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044B -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044B
CN112888044B CN202110118775.9A CN202110118775A CN112888044B CN 112888044 B CN112888044 B CN 112888044B CN 202110118775 A CN202110118775 A CN 202110118775A CN 112888044 B CN112888044 B CN 112888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87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8044A (zh
Inventor
史杰
王西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87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8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8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匹配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主机端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以在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无法对主机端与副机端进行重置,就可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实现对副机端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VR设备除了一体机端之外,通常还配有两个外设VR手柄。现有技术中,如果使用现有的gazell通信配对方案,即一体机中的nordic芯片在flash烧写完成后,生成固定的system address参数。手柄端通过system address参数生成相应固定的通信频段参数。手柄端将system address参数通过无线通讯发送给一体机端。一体机端在获取到手柄端将system address参数后,通过相同算法,生成相应固定的通信频段参数。一体机端和手柄端的通信频段相同,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通信频段相同后可以通信,建立连接。即完成VR一体机与单一手柄的配对工作。
由于只有flash重新烧录才能使system address参数更新,这样用户拿到 VR设备后,由于flash无法烧写,因此用户手中的每一个手柄的通信频段即为固定不变,进而无法重新匹配一体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每一个手柄的通信频段即为固定不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备匹配方法,应用于主机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
若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报文包括用所述主机端的第一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匹配方法还包括:
若解析监听到的响应得到所述第一标识,则确定所述响应为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响应中还包括所述副机端的第二标识;
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m,与所述第二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
根据所述元素个数m和元素个数n以及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匹配方法,应用于副机端,所述方法包括:
若监听到主机端发送的报文,生成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并向所述主机端发送所述响应,以使所述主机端切换至所述通信频段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报文包括所述主机端的第一标识,以使所述副机端确定所述主机端的连接权限。
进一步地,生成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的步骤,包括:
生成携带有预设的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的响应。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m,与所述第二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
根据所述元素个数m和元素个数n以及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主机端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以在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无法对主机端与副机端进行重置,就可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实现对副机端的控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设备匹配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设备匹配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设备匹配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在实际应用中,VR设备除了一体机端之外,通常还配有两个外设VR 手柄。如果使用现有的gazell通信配对方案,即nordic芯片在flash烧写完成后,生成固定的systemaddress参数。手柄端通过system address参数生成相应固定的通信频段参数。手柄端将system address参数通过无线通讯发送给一体机端。一体机端在获取到手柄端将systemaddress参数后,通过相同算法,生成相应固定的通信频段参数。一体机端和手柄端的通信频段相同,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通信频段相同后可以通信,建立连接。即完成VR一体机与单一手柄的配对工作。常见的,设备端中Nordic芯片的私有协议gazell的配对通信方案如下所述:
Nordic芯片每一次flash烧写之后,会产生固定的system address参数。此参数不会随着nordic芯片上下电而改变,只有通过重新烧写nordic芯片,才会改system address参数。Gazell通信协议是基于2.4Ghz频段的私有协议,私有协议频段共有81个。每个频段的标号可以用0-80表示。即0表示频段 0,1表示频段1,以此类推,80表示频段80,Gazell通信协议,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同一时刻,发射端只能与一个接收端通信。发射端和接收端通信,即为建立连接。
但是,由于只有flash重新烧录才能使设备端的参数更新,因此用户拿到 VR设备后,由于flash无法烧写,用户手中的每一个手柄的通信频段即为固定不变。当多个手柄在同一场景下使用时,难免会出现多个手柄设备之间的通信频段覆盖的问题,从而使多个手柄通信造成对彼此的干扰。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设备匹配方法,应用于主机端,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
在该步骤中,主机端是指信号的发送端,相应地,副机端是指信号的接受端,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VR一体机与手柄的配对方式,其他通过主机发送信号控制副机的设备组合也可以适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端在确认进入与副机端匹配的流程时,以广播的方式发送报文,以发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副机端,其中,确认进入与副机端匹配的流程不仅限于被动判定的方式,还可以由用户主动触发匹配流程,然后主机端开启广播报文。
步骤S102,若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可能存在多个副机端,但在多个副机端中存在与其他主机端匹配的设备,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在监听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再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
具体地,即便是不与主机端匹配的副机端也可能反馈与报文对应的响应,所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确定与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的方式,所述设备匹配方法还包括:
若解析监听到的响应得到所述第一标识,则确定所述响应为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其中,主机端在发送的报文中可以携带有主机端的第一标识,以在副机端识别后,返回响应,第一标识可以是用于表示主机端唯一身份的标识,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标识可以是一个uint8类型的数组。数组内元素个数为m。例如:m=2的情况下,access code[0]=0x01,access code[1]=0xFF。而第一标识是主机端每次进入配对流程后随机产生的,从而可以保证每次匹配过程采用通信频段的唯一性。
另外,在副机端发送的响应中还包括所述副机端的第二标识;
相应地,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标识是用于表示副机端的身份标识,以使主机端确定该副机端的权限,而不同于常规地,本发明实施例为了确定该次主机端与副机端匹配过程使用的通信频段,采用预设的计算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例如,采用字典表的方式,通过预先建立第一标识、第二标识以及通信频段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通信频段。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的步骤,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1,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m,与所述第二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标识是表示主机端身份标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标识可以是access code参数,其中可以access code参数是一个uint8类型的数组。数组内元素个数为m。例如:m=2的情况下,access code[0]=0x01, access code[1]=0xFF。accesscode是主机端每次进入配对流程后随机产生的。
第二标识是表示副机端身份标识,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标识system address参数,其中,system address参数可以是一个一个uint8类型的数组,数组内元素个数为n。例如:当n=4的情况下,可以假设system address[0]= 0x11,system address[1]=0x22,system address[2]=0x33,system address[3]= 0x44,以上system address参数是副机端初始化时烧写flash产生的。
步骤S202,根据所述元素个数m和元素个数n以及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gazell通信协议下,可以使用的最大频段序号为80,最小频段序号为1。可以设置两个参数:GZ-P_CHANNEL_MAX和GZP_CHANNEL_MIN。其中GZP_CHANNEL_MAX表示可以使用的最大频段序号, GZP_CHANNEL_MIN表示可以使用的最小频段序号。两个参数的取值规则为1≤GZP_CHANNEL_MIN≤GZP_CHANNEL_MAX≤80。两个参数可以人为设定。
已确定通信频段个数N、GZP_CHANNEL_MAX和 GZP_CHANNEL_MIN则可以计算出Binsize频段间隔。Binsize= (GZP_CHANNEL_MAX-GZP_CHANNEL_MIN)/(N+2)取整。举例说明:当N=3,GZP_CHANNEL_MIN=2,GZP_CHANNEL_MAX=79,则Binsize =(79-2)/(3+2)取整=15。
获取到Binsize后,即可计算出通信频段序列list中通信频段序列号。计算公式如下:list[i]=(binsize*(i+1))+((system address[i%n]+access code[i%m])%binsize)。其中0≤i≤N-1。
举例说明:
N=3,m=2,n=4,system address[0]=0x11,system address[1]=0x22,systemaddress[2]=0x33,system address[3]=0x44。access code[0]=0x01,access code[1]=0xFF。Binsize=15的情况下:
list[0]=(15*1)+(0x11+0x01)%15=18
list[1]=(15*2)+(0x22+0xFF)%15=34
list[2]=(15*3)+(0x33+0x01)%15=52
List={18,34,52}一个list包含3个频段元素,三个元素分别为18频段, 34频段,52频段,三个频段元素各自可以计算出对应的频段,例如18频段,则指具体使用的频段2400Mhz+18Mhz=2418MHz频段,在上述实例中,考虑到实际使用的Gazell通信协议是基于2.4Ghz频段的私有协议,私有协议频段共有81个,所以是基于2400Mhz确定本次通信使用的频段。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算法计算出了通信频段序列list之后,手柄端和一体机端均调频到通信频段序列list上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手柄和一体机之间的配对流程,实现手柄和一体机之间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匹配方法,应用于副机端,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若监听到主机端发送的报文,生成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在该步骤中,副机端可以监听主机端发送的报文前提是,副机端与主机端使用的初始频段相同,即将副机端与主机端开启匹配流程后,均调整至预设的专用频段,但是后续使用的通信频段(信道)需要进一步确定。
其中,所述报文包括所述主机端的第一标识,副机端可以先将第一标识存储,待副机端确定所述主机端具备连接权限后,副机端可以生成携带有预设的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的响应,以使主机端对副机端进行权限人证,具体地认证过程可以采用在主机端与副机端中设置白名单的方式进行确权。
步骤S302,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并向所述主机端发送所述响应,以使所述主机端切换至所述通信频段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地,步骤S302中,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其中,主机端在发送的报文中可以携带有主机端的第一标识,以在副机端识别后,返回响应,第一标识可以是用于表示主机端唯一身份的标识,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标识可以是一个uint8类型的数组。数组内元素个数为m。例如:m=2的情况下,access code[0]=0x01,access code[1]=0xFF。而第一标识是主机端每次进入配对流程后随机产生的,从而可以保证每次匹配过程采用通信频段的唯一性。
另外,在副机端发送的响应中还包括所述副机端的第二标识;
相应地,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标识是用于表示副机端的身份标识,以使主机端确定该副机端的权限,而不同于常规地,本发明实施例为了确定该次主机端与副机端匹配过程使用的通信频段,采用预设的计算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例如,采用字典表的方式,通过预先建立第一标识、第二标识以及通信频段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通信频段。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m,与所述第二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标识是表示主机端身份标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标识可以是access code参数,其中可以access code参数是一个uint8类型的数组。数组内元素个数为m。例如:m=2的情况下,access code[0]=0x01, access code[1]=0xFF。accesscode是主机端每次进入配对流程后随机产生的。
第二标识是表示副机端身份标识,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标识system address参数,其中,system address参数可以是一个一个uint8类型的数组,数组内元素个数为n。例如:当n=4的情况下,可以假设system address[0]= 0x11,system address[1]=0x22,system address[2]=0x33,system address[3]= 0x44,以上system address参数是副机端初始化时烧写flash产生的。
根据所述元素个数m和元素个数n以及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gazell通信协议下,可以使用的最大频段序号为80,最小频段序号为1。可以设置两个参数:GZ-P_CHANNEL_MAX和GZP_CHANNEL_MIN。其中 GZP_CHANNEL_MAX表示可以使用的最大频段序号, GZP_CHANNEL_MIN表示可以使用的最小频段序号。两个参数的取值规则为1≤GZP_CHANNEL_MIN≤GZP_CHANNEL_MAX≤80。两个参数可以人为设定。
已确定通信频段个数N、GZP_CHANNEL_MAX和GZP_CHANNEL_MIN则可以计算出binsize。Binsize= (GZP_CHANNEL_MAX-GZP_CHANNEL_MIN)/(N+2)取整。举例说明:当N=3,GZP_CHANNEL_MIN=2,GZP_CHANNEL_MAX=79,则Binsize =(79-2)/(3+2)取整=15。
获取到Binsize后,即可计算出通信频段序列list中通信频段序列号。计算公式如下:list[i]=(binsize*(i+1))+((system address[i%n]+access code[i%m])%binsize)。其中0≤i≤N-1。
举例说明:
N=3,m=2,n=4,system address[0]=0x11,system address[1]=0x22,systemaddress[2]=0x33,system address[3]=0x44。access code[0]=0x01,access code[1]=0xFF。Binsize=15的情况下:
list[0]=(15*1)+(0x11+0x01)%15=18
list[1]=(15*2)+(0x22+0xFF)%15=34
list[2]=(15*3)+(0x33+0x01)%15=52
通过算法计算出了通信频段序列list之后,手柄端和一体机端均调频到通信频段序列list上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手柄和一体机之间的配对流程,实现手柄和一体机之间的通信。
其中,主机端与副机端中设置的算法相同,所以在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在双端中均有存储的情况下,才可以确定出相同的通信频段,一般情况下副机端的第二标识是设备唯一不变的身份标识,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主机端中设置随机性(遵循预设规则)的第一标识,并通过广播的方式与目标副机端计算出相同的通信频段,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防止多个主机端与多个副机端通信频段难以更改,相互之间存在信号干扰的情况。
在本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设备匹配装置,应用于主机端,所述方法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
在本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设备匹配装置,应用于副机端,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若监听到主机端发送的报文,生成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并向所述主机端发送所述响应,以使所述主机端切换至所述通信频段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设备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理器通过主机端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以在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无法对主机端与副机端进行重置,就可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实现对副机端的控制。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1140可以是串行外设接口总线(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简称SPI)或者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C) 等。该通信总线11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 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 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设备匹配方法,应用于主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匹配与所述主机端对应的副机端时,广播用于搜索所述主机端信号覆盖范围内副机端的报文;
若监听到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以通过所述通信频段与所述副机端建立通讯连接;
所述报文包括用所述主机端的第一标识;
所述设备匹配方法还包括:
若解析监听到的响应得到所述第一标识,则确定所述响应为所述副机端发送的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所述响应中还包括所述副机端的第二标识;
根据所述响应确定用于与所述副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m,与所述第二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
根据所述元素个数m和元素个数n以及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2.一种设备匹配方法,应用于副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监听到主机端发送的报文,生成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
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并向所述主机端发送所述响应,以使所述主机端切换至所述通信频段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报文包括所述主机端的第一标识,以使所述副机端确定所述主机端的连接权限;
生成与所述报文对应的响应的步骤,包括:
生成携带有预设的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的响应;
根据所述响应确定与所述主机端通信的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通信频段的步骤,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m,与所述第二标识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
根据所述元素个数m和元素个数n以及预设的通信频段个数确定所述通信频段。
CN202110118775.9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Active CN112888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8775.9A CN11288804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8775.9A CN11288804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044A CN112888044A (zh) 2021-06-01
CN112888044B true CN112888044B (zh) 2023-04-25

Family

ID=7605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8775.9A Active CN11288804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804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8887B1 (en) * 2011-12-30 2017-10-04 Robert Bosch GmbH Low cost proximity pairing mechanism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CN108923819B (zh) * 2017-04-24 2020-04-21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040468B (zh) * 2020-11-04 2021-01-08 博泰车联网(南京)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交互的方法、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044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8688B (zh) 智能设备配网方法、装置以及控制器和介质
EP361478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88781B (zh) 无线射频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和智能家电设备
CN104660618A (zh) 绑定方法和绑定设备
CN113423105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5554754A (zh) 一种物联网wifi模块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46305A (zh) 智能家居网关网络配置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5101464A (zh)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及无线网络配置系统
CN105069875A (zh) 电子钥匙、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网/配对方法
CN110249585B (zh) 用于信息请求和/或信息供应的装置和方法
CN112187377A (zh) 一种天线调频系统、调频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149622B (zh) 智能家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888044B (zh) 一种设备匹配方法
CN113613251B (zh) 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4597890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14009B (zh) 一种配网方法、待配网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654895B (zh) 一种物联网智慧家居ZigBee快速组网的方法
CN110213021B (zh) 串行通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46217B (zh) 基于趋势判断的无线设备匹配通讯方法及系统与电子设备
CN113132157B (zh) 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468382B (zh) 一种经济型基于modbus协议rtu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338356B (zh) 一种网络修复方法、电子设备及移动设备
CN111757275B (zh)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743715B (zh) 一种处理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
CN114205378A (zh) 物联设备的配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1103, building C, Xingz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38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Qi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3, building C, Xingz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38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iqi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