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9647A -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9647A
CN112919647A CN202110328896.6A CN202110328896A CN112919647A CN 112919647 A CN112919647 A CN 112919647A CN 202110328896 A CN202110328896 A CN 202110328896A CN 112919647 A CN112919647 A CN 112919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iver
buoyancy tank
frame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88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艳
王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3288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9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9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8Mobile apparatus and plants, e.g. mounted on a vehic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浮力箱,所述浮力箱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浮力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力控制柜,电力控制柜内内置有蓄电池和高压风机,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浮力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回形框,两个第一回形框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回形框。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微生物繁育床上设置的育菌填料,配合曝气器的设置,可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生的分解微生物菌群,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增氧配合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进行生物分解,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无污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实现河水海水的生态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污水处理的核心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作用,将悬浮或溶解在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吃掉并消化,消化分解后生产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少量固体废物,生物因为种类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又分为厌氧类型和好氧类型,厌氧类型是在不需要氧气就可以进行生物分解的类型;好氧类型是需要消耗氧气才能进行分解的类型,而好氧类型的分解效能、分解种类远远高于厌氧类型,尤其是对氨氮类物质的分解,需氧量更大,市面上对于简易有机污水的治理以好氧类的产品为主。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河道、海洋有机污水净化系统仅有简单的增氧功能,即为河水海水内增加了氧气的含量,能够对河水海水中的微生物提供分解有机物的氧气基础,但是,分解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菌群则是利用的河水海水中原有的微生物,由于河水海水中的微生物较少,进而极大的限制了对含有COD、氨氮等有机物的河水海水、海水进行净化的能力,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不够明显,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浮力箱,所述浮力箱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浮力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力控制柜,电力控制柜内内置有蓄电池和高压风机,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浮力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回形框,两个第一回形框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回形框,第二回形框的顶部与浮力箱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回形框和两个第二回形框构成一个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锚链,两个第一回形框和两个第二回形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回形框,第三回形框的下方设有填充在两个第一回形框和两个第二回形框之间的微生物繁育床,微生物繁育床上设有絮状育菌填料,两个第一回形框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第一回形框之间设有曝气器,曝气器与高压风机相配合,两个固定杆均固定卡套在曝气器上,第二回形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整流板,位于同一个第二回形框内的多个第一整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回形框内设有三个第二整流板,位于同一个第一回形框中位于两侧的第二整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回形框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整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压风机连接有连接管道,高压风机通过连接管与曝气器的一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整流板和第二整流板均位于第三回形框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卡槽,卡槽的内壁与曝气器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后侧可设置固定在浮力箱上的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回形框、浮力箱、太阳能电池板、电力控制柜、曝气器、固定杆、第二回形框、第一整流板、第二整流板、第三回形框与微生物繁育床相配合,通过太阳能或者风力发电提供电能,以供给系统的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使用,高压风机产生高压气流通过连接管进入曝气器内,通过曝气器形成细小气泡冒出并向上浮起并带动水流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水流,在曝气器、第一第一整流板和第二整流板的联动作用下,使得部分上升的水、气混合贯穿微生物繁育床,并流经絮状育菌填料的过程中为絮状育菌填料上粘附的微生物菌种提供生长繁育所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和氧气,从而使附着在育菌填料上的菌群不断的繁育,不断的增加数量,同时该部分水离开絮状育菌填料并随之冲刷带走一部分微生物菌群,不能贯穿微生物繁育床的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三回形框与浮力箱之间的空隙流过,并与贯穿微生物繁育床的这部分水流混合,利用贯穿这部分水流夹带的微生物和氧气来处理第三回形框与浮力箱之间的空隙流过水流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在微生物菌群随着水流向下游漂流的过程中会继续分解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废弃物,继续净化水质。
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微生物繁育床上设置的育菌填料,配合曝气器的设置,可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生的分解微生物菌群,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增氧配合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进行生物分解,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无污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实现河水海水的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的前侧的第二整流板未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回形框、2浮力箱、3太阳能电池板、4电力控制柜、5曝气器、6固定杆、7第二回形框、8第一整流板、9第二整流板、10第三回形框、11微生物繁育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浮力箱2,浮力箱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3,浮力箱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力控制柜4,电力控制柜4内内置有蓄电池和高压风机,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3电性连接,浮力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回形框1,两个第一回形框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回形框7,第二回形框7的顶部与浮力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回形框1和两个第二回形框7构成一个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锚链,通过不锈钢锚链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河床或海底,使整套设备可以牢固的固定在指定位置,两个第一回形框1和两个第二回形框7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回形框10,第三回形框10的下方设有填充在两个第一回形框1和两个第二回形框7之间的微生物繁育床11,微生物繁育床11上设有絮状育菌填料,通过絮状育菌填料繁育生物菌群,通过菌群的生物作用分解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两个第一回形框1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6,两个第一回形框1之间设有曝气器5,曝气器5与高压风机相配合,两个固定杆6均固定卡套在曝气器5上,第二回形框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整流板8,位于同一个第二回形框7内的多个第一整流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回形框1内设有三个第二整流板9,位于同一个第一回形框1中位于两侧的第二整流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回形框1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整流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微生物繁育床上设置的育菌填料,配合曝气器5的设置,可源源不断的提供新 生的分解微生物菌群,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增氧配合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进行生物分解,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无污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实现河水海水的生态平衡。
本发明中,高压风机连接有连接管道,高压风机通过连接管与曝气器5的一端相连接,曝气器5为微生物繁育床11微生物提供溶解氧的同时,配合第一整流板8和第二整流板9为整套系统提供自设备下方贯穿微生物繁育床11上升水流的水流动力,第一整流板8和第二整流板9均位于第三回形框10的下方,第三回形框10与浮力箱2之间的空隙为无法从微生物繁育床11贯穿的多余河水海水预留了流通通道,同时在河水海水流经该空隙的过程中与从微生物繁育床11贯穿的河水海水混合,利用贯穿微生物繁育床11河水海水夹带的微生物和溶解的氧降解该部分无法贯穿微生物繁育床11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固定杆6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卡槽,卡槽的内壁与曝气器5的外侧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3的后侧可设置固定在浮力箱2上的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微生物繁育床上设置的育菌填料,配合曝气器5的设置,可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生的分解微生物菌群,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增氧配合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物进行生物分解,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河水海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无污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实现河水海水的生态平衡。
工作原理:使用时,太阳能电池板3、风力发电机和蓄电池的设置,可通过太阳能或者风力发电提供电能,由蓄电池将电能储存,以供给系统的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使用;
高压风机产生高压气流,气流通过连接管进入曝气器5内,通过曝气器5形成细小气泡冒出,从曝气器5冒出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浮起的过程中同时带动水流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水流,同时在曝气器5、第一第一整流板8和第二整流板9的联动作用下,使得部分上升的水、气混合贯穿微生物繁育床11,并流经絮状育菌填料的过程中为絮状育菌填料上粘附的微生物菌种提供生长繁育所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和氧气,从而使附着在育菌填料上的菌群不断的繁育,不断的增加数量,同时该部分水继续上升并离开絮状育菌填料,在离开的同时也会随之冲刷掉一部分微生物菌群,这部分微生物菌群被带走,这部分微生物菌群随着水流向下游漂流,同时不能贯穿微生物繁育床11的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三回形框10与浮力箱2之间的空隙流过,流过的同时该部分水和贯穿微生物繁育床11的这部分水流混合,利用贯穿这部分水流夹带的微生物和氧气来处理第三回形框10与浮力箱2之间的空隙流过水流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在微生物菌群随着水流向下游漂流的过程中会继续分解河水海水中的COD、氨氮、磷等有机废弃物,继续净化水质,直到该部分菌种所在的河水海水中没有有机物可以摄取后,就会饿死,并成为河水海水中微小鱼虾的饵料,由于整个设备与河水海水流向垂直方向摆放在河道中,阻断河流的方向,当河水海水的水流流经整个设备时,由于设备上设有第一整流板8和第二整流板9,能够阻断河水海水流向,河水海水则会自然的通过设备上下缝隙流过,当河水海水沿设备的下方流动时,水流则被系统曝气产生的虹吸作用吸入设备,自下而上贯穿流过设备,从而达到对河水海水净化的作用,河水海水沿上沿流过设备时,贯穿流过微生物繁育床11的水流也会夹带大量分解微生物和溶解的氧气,同样会起到很好的降解作用。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浮力箱(2),所述浮力箱(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箱(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力控制柜(4),电力控制柜(4)内内置有蓄电池和高压风机,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3)电性连接,浮力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回形框(1),两个第一回形框(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回形框(7),第二回形框(7)的顶部与浮力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回形框(1)和两个第二回形框(7)构成一个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锚链,两个第一回形框(1)和两个第二回形框(7)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回形框(10),第三回形框(10)的下方设有填充在两个第一回形框(1)和两个第二回形框(7)之间的微生物繁育床(11),微生物繁育床(11)上设有絮状育菌填料,两个第一回形框(1)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6),两个第一回形框(1)之间设有曝气器(5),曝气器(5)与高压风机相配合,两个固定杆(6)均固定卡套在曝气器(5)上,第二回形框(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整流板(8),位于同一个第二回形框(7)内的多个第一整流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回形框(1)内设有三个第二整流板(9),位于同一个第一回形框(1)中位于两侧的第二整流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回形框(1)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整流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机连接有连接管道,高压风机通过连接管与曝气器(5)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板(8)和第二整流板(9)均位于第三回形框(10)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6)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卡槽,卡槽的内壁与曝气器(5)的外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的后侧可设置固定在浮力箱(2)上的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CN202110328896.6A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Pending CN112919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896.6A CN112919647A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896.6A CN112919647A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9647A true CN112919647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6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8896.6A Pending CN112919647A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96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8775A (zh) * 2021-11-30 2022-02-01 威海市大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能源好氧曝气降解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8775A (zh) * 2021-11-30 2022-02-01 威海市大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能源好氧曝气降解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4806B (zh) 一种能量循环主动对流增氧生态浮岛
KR100949314B1 (ko) 유기성폐기물의 혐기성 소화액을 이용한 조류생산 장치
CN106430847B (zh) 一种集约化养猪废水处理设备
CN108178312B (zh) 复合纤维人工水草充氧曝气装置
CN114685014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循环系统
KR20070021335A (ko) 남은음식물 및 축산폐수를 혼합처리하기 위한 혐기-호기복합고도처리공법.
CN112919647A (zh)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CN100540487C (zh) 一体化高浓度难降解污水处理装置
CN214571053U (zh) 一种河水海水太阳能风能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系统
CN108218137A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5295095U (zh) 一种滞流黑臭水体治理的系统
CN103466897B (zh)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CN201512450U (zh) 一种药厂污水处理系统
CN203128364U (zh) 民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5236575B (zh) 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及方法
CN211971914U (zh) 一种内循环黑臭水体净化器
CN114105414A (zh) 一种污水生物治理及尾水原位循环资源化利用系统和工艺
CN210393863U (zh) 一种养殖废水臭氧处理设备
CN20861763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141656U (zh) 一种生态浮岛
CN112028233A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曝气活性污泥池
CN112299654A (zh) 一种可移动式黑臭水体治理设备
CN20571028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0825615U (zh) 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多功能组合式预处理装置
CN2705451Y (zh) 浮动灭藻水质净化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