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7798A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47798A CN112947798A CN202110459389.6A CN202110459389A CN112947798A CN 112947798 A CN112947798 A CN 112947798A CN 202110459389 A CN202110459389 A CN 202110459389A CN 112947798 A CN112947798 A CN 1129477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touch
- functional layer
- polarizer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胶框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之间,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功能层,中央区域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通过设置功能层和偏光片之间的间隙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从而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能够避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的间隙过大。而且,触控面板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和偏光片支撑,能够减小触控面板中积聚的应力,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由于触控显示设备具有优异的人机交互性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应用于触控显示设备的触控显示面板主要包括TP(Touch Panel,触控面板)和LCM(LCD Module,LCD模组),通过将TP与LCM贴合形成触控显示面板。
目前在TP与LCM的框贴过程中,由于框贴胶存在一定的厚度,导致TP的中央区域与LCM的中央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当间隙过大时,由于重力的作用,TP会发生变形,特别是TP的中央区域部分的形变量过大,容易导致TP中积聚应力,进而导致用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触控点识别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触控显示面板中TP的中央区域与LCM的中央区域之间的间隙过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胶框,连接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之间;
偏光片,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出光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区域之外;
功能层,设置于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中央区域与显示区域对应;
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功能层和偏光片之间的间隙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胶框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之间,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功能层,中央区域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通过设置功能层和偏光片之间的间隙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从而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能够避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的间隙过大。
而且,通过保障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使得触控面板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和偏光片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中积聚的应力,进而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显示面板; 111-非显示区域; 112-显示区域;
120-触控面板; 121-周边区域; 122-中央区域;
130-胶框;
140-偏光片;
150-功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LCM:LCM(LCD Module)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模组的简称,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TP与LCM的贴合方式包括框贴(Air Bonding)和全贴(Direct Bonding)。全贴是通过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使得TP与LCM整面贴合,因此全贴需要耗费大量的OCA,但是高品质的OCA的生产厂商比较少,导致市场上高品质OCA的价格昂贵、且采用周期比较长,因此,采用全贴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价格偏高且生产周期不稳定。框贴是采用胶剂将TP与LCM的四边固定,相较于全贴具有造价低、生成效率高的特点。但是,目前在TP与LCM的框贴过程中,由于框贴胶存在一定的厚度,导致TP的中央区域与LCM的中央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存在于间隙中的空气容易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差。而且,当间隙过大时,由于重力的作用,TP会发生变形,特别是TP的中央区域部分的形变量过大,容易导致TP中积聚应力,进而导致用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触控点识别不准确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厂商通过增大TP的厚度,使得TP自身的强度增大,以减少TP的中央区域部分的形变量,但是这会增大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减薄,而且,增大TP的厚度也会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显示面板110;
触控面板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
胶框130,连接于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1和触控面板120的周边区域121之间;
偏光片14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的出光侧,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1位于显示区域112之外;
功能层150,设置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靠近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中央区域122与显示区域112对应;
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胶框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1和触控面板120的周边区域121之间,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140,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靠近显示面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功能层150,中央区域122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对应,通过设置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从而能够保障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过大。
而且,通过保障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使得触控面板120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120中积聚的应力,进而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120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区域112和环绕显示区域112的非显示区域111,触控面板120包括中央区域122和环绕中央区域122的周边区域121,且中央区域122与显示区域112对应;触控面板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胶框130连接于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1和触控面板120的周边区域121之间,使得显示面板110和触控面板12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10和触控面板120之间设置有偏光片140和功能层150。具体的,偏光片140于显示面板110连接,且偏光片14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的出光侧;功能层150与触控面板120连接,且功能层150设置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靠近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通过保障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使得触控面板120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120中积聚的应力,进而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120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小设计值大于或等于0,即避免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情况,能够防止触控面板120因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的过盈配合而发生明显形变,能够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允许误差值由胶框130的厚度误差、功能层150的厚度误差和偏光片140的厚度误差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情况,需要严格控制胶框130、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尺寸,即需要严格控制胶框130、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的厚度。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贴合工艺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的影响,胶框130、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的厚度之间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胶框130的厚度误差、功能层150的厚度误差和偏光片140的厚度误差,确定触控显示面板的允许误差值,通过保障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进而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120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同时,能够防止触控面板120因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的过盈配合而发生明显形变,能够进一步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小设计值大于或等于0,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从而能够在不增加触控面板120的厚度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120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能够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而且,不会增加触控面板120的厚度,能够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减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允许误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0.2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现有生产工艺、生产材料、贴合工艺以及相关生产设备分别统计胶框130的厚度误差、功能层150的厚度误差和偏光片140的厚度误差,并根据胶框130的厚度误差、功能层150的厚度误差和偏光片140的厚度误差,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允许误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0.2毫米。应该说明的是,允许误差值的取值包括端值0和0.2毫米,如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当允许误差值为0时,此时,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为0,功能层150的一面和偏光片140的一面相互贴合。
关于允许误差值的具体计算方式,会在后文中进行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胶框130的尺寸不小于偏光片140的尺寸和功能层150的尺寸之和。
为了保障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胶框130的尺寸不小于偏光片140的尺寸和功能层150的尺寸之和,即胶框130的厚度D1不小于偏光片140的厚度D2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之和。
可选地,在胶框130的厚度D1大于偏光片140的厚度D2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之和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大于0,从而能够避免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情况;而且,由于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不大于允许误差值,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过大,使得触控面板120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120中积聚的应力,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可选地,在胶框130的厚度D1等于偏光片140的厚度D2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之和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等于0,功能层150的一面和偏光片140的一面相互贴合,即能够避免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情况,此时,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没有空气的存在,还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10和触控面板120达到全贴合的效果,从而能够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性能,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偏光片140的尺寸为0.13-0.19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偏光片140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13-0.19毫米,即偏光片140的厚度D2的取值范围为0.13-0.19毫米,应该说明的是,偏光片140的厚度D2包括端值0.13毫米和0.19毫米。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生产工艺、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限制,偏光片140厚度D2的误差为0.03毫米,预设的偏光片140的标准厚度D2为0.16毫米,因此,偏光片140的厚度D2的取值范围为0.13-0.19毫米,即可满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功能层150的尺寸为0.09-0.11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层150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13-0.19毫米,即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取值范围为0.09-0.11毫米,应该说明的是,功能层150的厚度D3包括端值0.09毫米和0.11毫米。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生产工艺、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限制,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误差为0.01毫米,预设的功能层150的标准厚度D3为0.1毫米,因此,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取值范围为0.09-0.11毫米,即可满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胶框130的尺寸为0.3-0.4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胶框130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13-0.19毫米,即胶框130的厚度D1的取值范围为0.3-0.4毫米,应该说明的是,胶框130的厚度D1包括端值0.3毫米和0.4毫米。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生产工艺、生产材料、贴合工艺、贴合设备的限制,胶框130的厚度D1的误差为0.05毫米,预设的胶框130的标准厚度D3为0.35毫米,因此,胶框130的厚度D1的取值范围为0.3-0.4毫米,即可满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要求。本申请实施例中,胶框130的厚度D1的取值范围、偏光片140的厚度D2的取值范围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胶框130的尺寸的最小值等于偏光片140的尺寸的最大值和功能层150的尺寸的最大值之和,即胶框130的厚度D1的最小值等于偏光片140的厚度D2的最大值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最大值之和。
可选地,根据表1所示的胶框130的厚度D1的取值范围、偏光片140的厚度D2的取值范围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取值范围可知,在触控显示面板中偏光片140的厚度D2为取值范围的最大值0.19毫米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为取值范围的最大值0.11毫米的情况下,当胶框130的厚度D1为取值范围的最小值0.3毫米时,即胶框130的厚度D1等于偏光片140的厚度D2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之和,如图2所示,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等于0,功能层150的一面和偏光片140的一面相互贴合,能够避免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情况,此时,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没有空气的存在,还能够使得显示面板110和触控面板120达到全贴合的效果,从而能够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性能,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胶框130的厚度D1为取值范围的最大值0.4毫米时,此时,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为0.1毫米,在允许误差值的取值范围内,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过大,使得触控面板120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120中积聚的应力,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可选地,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胶框130的厚度D1的取值范围、偏光片140的厚度D2的取值范围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的取值范围可知,在触控显示面板中偏光片140的厚度D2为取值范围最小值0.13毫米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为取值范围最小值0.09毫米的情况下,偏光片140的厚度D2和功能层150的厚度D3之和为0.22毫米;当胶框130的厚度D1为取值范围的最小值0.3毫米时,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为0.08毫米;当胶框130的厚度D1为取值范围的最大值0.4毫米时,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为0.18毫米;0.08毫米和0.18毫米均在允许误差值的取值范围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过大,使得触控面板120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120中积聚的应力,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功能层15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中央区域12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相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功能层15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中央区域12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相重叠,在功能层150包括光学膜层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功能层15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中央区域12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相重叠,使得功能层150能够作用于通过中央区域122透过的光线,从而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偏光片14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显示区域11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相重叠,以保障偏光片140的可以覆盖整个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从而可以确保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在功能层150不包括光学膜层的情况下,只需要保障功能层15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中央区域12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层150包括防爆膜层、增透膜层和抗蓝光膜层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爆膜层包括ASF(Anti Shatter Film,防爆膜),ASF贴合于触控面板120的一侧,由于ASF的一侧设置有OCA,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同时能够粘合触控面板120,防止触控面板120破碎后的碎片飞溅,从而能够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增透膜层能够减少或消除触控面板120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触控面板120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杂散光,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抗蓝光膜层能够降低440纳米波长蓝光的透过率,从而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蓝光出射量,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蓝光对用户的伤害。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层150并不局限于防爆膜层、增透膜层和抗蓝光膜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不同的功能层150。可选地,在功能层150包括增透膜层或抗蓝光膜层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增透膜层或抗蓝光膜层能够作用于通过中央区域122透过的光线,从而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功能层15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中央区域12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相重叠。在功能层150只包括防爆膜层的情况下,只需要保障功能层150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与中央区域122在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11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11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前面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及相同的有益效果,该显示装置中触控显示面板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胶框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1和触控面板120的周边区域121之间,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140,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靠近显示面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功能层150,中央区域122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对应,通过设置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从而能够保障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过大。
而且,通过保障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2与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的间隙在允许误差值内,使得触控面板120的至少部分能够得到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支撑,能够避免触控面板120的中央区域122部分出现形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小触控面板120中积聚的应力,进而能够降低触控过程中触控面板120出现控点识别不准确的几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的间隙d的最小设计值大于或等于0,即避免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情况,能够防止触控面板120因功能层150和偏光片140的过盈配合而发生明显形变,能够保障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胶框,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所述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之间;
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之外;
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
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功能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的间隙的最大设计值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允许误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0.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胶框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偏光片的尺寸和所述功能层的尺寸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偏光片的尺寸为0.13-0.19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功能层的尺寸为0.09-0.1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胶框的尺寸为0.3-0.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功能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央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相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括防爆膜层、增透膜层和抗蓝光膜层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59389.6A CN112947798A (zh) | 2021-04-27 | 2021-04-27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59389.6A CN112947798A (zh) | 2021-04-27 | 2021-04-27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7798A true CN112947798A (zh) | 2021-06-11 |
Family
ID=7623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59389.6A Pending CN112947798A (zh) | 2021-04-27 | 2021-04-27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47798A (zh) |
-
2021
- 2021-04-27 CN CN202110459389.6A patent/CN11294779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68165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having optical clear resin | |
US8958033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
EP2246730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EP2639632B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EP3125028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25925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7956939B2 (en) | Touch-panel-equipped display module | |
KR101020924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8743310B2 (en) | Flat display | |
CN11102939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
US20150168767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3848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65847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ssembly | |
CN111708206B (zh)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JP6850550B2 (ja) | 曲面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237372B1 (ko) | 연결 홀더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US20170248808A1 (en) | Display device | |
JP2006221187A (ja) | 表示装置 | |
KR20180076693A (ko) | 패널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WO2021103235A1 (zh) |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1264288U (zh) | 一种防漏光的集成触控模组 | |
CN209928188U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20252917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EP3693830B1 (en) |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215264758U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