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3824B -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3824B
CN112953824B CN202110121117.5A CN202110121117A CN112953824B CN 112953824 B CN112953824 B CN 112953824B CN 202110121117 A CN202110121117 A CN 202110121117A CN 112953824 B CN112953824 B CN 112953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customized
lldp
configura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11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3824A (zh
Inventor
魏丹
顾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11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3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3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3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交换机通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定制的LLDP,该LLDP报文中携带了服务器的网卡绑定信息,由此交换机可以根据该网卡绑定信息确定交换机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通过该定制的LLDP报文交换机可以确定与交换机待建立聚合链路的服务器及其相应的端口,无需管理员在机房中进行手工查找以及配置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企业及电信服务器环境上,网络配置都会使用Bonding绑定技术做网口硬件层面的冗余,防止单个网口应用的单点故障。
网卡绑定有7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mode=0,表征平衡轮询模式,即传输数据包顺序是依次传输(即:第1个包走物理网卡eth0,下一个包就走物理网卡eth1…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传输完毕);
第二种模式:mode=1,主备模式,即只有一个物理网卡处于活动状态,当一个宕掉另一个马上由备份转换为主设备。mac地址是外部可见的,从外面看来,两个物理网卡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避免交换机发生混乱。
第三种模式:mode=2,平衡模式,该模式是根据MAC地址异或运算的结果来选择网卡,提供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
第四种模式:mode=3,广播模式,该模式将所有数据包传输给所有接口通过全部网卡来传输所有数据,提供容错能力;
第五种模式:mode=4,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IEEE 802.3ad动态链接聚合。该模式通过创建聚合组来共享相同的传输速度,需要交换机也支持802.3ad
第六种模式:mode=5,适配器传输负载均衡模式,该模式不需要任何特别的交换机支持的通道bonding。在每个备用网卡slave上根据当前的负载(根据速度计算)分配外出流量。如果正在接受数据的slave出故障了,另一个slave接管失败的slave的MAC地址。
第七种模式:mode=6,适配器适应性负载均衡模式,该模式由ARP协商完成接收的负载,驱动程序截获ARP在本地系统发送出的请求,用其中一个网卡的硬件地址覆盖从属设备的原地址。
对于配置人员来说,一般是采用人工配置方式进行服务器网卡的绑定,一般是先登录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进行绑定配置,重启服务器使得配置生效,管理员通过记录的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的物理端口,进而在交换机上配置链路聚合方式。
但网络环境复杂,当服务器或者交换机数量过多时,目前的这种方式过于繁琐。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应用于交换机,包括:
所述交换机通过与服务器连接的多个端口接收定制的LLDP报文,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所述服务器配置的网卡绑定信息;
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
如果不满足,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
可选的,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是否为同一个服务器且接收所述LLDP报文的端口是否与其他服务器绑定;
如果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为同一服务器且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则获取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根据所述绑定模式标识确定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
可选的,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和/或者,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和/或者,确定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不相同,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去使能定制LLDP报文的功能,则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不执行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的步骤。
可选的,在确定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清除配置命令,所述清除配置命令用于指示交换机删除与其他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判断模块、配置模块、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定制的LLDP报文,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服务器配置的网卡绑定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如果满足,则配置模块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链路聚合模式;
如果不满足,则发送模块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是否为同一个服务器且接收所述LLDP报文的端口是否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如果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为同一服务器且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则配置模块获取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根据所述绑定模式标识确定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链路聚合模式。
可选的,如果所述判断模块确定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和/或者,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和/或者,确定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不相同,则发送模块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使能模块,用于去使能定制LLDP报文的功能,则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不执行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的步骤。
可选的,在判断模块确定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之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清除配置命令,所述清除配置命令用于指示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删除与其他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交换机通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定制的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该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了服务器的网卡绑定信息,由此交换机可以根据该网卡绑定信息确定交换机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如果满足该条件,则可以确定链路聚合模式,后续进行链路聚合配置,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向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通过该告警信息提示服务器自动更改配置或者服务器进一步的可以提示管理员进行相应的配置修改。通过该定制的LLDP报文交换机可以确定与交换机待建立聚合链路的服务器及其相应的端口,无需管理员在机房中进行手工查找以及配置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的组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依靠管理员查找和记录待绑定的服务器和交换机的对应关系,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在该方法中,交换机通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定制的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该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了服务器的网卡绑定信息,由此交换机可以根据该网卡绑定信息确定交换机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如果满足该条件,则可以确定链路聚合模式,后续进行链路聚合配置,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向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通过该告警信息提示服务器自动更改配置或者服务器进一步的可以提示管理员进行相应的配置修改。通过该定制的LLDP报文交换机可以确定与交换机待建立聚合链路的服务器及其相应的端口,无需管理员在机房中进行手工查找以及配置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图1中示出了本申请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可以应用的一种网络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服务器通过端口1-1和端口1-2与交换机的端口2-1和端口2-2连接,管理员已经通过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配置服务器将端口1-1和1-2进行绑定,并且配置了绑定模式。在对服务器配置完成后,重启网络进程,使得配置生效。在重启网络进程之后,服务器会向交换机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相应的,交换机可以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图2示出了该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交换机通过与服务器连接的多个端口接收定制的LLDP报文,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所述服务器配置的网卡绑定信息。
本申请中定制的LLDP报文时在现有LLDP报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具体的可以通过LLDP报文的TLV(Type0-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携带网卡绑定信息,本申请中对于携带了网卡绑定信息的LLDP报文称为定制的LLDP报文。
具体的,网卡绑定信息可以包括服务器的绑定模式,例如mode=0;可选的,还可以携带服务器配置的链路聚合对应的端口数量、VLAN ID(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Identity,虚拟局域网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网卡绑定消息还可以包括服务器的标识信息的LLDP报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被称为定制的LLDP报文。
具体的,定制的LLDP除了携带了服务器的桥MAC地址、服务器发送LLDP报文的端口号之外,还可以以服务器的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作为系统名称system name携带在定制的LLDP报文中。
步骤203,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步骤205,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
步骤207,如果不满足,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
针对上述步骤203~步骤207本实施例中对于可能的几种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交换机可以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服务器的UUID确定发送该定制LLDP的报文是否来自于同一服务器,如果定制的LLDP报文中的UUID相同,则说明交换机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来自于同一服务器。进一步的,交换机可以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确定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例如绑定模式标识mode=4,则交换机确定自身需要配置动态链路聚合模式;如果绑定模式标识mode=0或2,或3,则交换机则确定自身需要配置静态链路聚合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为同一个服务器之后,交换机判断接收LLDP报文的端口是否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交换机通过端口2-1和端口2-2分别接收到定制的LLDP报文之后,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UUID可以确定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是来自己同一服务器,进一步的,交换机判断接收LLDP报文的端口2-1和端口2-2是否与其他服务器做过链路聚合配置,如果没有与其他服务器做过链路聚合绑定,此时可以确定交换机与发送该LLDP报文的服务器之间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当然,还可能存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果交换机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不为同一服务器、并且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进一步的,可以判断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交换机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交换机与发送该LLDP报文的服务器之间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举例来说,定制的LLDP报文中可以携带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数量,以图1所示的组网架构为例,服务器的端口1-1和端口1-2之间被绑定,则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服务器绑定的端口数量为2,交换机在接收到定制的LLDP报文之后,确定是由交换机的端口2-1以及端口2-2接收到定制的LLDP报文,也即交换机接收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是2个,该数量与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服务器绑定的端口数量相同,二者是匹配的,此时可以确定交换机与发送该LLDP报文的服务器之间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在交换机确定与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之间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之后,可以为建立聚合链路的端口分配绑定的逻辑端口号。后续服务器可以通过该绑定的逻辑端口号向交换机发送报文,实现增加链路带宽、负载分担等功能。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逻辑端口号可以为预先配置的逻辑端口号,例如取1000-1024中的24个标识作为为服务器预留的逻辑端口号,而逻辑端口和0-999可以是为其他类型的网络设备预留的逻辑端口号,例如是为路由器预留的逻辑端口号,进而后续可以根据逻辑端口号确定与交换机建立聚合链路的网络设备的类型究竟是服务器还是路由器。
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是,交换机记录逻辑端口号与服务器的UUID的对应关系,通过显示界面展示UUID与逻辑端口号的对应关系,从而管理员可以通过显示界面中逻辑端口号的区域确定与交换机连接的网络设备类型。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交换机根据网卡绑定信息确定交换机与服务器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做了介绍。
下面的实施例中,将对于交换机根据网卡绑定信息确定交换机与服务器不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加以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交换机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此时可以判断交换机与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之间不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此时触发交换机向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服务器更改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满足以下条件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则确定交换机与服务器不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则向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条件1:如果交换机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
条件2:确定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
条件3: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不相同。
在具体进行判断时,对于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的判断的执行的顺序并不建议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告警信息之后,管理员可以根据告警信息进行服务器的配置的检查。告警信息中可以携带交换机与服务器不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原因,管理员可以在针对上述原因进行修复之后,重启服务器的网络进程,重新从步骤201开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
当然还有一种情形,如果交换机确定交换机接收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交换机可以根据服务器发送的清除配置命令,对交换机与其他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链路聚合的配置进行删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服务器发送清除配置命令的优点在于,服务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类似于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协商机制,由服务器确定最终是否删除交换机上与其他服务器的链路聚合配置。在交换机删除了与其他服务器的链路聚合配置之后,则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等确定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定制的LLDP报文中还携带了VLAN ID,交换机根据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VLAN ID对接收LLDP报文的端口进行相应的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中,还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设置开关,通过软件使能的方式,当使能LLDP定制功能,则交换机根据接收到的LLDP报文判断是否与服务器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如果去使能LLDP定制功能,则交换机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按照现有技术中的LLDP报文的处理机制进行相应处理即可。由此可以节约交换机的对LLDP报文进行解封装的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果服务器确定自身的网卡端口故障,则服务器可以在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故障的端口的信息。交换机在接收到该定制的LLDP报文之后,则确定与故障端口对应的端口,相应的将交换机上与故障端口对应的端口状态置为down,防止服务器端口出现故障,但是与故障端口连接的交换机端口仍然状态为UP,导致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端口态不一致的情况。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定制的LLDP报文的格式信息,定制的LLDP报文中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Chassis ID:服务器的桥MAC地址;
Port ID:源端口号;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本实施例中定制的LLDP报文的ttl=1,从而防止除了与服务器建立聚合链路的交换机之外的其他网络设备会接收到该定制的LLDP报文;
System Name:系统名称,本实施例中系统名称中填写的是服务器的UUID;
BOND MODE:服务器的绑定模式,mode可以为0,2,3,4等,具体的根据服务器实际选择的类型确定;
BOND NUM:服务器建立聚合链路绑定的端口数;
BOND VLAN:VLAN ID;
BOND Select:用于表征服务器的端口是否存在故障,例如当BOND Select置为0时,表征服务器的某个网口存在故障,交换机在收到携带有BOND Select=0的定制的LLDP报文后,找出与对端故障口对应的端口,将端口状态变成Down。
本申请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中,通过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服务器的网卡绑定信息,使得交换机可以自动的确定与其建立聚合链路的服务器,以及相应的端口,无需管理员在机房中进行手工查找以及配置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交换机执行的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图3示出了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301、判断模块302、配置模块303、发送模块304;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定制的LLDP报文,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所述服务器配置的网卡绑定信息;
判断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如果满足,则配置模块303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链路聚合模式;
如果不满足,则发送模块304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3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是否为同一个服务器且接收所述LLDP报文的端口是否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如果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为同一服务器且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则配置模块303获取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根据所述绑定模式标识确定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链路聚合模式。
可选的,如果所述判断模块302确定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和/或者,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和/或者,确定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不相同,则发送模块304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使能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去使能定制LLDP报文的功能,则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不执行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的步骤。当然使能模块也能使能定制LLDP报文的功能。
可选的,在判断模块302确定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之后,所述接收模块301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清除配置命令,所述清除配置命令用于指示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删除与其他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
本申请提供的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中,通过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服务器的网卡绑定信息,使得该装置可以自动的确定与其建立聚合链路的服务器,以及相应的端口,无需管理员在机房中进行手工查找以及配置该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应用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交换机通过与服务器连接的多个端口接收定制的LLDP报文,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所述服务器配置的网卡绑定信息;
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
如果不满足,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是否为同一个服务器且接收所述LLDP报文的端口是否与其他服务器绑定;
如果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为同一服务器且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则获取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根据所述绑定模式标识确定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和/或者,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和/或者,确定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不相同,则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去使能定制LLDP报文的功能,则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不执行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交换机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清除配置命令,所述清除配置命令用于指示交换机删除与其他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
6.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判断模块、配置模块、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定制的LLDP报文,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服务器配置的网卡绑定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与服务器是否满足建立聚合链路的条件;
如果满足,则配置模块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的链路聚合模式;
如果不满足,则发送模块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更改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确定发送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是否为同一个服务器且接收所述LLDP报文的端口是否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如果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为同一服务器且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则配置模块获取定制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绑定模式标识,根据所述绑定模式标识确定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判断模块确定发送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服务器不为同一服务器、和/或者,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的端口与其他服务器绑定、和/或者,确定根据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携带的绑定端口的数量与接收到的定制的LLDP报文的数量不相同,则发送模块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使能模块,用于去使能定制LLDP报文的功能,则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不执行根据所述网卡绑定信息确定所述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是否满足进行链路聚合配置的条件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模块确定接收所述定制的LLDP报文的端口未与其他服务器绑定之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清除配置命令,所述清除配置命令用于指示链路聚合的配置装置删除与其他服务器绑定的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
CN202110121117.5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953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1117.5A CN11295382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1117.5A CN11295382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824A CN112953824A (zh) 2021-06-11
CN112953824B true CN112953824B (zh) 2022-03-29

Family

ID=7623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1117.5A Active CN11295382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382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394A (zh) * 2007-04-06 2007-08-2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虚拟局域网聚合的方法及汇聚交换机
CN101459536A (zh) * 2008-12-29 2009-06-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3401707A (zh) * 2013-07-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6713178A (zh) * 2016-12-16 2017-05-24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方法
CN107547453A (zh) * 2016-06-23 2018-01-0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交换机端口聚合的方法及终端
CN107547274A (zh) * 2017-08-22 2018-01-05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多网口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9039771A (zh) * 2018-09-04 2018-12-18 山东浪潮云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卡绑定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9218188A (zh) * 2017-07-04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4895B2 (en) * 2016-03-11 2019-08-0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onfigur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for link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394A (zh) * 2007-04-06 2007-08-2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虚拟局域网聚合的方法及汇聚交换机
CN101459536A (zh) * 2008-12-29 2009-06-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3401707A (zh) * 2013-07-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7547453A (zh) * 2016-06-23 2018-01-0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交换机端口聚合的方法及终端
CN106713178A (zh) * 2016-12-16 2017-05-24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方法
CN109218188A (zh) * 2017-07-04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547274A (zh) * 2017-08-22 2018-01-05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多网口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9039771A (zh) * 2018-09-04 2018-12-18 山东浪潮云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卡绑定配置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824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3480B2 (en) Container deployment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services,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0611588B (zh) 一种网络创建方法、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系统
US201702644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P2725737A1 (en) Network policy configuration method, management device and network management centre device
EP2159956B1 (en) A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the operations, administrator and maintenance property
CN107544841B (zh) 虚拟机热迁移方法和系统
US10050859B2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network packet using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2157017A1 (en) Computer system for allocating ip address t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computer subsystem newly added and method for newly adding computer subsystem to computer system
US6651093B1 (en) Dynamic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connection process
US75162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failover events in a network device
US10447652B2 (en) High availability bridging between layer 2 networks
US20230345273A1 (en)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 plane network element, steering decision-making network element, and related device
CN114070723A (zh) 裸金属服务器的虚拟网络配置方法、系统及智能网卡
WO2021147358A1 (zh) 一种网络接口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929851B2 (en) Gateway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450768B (zh) 容器互联的方法及用于容器互联的系统
CN109032754B (zh) 提高通信路径可靠性的方法和设备
US11863394B2 (en) Connectivity detection session cre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CN11256498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US8161147B2 (en) Method of organising servers
CN105827496A (zh) 管理pe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4838B (zh) 虚拟机的网络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2953824B (zh) 一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528788B (zh) 实现网络设备之间自动堆叠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69382A1 (en) Virtual overlay mobility using label based underlay network forwar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