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0893B - 神经拉钩 - Google Patents
神经拉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90893B CN112890893B CN202110363622.0A CN202110363622A CN112890893B CN 112890893 B CN112890893 B CN 112890893B CN 202110363622 A CN202110363622 A CN 202110363622A CN 112890893 B CN112890893 B CN 1128908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handle
- thickness
- nerve
- hook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拉钩。神经拉钩包括:手柄,包括第一手柄段和第二手柄段,第二手柄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手柄段垂直连接;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段的第二端连接;钩体段,与中间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手柄段与钩体段平行设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神经拉钩在牵拉过程中使用不方便,容易对硬膜囊和神经根造成伤害,术中容易发生晃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神经拉钩。
背景技术
脊柱外科手术,特别是腰椎手术处理椎间盘时术野较小,为了更清楚的显露腰椎椎间盘,必须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才能扩大视野,更好的显露椎间盘,便于手术操作,这一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神经拉钩向一侧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来实现显露椎间盘的目的。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助手需要非常仔细小心地控制手中的神经拉钩,以防止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到神经拉钩的作用,造成卡压和损伤。
相关技术中,神经拉钩在牵拉过程时容易发生晃动,影响手术医生的视野及操作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拉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神经拉钩在牵拉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拉钩,包括:手柄,包括第一手柄段和第二手柄段,第二手柄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手柄段垂直连接;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段的第二端连接;钩体段,与中间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手柄段与钩体段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中间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与钩体段连接,第一连接板与钩体段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20°。
进一步地,中间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板为弧形板;其中,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观察窗。
进一步地,中间连接部还包括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连接第三连接板和第二手柄段的第二端,其中,第四连接板的厚度朝向手柄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四连接板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板的厚度,第三连接板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由第四连接板朝向第二连接板的方向上,第四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宽度均逐渐减小地设置,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朝向第一连接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板的厚度,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大于钩体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二连接板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板的半径为r,其中,3.5cm<r<5cm。
进一步地,第四连接板和/或第二手柄段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第二观察窗与第一观察窗相连通地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手柄段与钩体段平行设置,从而在神经拉钩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改变第一手柄段的手持角度改变钩体段在椎管上的贴合角度,进而使得在牵拉时钩体段能够与椎管的前壁稳定贴合,避免在牵拉过程中晃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对神经根造成卡压或损伤,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及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神经拉钩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神经拉钩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神经拉钩的主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神经拉钩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手柄;11、第一手柄段;12、第二手柄段;20、中间连接部;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第三连接板;24、第四连接板;30、钩体段;40、第一观察窗;50、第二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拉钩,神经拉钩包括手柄10、中间连接部20和钩体段30。手柄10包括第一手柄段11和第二手柄段12,第二手柄段12的第一端与第一手柄段11垂直连接;中间连接部20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段12的第二端连接;钩体段30与中间连接部20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手柄段11与钩体段30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手柄段11与钩体段30平行设置,从而在神经拉钩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改变第一手柄段11的手持角度改变钩体段30在椎管上的贴合角度,进而使得在牵拉时钩体段30能够与椎管的前壁稳定贴合,避免在牵拉过程中晃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对神经根造成卡压或损伤,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及手术的成功率。
进一步地,由于神经拉钩的工作位置位于创口的内部,在软组织的下方,可供操作的视野小,视觉效果差,将第一手柄段11和第二手柄段12垂直设置,可以通过手柄的抓握姿势判断神经拉钩上的其他结构的位置,且不会遮挡视野,以便于神经拉钩的使用和手术的进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部20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端与钩体段30连接,第一连接板21与钩体段30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2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板21与钩体段3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保证了钩体段30正常的牵拉钩挂作用的基础上,为手术操作提供了避让空间,避免了因中间连接部20整体太贴近椎管导致手术操作工具与神经拉钩之间发生干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部20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板23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板23为弧形板;其中,第三连接板23上设有第一观察窗4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连接板23为弧形板,从而能够适应硬膜囊的外壁面形状,便于第三连接板23与硬膜囊相贴合,使第三连接板23的组织顺应性较高,占用空间小,不会挤压软组织,并为主刀的髓核钳或其他椎间处理工具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避免操作工具与神经拉钩之间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由于第三连接板23上设有第一观察窗40,从而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必要的观察视野,便于手术操作。同时,第一观察窗40的设置,使第三连接板23的刚度有一定的降低,且柔性提高,降低了对神经的牵拉强度,对神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部20还包括第四连接板24,第四连接板24连接第三连接板23和第二手柄段12的第二端,其中,第四连接板24的厚度朝向手柄1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板24在第二手柄段12和第三连接板23之间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使得弧形板与平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刚度较高,不易在弧形板和平板的连接处产生变形,保证了神经拉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便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控制对神经拉钩的施力大小及施力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板24的厚度>第三连接板23的厚度>第二连接板22厚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四连接板24的厚度为d5,第三连接板23为厚度为d1,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为d2,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为d3,钩体段30的厚度为d4,由第四连接板24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d1和d2均逐渐减小地设置,d5>d1>d2。
上述设置使得中间连接部20的刚度逐步降低,进而实现了手柄10处刚度较高,控制力强,而中间连接部20的刚度较低,与神经根及应囊膜接触的部位相对较柔软,手感强,便于操作人员感知力度和方向,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钩体段30的厚度,即d3>d2>d4。上述设置通过增加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提高了钩体段30的钩挂能力,避免因钩体段30与第一连接板21之间的结构强度太弱导致钩挂过程中钩体段30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发生变形导致钩挂失效。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d1为2mm~4mm,d2为1mm~2mm,d3为2mm~4mm,d4为0.5mm~1.5mm。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第四连接板24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第四连接板24和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均逐渐减小地设置,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朝向第一连接板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由第四连接板24的宽度为w1,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为w2,由第四连接板24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w1和w2均逐渐减小地设置,且w1>w2,上述设置在保证第一观察窗40具有良好的视野范围和操作空间的基础上,降低第四连接板24和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使第四连接板24和第三连接板23的刚度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提高了第三连接板23的柔性。
同时,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为w3,第一连接板21的宽度为w4,第二连接板22朝向第一连接板21的方向上,w3逐渐增大地设置,且第一连接板21的宽度≥第二连接板22的最大宽度,即w4≥w3。
上述设置提高了钩体段30的牵拉宽度,进一步提供了操作空间,使手术操作更便利。
优选地,手柄10可以是与第四连接板24的上端厚度一致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杆状结构,或者第一手柄段11和第二手柄段12中的一个为杆状结构,另一个为板状结构,其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手柄10能够满足用户握持时的刚度要即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23的半径为r,其中,3.5cm<r<5cm。
上述设置使第三连接板23能够适应硬膜囊的外周尺寸,提高了组织顺应性,使第三连接板23与硬膜囊的曲率半径一致,空间占用小,不会挤压软组织,提高了患者使用舒适度。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板24和第二手柄段12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50,第二观察窗50与第一观察窗40相连通地设置。
上述设置大大增加了手术中的观察视野和操作空间,并有效调整了中间连接部20的结构刚度,便于操作人员控制。
脊柱外科手术,特别是腰椎手术处理椎间盘时术野较小,为了更清楚的显露腰椎椎间盘,必须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才能扩大视野,更好的显露椎间盘,便于手术操作,这一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神经拉钩向一侧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来实现显露椎间盘的目的。
在术中,手术助手需要非常仔细小心地控制手中的神经拉钩,以防止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到神经拉钩的作用,造成卡压和损伤,因此,需要神经拉钩在手持部位刚度高,控制力强,而在与神经根及硬膜囊接触的部位相对柔软,手感强,能感知力度和方向,同时需要拉钩形态的组织顺应性强,在不占术者的操作空间情况下发挥足够的牵拉作用,同时提供很好的术中视野。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四连接板24的厚度为d5,第三连接板23为厚度为d1,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为d2,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为d3,钩体段30的厚度为d4,由第四连接板24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d1和d2均逐渐减小地设置,d5>d1>d2。
上述设置使得中间连接部20的刚度逐步降低,进而实现了手柄10处刚度较高,控制力强,而中间连接部20的刚度较低,与神经根及应囊膜接触的部位相对较柔软,手感强,便于操作人员感知力度和方向,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钩体段30的厚度,即d3>d2>d4。上述设置通过增加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提高了钩体段30的钩挂能力,避免因钩体段30与第一连接板21之间的结构强度太弱导致钩挂过程中钩体段30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发生变形导致钩挂失效。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第四连接板24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第四连接板24和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均逐渐减小地设置,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朝向第一连接板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由第四连接板24的宽度为w1,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为w2,由第四连接板24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w1和w2均逐渐减小地设置,且w1>w2,上述设置在保证第一观察窗40具有良好的视野范围和操作空间的基础上,降低第四连接板24和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使第四连接板24和第三连接板23的刚度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提高了第三连接板23的柔性。
同时,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为w3,第一连接板21的宽度为w4,第二连接板22朝向第一连接板21的方向上,w3逐渐增大地设置,且第一连接板21的宽度≥第二连接板22的最大宽度,即w4≥w3。
上述设置提高了钩体段30的牵拉宽度,进一步提供了操作空间,使手术操作更便利。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第一手柄段与钩体段平行设置,从而在神经拉钩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改变第一手柄段的手持角度改变钩体段在椎管上的贴合角度,进而使得在牵拉时钩体段能够与椎管的前壁稳定贴合,避免在牵拉过程中晃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对神经根造成卡压或损伤,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及手术的成功率。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10),包括第一手柄段(11)和第二手柄段(12),所述第二手柄段(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段(11)垂直连接;
中间连接部(20),所述中间连接部(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段(12)的第二端连接;
钩体段(30),与所述中间连接部(20)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手柄段(11)与所述钩体段(30)平行设置;
所述中间连接部(20)包括:
第一连接板(21),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端与所述钩体段(30)连接;
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连接板(23),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3)为弧形板;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23)上设有第一观察窗(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钩体段(30)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20)还包括第四连接板(24),所述第四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3)和所述第二手柄段(12)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四连接板(24)的厚度朝向所述手柄(1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2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厚度,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四连接板(24)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方向上,所述第四连接板(24)和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宽度均逐渐减小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大于所述钩体段(30)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最大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3)的半径为r,其中,3.5cm<r<5c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24)和/或所述第二手柄段(12)上还设有第二观察窗(50),所述第二观察窗(50)与所述第一观察窗(40)相连通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3622.0A CN112890893B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神经拉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3622.0A CN112890893B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神经拉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90893A CN112890893A (zh) | 2021-06-04 |
CN112890893B true CN112890893B (zh) | 2022-05-03 |
Family
ID=76110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63622.0A Active CN112890893B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神经拉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908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98859B (zh) * | 2021-12-09 | 2022-11-01 |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一种鼻咽部辅助显露腺样体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O117756B1 (ro) * | 1999-04-08 | 2002-07-30 | Leon Dănăilă | Depărtător de rădăcină nervoasă |
CN105662500B (zh) * | 2016-03-22 | 2017-11-21 | 吉林大学 | 颏成形专用拉钩 |
CN208492175U (zh) * | 2017-08-27 | 2019-02-15 | 邓功建 | 一种神经外科用神经根拉钩 |
CN209404843U (zh) * | 2018-06-12 | 2019-09-20 | 王吉兴 | 一种神经拉钩 |
CN209220369U (zh) * | 2018-11-28 | 2019-08-09 |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活动膝关节股骨髁提拉钩 |
CN111904493A (zh) * | 2020-08-14 | 2020-11-10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神经拉钩装置 |
-
2021
- 2021-04-02 CN CN202110363622.0A patent/CN11289089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90893A (zh) | 2021-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210208T3 (es) | Miembros quirurgicos de incision para aparato de sutura endoscopica. | |
CN112890893B (zh) | 神经拉钩 | |
CN112006818A (zh) |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植入工具 | |
KR20190000549U (ko) | 초음파 오스테오톰 커터 헤드 | |
CN112716664B (zh) | 一种采用球囊成型的围栏型骨水泥脊柱融合装置 | |
CN211883912U (zh) | 带挡板的神经拉钩 | |
CN201098191Y (zh) | 椎管保护固定板 | |
CN212650863U (zh) | 一种医用腔内使用自动牵开器 | |
CN104921793B (zh) | 组配式棘间万向稳定器 | |
CN216675828U (zh) | 一种自由调节方向的可视支气管封堵器 | |
CN212630973U (zh) |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植入工具 | |
CN214968474U (zh) | 一种用于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体位垫 | |
CN213310736U (zh) | 一种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 | |
CN205339028U (zh) | 一种脊柱后路可调式手术拉钩 | |
CN105326586B (zh) | 拼接型腰椎后路融合器 | |
CN212369110U (zh) | 一种用于临床牙槽骨修整术时的牙龈拉钩装置 | |
CN114601645A (zh) | 一种用于驼背患者的护理床 | |
CN210520948U (zh) | 一种水介质椎间盘镜用装置 | |
US20110172496A1 (en) | Device for transaxillary breast augmen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CN210931568U (zh) | 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 | |
CN207286135U (zh) | 一种双头腹腔镜抓钳 | |
CN111528943A (zh) | 一种医用腔内使用自动牵开器 | |
CN219001634U (zh) | 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 | |
CN221577863U (zh) | 一种tlif手术中使用的神经拉钩 | |
CN209391999U (zh) | 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双尖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