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7832A -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7832A
CN112947832A CN202110531711.1A CN202110531711A CN112947832A CN 112947832 A CN112947832 A CN 112947832A CN 202110531711 A CN202110531711 A CN 202110531711A CN 112947832 A CN112947832 A CN 112947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relation
data
b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17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事鸿
殷科
陈叶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17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7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7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7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接收用户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本发明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通过使用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无需修改代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方便维护,减少研发成本。

Description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I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现有的BIM数据组织导出方式,主要是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去定义需要的数据组织关系,由于不同层次关系上不同的需求方的需求不同,且每个时间段也会有不同,如果在数据组织和结构上稍微进行了修改,将导致代码对应更改。因此,现有的BIM数据组织导出通用性不高,适配性差,难以满足迭代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BIM数据组织导出通用性不高,适配性差的缺陷,实现高适配性和高通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接收用户第一输入;
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使用“与”、“或”和“非”的逻辑运算符,以及“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的关系运算符,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还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都进行二目运算,形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所述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包括:
遍历BIM原始数据中所有的构件,得到构件类型;
将所述构件类型分为多个维度;
记录每个维度的构件类型包含的字段内容,得到所述构件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多层关系;
基于所述多层关系,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所述多层关系包括:根节点、构件节点和构件内的字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在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导出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基于目标数据组织规则库解析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第一输入;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BIM的深化设计系统,包括:
源代码模块,用于解析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与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间的映射关系;
组织关系构建模块,与所述源代码模块电连接,用于调用所述源代码模块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通过使用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无需修改代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方便维护,减少研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描述本发明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
该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控制器,或或者与该BIM系统通信连接的服务器,或者用户的终端,终端可以为手机或电脑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10、步骤120、步骤130和步骤140。
步骤110、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其中,构件为在多个模型中重复使用的个体图元,如门、家具、幕墙面板、楼梯、柱和墙等;
用户可以将构件通过插入、移动和旋转等操作放置到所需位置,从而构建出需要的BIM模型。
构件涵盖多个类型,且每个构件都对应有字段内容,字段内容用于表征该构件对应的具体说明。
在该步骤中,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其中,
通过获取构件类型,用于对构件进行分类;
通过获取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用于对构件进行解释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构件信息可以通过控制器发送至本地数据库进行存储,在需要时通过控制器调用即可;或者,构件信息也可以通过控制器发送至云数据库进行存储,在需要时通过控制器调用即可。
步骤120、基于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在该步骤中,基于由步骤110获取的构件类型,可以对构件进行多次分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对构件进行横向分类,得到多个第一构件类型;
其中,各第一构件类型之间差异较大,例如,第一构件类型可以包括:门、墙、楼梯和家具等;
然后,分别对各第一构件类型进行纵向分类,得到多个第二构件类型;
其中,同一第一构件类型下的第二构件类型具有一定地相似之处,例如,在第一构件类型为门的情况下,第二构件类型可以包括:单门和双门等。
通过对构件类型进行多次分类,各构件类型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进而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可以为组织树。
步骤130、接收用户第一输入;
其中,用户第一输入可以为用户的需求信息;
研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在实际建模过程中,一方面,不同的用户的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用户而言,在建模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间段内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动,因此,用户的需求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现有的BIM数据组织方式并未考虑用户的需求,一旦用户的需求改变,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因不满足用户需求而无法使用,需要重新构建新的系统,进而造成更改代码。
在该步骤中,将用户的第一输入作为变量,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对数据组织关系的影响,以简化后续修改流程。
其中,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如下至少一种方式:
其一,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屏幕触控输入,包括但不限于点击输入、滑动输入和按压输入等。
在该实施例方式中,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接收用户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第一输入。
为了降低用户误操作率,可以将第一输入的作用区域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比如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下部中间区域;或者在界面显示目标控件,触控目标控件即可实现第一输入。
其二,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实体按键输入。
比如设计一个用于输入信息的实体按键,该按键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设置到终端上。
其三,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语音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语音时,对用户语音进行自动识别生成控制指令,并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信息。
其四,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文本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接收用户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输入的文本信息,终端再经过语义分析即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40、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该步骤中,响应于第一输入,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映射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其中,多目运算可以表现为一目运算、二目运算或其他多目运算;
映射层级可以基于用户自定义,例如可以包括:一层、两层或者更多层级,本发明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源代码中内置有用于解析映射关系的逻辑,在构建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与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间的映射关系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只需调用源代码用于解析该映射关系,即可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其中,二目运算即指对两个运算数进行运算,包括逻辑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及它们的组合运用等,如:a > b、a < b或a > b AND a > 2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都进行二目运算,形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进行二目运算,以映射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其中
映射关系可以基于用户自定义,以满足多层的组织关系。
例如:
对于Revit数据,可以构建二目运算关系式:
<FamilyInstance Param=”a”Value=“NOT11”></FamilyInstance>。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自定义映射关系,基于二目运算建立BIM之前构件和自己业务组织结构的映射关系,可由运维人员维护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明确了BIM数据对接业务的通用思考技术路径。
研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的BIM数据组织方式是根据业务场景而构建的,当用户需求变动时,整个代码也会发生改变,这便导致系统适配性差,且难以满足迭代需求。
通过以上实施例,将用户的第一输入作为变量,基于第一输入,使用二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建立了BIM之前构件和自己业务组织结构的映射关系,由于源代码内置了用于解析映射关系的逻辑且和该映射关系相互独立,这样在需要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时,仅需要调用源代码,解析出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的映射关系,即可得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无需修改源代码,即可将原始的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用户需要的数据组织关系,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通过使用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无需修改源代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方便维护,减少研发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包括:
遍历BIM原始数据中所有的构件,得到构件类型;
将构件类型分为多个维度;
记录每个维度的构件类型包含的字段内容,得到构件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维度数量可以基于用户需求自定义,例如,可以将构件类型分为2个维度,或者可以将构件类型分为4个维度、或者还可以将构件类型分为6个维度等,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维度设为4个,包括:类别、族、族类型和具体字段;
例如,对于A元素,可以将它分为类别(Category)、族(Family)、族类型(FamilySymbol)和具体字段(FamilyInstance)4个维度,其中:
Category:Door|Param:(a:1,b:2)类别|参数;
Family:SingleDoor|Param:(a:1,b:2)族|参数;
FamilySymbol:900x1200mm|Param:(a:1,b:2)族类型|参数;
FamilyInstance:door1|Param:(a:1,b:2)族实例|参数。
基于多个维度,记录每个维度的构件类型包含的字段内容,得到构件信息,该构件信息用于后续步骤120中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确定。
例如,对于Revit数据,可以遍历出所有Revit中的图素;
将数据组织分为类别、族、族类型和具体字段4个维度;
并将每个图素的具体每层的信息都记录完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通过遍历BIM原始数据中所有的构件并得到构件信息,用于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方便后续用户自定义映射关系,以建立BIM之前构件和自己业务组织结构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20、基于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多层关系;
基于多层关系,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其中,层数可以基于用户需求自定义,例如,可以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3层关系,或者可以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4层关系,或者还可以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5层关系,本发明不做限定;
各层级之间依次展开,每个上一层级作为下一层级的父节点。
基于多层关系,可以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其中,
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可以为组织树,以根节点为起始点,依次往下细分子节点,不断细分直到不再有子节点,以叶节点作为结束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关系包括:根节点、构件节点和构件内的字段。
其中,根节点为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叫树根,是同一棵树中除本身外所有节点的起点;
构件节点基于根节点展开,构件内的字段基于构件节点展开,共同形成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在具体定义新的数据组织关系的时候遵循抽象的三层逻辑关系。
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可以为组织树。
例如,对于Revit数据,可以将第一层设为根节点,即<Root></Root>,<Root></Root>为所有节点的开始,是最高层级的节点;
基于根节点,将第二层设为构件节点,具体的可以根据由上述步骤110所定义的Category、Family、FamilySymbol和FamilyInstance这4个维度定义节点;
节点之间可以并列,或者节点之间可以嵌套,或者节点之间可以还可以越层;例如:
<Category>
<Family>
<FamilyInstance></FamilyInstance>
</Family>
<Family>
</Family>
</Category>
其中,
<FamilyInstance></FamilyInstance>为并列节点;
<Category>
<Family>
<FamilyInstance>为嵌套节点;
<Family>
<FamilyInstance>为越层节点。
基于构件节点,可以将第三层设置为构件内的字段;
基于根节点、构件节点和构件内的字段,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通过用户自定义多层关系,以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提高了数据组织的灵活性和普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40、响应于第一输入,使用二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使用“与(AND)”、“或(OR)”和“非(NOT)”的逻辑运算符,以及“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的关系运算符,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各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可相互叠加;
通过调整二目运算关系,可以灵活调整映射关系,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例如在一些实例中根据第一输入内容修改使用二目运算方式,定义如下:
其中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为:
———2层(对应的是Category分类)
|———叠合板(对应的是Family分类)
|———梁
|———柱
|———柱A(对应的是FamilyInstance分类,内含参数“M=‘混凝土’”)
|———柱B(对应的是FamilyInstance分类,内含参数“M=‘钢结构’”)
|———柱C(对应的是FamilyInstance分类,内含参数“M=‘木质’”)
|———柱D
———3层(对应的是Category分类)
|———叠合板(对应的是Family分类)
|———楼梯
|———梁
|———柱
|———柱A(对应的是FamilyInstance分类)
|———柱B
|———柱C
|———柱D
———4层
...
上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为常见的三层分层,其中第一层为按照楼层分层,第二层为按照构件类型分层,第三层为之前分层根据参数不同的具体构件,其中柱A与柱B中,具体有不同的参数值,如柱A的材质参数“M”为“混凝土”,柱B的材质参数“M”为“钢结构”,柱C的材质参数“M”为“木质”。
针对用户的第一输入内容,例:
<Category DisplayName=“2层”Param =”F” Value = “ F == ’2’>
<Family DisplayName=“叠合板”Param =”T” Value = “ T == floor>
</Family>
<Family DisplayName=“梁”Param =”T” Value = “ T == beam>
</Family>
<Family DisplayName=“柱”Param =”T” Value = “ T == ’column’>
<FamilyInstance
Param =”M” Value = “ M == ’混凝土’ OR M == ’钢结构’ ”></FamilyInstance>
</Family>
<Family DisplayName=“柱”Param =”T” Value = “ T == ’column’>
<FamilyInstance
Param =”M” Value = “ M == ’木质’ ”
></FamilyInstance>
</Family>
</Category>
<Category DisplayName=“3层”Param =”F” Value = “ F == ’3’>
......(类似上部)
</Category>
此实例中表征在FamilyInstance这个数据组织层级下,对应的是参数“a”,并且参数值是“柱”或者“墙”的数据。
最终输出的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为:
———2层
|———叠合板
|———梁
|———柱
|———柱A
|———柱B
|———柱
|———柱C
———3层
|———叠合板
|———楼梯
|———梁
|———柱
|———柱A
|———柱B
|———柱C
|———柱D
———4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通过使用二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由于源代码内置了用于解析映射关系的逻辑且和该映射关系相互独立,这样在需要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时,仅需要调用源代码,解析出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的映射关系,即可得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无需修改代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方便维护,减少研发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40、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导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基于目标数据组织规则库解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
如图2所示,遍历所有的构件,枚举出构件类型及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以获取构件信息;
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多层关系,基于多层关系,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其中,
每层都有对应的规则;
使用二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映射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其中,
具体映射支持多类的二目运算符,例如,二目运算符可以包括:“与(AND)”、“或(OR)”和“非(NOT)”的逻辑运算符,以及“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的关系运算符;
其中,映射关系及层级深度可以由用户自定义;
导出上述得到的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导出之后的数据组织关系可以在新的平台内,基于自主研发的数据组织规则库,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导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以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在面对频繁、细节的需求修改时,并不需要修改代码就可以重新生成新的、满足客户需求的组织关系,显著提高了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方便维护,减少研发成本。
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与上文描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3所示,该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0、第一处理模块320、第二接收模块330和第二处理模块340。
第一接收模块310,用于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第一处理模块320,用于基于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第二接收模块330,用于接收用户第一输入;
第二处理模块340,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340,还用于:
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340,还用于:
使用“与”、“或”和“非”的逻辑运算符,以及“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的关系运算符,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340,还用于:
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都进行二目运算,形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还用于,
遍历BIM原始数据中所有的构件,得到构件类型;
将构件类型分为多个维度;
记录每个维度的构件类型包含的字段内容,得到构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还用于,
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多层关系;
基于多层关系,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都支持二目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关系包括:根节点、构件节点和构件内的字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后,该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还用于:
导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基于目标数据组织规则库解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通过使用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无需修改代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方便维护,减少研发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BIM的深化设计系统,包括:源代码模块和组织关系构建模块。
源代码模块,用于解析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与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间的映射关系;
组织关系构建模块,与源代码模块电连接,用于调用源代码模块以执行如上所述任一项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源代码模块与组织关系构建模块相互连接且互相独立,其中,
源代码模块是用于加载源代码的载体,该源代码中内置有用于解析映射关系的逻辑;
组织关系构建模块可以调用源代码,在需要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时,组织关系构建模块通过调用源代码,便可以解析出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而无需修改源代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的深化设计系统,通过组织关系构建模块调用源代码以解析数据组织映射关系,无需修改源代码,即可将原始的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用户需要的数据组织关系,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配性和通用性,满足迭代需求。
图4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20、存储器(memory)430和通信总线440,其中,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存储器430通过通信总线4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410可以调用存储器4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接收用户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4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接收用户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接收用户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接收用户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使用“与”、“或”和“非”的逻辑运算符,以及“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的关系运算符,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还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都进行二目运算,形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包括:
遍历BIM原始数据中所有的构件,得到构件类型;
将所述构件类型分为多个维度;
记录每个维度的构件类型包含的字段内容,得到所述构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包括:
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多层关系;
基于所述多层关系,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关系包括:根节点、构件节点和构件内的字段。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导出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基于目标数据组织规则库解析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
9.一种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获取BIM数据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和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字段内容;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构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第一输入;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二目运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使用“与”、“或”和“非”的逻辑运算符,以及“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的关系运算符,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的每一层都进行二目运算,形成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
遍历BIM原始数据中所有的构件,得到构件类型;
将所述构件类型分为多个维度;
记录每个维度的构件类型包含的字段内容,得到所述构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定义数据组织映射的多层关系;
基于所述多层关系,确定第一数据组织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针对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中的至少一层进行多目运算,将所述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修改为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后,导出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数据组织规则库解析所述第二数据组织关系,重新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组织关系。
16.一种BIM的深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代码模块,用于解析第一数据组织关系与第二数据组织关系之间的映射关系;
组织关系构建模块,与所述源代码模块电连接,用于调用所述源代码模块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1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31711.1A 2021-05-17 2021-05-17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947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1711.1A CN112947832A (zh) 2021-05-17 2021-05-17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1711.1A CN112947832A (zh) 2021-05-17 2021-05-17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7832A true CN112947832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3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1711.1A Pending CN112947832A (zh) 2021-05-17 2021-05-17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78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5609A (zh) * 2023-11-14 2023-12-15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Bim构件的归纳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78402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eedback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6327362A (zh) * 2016-08-05 2017-01-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水工bim模型构件交付物细节层级分类编制方法
CN107609268A (zh) * 2017-09-12 2018-01-19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in的三维地质模型与bim模型耦合的方法
CN109190296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装配信息统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448134A (zh) * 2018-09-13 2019-03-08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隧道bim模型分割方法
CN111063030A (zh) * 2019-12-24 2020-04-24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BIM参数化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985034A (zh) * 2020-08-25 2020-11-24 成都建工装饰装修有限公司 一种学校土建bim工程量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78402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eedback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6327362A (zh) * 2016-08-05 2017-01-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水工bim模型构件交付物细节层级分类编制方法
CN107609268A (zh) * 2017-09-12 2018-01-19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in的三维地质模型与bim模型耦合的方法
CN109448134A (zh) * 2018-09-13 2019-03-08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隧道bim模型分割方法
CN109190296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装配信息统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063030A (zh) * 2019-12-24 2020-04-24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BIM参数化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985034A (zh) * 2020-08-25 2020-11-24 成都建工装饰装修有限公司 一种学校土建bim工程量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伟 等: "《BIM建模与应用技术指南》", 30 April 201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5609A (zh) * 2023-11-14 2023-12-15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Bim构件的归纳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235609B (zh) * 2023-11-14 2024-03-01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Bim构件的归纳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4450B (zh) 自然语言度量条件警告产生
Monteiro et al.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McGregor et al.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Successful software product line practices
CN107533453A (zh) 用于生成数据可视化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8021691A (zh) 答案查找方法、客服机器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Grady KDD meets big data
WO201809349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modal lineage tracing &amp; impact assessment in a concept lineage data flow network
CN107943945A (zh) 一种大数据分析开发平台中异构算子管理方法
CN103970872B (zh) 基于业务口径的多层级数据处理方法
CN106130899A (zh) 一种生成业务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A3007786C (en) Data visualization platform for event-based behavior clustering
CN107609040A (zh)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71648B (zh) 一种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Gao et al. A data structure for studying 3D modeling design behavior based on event logs
CN107590254A (zh) 具有合并处理方法的大数据支撑平台
CN112947832A (zh) Bim数据组织关系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416918B (zh) 数据治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836228A (zh) 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装置、管理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9947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flow based on multiple types of interactions
Sosnin Question-answer means fo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ntensive systems
EP4071632A2 (en) Data visualization platform for event-based behavior clustering
Vidgof et al. Interactive log-delta analysis using multi-range filtering
Daif et al. Review current CRM architectures and introducing new adapted architecture to Big Data
US2013034614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 user with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2369525A (zh) 搜索可视信息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