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0647B -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0647B
CN112910647B CN202110394913.6A CN202110394913A CN112910647B CN 112910647 B CN112910647 B CN 112910647B CN 202110394913 A CN202110394913 A CN 202110394913A CN 112910647 B CN112910647 B CN 112910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vate key
key
decryption
encryption private
communication pa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49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0647A (zh
Inventor
杨国强
陈彦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uofang Semiconductor Co ltd
Sanwei Xin'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uofang Semiconductor Co ltd
Sanwei Xin'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uofang Semiconductor Co ltd, Sanwei Xin'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uofa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49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0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0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0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0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0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0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 H04L9/3066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involving algebraic varieties, e.g. elliptic or hyper-elliptic curves
    • H04L9/3073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involving algebraic varieties, e.g. elliptic or hyper-elliptic curves involving pairings, e.g. identity based encryption [IBE], bilinear mappings or bilinear pairings, e.g. Weil or Tate pai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Secret sharing or secret splitting, e.g. threshold sche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基于SM9标识密码算法,通过密钥分割、协同解密等手段实现分布式协同解密,由于解密私钥不会以明文的形式出现在任何环节中,且由于解密过程需要双方同时参与,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完成解密,大大提高了解密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整个解密过程简单方便,只需要两次交互即可完成解密任务,更加高效便捷,更适合在移动端应用,解决了现有的解密方法不够安全便捷、难以在移动端使用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SM9标识密码算法在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密码行业标准(即GM/T0044-2016),该算法以用户的身份信息(如序列号、手机号码、网络地址等)作为公钥,可以大大简化传统PKI/CA证书体系中繁琐的密钥管理工作。与传统的密码体系相比,基于SM9密码算法构建的密码系统的优势在于易于管理和易于使用。系统中的用户设备无需事先申请用户证书,也不需要对数字证书进行验证,大大降低了密码系统的使用复杂度,非常适合海量用户群中用户之间的安全通信。
基于SM9的解密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常见的SM9解密机制是通过智能密码钥匙(如USB Key)存储私钥信息,在需要解密时,通过中间件配合调用智能密码钥匙完成运算。用户的私钥始终握在自己手中,是智能密码钥匙应用的安全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加解密业务逐步迁移到移动端,用户仅需要通过联网的移动智能设备(如手机)就可以完成业务操作,给用户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是,传统的智能密码钥匙难以在移动端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原因:
1、携带不便,用户需要在手机之外携带额外的硬件介质;
2、硬件接口无法对接,手机端无法提供对接传统Key的USB接口;
3、中间件开发困难,针对硬件调用的中间件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便捷、适用于移动端的私钥解密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和系统,基于SM9标识密码的解密标准,依托密码分割、协同解密等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解密方法不够安全便捷、难以在移动端使用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身份标识ID,并根据用户身份标识ID计算得到用户加密私钥;
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
将所述第一加密私钥发送至第一通信方,并将所述第二加密私钥发送至第二通信方;
通过第一通信方发起解密请求,从待解密的密文中取出部分密文,并将取出的所述部分密文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方;
通过第二通信方接收所述部分密文,根据所述部分密文计算得到解密双线性对,并将解密双线性对发送至第一通信方;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方接收所述解密双线性对,根据所述解密双线性对计算得到解密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解密辅助信息计算序列密钥,并根据所述序列密钥计算得到明文。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加密私钥的计算公式为:
de=[t2]P2
式中,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
进一步地,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的过程,具体包括:
通过密钥生成中心生成第一加密私钥d1,d1∈[1,N-1],d1为小于N的随机数;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私钥计算中间参数,计算公式为:
d2=d1 -1×t2modN
式中,d2为中间参数,d1为第一加密私钥,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
根据所述中间参数计算第二加密私钥,计算公式为:
D2=[d2]P2
式中,D2为第二加密私钥,d2为中间参数,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
进一步地,所述解密双线性对的计算公式为:
g=e(C1,D2)
式中,g为解密双线性对,C1为部分密文,D2为第二加密私钥。
进一步地,所述解密辅助信息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18228670000031
式中,w为解密辅助信息,g为解密双线性对,d1为第一加密私钥。
进一步地,所述序列密钥的计算公式为:
K=KDF(C1||w||ID,klen)
式中,K为序列密钥,KDF为密钥派生函数,C1为部分密文,w为解密辅助信息,ID为身份标识ID。
进一步地,所述明文的计算公式为:
M=C2∧K
式中,M为明文,C2为部分密文,区别于C1,K为序列密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系统,该系统包括:密钥生成中心、第一通信方和第二通信方;
所述密钥生成中心用于生成用户加密私钥,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并将所述第一加密私钥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方,将所述第二加密私钥发送至第二通信方;
所述第一通信方用于发起解密请求,从待解密的密文中取出部分密文,并将取出的所述部分密文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方;
所述第二通信方用于接收所述部分密文,根据所述部分密文计算得到解密双线性对,并将解密双线性对发送至第一通信方;
所述第一通信方还用于接收所述解密双线性对,根据所述解密双线性对计算得到解密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解密辅助信息计算序列密钥,并根据所述序列密钥计算得到明文。
进一步地,所述密钥生成中心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的过程,具体包括:
生成第一加密私钥d1,d1∈[1,N-1],d1为小于N的随机数;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私钥计算中间参数,计算公式为:
d2=d1 -1×t2modN
式中,d2为中间参数,d1为第一加密私钥,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
根据所述中间参数计算第二加密私钥,计算公式为:
D2=[d2]P2
式中,D2为第二加密私钥,d2为中间参数,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
进一步地,所述序列密钥的计算公式为:
K=KDF(C1||w||ID,klen)
式中,K为序列密钥,KDF为密钥派生函数,C1为部分密文,w为解密辅助信息,ID为身份标识ID。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基于SM9标识密码算法,通过密钥分割、协同解密等手段实现分布式协同解密,由于解密私钥不会以明文的形式出现在任何环节中,且由于解密过程需要双方同时参与,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完成解密,大大提高了解密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整个解密过程简单方便,只需要两次交互即可完成解密任务,更加高效便捷,更适合在移动端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系统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方面,参见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生成完整的用户加密私钥:获取用户身份标识ID,并根据用户身份标识ID计算得到用户加密私钥。
首先对SM9标识密码标准进行说明:
国密SM9标准定义了3个循环群,分别是G1、G2、GT,阶均为N,G1的生成元为P1,G2的生成元为P2,存在满足G1×G2→GT的映射;e(Q1,Q2)表示从G1×G2到GT的双线性对,其中Q1,Q2分别为G1、G2中的元素;H2()是由密码杂凑函数SM3派生的密码函数;[k]P表示椭圆曲线上点P的k倍点。
在通信双方均支持SM9标识密码标准的前提下,实现本实施例要求保护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
本实施例中密钥生成中心用于维护加密主私钥和加密主公钥,根据用户身份标识ID计算加密私钥,具体按照密钥生成中心计算用户加密私钥的标准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de=[t2]P2
式中,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等一系列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N为SM9循环群的阶。
S2:用户加密私钥拆分:将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密钥分割过程具体包括:
通过密钥生成中心生成第一加密私钥d1,d1∈[1,N-1],d1为小于N的随机数;
然后计算d2,计算公式为:
d2=d1 -1×t2modN
式中,d2为中间参数,d1为第一加密私钥,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
这样,第二加密私钥为:
D2=[d2]P2
S3:密钥分发:将第一加密私钥d1发送至第一通信方,并将第二加密私钥D2发送至第二通信方。
S4:发起解密:通过第一通信方发起解密请求,密文为C,从待解密的密文C中取出部分密文C1,并将取出的部分密文C1发送至第二通信方。
S5:接收密文:通过第二通信方接收部分密文后,计算解密双线性对,即:
g=e(C1,D2)
式中,g为解密双线性对,C1为部分密文,D2为第二加密私钥。
之后,将解密双线性对发送至第一通信方。
S6:密文解密:通过第一通信方接收解密双线性对,根据解密双线性对计算得到解密辅助信息,即:
Figure BDA0003018228670000061
式中,w为解密辅助信息,g为解密双线性对,d1为第一加密私钥。
然后根据解密辅助信息计算序列密钥,即:
K=KDF(C1||w||ID,klen)
式中,K为序列密钥,KDF为密钥派生函数,C1为部分密文,w为解密辅助信息,ID为身份标识ID。
并根据序列密钥计算得到明文,即:
M=C2∧K
式中,M为明文,C2为部分密文,与C1不同,K为序列密钥。
至此,得到正确的SM9解密明文,实现解密。
另一方面,参见附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系统,该系统包括:密钥生成中心1、第一通信方2和第二通信方3;
密钥生成中心1用于根据用户身份标识ID生成用户加密私钥,即de=[t2]P2,维护加密主私钥和加密主公钥,将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d1和第二加密私钥D2,并将第一加密私钥d1发送至第一通信方2,将第二加密私钥D2发送至第二通信方3;
第一通信方2用于发起解密请求,从待解密的密文C中取出部分密文C1,并将取出的部分密文C1发送至第二通信方3;
第二通信方3用于接收部分密文C1,根据部分密文C1计算得到解密双线性对,即g=e(C1,D2),并将解密双线性对发送至第一通信方2;
第一通信方2还用于接收解密双线性对,根据解密双线性对计算得到解密辅助信息,即
Figure BDA0003018228670000071
然后根据解密辅助信息计算序列密钥,即K=KDF(C1||w||ID,klen),最后根据序列密钥计算得到明文,即M=C2∧K。其中klen表示部分密文C2的比特长度,C1||w||ID表示C1与w、ID的拼接。
不难发现,该系统中解密私钥不会以明文形式出现在任何过程中,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整个系统基于分布式协同解密技术实现,分布式协同解密是指私钥解密并不是一方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双方(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方和第二通信方)共同完成的,由于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完成解密,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且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身份标识ID,并根据用户身份标识ID计算得到用户加密私钥;
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
将所述第一加密私钥发送至第一通信方,并将所述第二加密私钥发送至第二通信方;
通过第一通信方发起解密请求,从待解密的密文中取出部分密文,并将取出的所述部分密文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方;
通过第二通信方接收所述部分密文,根据所述部分密文计算得到解密双线性对,并将解密双线性对发送至第一通信方;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方接收所述解密双线性对,根据所述解密双线性对计算得到解密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解密辅助信息计算序列密钥,并根据所述序列密钥计算得到明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加密私钥的计算公式为:
de=[t2]P2
式中,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的过程,具体包括:
通过密钥生成中心生成第一加密私钥d1,d1∈[1,N-1],d1为小于N的随机数;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私钥计算中间参数,计算公式为:
d2=d1 -1×t2modN
式中,d2为中间参数,d1为第一加密私钥,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
根据所述中间参数计算第二加密私钥,计算公式为:
D2=[d2]P2
式中,D2为第二加密私钥,d2为中间参数,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密双线性对的计算公式为:
g=e(C1,D2)
式中,g为解密双线性对,C1为部分密文,D2为第二加密私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密辅助信息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03543760000021
式中,w为解密辅助信息,g为解密双线性对,d1为第一加密私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密钥的计算公式为:
K=KDF(C1||w||ID,klen)
式中,K为序列密钥,KDF为密钥派生函数,C1为部分密文,w为解密辅助信息,ID为身份标识ID,klen表示部分密文C2的比特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文的计算公式为:
M=C2∧K
式中,M为明文,C2为部分密文,K为序列密钥。
8.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钥生成中心、第一通信方和第二通信方;
所述密钥生成中心用于生成用户加密私钥,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并将所述第一加密私钥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方,将所述第二加密私钥发送至第二通信方;
所述第一通信方用于发起解密请求,从待解密的密文中取出部分密文,并将取出的所述部分密文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方;
所述第二通信方用于接收所述部分密文,根据所述部分密文计算得到解密双线性对,并将解密双线性对发送至第一通信方;
所述第一通信方还用于接收所述解密双线性对,根据所述解密双线性对计算得到解密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解密辅助信息计算序列密钥,并根据所述序列密钥计算得到明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钥生成中心将所述用户加密私钥拆分为第一加密私钥和第二加密私钥的过程,具体包括:
生成第一加密私钥d1,d1∈[1,N-1],d1为小于N的随机数;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私钥计算中间参数,计算公式为:
d2=d1 -1×t2modN
式中,d2为中间参数,d1为第一加密私钥,t2为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和加密主密钥参数计算得到的小于N的256比特的整数,N为SM9循环群的阶;
根据所述中间参数计算第二加密私钥,计算公式为:
D2=[d2]P2
式中,D2为第二加密私钥,d2为中间参数,P2为SM9循环群G2的生成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密钥的计算公式为:
K=KDF(C1||w||ID,klen)
式中,K为序列密钥,KDF为密钥派生函数,C1为部分密文,w为解密辅助信息,ID为身份标识ID,klen表示部分密文C2的比特长度。
CN202110394913.6A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910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4913.6A CN112910647B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4913.6A CN112910647B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0647A CN112910647A (zh) 2021-06-04
CN112910647B true CN112910647B (zh) 2022-07-29

Family

ID=7611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4913.6A Active CN112910647B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064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531A (zh) * 2019-07-31 2019-11-01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9算法的协同签名和解密系统
CN110855425A (zh) * 2019-10-25 2020-02-28 武汉大学 一种轻量级多方协同sm9密钥生成、密文解密方法与介质
CN111030801A (zh) * 2019-10-25 2020-04-17 武汉大学 一种多方分布式的sm9密钥生成、密文解密方法与介质
CN111106936A (zh) * 2019-11-27 2020-05-0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9的属性加密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8899B2 (en) * 2019-05-28 2022-07-26 Shanghai Zhao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531A (zh) * 2019-07-31 2019-11-01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9算法的协同签名和解密系统
CN110855425A (zh) * 2019-10-25 2020-02-28 武汉大学 一种轻量级多方协同sm9密钥生成、密文解密方法与介质
CN111030801A (zh) * 2019-10-25 2020-04-17 武汉大学 一种多方分布式的sm9密钥生成、密文解密方法与介质
CN111106936A (zh) * 2019-11-27 2020-05-0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9的属性加密方法与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re efficient SM9 algorithm based on bilinear pair optimization processing;Xianze Liu等;《2020 IEE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ust,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20210209;第1704-1710页 *
基于标识的密码算法SM9 研究综述;殷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531(第5期);第88-9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0647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8189B (zh) 非对称密码身份鉴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89053B (zh) 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实现方法
CN107395368B (zh) 无介质环境中的数字签名方法及解封装方法与解密方法
CN107425971B (zh) 无证书的数据加/解密方法和装置、终端
CN112087428B (zh) 一种基于数字证书的抗量子计算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13347215B (zh) 一种移动视频会议加密方法
CN113285959A (zh) 一种邮件加密方法、解密方法及加解密系统
CN114726546B (zh) 数字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04453A (zh) 一种基于数字证书的抗量子计算数字签名系统及签名方法
CN108040071B (zh) 一种VoIP音视频加密密钥动态切换方法
CN107682152B (zh) 一种基于对称密码的群组密钥协商方法
CN115643007A (zh) 一种密钥协商更新方法
CN113055394A (zh) 一种适用于v2g网络的多服务双因子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5499126A (zh) 基于sm2密钥分散存储的密钥对生成方法、协作签名方法、解密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2910645A (zh) 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
CN114363086B (zh) 基于流密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加密传输方法
CN112910647B (zh) 一种基于sm9的分布式协同解密方法及系统
KR100456624B1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의 인증 및 키 합의 방법
CN114070570B (zh) 一种电力物联网的安全通信方法
CN113839786B (zh) 一种基于sm9密钥算法的密钥分发方法和系统
CN106330430B (zh) 一种基于ntru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方法
CN112019351B (zh) 基于SDKey的移动终端信息交互方法
CN112333701B (zh) 一种大规模物联网场景下基于身份的跨域认证方法
CN111934887B (zh) 基于插值多项式的多接受者签密方法
CN114070549A (zh) 一种密钥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