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7115B -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7115B
CN112887115B CN201911204823.5A CN201911204823A CN112887115B CN 112887115 B CN112887115 B CN 112887115B CN 201911204823 A CN201911204823 A CN 201911204823A CN 112887115 B CN112887115 B CN 112887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group
leaf node
strategy
instruc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48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7115A (zh
Inventor
张钰
钱士明
杨振兴
张耀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48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7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7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7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69Address allocation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节约带宽资源。其中,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包括: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组播(multicast),也称多播,是一种将组播服务器或者组播平台发出的组播报文沿特定路径发送给一组终端设备,每条路径上仅有一份组播报文的通信方式。相对于一对一通信的单播(unicast),使用组播传输组播报文,增加终端的数量并不会显著增加网络的负载,从而可以减轻服务器和设备的负荷。也就是说,组播能够高效地解决一点对多点的传输和分发问题,因此,组播在目前的通信技术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参见图1,该图为常见的组播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组播网络架构包括网络侧的供应商边缘(network provider edge,NPE)101设备、上层运营商边缘设备(superstratum provider edge,SPE)102设备、用户侧的供应商边缘(user-end provideredge,UPE)103设备和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104。其中,NPE101为连接组播源节点的PE节点,SPE102为跨域中间设备,UPE103为组播叶子(leaf)节点。UE104向UPE103发起组播加入请求,UPE103生成动态组播组,以接收来自SPE102的组播业务流,然后将该组播业务流发送给UE104。目前在UPE103配置静态组播组(static group),以使SPE102能够提前将组播流量发送到UPE103中。当UE104发起组播加入请求之后,UPE103可以很快的将对应的组播流量发送到UE104,减少UE104的等待时间,满足低时延业务的要求。这种方式导致组播网络中存在带宽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节约带宽资源。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例如为网络云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NCE)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叶子节点例如为UPE。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例如为叶子节点的标识、第一对应关系等。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其次,控制设备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策略,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最后,控制设备根据策略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策略对应的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不同,而不同的下发时机决定了什么时候在叶子节点中配置静态组播组。例如,当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叶子节点的标识时,上述策略包括: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标识为重要叶子节点的标识,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就意味着该叶子节点为重要叶子节点,此时可以立即向该叶子节点下发第一指令,即立即在叶子节点中配置静态组播组,以及时的将对应的业务流引到叶子节点中,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再例如,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相应的,上述策略包括:当叶子节点不存在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也就是说,在该策略中,向叶子节点下发第一指令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即叶子节点不存在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满足该条件意味着用户比较需要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所以可以在叶子节点中配置静态组播组,以缩短用户等待的时间;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意味着用户对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需求量不大,所以可以暂时不配置静态组播组,以节约叶子节点的带宽。所以,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在基本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节约了带宽资源,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时长可根据预设参数的值,例如叶子节点的标识、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或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等进行确定,不同的情况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预设时长,以进一步实现保证用户体验和节约带宽资源之间的平衡。
例如,当叶子节点的标识表示该叶子节点为重要站点时,其对应的预设时长可以比非重要站点对应的预设时长短。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一策略;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二策略;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再例如,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可以是叶子节点中动态组播组中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多,意味着该叶子节点的用户量越大,该叶子节点位于核心位置的可能性越高;叶子节点中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少,意味着该叶子节点的用户量越小,该叶子节点位于偏远位置的可能性越小。所以,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较多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低于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较少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三策略;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四策略;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再例如,带宽利用率是指叶子节点的入接口的流量与入接口带宽的比值。带宽利用率越高表示该叶子节点的负载越高;带宽利用率越低表示该叶子节点的负载越低。为了实现负载均衡,带宽利用率越高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大于带宽利用率越低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五策略;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六策略;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控制设备可以用第二预设时长替换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也就是说,如果控制设备再次向叶子节点发送该第一指令时,说明该第一指令的业务流被叶子节点获取频繁,所以再次下发第一指令时可以尽快的下发,以进一步在提高用户体验和节约带宽之间找到平衡。
可选的,在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控制设备可以生成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叶子节点的标识、组播组地址和第一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控制设备曾向与叶子节点的标识对应的叶子节点发送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第一指令。当控制设备后续再次获取到第一对应关系,控制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二对应关系,将策略改为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可选的,当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时,在控制设备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之后,方法还包括:当叶子节点存在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意味着在该时段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的需求时间较短,为了节约带宽,控制设备可以向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删除静态组播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叶子节点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可不同,具体的可根据叶子节点的标识、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等信息进行确定。第三预设时长越长,意味着静态组播组存在的时间越长。通过对第三预设时长的确定可以进一步的平衡网络资源和用户体验。
例如,叶子节点的标识表示该叶子节点为重要叶子节点时,其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应当比非重要叶子节点长。具体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一策略;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二策略;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例如,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多,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长;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少,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短。具体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三策略;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四策略;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再例如,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越高,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短;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越低,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长。具体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五策略;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六策略;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叶子节点,该叶子节点可以例如为UPE。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叶子节点根据第一指令配置静态组播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叶子节点向控制设备发送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用于确定第一指令下发时机的策略,具体策略请见上文描述,以节约叶子节点的带宽。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叶子节点向控制设备发送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例如叶子节点的标识、第一对应关系等,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可选的,网络信息还包括以下其中一项:叶子节点的标识、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为叶子节点的入接口的流量与入接口带宽的比值。该预设参数用于确定上文中的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以及第三预设时长,实现进一步在用户体验和节约带宽之间找到平衡的目的,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策略,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策略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
可选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叶子节点的标识;策略包括: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
可选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策略包括:当叶子节点不存在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一策略;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二策略;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三策略;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四策略;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五策略;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六策略。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用第二预设时长替换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当叶子节点存在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向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删除静态组播组。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一策略;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二策略;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三策略;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四策略;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五策略;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六策略;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令配置静态组播组。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
可选的,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可选的,网络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项:叶子节点的标识、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为叶子节点的入接口的流量与入接口带宽的比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组播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组播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组播网络中所存在的带宽浪费的问题。
为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在图1所示的组播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组播网络架构还包括控制设备105。控制设备105可以例如为网络云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NCE)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图2中,控制设备105与NPE101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设备105还可以与SPE102和UPE103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PE101可以例如为路由器、交换机等转发设备,SPE102和UPE103例如为路由器、交换机等转发设备,UE104例如可以为机顶盒(set top box,STB)、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AD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叶子节点向控制设备发送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叶子节点可以例如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UPE103。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可以例如包括叶子节点的标识、组播组地址(group address)和在线时长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等。其中,当叶子节点为UPE时,叶子节点的标识可以例如为叶子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叶子节点的型号等。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dynamic group)中存在的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叶子节点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组播加入(report)消息后,叶子节点(例如图2中的UE104)可以根据该组播加入消息为该终端设备生成动态组播组,动态组播组中至少包括组播组地址,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接收该组播加入消息的接口、运行时间(uptime)等信息。运行时间可以从叶子节点接收到组播加入消息之后开始计时,直到该动态组播组删除,计时停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线时长根据运行时间进行确定。如果一个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多个接口分别对应的动态组播组中均存在,也就是说,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通过多个接口下发到多个终端设备,那么该组播组地址的在线时长可以根据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多个动态组播组的运行时间之和进行确定。
参见表1,该表为接口0/2/1.101对应的动态组播组的示例。
表1
Group Address Last Reporter Uptime Expiers
225.0.0.1 21.0.0.1 00:23:18 Off
225.0.0.2 21.0.0.2 05:30:09 Off
在表1中,动态组播组包括Group Address、最后报告者(last reporter)、Uptime和失效指示(expires)。其中,Last Reporter指的是最后一个申请将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发送到终端设备的IP地址。当expires为off时,表示该组播组为动态组播组。
例如,表1中Group Address为225.0.0.1的Last Reporter的地址是21.0.0.1,也就是说,最后一个从接口0/2/1.101申请与225.0.0.1对应的业务流的终端设备的地址是21.0.0.1,Uptime为00:23:18表示从该终端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消息之后到现在的持续时间为23分18秒,Expiers为off表示若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组播删除消息,则可以删除与225.0.0.1对应的动态组播组。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的获取在线时长。以一个接口对应的动态组播组为例,如果一个周期内该动态组播组中与某个组播组地址对应的Last Reporter没有变化,那么该组播组地址的在线时长为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运行时间。如果一个周期内Last Reporter发生变化,且运行时间重新开始计时,那么该组播组地址的在线时长为变化前的运行时间和变化后的运行时间之和。例如,假设一个周期为5分钟,在前3分钟LastReporter为21.0.0.1,Uptime为00:23:18,在第4分钟时,Last Reporter为21.0.0.3,Uptime重新从0开始计时,当第5分钟时,Uptime为00:01:10,那么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在线时长可以为24分钟28秒。
S102: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的方式,可以是叶子节点主动上报给控制设备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也可以是控制设备向叶子节点发送用于采集叶子节点的叶子节点的获取指令。例如,控制设备周期性的向叶子节点发起获取指令,叶子节点在接收到该获取指令之后,从动态组播组中获取组播组地址和对应的运行时间,并发送给控制设备,以便控制设备执行后续的步骤。
S103:控制设备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用于确定与叶子节点对应的策略。策略为关于第一指令下发时机的策略,第一指令用于在叶子节点中配置静态组播组。如前文所提,当叶子节点配置静态组播组之后,组播源就可以把业务流发送到叶子节点中,一旦终端设备发起组播加入请求,叶子节点就可以迅速的将对应的业务流发送给该终端设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策略下发第一指令的时机不同。例如,其中一种策略包括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控制设备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该预设标识可以为重要站点的标识,也就是说,如果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那么就意味着该叶子节点为重要站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重要站点其对应的策略可以为立即下发,保证流量能够及时的引到叶子节点上,缩短用户等待的时间。
再例如,另一种策略可以为:当叶子节点不存在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组播组地址对应的在线时长越长,表示终端设备越需要与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流量;反之亦然。所以,当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表示终端设备比较需要与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流量,所以当满足该条件且在该叶子节点没有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情况下,控制设备可以向叶子节点下发第一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控制设备可以用第二预设时长替换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也就是说,如果控制设备再次向叶子节点发送该第一指令时,说明该第一指令的业务流被叶子节点获取频繁,所以再次下发第一指令时可以尽快的下发,以进一步在提高用户体验和节约带宽之间找到平衡。
可选的,在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控制设备可以生成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叶子节点的标识、组播组地址和第一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控制设备曾向与叶子节点的标识对应的叶子节点发送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第一指令。当控制设备后续再次获取到第一对应关系,控制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二对应关系,将策略改为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策略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
例如,上述预设时长可根据预设参数的值,例如叶子节点的标识、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或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等进行确定,不同的情况可以对应上述策略中不同的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
比如说,当叶子节点的标识表示该叶子节点为重要站点时,其对应的预设时长可以比非重要站点对应的预设时长短。
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一策略;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二策略。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
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可以是叶子节点中动态组播组中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多,意味着该叶子节点的用户量越大,该叶子节点位于核心位置的可能性越高;叶子节点中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少,意味着该叶子节点的用户量越小,该叶子节点位于偏远位置的可能性越小。所以,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较多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低于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较少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
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三策略;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四策略。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
带宽利用率是指叶子节点的入接口的流量与入接口带宽的比值。其中,入接口的流量可以不仅包括组播业务流,也可以包括单播业务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叶子节点的入接口是指接收业务流的接口,例如UPE103的与SPE102连接的接口。带宽利用率越高表示该叶子节点的负载越高;带宽利用率越低表示该叶子节点的负载越低。为了实现负载均衡,带宽利用率越高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大于带宽利用率越低的叶子节点对应的预设时长。
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五策略;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六策略。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参数可以由叶子节点发送给控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传统技术的不同在于,传统技术是直接不区分任何情况直接在叶子节点中静态组播组进行引流,对于一些不需要下发某些业务流给终端设备的叶子节点,或者对于时延要求较低的终端设备而言,将该些业务流引到该叶子节点会导致网络资源的浪费。而本申请实施例设定了策略,针对不同的情况下发第一指令的时机不同,有的是立即下发,有的是满足一定条件(例如上述在线时长满足预设条件)才下发,既及时的将业务流引到叶子节点,又节约了网络资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令可以包括静态组播组地址和叶子节点的接口等信息,其中,叶子节点的接口可以例如为回环(loopback)接口。叶子节点根据该第一指令生成静态组播组,该静态组播组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叶子节点的回环接口,该静态组播组用于将与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引到该叶子节点。当叶子节点接收到与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组播加入消息之后,就可以迅速的将对应的业务流发送给终端设备。
S104:控制设备根据策略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控制设备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之后,控制设备生成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叶子节点的标识、组播组地址和第一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控制设备曾向与叶子节点的标识对应的叶子节点发送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第一指令。
S105: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第一指令。
S106:叶子节点根据第一指令配置静态组播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在控制设备根据策略下发了第一指令之后,叶子节点根据第一指令配置静态组播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静态组播组至少包括组播组地址,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组播源地址(source address)、失效指示(expires)等。
例如,参见表2,该表为静态组播组的示例。
表2
Group Address Source Address Expires
225.0.0.1 11.11.0.0 never
225.0.0.2 11.11.0.0 never
其中,expires为从不(never)表示该组播组为静态组播组。
在下发了第一指令之后,控制设备可以继续获取第一指令中的组播组地址对应的在线时长,如果该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那么意味着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业务流的需求时间较短,此时控制设备可以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可以包括该组播组地址,叶子节点在接收到该第二指令之后,删除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这样,业务流就不会自动的引流到叶子节点,节约了带宽。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不同时间段对业务流的需求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业务流白天需求量较低,晚上需求量较高,那么白天就可以删除叶子节点中的静态组播组,通过动态组播组将业务流下发给终端设备,而到了晚上就可以在该叶子节点配置静态组播组,快速的将业务流下发给终端设备,达到用户体验和网络资源的平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叶子节点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可不同,具体的可根据叶子节点的标识、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等信息进行确定。第三预设时长越长,意味着静态组播组存在的时间越长。通过对第三预设时长的确定可以进一步的平衡网络资源和用户体验。
例如,叶子节点的标识表示该叶子节点为重要站点时,其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应当比非重要站点长。
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一策略;当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预设标识时,策略为第二策略。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多,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长;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越少,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短。
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三策略;当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第一阈值时,策略为第四策略。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越高,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短;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越低,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越长。
具体的,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五策略;当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策略为第六策略。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下面以一个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S201:UPE向NCE设备发送UPE的标识、第一对应关系、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带宽利用率。
其中,UPE的标识可以是UPE的系统名、型号、IP地址等。第一对应关系为UPE的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线时长为组播组地址在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UPE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为UPE的动态组播组中组播组地址的数目。UPE的带宽利用率为UPE的入接口的流量与入接口带宽的比值。UPE的带宽利用率反映UPE当前的负载情况,带宽利用率越高,表示UPE当前的负载越高;带宽利用率越低,表示UPE当前的负载越低。需要说明的是,UPE的入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与SPE连接的接口,即UPE不仅仅可以接收组播流量,还可以接收单播流量。
S202:NCE设备判断UPE的标识是否在重要站点标识列表中,如果是,则执行S203;若否,则执行S204。
S203:NCE设备向UPE下发第一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重要站点标识列表中存储有重要站点的标识,若UPE的标识在重要站点标识列表中,则确定该UPE为重要站点。重要站点意味着对低时延有较高需求的站点,所以,NCE设备可以向该UPE发送第一指令,以在该UPE中配置静态组播组,达到将组播流量提前引到UPE,缩短UE等待时间的目的。
S204:NCE设备根据UPE的标识、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带宽利用率确定该UPE对应的策略是属于严格策略、宽松策略还是普通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宽松策略、严格策略和普通策略的区别之处在于下文中提到的下发门限(triger time)(即上文中的第一预设时长)、恢复门限(recover time)(即上文中的第二预设时长)和删除门限(delete time)(即上文中的第三预设时长)值的不同。
假设宽松策略对应的下发门限为Tait,恢复门限为Tair,删除门限为Taid;严格策略对应的下发门限为Tbit,恢复门限为Tbir,删除门限为Tbid;普通策略对应的下发门限为Tcit,恢复门限为Tcir,删除门限为Tcid。那么上述策略对应的上述门限值的关系为:Tait<Tcit<Tbit、Tair<Tcir<Tbir以及Taid>Tcid>Tbid。也就是说,宽松策略意味着发送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所需要的条件较为宽松,即下发门限和恢复门限较短,删除门限较长,适用于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的场景。严格策略意味着发送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所需要的条件较为严格,即下发门限和恢复门限较长,删除门限较短,适用于对网络资源节约要求较高的场景。而普通策略介于宽松策略和严格策略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UPE的标识在VIP站点标识列表(需要注意的是,VIP站点标识列表与上文中提到的重要站点列表不同,VIP站点的重要程度低于重要站点的重要程度)中,和/或,UPE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那么该UPE对应的策略属于严格策略。若UPE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和/或,UPE的带宽利用率小于第三阈值,那么该UPE对应的策略属于宽松策略。其中,第三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在其他情况下UPE对应的策略属于普通策略。
在确定了策略之后,NCE设备确定对应的下发门限、恢复门限和删除门限的值,并根据对应的下发门限、恢复门限和删除门限的值执行下面的S204、S205、S206以及S208。
S205:NCE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组播组地址和UPE的标识确定是否存在第二对应关系,如果是,则执行S206;如果否,则执行S207。
第二对应关系为UPE的标识、组播组地址和第一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指示用于指示NCE设备曾向与该叶子节点的标识对应的叶子节点发送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第一指令。
S206:NCE设备判断第一对应关系中的在线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恢复门限,如果是,则执行S203。
S207:NCE设备判断第一对应关系中的在线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下发门限,如果是,则执行S203。
在同一个策略下,恢复门限小于下发门限,即新业务流的第一指令下发条件比老业务流的第一指令下发条件更加严格。
S208:UPE根据第一指令配置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
S209:NCE设备判断第一对应关系中的在线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删除门限,如果是,则执行S210。
S210:NCE设备向UPE下发第二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令包括组播组地址。
S211:UPE根据第二指令删除与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UPE的标识、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带宽利用率确定策略是属于严格策略、宽松策略还是普通策略,不同的策略对应的恢复门限、下发门限和删除门限不同,同时,根据NCE设备是否曾向UPE发送过第一指令进一步确定是采用恢复门限还是下发门限作为下发时机的判断依据,最终根据在线时长与上述三种门限之间的大小来确定是否下发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实现既节约网络资源又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500,该装置500应用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或图4所示实例中的NCE设备。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501、处理单元502和发送单元503。其中,获取单元501可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S102的功能,处理单元502可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S103的功能以及图4所示实施例中S202、S204-S207的功能,发送单元503可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S104的功能以及图4所示实施例中S203的功能。具体的,
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
处理单元502,用于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策略,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
发送单元503,用于根据策略向叶子节点发送第一指令。
该装置500的具体实现请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600,该装置600应用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叶子节点或图4所示实例中的UPE。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02以及处理单元603。可选地,该装置600还包括发送单元601。其中,发送单元601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S101的功能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S201的功能,接收单元602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S105的功能,处理单元603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S106的功能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S208的功能。具体的,
发送单元601,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
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根据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
处理单元603,用于根据第一指令配置静态组播组。
该装置600的具体实现请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装置500对应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由控制设备执行的方法。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装置600对应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由叶子节点执行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与装置500对应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设备或与装置600对应的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设备,其硬件结构均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7所示,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和存储器730。其中设备700中的处理器710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和存储器730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7中以通过总线系统740连接为例。
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7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7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7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7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7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程序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处理器710可以读取存储器730中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调整方法。
总线系统7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系统7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设备和叶子节点。该系统中的控制设备可以执行图3实施例中控制设备或图4实施例中NCE设备的处理步骤,或者相应的,该系统中的控制设备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装置500。该系统中的叶子节点可以执行图3实施例中叶子节点或图5实施例中UPE的处理步骤,或者相应的,该系统中的叶子节点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装置60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控制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叶子节点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模块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获取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模块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模块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叶子节点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2.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3.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用第二预设时长替换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5.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6.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7.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8.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叶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9.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所述叶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10.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叶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11.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叶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叶子节点接收所述控制设备下发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12.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叶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叶子节点接收所述控制设备下发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13.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叶子节点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所述叶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叶子节点接收所述控制设备下发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叶子节点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网络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8-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16.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17.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18.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之后,用第二预设时长替换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20.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21.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22.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策略,所述策略用于指示第一指令下发的时机,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策略包括:当所述叶子节点不存在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向所述叶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令,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向所述叶子节点下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23.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24.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25.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
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
26.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一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不为所述预设标识时,所述策略为第二策略;
所述第一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27.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三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四策略;
所述第三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四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28.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叶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由策略确定下发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所述第一指令为根据所述叶子节点的网络信息确定的指令,所述网络信息包括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组播组地址和在线时长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在线时长为所述组播组地址在所述叶子节点的动态组播组中存在的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配置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叶子节点存在与所述组播组地址对应的静态组播组,且所述在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删除所述静态组播组;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五策略;
当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策略为第六策略;所述第五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六策略对应的第三预设时长。
29.根据权利要求23-2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网络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3-2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信息还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所述叶子节点的标识、所述叶子节点的组播组地址的数目和所述叶子节点的带宽利用率。
CN201911204823.5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887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4823.5A CN112887115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4823.5A CN112887115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115A CN112887115A (zh) 2021-06-01
CN112887115B true CN112887115B (zh) 2022-11-18

Family

ID=7603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4823.5A Active CN112887115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71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4163A (zh) * 2005-11-07 2006-04-26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的智能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897565A (zh) * 2005-07-11 2007-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路由功能的具体源静态组功能实现方法
CN1937513A (zh) * 2006-08-23 2007-03-2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静态组自学习能力的组播方法及系统
US9219613B1 (en) * 2011-11-04 2015-12-22 Arris Enterprises, Inc. Alternative set-top gateway source for DOCSIS 3.0
CN110278156A (zh) * 2018-03-14 2019-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路由处理方法、网络设备以及路由反射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893C (zh) * 2005-03-21 2009-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组播的实现方法
US8675653B2 (en) * 2005-05-17 2014-03-18 Alcatel Lucent Co-existing static and dynamic IP multicast
WO2010000172A1 (zh) * 2008-06-30 201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保护方法、系统、接收端设备和组播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65A (zh) * 2005-07-11 2007-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路由功能的具体源静态组功能实现方法
CN1764163A (zh) * 2005-11-07 2006-04-26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的智能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937513A (zh) * 2006-08-23 2007-03-2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静态组自学习能力的组播方法及系统
US9219613B1 (en) * 2011-11-04 2015-12-22 Arris Enterprises, Inc. Alternative set-top gateway source for DOCSIS 3.0
CN110278156A (zh) * 2018-03-14 2019-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路由处理方法、网络设备以及路由反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115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3962B2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896371B (zh) 一种虚拟网络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8768692B (zh) 一种网络创建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EP392056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harging processing on network slice client, and related device
CN109194559B (zh) 组播方法及vtep设备
CN109194560A (zh) 组播方法及vtep
CN109428780B (zh)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713378B (zh) 实现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WO2018068588A1 (zh) 提供组播业务的方法和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US20160112371A1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4348798A (zh) 一种分配网络的方法、装置、调度服务器和系统
WO2012146120A1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response packet from dhcp server, forward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5991481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220021A1 (zh) 短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29363B (zh) 一种资源初始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022580B (zh) 建立承载方法及装置
CN112887115B (zh) 一种用于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US10313242B2 (en) Data flow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1083196A1 (zh) 网络流量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US9277014B2 (en) Handling of auxiliary NAS
US10225191B2 (en) Service packet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882296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US11812378B2 (en) User management device, BNG, and BNG user internet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CN101425980A (zh) 通信网络设备中对任意播组进行辅助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24737B (zh)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