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5427A -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5427A
CN112925427A CN202110317672.5A CN202110317672A CN112925427A CN 112925427 A CN112925427 A CN 112925427A CN 202110317672 A CN202110317672 A CN 202110317672A CN 112925427 A CN112925427 A CN 112925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piece
stylus
sub
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76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5427B (zh
Inventor
吴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76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5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5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5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4Reset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笔和电子设备,属于触控笔领域。该触控笔包括:笔头部;笔身部,笔身部与笔头部活动连接,笔身部包括:功能电路;复位控制电路,与功能电路连接,复位控制电路用于对功能电路进行复位控制。在触控笔的笔身部设置复位控制电路,实现对笔身部内的功能电路的复位控制。具体地,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通过复位控制电路,实现对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池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电路进行硬件复位操作,进而确保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Description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触控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触控笔进行人机交互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如图1所示,利用触控笔在手机上写出“你好”。在触控笔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蓝牙连接不上或者蓝牙连接正常但通信异常等情况,导致触控笔操作无反应,此时需要用户重新打开或者关闭蓝牙才能恢复使用。相关技术中,由于触控笔无实体开关机按键或者复位按键,因此无法对触控笔进行复位或者重启操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笔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对触控笔进行复位或者重启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笔,该触控笔包括:
笔头部;
笔身部,笔身部与笔头部活动连接,笔身部包括:
功能电路;
复位控制电路,与功能电路连接,复位控制电路用于对功能电路进行复位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触控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触控笔的笔身部设置复位控制电路,实现对笔身部内的功能电路的复位控制。具体地,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通过复位控制电路,实现对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池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电路进行硬件复位操作,进而确保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触控笔与手机进行交互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收纳至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六;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七;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八;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复位电路示意图之九;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其中,图2至图2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笔头部,30笔身部,40电子设备,42第一感应件,32功能电路,34复位控制电路,36连接件,3402检测件,3202通信模块,3204电源模块,3206压力传感器,3208控制模块,3210电池,34022霍尔元件,34024运放电路,34026采样电路,34028检测控制电路,3212第二感应件,362第一子连接件,364第二子连接件,3622第一磁力件,3642第二磁力件,3624第一卡槽,3626第一导轨,3644第一弹性件,3404第一连接结构,3406第二连接结构,38第二卡槽,366第三子连接件,368第四子连接件,3682第四弹性件,370第三卡槽,372第四卡槽,374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和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笔,如图2所示,该触控笔包括笔头部20和笔身部30,笔身部30与笔头部20活动连接,笔身部30包括功能电路32和复位控制电路34,复位控制电路34与功能电路32连接,复位控制电路34用于对功能电路32进行复位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在触控笔的笔身部30设置复位控制电路34,实现对笔身部30内的功能电路32的复位控制。具体地,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通过复位控制电路34,实现对通信模块3202、电源模块3204、压力传感器3206,控制模块3208,电池3210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电路32进行硬件复位操作,进而确保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在笔身部30嵌入检测件3402,使用检测件3402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内的第一感应件42对位检测,输出中断的方式,来控制触控笔的功能电路32的复位信号。
具体地,触控笔能够置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容纳位设置有第一感应件42,复位控制电路34包括检测件3402,与功能电路32连接,在触控笔置于容纳位的情况下,检测件3402与第一感应件42相对设置,检测件3402输出低电平,以及在检测件3402与第一感应件42相分离的情况下,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以使功能电路32实现复位。
在该实施例中,在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触控笔不会被放置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检测件3402不能检测到第一感应件42,此时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可以正常工作。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将触控笔放置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此时检测件3402与第一感应件42相对设置,检测件3402检测到第一感应件42的感应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来控制功能电路32的复位引脚。进一步地,当把触控笔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拿起后,检测件3402不能检测到第一感应件42,也即检测件3402检测到第一感应件42的感应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通过上述方式,将检测件3402的输出从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的过程,就实现了功能电路32的一次初始化,也即实现了对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保证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40的第一感应件42可以为磁铁或涂有磁性材料的壳体,检测件3402为霍尔开关。
相对设置是指检测件3402与第一感应件42的距离小于一定距离,该距离能够保证检测件3402检测到第一感应件42的感应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笔由笔头部20和笔身部30组成,笔头部20和笔身部30之间通过连接件36(例如铜柱)连接,连接方式不限,可以是结构贴合或者螺纹衔接的方式。连接件36一端连接笔头部20,另外一端紧贴笔身部30的压力传感器3206,笔头部20的笔尖按压的力度可以实时传递给压力传感器3206实例传感器再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3208,最终实现触控。
笔身部30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206、控制模块3208、通信模块3202、电源模块3204、电池3210、检测件3402等组成。通信模块3202和电源模块3204组成上述功能电路32。
其中,压力传感器3206负责进行压力转换,将笔头传递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控制模块3208负责对压力传感器3206采集转换的电信号进行放大、采样、编解码,并控制与通信模块3202进行通信。通信模块3202主要负责与终端进行通信,可以是WIFI、蓝牙等方式。电源模块3204负责对电池3210进行充放电,同时对其他模块进行供电。检测件3402(例如,霍尔开关)用于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内部的第一感应件42进行对位检测,并输出中断信号控制通信模块3202的复位引脚RST、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使能引脚EN。
如图4和图5所示,在触控笔的笔身部30内放置检测件3402,对应电子设备40上设置第一感应件42(第一感应件42包括嵌入的小磁铁或者对应位置涂上磁粉的壳体表面)。通过检测件3402可以检测触控笔是否被收纳或者拔出,进而在被收纳时由检测件3402输出中断信号来控制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具体地,在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检测件3402没有检测到第一感应件42,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因此通信模块3202的复位引脚RST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是正常拉高到电源端VDD,整个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或者操作异常的情况时,将触控笔插入电子设备40对应的容纳位内,当触控笔收纳到电子设备40后,第一感应件42与检测件3402刚好对位,检测件3402检测到磁场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输出低电平中断信号,给触控笔的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进行复位。
在电源端VDD与通信模块3202的复位引脚RST之间设置电阻R1,在通信模块3202的复位引脚RST与地之间设置电容C1;在电源端VDD与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之间设置电阻R2,在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与地之间设置电容C2。
如图6所示,当检测件3402为霍尔开关时,检测件3402包括霍尔元件34022、运放电路34024、采样电路34026和检测控制电路34028。其中,霍尔元件34022可以感应磁场强度,不同的磁场强度可以产生不同的电势差。运放电路34024用于将霍尔元件34022产生的电势差(即电压)进行放大。采样电路34026用于将运放电路34024输出的电压进行采集,转换成不同的数字信号。检测控制电路34028主要进行数字通信及电路逻辑控制,加载、存储不同的寄存器参数。
霍尔元件34022通过检测控制电路34028的SDA引脚和SCL引脚与控制模块3208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控制模块3208可以对霍尔元件34022进行不同参数配置,如调整检测磁场检测阈值、中断输出方式等等。通过控制模块3208配置霍尔元件34022,配置中断输出模式为:磁场强度大于某一个阈值时,检测控制电路34028的INT引脚输出一个低电平,磁场强度小于某一个阈值时,检测控制电路34028的INT引脚输出高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霍尔元件34022检测磁场强度的阈值,可以通过校准并进行一定加权计算获取,以适配不同小磁铁的磁场要求。
如图6所示,第一感应件42靠近霍尔元件34022感应区时,INT引脚由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给到通信模块3202的复位引脚RST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进行复位。
如图7所示,第一感应件42远离霍尔元件34022感应区时,INT引脚由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给到通信模块3202的复位引脚RST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复位引脚RST恢复正常高电平,系统正常工作。
在电源端VDD与通信模块3202或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之间设置电阻R3,在通信模块3202或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与地之间设置电容C3。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使用检测件3402与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内的第一感应件42对位检测、输出中断的方式,来控制触控笔的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信号(也可以是电源模块3204的使能引脚),当触控笔使用异常、无反应的时候,将触控笔放入电子设备40的容纳位,再拔出,即可来实现触控笔的硬件复位,进而确保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8至图15所示,在触控笔的笔头部20与笔身部30连接的连接件36上嵌入一个第二感应件3212,使用笔身部30内的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对位来检测连接件36的位置,当出现触控笔操作无反应的时候,通过拔出或者旋转笔头部20及连接件36的方式,使得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错位,检测件3402输出低电平中断信号,用此中断信号控制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信号(也可以是电源模块3204的使能引脚),使得触控笔的部分或者全部电路实现硬件复位,当笔头部20接上或者旋转对位后,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复位信号被拉高,系统正常工作。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触控笔还包括连接件36,该连接件36与笔头部20连接,且连接件36的至少一部分与笔身部30活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能够相对于笔身部30运动。例如,通过拔出或者旋转笔头部20及连接件36的方式,使得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复位控制电路34包括第二感应件3212,设置于连接件36;检测件3402,与功能电路32连接,其中,在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相对设置,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以及在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分离,检测件3402输出低电平,以使功能电路32实现复位。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上设置有第二感应件3212,笔身部30内设置有检测件3402和功能电路32。连接件36能够相对于笔身部30进行运动,在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检测件3402感应到第二感应件3212的感应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可以正常工作。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使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分离,检测件3402感应到第二感应件3212的感应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来控制功能电路32的复位引脚。进一步地,再使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后,检测件3402又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再次正常工作。通过上述方式,将检测件3402的输出从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的过程,就实现了功能电路32的一次初始化,也即实现了对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保证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相对设置是指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的距离小于一定距离,该距离能够保证检测件3402检测到第二感应件3212的感应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滑动连接。具体地,连接件36包括:第一子连接件362,与笔身部30连接,第一子连接件362设置有第一磁力件3622;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笔头部20连接,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笔身部30滑动连接,第二子连接件364设置有第二感应件3212和第二磁力件3642,第二磁力件3642与第一磁力件3622之间产生磁力,使第二子连接件364向第一子连接件362滑动,在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第一子连接件362相接触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分为第一子连接件362和第二子连接件364,第一子连接件362固定于笔身部30,第二子连接件364固定于笔头部20,且与笔身部30滑动连接,第二感应件3212设置于第二子连接件364上。当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从笔身部30上拔出时(即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二状态),使得第二感应件3212远离检测件3402,检测件3402的感应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当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接上,通过第二磁力件3642与第一磁力件3622之间产生的磁力,使得第二子连接件364向第一子连接件362滑动直至与第一子连接件362接触(即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检测件3402的感应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可以正常工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笔头部20精确、快速使地回位,使得检测件3402的输出从低电平快速地转为高电平,实现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从笔身部30上拔出的状态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全部分离或部分分离,此情况下只要保证检测件3402的感应强度小于第一阈值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件362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磁力件3622,第一磁力件3622的第一极朝向凸起结构的侧壁;第二子连接件364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3642,第二磁力件3642的第二极朝向凹槽结构;其中,在第二感应件3212为磁力件的情况下,第二感应件3212的第一极朝向凹槽结构,第二感应件3212的第一极的极性与第二磁力件3642的第二极的极性相反,第二磁力件3642的第二极的极性与第一磁力件3622的第一极的极性相反。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子连接件364上设置有凹槽结构,第一磁力件3622设置于凹槽结构,第一子连接件362上设置有凸起结构,第二磁力件3642设置于凸起结构。当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接上时,通过第二磁力件3642与第一磁力件3622之间产生的磁力,使得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相扣合,一方面实现笔头部20精确、快速使地回位,另一方面,通过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相扣合,使得第一子连接件362与第二子连接件364的接触更加稳定,避免错位。
在该实施例中,磁力件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且第一极和第二极的极性相反。为了防止装配过程中第二磁力件3642与第一磁力件3622装偏或者错位,利用磁铁同极性相互排斥,不同极性相互吸引的原理,将第二磁力件3642与第一磁力件3622按照不同极性进行装配,具体地,第二磁力件3642的第二极朝向凹槽结构设置,第一磁力件3622的第一极朝向凸起结构的侧壁设置。
另外,第二感应件3212为磁力件,为了避免装配过程中第二感应件3212与第一磁力件3622相互吸引导致第二磁力件3642与第一磁力件3622装偏或者错位,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感应件3212的第一极朝向凹槽结构设置,使得在第一磁力件3622转至第二感应件3212时,二者相互排斥,提高了装配的准确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将检测件3402(例如霍尔开关)设计在笔头部20与笔身部30连接的连接件36附近,在连接笔头部20的连接件36表面嵌入第二感应件3212(例如,小磁铁),结构上进行限位设计,使得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精确对位,通过检测件3402控制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
通过控制模块3208配置检测件3402的中断输出模式为:磁场强度小于某一个阈值时,INT引脚输出一个低电平,磁场强度大于某一个阈值时,INT引脚输出高电平。
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对位正常,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因此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是正常拉高到电源端VDD,整个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如图9所示,当出现触控笔通信异常或者无功能时,拔出笔头部20(包含连接件36),由于连接件36被拔出,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出现错位,超过检测件3402检测磁场强度门限后,检测件3402输出低电平的中断信号,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化成低电平,相当于给通信模块3202和电源模块3204一个复位的信号,从而导致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进行硬件复位操作。
如图10所示,当连接件36接上时,检测件3402检测磁场超过阈值后,输出高电平的中断信号,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电平信号由低电平变化成高电平,系统正常工作。
可选的,针对电源模块3204,也可以通过输出的低电平来控制其使能引脚。如果出现异常,也可以通过控制电源模块3204的使能引脚来打开或者关闭整个系统的电源,从而实现硬件重新上下电,系统重启复位的功能。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笔头部20与笔身部30连接的连接件36采用分段式设计,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笔头部20贴合在一起,第一子连接件362与笔身部30贴合一起,通过设置U形槽结构(即上述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进行扣合,与笔头部20贴合的第二子连接件364做成U形开槽的方式,与笔身部30贴合的第一子连接件362做成凸起的方式。
与笔头部20贴合的第二子连接件364,在U形区域嵌入两个块小磁铁,分别是第二磁力件3642和第二感应件3212,第二感应件3212用于检测件3402对位检测,第二磁力件3642用于与贴合在笔身部30的第一子连接件362进行扣合对位。
与笔身部30贴合的第一子连接件362,在凸起的一侧嵌入第一磁力件3622,用于与第二磁力件3642进行磁吸对位。
可选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防止装配过程中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第一子连接件362装偏或者错位,利用磁铁同极性相互排斥,不同极性相互吸引的原理,将磁力件分别按照不同极性进行装配,第二磁力件3642的S极与第一磁力件3622的N极相邻,相互吸引。
第二感应件3212如果旋转180°后,第二感应件3212的N极与第一磁力件3622的N极相邻,相互排斥;同时利用结构设计上的限位,可以确认装配不会错位。
当出现触控笔通信异常或者无功能时,拔出笔头部20(包含连接件36),由于连接件36被拔出,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出现错位,超过检测件3402检测距离门限后,检测件3402输出低电平的中断信号,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化成低电平,相当于给通信模块3202和电源模块3204一个复位的信号,从而使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进行硬件复位操作。
复位完成后,将笔头部20插入笔身部30,由于第二磁力件3642和第一磁力件3622相互吸引,可以精确快速使得笔头回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接件36包括:第一子连接件362,与笔身部30连接,第一子连接件362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卡槽3624;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笔头部20连接,第二子连接件364与笔身部30转动连接,第二子连接件364设置有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弹性件3644;其中,在第二子连接件364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直至第一弹性件3644与第一卡槽3624卡接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分为第一子连接件362和第二子连接件364,第一子连接件362固定于笔身部30,第二子连接件364固定于笔头部20,且与笔身部30转动连接,第二感应件3212设置于第二子连接件364上。当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相对笔身部30转动至第一弹性件3644不与第一卡槽3624卡接时,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相分离,此时检测件3402感应到第二感应件3212的感应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当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相对笔身部30转动至第一弹性件3644与第一卡槽3624卡接时,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相对设置,此时检测件3402感应到第二感应件3212的感应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可以正常工作。通过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进行转动,能够笔头部20精确、快速使地回位,使得检测件3402的输出从低电平快速地转为高电平,实现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槽3624的数量与第一弹性件3644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预设数量和第二预设数量均大于等于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连接件364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644;第一子连接件362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轨3626,第一导轨3626上设置有第一卡槽3624;其中,在第二子连接件364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3644在第一导轨3626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644设置在第二子连接件364的凹槽结构的侧壁,第一卡槽3624设置在第一子连接件362的凸起结构的侧壁,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的情况下,凸起结构与凹槽结构相扣合转动。凸起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轨3626,第一导轨3626上设置有第一卡槽3624,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3644在第一导轨3626内移动,实现在转动过程中对第一弹性件3644进行限位,避免在转动时出现第一弹性件3644移位而导致第一弹性件3644无法与第一卡槽3624卡接的情况发生,提高复位控制的精准性。
进一步地,在第一弹性件3644不与第一卡槽3624卡接时,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相分离,检测件3402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当移动到第一卡槽3624内时,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相对设置,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可以正常工作,实现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感应件3212的数量为第二预设数量;在第二预设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第二感应件3212与第一弹性件3644交错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14,第二感应件3212的数量与第一弹性件3644的数量相同,当第二预设数量大于1时,第二感应件3212与第一弹性件3644交错设置,使得第一弹性件3644在从当前的第一卡槽3624移出后,再与下一个第一卡槽3624卡接时,能够有一个对应的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对位。通过上述方式,保证卡位与复位操作精准同步,以及通过增设第二感应件3212的数量,提高复位控制速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连接笔头部20的第二子连接件364和连接笔身部30的第一子连接件362都做成圆柱形状,第二子连接件364做成圆柱环形,包设在第一子连接件362的外围,在第二子连接件364内嵌入两个第二感应件3212,两个第二感应件3212沿着环形圆柱对称分布。
在第一子连接件362与第二子连接件364接触内壁开槽设计成导轨的形状,第二子连接件364上做成凸起的限位弹片(即第一弹性件3644),对应地,第一子连接件362做成限位卡槽(即第一卡槽3624),两个限位弹片和两个限位卡槽沿着第一子连接件362对称分布,旋转笔头部20的时候,限位弹片可以沿着导轨(即第一导轨3626)移动,在旋转的过程中,限位卡槽可以确保笔头部20旋转位置精确且固定,每180°一个循环。
两个限位弹片之间的连线与两个第二感应件3212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当出现触控笔通信异常或者无功能时,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笔头部20至90°左右,其中一个第二感应件3212与检测件3402出现错位,超过检测件3402检测距离门限后,检测件3402输出低电平的中断信号,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化成低电平,相当于给通信模块3202和电源模块3204一个复位的信号,从而使得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进行硬件复位操作。
当旋转到180°时,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对位正常,检测件3402输出高电平,触控笔复位完成,恢复正常。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该触控笔还包括:隔离结构,设置于第二感应件3212与连接件36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感应件3212嵌入连接件36内的方式不作不限,为了防止第二感应件3212对连接件36磁化作用,影响检测件3402的检测,可以在第二感应件3212与连接件36的接触面增加绝缘的隔离结构,提高复位控制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包括泡棉或者泡棉胶。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6可以为铜柱、硬度满足要求的塑料或者不易被磁化的金属。
第二感应件3212的尺寸、磁吸的力度大小,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设计。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在触控笔的笔头部20与笔身部30连接的连接件36上嵌入第二感应件3212,使用检测件3402与第二感应件3212对位(或者错位)来检测连接件36的位置,同时利用检测件3402来控制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信号。
通过磁吸的方式,还可以确保触控笔的笔头部20装配对位精确,复位之后,再装回笔身部30回位比较快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16至图24所示,利用触控笔的笔头部20与笔身部30连接的连接件36的导电性,将触控笔电路模块中,通信模块3202或者控制模块3208、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使能引)连接到连接件36,通过连接件36接通。当出现触控笔操作无反应的时候,通过拔出或者旋转笔头部20及连接件36使得复位的连接线断开,使得触控笔的部分或者全部电路实现硬件复位,不需要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复位或者重启操作。
具体地,复位控制电路34包括:第一连接结构3404,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6活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端;第二连接结构3406,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6活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与功能电路32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结构3406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第二电阻设置于第一连接结构3404;其中,在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均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为高电平,以及在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中的至少一个断开,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为低电平,以使功能电路32实现复位。
在该实施例中,在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均连接,也即,处于导通状态,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可以正常工作。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使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进行运动,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此时,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中的至少一个断开,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来控制功能电路32的复位引脚。进一步地,再使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进行运动,从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后,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又输出高电平,功能电路32恢复正常工作。通过上述方式,将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的输出从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的过程,就实现了功能电路32的一次初始化,也即实现了对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保证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的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是弹片、顶针、凸出的半球状等。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6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均可通过弹性件抵在连接件36上,弹性件具有一个压缩量,在正常使用以及拧转笔头部20的过程中(笔头部20未拧出笔身部30前),可以确保弹性件与连接件36接触充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螺纹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使用螺纹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顶到连接件36上,与螺纹的位置相接,通过旋拧笔头部20可以拔出连接件36,拔出连接件36后,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连接断开,整个触控笔进行硬件复位,确保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连接触控笔的笔头部20与笔身部30的连接件36具有导电性,将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电路连接线(即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通过两个触点接到铜柱上,两个触点包括第一触点A(即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触点B(即第三弹性件)。
正常使用过程中,连接件36上面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是导通状态,因此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是正常通过RC电路进行复位,上电复位完成后,拉高到电源端VDD,整个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上述第一电阻包括电阻R5或电阻R7,上述第二电阻包括电阻R4或电阻R6,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的阻值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电阻R4可以与电阻R6的阻值相等,电阻R5可以与电阻R7的阻值相等,R4与R5分压(R6与电阻R7分压)后,要求复位引脚RST处的电压满足数字电路IO口高电平门限值要求。
例如:R4=R6=2K,R5=R7=20K,VDD=1.8V,分压后,复位引脚RST的电压为1.63V,对应数字电路为高电平。
可选的,针对电源模块3204,也可以通过断开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来控制其使能引脚EN。如果出现异常,通过控制电源模块3204的使能引脚EN来打开或者关闭整个系统的电源,从而实现硬件重新上下电,系统重启复位的功能。
如图17所示,当出现触控笔通信异常或者无功能时,拔出笔头部20(包含连接件36),由于连接件36被拔出,两个触点断开,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的复位引脚RST上拉的电源通路被断开,复位引脚RST通过电阻R5或者电阻R7下拉到地GND,复位引脚RST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化成低电平,相当于给通信模块3202和电源模块3204一个复位的信号,从而使通信模块3202或者电源模块3204进入硬件复位状态,复位引脚RST一直被拉低。
如图18所示,当笔头部20再次接上时,复位引脚RST引脚通过上拉电阻R4与对地电阻R5分压,或者电阻R6与对地电阻R7分压,接到电源端VDD,待复位引脚RST拉高后,通信模块3202或者系统电源完成正常复位上电。
可选的,如图19所示,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使用螺纹结构连接,硬件复位的两个触点通过弹片接触顶到连接件36上,与螺纹的位置相接,通过旋拧笔头部20可以拔出连接件36,拔出连接件36后,两个触点连接断开,整个触控笔进行硬件复位。
弹片具有一个压缩量,在正常使用以及拧笔头部20的过程中(笔头部20未拧出笔身部30前),可以确保弹片与连接件36接触充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滑动连接。笔身部30设置有第二卡槽38;连接件36包括:第三子连接件366;和第四子连接件368,第四子连接件368与第三子连接件366形成台阶结构,且第四子连接件368的截面积小于第三子连接件366的截面积,第四子连接件368设置有第四弹性件3682;其中,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滑动直至第四弹性件3682与第二卡槽38卡接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在第四弹性件3682与第二卡槽38未处于卡接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二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通过第三子连接件366和第四子连接件368组成台阶结构,第四子连接件368上设置的第四弹性件3682能够与笔身部30上的第二卡槽38卡接。在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第四弹性件3682与第二卡槽38卡接,此时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均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为高电平。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拔出,使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滑动直至第四弹性件3682与第二卡槽38不处于卡接的情况,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中的至少一个断开,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来控制功能电路32的复位引脚。进一步地,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接入,使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滑动直至第四弹性件3682与第二卡槽38卡接,此时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结构3404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均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为高电平,功能电路32恢复正常工作。用户通过拉动及插入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的方式,将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的输出从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的过程,就实现了功能电路32的一次初始化,也即实现了对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保证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连接件36做成台阶形状,末端(即第四子连接件368)增加卡位凸起(即第四弹性件3682),与笔身部30的卡槽(即第二卡槽38)通过卡位方式固定连接,末端卡位凸起具有一定伸缩弹性,可以确保装配和拆卸方便。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通过弹片接触到连接件36的前端(即第三子连接件366)的位置,两个触点同时接到连接件36同一个台面上,正常使用过程中(笔头部20未拔出笔身部30前),可确保两个触点接触良好,系统正常工作。
如图21所示,当拔出部分连接件36时,第一触点A与连接件36接触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移动至下一级台阶位置,此时第一触点A与连接件36断开连接,触控笔进行硬件复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再一种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转动连接。连接件36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槽370,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直至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置于第三卡槽370内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二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触控笔正常使用过程中,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不进行转动,且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6接触,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为高电平。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用户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转动,使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落入第三卡槽370内,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第三卡槽370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也即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不再与连接件36接触,此时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输出中断信号(即低电平)来控制功能电路32的复位引脚。进一步地,用户再次将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转动,使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6接触,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为高电平,功能电路32恢复正常工作。通过转动笔头部20和连接件36的方式,将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二端的输出从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的过程,就实现了功能电路32的一次初始化,也即实现了对功能电路32的复位操作,保证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6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卡槽372,在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第四卡槽372卡接的情况下,连接件36与笔身部30处于第一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设置有第四卡槽372,在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与第四卡槽372卡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均与连接件36连接。将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扣合在第四卡槽372中,除了实现与连接件36接触导通的功能外,还能加强连接件36的安装和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6的侧壁周向设置第二导轨374,第二导轨374上设置有第三卡槽370和第四卡槽372,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在第二导轨374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连接件36的侧壁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二导轨374,第三卡槽370和第四卡槽372设置在该第二导轨374上,在连接件36相对于笔身部30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在第二导轨374内移动,实现在转动过程中对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进行限位,避免在转动时出现移位而导致第一连接结构340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结构3406的第一端无法与第三卡槽370或第四卡槽372卡接的情况发生,提高复位控制的精准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连接件36(例如,铜柱)做成圆柱形状,设置有弹片A1的第一触点A和设置有弹片B1第二触点B分布在连接件36对称两边的位置,与弹片接触的连接件36表面做成开槽的形式,即,设置第二导轨374,旋转笔头部20可以调整弹片接触到连接件36的不同位置。
如图23所示,弹片A1和弹片B1分别通过接触限位卡槽(即第四卡槽372)与连接件36相连接,接触限位卡槽对称分布在连接件36两侧。可选的,设计在连接件36截面圆的直径对称位置,且卡槽设计尺寸需要确保与弹片紧密扣合。弹片扣合在接触限位卡槽中,除了实现与连接件36接触导通的功能外,还能加强连接件36的安装和固定。
复位卡槽(即第三卡槽370)分布在连接件36两侧,与接触限位卡槽相位相差90°,即两个复位卡槽连线与两个接触限位卡槽连线垂直。
复位卡槽设计的尺寸大于弹片尺寸,也需要大于接触限位卡槽的尺寸,确认弹片旋转到复位卡槽后,弹片刚好可以与连接件36不接触。
如图24所示,如果需要复位的时候,只需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笔头部20旋转90°即可,当旋转到复位卡槽的时候,弹片A1和弹片B1与连接件36不接触,即触控笔复位连线断开,实现触控笔硬件复位。
接触限位卡槽、复位卡槽、连接件36上的第二导轨374的具体尺寸不作限定,根据实际弹片结构尺寸进行设计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触控笔。
在该实施例中,在触控笔的笔身部设置复位控制电路,实现对笔身部内的功能电路的复位控制。具体地,当触控笔出现通信异常、触控无反应等情况时,通过复位控制电路,实现对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池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电路进行硬件复位操作,进而确保触控笔实现正常工作,提高触控笔的实用性、智能性。
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图25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2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2502、网络模块2504、音频输出单元2506、输入单元2508、传感器2510、显示单元2512、用户输入单元2514、接口单元2516、存储器2518、处理器2520以及触控笔2522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2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52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25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2502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收发通话过程中的信号,具体的,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或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射频单元2502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网络模块2504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2506可以将射频单元2502或网络模块2504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2518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2506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25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2506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2508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2508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25082和麦克风25084,图形处理器25082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2512上,或者存储在存储器2518(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2502或网络模块2504发送。麦克风25084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250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25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510,比如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显示单元2512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2512可包括显示面板2512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25122。
用户输入单元251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2514包括触控面板2514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25144。触控面板25142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控面板25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2520,接收处理器252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其他输入设备2514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25142可覆盖在显示面板25122上,当触控面板25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252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252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2512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25142与显示面板25122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为一个部件。
接口单元2516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25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2516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25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25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2518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2518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2518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252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518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518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25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25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25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252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头部;
笔身部,所述笔身部与所述笔头部活动连接,所述笔身部包括:
功能电路;
复位控制电路,与所述功能电路连接,所述复位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功能电路进行复位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能够置于电子设备的容纳位,所述容纳位设置有第一感应件,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件,与所述功能电路连接,在所述触控笔置于所述容纳位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第一感应件相对设置,所述检测件输出低电平,以及在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第一感应件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件输出高电平,以使所述功能电路实现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与所述笔头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笔身部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
检测件,与所述功能电路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感应件相对设置,所述检测件输出高电平,以及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感应件分离,所述检测件输出低电平,以使所述功能电路实现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子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设置有第一磁力件;
第二子连接件,与所述笔头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件设置有所述第二感应件和第二磁力件,所述第二磁力件与所述第一磁力件之间产生磁力,使所述第二子连接件向所述第一子连接件滑动,在所述第二子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力件,所述第一磁力件的第一极朝向所述凸起结构的侧壁;
所述第二子连接件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力件,所述第二磁力件的第二极朝向所述凹槽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二感应件为磁力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感应件的第一极朝向所述凹槽结构,所述第二感应件的第一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的第二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力件的第二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磁力件的第一极的极性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子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卡槽;
第二子连接件,与所述笔头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弹性件;
其中,在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笔身部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连接件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相扣合,所述凸起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槽;
其中,在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笔身部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导轨内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感应件的数量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
在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交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端;
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功能电路连接;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
其中,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为高电平,以及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断开,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为低电平,以使所述功能电路实现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身部设置有第二卡槽;
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三子连接件;
第四子连接件,所述第四子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子连接件形成台阶结构,且所述第四子连接件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连接件的截面积,所述第四子连接件设置有第四弹性件;
其中,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笔身部滑动直至所述第四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一状态,在所述第四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卡槽未处于卡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二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槽,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笔身部转动直至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三卡槽内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卡槽,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卡槽卡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笔身部处于第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侧壁周向设置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卡槽和所述第四卡槽,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笔身部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二导轨内移动。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笔。
CN202110317672.5A 2021-03-25 2021-03-25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25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672.5A CN112925427B (zh) 2021-03-25 2021-03-25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672.5A CN112925427B (zh) 2021-03-25 2021-03-25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427A true CN112925427A (zh) 2021-06-08
CN112925427B CN112925427B (zh) 2023-06-20

Family

ID=7617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7672.5A Active CN112925427B (zh) 2021-03-25 2021-03-25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54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905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驱动装置和电子提拉美容仪
WO2023051777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机构和触控电子设备
CN116736990A (zh) * 2022-09-06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351A (zh) * 1999-10-27 2007-11-14 数字墨水公司 跟踪一书写工具位置的设备
CN102014206A (zh) * 2010-11-22 2011-04-13 深圳市指媒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
CN102043489A (zh) * 2009-10-19 2011-05-04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及位置指示器
CN202548792U (zh) * 2011-12-29 2012-11-2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笔和触摸检测系统
US20130082976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put operations to mobile device via the same
CN203070232U (zh) * 2013-01-07 2013-07-17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US20140313171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nction using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4885039A (zh) * 2012-12-24 2015-09-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便携式设备的方法及其便携式设备
CN204631798U (zh) * 2015-04-12 2015-09-09 潘爱松 一种笔形光电鼠标
CN207601756U (zh) * 2017-12-11 2018-07-10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多功能触控笔
CN210222717U (zh) * 2019-10-10 2020-03-31 东莞市温酷数码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笔
CN111897445A (zh) * 2020-07-30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351A (zh) * 1999-10-27 2007-11-14 数字墨水公司 跟踪一书写工具位置的设备
CN102043489A (zh) * 2009-10-19 2011-05-04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及位置指示器
CN102014206A (zh) * 2010-11-22 2011-04-13 深圳市指媒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
US20130082976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put operations to mobile device via the same
CN202548792U (zh) * 2011-12-29 2012-11-2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笔和触摸检测系统
CN104885039A (zh) * 2012-12-24 2015-09-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便携式设备的方法及其便携式设备
CN203070232U (zh) * 2013-01-07 2013-07-17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US20140313171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nction using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204631798U (zh) * 2015-04-12 2015-09-09 潘爱松 一种笔形光电鼠标
CN207601756U (zh) * 2017-12-11 2018-07-10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多功能触控笔
CN210222717U (zh) * 2019-10-10 2020-03-31 东莞市温酷数码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笔
CN111897445A (zh) * 2020-07-30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905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驱动装置和电子提拉美容仪
WO2023051777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机构和触控电子设备
CN116736990A (zh) * 2022-09-06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427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5427B (zh)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
US11048346B1 (en) Digital pens with cameras for videoconferencing
US9426905B2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mputing devices
US929166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sertion direction of SIM card
EP2645681B1 (en) Adapter for Connecting Mobile Terminals
EP3531229B1 (en) Prevention of protective case turning screen off by mistake in terminal using hall sensors
KR20120032944A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단말기
EP41132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WO2019101007A1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04635918A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090115749A1 (en) Input device
US10678374B2 (en) Electrical device, rece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ouch sensing
CN105812860B (zh) 一种智能遥控器、按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598741A (zh) 卡座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57471A (zh) 移动终端
US8463978B2 (en) Computer with ability to charge electronic device in power off state and USB interface module thereof
CN104102359A (zh) 具有切换有线及无线功能的电子装置
US10592023B2 (en) Touch display assembly, touch input unit and touch input method
CN109525919B (zh) 开关机控制装置、开关机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250736B2 (en) Terminal controlling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03986844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快速启动省电实现方法
CN110021981B (zh) 充电器及终端
CN210402153U (zh) 电子设备
CN210721451U (zh) 一种功能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13088U (zh)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