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9393A -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9393A
CN112929393A CN201911231920.3A CN201911231920A CN112929393A CN 112929393 A CN112929393 A CN 112929393A CN 201911231920 A CN201911231920 A CN 201911231920A CN 112929393 A CN112929393 A CN 112929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limit
flow identification
flow
connection
nod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319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强
任鹏
张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2319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93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9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9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包括:在已建立的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可通过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在检测到本地或者对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之前,也就是即将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时,触发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而且,还可以在原连接到达最大流标识(也就是流标识约定上限)时,通过新建立的HTTP/2连接发送消息,原连接优雅关闭。这样,减少了新旧连接之间重复的时段,从而,消除了在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时,新建连接以及消息重发带来的时延问题,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上层业务处理出现的延迟,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以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超文本传输协议2.0,即HTTP/2是下一代HTTP协议。HTTP/2定义了流,也即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HTTP2.0连接内的一个独立、双向的帧交换序列。一个HTTP/2连接可同时包含多条打开的流,换言之,可以支持并发流。流标识ID用无符号的31位整数来标记,由端点在初始化流的时候分配。每一个HTTP请求/响应都会消耗一个流,交互完成后这个流就被关闭,使用过的流ID不能重复使用。HTTP/2长期连接会导致端点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
由于HTTP/2支持多路复用的并发流,导致超过流标识可用范围的请求消息发送后,无法被接收端处理,需要通过新建立的连接重发。具体参照图1所示,而且,端点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后,需要拆除原有连接,建立新的连接发送消息。无论是重新建立连接还是消息重发,都会导致消息传输时延明显增加,进而上层业务处理存在延迟。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以有效缓解甚至消除现有技术中由于流标识耗尽而引发的延迟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设备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建立新的HTTP/2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其中,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建立模块,用于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建立新的HTTP/2连接。
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所述方法。
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述方法。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在已建立的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可通过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在检测到本地或者对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之前,也就是即将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时,触发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而且,还可以在原连接到达最大流标识(也就是流标识约定上限)时,通过新建立的HTTP/2连接发送消息,原连接优雅关闭。这样,减少了新旧连接之间重复的时段,从而,消除了在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时,新建连接以及消息重发带来的时延问题,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上层业务处理出现的延迟,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节点设备将要耗尽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的可用范围的流标识多请求发送时序图。
图2是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涉及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的时序图。
图5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时新建连接的时序图。
图6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将要耗尽可用范围时新建连接的时序图。
图7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耗尽可用范围后以新建连接发送消息的时序图。
图8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耗尽可用范围后关闭当前连接的时序图。
图9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设备对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传输消息所占用的流标识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建立新的HTTP/2连接。从而,便于
首先,参照图2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涉及的系统架构,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节点设备202和第二节点设备204;其中,第一节点设备202与第二节点设备204之间可基于已建立的HTTP/2连接进行消息传输。此外,还可以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建立新的HTTP/2连接,并在新旧连接之间实现消息传输的无缝隙衔接。应理解,所示第一节点设备202可以是客户端,所示第二节点设备204可以是服务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该系统以及所执行的方法进行详述。
参照图3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步骤示意图,该方法是应用于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构建的系统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2: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步骤304: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
其中,所述阈值可以是规定的一个范围内的数值,该阈值保证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足够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也就是说在HTTP/2连接状态下的流标识将要被耗尽时的状态。优选地,所述阈值可以取值为1024。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例如,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2^31。也就是说,当检测到本地的流标识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2^31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就触发建立新的HTTP/2连接。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案,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事先协商好的一个数值。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返回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同理,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可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
举例说明,当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流标识上限为80,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流标识上限为100,则确定第一流标识上限80作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应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举例涉及的数值仅作为示例,并不对本说明书构成限制。
可选地,基于上述方案,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可以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时或者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之后,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对分别对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案步骤进行分解分析。
实例1
参照图4所示,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的时序图。主要包括:
步骤402:客户端发送连接前言,同时,发送携带第一流标识上限的SETTINGS帧。
在当前HTTP/2连接时客户端发送连接前言,并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发送SETTINGS帧,其中,该SETTINGS帧携带帧标识Identifier为SETTINGS_MAX_STREAM_IDENTIFIER(标识的取值为自定义,在协议RFC7540规定的帧Identifier(标识)之外自定义),Value(值)为客户端的最大流标识的值,也就是第一流标识上限。
步骤404:服务器返回ACK响应,并发送携带第二流标识上限的SETTINGS帧。
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SETTINGS帧后,判断携带帧Identifier(标识)为SETTINGS_MAX_STREAM_IDENTIFIER,则将值保存,作为后续判断流标识可用范围,并发送对应此SETTINGS帧的ACK响应。同时,服务器还会向客户端发送携带第二流标识上限的SETTINGS帧,其中,该SETTINGS帧携带帧Identifier(标识)为SETTINGS_MAX_STREAM_IDENTIFIER,Value(值)为服务器的最大流标识的值,也就是第二流标识上限。
步骤406:客户端向服务器返回ACK响应。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的SETTINGS帧后,判断携带帧Identifier(标识)为SETTINGS_MAX_STREAM_IDENTIFIER,则将值保存,作为后续判断流标识可用范围,并发送对应此SETTINGS帧的ACK响应。
至此,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完成了流标识约定上限的协商,应理解,在默认设置下,以客户端与服务器两者的流标识上限中较小值作为流标识约定上限来约束本次HTTP/2连接下何时建立新的连接。
实例2
参照图5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将要耗尽可用范围时新建连接的时序图。其中,确定实例1中确定的约定上限为n,而连接状态下的流标识与n之间达到阈值m时,开始创建新连接。其中,n>m,所述n和m均为正整数。
步骤502:在HTTP/2连接状态下,客户端发送消息所对应流标识为n-m。
这就表明该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n之间达到阈值m,触发新建连接。
步骤504:客户端开始新建一个HTTP/2连接。
具体通过与服务器传输SYN以及ACK握手协议,在此不赘述。
由此可知,在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将要耗尽时,就开始建立新的HTTP/2连接,以供在流标识耗尽时及时切换至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避免在耗尽时建立连接而导致的业务延迟或者在传输消息时无流标识可用而必须在新建连接下重新发送消息而导致的业务延迟,提升消息传输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实例3
参照图6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将要耗尽可用范围时新建连接的时序图。其中,确定实例1中确定的约定上限为n,而连接状态下的流标识与n之间达到阈值m时,开始创建新连接。其中,n>m,所述n和m均为正整数。
步骤602:在HTTP/2连接状态下,服务器发送消息所对应流标识为n-m。
这就表明该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n之间达到阈值m,触发新建连接。
步骤604:客户端开始新建一个HTTP/2连接。
具体通过与服务器传输SYN以及ACK握手协议,在此不赘述。
实例4
参照图7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节点设备耗尽可用范围后以新建连接发送消息的时序图。本实例可基于实例2和实例3实现,然而,并不对本实例中的两个节点设备进行限定,其中,第一节点设备可以是客户端,第二节点设备是服务器;或者,第一节点设备是服务器,第二节点设备是客户端。
步骤702: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传输消息,直至流标识耗尽。
步骤704:第一节点设备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实例5
参照图8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节点设备耗尽可用范围后关闭当前连接的时序图。同样,本实例可以基于上述几个实例实现。并不对本实例中的两个节点设备进行限定,其中,第一节点设备可以是客户端,第二节点设备是服务器;或者,第一节点设备是服务器,第二节点设备是客户端。
步骤802: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传输消息,直至流标识耗尽,同时,发送GOAWAY帧。
其中,GOAWAY帧携带Last-Stream-ID为1中发送的最后一个请求的流标识。
步骤804:第二节点设备发送对应上述消息的响应。
步骤806:第一节点设备收到所有响应(或到达等待响应定时器)后,发送FIN拆除当前HTTP/2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已建立的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可通过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在检测到本地或者对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之前,也就是即将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时,触发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而且,还可以在原连接到达最大流标识(也就是流标识约定上限)时,通过新建立的HTTP/2连接发送消息,原连接优雅关闭。这样,减少了新旧连接之间重复的时段,从而,消除了在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时,新建连接以及消息重发带来的时延问题,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上层业务处理出现的延迟,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以及稳定性。
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设备,这里的第一节点设备指的是客户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建立新的HTTP/2连接。
可选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可选地,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在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可选地,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可以在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时或者在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之后,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应理解,第一节点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所保护的方法步骤及效果可以参照系统方案,在此不做赘述。
仍参照图2所示,在所述建立HTTP/2连接的系统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节点设备202和第二节点设备204;其中,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202检测本地和对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建立新的HTTP/2连接。
可选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可选地,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202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204的流标识之前,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接收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返回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在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且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可选地,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以及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的同时或之后一段时间内,所述第一节点设备202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204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参照图9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902,用于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建立模块904,用于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建立新的HTTP/2连接。
可选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可选地,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流标识约定上限。
可选地,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且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可选地,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关闭模块,用于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以及在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之时或者之后,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已建立的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可通过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在检测到本地或者对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之前,也就是即将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时,触发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而且,还可以在原连接到达最大流标识(也就是流标识约定上限)时,通过新建立的HTTP/2连接发送消息,原连接优雅关闭。这样,减少了新旧连接之间重复的时段,从而,消除了在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时,新建连接以及消息重发带来的时延问题,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上层业务处理出现的延迟,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以及稳定性。
图10是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0,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共享资源访问控制装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建立新的HTTP/2连接。
上述如本说明书附图所示实施例揭示的第一节点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该电子设备还可执行附图的方法,并实现第一节点设备在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说明书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已建立的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可通过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在检测到本地或者对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之前,也就是即将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时,触发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而且,还可以在原连接到达最大流标识(也就是流标识约定上限)时,通过新建立的HTTP/2连接发送消息,原连接优雅关闭。这样,减少了新旧连接之间重复的时段,从而,消除了在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时,新建连接以及消息重发带来的时延问题,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上层业务处理出现的延迟,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以及稳定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方法: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建立新的HTTP/2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已建立的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可通过协商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在检测到本地或者对端将要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之前,也就是即将接近流标识约定上限时,触发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而且,还可以在原连接到达最大流标识(也就是流标识约定上限)时,通过新建立的HTTP/2连接发送消息,原连接优雅关闭。这样,减少了新旧连接之间重复的时段,从而,消除了在耗尽可用范围的流标识时,新建连接以及消息重发带来的时延问题,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上层业务处理出现的延迟,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以及稳定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Claims (26)

1.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将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返回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7.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设备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建立新的HTTP/2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
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流标识约定上限。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13.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其中,
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如果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并将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返回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当前HTTP/2连接的流标识约定上限。
17.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且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之间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19.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当前HTTP/2连接状态下,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
建立模块,用于检测到本地和/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与流标识约定上限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建立新的HTTP/2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是所述HTTP/2连接所支持的最大流标识数量。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当前HTTP/2连接之后,且第一节点设备检测本地和对端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之前,将本地可使用的第一流标识上限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本地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可使用的第二流标识上限;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确定流标识约定上限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流标识上限和所述第二流标识上限中最小值确定为流标识约定上限。
23.如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建立新的HTTP/2连接之后,且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时,以新的HTTP/2连接传输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关闭模块,用于在本地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流标识达到所述流标识约定上限后,关闭当前使用的HTTP/2连接。
2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1911231920.3A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9293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31920.3A CN112929393A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31920.3A CN112929393A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9393A true CN112929393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6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31920.3A Pending CN112929393A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939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81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英特尔公司 在单个连接上多路复用许多客户端流
US10091104B1 (en) * 2015-06-01 2018-10-02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Object reordering for fast Layer 4 switching of multiplexed connections
US20190116217A1 (en) * 2017-10-18 2019-04-18 Citrix Systems, Inc. Method to determine optimal number of http2.0 streams and connections for better qoe
CN110166506A (zh) * 2018-02-12 2019-08-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连接方法及节点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81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英特尔公司 在单个连接上多路复用许多客户端流
US10091104B1 (en) * 2015-06-01 2018-10-02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Object reordering for fast Layer 4 switching of multiplexed connections
US20190116217A1 (en) * 2017-10-18 2019-04-18 Citrix Systems, Inc. Method to determine optimal number of http2.0 streams and connections for better qoe
CN110166506A (zh) * 2018-02-12 2019-08-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连接方法及节点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2194B (zh) 一种拥塞处理的方法、主机及系统
US201903941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cente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N11779395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453904B1 (ko) 스테일 접속 상황을 해제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EP2079024A1 (en) Proxy ser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7101186A1 (zh) 用于为用户设备的应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
CN109922144B (zh)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0516B (zh) 一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网络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3136B (zh) 流量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34446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0557355B (zh) 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检测中间人攻击的方法与设备
CN108541000B (zh) 一种检测网络连接的方法、介质以及设备
CN108055172B (zh)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04752A (zh) 感知代理sbp终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24504B (zh) Tfo传输方法、代理服务器和系统
WO2013189398A2 (zh) 应用数据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83014A (zh) 通信连接确认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N112929393A (zh) 一种建立http/2连接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431965B (zh) 一种实现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075427A1 (zh) 一种获取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25023B (zh) 数据连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514800A (zh) 一种设备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JP7254951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端末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4285771A (zh) 一种tcp连接的连接状态追踪方法及装置
RU265414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