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0837A -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0837A
CN112910837A CN202110031490.1A CN202110031490A CN112910837A CN 112910837 A CN112910837 A CN 112910837A CN 202110031490 A CN202110031490 A CN 202110031490A CN 112910837 A CN112910837 A CN 112910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identity
intelligent terminal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14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0837B (zh
Inventor
郑志新
杨秀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14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0837B/zh
Priority to CN202210656260.9A priority patent/CN1152261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0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0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0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0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7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智能终端将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核验平台将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核验平台将身份信息与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核验结果发送至智能终端中;本发明的身份认证方法中,终端设备中不存储明文信息,故其不存在通过终端设备对明文信息进行破解的可能,极大地降低了身份信息泄露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以及一种存储有上述方法的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现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如: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酒店住宿等诸多生活场景都涉及到网络的身份识别,而这些场景中所暴露出来的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泄露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用户身份识别,即验证连接到某些资源的人的身份的过程的安全性, 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防止未经授权的用者通过验证或者访问某些设备和资源,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今市面上的网络身份识别的方案较多,但其主要原理均为认证终端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模块识别到身份证件后,将识别的信息与SAM(Secure Access Module,安全接入模块)模块进行交互等,最终实现用户身份证信息的认证。现今市面上较为主流的方案具体为:智能终端将通过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获取用户身份证中的身份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SAM模块解析该身份信息,得到对应的明文信息,再通过预设的加密方式对明文信息加密后传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再对被加密的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得到的照片或指纹信息与身份特征信息中对应的人脸图像或指纹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在预设范围之内时,确认通过人证合一的认证。而上述方案需要将SAM模块解析到的明文信息存储到终端设备,并且信息比对核验也通过终端设备来完成;由于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其终端设备中会存储到明文信息,虽然该明文信息已被加密,但其依然存在通过该终端设备对明文信息进行破解的可能,故其方案中存在巨大的身份信息泄露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等级的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以及存储有其方法的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其包括:
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
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
所述核验平台将所述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核验平台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密文信息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密文信息块;并将所有密文信息块分批发送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其包括:
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
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进行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上;
所述发码平台对加密后的明文信息进行接收,并按预定规则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核验终端读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所显示的图形码,并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将所获取到的图形码和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所述核验平台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形码进行解密并反向生成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核验终端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密文信息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密文信息块;并将所有密文信息块分批发送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包括:
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该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受到的核验结果进行显示;
身份验证服务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
核验平台,所述核验平台分别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和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之间和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核验平台之间均通过5G通讯网络相连接。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包括:
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所获取到的图形码进行显示;
身份验证服务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进行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上;
发码平台,所述发码平台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和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对加密后的明文信息进行接收并按预定规则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核验终端,所述核验终端包括:图形码读取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和结果显示模块;
所述图形码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所显示的图形码,并将所获取到的图形码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并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所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所述结果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受到的核验结果进行显示;
核验平台,所述核验平台与所述核验终端相连接,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形码进行解密并反向生成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核验终端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之间和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发码平台之间均通过5G通讯网络相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码平台为具有生成图形码功能的第三方软件平台。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中,其将用户身份的明文信息和生物特征的信息均发送至核验服务器中,并在核验服务器中进行比对核验工作,核验服务器核验后只把比对后的核验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中不存储明文信息,故在本发明中不存在通过该终端设备对明文信息进行破解的可能,极大地降低了身份信息泄露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一个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一个实施例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一个基于软件实名制认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进行具体描述,请参阅图1,其包括:
S101.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
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其中,该智能终端为具有NFC通信模块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该用户证件优选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采用非接触式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技术制作,具备视读和机读两种功能;也可以是公安部为外国人和中国港澳台发行的居住证;其具体包括:用户进入软件的实名制认证界面,软件启动智能终端的NFC通信模块,在智能终端的界面中提示“请出示居民身份证件”,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在用户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放置在智能终端的NFC天线区域后,获取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射频信号;其中,该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包含有公安部身份证阅读器SAM。
S102.将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
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密文信息块;并将所有密文信息块分批发送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其中,该密文信息为公安部利用特殊方式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后的信息,该密文信息只能通过公安部的身份证阅读器SAM 进行解密;并且,所述智能终端通过5G(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身份验证服务器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利用5G通信技术低延时性能,以突破识读居民身份证的双向鉴权步骤中其的网络通信往返延时对实现联网识读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功能的限制。由于智能终端向身份验证服务器所发送的是密文信息,并且该密文信息被拆分为多段后再分步发送,故在该智能终端不会存在于居民身份证相关的明文信息,也不会存在完整的密文信息,其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S103.将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
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其中,该明文信息通过一般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核验平台在获取其密钥后,可对其进行解密;该核验平台为需要进行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的软件平台,如:微信。
S104.将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核验平台将所述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该身份信息中也包含有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图像信息等;其具体为:认证软件可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中显示“请输入指纹”或“请拍照”等;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中的指纹输入模块、摄像头等获取其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该生物特征信息通过5G通信网络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S105.将身份信息与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
所述核验平台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若比对成功,则可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中显示“核验通过”,若比对不成功,则可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中显示“核验未通过,请重新进行核验”。故在本步骤中,智能终端仅接收核验结果,不进行核验操作,故外界无法从智能终端中获取到与用户身份对应的明文信息,其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性。
下面以一个酒店入住认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进行具体描述,请参阅图2,其包括:
S201.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
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其中,该智能终端为具有NFC通信模块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该用户证件优选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制作,具备视读和机读两种功能;也可以是公安部为外国人和中国港澳台发行的居住证;其具体包括:用户进入软件的实名制认证界面,软件启动智能终端的NFC通信模块,在智能终端的界面中提示“请出示居民身份证件”,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在用户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放置在智能终端的NFC天线区域后,获取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射频信号;其中,该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包含有公安部身份证阅读器SAM。
S202.将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
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密文信息块;并将所有密文信息块分批发送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其中,该密文信息为公安部利用特殊方式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后的信息,该密文信息只能通过公安部的身份证阅读器SAM 进行解密;并且,所述智能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与身份验证服务器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利用5G通信技术低延时性能,以突破识读居民身份证的双向鉴权步骤中其的网络通信往返延时对实现联网识读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功能的限制。由于智能终端向身份验证服务器所发送的是密文信息,并且该密文信息被拆分为多段后再分步发送,故在该智能终端不会存在于居民身份证相关的明文信息,也不会存在完整的密文信息,其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S203.将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
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进行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上;其中,该明文信息通过一般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发码平台在获取其密钥后,可对其进行解密;该发码平台为能够发行个人图形码的软件平台,如:微信。为防止该明文出现在网络环境中,所以加密后再传给发码平台,其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S204.根据明文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其发送至智能终端
所述发码平台对加密后的明文信息进行接收并按预定规则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发码平台把明文信息转换为个人图形码发送给入住人员的5G智能终端。至此,入住人员拥有了代表其个人身份信息的图形码,待到入住人员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在对酒店前台显示其所拥有的图形码;其中,该图形码可以为二维码。由于本实施例中,其整个过程用户身份的明文信息完全不出现在智能终端上,其所得到的图形码码制特殊非专用设备不能识读,即时用专用设备读出来的信息也是加密后的信息,所以个人信息得到安全保障。
S205.核验终端读取图形码和生物特征信息
核验终端读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所显示的图形码,并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将所获取到的图形码和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中;其中该核验终端为,酒店前台个人核验设备配备专用识读硬件模块或专用软件模块;该核验终端还具备采集入住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功能,且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图像信息等。具体地,当入住人员到酒店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时,其向酒店前台展示其所拥有的图形码;同时,通过酒店前台上的核验终端获取其生物特征信息。
S206.将身份信息与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
所述核验平台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形码生成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核验终端中。其中,该核验平台为第三方的业务平台。若比对成功,则可在核验终端的显示屏中显示“核验通过”,若比对不成功,则可在核验终端的显示屏中显示“核验未通过,请重新进行核验”。故在本步骤中,核验终端仅接收核验结果,不进行核验操作。
在现有的酒店入住环节中每次都需要入住人出示有效证件并现场拍照确保证件与本人是同一个人,由于其核验过程均在酒店的终端内进行,故证件内的全部个人信息进入到酒店管理系统内,这种方式的信息安全性有待提高。而在本实施例中,该与用户身份对应的明文信息,既不存储与用户的智能终端中,也不存储与酒店的核验终端中,其核验终端仅接收核验结果,故其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性。
本发明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以上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下面以一个单次认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进行具体描述,请参阅图3,其包括:
智能终端301,所述智能终端301为具备5G网络通信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其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其中,该射频信号接收模块为NFC通信模块;该用户证件优选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也可以是公安部为外国人和中国港澳台发行的居住证。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该生物特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为指纹采集器和/或摄像头;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图像信息等。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受到的核验结果进行显示。
身份验证服务器302,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302与所述智能终端301相连接,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其中,该身份验证服务器302中包含有公安部身份证阅读器SAM,该身份证射频信号中所含的密文信息,可通过公安部身份证阅读器解析后得到对应的明文信息。
核验平台303,所述核验平台303分别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302和所述智能终端301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301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 301中。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301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302之间和所述智能终端301与所述核验平台303之间均通过5G通讯网络相连接。因5G通信具有低延时特性能够突破身份验证服务器302与身份证之间通信往返一次时延不超过限定时间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智能终端301只能获得用户证件的密文信息,且身份的核验过程在核验平台303中进行,用户的智能终端301中不存在任何明文信息,有效地防止用户身份信息的泄露。
下面以一个连续认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进行具体描述,请参阅图4,其包括:
智能终端401,所述智能终端401为具备5G网络通信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其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其中,该射频信号接收模块为NFC通信模块;该用户证件优选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也可以是公安部为外国人和中国港澳台发行的居住证。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所获取到的图形码进行显示。
身份验证服务器402,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402与所述智能终端401相连接,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进行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上;其中,该身份验证服务器402中包含有公安部身份证阅读器SAM,该身份证射频信号中所含的密文信息,可通过公安部身份证阅读器解析后得到对应的明文信息。
发码平台403,所述发码平台403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402和所述智能终端401相连接,用于对加密后的明文信息进行接收并按预定规则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401中;其中,所述发码平台403为具有生成图形码功能的第三方软件平台;如:微信和支付宝等。
核验终端404,所述核验终端404为酒店前台个人核验设备配备专用识读硬件模块或专用软件模块,其具体包括:图形码读取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和结果显示模块。
所述图形码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智能终端401中所显示的图形码,并将所获取到的图形码发送至核验平台中;其中,该图形码读取模块包括扫描仪;该图形码可以为二维码。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并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所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中;其中,该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为指纹采集器和/或摄像头;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图像信息等。
所述结果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受到的核验结果进行显示。
核验平台405,所述核验平台405与所述核验终端404相连接,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形码进行解密并反向生成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核验终端404中。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401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402之间和所述智能终端401与所述发码平台403之间均通过5G通讯网络相连接。因5G通信具有低延时特性能够突破身份验证服务器402与身份证之间通信往返一次时延不超过限定时间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401将身份证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402,该身份验证服务器402将密文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加密的明文信息后,发送至发码平台403,发码平台403再根据加密的明文信息生成图形码并发送至智能终端401中,故智能终端401可通过该图形码到酒店前台处办理入住手续;待用户办理入住手续时,其向酒店前台的核验终端404 展示智能终端401中的图形码,核验终端404读取图形码并录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图形码和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405进行核验,再将核验结果反馈至核验终端404中;故在整个流程中,智能终端401和核验终端404中均不存储有身份的明文信息,其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且在上述流程中,用户在酒店现场办理入住的过程中也不再需要身份证,有效地避免了身份证的遗失。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
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
所述核验平台将所述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核验平台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密文信息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密文信息块;并将所有密文信息块分批发送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3.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与身份验证服务器建立通讯;
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进行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上;
所述发码平台对加密后的明文信息进行接收,并按预定规则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核验终端读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所显示的图形码,并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将所获取到的图形码和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所述核验平台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形码进行解密并反向生成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核验终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射频信号中的密文信息上传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密文信息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密文信息块;并将所有密文信息块分批发送至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5.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该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受到的核验结果进行显示;
身份验证服务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核验平台上;
核验平台,所述核验平台分别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和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明文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身份信息;并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之间和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核验平台之间均通过5G通讯网络相连接。
7.一种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证件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中含身份信息的密文信息上传至身份验证服务器中;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所获取到的图形码进行显示;
身份验证服务器,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密文信息进行解析为明文信息,并将该明文信息加密后发送至发码平台上;
发码平台,所述发码平台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和所述智能终端相连接,用于对加密后的明文信息进行接收并按预定规则生成对应的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中;
核验终端,所述核验终端包括:图形码读取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和结果显示模块;
所述图形码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所显示的图形码,并将所获取到的图形码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并获取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所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核验平台中;
所述结果显示模块用于对所接受到的核验结果进行显示;
核验平台,所述核验平台与所述核验终端相连接,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形码进行解密并反向生成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得到核验结果;并将所述核验结果发送至所述核验终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之间和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发码平台之间均通过5G通讯网络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码平台为具有生成图形码功能的第三方软件平台。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31490.1A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10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1490.1A CN112910837B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10656260.9A CN115226102A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1490.1A CN112910837B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6260.9A Division CN115226102A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0837A true CN112910837A (zh) 2021-06-04
CN112910837B CN112910837B (zh) 2022-09-06

Family

ID=7611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6260.9A Pending CN115226102A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0031490.1A Active CN112910837B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6260.9A Pending CN115226102A (zh) 2021-01-11 2021-01-11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2261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877A (zh) * 2023-09-03 2023-12-12 广东高芯国际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频射场数据的安全验证及传输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41370A1 (en) * 2014-02-25 2015-11-26 Sal Khan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the authenticity and verification of photographic identity documents
CN10678907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8462725A (zh) * 2018-05-29 2018-08-28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签名设备、身份验证方法和系统
CN109191112A (zh) * 2018-07-16 2019-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0166244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401489A (zh) * 2018-12-28 2020-07-10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41370A1 (en) * 2014-02-25 2015-11-26 Sal Khan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the authenticity and verification of photographic identity documents
CN10678907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0166244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462725A (zh) * 2018-05-29 2018-08-28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签名设备、身份验证方法和系统
CN109191112A (zh) * 2018-07-16 2019-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1401489A (zh) * 2018-12-28 2020-07-10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877A (zh) * 2023-09-03 2023-12-12 广东高芯国际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频射场数据的安全验证及传输方法
CN117221877B (zh) * 2023-09-03 2024-03-29 广东高芯国际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频射场数据的安全验证及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6102A (zh) 2022-10-21
CN112910837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10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ly managing biometric data
US8807426B1 (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uthentication using scannable images
US20160012272A1 (en)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a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nfc
US10979421B2 (e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using a barcode
CN106899551B (zh) 认证方法、认证终端以及系统
US20110185181A1 (en) Network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10263999B2 (en) System for securely accessing network address, and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EP1819089A1 (en) Network access system,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101159A (zh) 动态密码生成方法、动态密码认证方法及装置
US1165264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ut-of-band authenticity verific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20230252451A1 (en) Contactless card with multiple rotating security keys
US20110170689A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crypted message
CN112910837B (zh) 基于通讯网络的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其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22440B (zh) 一种利用安全设备读卡登录方法及安全登录系统
KR20070006525A (ko)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에 동적 아이디 할당방법 및 시스템과이를 위한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알에프아이디 단말기,기록매체
CN110084021A (zh) 柜面终端、客户端、柜面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281182B (zh) 转换装置和显示系统
KR101853970B1 (ko) 인증번호 중계 방법
KR101162227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단말기
KR101426223B1 (ko) 스마트카드와 스마트 단말을 이용한 보안정보 조회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로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7682161B (zh) 一种二维码的离线认证方法和设备
CN114666786A (zh) 一种基于电信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KR101077860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KR101879842B1 (ko) Otp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TWI764616B (zh) 身分驗證及產品權限獲得方法、用於身分驗證的設備端和用於獲得產品權限的使用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