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8773A - 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28773A CN112928773A CN202110087620.3A CN202110087620A CN112928773A CN 112928773 A CN112928773 A CN 112928773A CN 202110087620 A CN202110087620 A CN 202110087620A CN 112928773 A CN112928773 A CN 1129287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w energy
- overvoltage
- unit
- machine
- follow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各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本发明后更加直观、简便地分析了新能源接入规模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并对系统短路容量提出要求,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且方法简单实用,对于保证准确分析与评估新能源的接入规模与运行规模有重大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到2020年6月,我国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7亿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16亿千瓦。当前,我国青海、甘肃等省级电网中,新能源出力占比已达到50%以上。在高占比新能源集中接入的电网背景下,过电压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新能源接入规模。现有研究表明,新能源是导致过电压的无功源,新能源接入规模越大,过电压越严重。亟需分析新能源系统过电压与接入规模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新能源最大出力。
目前,针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的研究主要在于分析新能源按照一定规模接入后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过程较为复杂,并且难以为新能源接入规模提供直观、实用的量化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包括:
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各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
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
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
可选的,新能源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根据所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可选的,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公式如下: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根据Saci确定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与场站并网点间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公式如下:
其中,
其中,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将比例系数代入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确定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如下:
可选的,并确定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可选的,根据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确定新能源系统的极限接入规模为:
其中,
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Si-max为新能源最大装机容量,ΔQ1-max为新能源机组1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ΔQi-max为新能源机组i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
可选的,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为:
Sac-min=max(Sac-min1,Sac-min2,Sac-min3,…,Sac-minn)
其中,
Sac-min为系统最小短路容量,n为新能源机组总数,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ΔQi为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系统,包括:
第一模型建立单元,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二模型建立单元,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
量化单元,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
限制单元,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
可选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根据所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可选的,
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公式如下: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根据Saci确定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与场站并网点间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公式如下:
其中,
其中,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将比例系数代入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确定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如下:
可选的,并确定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可选的,根据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确定新能源系统的极限接入规模为:
其中,
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Si-max为新能源最大装机容量,ΔQ1-max为新能源机组1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ΔQi-max为新能源机组i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
可选的,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为:
Sac-min=max(Sac-min1,Sac-min2,Sac-min3,…,Sac-minn)
其中,
Sac-min为系统最小短路容量,n为新能源机组总数,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ΔQi为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本发明后更加直观、简便地分析了新能源机组接入规模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并对系统短路容量提出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延伸特性,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且方法简单实用,对于保证准确分析与评估新能源的接入规模与运行规模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单机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各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
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
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
其中,新能源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根据所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公式如下: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根据Saci确定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与场站并网点间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公式如下:
其中,
其中,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将比例系数代入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确定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并确定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根据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确定新能源系统的极限接入规模为:
其中,
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Si-max为新能源最大装机容量,ΔQ1-max为新能源机组1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ΔQi-max为新能源机组i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
其中,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为:
Sac-min=max(Sac-min1,Sac-min2,Sac-min3,…,Sac-minn)
其中,
Sac-min为系统最小短路容量,n为新能源机组总数,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ΔQi为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包括:
(1)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与特性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与基础假设;
(2)将步骤(1)中的数学推演至新能源多机系统,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
(3)对步骤(2)中的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中过电压进行限制,得到建立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
(4)根据步骤(3)中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在新能源接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建立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数学模型。
具体的,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与特性做合理假设:
如图2所示,交流系统为无穷大系统,采用合理的假设简化分析过程。
交流系统向并网点提供的短路容量在单位电压情况下,数值上等于系统导纳值,即为系统戴维南等值阻抗的倒数:
交流系统电抗远远大于电阻,电阻可忽略,r=0;
其中,交流系统向并网点提供的短路容量为:
其中,Sac为短路容量;x为从公共连接点PCC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其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为: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其中,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输出电流与新能源注入的无功功率有关,电流方程为:
其中,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为:
其中,ΔV0为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
其中,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能源单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为:
其中,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为: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其中,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为:
其中,则从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为:
其中,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为:
其中,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机端与并网点间电压差:
其中,上式同乘以电压:
Q1x1=Q2x2=…=Qnxn
其中,以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为:
其中,
其中,Ki为以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时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其中,以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为:
其中,上式代入比例系数,以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为:
其中,以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GB/T 36995-2018风力发电机组故障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规定,当电压大于1.3p.u.时切机。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限制电压在1.3p.u.范围内时,限制新能源接入系统的接入规模为:
其中,
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Si-max为新能源最大装机容量,ΔQ1-max为新能源机组1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ΔQi-max为新能源机组i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
其中,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当新能源规模一定时,系统的极限短路容量为:
Sac-min=max(Sac-min1,Sac-min2,Sac-min3,…,Sac-minn)
其中,
Sac-min为系统最小短路容量,n为新能源机组总数,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ΔQi为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系统200,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模型建立单元201,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二模型建立单元202,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
量化单元203,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
限制单元204,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
其中,新能源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根据所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公式如下: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根据Saci确定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与场站并网点间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公式如下:
其中,
其中,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将比例系数代入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确定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并确定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过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根据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确定新能源系统的极限接入规模为:
其中,
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Si-max为新能源最大装机容量,ΔQ1-max为新能源机组1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ΔQi-max为新能源机组i的最大注入无功功率。
其中,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为:
Sac-min=max(Sac-min1,Sac-min2,Sac-min3,…,Sac-minn)
其中,
Sac-min为系统最小短路容量,n为新能源机组总数,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ΔQi为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实现,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和直译式脚本语言JavaScript等。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各新能源机组的过电压数学模型;
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
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新能源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根据所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公式如下: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根据Saci确定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与场站并网点间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公式如下:
其中,
其中,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将比例系数代入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确定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如下:
7.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模型建立单元,建立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过电压与系统短路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二模型建立单元,建立新能源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
量化单元,针对规划中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对新能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
限制单元,针对已运行的新能源系统,根据新能源接入规模数学模型,对系统极限短路容量提出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单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Sac1为新能源单机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接入点的短路容量,x1为新能源机端到场站并网点之间的阻抗,x为从场站并网点看入的等效系统阻抗;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场站并网点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根据所述能源单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过电压与新能源注入无功功率、机端电压以及短路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新能源多机系统过电压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
确定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注入的无功功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公式如下:
ΔQi=niSi
其中,设ΔQi为单机系统暂态过电压最高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节点i的无功功率,新能源装机容量为Si,ni为新能源机组在过电压最高时的最大无功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公式如下:
Saci为新能源机组i接入点处的短路容量;
根据Saci确定新能源机组i到场站并网点的等效阻抗xi,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送出电流,公式如下:
确定多机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端与场站并网点间电压差,公式如下:
确定新能源机组1为参考机组,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i注入的无功功率,公式如下:
其中,
其中,Ki为新能源机组i的比例系数,i为新能源机组序号;
确定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如下:
将比例系数代入多机系统发生过电压时,新能源机组1与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公式,确定新能源机组过电压数学模型,如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87620.3A CN112928773B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87620.3A CN112928773B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8773A true CN112928773A (zh) | 2021-06-08 |
CN112928773B CN112928773B (zh) | 2023-01-31 |
Family
ID=7616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87620.3A Active CN112928773B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2877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131879A1 (en) * | 2010-08-13 | 2013-05-23 | Björn Andresen | Arrangement for generating a control signal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output of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CN105071429A (zh) * | 2015-07-15 | 2015-11-18 | 国家电网公司 | 基于电压偏差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变电站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
CN105305433A (zh) * | 2015-11-10 | 2016-02-03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最大功率渗透率计算方法 |
CN109149562A (zh) * | 2018-08-22 | 2019-01-04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经济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1211581A (zh) * | 2020-02-27 | 2020-05-29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纳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2021
- 2021-01-22 CN CN202110087620.3A patent/CN1129287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131879A1 (en) * | 2010-08-13 | 2013-05-23 | Björn Andresen | Arrangement for generating a control signal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output of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CN105071429A (zh) * | 2015-07-15 | 2015-11-18 | 国家电网公司 | 基于电压偏差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变电站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
CN105305433A (zh) * | 2015-11-10 | 2016-02-03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最大功率渗透率计算方法 |
CN109149562A (zh) * | 2018-08-22 | 2019-01-04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经济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1211581A (zh) * | 2020-02-27 | 2020-05-29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纳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孙华东 等: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定义及指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
高飞: "光伏接入配网对电压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8773B (zh) | 2023-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87815B (zh) | 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场参数辨识及动态等值方法 | |
CN104766142B (zh) | 基于eeac和轨迹灵敏度的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 |
CN103632031B (zh) | 一种基于负荷曲线分解的农村负荷类型负荷建模方法 | |
CN114676569B (zh) | 电网仿真分析算例及其生成方法、生成系统、设备、介质 | |
CN109659934B (zh) | 基于短路电流裕度的新能源并网规划优选方法 | |
Jereminov et al. | Impact of load models on power flow optimization | |
Kandil et al. | A power quality monitor system for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photovoltaic penetration on the grid | |
Hou et al. | Measurement-based load modeling at distribution level with complete model structure | |
CN105701265A (zh) |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建模方法及装置 | |
CN112928773B (zh) | 一种用于对新能源极限接入规模进行量化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0310048B (zh) | 一种配网规划全过程评估方法及装置 | |
Parihar et al. | Power flow analysis of balanced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omposite load model | |
CN102868177B (zh) | 风电场并网点系统阻抗自动辨识及修正方法 | |
CN113987848A (zh) | 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及系统 | |
Liu et al. | Model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 |
CN104793167A (zh) | 计量自动化终端自动跟踪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N113517693B (zh) | 一种弱电压暂态稳定节点分析方法及装置 | |
CN102928644B (zh)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点电压闪变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3437763B (zh) | 确定新能源场站的极限接入规模和短路容量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2003288B (zh) | 一种电网运行方式电压智能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12217220B (zh) | 新能源送出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安全稳定防御方法及装置 | |
CN111737875B (zh) | 有功功率不平衡率分析诊断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1211581B (zh) | 一种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纳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4662809A (zh) | 一种综合能源园区内供电电源的电能质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 |
CN116454981B (zh) | 实时确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支撑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6 Address after: 100192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mall Camp Road No. 15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2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mall Camp Road No. 15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