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3752A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83752A CN112883752A CN202110158919.3A CN202110158919A CN112883752A CN 112883752 A CN112883752 A CN 112883752A CN 202110158919 A CN202110158919 A CN 202110158919A CN 112883752 A CN112883752 A CN 1128837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mensional code
- code
- information
-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 party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74 system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54 spontaneous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5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the interrogation against piracy atta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6—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including quality enhancement steps
- G06K7/1465—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including quality enhancement steps using several successive scans of the optical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解析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获取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解析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确定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崛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手机之上,二维码也随之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行业中。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来解析二维码,从而达到快速、简洁的访问网络及应用的效果。
然而,在二维码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出示二维码时,容易被不法分子盗刷。比如:通过手机扫码支付时,在生成支付二维码时,还未来得及将手机二维码出示给商家,站在背后的人迅速扫描,达到盗刷的目的。或者通过快速拍照,将二维码图片远程传输,然后由各种扫描枪实现盗刷;也有通过扫描或者拍照识别二维码的内容,远程传输后,然后重新生成二维码实现盗刷。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二维码扫描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由于二维码被盗刷导致用户信息遭到泄露,从而存在安全隐私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方平台,包括:
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扫描设备,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展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三方平台,包括:
第一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第一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业务执行指令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扫描设备,包括: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第一二维码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第一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第二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二维码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第二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展示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第一二维码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第二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第二二维码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第三方平台,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扫描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展示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一种二维码扫描、展示方法。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实现了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解析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获取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解析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确定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上述方法中扫码设备在连续两次扫码后才能获取相应的业务数据,且第二次扫描的二维码是基于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生成的从而有效避免二维码被截图、拍照从而导致二维码泄露的风险,以解决由于二维码被盗刷导致用户信息遭到泄露,从而存在安全隐私风险的问题,提高二维码扫描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三方平台的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扫描设备的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用户终端的二维码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的系统交互流程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三方平台的二维码扫描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扫描设备的二维码扫描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用户终端的二维码展示装置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目前,二维码可以应用的场景很多,例如各种APP的收付款码;电子证件展码(例如健康码、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电子身份证等等),具体的服务涉及到电子凭证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企业网站链接服务、个人定位服务、手机应用下载、影视娱乐宣传、物流跟踪管理、移动支付、身份识别服务(如:证照二维码防伪防盗)、金融防伪鉴定、商品信息溯源等等。在现有的二维码支付中,由于二维码中通常绑定有用户的相关账户信息,比如,用户APP账户信息,或者用户银行卡账户信息等。
以电子证件为例,随着国家推行数字身份体系,例如网证CTID,是一种由权威机构推行、国家认可的可信身份凭证。在部分线下场景可替代实体身份证证明身份,未来各类证件电子化是发展趋势。当前电子证件主要以二维码方式承载,核验则通过扫码进行。
二维码之所以可以通过截图、拍照等方式传播泄露,关键因素在于用户展码是自发行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示、查看二维码,且该二维码一旦生成即可用,这样使得二维码泄露风险很高。
电子二维码证件虽然存在有效期约束,即一定时间后无法进行扫码核验,但仍可能通过截图、拍照等方式进行传播。在数字身份场景下表现为身份信息被冒用,存在安全隐私风险。
再以支付二维码为例,电子支付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中二维码支付是最常见的电子支付方式。在现有的二维码支付中,主要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实时支付。通过运行于移动设备的APP生成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调用APP绑定的银行卡账户,或者调用APP里的余额对订单信息进行支付。然而在支付过程中,也会因为二维码被盗刷导致用户财产安全受到危险。
用户展示的二维码一般有效期在分钟级,这是基于用户便利性(用户可能提前展示出来)和安全性(一定时间后失效)的权衡考量。较长的有效期使得二维码传播泄露风险进一步增大。
当前针对二维码截屏泄露,常规的做法是在截屏时触发二维码失效。但是这种方式依赖网络环境稳定,若在断网情况下无法完成失效操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方案给出了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三方平台的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流程图。从程序角度而言,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搭载于应用服务器的程序或应用客户端。该方案涉及的主体有用户终端、扫描设备以及第三方平台。对于实施例1,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三方平台,更为具体地,可以是第三方平台中用于业务分析的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方平台中生成二维码的服务器以及解析二维码进行业务分析的服务器可以是同一个服务器,也可以是不同的服务器。其中,该方案中的第三方平台可以是为商家以及用户开通服务接口的平台。
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扫描设备可以为具有扫码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具有扫码功能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扫描设备还可以扫描条形码和二维码,因此,扫描设备还可以是条形码扫码枪、二维码扫描器、扫码机等等。
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个人计算机、中型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等。
第一二维码可以是用户终端的界面上展示的二维码,扫描设备扫描用户终端的界面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将扫描得到的第一二维码发送到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可以对扫描设备扫描得到的第一二维码进行解析,得到相应的第一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码信息可以是第三方平台基于扫描设备发送的第一二维码的二维码图像解析后得到的码信息,也可以是扫描设备基于扫描得到的第一二维码进行解析后得到的码信息,换句话说,第一码信息可以是由扫描设备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第一码信息可以是第一二维码对应的数据序列或者对应的具体码值。
步骤120: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对第一码信息进行解析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从第一码信息确定生成第一二维码的特征信息,其中,这里的特征信息可以表示用于生成随机二维码的特征信息,以防其他人仿冒生成相同的二维码。
步骤130: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二维码可以是根据第一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特征信息生成的,即第二二维码是基于第一二维码生成的,第三方平台基于第一二维码中的特征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之后,可以将第二二维码发送到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进行展示,扫描设备扫描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之后,可以得到第二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扫描设备扫描用户终端的界面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将扫描得到的第二二维码发送到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可以对扫描设备扫描得到的第二二维码进行解析,得到相应的第二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码信息可以是第三方平台基于扫描设备发送的第二二维码的二维码图像解析后得到的码信息,也可以是扫描设备基于扫描得到的第二二维码进行解析后得到的码信息,换句话说,第二码信息可以是由扫描设备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第二码信息可以是第二二维码对应的数据序列或者对应的具体码值。
步骤140: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对第二码信息进行解析的过程可以参见对第一码信息进行解析的过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步骤150: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初始二维码指的是第三方平台中的服务器生成的二维码,第一二维码指的是用户终端展示的二维码,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方平台中的服务器生成初始二维码,将初始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再对该初始二维码进行展示,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第一二维码的实质就是初始二维码,只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用户终端展示的二维码与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器生成的二维码不一致的情况。同样的,第二二维码可以表示用户终端在展示第一二维码之后,紧接着展示的二维码,目标二维码可以表示第三方平台从第一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用于生成目标二维码的第二特征信息,然后根据第二特征信息生成的。
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时,可以确定扫描设备第二次扫描得到的二维码,是由第三方平台基于该扫描设备第一次扫描得到的二维码中的特征信息生成的,从而可以认为扫描设备扫描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有效,可以执行相应的业务,例如:支付业务、身份核验任务等等。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部分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互交换,或者其中的部分步骤也可以省略或删除。
图1中的方法,通过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解析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获取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解析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确定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上述方法中扫码设备在连续两次扫码后才能获取相应的业务数据,且第二次扫描的二维码是基于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生成的从而有效避免二维码被截图、拍照从而导致二维码泄露的风险,以解决由于二维码被盗刷导致用户信息遭到泄露,从而存在安全隐私风险的问题,提高二维码扫描的安全性。
基于图1的方法,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下面进行说明。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二维码;
将所述目标二维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扫描设备在扫描了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个二维码之后,可以从第一个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第一特征信息,第三方平台利用该第一特征信息可以生成用于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利用该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二维码,并将生成的目标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终端进行展示。例如:某商家的扫描设备扫描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A,解析A得到第一特征信息X,第三方平台基于第一特征信息X生成特征信息Y,再基于特征信息Y生成目标二维码B,将二维码B发送给用户终端进行展示。
上述方法,目标二维码是基于扫描设备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解析得到的特征信息生成的,能够降低二维码泄露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一致时,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方平台生成二维码,需要将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终端进行展示,扫描设备扫描的二维码是用户终端展示的二维码,扫描设备扫描了二维码之后,需要将相应的二维码或码信息发送给第三方平台进行处理。因此,在基于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之前,需要确定扫描设备从用户终端的界面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是否是第三方平台生成初始二维码,即需要判断从扫描设备扫描得到的第一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第一特征信息是否是生成初始二维码的特征信息,如果第一特征信息是生成初始二维码的特征信息,可以确定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为第三方平台生成的初始二维码,从而可以确定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有效,因此,可以基于从第一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用于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反之,如果第一特征信息不是生成初始二维码的特征信息,则可以确定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为无效二维码,不能基于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此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提示扫描设备重新扫描正确的二维码,或者提示用户终端初始正确的二维码。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确保扫码设备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为有效二维码,以确保生成的目标二维码的有效性。
可选的,所述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第一二维码;
对所述第一二维码进行解码操作,得到所述第一二维码对应的第一码信息。
在该步骤中,执行将解析二维码,得到码信息这一操作的主体确定为第三方平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由扫描设备基于扫描得到的第一二维码,解析确定出第一码信息,然后再将码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第一随机种子,所述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之前,还可以包括:
基于设定方式生成所述第一随机种子;
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生成所述初始二维码;
将所述初始二维码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展示,以供所述扫描设备进行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特征信息可以表示从扫描得到的第一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为从第二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特征信息,特征信息可以表示的是生成二维码的特征信息中用于区分不同的二维码的信息,例如:随机数、随机种子等。
其中,随机种子(Random Seed)是计算机专业术语,一种以随机数作为对象的以真随机数(种子)为初始条件的随机数。一般计算机的随机数都是伪随机数,以一个真随机数(种子)作为初始条件,然后用一定的算法不停迭代产生随机数。与普通随机数的区别:
随机数:真正的随机数可以是使用物理现象产生的,比如:投掷钱币,等现场,这样的随机数发生器叫做物理性随机数发生器,通过物理性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真随机数,才是真正的随机。
随机种子,也称作伪随机数,伪随机数可以是有规律的,只不过这个规律周期比较长,但可以预测。主要原因是伪随机数是计算机使用算法模拟出来的,这个过程并不涉及到物理过程,种子是初始值,具体地,种子可以是个序号,该序号可以交给数列管理器,通过这个序号,可以从管理器中取出一个数列,该数列可以是通过该序号得到的随机数。可以认为种子和随机数列是一一对应的。例如:{An}=f(x),x就是种子,F()是算法,{An}是数列。
随机种子的生成,可以是按照现有的方式,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种子的程序,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来生成。
上述方法,利用随机种子生成二维码,能够保证每次生成的二维码的唯一性。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按照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随机种子。
需要说明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生成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随机种子,生成目标二维码的随机种子可以是基于从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随机种子生成的。具体地,基于第一随机种子,生成第二随机种子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定,可以按照一定的预设规则来生成,只要保证第二随机种子与第一随机种子有关,第二随机种子是基于第一随机种子生成的即可。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确保目标二维码是基于扫描设备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生成的,即扫描设备需要扫描连续扫描两次二维码才能获取有效的业务数据,且第二次扫描的目标二维码需要基于第一次扫描的二维码生成,从而提高二维码扫描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扫描设备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需要确定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二二维码为有效的二维码,具体地,可以确定扫描的第二二维码为第三方平台基于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进一步地可以确定从第二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的第二随机种子。
进一步地,可以判断第二特征信息与第二随机种子是否相同,如果第二特征信息与第二随机种子相同时,可以确定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二二维码为有效二维码。此时,可以基于扫描设备扫描得到的第二二维码执行后续的业务操作。反之,如果第二特征信息与第二随机种子不相同时,可以确定第二特征信息不是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二二维码为无效二维码,拒绝执行后续的相应业务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生成二维码的服务器与解析二维码的服务器为不同的服务器时,在确定从第一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一致的情况下,需要验证扫描设备第二次扫描的第二二维码的有效性时,可以先验证从第二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目标二维码的第二随机种子,然后再验证从第二二维码中解析得到的第二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的第一随机种子之间的关联关系满足预设规则;
具体地,当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之间的关联关系满足预设规则时,确定关联关系验证通过,关联关系验证通过时,可以确定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二二维码有效。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生成二维码和解析二维码的服务器不相同时,进一步确定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二二维码的有效性。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第二二维码确定为失效二维码。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三方平台接收到扫描设备发送的第二二维码的第二码信息时,可以确定扫码设备已经扫描到新生成的目标二维码,此时,第三方平台可以将用户终端的界面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置为失效二维码,任何扫描设备再次扫描第二二维码时,均无法得到有效的二维码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保证第二二维码的唯一性以及安全性,第二二维码一旦被成功扫描一次,则不能被扫描第二次,从而保证二维码对应的信息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二维码确定为失效二维码。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初始二维码是不包含用户信息的二维码,即便该初始二维码被截图或拍照,也不会泄露用户的信息。
上述方法中,即使存在多个扫描设备对第一二维码或第二二维码进行扫描时,由于平台收到最先连续扫描两次的二维码信息之后,就会将二维码置为失效。因此,即使存在多个扫描设备扫描二维码,也不会导致二维码对应的信息泄露。
实施例2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扫描设备的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流程图。从程序角度而言,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搭载于应用服务器的程序或应用客户端。该方案涉及的主体有用户终端、扫描设备以及第三方平台。对于实施例2,执行主体可以是扫描设备。
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步骤220: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步骤230: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步骤240: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步骤250: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步骤260: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三方平台、用户终端、扫描设备、第一码信息、第二码信息。第一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等名词的解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该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
对于扫描设备,扫描设备需要扫描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然后将扫描得到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基于第一次扫描的信息生成目标二维码,将目标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终端展示,扫描设备再进行第二次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扫描设备两次扫码是连续的,因此两个二维码的有效期可以进一步缩减,可选的,有效期可缩短为秒级,从而可以降低二维码泄露后被冒用的可行性。
实施例3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用户终端的二维码展示方法的流程图。从程序角度而言,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搭载于应用服务器的程序或应用客户端。该方案涉及的主体有用户终端、扫描设备以及第三方平台。对于实施例3,执行主体可以是用户终端。
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二维码展示请求可以表示用户终端向第三方平台发送的请求展示二维码的请求,第三方平台接收到该请求后,会按照预设方式生成随机种子,然后基于随机种子生成第一二维码,并发送给用户终端进行展示。
步骤320: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步骤330: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步骤340: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步骤350: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上述本方案中的实施例中各个执行主体之间的交互可以结合图4进行说明。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的系统交互流程图。
如图4所示,交互主体可以包括执行主体用户终端、第三方平台以及商家,交互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第三方平台按照预设方式生成随机种子X,基于随机种子X生成初始二维码。
步骤404:将初始二维码发给用户终端以备展示。
步骤406:用户终端向商家出示初始二维码。
步骤408:商家扫描用户终端展示的初始二维码,获得码串A。
步骤410:商家将码串A发送给第三方平台。
步骤412:第三方平台对码串A进行解析,得到随机种子X1。
步骤414:判断X1是否有效,有效,则基于X1生成随机种子Y,并基于随机种子Y生成目标二维码。
步骤416:将目标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终端。
步骤418:用户终端向商家展示目标二维码。
步骤420:商家扫描目标二维码,获得码串B。
步骤422:商家将码串B发送给第三方平台。
步骤424:第三方平台对码串B进行解析,得到随机种子Y1。
步骤426:判断Y1是否有效,有效,执行后续业务流程。
步骤428:将对应的业务数据发送给商家。
步骤430::将目标二维码置为失效二维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器中缓存有用户终端的ID以及生成初始二维码的随机种子X,在生成随机种子Y时,基于缓存的用户终端ID,找到随机种子X,生成随机种子Y。
通过上述方法,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用户自发展示的二维码是初始二维码,初始二维码不具备可用性(即无法通过初始二维码完成业务),因此对该初始二维码进行拍照、截图也不会泄露用户信息。
2)真正可用的目标二维码只有商家在第一次扫码后,平台基于第一二维码生成的,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截图、拍照的几率。
3)商家的两次扫码是连续的,时间间隔较短,使二维码被泄露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4)目标二维码的有效期较短,可缩短为秒级,一旦商家扫描完就会失效,从而可以降低二维码泄露后被冒用的可行性。
5)通过随机种子X、Y的关联关系,保证用户展码的安全性和唯一性;通过二维码两阶段扫码,防止二维码被通过截屏、拍照方式传播泄露。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三方平台的二维码扫描装置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码信息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第一特征信息确定模块520,用于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码信息获取模块530,用于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特征信息确定模块540,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业务执行指令模块550,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基于图5的装置,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下面进行说明。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目标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二维码;
目标二维码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二维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一致时,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第一二维码;
第一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二维码进行解码操作,得到所述第一二维码对应的第一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第一随机种子,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随机种子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设定方式生成所述第一随机种子;
初始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生成所述初始二维码;
初始二维码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二维码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展示,以供所述扫描设备进行扫描。
可选的,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随机种子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按照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随机种子。
可选的,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是否相同;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失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二维码确定为失效二维码。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扫描设备的二维码扫描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第一二维码扫描模块620,用于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第一码信息发送模块630,用于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第二二维码获取模块640,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二维码扫描模块650,用于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第二码信息发送模块660,用于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图7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用户终端的二维码展示装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模块710,用于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第一二维码展示模块730,用于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第二二维码获取模块740,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第二二维码展示模块750,用于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对应的设备。
图8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如图8所示,设备800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810;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30;其中,
所述存储器830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执行的指令820。
对于实施例1,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能够:
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对于实施例2,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能够:
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对于实施例3,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10能够:
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对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
对于实施例1,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方法:
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对于实施例2,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方法:
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对于实施例3,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方法:
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符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符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符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式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方平台,包括:
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二维码;
将所述目标二维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一致时,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第一二维码;
对所述第一二维码进行解码操作,得到所述第一二维码对应的第一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第一随机种子,所述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之前,还包括:
基于设定方式生成所述第一随机种子;
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生成所述初始二维码;
将所述初始二维码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展示,以供所述扫描设备进行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按照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随机种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二维码确定为失效二维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二维码确定为失效二维码。
10.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扫描设备,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11.一种二维码展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12.一种二维码扫描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三方平台,包括:
第一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第一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业务执行指令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目标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二维码;
目标二维码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二维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生成初始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一致时,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确定生成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第一二维码;
第一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二维码进行解码操作,得到所述第一二维码对应的第一码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第一随机种子,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随机种子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设定方式生成所述第一随机种子;
初始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生成所述初始二维码;
初始二维码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二维码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展示,以供所述扫描设备进行扫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随机种子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随机种子,按照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随机种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是否相同;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随机种子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失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二维码确定为失效二维码。
20.一种二维码扫描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扫描设备,包括: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第一二维码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第一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第二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第二二维码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第二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21.一种二维码展示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第一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第一二维码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第二二维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第二二维码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22.一种二维码扫描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第三方平台,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
解析所述第一码信息,得到第一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所述用户终端上展示的第二二维码得到的第二码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23.一种二维码扫描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扫描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是第三方平台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展示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由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
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以供所述第三方平台解析所述第二码信息,得到第二特征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生成所述目标二维码所使用的特征信息后,执行相应的业务。
24.一种二维码展示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向第三方平台发送二维码展示请求;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基于所述二维码展示请求发送的第一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一二维码,以供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得到第一码信息,并将第一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获取所述第三方平台发送的第二二维码;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第三方平台获取到基于扫描设备扫描的第一二维码得到的第一码信息后,基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生成的目标二维码;
展示所述第二二维码,以供所述扫描设备扫描所述第二二维码,得到第二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平台。
2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8919.3A CN112883752B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2310613896.XA CN117114027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8919.3A CN112883752B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13896.XA Division CN117114027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83752A true CN112883752A (zh) | 2021-06-01 |
CN112883752B CN112883752B (zh) | 2023-05-09 |
Family
ID=7605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13896.XA Pending CN117114027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2110158919.3A Active CN112883752B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13896.XA Pending CN117114027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71140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71017A (zh) * | 2023-12-08 | 2024-01-09 | 山东三木众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加密二维码的设备管理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8390A (zh) * | 2013-03-19 | 2013-07-10 | 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预约提货送货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5225314A (zh) * | 2015-09-18 | 2016-01-06 | 张福伟 | 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动态二维码门控系统 |
CN106022738A (zh) * | 2016-06-02 | 2016-10-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安全支付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9919601A (zh) * | 2019-03-05 | 2019-06-21 | 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支付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929816A (zh) * | 2019-10-17 | 2020-03-27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有效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307784A (zh) * | 2020-11-10 | 2021-02-02 | 杭州三因虹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个人二维码动态生成引擎管理方法及装置 |
-
2021
- 2021-02-04 CN CN202310613896.XA patent/CN11711402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2-04 CN CN202110158919.3A patent/CN1128837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8390A (zh) * | 2013-03-19 | 2013-07-10 | 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预约提货送货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5225314A (zh) * | 2015-09-18 | 2016-01-06 | 张福伟 | 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动态二维码门控系统 |
CN106022738A (zh) * | 2016-06-02 | 2016-10-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安全支付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9919601A (zh) * | 2019-03-05 | 2019-06-21 | 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支付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929816A (zh) * | 2019-10-17 | 2020-03-27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有效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307784A (zh) * | 2020-11-10 | 2021-02-02 | 杭州三因虹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个人二维码动态生成引擎管理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71017A (zh) * | 2023-12-08 | 2024-01-09 | 山东三木众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加密二维码的设备管理方法 |
CN117371017B (zh) * | 2023-12-08 | 2024-03-01 | 山东三木众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加密二维码的设备管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83752B (zh) | 2023-05-09 |
CN117114027A (zh) | 2023-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34946B2 (en) | Two-dimensional cod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697204B (zh) | 一种数据审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333198B (zh) | 安全跨域登录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 |
CN110245941B (zh) | 一种交易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 |
US20170344991A1 (en) | User controlled remote credit and bank card 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system | |
US9350739B2 (en) | Recovery from rolling security token loss | |
CN114841700B (zh) | 支付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09003071B (zh) | 支付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0245928B (zh) | 一种获取银行卡签约要素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10276178A (zh) | 一种基于身份验证的风险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5102744A (zh) | 数据访问方法和装置 | |
CN110990492B (zh) | 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1784356A (zh) | 支付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883752A (zh) | 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910896B (zh) | 一种账户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6760638B (zh) |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710658B (zh) | 一种数据记录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07483534B (zh) |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392889A (zh) | 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280645A (zh) | 付款码获取、支付请求响应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
CN113761496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校验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0742635B2 (en) | Multilevel sign-on | |
CN117132277A (zh) | 安全支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301652A (zh) | 一种处理支付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6521542A (zh) | 一种业务对象解限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