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413B -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4413B
CN112904413B CN201911228855.9A CN201911228855A CN112904413B CN 112904413 B CN112904413 B CN 112904413B CN 201911228855 A CN201911228855 A CN 201911228855A CN 112904413 B CN112904413 B CN 112904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karst
thickness
residual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88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4413A (zh
Inventor
罗冰
马奎
田兴旺
彭瀚霖
张玺华
邹娟
王云龙
山述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288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4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4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4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解决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岩溶型储层是油气储层中最重要的一类,而岩溶型储层的发育都明显的受到岩溶古地貌的影响,比如,当在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上勘探油气井时,该油气井成功出油气的概率更高。所以,绘制岩溶古地貌图对于岩溶型储层油气井的勘探至关重要。其中,岩溶古地貌是指岩溶型储层的一种初始地貌,也可以理解为岩溶型储层在古代的一种地貌。
目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印模厚度法”以及“残余厚度法”,“印模厚度法”要求:侵蚀面以上地层没有明显的构造变形、标志层尽量靠近侵蚀面、标志层以下地层为补偿沉积、标志层基本上与古海平面平行且全区分布。“残余厚度法”要求:侵蚀面以下地层没有明显的构造变形、标志层基本上与古海平面平行且全区分布。可见,上述两种方法均需选择标志层。然而,由于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标志层往往难以选择,使得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变得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可以解决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困难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下,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上;
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所述地貌单元包括岩溶高地、岩溶谷地、岩溶坡地或者岩溶盆地;
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根据所述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包括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所述溶蚀孔洞储层与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包括:
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根据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和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根据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上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包括:
从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所述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二距离作为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将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镜像线确定为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
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所述侵蚀面的位置,确定所述岩溶古地貌中所述岩溶坡地位置;
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以及所述侵蚀面的位置,确定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以及岩溶盆地位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下,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第一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所述地貌单元包括岩溶高地、岩溶谷地、岩溶坡地或者岩溶盆地;
第二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标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包括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所述溶蚀孔洞储层与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标注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标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和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所述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二距离作为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镜像线确定为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所述侵蚀面的位置,确定所述岩溶古地貌中所述岩溶坡地位置;
第七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以及所述侵蚀面的位置,确定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以及岩溶盆地位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提供的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中的任一步骤。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提供的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中的任一步骤。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提供的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中的任一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首先会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也即是,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然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之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接下来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最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并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确定出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见,一方面,由于在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上的溶蚀孔洞储层处勘探油气井时,该油气井成功出油气的概率往往更高,因而,通过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即可大大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即可确定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又由于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标志层往往难以选择,而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是容易选取的,因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将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地层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溶古地貌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由于在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上勘探油气井时,该油气井成功出油气的概率往往更高。所以,绘制岩溶古地貌图对于岩溶型储层油气井的勘探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来为油气井的勘探提供重要依据。需要说明的是,岩溶地貌为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之后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显而易见地,岩溶古地貌为可溶性岩石在进行溶蚀作用之前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中,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可以为一个计算机设备。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侵蚀面之下,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侵蚀面之上。
步骤102:根据侵蚀面的位置和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侵蚀面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步骤103: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步骤104: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地貌单元包括岩溶高地、岩溶谷地、岩溶坡地或者岩溶盆地。
步骤105: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步骤106: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首先会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也即是,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然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之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接下来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最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并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确定出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见,一方面,由于在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上的溶蚀孔洞储层处勘探油气井时,该油气井成功出油气的概率往往更高,因而,通过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即可大大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即可确定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又由于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标志层往往难以选择,而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是容易选取的,因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将更高。
可选地,实际钻井数据包括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溶蚀孔洞储层与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包括:
在初始古地貌图上,确定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根据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和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包括:
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根据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
可选地,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上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包括:
从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在多个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在多个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多个第二距离作为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将残余地层的底面的镜像线确定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可选地,根据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包括:
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
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侵蚀面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
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以及残余地层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以及侵蚀面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以及岩溶盆地位置。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中,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可以为一个计算机设备。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侵蚀面之下,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侵蚀面之上。
其中,上述当前地层截面图是对地层截面进行绘制得到的,也即是,上述当前地层截面图中不仅包括有侵蚀面、残余地层的底面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还包括有其他地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均可以通过多个位置点来表征。每个位置点均可以包括一个横坐标和一个纵坐标,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直接获取侵蚀面上的多个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也即是,获取了侵蚀面的位置。同理,计算机设备还可以获取残余地层的底面上的多个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以及获取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上的多个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从而得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步骤202:根据侵蚀面的位置和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侵蚀面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理论上,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沿着地层的厚度方向分别只对应一个残余地层的底面上的位置点和一个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上的位置点。
然而,从上述步骤201中的描述可知,当前地层截面图中除了包括有侵蚀面、残余地层的底面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之外,还包括有其他地层,这便使得残余地层的底面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与其他地层之间的分界面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在确定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时,沿着地层的厚度方向,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可以分别对应残余地层的底面上的多个位置点和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也即是,残余地层的底面是一个具有“厚度”的面,同理,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也是一个具有“厚度”的面。
这样,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比较残余地层的底面上多个位置点与对应的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并将残余地层的底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中距离侵蚀面的第一位置点最近的位置点确定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同理,可以比较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与对应的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并将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中距离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最近的位置点确定为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
其中,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为侵蚀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通过侵蚀面上其他位置点确定对应的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的方法和通过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确定对应的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同理,通过侵蚀面上其他位置点确定对应的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的方法和通过侵蚀面上的第一位置点,确定对应的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待侵蚀面上的所有位置点对应的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点确定完之后,也即是,完成了确定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确定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步骤203: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研究地层截面图是用来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的位置的截面图,也即是,上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包括有侵蚀面、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而不包括其他的地层,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底层对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的位置造成的影响。
基于上述描述,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均可以通过多个位置点来表征。每个位置点可以包括一个横坐标和一个纵坐标,横坐标可以表示该位置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纵坐标可以表示该位置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该位置点的地层深度,基准点可以为地表上的任一点。因而,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可以绘制到一个以基准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方向为横坐标方向,以竖直方向为纵坐标方向的第一坐标系中,也即是,绘制出了研究地层截面图。
示例性地,参见图3,以将侵蚀面绘制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为例,侵蚀面的位置可以由多个位置点来表征,假设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为侵蚀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包括第一横坐标和第一纵坐标,第一横坐标为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与基准点O之间的水平距离,第一纵坐标为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与基准点O之间的竖直距离,那么即可知,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可以绘制到以基准点O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方向为横坐标方向,以竖直方向为纵坐标方向的第一坐标系中。因为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为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因此,其他多个位置点绘制到第一坐标系的方法和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绘制到第一坐标系的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待其他位置点均绘制到第一坐标系之后,将得到侵蚀面截面图1。
显而易见地,根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截面图的方法和根据侵蚀面的位置,绘制侵蚀面截面图的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另外,根据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截面图的方法和根据侵蚀面的位置,绘制侵蚀面截面图的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再赘述。
待侵蚀面截面图、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截面图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截面图均绘制完毕之后,即可得到包括有侵蚀面、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研究地层截面图。
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基于将侵蚀面绘制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相同的方法,2可以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截面图,3可以为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截面图。
步骤204: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地貌单元包括岩溶高地、岩溶谷地、岩溶坡地或者岩溶盆地。
可以首先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可以通过下述步骤(1)-步骤(4)来实现:
步骤(1):从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由于侵蚀面是由无数个位置点组成的,因此,可以直接从该无数个位置点中选取多个位置点。
步骤(2):在多个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侵蚀面的多个位置点中选取第一侵蚀面位置点,第一侵蚀面位置点为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第一侵蚀面位置点对应第一侵蚀面横坐标和第一侵蚀面纵坐标。在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选取第一残余位置点,第一残余位置点对应第一残余横坐标和第一残余纵坐标,当第一侵蚀面横坐标和第一残余横坐标相等时,第一侵蚀面纵坐标和第一残余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侵蚀面位置点处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残余地层上第一残余位置点处的厚度。由于第一侵蚀面位置点为侵蚀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因此,在其他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方式和在第一侵蚀面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的方式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继续上述举例,参见图3,假设侵蚀面上的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为(XQ1,YQ1),那么同理可知,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处对应的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的第一残余位置点B为(XC1,YC1),显而易见地,XQ1=XC1,第一距离=|YC1-YQ1|,并将|YC1-YQ1|作为残余地层上第一残余位置点B处的厚度,也即是,在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处,确定得到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为侵蚀面上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因此,在其他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之后,即可得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步骤(3):在多个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多个第二距离作为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侵蚀面的多个位置点处选取第一侵蚀面位置点,第一侵蚀面位置点为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第一侵蚀面位置点对应第一侵蚀面横坐标和第一侵蚀面纵坐标。在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选取第一补偿位置点,第一补偿位置点对应第一补偿横坐标和第一补偿纵坐标,当第一侵蚀面横坐标和第一补偿横坐标相等时,第一侵蚀面纵坐标和第一补偿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侵蚀面位置点处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补偿沉积地层上第一补偿位置点处的厚度。由于第一侵蚀面位置点为侵蚀面上的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因此,在其他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方式和在第一侵蚀面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的方式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继续上述举例,假设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处对应的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第一补偿位置点C为(XB1,YB1),显而易见地,XQ1=XB1,第二距离=|YB1-YQ1|,并将|YB1-YQ1|作为补偿沉积地层上第一补偿位置点C处的厚度。也即是,在第一侵蚀面位置点A处,确定得到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其他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之后,即可得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步骤(4):将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镜像线确定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在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选取第一残余位置点,第一残余位置点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的任一位置点,然后,可以将水平通过该第一残余位置点的直线确定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镜像轴,最后将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关于该镜像轴径向的面确定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示例性地,参见图3,假设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2上第一残余位置点B的坐标为(XC1,YC1),第一残余位置点B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的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水平通过第一残余位置点B的直线L确定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镜像轴,那么第一残余位置点B的第一残余镜像点即为(XC1,YC1)。对于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的其他位置点,可以按照确定第一残余镜像点的方式来确定对应的镜像点,当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上的所有位置点对应的镜像点都被确定出来之后,即可得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镜像线,进而得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根据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可以通过下述步骤a-步骤b来实现:
步骤a: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因此,可以在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选取两个点,假设这两个点分别为第一趋势位置点和第二趋势位置点,第一趋势位置点对应第一趋势横坐标和第一趋势纵坐标,第二趋势位置点对应第二趋势横坐标和第二趋势纵坐标。当第二趋势纵坐标小于第一趋势纵坐标时,判断第二趋势横坐标和第一趋势横坐标的大小,当第二趋势横坐标大于第一趋势横坐标时,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当第二趋势横坐标小于第一趋势横坐标时,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
示例性地,参见图3,假设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趋势位置点D为(XJ1,YJ1),第二趋势位置点E为(XJ2,YJ2),显而易见地,YJ2-YJ1<0、XJ2-XJ1>0,也即是,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在第二趋势位置点E处的深度小于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在第一趋势位置点D处的深度,且XJ2-XJ1>0,因而,可以将X轴正方向确定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
步骤b: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侵蚀面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可以将残余地层的厚度大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时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
示例性地,参见图3,沿着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也即是,沿着X轴的正方向,图3中C-H区域即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的方式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岩溶坡地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c: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以及残余地层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以及侵蚀面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以及岩溶盆地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可以将残余地层的厚度等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时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高地位置,可以将第一次出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时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谷地位置,可以将第二次出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时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盆地位置。
对于岩溶高地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可能不会完全等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因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可以将残余地层的厚度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高地位置,可以将第一次出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且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与残余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谷地位置,可以将第二次出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且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与参与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盆地位置。其中,第一厚度阈值小于第二厚度阈值,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第一厚度阈值也可以等于第二厚度阈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参见图3,沿着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也即是,沿着X轴的正方向,F-G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G-C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谷地位置,H-I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盆地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岩溶高地位置的方式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岩溶高地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同理,上述确定岩溶谷地位置的方式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岩溶谷地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上述确定岩溶盆地位置的方式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岩溶盆地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确定出岩溶坡地位置、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以及岩溶盆地位置之后,即确定出了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
步骤205: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之后,也即是,确定出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岩溶坡地位置、岩溶盆地位置之后,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岩溶高地、岩溶谷地、岩溶坡地和岩溶盆地的特性绘制出一条古地貌理论图,该古地貌理论图用于指示理论上的岩溶古地貌图。另外,由于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表征着岩溶古地貌的实际地形趋势,而古地貌理论图只是用于指示理论上的岩溶古地貌图,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复原岩溶古地貌,可以根据古地貌理论图和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初始古地貌图。具体地,可以将古地貌理论图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均绘制到上述第一坐标系中,从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确定多个沉积位置点,从该多个沉积位置点处,确定古地貌理论图上的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最后将古地貌理论图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以及对应的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相加,确定初始古地貌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是指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的多个沉积位置点与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起始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古地貌理论图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是指多个沉积位置点对应的古地貌理论图上的多个理论位置点处与第一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之间的竖直距离。
还需要说明的是,古地貌理论图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可以表征该多个不同位置处理论上的的岩溶古地貌的深度,而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可以表征该岩溶古地貌在不同位置处的实际地形趋势,因此,将古地貌理论图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以及对应的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相加,复原得到的初始古地貌图跟实际上的岩溶古地貌更接近。
示例性地,参见图4,接步骤204中的举例,F-G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G-C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谷地位置,H-I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盆地位置,C-H区域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将古地貌理论图R绘制到第一坐标系中,再将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S绘制到第一坐标系中。之后,从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确定起始点P和第一沉积位置点U,第一沉积位置点U为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第一沉积位置点U对应古地貌理论图上的第一理论位置点V,假设起始点P为(XCJ0,YCJ0),第一沉积位置点U为(XCJ1,YCJ1),第一理论位置点V为(XX1,YX1),那么,古地貌理论图上的第一理论位置点V处的深度即为YX1,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第一沉积位置点U处的深度即为|YCJ0-YCJ1|。最后,可以将古地貌理论图上第一理论位置点V处的深度和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上第一沉积位置点U处的深度相加,确定第一沉积位置点U对应的初始古地貌图T上的第一岩溶图位置点W。由于第一沉积位置点U为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因此,其对应的第一岩溶图位置点W也为构成初始古地貌图的多个位置点中的任一位置点。因此,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构成初始古地貌图的多个位置点中其他位置点,最后通过构成初始古地貌图的多个位置点即可确定初始古地貌图T。
步骤206: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由于溶蚀孔洞储层通常情况下为富含有油气的油气层,因此,在确定出初始古地貌图之后,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对于后续的钻井指导也至关重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其中,实际钻井数据包括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溶蚀孔洞储层与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残余地层的顶面绘制到上述第一坐标系中,这样,第一坐标系中将存在初始古地貌图和残余地层的顶面图。
通常情况下,由于残余地层顶面的溶蚀孔洞储层在不同地貌单元表现有差异性,如岩溶高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主要发育在残余地层顶面40m内,也即是,岩溶高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与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0m;岩溶谷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基本不发育,也即是,在岩溶谷地位置,一般无油气层;岩溶坡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主要发育在残余地层顶面80m内,也即是,岩溶坡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与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80m;岩溶盆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主要发育在残余地层面部20m内,也即是,岩溶盆地位置,溶蚀孔洞储层与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20m。
因此,可利用残余地层顶面位置和上述实际钻井数据,确定出溶蚀孔洞储层位置,并将溶蚀孔洞储层位置标注在初始古地貌图上,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比如,假设残余地层顶面位置上的M点的坐标为(100,100),且M点对应岩溶谷底位置,那么,M点对应的溶蚀孔洞储层位置的坐标即为(100,100+80),也即是,确定出了M点对应的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点。根据残余地层顶面位置上的其他位置点以及对应的地貌单元,确定对应的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点的方法和根据M点以及M点对应的地貌单元,确定M点对应的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点的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待所有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点确定完毕之后,即完成了确定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之后,可以将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标注至初始古地貌图上,得到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首先会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也即是,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然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之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接下来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最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并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确定出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见,一方面,由于在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上的溶蚀孔洞储层处勘探油气井时,该油气井成功出油气的概率往往更高,因而,通过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即可大大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即可确定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又由于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标志层往往难以选择,而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是容易选取的,因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将更高。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1、第一确定模块502、第一绘制模块503、第二确定模块504、第二绘制模块505以及标注模块506。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侵蚀面之下,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侵蚀面之上;
第一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和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侵蚀面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第一绘制模块503,用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第二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地貌单元包括岩溶高地、岩溶谷地、岩溶坡地或者岩溶盆地;
第二绘制模块505,用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标注模块506,用于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实际钻井数据包括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溶蚀孔洞储层与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标注模块506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初始古地貌图上,确定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标注单元,用于根据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和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504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侵蚀面的位置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从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多个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残余地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多个位置点处,确定侵蚀面与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多个第二距离作为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残余地层的底面的镜像线确定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
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侵蚀面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
第七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以及残余地层的厚度、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以及侵蚀面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岩溶谷地位置以及岩溶盆地位置。
综上所述,由于首先会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也即是,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然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出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之后,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接下来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最后根据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并根据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确定出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可见,一方面,由于在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上的溶蚀孔洞储层处勘探油气井时,该油气井成功出油气的概率往往更高,因而,通过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即可大大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无需获取标志层的位置即可确定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又由于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标志层往往难以选择,而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是容易选取的,因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将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在确定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与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6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602,其中,存储器6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条指令由该处理器601加载并执行。当然,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600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上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下,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上;
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其中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为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镜像线;
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
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时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
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
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第一次出现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且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谷地位置;
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第二次出现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且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盆地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厚度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厚度阈值;
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根据所述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包括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所述溶蚀孔洞储层与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包括:
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根据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和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包括:
从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所述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二距离作为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4.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地层截面图中的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以及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下,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位于所述侵蚀面之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的位置,确定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
第一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所述侵蚀面的位置、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以及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确定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以及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其中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为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镜像线;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确定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深度减小的方向;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时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岩溶古地貌中岩溶坡地位置;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高地位置;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第一次出现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且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谷地位置;沿着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的第一方向,将第二次出现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且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厚度阈值的多个位置点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岩溶古地貌中岩溶盆地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厚度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厚度阈值;
第二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沉积期构造趋势面在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对应的趋势线和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的位置,绘制初始古地貌图;
标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溶古地貌处的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包括所述岩溶古地貌中不同地貌单元处所述溶蚀孔洞储层与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标注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确定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
标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残余地层的顶面的位置和所述实际钻井数据,在所述初始古地貌图上标注溶蚀孔洞储层的位置,得到能够指示油气层位置的岩溶古地貌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研究地层截面图中的所述侵蚀面上确定多个位置点;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残余地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一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一距离作为所述残余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位置点处,确定所述侵蚀面与所述补偿沉积地层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多个第二距离,将所述多个第二距离作为所述补偿沉积地层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28855.9A 2019-12-04 2019-12-04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04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8855.9A CN112904413B (zh) 2019-12-04 2019-12-04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8855.9A CN112904413B (zh) 2019-12-04 2019-12-04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413A CN112904413A (zh) 2021-06-04
CN112904413B true CN112904413B (zh) 2024-05-28

Family

ID=7611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8855.9A Active CN112904413B (zh) 2019-12-04 2019-12-04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441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316A (zh) * 2015-03-25 2016-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貌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316A (zh) * 2015-03-25 2016-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貌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汪泽成 等;《石油勘探与开发》;第41卷(第3期);第305-312页 *
渤海盆地潜山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特征分析——以W油气田为例;韦红 等;《非常规油气》;第3卷(第6期);第31-3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413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5065B (zh)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Droz et al. Architecture of an active mud-rich turbidite system: The Zaire Fan (Congo–Angola margin southeast Atlantic) Results from ZaïAngo 1 and 2 cruises
US9651698B2 (en) Multi-beam bathymetric chart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submarine digital depth model feature extraction
AU20113547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CN108986213B (zh) 一种基于叠置技术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A2865866C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dynamic gridding
CN111475920B (zh) 一种深水盆地古水深的获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87583B2 (en) Rotations from gradient directions
CN113409463B (zh) 一种包括尖灭处理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5373024A (zh) 基于地层记录沉降反演被动陆缘地壳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98068B (zh) 古构造约束建模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904413B (zh)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00518B (zh) 一种利用相邻地层互相关约束的地层面模型修正方法
CN107870374B (zh) 一种地层剥蚀演化恢复方法
CN111427087B (zh) 用于确定古地貌中碳酸盐岩储层位置的方法
CN115221741A (zh) 构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丘状形态框架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CN112083483A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去压实校正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1396026A (zh) 基于水平井测井数据的碳酸盐岩高渗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666607B (zh) 重力反演黄土层厚度分布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65142B (zh) 岩溶古地貌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17455B (zh) 一种地层圈闭的刻画方法及系统
CN114994748A (zh)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18050819A (zh) 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确定方法
CN113640870A (zh) 一种岩溶剥蚀界面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5201911A (zh) 一种基于古潜水面划分地下分水岭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