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930B -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4930B
CN112904930B CN202110082705.2A CN202110082705A CN112904930B CN 112904930 B CN112904930 B CN 112904930B CN 202110082705 A CN202110082705 A CN 202110082705A CN 112904930 B CN112904930 B CN 112904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voltage
interface circuit
valu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27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4930A (zh
Inventor
张承慧
李立伟
段彬
商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827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4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4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4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公开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中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阵列、调压装置和并网接口电路,并网接口电路数量为两个,光伏阵列连接调压装置,调压装置通过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通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均为额定电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系统最大限度捕获太阳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根据两馈线末端电压控制输出功率在两馈线的柔性分配,当中压光伏发电系统各相输出功率出现较大不平衡时,能够有效的对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进行补偿。

Description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动力保障。随着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正逐渐由大型集中并网朝着分布式并网方向发展。
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能带来降低系统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益处。尽管如此,传统电网设计为由发电侧向用户负载提供能量,即功率单方向流动,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提高,当光伏发电功率超过用户需求时,过剩的功率将由用户侧流向发电侧,对电能质量、继电保护、电压调节等造成了不利影响,对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极大挑战。同时,该功率双向流动还会造成过电压问题,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传统配电系统中的调节手段有限,难以应对大量间歇性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从而限制了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
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就是应对配电网中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所带来一系列问题的新型智能配电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用于替代位于馈线末端的传统常开联络开关,通过实施适当的控制策略,可按照调度指令实现功率的双向灵活流动与精确控制,从而影响或改变整个系统的潮流分布,也可对因故障被隔离的失电区域提供有效电压支撑,使配电网的运行调度更加“柔性”。与基于联络开关的常规网络连接方式相比,SOP实现了馈线间常态化柔性互联,避免了开关频繁变位造成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配电网控制的灵活性和快速性。
当前研究人员大多采用如图2所示的基于背靠背变流器的SOP拓扑结构,既实现了1#和2#馈线末端之间的功率流动,还实现了图1所示的一条馈线末端因故障被隔离后通过SOP对其不间断供电的控制。由于开关管电压、电流容量的限制,两电平逆变器较难实现中高压并网,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实现SOP功能。电网对发电系统的三相输出电流的平衡度有严格要求,而且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以及难点,因此,如何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基础上,使光伏发电系统具备SOP功能,同时保证在各种工况下保持三相平衡电流输出,以及保证最大限度捕获太阳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最大功率点难以实现优化控制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阵列、调压装置和并网接口电路,并网接口电路数量为两个,光伏阵列连接调压装置,调压装置通过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调压装置通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
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H桥逆变器,每个H桥逆变器连接一个隔离变压器,n个隔离变压器相级联,n个级联的隔离变压器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n≥2;
光伏阵列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光伏组串,调压装置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DC/DC变换器,每个光伏组串和一个DC/DC变换器、一个第一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以及一个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组成一个光伏并网模块,一个光伏并网模块的两个H桥逆变器共直流母线,光伏组串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器输入端,DC/DC变换器输出端连接直流母线;
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控制DC/DC变换器输入端电压的大小;
步骤(b),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均为额定电压,各直流母线电压的目标值设置为额定值;
步骤(c),根据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目标值和实际值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除以该相光伏并网模块数量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对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进行修正,包括: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与其对应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相减,差值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该相单位电流相乘,再经过第一比例调节器,求得各光伏并网模块电压修正值;然后,将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与其对应修正值相加,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值;
步骤(d),最终利用载波移相SPWM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所有3n个H桥逆变器开关管控制信号。
可选地,上述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还包括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的步骤,包括:
光伏发电系统三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的平均值与每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分别相减,每相差值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对应相的单位电流相乘求得各相零序电压;然后,各相零序电压相加后经第二比例调节器,求得进行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时所需叠加的零序电压值;
最后,在各相电压目标值上叠加该零序电压值,求得对输出三相不平衡电流进行补偿时新的各相电压目标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包括:
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有功功率流动的目标值,获得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无功功率的需求,获得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1和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1,通过dq/αβ坐标变换求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1和β轴指令值iβref1
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实测三相输出电流,通过abc/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实测值iα1和β轴实测值iβ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1和α轴实测值iα1,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β轴指令值iβref1和β轴实测值iβ1,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β轴指令值vβ1;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1和β轴指令值vβ1通过αβ/abc坐标变换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电压目标值,最终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中各H桥逆变器的开关管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包括:
根据各直流母线电压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获得各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通过PI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无功功率的需求获得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和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2,通过dq/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2和β轴指令值iβref2
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实测三相输出电流,通过abc/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实测值iα2和β轴实测值iβ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2和α轴实测值iα2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β轴指令值iβref2和β轴实测值iβ2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β轴指令值vβ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2和β轴指令值vβ2通过αβ/abc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电压目标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有效实现光伏组串级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提高系统发电量;
(2)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基础上,提出具有两个并网接口的新型光伏发电系统,使光伏发电系统具备SOP功能,并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功率流动的灵活性,进而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
(3)当各相对应的光伏组串数量不同时,或者,当某一光伏并网模块故障而其对应的H桥逆变器被旁路后,发电系统各相输出功率会出现较大不平衡,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方法,用于对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进行补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含有SOP装置的配电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背靠背变流器的SOP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流动模式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流动模式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流动模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并网接口电路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方法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阵列、调压装置和并网接口电路,并网接口电路数量为两个,光伏阵列连接调压装置,调压装置通过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调压装置通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包括a、b、c三相,每相包括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三相共包括3n个H桥逆变器;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包括a、b、c三相,每相包括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三相共包括3n个H桥逆变器,每个H桥逆变器连接一个隔离变压器,每相n个隔离变压器相级联,n个级联的隔离变压器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n≥2;光伏阵列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光伏组串,调压装置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DC/DC变换器,每个光伏组串和一个DC/DC变换器、一个第一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以及一个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组成一个光伏并网模块,一个光伏并网模块的两个H桥逆变器共直流母线,光伏组串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器输入端,DC/DC变换器输出端连接直流母线;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
由于开关管电压、电流容量的限制,两电平逆变器较难实现中高压并网,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实现SOP功能,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每相包括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每相包括n个通过隔离变压器级联的H桥逆变器,n≥2。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可选实施例。
在该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包括a相、b相和c相,每相包括3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10,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共包括9个H桥逆变器;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包括a相、b相和c相,每相包括3个通过隔离变压器级联的H桥逆变器20,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共包括9个H桥逆变器。光伏阵列包括a相、b相和c相,每相包括3个光伏组串30,光伏阵列共包括9个光伏组串,每个光伏组串包括多个串并联组合的太阳能电池板。调压装置包括a相、b相和c相,每相包括3个DC/DC变换器,调压装置共包括9个DC/DC变换器。该可选实施例以a相为例,光伏组串30和DC/DC变换器60、一个第一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10以及一个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20组成一个光伏并网模块a1,H桥逆变器10和H桥逆变器20共直流母线,光伏组串30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器60输入端,DC/DC变换器60输出端连接直流母线。该可选实施例中,a相包括3个光伏并网模块,分别为模块a1、模块a2、模块a3,第一并网接口电路a相的三个H桥逆变器10级联,第二并网接口电路a相的三个H桥逆变器20通过隔离变压器级联。b相和c相的电路结构与a相相同。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
该可选实施例中,光伏并网模块a1的H桥逆变器20控制该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H桥逆变器10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基于级联H桥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压并网,无升压变压器、结构简单,发电量高,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容错运行能力,相比于传统光伏发电系统,只增加一套逆变装置和一套隔离变压器模组就使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两个并网接口且兼具了SOP的功能,不仅实现了光伏输出功率向两侧馈线末端的柔性分配,还实现了馈线之间的功率流动,对因故障被隔离区域不间断供电,从而使配电网可靠性、灵活性、控制的快速性大大提高,并提升了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促进了新能源的进一步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级联H桥逆变器连接光伏组串,既可以满足级联H桥拓扑所需的独立直流电源向各直流母线供电的要求,还可以通过H桥级联数量的增加使光伏发电系统直接并入中压电网,省掉了升压变压器。
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根据功率流动方向,本发明的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三种功率流动模式,Ppv为光伏阵列输出总功率、P1为光伏发电系统与第一中压馈线末端的交互功率,P2为光伏发电系统与第二中压馈线末端的交互功率,图4(a)中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向两侧中压馈线流动,Ppv=P1+P2;图4(b)中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与从1#中压馈线吸收的功率总和流向2#中压馈线,P2=P1+Ppv;图4(c)中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与从2#中压馈线吸收的功率总和流向1#中压馈线,P1=P2+Ppv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压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两个并网接口,且兼具了SOP的功能,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
图5示出了第一并网接口电路的控制原理框图。
该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包括: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有功功率流动的目标值,获得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无功功率的需求,获得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1和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1,通过dq/αβ坐标变换求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1和β轴指令值iβ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实测三相输出电流,通过abc/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实测值iα1和β轴实测值iβ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1和α轴实测值iα1,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β轴指令值iβref1和β轴实测值iβ1,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β轴指令值vβ1;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1和β轴指令值vβ1通过αβ/abc坐标变换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电压目标值va、vb、vc,最终通过SPWM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中各H桥逆变器的开关管控制信号。
该可选实施例中,上述dq/αβ坐标变换所用的角度θ基于实测的第一馈线末端电压利用锁相环PLL获得。
可选地,上述PR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091
其中,kp为比例系数,kr为谐振系数,ωc为截止频率,ω0为谐振频率。
本发明各可选实施例中,所有PR调节器的传递函数相同,例如都采用如公式(1)所述传递函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各可选实施例中的PR调节器采用不同的传递函数。
图6示出了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控制原理框图。
该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直流母线电压,包括:根据各直流母线电压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获得各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etotal通过PI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无功功率的需求获得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和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2,通过dq/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2和β轴指令值iβ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实测三相输出电流ia2、ib2、ic2,通过abc/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实测值iα2和β轴实测值iβ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2和α轴实测值iα2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β轴指令值iβref2和β轴实测值iβ2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β轴指令值vβ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2和β轴指令值vβ2通过αβ/abc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电压目标值va’、vb’、vc’。
图6中以a相为例进行说明,根据a相各直流母线电压的实际值Vdc_ai与目标值Vdcairef获得a相各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eva1、eva2……evan,求得a相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eva,同理求得b相、c相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evb、evc,进而求得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etotal,即根据公式(2)获得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etotal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01
其中,a表示a相,b表示b相,c表示c相;
evm表示单相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
evai表示a相第i个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evbi表示b相第i个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evci表示c相第i个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i=1,2……n。
可选地,根据公式(3)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
idref2=kpetotal+ki∫etotaldt (3)
其中,kp表示PI调节器的比例调节系数,ki表示PI调节器的积分调节系数,kp、ki由系统传递函数求得或者根据凑试法求得。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进行控制。
结合图6所示系统框图,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控制DC/DC变换器输入端电压的大小。由于光伏组串30和直流母线之间连接有DC/DC变换器60,本发明实施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60的电压变比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串侧电压的控制,即DC/DC变换器60输出端电压由H桥逆变器20控制,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60的电压变比,控制DC/DC变换器60输入端电压的大小。
上述步骤(a)实现了整个系统捕获太阳能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的H桥逆变器通过隔离变压器级联并且电流相同,因此,如果各H桥逆变器的电压相同,则输出功率就是相同的,各光伏组串最大限度捕获太阳能,势必会造成各H桥逆变器的输入功率不同,那么就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均为额定电压,各直流母线电压的目标值设置为额定值。图6所示实施例以a相为例,a相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的目标值Vdca1ref、Vdca2ref……Vdcanref设置为额定值。
步骤(c),根据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目标值和实际值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va’、vb’、vc’除以该相光伏并网模块数量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即vm’/n,m=a,b,c;对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进行修正,包括: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Vdc_mi(m=a,b,c;i=1,2……n)与其对应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11
相减,差值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该相单位电流相乘,再经过比例调节器K1,求得各光伏并网模块电压修正值Δvmi;然后,将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vm’/n与其对应修正值相加Δvmi,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值(vm’/n+Δvmi)。
步骤(d),最终利用载波移相SPWM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所有3n个H桥逆变器开关管控制信号。
上述步骤(c)中,根据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目标值和实际值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va’、vb’、vc’的步骤已在上述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直流母线电压的原理中进行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6以a相为例,第二并网接口电路中a相第一个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Vdc_a1与a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12
相减,差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13
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再与a相的单位电流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14
相乘,最后经比例调节器K2,求得a相第一个模块的电压修正值Δva1。然后,将a相第一个光伏并网模块对应的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va’/n与该H桥逆变器对应修正值Δva1相加,求得该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值van,van=va’/n+Δva1。同理,获得a、b、c各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对应的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值。最终利用载波移相SPWM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所有3n个H桥逆变器开关管控制信号。
可选地,上述平均值处理模块运算过程如公式(4):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21
Tw为滤波窗口宽度,其频率对应于输入信号中的正弦分量频率。
可选地,比例调节器K1的比例调节系数由系统传递函数求得或者根据凑试法求得。
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直流母线电压为额定值,由于光伏组串和直流母线之间连接有DC/DC变换器,通过控制各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串侧电压的控制,即DC/DC变换器输出端电压由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控制DC/DC变换器输入端电压的大小。
本发明的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两个并网接口连接于配电网的中压馈线末端,在系统最大限度捕获太阳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根据两馈线末端电压控制输出功率在两馈线的柔性分配,从而突破了当前分布式光伏系统输出功率较大时因馈线电压过高而限制光伏装机的瓶颈。
本发明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控制各直流母线电压为额定值,由于光伏组串和直流母线之间连接有DC/DC变换器,通过控制各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串侧电压的控制,即DC/DC变换器输出端电压由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控制DC/DC变换器输入端电压的大小。
当各相对应的光伏组串数量不同时,或者,当某一光伏并网模块故障而其对应的H桥逆变器被旁路后,再或者,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光伏并网模块传输功率不同导致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传输功率不同,发电系统各相输出功率会出现较大不平衡,而电网对发电系统的三相输出电流的平衡度有严格要求,因此,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的步骤,用于对上述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进行补偿。
如图7和图8所示,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步骤包括:光伏发电系统三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的平均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22
与每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23
分别相减,每相差值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对应相的单位电流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24
相乘求得各相零序电压vzero-m(m=a,b,c),然后,各相零序电压相加后经比例调节器K2,求得进行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时所需叠加的零序电压值v0。单位电流幅值为1,相位和频率与对应的相电流相同,单位电流通过取相电流的有效值RMS后,再乘以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31
最后再被相电流相除来求得。最后,在各相电压目标值va’、vb’、vc’上叠加该零序电压值v0,求得对输出三相不平衡电流进行补偿时新的各相电压目标值va”、vb”、vc”,计算公式如下:
v”a=v’a+v0
v”b=v’b+v0
v”c=v’c+v0
可选地,上述平均值处理模块运算过程如公式(4):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32
Tw为滤波窗口宽度,其频率对应于输入信号中的正弦分量频率。
比例调节器K2的比例调节系数由系统传递函数求得或者根据凑试法求得。
图8示出了上述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步骤的原理图。以a相为例,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的平均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33
与a相电压平均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34
相减得到差值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35
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对应a相的单位电流
Figure GDA0003491412890000136
相乘求得a相零序电压vzero_a,同理,求得b相零序电压vzero_b和c相零序电压vzero_c,然后各相零序电压相加,(vzero_a+vzero_b+vzero_c)经比例调节器K2,求得进行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时所需叠加的零序电压值v0
当各相输出功率相差较小而无需进行补偿控制时,则不对各相电压目标值进行零序电压叠加。由各相电压目标值求取各H桥逆变器开关管控制信号的方法与上述功率流动和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时的方法完全相同,从而保证了控制策略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步骤,当中压光伏发电系统各相输出功率出现较大不平衡时,本发明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方法能够有效的对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进行补偿。
在dq旋转坐标系下利用PI调节器进行控制的方法,需要进行解耦运算和多次的坐标变换,造成了系统动态性能的降低,而本发明实施例利用PR调节器在αβ坐标系下可对电流实现无静差控制,既可以保持谐振点的高增益,还可以减小由于电网频率偏移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影响。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4)

1.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阵列、调压装置和并网接口电路,并网接口电路数量为两个,光伏阵列连接调压装置,调压装置通过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调压装置通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
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n个级联的H桥逆变器连接第一中压馈线末端;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H桥逆变器,每个H桥逆变器连接一个隔离变压器,n个隔离变压器相级联,n个级联的隔离变压器连接第二中压馈线末端;n≥2;
光伏阵列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光伏组串,调压装置包括三相,每相包括n个DC/DC变换器,每个光伏组串和一个DC/DC变换器、一个第一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以及一个第二并网接口电路的H桥逆变器组成一个光伏并网模块,一个光伏并网模块的两个H桥逆变器共直流母线,光伏组串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器输入端,DC/DC变换器输出端连接直流母线;
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比,控制DC/DC变换器输入端电压的大小;
步骤(b),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均为额定电压,各直流母线电压的目标值设置为额定值;
步骤(c),根据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目标值和实际值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输出电压目标值除以该相光伏并网模块数量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对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进行修正,包括: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与其对应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相减,差值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该相单位电流相乘,再经过第一比例调节器,求得各光伏并网模块电压修正值;然后,将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初值与其对应修正值相加,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目标值;
步骤(d),最终利用载波移相SPWM求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所有3n个H桥逆变器开关管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的步骤,包括:
光伏发电系统三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的平均值与每相所有光伏并网模块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分别相减,每相差值经过平均值处理模块处理后,与对应相的单位电流相乘求得各相零序电压;然后,各相零序电压相加后经第二比例调节器,求得进行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时所需叠加的零序电压值;
最后,在各相电压目标值上叠加该零序电压值,求得对输出三相不平衡电流进行补偿时新的各相电压目标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控制输出到第一中压馈线的有功功率,包括:
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有功功率流动的目标值,获得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无功功率的需求,获得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1和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1,通过dq/αβ坐标变换求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1和β轴指令值iβref1
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实测三相输出电流,通过abc/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实测值iα1和β轴实测值iβ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1和α轴实测值iα1,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1;根据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β轴指令值iβref1和β轴实测值iβ1,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β轴指令值vβ1;第一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1和β轴指令值vβ1通过αβ/abc坐标变换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电压目标值,最终获得第一并网接口电路中各H桥逆变器的开关管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控制各光伏并网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包括:
根据各直流母线电压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获得各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所有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值之和通过PI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无功功率的需求获得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2;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有功电流目标值idref2和无功电流目标值iqref2,通过dq/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2和β轴指令值iβref2
根据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实测三相输出电流,通过abc/αβ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流α轴实测值iα2和β轴实测值iβ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α轴指令值iαref2和α轴实测值iα2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流β轴指令值iβref2和β轴实测值iβ2通过PR调节器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在αβ坐标系下的输出电压β轴指令值vβ2;第二并网接口电路输出电压α轴指令值vα2和β轴指令值vβ2通过αβ/abc坐标变换获得第二并网接口电路各相电压目标值。
CN202110082705.2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904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2705.2A CN112904930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2705.2A CN112904930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930A CN112904930A (zh) 2021-06-04
CN112904930B true CN112904930B (zh) 2022-03-25

Family

ID=76118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2705.2A Active CN112904930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493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24515A (ko) * 2008-05-30 2009-12-03 군산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력품질개선 및 절전기능을 갖는 계통연계형 태양광발전시스템
CN104795810A (zh) * 2015-04-24 2015-07-22 山东大学 直流并网的交直流混合微网双向变换器分布式分层控制方法
CN104810858A (zh) * 2015-05-27 2015-07-29 广西大学 一种光储微电网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490299A (zh) * 2016-01-07 2016-04-13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5490553A (zh) * 2016-01-22 2016-04-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无需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多电平风电变流装置
CN105743121A (zh) * 2015-12-10 2016-07-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直接并网型光伏电站电路拓扑结构
CN107528491A (zh) * 2017-08-28 2017-12-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级联h桥多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54908A (zh) * 2019-11-08 2020-02-28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光伏接入中低压配电网过电压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介质
CN111446735A (zh) * 2020-04-07 2020-07-24 清华大学 用于光伏中压集散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24515A (ko) * 2008-05-30 2009-12-03 군산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력품질개선 및 절전기능을 갖는 계통연계형 태양광발전시스템
CN104795810A (zh) * 2015-04-24 2015-07-22 山东大学 直流并网的交直流混合微网双向变换器分布式分层控制方法
CN104810858A (zh) * 2015-05-27 2015-07-29 广西大学 一种光储微电网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743121A (zh) * 2015-12-10 2016-07-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直接并网型光伏电站电路拓扑结构
CN105490299A (zh) * 2016-01-07 2016-04-13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5490553A (zh) * 2016-01-22 2016-04-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无需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多电平风电变流装置
CN107528491A (zh) * 2017-08-28 2017-12-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级联h桥多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54908A (zh) * 2019-11-08 2020-02-28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光伏接入中低压配电网过电压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介质
CN111446735A (zh) * 2020-04-07 2020-07-24 清华大学 用于光伏中压集散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930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05981A1 (en) Utiliz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or inverters as statcom
EP2469681A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12909993B (zh)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三相电流不平衡补偿方法
CN110266056B (zh) 基于光储独立并网的虚拟同步发电控制方法
Pan et al. Distributed control of islanded series PV-battery-hybrid systems with low communication burden
He et al.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series-connected string converter-based islanded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CN108418231B (zh) 一种混合多端口铁路功率变换器及其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CN106972759A (zh) 一种模拟电网扰动的电源
WO2020024064A1 (en) Controller for power inverter
CN112531783B (zh) 一种具有sop功能的光伏发电系统
CN112436547B (zh) 一种具有sop功能的双并网接口中压光伏发电系统
CN112904930B (zh)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Vigneysh et al. Grid interconne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using 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 A fuzzy logic-based approach
CN109888818B (zh) 一种用于并网光伏系统的兼容双模式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531781B (zh) 一种双并网接口光伏发电系统
CN112436549B (zh) 一种双并网接口中压光伏发电系统
CN112436548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CN112436550B (zh) 一种中压光伏发电系统
CN114512978A (zh) 一种串联组网型风电全直流送出系统控制方法
CN109842137B (zh) 一种单三相混联微网群的协调控制方法
CN206948199U (zh) 一种模拟电网扰动的电源
Gira et al. ANFIS controlle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utilizing grid-connected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as PV-STATCOM
Dehaghani et al. Distributed Secondary Voltage and Current Control Scheme with Noise Nullification Ability for DC Microgrids
Weerakoon et al. Low voltage DC microgrid control strategy using single phase DQ transformation
Dai et al. Negative sequence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high-speed railway with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