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8841B -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8841B
CN112968841B CN202110242488.9A CN202110242488A CN112968841B CN 112968841 B CN112968841 B CN 112968841B CN 202110242488 A CN202110242488 A CN 202110242488A CN 112968841 B CN112968841 B CN 112968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le
matching
message
matching result
v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24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8841A (zh
Inventor
林天宇
李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24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8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8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8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8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网络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将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若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本发明方法摒弃了多业务的匹配方式所必须的流量复制操作,降低了对汇聚分流设备存储空间的要求,进而提高了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和设备处理性能,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的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汇聚分流设备是一种旁路部署的分流设备,将复制来的报文按制定规则进行过滤分流等处理,送往后端业务系统。传统汇聚分流设备所采用的汇聚分流方法为:首先,将入端口的流量复制到预先划分的若干个业务之中,其中,每个业务对应一个网段范围;然后,各个业务独立进行报文的匹配;最后,将确定匹配的报文进行存储、控制执行相应操作、配置VLAN ID,并送往后端业务系统。现有方法中,流量复制的份数随着业务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这不仅对汇聚分流设备的存储空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汇聚分流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并且流量的复制操作也会导致设备整机的处理性能下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的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
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所述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所述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
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条所述第一规则配置有相应的优先级参数;
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优先级参数将所述元组信息依次与所述第一规则组中的第一规则进行顺序匹配;
若所述第一规则组中存在与所述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停止顺序匹配的步骤,并确定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
若所述第一规则组中不存在与所述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则控制所述待处理报文执行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控制所述待处理报文执行未匹配流程对应的预设操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元组信息中的源IP地址是否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以及,判断所述元组信息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
若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和/或,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
若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均未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唯一的ID;所述VLAN ID包括:源ID和目的ID;
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包括: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所述源ID赋值为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对应的ID;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则将所述目的ID赋值为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对应的ID;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将所述VLAN ID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VLAN ID。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条第二规则唯一对应VLAN ID中的一位ID,且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初始化为全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ID,包括: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则将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维持全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报文汇聚分流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所述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
第二匹配模块,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所述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
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所述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所述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
现有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对报文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入端口的流量复制到预先划分的若干个业务之中,以供各业务分别进行报文匹配,这样不仅对汇聚分流设备的存储空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汇聚分流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方法的可执行性较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第一规则组和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通过组合即可形成完整的规则表项配置信息,且该方法摒弃了多业务的匹配方式所必须的流量复制操作,降低了对汇聚分流设备存储空间的要求,进而提高了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和设备处理性能,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的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汇聚分流的处理实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汇聚分流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汇聚分流设备作为一种旁路部署的分流设备,需要对输入的流量进行匹配命中及执行动作,最终将报文送往后端业务系统,汇聚分流设备里可以添加规则表项配置,将输入的报文与设备里的规则表项配置进行匹配,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命中的报文进行复制、修改、转发及丢弃等动作。现有技术中,在对报文进行汇聚分流时,汇聚分流设备划分了若干个业务,规则表项配置可以下发至不同的业务之中,不同的业务可配置不同的动作。匹配时,将入端口的流量复制到每个业务之中,单独进行报文的匹配,也即,各个业务的流程相互独立。但流量复制对汇聚分流设备的存储空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汇聚分流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并且流量的复制操作也会导致设备整机的处理性能下降,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用以缓解上文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
具体的,要实现报文的汇聚分流,在得到待处理报文之后,首先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上述元组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例如提取出七元组信息(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号,服务类型以及接口索引),或者五元组信息(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号),或者根据下述中第一规则组中的规则所配置的预设元组信息进行确定,若所有的第一规则中的关心字段仅包括四元组信息(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那么无需获取报文的协议号,服务类型以及接口索引。
步骤S104,将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
在获取到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之后,需要将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其中,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预设操作包括:复制、修改、转发,丢弃等动作中的任一种,与第一规则组匹配后,得到的第一匹配结果包括以下任一种:匹配,不匹配。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举例说明,假设第一规则A配置了预设五元组信息,且具体为:“SIP:1.1.1.1;DIP:2.2.2.2;SPORT:3;DPORT:4;PROTOCOL:5;动作:转发”,那么只要待处理报文的五元组信息匹配以上第一规则A的预设五元组信息,则将对待处理报文执行转发操作。
第一规则组中的第一规则还可以配置部分元组信息,例如,第一规则B表示为:“SIP:1.1.1.1;DIP:any;SPORT:any;DPORT:any;PROTOCOL:any;动作:丢弃”;其中,any表示不关心,若某一元组信息配置为any,即代表不对其具体取值作为匹配的条件,上述第一规则B即表示只要匹配到SIP为1.1.1.1的报文,不管其余元组信息具体是什么取值,则执行丢弃的操作。
当获取到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后,与预设的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只要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能够与第一规则组中的一条第一规则匹配上,则可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同时能够确定与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如果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中的所有第一规则均不能匹配上,则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若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执行下述步骤S106。
步骤S106,将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
通过上文中的描述可知,第一匹配结果包括匹配和不匹配两种情况,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6的执行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即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与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所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因为执行完第一目标规则的动作后若待处理报文仍需向后端业务系统输出(即不是执行丢弃动作),才可继续执行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的操作,这样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匹配规则的数量,提高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汇聚分流设备的性能。其中,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与第二规则组匹配后,得到的第二匹配结果包括以下任一种:匹配,不匹配。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举例说明,假设第二规则C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1.1.1.1-2.2.2.2;第二规则D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2.2.2.3-3.3.3.3;第二规则E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3.3.3.4-4.4.4.4,那么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时,具体为元组信息中的SIP和DIP与第二规则进行匹配,如果SIP和/或DIP落入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规则所对应的网段范围,则可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如果SIP和DIP均不在第二规则组中的任一第二规则对应的网段范围内,则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步骤S108,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并将配置VLAN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中,为了便于后端业务系统区分报文,在得到第二匹配结果之后,还需要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上相应的VLAN ID,该VLAN ID可以表征待处理报文所处的网段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不对VLAN ID的赋值规则进行具体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让后端业务系统区分出属于不同网段的报文即可。在配置完VLAN ID之后,即可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进而后端业务系统可根据预先获知的VLAN ID与网段范围的对应关系区分出所属于不同网段的报文。
现有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对报文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入端口的流量复制到预先划分的若干个业务之中,以供各业务分别进行报文匹配,这样不仅对汇聚分流设备的存储空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汇聚分流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方法的可执行性较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第一规则组和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通过组合即可形成完整的规则表项配置信息,且该方法摒弃了多业务的匹配方式所必须的流量复制操作,降低了对汇聚分流设备存储空间的要求,进而提高了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和设备处理性能,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的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上文中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下面对其中所涉及的一些方法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条第一规则配置有相应的优先级参数;上述步骤S104,将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基于优先级参数将元组信息依次与第一规则组中的第一规则进行顺序匹配。
若第一规则组中存在与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停止顺序匹配的步骤,并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
若第一规则组中不存在与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组中的所有第一规则均配置有相应的优先级参数,也即第一规则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当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时,需要按照预设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匹配,例如,若具体实施时采用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匹配,那么元组信息在匹配过程中,一旦确定出与其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即停止顺序匹配的步骤,并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也即,比第一目标规则优先级更低的第一规则不再参与匹配,所以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时,至多能匹配到一条第一规则。
如果按照上述优先级顺序依次匹配结束,仍不能在第一规则组中找到与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即可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如下内容:
若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则控制待处理报文执行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若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控制待处理报文执行未匹配流程对应的预设操作。也即,当确认第一匹配结果后,还需要控制待处理报文执行结果所对应的操作,如果匹配,那么待处理报文应执行与其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所对应的预设操作;如果不匹配,那么待处理报文也将执行未匹配流程对应的预设操作,例如:复制或转发或丢弃等。
上文中对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的相关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下面对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的相关过程进行具体介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6,将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61,判断元组信息中的源IP地址是否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以及,判断元组信息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
通过上文中的描述可知,第二规则组中的每条第二规则均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互不重叠,那么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时,具体就涉及了元组信息中的源IP和目的IP,匹配时,源IP(SIP)和目的IP(DIP)需要分别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具体为判断源IP地址是否能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以及,判断目的IP地址是否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也即,将源IP地址所属的网段范围对应的第二规则称为第二目标规则;将目的IP地址所属的网段范围对应的第二规则称为第三目标规则。
例如,假设第二规则C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1.1.1.1-2.2.2.2;第二规则D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2.2.2.3-3.3.3.3;第二规则E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3.3.3.4-4.4.4.4,待处理报文的源IP地址为1.1.246.236,目的IP地址为2.2.36.54,那么通过上述判断步骤,即可确定源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C,目的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D,也即,第二规则C为上述第二目标规则,第二规则D为上述第三目标规则。
步骤S1062,若源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和/或,目的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则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
步骤S1063,若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均未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则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源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或者,目的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或者,源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且目的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以上三种情况均可得出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的结论。如果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均落在第二规则组中所有第二规则对应的网段范围的并集之外,那么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上文中对将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的方法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下面对如何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的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针对上述步骤S108中,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面分别对其进行具体介绍。
方式一:每条第二规则对应一个唯一的ID;VLAN ID包括:源ID和目的ID;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源IP地址命中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源ID赋值为第二目标规则对应的ID。
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目的IP地址命中第三目标规则,则将目的ID赋值为第三目标规则对应的ID。
若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将VLAN ID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VLAN ID。
具体的,为了能够让后端业务系统能够清楚的确定待处理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各属于哪个网段范围,方式一将VLAN ID划分为源ID和目的ID两部分,且每条第二规则对应一个唯一的ID。例如,若VLAN ID为12位,则源ID和目的ID分别占6位,可以源ID占高6位,目的ID占低6位,或者,源ID占低6位,目的ID占高6位。第二规则C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1.1.1.1-2.2.2.2,对应ID为000001;第二规则D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2.2.2.3-3.3.3.3,对应ID为000010;第二规则E对应的预设网段范围为3.3.3.4-4.4.4.4,对应ID为000011。
若待处理报文的源IP地址为1.1.246.236,目的IP地址为2.2.36.54,那么可确定第二规则C为上述第二目标规则,第二规则D为上述第三目标规则。根据上文中描述的VLANID赋值方法,可以确定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为(源ID占高6位,目的ID占低6位)000001000010。
如果源IP和目的IP未全部命中,也即,若只有源IP地址命中了第二目标规则,那么目的ID可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ID,例如000000;若只有目的IP地址命中了第三目标规则,那么源ID可以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ID。
若源IP和目的IP均未命中,那么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VLAN ID,例如,000000000000(以VLAN ID占12位为例)。
利用上文中的方法对报文进行汇聚分流时,根据VLAN ID的赋值规则可知,方式一支持2n个网段区间的划分,其中,n表示VLAN ID占位的一半,若VLAN ID占12位,则n取值为6。
鉴于流量的复制限制了现有技术方法所能区分的网段数量,因此,本发明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能够满足更多的网段区间划分需求。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VLAN ID的设置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方式二:每条第二规则唯一对应VLAN ID中的一位ID,且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初始化为全0;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源IP地址命中第二目标规则,则将待处理报文的VLANID中第二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目的IP地址命中第三目标规则,则将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第三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若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维持全0。
具体的,方式二中,每条第二规则唯一对应VLAN ID中的一位ID,且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初始化为全0。例如,若VLAN ID为8位,且VLAN ID由高到低第1位对应网段区间为:1.1.1.1-2.2.2.2;VLAN ID第2位对应网段区间为:2.2.2.3-3.3.3.3;VLAN ID第3位对应网段区间为:3.3.3.4-4.4.4.4;VLAN ID第4位对应网段区间为:4.4.4.5-5.5.5.5;VLAN ID第5位对应网段区间为:5.5.5.6-6.6.6.6;VLAN ID第6位对应网段区间为:6.6.6.7-7.7.7.7;VLAN ID第7位对应网段区间为:7.7.7.8-8.8.8.8;VLAN ID第8位对应网段区间为:8.8.8.8-9.9.9.9,若待处理报文的源IP地址为1.1.246.236,目的IP地址为2.2.36.54,则可确定第1位对应网段区间为上述第二目标规则,第2位对应网段区间为上述第三目标规则。根据上文中描述的VLAN ID赋值方法,可以确定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为11000000,利用该赋值方法,VLAN ID字段最多两个位可被置为1。
根据VLAN ID的赋值规则可知,方式二支持M个网段区间的划分,其中,M表示VLANID所占的位数。
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由于各业务独立进行匹配工作,因此,若报文源IP属于网段范围1,目的IP属于网段范围2,则该报文会输出两份,分别携带两个网段范围对应的VLAN ID,两份内容相同(除了VLAN ID不同)的报文对后端业务系统分析报文内容和流程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增加后端业务系统的处理压力,因为数据量越大处理压力越大。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汇聚分流方法,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的待处理报文不会被复制两份,具有相同元组信息的报文,其VLAN标签上赋有相同的VLAN ID,减小了冗余数据,也即,减少了对存储空间的压力,进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性能。
图2为一种报文汇聚分流的处理实例图,图2中规则组A即表示上文中的第一规则组,但未在图中体现相对应的预设操作,规则组B表示上文中的第二规则组,且VLAN ID的赋值方法为上述方式二。输入报文后,经过处理即得到相应的配有VLAN ID的报文1-3。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中,第一规则组和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通过组合即可形成完整的规则表项配置信息,且该方法摒弃了多业务的匹配方式所必须的流量复制操作,大大减小了冗余数据,通过数据复用的方式极大幅度地减少了对存储空间的压力,使得匹配的性能极大地提高,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能够满足更多的网段区间划分需求;利用该方法中两个规则组的条件匹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匹配规则的数量,提高设备性能;利用VLAN ID来判断所在网段范围信息,在满足区分网段需求的同时做到了向前兼容,可移植性强。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汇聚分流装置,该报文汇聚分流装置主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汇聚分流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汇聚分流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获取模块10,第一匹配模块20,第二匹配模块30,配置发送模块40,其中: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
第一匹配模块20,用于将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
第二匹配模块30,若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其中,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
配置发送模块40,用于基于第二匹配结果为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
现有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对报文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入端口的流量复制到预先划分的若干个业务之中,以供各业务分别进行报文匹配,这样不仅对汇聚分流设备的存储空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汇聚分流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方法的可执行性较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汇聚分流装置,第一规则组和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通过组合即可形成完整的规则表项配置信息,且该装置摒弃了多业务的匹配方式所必须的流量复制操作,降低了对汇聚分流设备存储空间的要求,进而提高了设备能够区分的网段数量和设备处理性能,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存在的可行性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每条第一规则配置有相应的优先级参数;第一匹配模块20包括:
顺序匹配单元,用于基于优先级参数将元组信息依次与第一规则组中的第一规则进行顺序匹配;
第一确定单元,若第一规则组中存在与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停止顺序匹配的步骤,并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
第二确定单元,若第一规则组中不存在与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确定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若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则控制待处理报文执行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
第二控制模块,若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控制待处理报文执行未匹配流程对应的预设操作。
可选的,第二匹配模块30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元组信息中的源IP地址是否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以及,判断元组信息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
第三确定单元,若源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和/或,目的IP地址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则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
第四确定单元,若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均未命中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则确定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可选的,每条第二规则对应一个唯一的ID;VLAN ID包括:源ID和目的ID;
配置发送模块40,包括:
第一赋值单元,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源IP地址命中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源ID赋值为第二目标规则对应的ID;
第二赋值单元,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目的IP地址命中第三目标规则,则将目的ID赋值为第三目标规则对应的ID;
第三赋值单元,若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将VLAN ID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VLAN ID。
可选的,每条第二规则唯一对应VLAN ID中的一位ID,且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初始化为全0。
可选的,配置发送模块40,还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源IP地址命中第二目标规则,则将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第二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第二设置单元,若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目的IP地址命中第三目标规则,则将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第三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维持单元,若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维持全0。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总线62和通信接口63,所述处理器60、通信接口63和存储器61通过总线62连接;处理器60用于执行存储器6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6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6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6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6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流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中,或者由处理器60实现。
处理器6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1,处理器60读取存储器6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报文汇聚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其中,所述元组信息为七元组信息,所述七元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号、服务类型以及接口索引;
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所述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所述预设操作包括以下动作中的任一种:复制、修改、转发、丢弃;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所述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
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所述VLAN ID表征所述待处理报文所处的网段范围;
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元组信息中的源IP地址是否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以及,判断所述元组信息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
若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和/或,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
若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均未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每条第二规则唯一对应VLAN ID中的一位ID,且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初始化为全0;
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包括: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则将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ID维持全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一规则配置有相应的优先级参数;
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优先级参数将所述元组信息依次与所述第一规则组中的第一规则进行顺序匹配;
若所述第一规则组中存在与所述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停止顺序匹配的步骤,并确定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
若所述第一规则组中不存在与所述元组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则控制所述待处理报文执行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控制所述待处理报文执行未匹配流程对应的预设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唯一的ID;所述VLAN ID包括:源ID和目的ID;
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 ID,包括: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所述源ID赋值为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对应的ID;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则将所述目的ID赋值为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对应的ID;
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将所述VLAN ID赋值为不匹配所对应的预设VLANID。
5.一种报文汇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报文的元组信息;其中,所述元组信息为七元组信息,所述七元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号、服务类型以及接口索引;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一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规则,每条所述第一规则对应一种预设操作,且配置至少一种预设元组信息;所述预设操作包括以下动作中的任一种:复制、修改、转发、丢弃;
第二匹配模块,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匹配,且匹配的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预设操作为除丢弃以外的操作,则将所述元组信息与第二规则组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组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规则,每条所述第二规则对应一个预设网段范围,且所述预设网段范围互不重叠;
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报文配置相应的VLANID,并将配置VLAN ID后的待处理报文发送至后端业务系统;所述VLAN ID表征所述待处理报文所处的网段范围;
所述第二匹配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元组信息中的源IP地址是否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以及,判断所述元组信息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
第三确定单元,若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二目标规则,和/或,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第三目标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
第四确定单元,若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均未命中所述第二规则组中的规则,则确定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
每条第二规则唯一对应VLAN ID中的一位ID,且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初始化为全0;
所述配置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源IP地址命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则将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ID中所述第二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第二设置单元,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且所述目的IP地址命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则将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中所述第三目标规则对应位置的ID设置为1;
维持单元,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不匹配,则所述待处理报文的VLAN ID维持全0。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7.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42488.9A 2021-03-04 2021-03-04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68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488.9A CN112968841B (zh) 2021-03-04 2021-03-04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488.9A CN112968841B (zh) 2021-03-04 2021-03-04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8841A CN112968841A (zh) 2021-06-15
CN112968841B true CN112968841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277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2488.9A Active CN112968841B (zh) 2021-03-04 2021-03-04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8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5641A (zh) * 2022-06-09 2022-09-16 深圳市东晟数据有限公司 汇聚分流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052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387A (zh) * 2014-12-09 2015-02-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平台下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
CN106302233A (zh) * 2015-06-0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局域网vlan过滤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23309B1 (en) * 2016-12-19 2020-04-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ule processing of packets
CN106789652B (zh) * 2016-12-29 2019-11-12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7342926A (zh) * 2017-06-13 2017-11-10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多业务快速匹配分发的方法
US10547553B2 (en) * 2017-09-17 2020-01-28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Stateful connection tracking
CN109672669B (zh) * 2018-12-03 2021-07-30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流量报文的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11181861A (zh) * 2020-01-13 2020-05-19 山东汇贸电子口岸有限公司 策略路由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1404798A (zh) * 2020-03-09 2020-07-10 湖北微源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规则匹配以及流量复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11817960B (zh) * 2020-07-23 2022-02-01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流控设备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052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8841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5777B2 (en) Flow entry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3638742B2 (ja) ルータ
US655302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switching using a centralized switching engine
US6807175B1 (en) Distributed multicast routing in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s
EP329723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witch using same, and network control system
US82289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frame switching using frame containe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CN110830371B (zh) 报文重定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265072B2 (en) Frame switching device
CN102577238A (zh) 用于追踪多播流的方法和装置
EP194261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of ethernet supporting 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 forwarding
CA2169181A1 (en) Improved packet filtering for data networks
US20140293786A1 (en) Path Resolution for Hierarchical Load Distribution
CN112968841B (zh) 报文汇聚分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TW201728130A (zh) 網路通訊系統、軟體定義網路控制器及其路由方法
US20050044252A1 (en) Packet classifier
US107851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ing routing paths in a network
US9203731B2 (en) Mechanism to implement a layer 2 gateway
US20170048153A1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EP3985927A1 (en) Packet loss positio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3422735A (zh) 负载均衡配置方法、汇聚分流器及介质
US11909546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sending and obtaining assert packet
CN11412480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1083059B (zh) 一种分布式设备中的流量转发方法
US11310153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577559B (zh) 一种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