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1344B -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1344B
CN112921344B CN202110067044.6A CN202110067044A CN112921344B CN 112921344 B CN112921344 B CN 112921344B CN 202110067044 A CN202110067044 A CN 202110067044A CN 112921344 B CN112921344 B CN 112921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 oxide
bismuth oxychloride
bismuth
oxychloride composite
carbon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70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1344A (zh
Inventor
王红娟
王夏满
余皓
曹永海
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1100670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1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1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1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1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1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组成包括导电炭黑颗粒和负载在导电炭黑颗粒上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本发明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铋盐和氯化亚锡分散在醇类溶剂中,再加入导电炭黑和乙醇,进行混合,得到反应混合物;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反应釜,进行溶剂热反应,再分离出固体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和研磨。本发明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导电性好、结构稳定、粒径小、催化活性位点多,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通过电化学过程将CO2催化转化为有用的燃料或化学物质,不仅可以缓解CO2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碳循环。电催化CO2转化的技术关键点之一在于开发出合适的催化剂。氧化锡(SnO2)可以催化CO2电化学还原生成甲酸,但现有的氧化锡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差,且由于氧化锡是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差。铋(Bi)单质也可以催化CO2电化学还原生成甲酸,但铋单质的分散性能较差,材料利用率低。
以上陈述仅仅是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其组成包括导电炭黑颗粒和负载在导电炭黑颗粒上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
优选的,所述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nm~10nm。
上述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铋盐和氯化亚锡分散在醇类溶剂中,再加入导电炭黑和乙醇,进行混合,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反应釜,进行溶剂热反应,再分离出固体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和研磨,即得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
优选的,上述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铋盐和氯化亚锡超声分散在醇类溶剂中,再加入导电炭黑和乙醇,进行超声分散,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进行溶剂热反应,再抽滤、洗涤、干燥和研磨,即得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
优选的,步骤1)所述铋盐为硝酸铋、柠檬酸铋、硫酸铋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1)所述铋盐、氯化亚锡的摩尔比为0.1:1~4:1。
优选的,步骤1)所述氯化亚锡、导电炭黑的质量比为0.3:1~1.9:1。
优选的,步骤1)所述铋盐和氯化亚锡的总用量、醇类溶剂用量、乙醇用量的比为1mmol:5mL~10mL:15mL~20mL。
优选的,步骤1)所述醇类溶剂为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正己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所述醇类溶剂为乙二醇。
优选的,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在160℃~200℃下进行。
优选的,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的时间为2h~8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导电性好、结构稳定、粒径小、催化活性位点多,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
具体来说:
1)本发明通过导电炭黑颗粒来负载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弥补了金属氧化物所存在的导电性差、结构不稳定等缺陷;
2)本发明通过利用铋离子与醇类溶剂的配位作用,避免了铋盐的迅速水解,有利于BiOCl在后期的溶剂热反应过程中均匀成核生长,得到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具有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小等优点;
3)本发明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中的氯离子来源于SnCl2,不需要外加氯离子就可以形成BiOCl;
4)本发明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中的BiOCl可以显著提升SnO2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的法拉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TEM图。
图2为实施例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TEM图。
图3为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的TEM图。
图4为实施例1~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的XRD图。
图5为实施例1~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的法拉第效率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的电流密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194g(0.0004mol)的Bi(NO3)3·5H2O加入17mL的乙二醇中,再加入0.36g(0.0016mol)的SnCl2·2H2O,超声15min,再加入200mg的导电炭黑和34mL的乙醇,超声3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160℃反应2h,再冷却至室温,抽滤,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滤得的固体,真空干燥,研磨,即得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记为SnO2-BiOCl/C)。
实施例2: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647g(0.0013mol)的Bi(NO3)3·5H2O加入17mL的乙二醇中,再加入0.151g(0.00067mol)的SnCl2·2H2O,超声15min,再加入200mg的导电炭黑和34mL的乙醇,超声3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160℃反应2h,再冷却至室温,抽滤,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滤得的固体,真空干燥,研磨,即得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
实施例3: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6g(0.0016mol)的Bi(NO3)3·5H2O加入17mL的乙二醇中,再加入0.09g(0.0004mol)的SnCl2·2H2O,超声15min,再加入200mg的导电炭黑和34mL的乙醇,超声3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160℃反应2h,再冷却至室温,抽滤,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滤得的固体,真空干燥,研磨,即得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对比例:
一种氧化锡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45g(0.002mol)的SnCl2·2H2O加入17mL的乙二醇中,超声15min,再加入200mg的导电炭黑和34mL的乙醇,超声3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160℃反应2h,再冷却至室温,抽滤,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滤得的固体,真空干燥,研磨,即得氧化锡复合颗粒(记为SnO2/C)。性能测试:
1)实施例1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实施例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的透射电镜图(TEM)依次如图1~3(箭头指示的颜色较深的是纳米颗粒,颜色较浅的是导电炭黑载体)所示。
由图1~3可知: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具有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小等优点。
2)实施例1~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的XRD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实施例1~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XRD图中均具有BiOCl和SnO2的特征峰,说明得到了预期的产物;而且,随着Bi前驱体增多,Sn前驱体减少,BiOCl的XRD峰逐渐增强,掩盖住了SnO2的峰。
3)对实施例1~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的法拉第效率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如下:
a)将2mg的催化剂(实施例1~3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和对比例的氧化锡复合颗粒)、480μL的去离子水和480μL的无水乙醇混合,再加入40μL质量分数5wt%的Nafion溶液,超声20min,得到电极分散液;
b)将50μL的电极分散液滴涂在大小规格1cm×1cm的碳纸上,室温干燥,得到工作电极;
c)将工作电极装入H型电解池中,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为对电极,接入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以浓度0.1mol/L的碳酸氢钾溶液为电解质,在电势-1.5V vsAg/AgCl~-1.9V vs Ag/AgCl的范围内,通入CO2,进行电催化还原CO2测试;
d)结合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i-t曲线数据,依据公式(1)计算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反应的法拉第效率,得到的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公式(1)如下:
Figure BDA0002904554810000041
其中,ne为转移的电子数,CO2还原为CO以及HER均是二电子过程,所以ne为2;n为各产物的摩尔数,单位为mol;F为法拉第常数(96485C/mol);Q为反应过程消耗的总电量,单位为C;
e)结合i-t曲线数据以及CO2制甲酸的法拉第效率,依据公式(2)计算甲酸的电流密度,得到的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公式(2)如下:
Figure BDA000290455481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904554810000052
为平均电流密度,n为I-t曲线产生数据点的总数,t为时间,单位为s;I为电流,单位为A;Q为反应过程消耗的总电量,单位为C。
由图5可知: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中BiOCl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反应的法拉第效率,甲酸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88%,可见,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催化CO2还原为甲酸的选择性高。
由图6可知: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中BiOCl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反应的电流密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铋盐和氯化亚锡分散在醇类溶剂中,再加入导电炭黑和乙醇,进行混合,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反应釜,进行溶剂热反应,再分离出固体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和研磨,即得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
步骤1)所述铋盐、氯化亚锡的摩尔比为0.1:1~4:1;
步骤1)所述氯化亚锡、导电炭黑的质量比为0.3:1~1.9:1;
步骤1)所述铋盐和氯化亚锡的总用量、醇类溶剂用量、乙醇用量的比为1mmol:5mL~10mL:15mL~20mL;
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在160℃~200℃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h~8h;
所述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组成包括导电炭黑颗粒和负载在导电炭黑颗粒上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铋盐为硝酸铋、柠檬酸铋、硫酸铋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醇类溶剂为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正己醇中的至少一种。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的组成包括导电炭黑颗粒和负载在导电炭黑颗粒上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所述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nm~10nm。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用作电催化CO2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为电催化CO2还原产甲酸反应。
CN202110067044.6A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921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7044.6A CN112921344B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7044.6A CN112921344B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1344A CN112921344A (zh) 2021-06-08
CN112921344B true CN112921344B (zh) 2022-06-10

Family

ID=76163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7044.6A Active CN112921344B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134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9017A (zh) * 2021-04-08 2021-07-0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金属铋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7546B (zh) * 2012-05-23 2014-10-29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SnO2/BiOCl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57629B (zh) * 2013-12-30 2016-03-30 北京化工大学 高分散性纳米Pt-SnO2/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US20160097136A1 (en) * 2014-04-24 2016-04-07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NanoTin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Formate
CN107249735A (zh) * 2014-12-22 2017-10-13 巴斯夫欧洲公司 包含改性剂的碳载催化剂和制备碳载催化剂的方法
CN109930165B (zh) * 2017-12-19 2020-06-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用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Bi/C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9939670B (zh) * 2019-04-25 2022-09-09 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o2电还原制甲酸的铋基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9017A (zh) * 2021-04-08 2021-07-0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金属铋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1344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 et al. POM-assisted coating of MOF-derived Mo-doped Co3O4 nanoparticles on carbon nanotubes for upgrading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CN110227496B (zh) 一种纳米片组成的微球状Fe掺杂二硫化三镍纳米结构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385124B (zh) 一种用于析氢反应的过渡族金属/碳管/石墨烯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554413B (zh) 一种三维多级结构高分散镍基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33960B (zh) 一种PtCo@N-GN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23051A (zh) 一种封装金属钴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复合型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8080034A (zh) 一种基于镍基三维金属有机框架物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01607A (zh) MnCo2O4@Ni2P/NF双功能全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liwa et al. Ultrasonic-assisted synthesis of nicke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urea removal and water splitting applications
Yang et al. Template-free synthesis of 1D hollow Fe doped CoP nanoneedles as highly activity electrocatalyst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CN109161922B (zh) 一种由二氧化碳实现c1燃料电化学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275006B (zh) 一种自支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62109B (zh) 一种锑掺杂铜/氧化亚铜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alarizadeh et al. Comparison of methanol oxidation reaction process for NiCo2O4/X (X= rGO, MWCNTs, HCNs) nanocatalyst
CN110354870B (zh) 一种高性能的银掺杂的硫化钴析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376079A (zh) 一种用于电催化析氢的双金属磷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52692B (zh) 三维钴酸镍@硒化钴(ii)纳米针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93759A (zh) 一种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921344B (zh) 一种氧化锡-氯氧化铋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74983B (zh) 一种超小Ru纳米团簇负载于MoO3-x纳米带的双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961299A (zh) Zn2SnO4/ZnO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uku et al. Performance of BiCu2O modified Pd/C as an anode electrocatalyst for direct ethanol fuel cell system
CN110560094A (zh) 一种3d多孔钴锡钼三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Wen et al. Restructuring of copper catalysts by potential cycling and enhanced two-carbon production for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CN113058660B (zh) 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