,实际培育过程中使用的蛭石总厚度为12cm,首次铺设6cm,第二次铺设3cm,第三次铺设3cm。
进一步,步骤(6)包括
步骤(6-1).培育40天后按照500g/亩的比例喷施枯草芽孢杆菌;
步骤(6-2).培育70-80天后,喷施喹啉酮等铜制剂类的杀菌剂;
步骤(6-3).生长后期,70天以后每一周喷施一次叶面肥;
步骤(6-4).种植第一周喷施剂量为10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第二周喷施剂量为15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第三周喷施剂量为25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
步骤(6-5).种植后每10天喷施一次杀虫剂,第一次使用触杀型杀虫剂,后续使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杀虫。
步骤(6-6).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常规病虫草害防治。
本实施例中,在组培苗铺设完蛭石之后,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管理培育即可,缺水时浇水,定期施肥补充氮磷钾等生长所需元素以及杀菌驱虫等。叶面肥为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喷施锰锌类杀菌剂一是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二是用来补充幼苗期锰锌元素,农药中的锰锌原素形态为络合态,比肥料中的离子态吸收利用率高。每10天喷施一次杀虫剂,第一次使用触杀型杀虫剂为溴氰菊酯,之后使用的内吸性杀虫剂为吡虫啉。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还包括种植槽1横截面呈倒梯形,种植槽1长度为1m-1.5m,高度为12cm-16cm,上口宽度30cm-38cm,盘底宽度为24cm-28cm,种植槽1底部设置有贯穿的透气孔7,还包括渗水板2,设置在种植槽1内,渗水板2上均匀分布有渗水孔3,第一凸起4,若干个,设置在种植槽1底部,沿种植槽1长度方向排列,用于支撑渗水板2,第二凸起5,若干个,设置在种植槽1底部的侧壁上,与第一凸起4等高。
本实施例中,种植槽起到排除基质中多余水分的作用,且不与大田土壤接触,单纯的模块化种植方式,便携、透气、方便操作。种植槽1的上口宽度大,下口宽度小,能够减少种植槽1底部的土壤、肥、水的浪费,种植槽1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4,渗水板2架设在第一凸起4上,一方面第一凸起4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第一凸起4之间形成空腔,给靠近种植槽1底部的组培苗根系提供氧气,防止出现坏根腐烂的情况。渗水板2一方面能支撑上方的土壤,不让其直接掉落到第一凸起4之间的空腔中,另一方面其上均匀分布的排水孔能够起到均布排水的作用。根据组培苗需要设置的间隔,将高度、上口宽与底宽设置为14cm,34cm,26cm,高度、上口宽度与底部宽度比例过大会浪费土壤,具体数据见表2,实践证明,该尺寸能够在满足组培苗生长所需的基础上节省空间和土壤。
表2
Figure BDA0003008522890000081
Figure BDA0003008522890000091
由以上数据可知,以实施例1作为对比基础来看,实施例2中,相同的种苗量,高度一定,上口下底宽度比例越大,所需用土量越大;实施例4中,上口下底宽度一定,高度越大,所需用土量越大;实施例3中,高度一定,上下宽度比例越小,用土量虽减少,但是种苗量下降更多;实施例5中,上下宽度一定,高度再减小,则难以满足组培苗生长所需土壤厚度。
进一步,第一凸起4共有三排,相邻两排的若干第一凸起4交错设置,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第一凸起4间距5cm;相邻两排间距5cm。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有相互交错设置的三排,能够更均匀的给渗水板2提供支撑力。
进一步,第一凸起4呈圆台形,第二凸起5呈半圆柱形,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的高度为2cm,渗水孔3的直径为3-5cm。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上表面积小于下表面积,圆台形相较于圆柱形,能够为渗水板2提供更好的支撑。高度过高,浪费空间,土壤厚度不够;高度过低,空腔过小,为根系提供的氧气量不够,容易烂根。渗水孔3直径过大,土壤容易从渗水孔3中漏下去,直径过小,透水性差,土壤中的水分排不出去,容易烂根。
进一步,种植槽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6,条形凹槽6从底部向开口处延伸,种植槽1的底部对称的两侧均设置有格网凹槽9。
本实施例中,条形凹槽6和格网凹槽9均可以起到加强种植槽1整体强度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透气孔7高度与第二凸起5高度相同,所述透气孔7共有四个,对称设置在种植槽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透气孔7在长边侧壁上,每边两个,透气孔7的高度与第二凸起5相同,可以承担支撑渗水板2的功能,也可以方便浇水过多时及时的排出。
进一步,种植槽1上口边缘设置有弯折部8,弯折部8对称的两短边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0,用于支撑滴灌管路。
本实施例中,弯折部8目的是在提高种植槽1强度的基础上提供手握的支撑,方便人工搬运,种植槽1顶部边缘处的弧形凹槽10用于限位滴灌管,避免左右晃动导致滴灌不均匀。
进一步,种植槽1材质为PVC,颜色为黑色,厚度为0.94mm。
本实施例中,PVC材质价格低廉,黑色有吸热的效果,起到保温功效,厚度根据种植槽1需要的强度设定。
进一步,蛭石中沿种植槽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排培养穴,用于栽种组培苗,培养穴的中心距邻近的种植槽侧壁8.5cm,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培养穴中心距离为15cm,每个培养穴栽种三棵组培苗,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邻两棵组培苗的距离为2cm-3cm。
本实施例中,根据组培苗所需成长空间和养分,设置两排培养穴,且两排培养穴距离种植槽侧壁距离都是8.5cm,能够更加均匀充分的吸收养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种植槽中铺设总厚度的1/3-2/3厚度的蛭石;
步骤(2).向种植槽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按照50kg/亩的比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和5kg/亩的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然后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3).将切繁培养10-15天,炼苗7-10天的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中,使组培苗的顶部置于蛭石表面以上1cm-1.5cm,其余部分埋入蛭石中,其余部分为根部,埋入蛭石下1cm;
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20天后,铺设剩余铺设厚度的1/3-2/3厚度的蛭石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亩,再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培育,当蛭石的田间持水量低于50%时浇水;
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组培苗培育15天之后,铺设剩余厚度的蛭石,浇水至田间持水量75%,施肥,其中包括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硫酸钾10kg/亩、钙镁肥5kg/亩,浇水至最大田间持水量;
步骤(6).田间管理;
步骤(7).收获原原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包括
步骤(6-1).培育40天后按照500g/亩的比例喷施枯草芽孢杆菌;
步骤(6-2).培育70-80天后,喷施喹啉酮杀菌剂;
步骤(6-3).生长后期,70天以后每一周喷施一次叶面肥;
步骤(6-4).种植第一周喷施剂量为10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第二周喷施剂量为15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第三周喷施剂量为250g/亩的锰锌类杀菌剂;
步骤(6-5).种植后每10天喷施一次杀虫剂,第一次使用触杀型杀虫剂,后续使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杀虫;
步骤(6-6).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常规病虫草害防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1)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种植槽(1)长度为1m-1.5m,高度为12cm-16cm,上口宽度30cm-38cm,盘底宽度为24cm-28cm,所述种植槽(1)底部设置有透气孔(7),
还包括
渗水板(2),设置在所述种植槽(1)内,所述渗水板(2)上均匀分布有渗水孔(3),
第一凸起(4),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种植槽(1)底部,沿所述种植槽(1)长度方向排列,用于支撑所述渗水板(2),
第二凸起(5),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种植槽(1)底部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凸起(4)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4)共有三排,相邻两排的若干所述第一凸起(4)交错设置,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4)间距5cm;相邻两排间距5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4)呈圆台形,所述第二凸起(5)呈半圆柱形,所述第一凸起(4)与所述第二凸起(5)的高度为2cm,所述渗水孔(3)的直径为3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槽(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6),所述条形凹槽(6)从底部向开口处延伸,
所述种植槽(1)的底部对称的两侧均设置有格网凹槽(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7)高度与所述第二凸起(5)高度相同,所述透气孔(7)共有四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种植槽(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槽(1)上口边缘设置有弯折部(8),所述弯折部(8)对称的两短边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0),用于支撑滴灌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1)材质为PVC,颜色为黑色,厚度为0.9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蛭石中沿所述种植槽(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排培养穴,用于栽种组培苗,
培养穴的中心距邻近的所述种植槽(1)侧壁8.5cm,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培养穴中心距离为15cm,
每个培养穴栽种三棵组培苗,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邻两棵组培苗的距离为2cm-3cm。
CN202110368887.X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Active CN1129705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887.XA CN112970546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887.XA CN112970546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546A CN112970546A (zh) 2021-06-18
CN112970546B true CN112970546B (zh) 2022-07-29

Family

ID=76339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8887.XA Active CN112970546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0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015A (zh) * 2021-06-23 2021-09-03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四年生洛阳红牡丹的培育方法及其培育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82834U (zh) * 2010-05-13 2010-12-29 罗健 一种组合型环保节水保肥花盆
CN102498842A (zh) * 2011-10-11 2012-06-20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CN202759952U (zh) * 2012-09-11 2013-03-06 李筑荪 一种透气贮水的兰花栽培盆
CN110089415A (zh) * 2019-06-05 2019-08-06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立体分层快繁马铃薯脱毒苗装置
CN110692472A (zh) * 2019-11-07 2020-01-1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马铃薯低纬高原组培苗大田移栽繁育原种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9384B2 (en) * 2018-06-26 2021-03-30 Veritas Substrates, Llc Plant substrate growing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82834U (zh) * 2010-05-13 2010-12-29 罗健 一种组合型环保节水保肥花盆
CN102498842A (zh) * 2011-10-11 2012-06-20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CN202759952U (zh) * 2012-09-11 2013-03-06 李筑荪 一种透气贮水的兰花栽培盆
CN110089415A (zh) * 2019-06-05 2019-08-06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立体分层快繁马铃薯脱毒苗装置
CN110692472A (zh) * 2019-11-07 2020-01-1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马铃薯低纬高原组培苗大田移栽繁育原种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剪尖扦插无土繁殖研究;谢庆华;《中国马铃薯》;20000925;第135-1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546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6022C (zh) 葡萄的堆垄浅种限根栽培方法
CN103733931B (zh) 草土分层构建利用稻作方法
CN104285637A (zh) 竹柳轻基质营养杯扦插苗繁殖方法
CN102823421B (zh) 番茄单株双头苗高产栽培方法
CN109429853B (zh) 一种软枣猕猴桃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13197012A (zh) 具有高发芽率和成活率的红海榄育苗方法
CN104126476A (zh) 猕猴桃双层高产自然授粉种植方法
CN113439559A (zh) 一种以甘蔗组培苗直接生产原料蔗的方法
CN111316877B (zh) 一种木薯抗倒伏增产的栽培方法
CN101142886B (zh) 玉米“四穴成方”定量集成栽培方法
CN110692472A (zh) 一种马铃薯低纬高原组培苗大田移栽繁育原种的方法
CN112970546B (zh) 一种通过组培苗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CN104686159B (zh) 一种在农田中种植富硒蔬果的方法
CN105075599A (zh) 一种草莓种苗的繁育方法
CN106465624A (zh) 一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CN106613363B (zh) 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
CN104604513A (zh) 一种寒富士苹果培育方法
CN114097596A (zh) 一种利用营养基质在盐碱地种植蔬菜的方法
CN111011079B (zh) 一种小叶白蜡的幼苗培育方法及小叶白蜡的种植方法
CN109287233B (zh) 一种适用于旱季烟田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方法
CN110856459A (zh) 一种红树莓的施肥工艺
CN109566301A (zh) 一种绿色高产复播玉米种植方法
CN116784222B (zh) 城市农业中玉米和水稻的套种方法
CN211745867U (zh) 抗旱保湿型免种免维护直铺绿化色块栽培结构
ALEE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IL BASED FARMING AND HYDROPONIC FARMING USING EICHHORNIA CRASSIPES (WATER HYACIN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