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7335B -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7335B
CN112927335B CN202110268141.1A CN202110268141A CN112927335B CN 112927335 B CN112927335 B CN 112927335B CN 202110268141 A CN202110268141 A CN 202110268141A CN 112927335 B CN112927335 B CN 112927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buildin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geographic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81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7335A (zh
Inventor
曹煜
周烨
许佳
崔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81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7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7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7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7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7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4Texture ma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获取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生成环境地形模型;再加载所述卫星图TIF格式图像,形成地理环境模型;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形成整体模型;在整体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和/或视频供方案展示。通过上述方法,显著提升模型建模效率,既保证了模型空间尺寸的准确性,又能够节省重新翻模的时间,大大提高方案展示的效率。

Description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型的渲染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设计从传统的二维设计逐渐向三维设计过渡。传统的CAD图纸方案展示的效果有限,对于一些非专业人士,往往存在一些阅读障碍。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节点,异性构件等,其CAD图纸往往非常难以看懂。通过BIM软件,如REVIT、Naviswork等,可以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并给建筑模型赋予材质、颜色等,从三维的角度供设计人员向业主以及施工单位展示,传递设计意图,提高沟通效率。同时,BIM模型还能生成二维图纸,做到二三维结合,既能直观展示,也能落到书面,进行成果交付。极大的提高了设计质量与设计院的服务水平。
由于BIM相关的软件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专业性强,软件的上手难度较大,因此存在诸多的缺陷。比如,(1)BIM模型通常只是针对设计单体,虽然能够通过实测的地形数据,建立设计单体周边三维地形模型,但是反映在BIM整体模型中只是一个曲面,展示的效果较差;(2)BIM建模软件只能通过搭建一些实体的模型来模拟建筑周边的环境,搭建过程较为繁琐,耗费时间精力,与真实环境相差较大,无法做到真实还原;(3)BIM模型展示需要熟悉专业的BIM软件,对业主及相关人员不友好,操作不便,BIM软件原生的渲染功能较弱,模型展示效果较差;(4)通过专业的渲染软件对二维图纸进行翻模,虽然可以提升方案的展示效果,但是也违背了BIM正向设计的初衷,效率较低,容易出现展示模型与建筑信息模型不匹配的现象;(5)渲染视频只能反映整体外观及局部细节,无法包含一些构件的关键参数,对信息的集成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使设计师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所设计的建筑建成后的效果,进而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通过Revit软件对设计建筑单体进行建模,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尺寸;
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真实地形地貌信息以及高程信息,通过谷歌地球下载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Infraworks模型生成器获取项目区域的高程、建筑、道路、桥梁信息,存储在Infraworks云服务器;
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在Infraworks中,通过下载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生成含有高程信息以及路网信息的三维立体环境地形模型;再导入数据源,加载所述谷歌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设置坐标系,使卫星图与地形模型相吻合,形成地理环境模型;在地理环境模型中,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水体、河流等模型元素,并对道路、桥梁、水体等进行微调以消除模型不合理的地方;
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并调整两个模型的相对位置以正确反映建筑建成的效果;将建筑模型与地理环境模型分别导出为FBX文件,传输到Twinmotion软件中,通过合理的缩放、位置的调整以及旋转,将建筑模型放置到环境模型中的拟建位置处,使两个模型相匹配;
在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和/或视频供方案展示。
在所述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生成建筑信息二维码,基于C#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取构件属性中的参数信息,运用二维码技术,将信息以文本格式传递到二维码中,将二维码保存为本地图片后,插入Revit,附着于建筑模型对应构件表面。
所述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形成整体模型具体包括:通过Twinmotion自带的模型库,在道路、水体、桥梁等地方添加车辆、船舶、行人等动态元素,在绿化区域添加植被模型填充,以提升整体模型真实性与展示效果;通过给车辆、船舶、行人添加路径,进行车辆引流模拟、逃生疏散模拟、航道选线模拟等方案展示。
所述在整体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具体包括:在Twinmotion中对日照、风、雾、降雨等参数进行设置,以贴合项目区域的气候环境,对各构件进行材质赋予,并调整镜头角度、摄像机路径等,生成漫游视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系统,包括:
BIM建筑模型搭建模块,用于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通过Revit软件对设计建筑单体进行建模,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尺寸;
地理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真实地形地貌信息以及高程信息,通过谷歌地球下载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Infraworks模型生成器获取项目区域的高程、建筑、道路、桥梁等信息,存储在Infraworks云服务器;
环境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在Infraworks中,通过下载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生成含有高程信息以及路网信息的三维立体环境地形模型;再导入数据源,加载所述谷歌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设置坐标系,使卫星图与地形模型相吻合,形成地理环境模型;在地理环境模型中,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水体、河流等模型元素,并对道路、桥梁、水体等进行微调以消除模型不合理的地方;
模型装配整合模块,用于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并调整两个模型的相对位置以正确反映建筑建成的效果;将建筑模型与地理环境模型分别导出为FBX文件,传输到Twinmotion软件中,通过合理的缩放、位置的调整以及旋转,将建筑模型放置到环境模型中的拟建位置处,使两个模型相匹配;
图像视频渲染模块,用于在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和/或视频供方案展示。
所述系统还包括建筑信息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建筑信息二维码,基于C#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取构件属性中的参数信息,运用二维码技术,将信息以文本格式传递到二维码中,将二维码保存为本地图片后,插入Revit,附着于建筑模型对应构件表面。
所述模型装配整合模块,还用于通过Twinmotion自带的模型库,在道路、水体、桥梁等地方添加车辆、船舶、行人等动态元素,在绿化区域添加植被模型填充,以提升整体模型真实性与展示效果;通过给车辆、船舶、行人添加路径,进行车辆引流模拟、逃生疏散模拟、航道选线模拟等方案展示。
所述图像视频渲染模块,还用于在Twinmotion中对日照、风、雾、降雨等参数进行设置,以贴合项目区域的气候环境,对各构件进行材质赋予,并调整镜头角度、摄像机路径等,生成漫游视频。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为执行以上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BIM模型以FBX文件的形式传递到专业渲染引擎中,既保证了模型空间尺寸的准确性,又能够节省重新翻模的时间,大大提高方案展示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实时的谷歌卫星图与高程数据相结合,可以便捷地反映项目周边真实环境,省去对周边建筑物的建模过程,简单高效,同时又能保证模型的真实性;
(3)本发明通过二次开发,拓展了Revit原生功能,基于二维码技术,将构件的详细参数信息集成在二维码中,随建筑模型共同渲染,提升了渲染模型的信息化深度;
(4)本发明可以将建筑模型放置到实际的周边环境中,渲染效果栩栩如生,可以达到设计方案所见即所得的目的;显著提高BIM模型的展示效果,提升模型建模效率,控制方案视频展示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通过Revit对设计建筑单体进行建模,根据模型的实际尺寸信息进行1:1建模,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尺寸,如码头、栈桥、防波堤、陆域建筑等,对一些基本的材质,如混凝土、钢材等,在模型中进行设定。在构件的属性中输入构件的关键参数,如桩径、桩长、桩型、构件的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等。
可选地,在S101之后还包括:生成建筑信息二维码,基于C#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生成dll格式的Revit插件,通过在Revit中加载插件,弹出操作窗口;选中对象构件,通过点击插件按键,可以自动提取Revit构件属性中的参数信息,如桩基生产厂家、生产批次、桩长、桩径等;运用二维码技术,将信息以文本格式传递到二维码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详细了解构件的关键性参数以及后续施工运营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将二维码保存为本地图片后,插入Revit,附着于建筑模型对应构件表面;如此,在进行模型渲染的时候可以将二维码同步包含进去,在后期展示模型的时候,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三维模型之外的建筑信息,拓展了三维模型的展示深度,将模型导出为FBX文件供后续传输至模型装配整合模块。
S102: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地理环境信息包括真实地形地貌信息以及高程信息,通过谷歌地球下载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供后续传输至环境模型生成模块;谷歌卫星图像可以准确反映项目所在区域近期的实际情况,包括实体对象分布情况(建筑、道路、桥梁、植被等)、水体分布情况、周边环境的外部颜色及地形起伏;通过Infraworks模型生成器框选关注区域,获取项目区域范围内的高程、道路、建筑等信息;在模型生成器中,基于OpenStreetMap高速公路和道路数据集来创建模型中道路和铁路等要素;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集建立模型中的建筑元素;基于SRTMGL130m DEM数据以及ASTER GDEM v2 30mDEM数据生成高程模型;以上数据获取后存储在Infraworks云端服务器中,在任意一台电脑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即可下载查看并编辑。
S103: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在Infraworks中,通过下载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生成含有高程信息以及路网信息的三维立体环境地形模型;通过添加数据源,导入步骤2生成的TIF文件,并设置文件中坐标信息的坐标系统使其与环境模型相匹配,进而可以在环境模型表面贴上谷歌卫星图,更加直观的展示项目的周边环境信息。进一步的,在模型中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添加河流、湖泊等模型元素,供后期模型装配整合模块在水体中添加船舶等动态元素。根据实际情况,对环境模型中的路网、水体等细节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生成完整的项目环境模型。
S104: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并调整两个模型的相对位置以正确反映建筑建成的效果;在Infraworks中,将环境模型导出为FBX文件格式,并设置模型的坐标系统以及尺寸单位系统,在Twinmotion中以Geometry模式导入BIM建筑模型的FBX文件以及环境模型FBX文件,并勾选Keep hierarchy(保留模型层次)选项,导入两个模型后,通过鼠标拖动、旋转模型,调整模型空间位置,将建筑模型放置到项目周边环境模型中的拟建位置。
可选地,通过Twinmotion的模型库,在道路以及桥梁上添加车辆、行人,在航道中添加船舶等动态元素。在一些卫星图上显示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如果高程图没有准确反映植被的高低起伏,通过植被模型库添加植被、草丛、灌木等模型填充以提升设计方案的形象化展示效果。通过添加行人路径,车辆路径、船舶路径,可以进行逃生路线模拟、园区车辆引流、航线规划方案展示,实现设计方案三维动态化展示的效果。
S105:在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与视频供方案展示;在Twinmotion中对整合后的整体模型进行材质赋予,如木头、钢、混凝土以及水体、玻璃等一些需要反光的物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光照系统设置、天气设置、季节设置、太阳方位等细化渲染,以真实还原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设置摄像机视角以及路径,以图像、视频的方式输出模型效果,直观展示工程项目建成后的真实效果,以及工程与周边环境、地形、建筑的融合效果。
根据展示效果,如需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则返回至Revit进行修改完善,再以FBX文件为载体,传输至Twinmotion中进行模型装配与渲染。
所述BIM建筑模型搭建模块采用Revit软件搭建。
所述建筑信息二维码生成模块采用Visual Studio 2019平台进行开发,生成Revit窗口化插件,可以生成指定构件的二维码信息。
所述地理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通过Infraworks软件生成项目区域地形曲面,通过谷歌卫星贴图生成项目周边真实环境。
所述环境模型生成模块基于Infraworks将地形曲面与卫星贴图相结合,搭建生成环境模型。
所述模型装配整合模块通过Twinmotion,以FBX文件形式为媒介,将建筑模型与环境模型进行结合。
所述图像视频渲染模块基于Twinmotion,为整体模型添加动态元素,并进行图像、视频的渲染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的系统,如图2所示,所示系统包括:
BIM建筑模型搭建模块201,用于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通过Revit软件对设计建筑单体进行建模,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尺寸;
地理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02,用于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真实地形地貌信息以及高程信息,通过谷歌地球下载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Infraworks模型生成器获取项目区域的高程、建筑、道路、桥梁等信息,存储在Infraworks云服务器;
环境模型生成模块203,用于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在Infraworks中,通过下载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生成含有高程信息以及路网信息的三维立体环境地形模型;再导入数据源,加载所述谷歌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设置坐标系,使卫星图与地形模型相吻合,形成地理环境模型;在地理环境模型中,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水体、河流等模型元素,并对道路、桥梁、水体等进行微调以消除模型不合理的地方;
模型装配整合模块204,用于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并调整两个模型的相对位置以正确反映建筑建成的效果;将建筑模型与地理环境模型分别导出为FBX文件,传输到Twinmotion软件中,通过合理的缩放、位置的调整以及旋转,将建筑模型放置到环境模型中的拟建位置处,使两个模型相匹配;
图像视频渲染模块205,用于在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和/或视频供方案展示。
所述系统还包括建筑信息二维码生成模块206,用于生成建筑信息二维码,基于C#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取构件属性中的参数信息,运用二维码技术,将信息以文本格式传递到二维码中,将二维码保存为本地图片后,插入Revit,附着于建筑模型对应构件表面。
所述模型装配整合模块204,还用于通过Twinmotion自带的模型库,在道路、水体、桥梁等地方添加车辆、船舶、行人等动态元素,在绿化区域添加植被模型填充,以提升整体模型真实性与展示效果;通过给车辆、船舶、行人添加路径,进行车辆引流模拟、逃生疏散模拟、航道选线模拟等方案展示。
所述图像视频渲染模块205,还用于在Twinmotion中对日照、风、雾、降雨等参数进行设置,以贴合项目区域的气候环境,对各构件进行材质赋予,并调整镜头角度、摄像机路径等,生成漫游视频。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为执行以上所述的方法。
在一具体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确定车辆与终端关联程度的装置装置可具体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31、存储介质32以及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33;所述处理器31、存储介质32以及外部通信接口33均通过总线34连接。所述处理器31可为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阵列等具有处理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能够执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尺寸;
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地理环境信息包括真实地形地貌信息以及高程信息,获取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
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生成环境地形模型;再加载所述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设置坐标系,使卫星图与地形模型相吻合,形成地理环境模型;
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形成整体模型,并调整两个模型的相对位置以正确反映建筑建成的效果;
在整体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和/或视频供方案展示;
在所述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生成建筑信息二维码,基于C#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取构件属性中的参数信息,运用二维码技术,将参数信息以文本格式传递到二维码中,将二维码保存为本地图片后,插入Revit,附着于建筑模型对应构件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形成整体模型具体包括:通过Twinmotion自带的模型库,在道路、水体、桥梁添加车辆、船舶、行人动态元素,在绿化区域添加植被模型填充,以提升整体模型真实性与展示效果;通过给车辆、船舶、行人添加路径,进行车辆引流模拟、逃生疏散模拟、航道选线模拟方案展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整体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具体包括:在Twinmotion中对日照、风、雾、降雨参数进行设置,以贴合项目区域的气候环境,对各构件进行材质赋予,并调整镜头角度、摄像机路径,生成漫游视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具体包括通过Infraworks软件生成项目区域地形曲面,通过谷歌卫星贴图生成项目周边真实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形成整体模型,具体包括将建筑模型与地理环境模型分别导出为FBX文件,传输到Twinmotion软件中,以FBX文件形式为媒介,将建筑模型放置到环境模型中的拟建位置处,使两个模型相匹配。
6.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BIM建筑模型搭建模块,用于创建设计主体的三维结构建筑模型,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尺寸;
地理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设计主体周边的地理环境信息,地理环境信息包括真实地形地貌信息以及高程信息,获取包含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坐标信息的卫星图TIF格式图像;
环境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形曲面并对曲面进行贴图以模拟真实环境,生成环境地形模型;再加载所述卫星图TIF格式图像,通过设置坐标系,使卫星图与地形模型相吻合,形成地理环境模型;
模型装配整合模块,用于导入建筑模型以及地理环境模型形成整体模型,并调整两个模型的相对位置以正确反映建筑建成的效果;
图像视频渲染模块,用于在模型中添加辅助性动态模型单体,并对最终的整体模型进行渲染生成图片和/或视频供方案展示;
所述系统还包括建筑信息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建筑信息二维码,基于C#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取构件属性中的参数信息,运用二维码技术,将信息以文本格式传递到二维码中,将二维码保存为本地图片后,插入Revit,附着于建筑模型对应构件表面。
7.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68141.1A 2021-03-12 2021-03-12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2927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141.1A CN112927335B (zh) 2021-03-12 2021-03-12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141.1A CN112927335B (zh) 2021-03-12 2021-03-12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7335A CN112927335A (zh) 2021-06-08
CN112927335B true CN112927335B (zh) 2022-05-06

Family

ID=7617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8141.1A Active CN112927335B (zh) 2021-03-12 2021-03-12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7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0566A (zh) * 2021-11-23 2022-03-04 武汉墨间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图纸设计效果实时渲染方法
CN114386223A (zh) * 2021-11-29 2022-04-22 武汉未来幻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真实场景的驾考模拟器考场模型创建方法
CN116228995B (zh) * 2023-05-09 2023-07-07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视图的装配式建筑显示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2072B2 (en) * 2018-04-12 2022-04-12 Southeast University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urban design digital sand table
CN109410327B (zh) * 2018-10-09 2022-05-17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三维城市建模方法
CN112287448B (zh) * 2020-11-23 2023-12-05 温岭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7335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7335B (zh) 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周边环境共同渲染方法和系统
CN108919944B (zh) 一种基于数字城市模型实现在显示端进行数据无损交互的虚拟漫游方法
US6628278B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a three-dimensional map representation, and a navigation system
CN105989198B (zh) 基于bim的公路参数化自动建模方法和系统
WO2022227910A1 (zh) 虚拟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279793A (zh) 一种基于dem真三维地图及绿道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5861527A (zh) 实景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2192A (zh) 一种实景三维数字孪生航道场景构建方法
CN111340953A (zh) 一种点云数据结合建筑模型实现工程设计的方法
CN110765542A (zh) 一种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轻量化方法
CN107393008A (zh) 全球地理框架不规则三角网金字塔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4564779A (zh) 一种基于bim和无人机的复杂山区施工便道的规划方法
CN113223164A (zh) 一种大地形数据批处理方法
CN113032877A (zh) 基于bim技术施工场地临建方案的优化方法
JP3315959B2 (ja) 道路計画設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6341198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变电工程站址总体规划方法
CN114972672B (zh) 输电线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49615A (zh) 土方工程量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38679A (zh) 一种混合实景三维航道场景构建方法
JP3313679B2 (ja) 鳥瞰及び走行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2509133A (zh) 一种基于gis的三维水库高清实景展示方法
Barsi et al. Environmental data delivery for automotive simulations by laser scanning
CN112287061B (zh) 一种利用网络开放数据拼接街景立面图的方法
Gagula et al. Integrating geospatial techniques and UAS technology to update LIDAR DTM for flood modeling in las Nieves, Agusan del Norte, Philippines
Ramadhani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Using LiDAR Data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Case Study: Institut Teknologi Sepuluh Nopember, Sukolilo Camp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