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2230A -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2230A
CN112942230A CN202110080346.7A CN202110080346A CN112942230A CN 112942230 A CN112942230 A CN 112942230A CN 202110080346 A CN202110080346 A CN 202110080346A CN 112942230 A CN112942230 A CN 112942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lculating
artificial lake
pollu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03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2230B (zh
Inventor
霍东权
张东驰
吴思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Guangzho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eng Guangzho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eng Guangzho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eng Guangzho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03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2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2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2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2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2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3Naturals or landscape retention bodies, e.g. po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收集DEM高程数据;在人工湖选址地,绘制汇水分区单元界线与范围;计算汇水单元水环境污染总负荷;确定水质目标等级及对应的水质负荷浓度;计算满足环境容量下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下限值域;计算满足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本发明适用于城市规划编制阶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规模的计算,尤其是土地利用方案初次生成阶段,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通过耦合污染负荷产量与水环境质量目标,从而计算得到人工湖的适宜规模;避免了因规划水体环境容量明显低于设计污染负荷产量而造成城市湖泊水体黑臭,提高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

Description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是指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人工湖是指位于城区或近郊的,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湖泊,是非自然环境产生的 景观湖泊,以城市休闲游憩、微气候调节、景观提升等城市功能为主。
在当前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多由人为主观确定,多考虑近人尺度下的景观塑造 或土地开发效益为主要目的,偏重于人工湖的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的考虑往往不足,对水量、水质缺乏 快速、有效的量化计算手段,对湖泊的水环境容量、水量平衡可行性研究不足,易造成人工湖建成后水量 不足,水质较差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对人工湖面积的计算多以建成湖泊为对象,计算污染量、水量负荷平衡关系。而在城市 规划编制过程中,此类计算方法具有数据获取难度大、计算成本高、计算深度不一致等特征,在这个阶段 往往难以有效应用。
所以,一种适应于城市规划编制阶段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实 现一定面积的汇水单元内水体环境容量负荷不小于城市各类污染源排放负荷,从而达到水系水质达标的目 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DEM高程数据;
步骤2、在人工湖选址地,绘制汇水分区单元界线与范围;
步骤3、计算汇水单元水环境污染总负荷;
步骤4、确定水质目标等级及对应的水质负荷浓度;
步骤5、计算满足环境容量下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下限值域;
步骤6、计算满足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1采用大地测量方法获取城市规划区域地形的DEM高程数据,测图精度不低于 1:200,成图精度不低于1:500;测图高程精度不低于水准V等。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2通过以下步骤划定人工湖的汇水分区单元界线与范围:
(1)利用测量过程得到的高程点数据基于GIS的3D分析模块进行不规则三角网的建立,并转化为网 格型连续高程表面;
(2)以Dem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的水文分析模块,通过洼地填充、水流方向计算、流量计算、汇 流提取、汇点识别以及流域分区,形成初步的模拟汇流路径与流域分区边界;
(3)输入现状河流水系及已确定的规划河流水系数据,重新优化水文分析模型,重新生成汇流路径, 重新生成流域分区边界;
(4)输入不可穿越边界,包括:堤围、铁路以及高速公路,定义汇流路径不得穿越上述不可穿越边 界,进一步优化水文分析模型,调整汇流路径与流域分区的边界;
(5)结合道路路网、行政边界、规划管理单元边界适当调整分区边界,形成最终的人工湖汇水分区 线及范围,同时得到汇水面积F。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3中的水体污染物类型包括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工业废水直排污染、污水处理厂 尾水污染、城市面源污染;选用枯水期作为计算的边界条件,具体过程如下:
所述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查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获取相关指标,计算生活污水直排负荷 W1及水量Q1
W1=N×D1×(1-m1)×n1 (1)
Q1=N×E1×(1-m1)×n1 (2)
式中,W1为生活污水直排负荷;Q1为生活污水直排水量;N为汇水单元服务人口;D1为人均污染物 排放当量;E1为人均污水量指标;m1为生活污水收集率;n1为生活污水入河系数;
所述汇水单元服务人口通过规划建筑总面积及人均建筑面积计算获得;所述人均污染物排放当量通过 当地给水排水行业标准获得;所述污水收集率通过当地的排水专项规划或水务部门发展计划获取;所述入 河系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取值1.0。
所述工业废水直排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查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获取相关指标,计算工业废水直排负荷 W2及水量Q2
W2=Q2×D2 (3)
Q2=q2×(1-m2)×n2 (4)
式中,W2为工业废水直排负荷;Q2为工业废水直排水量;D2为相应产业类型的工业废水均值浓度; q2为工业废水预测量;m2为工业废水收集率;n2为工业废水入河系数;
所述工业废水预测量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排水专项规划获得;所述相应产业类型的工业废水均 值浓度根据各行业排水手册或实地取样获得;所述工业废水收集率通过当地的排水专项规划或水务部门发 展计划获取;所述工业废水入河系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取值1.0;
所述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计算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负荷W3
W3=Q3×D3 (5)
式中,W3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负荷;Q3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D3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尾水出 水浓度;
所述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根据城市污水量预测量确定或参照排水专项规划进行确定;所述污水处 理厂设计尾水出水浓度标准一般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或地方标准选 取,其等级标准应符合环保部门或相关专项规划要求;
所述城市面源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计算城市面源污染负荷W4及水量Q4
W4=∑(Yi×Mi×Pi×q4) (6)
Q4=∑(Mi×Pi×q4) (7)
式中,W4为城市面源污染负荷;Q4为城市面源污染水量;Yi为第i个地块的污染负荷浓度;Mi为第 i个地块的总面积;Pi为第i个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q4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降雨深度;不同用地性质综合 径流系数与污染负荷浓度参照表1:
表1不同用地性质综合径流系数与污染负荷浓度
用地类型 综合径流系数 污染负荷化学需氧量浓度COD(mg/L)
居住用地 0.70 150
商业用地 0.80 400
公服用地 0.60 200
工业仓储用地 0.85 400
市政设施用地 0.60 200
其他建设用地 0.30 800
水域 1.00 0
绿地 0.10 30
道路 0.90 300
补水水源污染负荷值方法如下:
通过查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获取相关指标,计算补水水源污染 负荷W5及水量Q5
W5=Q5×D5 (8)
上式中,W5为湖泊人工补水流量、山水基流、跨流域调水的污染负荷值;Q5为湖泊人工补水流量、 山水基流、跨流域调水的稳定水量,D5为补水水源污染浓度;
入湖污染总负荷W及总流量Q的测算:
W=W1+W2+W3+W4+W5 (9)
Q=Q1+Q2+Q3+Q4+Q5 (10)
式中,W为汇水单元入湖污染总负荷值,COD总负荷为W总COD;Q为进入湖泊总流量。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4确定水质目标等级及对应的水质负荷浓度的方法如下:
查询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确定水质目标,一般参照国标《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标准执行,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水目标;根据确定的标 准查询相对应的COD浓度目标值CCOD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5计算满足环境容量下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下限值域的方法如下:
根据沃伦威德尔模型: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1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2
设置初始条件t=0,C=C0,则: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3
在时间趋于无穷,流量及污染物质进出稳定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浓度: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4
式中,V为水域的体积;K1为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C为污染负荷浓度;Q为水系的排 出流量;
保持稳定的湖泊水量体积V是式(14)实现的前提条件,即须保证流入湖泊水量不得小于湖泊损失及 流水的水量,水系的排出流量与进入湖泊总流量相等;
K1为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也称污染物衰减系数;我国COD衰减系数K1;COD一般在 0.009-0.470d-1之间;所述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力特征、微生物性质、温度、 PH值、溶解氧浓度以及悬浮固体;
所述COD浓度须满足:
CCOD≥C平衡 (15)
由式(14)、(15)得: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5
即人工湖体积值域需满足: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6
由(17)式求出人工湖体积的下限值Vmin,进而计算人工湖水域面积下限值: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7
式中,Smin为人工湖水域面积下限值;Vmin为(17)式计算的人工湖体积下限值;h为人工湖设计枯 水期的常年平均水深,一般为1.0-2.0m。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6计算满足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的方法如下:
查询历年水文气象数据,得到多年年均最低月降雨量H及该月份的多年年均蒸发量R;
以最不利条件枯水期降雨最少月份为研究对象,计算人工湖水量平衡条件,得到:
F×H×P+Q5≥S×R+S×G (19)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48
其中:
P=[∑(Mi×Pi)]/F (21)
式中,F为人工湖汇水面积,H为多年年均最低月降雨量,P为人工湖汇水分区单元的综合径流系数,S为人工湖水域面积,R为最低月降雨量的多年年均蒸发量,G为人工湖的下渗系数,与土壤性质及防渗 措施相关,Mi为第i个地块的总面积;Pi为第i个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
综上,计算出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51
根据步骤5和步骤6,面向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目标保障的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为:
Sp=[Smin,Smax] (23)
式中,Sp为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负荷总量、水体环境容量概化计算方法,适用于城市规划编制阶城市人工 湖水域面积规模的计算,尤其是土地利用方案初次生成阶段,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
2、本发明通过耦合污染负荷产量与水环境质量目标,从而计算得到人工湖的适宜规模;避免了因规 划水体环境容量明显低于设计污染负荷产量而造成城市湖泊水体黑臭,提高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是指城市人工湖设计的最低水域面积,对应城市规划编制中的水域用地 类别E1。
某地区面向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目标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或测量DEM高程数据:
向当地部门收集城市规划区域地形高程数据,测图精度不低于1:200,成图精度不低于1:500;测 图高程精度不低于水准V等。
步骤2、在人工湖选址地,利用GIS模拟汇水单元分区线:
通过以下步骤划定人工湖模拟汇水单元分区:
(1)利用上述测量过程得到的高程点数据基于GIS的3D分析模块进行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建立, 并转化为网格型连续高程表面(Dem);
(2)以Dem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的水文分析模块,通过洼地填充——水流方向计算——流量计算 ——汇流提取——汇点识别——流域分区,形成初步的模拟汇流路径与流域分区边界;
(3)输入已确定的规划河流水系等重要排水通道数据,在同一流域输入数据替代初步生成的模拟汇 流,优化水文分析模型,通过新生成的汇流路径重新生成流域分区;
(4)输入堤围、铁路、高速公路(非架空)等数据,定义汇流路径不得穿越上述设施,结合实际情 况人工进一步优化水文分析模型,调整汇流路径与流域分区的边界;
(5)从行政管理角度,结合道路路网、行政边界、规划管理单元边界适当调整分区边界,形成最终 的人工湖汇水分区线及范围,同时得到汇水面积F为104.3hm2
步骤3、计算汇水单元水环境污染总负荷:
通过查询当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等资料,选用枯水期相关指标 作为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以下步骤计算汇水单元水环境污染总负荷:
(1)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测算:
根据规划方案数据,汇水分区单元服务人口N为8000人;根据当地给水排水行业标准,人均污染物 排放化学需氧量(COD)当量D1-COD取250mg/L·人;根据当地水务部门发展计划,人均污水量指标E1取 240L/人,生活污水收集率m1取100%,生活污水入河系数n1取1.0;
计算生活污水直排负荷W1及水量Q1
W1-COD=N×D1-COD×(1-m1)×n1 (1)
W1-COD=8000×250×(1-100%)×1.0=0kg
Q1=N×E1×(1-m1)×n1 (2)
Q1=8000×240×(1-100%)×1.0=0m3
式中,W1为生活污水直排负荷;Q1为生活污水直排水量;N为汇水分区单元服务人口;D1为人均污 染物排放当量;E1为人均污水量指标;m1为生活污水收集率;n1为生活污水入河系数。
(2)工业废水直排污染测算:
根据规划方案数据,规划范围主要工业产业类型为手工制品加工,其工业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GB18918-1996)三级标准,均值化学需氧量(COD)浓度D2-COD为500mg/L,工业废水预测量q2为20m3/d;工业废水收集率m1取90%,工业废水入河系数m2取1.0;
计算工业废水直排负荷W2及水量Q2
Q2=q2×(1-m2)×n2 (3)
Q2=20×(1-90%)×1.0=2.0m3
W2-COD=Q2×D2-COD (4)
W2-COD=2.0×500=1.00kg
式中,W2为工业废水直排负荷;Q2为工业废水直排水量;D2为相应产业类型的工业废水均值浓度; q2为工业废水预测量;m2为工业废水收集率;n2为工业废水入河系数。
(3)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测算:
根据规划方案数据及当地水务部门发展计划,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Q3为5000m3,尾水排放标 准实行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污水处理厂设计尾水 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D3-COD取50mg/L。
计算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负荷W3
W3-COD=Q3×D3-COD (5)
W3-COD=5000×50=250.00kg
式中,W3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负荷;Q3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量;D3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尾水 出水浓度。
(4)城市面源污染测算:
计算城市面源污染负荷W4及水量Q4
W4-COD=∑(Yi×Mi×Pi×q4) (6)
W4-COD=(150×35.8×0.7×2)+(400×20.2×0.8×2)+(200×10.5×0.6×2)+(400×2.3×0.85×2)+(200× 6.1×0.6×2)+(0×8.6×1.0×2)+(30×14.3×0.1×2)+(300×6.5×0.9×2)=295.90kg
Q4=∑(Mi×Pi×q4) (7)
Q4=(35.8×0.7×2)+(20.2×0.8×2)+(10.5×0.6×2)+(2.3×0.85×2)+(6.1×0.6×2)+(8.6×1.0×2)+(14.3 ×0.1×2)+(300×6.5×0.9)=1380.30m3
式中,W4为城市面源污染负荷;Q4为城市面源污染水量;Yi为第i个地块的污染负荷浓度;Mi为第 i个地块的总面积;Pi为第i个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q4为当地枯水期一天单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降雨深度, 取2mm。不同用地性质面源污染负荷计算见表2:
表2不同用地性质面源污染负荷计算表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71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81
(5)补水水源污染负荷值测算
根据当地当地水务部门发展计划,利用外部水系对规划人工湖进行补水,枯水期平均每日补水量Q5为5000m3,人工补水量污染负荷D5-COD=15mg/L。
计算补水水源污染负荷W5及水量Q5
W5-COD=Q5×D5-COD (8)
W5-COD=5000×15=75.00kg
上式中,W5为湖泊人工补水流量、山水基流、跨流域调水等稳定水量的污染负荷值;Q5为湖泊人工 补水流量、山水基流、跨流域调水等稳定水量,D5为补水水源污染浓度。
(6)入湖污染总负荷W及总流量Q测算:
W总COD=W1-COD+W2-COD+W3-COD+W4-COD+W5-COD (9)
W总COD=0+1.00+250.00+295.90+75.00=621.9kg
Q=Q1+Q2+Q3+Q4+Q5 (10)
Q=0+2.00+5000.00+1380.30+5000.00=11382.3m3
式中,W为汇水单元入湖污染总负荷值,COD总负荷为W总COD;Q为进入湖泊总流量。
步骤4、确定水质目标等级及对应的水质负荷浓度:
当地水质目标按照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执行,相对应的COD 浓度目标值CCOD=30mg/L。
步骤5、计算满足环境容量下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下限值域
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进行概化计算,假定在时间趋于无穷,流量及污染物质进出稳定的情况下,达到 平衡浓度: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82
式中,V为水域的体积;K1为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当地规划COD日衰减系数K1-COD取 0.4;C为污染负荷浓度;Q为水系的排出流量,与进入湖泊总流量相等。
以COD作为主要的对照指标,须满足:
CCOD≥C平衡 (15)
即: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83
即人工湖体积值域需满足: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1
由(17)式可求出人工湖体积的下限值Vmin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2
Vmin=23369.3m3
进而可计算人工湖水域面积下限值: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3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4
式中,Smin为人工湖水域面积下限值;Vmin为步骤5计算的人工湖体积下限值;h为人工湖设计枯水 期的常年平均水深,根据当地规划要求,取值为1.0m。
步骤6、计算满足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
(1)查询当地历年水文气象数据,得到多年年均最低月降雨量H为4.4mm,该月份的多年年均蒸发 量R为74.0mm。
(2)以枯水期降雨最少月份为研究对象,计算人工湖水量平衡条件,可得到:
F×H×P+Q5≥S×R+S×G (19)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5
其中,根据表2,计算汇水分区单元的综合径流系数P:
P=[∑(Mi×Pi)]/F=0.65 (21)
规划人工湖采用防渗透措施,控制土壤日渗透系数G为1.3mm;
式中,F为人工湖汇水面积,H为多年年均最低月降雨量,P为人工湖汇水分区单元的综合径流系数, S为人工湖水域面积,R为最低月降雨量的多年年均蒸发量,G为人工湖的下渗系数,与土壤性质及防渗 措施相关,Mi为第i个地块的总面积;Pi为第i个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
综上,可计算出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6
Figure BDA0002909012440000097
即人工湖水域面积上限值为10.66hm2
综合步骤5和步骤6,面向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目标保障的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为:
Sp=[Smin,Smax] (23)
Sp=[2.34,10.66]
即该人工湖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取值在2.34~10.66hm2之间。

Claims (7)

1.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DEM高程数据;
步骤2、在人工湖选址地,绘制汇水分区单元界线与范围;
步骤3、计算汇水单元水环境污染总负荷;
步骤4、确定水质目标等级及对应的水质负荷浓度;
步骤5、计算满足环境容量下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下限值域;
步骤6、计算满足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大地测量方法获取城市规划区域地形的DEM高程数据,测图精度不低于1:200,成图精度不低于1:500;测图高程精度不低于水准V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通过以下步骤划定人工湖的汇水分区单元界线与范围:
(1)利用测量过程得到的高程点数据基于GIS的3D分析模块进行不规则三角网的建立,并转化为网格型连续高程表面;
(2)以Dem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的水文分析模块,通过洼地填充、水流方向计算、流量计算、汇流提取、汇点识别以及流域分区,形成初步的模拟汇流路径与流域分区边界;
(3)输入现状河流水系及已确定的规划河流水系数据,重新优化水文分析模型,重新生成汇流路径,重新生成流域分区边界;
(4)输入不可穿越边界,包括:堤围、铁路以及高速公路,定义汇流路径不得穿越上述不可穿越边界,进一步优化水文分析模型,调整汇流路径与流域分区的边界;
(5)结合道路路网、行政边界、规划管理单元边界适当调整分区边界,形成最终的人工湖汇水分区线及范围,同时得到汇水面积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水体污染物类型包括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工业废水直排污染、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城市面源污染;选用枯水期作为计算的边界条件,具体过程如下:
所述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查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获取相关指标,计算生活污水直排负荷W1及水量Q1
W1=N×D1×(1-m1)×n1 (1)
Q1=N×E1×(1-m1)×n1 (2)
式中,W1为生活污水直排负荷;Q1为生活污水直排水量;N为汇水单元服务人口;D1为人均污染物排放当量;E1为人均污水量指标;m1为生活污水收集率;n1为生活污水入河系数;
所述汇水单元服务人口通过规划建筑总面积及人均建筑面积计算获得;所述人均污染物排放当量通过当地给水排水行业标准获得;所述污水收集率通过当地的排水专项规划或水务部门发展计划获取;所述入河系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取值1.0。
所述工业废水直排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查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获取相关指标,计算工业废水直排负荷W2及水量Q2
W2=Q2×D2 (3)
Q2=q2×(1-m2)×n2 (4)
式中,W2为工业废水直排负荷;Q2为工业废水直排水量;D2为相应产业类型的工业废水均值浓度;q2为工业废水预测量;m2为工业废水收集率;n2为工业废水入河系数;
所述工业废水预测量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排水专项规划获得;所述相应产业类型的工业废水均值浓度根据各行业排水手册或实地取样获得;所述工业废水收集率通过当地的排水专项规划或水务部门发展计划获取;所述工业废水入河系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取值1.0;
所述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计算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负荷W3
W3=Q3×D3 (5)
式中,W3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负荷;Q3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D3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尾水出水浓度;
所述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根据城市污水量预测量确定或参照排水专项规划进行确定;所述污水处理厂设计尾水出水浓度标准一般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或地方标准选取,其等级标准应符合环保部门或相关专项规划要求;
所述城市面源污染测算方法如下:
计算城市面源污染负荷W4及水量Q4
W4=∑(Yi×Mi×Pi×q4) (6)
Q4=∑(Mi×Pi×q4) (7)
式中,W4为城市面源污染负荷;Q4为城市面源污染水量;Yi为第i个地块的污染负荷浓度;Mi为第i个地块的总面积;Pi为第i个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q4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降雨深度;
补水水源污染负荷值方法如下:
通过查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获取相关指标,计算补水水源污染负荷W5及水量Q5
W5=Q5×D5 (8)
上式中,W5为湖泊人工补水流量、山水基流、跨流域调水的污染负荷值;Q5为湖泊人工补水流量、山水基流、跨流域调水的稳定水量,D5为补水水源污染浓度;
入湖污染总负荷W及总流量Q的测算:
W=W1+W2+W3+W4+W5 (9)
Q=Q1+Q2+Q3+Q4+Q5 (10)
式中,W为汇水单元入湖污染总负荷值,COD总负荷为W总COD;Q为进入湖泊总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确定水质目标等级及对应的水质负荷浓度的方法如下:
查询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地方标准及行业手册确定水质目标,一般参照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标准执行,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水目标;根据确定的标准查询相对应的COD浓度目标值CCO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计算满足环境容量下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下限值域的方法如下:
根据沃伦威德尔模型: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1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2
设置初始条件t=0,C=C0,则: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3
在时间趋于无穷,流量及污染物质进出稳定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浓度: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4
式中,V为水域的体积;K1为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C为污染负荷浓度;Q为水系的排出流量;
保持稳定的湖泊水量体积V是式(14)实现的前提条件,即须保证流入湖泊水量不得小于湖泊损失及流水的水量,水系的排出流量与进入湖泊总流量相等;
K1为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也称污染物衰减系数;我国COD衰减系数K1-COD一般在0.009-0.470d-1之间;所述污染物质在水中的降解速度常数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力特征、微生物性质、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以及悬浮固体;
所述COD浓度须满足:
CCOD≥C平衡 (15)
由式(14)、(15)得: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5
即人工湖体积值域需满足: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6
由(17)式求出人工湖体积的下限值Vmin,进而计算人工湖水域面积下限值: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7
式中,Smin为人工湖水域面积下限值;Vmin为(17)式计算的人工湖体积下限值;h为人工湖设计枯水期的常年平均水深,一般为1.0-2.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计算满足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的方法如下:
查询历年水文气象数据,得到多年年均最低月降雨量H及该月份的多年年均蒸发量R;
以最不利条件枯水期降雨最少月份为研究对象,计算人工湖水量平衡条件,得到:
F×H×P+Q5≥S×R+S×G (19)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38
其中:
P=[∑(Mi×Pi)]/F (21)
式中,F为人工湖汇水面积,H为多年年均最低月降雨量,P为人工湖汇水分区单元的综合径流系数,S为人工湖水域面积,R为最低月降雨量的多年年均蒸发量,G为人工湖的下渗系数,与土壤性质及防渗措施相关,Mi为第i个地块的总面积;Pi为第i个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
综上,计算出枯水期水量平衡的人工湖的水域面积上限值域:
Figure FDA0002909012430000041
根据步骤5和步骤6,面向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目标保障的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为:
Sp=[Smin,Smax] (23)
式中,Sp为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
CN202110080346.7A 2021-01-21 2021-01-21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Active CN112942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0346.7A CN112942230B (zh) 2021-01-21 2021-01-21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0346.7A CN112942230B (zh) 2021-01-21 2021-01-21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2230A true CN112942230A (zh) 2021-06-11
CN112942230B CN112942230B (zh) 2022-12-27

Family

ID=7623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0346.7A Active CN112942230B (zh) 2021-01-21 2021-01-21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22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7744A (zh) * 2021-08-11 2021-11-16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面源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CN117391316A (zh) * 2023-12-13 2024-01-1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蓄洪区水质净化能力的预评估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932A1 (en) * 2001-09-17 2003-07-17 Xiangheng Yang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olygons used to represent geographic features
CN104217102A (zh) * 2014-08-12 2014-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湖泊流域低污染水量及其负荷量计算集成方法
CN106193261A (zh) * 2016-08-24 2016-12-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CN108537465A (zh) * 2018-04-23 2018-09-1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计算城市河湖内生态需水量的方法
CN110104794A (zh) * 2019-05-14 2019-08-09 华南理工大学 污染河道/湖泊黑臭底泥及水体同步快速修复的方法
CN110188323A (zh) * 2019-05-15 2019-08-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适宜于城市水生态保护的水面率值域测算方法
CN110543984A (zh) * 2019-08-27 2019-12-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水安全的城市水面率规划方法
CN111310327A (zh) * 2020-02-10 2020-06-19 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削减量模型的水环境达标定量化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932A1 (en) * 2001-09-17 2003-07-17 Xiangheng Yang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olygons used to represent geographic features
CN104217102A (zh) * 2014-08-12 2014-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湖泊流域低污染水量及其负荷量计算集成方法
CN106193261A (zh) * 2016-08-24 2016-12-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CN108537465A (zh) * 2018-04-23 2018-09-1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计算城市河湖内生态需水量的方法
CN110104794A (zh) * 2019-05-14 2019-08-09 华南理工大学 污染河道/湖泊黑臭底泥及水体同步快速修复的方法
CN110188323A (zh) * 2019-05-15 2019-08-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适宜于城市水生态保护的水面率值域测算方法
CN110543984A (zh) * 2019-08-27 2019-12-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水安全的城市水面率规划方法
CN111310327A (zh) * 2020-02-10 2020-06-19 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削减量模型的水环境达标定量化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亮: "人工湖设计需水量分析与计算", 《黑龙江水利》 *
张智等: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人工湖水体工程设计", 《中国给水排水》 *
王雁等: "潼湖流域污染负荷与水环境容量", 《湿地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7744A (zh) * 2021-08-11 2021-11-16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面源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CN113657744B (zh) * 2021-08-11 2024-04-12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面源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CN117391316A (zh) * 2023-12-13 2024-01-1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蓄洪区水质净化能力的预评估方法
CN117391316B (zh) * 2023-12-13 2024-03-19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蓄洪区水质净化能力的预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2230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ui et al. Integration of SWAT and QUAL2K for water quality modeling in a data scarce basin of Cau River basin in Vietnam
Li et al. SWMM-base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rain gardens on urbanized areas
Xu et al. The hydrologica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omplexly-linked watershed–reservoir model for the Occoquan watershed, Virginia
CN106777959A (zh) 人工干扰无水文资料地区河流环境流量分区界定计算方法
Bogena et al.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t the macroscale
Li et al. Model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Runoff in a Highly Urbanized Catchment Using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CN112942230B (zh)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CN111581767B (zh) 一种管网-河流耦合模型校核特征参数率定方法
CN114169266B (zh) 一种河流污染源解析和污染物运移计算方法及系统
Cebe et al.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land-based marine pollution
CN112052561A (zh) 一种排水系统防涝应急预案制定方法
CN110472887A (zh) 流域管网-河道模型耦合的降雨对河流水质影响解析方法
CN112907047A (zh) 一种海绵城市绩效评估系统
CN109033589B (zh) 一种基于swmm模型考虑lid净化作用的污染物去除率计算方法
Larm Storm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a multiple pond–wetland system: Flemingsbergsviken case study
Kipyego et al. Analysi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ing on water quality in an urban-rural river catchment using GIS-PLOAD model: Case study of Sosiani River watershed
Reginato et al. NUTRIENT CONTRIBUTION OF NONPOINT SOURCE RUNOFF IN THE LAS VEGAS VALLEY 1
CN113656682A (zh) 基于poi的城市平原区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方法和装置
CN113536444A (zh) 一种面向水灾害防控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
Oh et al. Effect analysis regarding different scenarios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of the Lake Paldang Basin in Korea
Weintraub et al. WARMF: A watershed modeling tool for onsite wastewater systems
Edgley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BMPs to reduce metal loads in the Los Angeles River basi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Chigrinets et al. Water Economy Balance of the Almaty City
Teston et al. Water Balance Modelling as a Tool for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rban Water Systems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Cheng Assessment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ed on HSPF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