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写字楼或者商场等高层建筑施工时,往往会在主体结构上安装单元式幕墙,单元式幕墙可以在幕墙加工厂制作完成幕墙的单元板块,然后在施工现场直接将单元板块安装在主体结构上。
现有的单元式幕墙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窗,单元式幕墙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窗设置在通风口处,通风窗与单元式幕墙铰接。在使用过程中,若建筑室内需要通风,可以将通风窗打开,此时单元式幕墙能够进行室内外的空气交换,从而达到了通风的目的。
单元式幕墙一般应用于写字楼或商场等大型高层建筑中,因此单元式幕墙上会设置有多个通风系统,当建筑物中的通风窗打开时,若忽然发生降雨,操作人无法及时关闭每一个通风窗,雨水进入室内会使室内的一些物品损坏,于是一些建筑商会在通风窗上安装自动关窗装置,现有的自动关窗装置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是否发生降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通风窗的启闭,当发生降雨时,控制电路会根据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通风窗关闭。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自动关窗装置时,检测电路需要持续通电以实时检测是否降雨,发明人认为存在浪费电能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节省电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包括开设在幕墙板上的通风口,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还包括挡板、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卡块、集水壳和遇水膨胀止水条,挡板位于通风口处,挡板与幕墙板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在挡板与幕墙板之间,第二弹性件和卡块固定连接在挡板上,第二弹性件位于挡板与卡块之间,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卡块远离第二弹性件的端部抵接在幕墙板上,幕墙板上开设有卡槽,在挡板滑动至挡板与通风口错位后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卡块卡接在卡槽中,集水壳固定连接在幕墙板外侧,集水壳与卡槽连通,集水壳一侧贯穿开设有集水口,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集水壳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通风,操作人可以推动挡板相对幕墙板滑动,此时挡板会与通风口之间产生错位,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当挡板移动至卡块卡接在卡槽中时,挡板与幕墙板会相对固定,此时建筑内部的空气和建筑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口进行交换;当发生降雨时,雨水会通过集水口进入集水壳中,集水壳中的遇水膨胀止水条会迅速膨胀,同时遇水膨胀止水条会推动卡块离开卡槽,此时第一弹性件会控制挡板恢复遮挡在通风口处,因此无需用电便能在降雨时关闭通风口,达到了节省电能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幕墙板内部开设有滑槽,挡板位于滑槽中,挡板通过滑槽沿滑槽长度方向与幕墙板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位于滑槽中,通风口连通在滑槽中,卡槽开设在滑槽内壁的幕墙板上,卡槽贯穿滑槽内壁一侧的幕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板相对幕墙板滑动过程中,挡板会在幕墙板内移动,幕墙板对挡板的移动产生导向作用,从而能够减小挡板反复移动后发生歪斜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小挡板位于通风口时挡板与幕墙板之间出现缝隙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关闭状态的通风系统的密封性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通风口位于滑槽下部,滑槽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弹性件位于挡板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遇水膨胀止水条推动卡块离开卡槽后,挡板会沿着竖直方向向下降落,此时除了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会提供给挡板推力以使挡板移动,还有挡板自身的重力也会为挡板向下移动力,从而能够减小挡板卡在幕墙板上而没有及时下落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通风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板位于通风口时,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会给挡板向下的压力,此时挡板相对幕墙板产生移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能够减小通风口处漏风的可能性,达到了进一步提升关闭状态通风系统的密封性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挡板靠近集水壳一侧开设有限位槽,第二弹性件和卡块位于限位槽中,未形变的第一弹性件长度小于限位槽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块卡接在卡槽中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长度小于限位槽的深度,因此卡块的一部分会卡接在卡槽中、另一部分会位于限位槽中,此时卡块同时卡接在幕墙板与挡板中,从而能够提升幕墙板与挡板的相对位置稳定性,达到了提高打开状态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稳固性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集水口位于集水壳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降雨时,降雨会直接通过集水口流入集水壳中,位于集水壳上方的集水口能够较快的收集较多的雨水,从而能够减小降雨时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较慢的可能性,进而能够减小发生降雨时挡板没有及时下落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集水壳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遮挡筒,遮挡筒的下端口通过集水口与集水壳连通,遮挡筒的上端口与幕墙板之间有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室内和室外温差较大时,幕墙板的外壁上可能会有冷凝水,当冷凝水从幕墙板的外壁上流下至集水壳上侧时,遮挡筒能够减小冷凝水流动至集水壳中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减小通风过程中未降雨时挡板下落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通风系统工作准确性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遮挡筒的上端口可拆卸连接有盖体,盖体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时,盖体能够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从集水口溢出的可能性,遇水膨胀止水条重复使用时膨胀效果较差,因此在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过一次后,操作人可以相对遮挡筒拆卸掉盖体,然后手动将使用过的遇水膨胀止水条从集水壳中取出,并更换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达到了方便更换遇水膨胀止水条的目的;且在通风系统未通风时,可以将遇水膨胀止水条从集水壳中取出,此时能够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未通风时便膨胀的可能性,达到了节省止水条的目的。
可选的,集水壳下侧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降雨后,由于未被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收的雨水会通过透水孔掉落出集水壳外,因此能够减小集水壳中有雨水堆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刚放入集水壳中便膨胀的可能性,达到了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浪费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挡板与幕墙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与幕墙板固定连接,密封条抵接在挡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板遮挡在通风口处时,密封条能够减小幕墙板与挡板之间有缝隙的可能性,此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风系统密封性较好,从而能够使室内的热气或冷气通过通风口流失的可能性较小,达到了节约室内能源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挡板、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卡块、集水壳和遇水膨胀止水条,当发生降雨时挡板会恢复遮挡在通风口处,因此无需用电便能在降雨时关闭通风口,达到了节省电能的目的;
2.通过设置限位槽,卡块能够同时卡接在幕墙板与挡板中,从而能够提升幕墙板与挡板的相对位置稳定性,达到了提高打开状态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稳固性的目的;
3.通过设置遮挡筒,能够减小冷凝水流动至集水壳中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减小通风过程中未降雨时挡板下落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通风系统工作准确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闭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幕墙板;11、通风口;12、卡槽;13、滑槽;14、密封条;2、挡板;21、限位槽;3、第一弹性件;4、固定装置;41、第二弹性件;42、卡块;5、集水壳;51、遮挡筒;511、盖体;52、透水孔;6、遇水膨胀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通风系统,用于安装在单元式幕墙上。参照图1和图2,单元式幕墙包括多块竖直设置的幕墙板1,幕墙板1一侧位于室内、另一侧位于室外,多块幕墙板1相互拼接,通风系统安装在部分幕墙板1上,一个通风系统与一个幕墙板1配合使用,幕墙板1贯穿开设有通风口11,通风系统还包括挡板2、第一弹性件3和固定装置4,挡板2位于通风口11处,挡板2与幕墙板1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设置为第一弹簧,第一弹性件3固定连接在挡板2与幕墙板1之间,固定装置4用于挡板2滑动至挡板2与通风口11错位后相对固定挡板2与幕墙板1。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通风,操作人可以推动挡板2相对幕墙板1滑动,此时挡板2会与通风口11之间产生错位,第一弹性件3会发生形变,同时固定装置4能够相对固定挡板2与幕墙板1,此时建筑内部的空气和建筑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口11进行交换。
参照图2,固定装置4包括第二弹性件41和卡块42,第二弹性件41设置为第二弹簧,第二弹性件41和卡块42固定连接在挡板2上,第二弹性件41位于挡板2与卡块42之间,第二弹性件41处于压缩状态,卡块42远离第二弹性件41的端部抵接在幕墙板1上,幕墙板1上开设有卡槽12,在挡板2滑动至挡板2与通风口11错位后第二弹性件41用于驱动卡块42卡接在卡槽12中。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通风,操作人可以推动挡板2相对幕墙板1滑动,此时挡板2会与通风口11之间产生错位,第一弹性件3逐渐压缩,当挡板2带动卡块42移动至卡槽12附近时,第二弹性件41会推动卡块42卡接在卡槽12中,此时挡板2与幕墙板1会相对固定,达到了方便操作的目的。
参照图2,通风系统还包括集水壳5和遇水膨胀止水条6,集水壳5固定连接在幕墙板1外侧,集水壳5与卡槽12连通,集水壳5一侧贯穿开设有集水口,遇水膨胀止水条6位于集水壳5中。当发生降雨时,雨水会通过集水口进入集水壳5中,集水壳5中的遇水膨胀止水条6会迅速膨胀并紧密抵接在集水壳5内部,同时遇水膨胀止水条6会推动卡块42离开卡槽12,此时第一弹性件3会推动挡板2恢复遮挡在通风口11处,因此无需用电便能在降雨时关闭通风口11,达到了节省电能的目的。
参照图2,幕墙板1内部开设有滑槽13,挡板2位于滑槽13中,挡板2通过滑槽13沿滑槽13长度方向与幕墙板1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位于滑槽13中,通风口11连通在滑槽13中,卡槽12开设在滑槽13内壁的幕墙板1上,卡槽12贯穿滑槽13内壁一侧的幕墙板1。在挡板2相对幕墙板1滑动过程中,挡板2会在幕墙板1内移动,幕墙板1对挡板2的移动产生导向作用,从而能够减小挡板2反复移动后发生歪斜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小挡板2位于通风口11时挡板2与幕墙板1之间出现缝隙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关闭状态的通风系统的密封性的目的。
参照图2,通风口11位于滑槽13下方,挡板2和滑槽13均竖直设置,第一弹性件3位于挡板2上方,第一弹性件3竖直设置,第一弹性件3的上端部与滑槽13内壁的幕墙板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3的下端部与挡板2上端固定连接。在遇水膨胀止水条6推动卡块42离开卡槽12后,挡板2会沿着竖直方向向下降落,此时除了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3会提供给挡板2推力以使挡板2移动,还有挡板2自身的重力也会为挡板2向下移动力,从而能够减小挡板2卡在幕墙板1上而没有及时下落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通风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参照图2,第一弹性件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挡板2位于通风口11时,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3会给挡板2向下的压力,此时挡板2相对幕墙板1产生移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能够减小通风口11处漏风的可能性,达到了进一步提升关闭状态通风系统的密封性的目的。
参照图3和图4,挡板2靠近集水壳5一侧开设有限位槽21,第二弹性件41和卡块42位于限位槽21中,未形变的第一弹性件3长度小于限位槽21深度,卡块42卡接在卡槽12中时卡块42也卡接在限位槽21中。在卡块42卡接在卡槽12中时,由于第一弹性件3的长度小于限位槽21的深度,因此卡块42的一部分会卡接在卡槽12中、另一部分会位于限位槽21中,此时卡块42同时卡接在幕墙板1与挡板2中,从而能够提升幕墙板1与挡板2的相对位置稳定性,达到了提高打开状态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稳固性的目的。
参照图4,集水口位于集水壳5上侧,在发生降雨时,降雨会直接通过集水口流入集水壳5中,位于集水壳5上方的集水口能够较快的收集较多的雨水,从而能够减小降雨时遇水膨胀止水条6膨胀较慢的可能性,进而能够减小发生降雨时挡板2没有及时下落的可能性。
参照图4,集水壳5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遮挡筒51,遮挡筒51的下端口通过集水口与集水壳5连通,遮挡筒51的上端口位于集水壳5上方,遮挡筒51的上端口与幕墙板1之间有间距。在室内和室外温差较大时,幕墙板1的外壁上可能会有冷凝水,当冷凝水从幕墙板1的外壁上流下至集水壳5上侧时,遮挡筒51能够减小冷凝水流动至集水壳5中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减小通风过程中未降雨时挡板2下落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通风系统工作准确性的目的。
参照图4,遮挡筒51的上端口可拆卸连接有盖体511,盖体511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在遇水膨胀止水条6膨胀时,盖体511能够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6从集水口溢出的可能性,遇水膨胀止水条6重复使用时膨胀效果较差,因此在遇水膨胀止水条6膨胀过一次后,操作人可以相对遮挡筒51拆卸掉盖体511,然后手动将使用过的遇水膨胀止水条6从集水壳5中取出,并更换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6,达到了方便更换遇水膨胀止水条6的目的;且在通风系统未通风时,可以将遇水膨胀止水条6从集水壳5中取出,此时能够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6在未通风时便膨胀的可能性,达到了节省止水条的目的。
参照图4,集水壳5下侧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水孔52。在发生降雨后,由于未被遇水膨胀止水条6吸收的雨水会通过透水孔52掉落出集水壳5外,因此能够减小集水壳5中有雨水堆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6刚放入集水壳5中便膨胀的可能性,达到了减小遇水膨胀止水条6浪费的可能性。
参照图2,滑槽13内壁的幕墙板1上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为环状,密封槽位于通风口11周围,挡板2与幕墙板1之间设置有密封条14,密封条14位于密封槽中,密封条14与幕墙板1固定连接,密封条14抵接在挡板2上。在挡板2遮挡在通风口11处时,密封条14能够减小幕墙板1与挡板2之间有缝隙的可能性,此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风系统密封性较好,从而能够使室内的热气或冷气通过通风口11流失的可能性较小,达到了节约室内能源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单元式幕墙隐藏式通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通风,操作人可以推动挡板2相对幕墙板1滑动,此时挡板2会与通风口11之间产生错位,第一弹性件3发生形变,当挡板2移动至卡块42卡接在卡槽12中时,挡板2与幕墙板1会相对固定,此时建筑内部的空气和建筑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口11进行交换;当发生降雨时,雨水会通过集水口进入集水壳5中,集水壳5中的遇水膨胀止水条6会迅速膨胀,同时遇水膨胀止水条6会推动卡块42离开卡槽12,此时第一弹性件3和挡板2的自重会控制挡板2恢复遮挡在通风口11处,因此无需用电便能在降雨时关闭通风口11,达到了节省电能的目的。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