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9805B -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9805B
CN112879805B CN202110066973.5A CN202110066973A CN112879805B CN 112879805 B CN112879805 B CN 112879805B CN 202110066973 A CN202110066973 A CN 202110066973A CN 112879805 B CN112879805 B CN 112879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peroxide
pipeline
supply unit
storage tank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6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9805A (zh
Inventor
张源俊
周闯
李天文
王树文
龚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669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9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9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9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9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9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2Pipe-line systems for gases or vapours
    • F17D1/04Pipe-line systems for gases or vapours for distribution of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3/00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 F17D3/01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for controlling, signalling, or supervising the conveyance of a produ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F17D5/005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of gas pipelines, e.g. alar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2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testing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4Hydrogen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包括氮气供应单元、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及稳定剂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通过第一管路用于连接发动机;氮气供应单元分别与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连通;水供应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第一管路连通;稳定剂供应单元的流出端与过氧化氢供应单元连接;氮气供应单元分别向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增压,使水进入氧化氢单元及第一管路内,稳定剂能够进入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内。本申请实现了过氧化氢供应单元的移动供应。

Description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包括操作台和管路系统两部分,用于对地面火箭发动机试验提供过氧化氢。现有的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建设在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现场,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建设完成后其不能移动;然而在高浓度过氧化氢的供应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现有的过氧化氢系统无法处理此紧急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建设完成后其不能移动,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现有的过氧化氢系统无法处理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包括氮气供应单元、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
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通过第一管路用于连接发动机;
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连通;
所述水供应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的流出端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连接;
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向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增压,使得水能够进入到所述氧化氢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管路内,稳定剂能够进入到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包括气瓶组、压缩机、第二管路以及气瓶;
所述气瓶组通过第二管路与多个第三管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分别与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连通;
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气瓶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且所述压缩机靠近所述气瓶组;所述压缩机用于对来自所述气瓶组内的氮气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所述氮气存储于所述气瓶内;所述气瓶内的所述氮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能够导通至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包过氧化氢容器以及与所述过氧化氢容器连通的过氧化氢贮箱;
所述过氧化氢容器用于存储过氧化氢液体,并能够将所述过氧化氢液体挤注于所述氧化氢贮箱内;
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内的增压后的所述氮气用于向所述过氧化氢贮箱提供压力,以使所述过氧化氢贮箱内的所述过氧化氢液体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供给所述发动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氮气供应单元还包括过氧化氢挤压管路,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瓶组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过氧化氢容器连通;
所述气瓶组通过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用于对所述过氧化氢容器增压,以使所述过氧化氢容器内的所述过氧化氢液体挤注于所述氧化氢贮箱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
所述缓冲罐用于缓解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水击效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水供应单元包括水贮箱、第四管路以及第五管路;
所述水贮箱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水贮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连通,所述水贮箱的再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水贮箱内的水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能够导通至所述过氧化氢贮箱内,通过所述第五管路能够导通至所述第一管路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包括稳定剂贮箱;
所述稳定剂贮箱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管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氮气供应单元还包括吹除管路,所述吹除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瓶组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氮气通过所述吹除管路能够对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所述过氧化氢吹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氮气供应单元还包括操纵管路;
所述操纵管路与所述气瓶组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所述吹除管路以及所述操纵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减压器,所述第一减压器的前端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手阀,所述第一减压器的后端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手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包括氮气供应单元、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
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通过第一管路用于连接发动机;
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连通;
所述水供应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的流出端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连接;
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向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增压,使得水能够进入到所述过氧化氢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管路内,稳定剂能够进入到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内。
一方面,本申请实现了过氧化氢供应单元的移动供应,可根据换实验的发动机试验地点进行转移,较高的机动性能有效地协助相关试验的展开。
第二方面,所述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能够应对过氧化氢使用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利用稳定剂供应单元中的稳定剂以及水供应单元中的水,采用稳定剂和水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处理紧急情况;更具体地,当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出现紧急情况时,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向所述水供应单元和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增压,使得稳定剂与水可以同时迅速反应,并注入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中,利用稳定剂直接限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利用水稀释过氧化氢,从而迅速控制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出现的紧急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第三方面,所述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能够应对过氧化氢在通过第一管路输送给发动机过程中的紧急情况,水供应单元中的水能够处理紧急情况;更具体地,当第一管路出现紧急情况时,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向所述水供应单元增压,使得水可以同时迅速反应,并注入第液体管路中,利用水稀释过氧化氢,从而迅速控制第一管路出现的紧急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的氮气供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的过氧化氢供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的水供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的稳定剂供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氮气供应单元;101-气瓶组;102-压缩机;103-气瓶;104-第二管路;105-一号手阀;106-二号手阀;107-一号过滤器;108-一号压力表;109-一号压力传感器;110-一号安全阀;111-一号单向阀;112-吹除管路;113-三号手阀;114-二号过滤器;115-二号压力表;116-二号压力传感器;117-二号第一减压器;118-二号电磁阀;119-二号单向阀;120-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1-四号手阀;122-三号过滤器;123-三号压力表;124-三号压力传感器;125-三号第一减压器;126-操纵管路;127-五号手阀;128-四号过滤器;129-四号压力表;130-四号压力传感器;131-四号第一减压器;132-四号安全阀;133-第三管路;134-六号手阀;135-五号过滤器;136-五号压力表;137-五号压力传感器;138-五号第一减压器;200-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1-过氧化氢容器;202-过氧化氢贮箱;203-七号手阀;204-一号排气管路;205-一号加注管路;206-一号泻出管路;207-六号过滤器;208-六号压力表;209-六号安全阀;210-第六管路;211-二号排气管路;212-六号压力传感器;213-六号液位计;214-六号温度传感器;300-稳定剂供应单元;301-七号安全阀;302-七号压力传感器;303-八号手阀;304-七号真空泵;305-一号抽气管路;306-七号液位计;307-第七管路;308-七号过滤器;309-七号气动阀;310-稳定剂贮箱;311-三号加注管路;400-水供应单元;401-水贮箱;402-第四管路;403-第五管路;404-四号加注管路;405-二号抽气管路;406-八号真空泵;407-九号手阀;408-八号安全阀;409-八号压力传感器;410-八号过滤器;411-八号气动阀;412-八号流量调节阀;413-八号电磁阀;414-八号单向阀;500-第一管路;501-发动机;502-缓冲罐;503-九号压力传感器;504-九号气动阀;505-九号流量传感器;506-九号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包括氮气供应单元100、水供应单元400、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300;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通过第一管路500用于连接发动机501;所述氮气供应单元100分别通过第三管路133与所述水供应单元400、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300连通;所述水供应单元400的出水端通过第五管路403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连通;通过第四管路402与所述第一管路500连通;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300的流出端通过第七管路307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连接。
一方面,本申请实现了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的移动供应,可根据换实验的发动机501试验地点进行转移,较高的机动性能有效地协助相关试验的展开。
第二方面,所述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能够应对过氧化氢使用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利用稳定剂供应单元300中的稳定剂以及水供应单元400中的水,采用稳定剂和水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处理紧急情况;更具体地,当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出现紧急情况时,所述氮气供应单元100分别向所述水供应单元400和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300增压,使得稳定剂与水可以同时迅速反应,并注入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中,利用稳定剂直接限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利用水稀释过氧化氢,从而迅速控制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出现的紧急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第三方面,所述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能够应对过氧化氢在通过第一管路500输送给发动机501过程中的紧急情况,水供应单元400中的水能够处理紧急情况;更具体地,当第一管路500出现紧急情况时,所述氮气供应单元100向所述水供应单元400增压,使得水可以同时迅速反应,并注入第液体管路中,利用水稀释过氧化氢,从而迅速控制第一管路500出现的紧急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氮气供应单元100包括气瓶组101、压缩机102、第二管路104、气瓶103、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吹除管路112以及操纵管路126;其中,气瓶103用于存储氮气,供后续水供应单元400、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300使用。
所述气瓶组101通过第二管路104与多个第三管路133分别连通;其中,以第三管路133设置有3个为例,分别为一号第三管路133、二号第三管路133以及三号第三管路133,其中,一号第三管路133与水供应单元400导通,二号第三管路133与过氧化氢供应管路导通,三号第三管路133与稳定剂供应管路导通;所述气瓶103内的高压氮气经过二号手阀106,分别通过一号第三管路133、二号第三管路133以及三号第三管路133导通至所述水供应单元400、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300。
具体地,所述气瓶组101经过第一手阀与所述第二管路104连通,第一手阀用于控制所述气瓶组101的导通与否。
具体地,所述第二管路104上依次设置有二号手阀106、一号过滤器107、一号压力表108、一号压力传感器109、压缩机102、一号安全阀110、一号单向阀111以及气瓶103,其中,当一号手阀105打开时,所述二号手阀106用于控制所述氮气在所述第二管路104内的通断;所述一号过滤器107用于过滤氮气中的杂质,所述一号压力表108以及所述一号压力传感器109协同作用,用于测量所述压缩机102之前的所述第二管路104上的氮气的压力值;所述压缩机102用于对氮气增压,增压后的氮气变为高压氮气,高压氮气经过一号安全阀110以及一号单向阀111存储于所述气瓶103内,所述一号安全阀110用于保护压缩机102后的所述第二管路104,所述一号单向阀111用于防止所述气瓶103内的氮气倒流至所述气瓶组101,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单向阀111与所述气瓶103之间还设置有二号手阀106,此二号手阀106用于控制增压后的氮气在所述第二管路104内的流通;所述气瓶103内存储有高压氮气,气瓶103上连接有一号压力表108、一号压力传感器109以及一号安全阀110,此一号压力表108协同一号压力传感器109测量气瓶103压力,一号安全阀110用于保护气瓶103的安全;所述气瓶103之后通过所述二号手阀106与多个第三管路133导通,此二号手阀106用于控制气瓶103后的氮气的导通与否。
具体地,所述第三管路133上依次设置有六号手阀134和五号第一减压器138,所述六号手阀134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133的通段,所述五号第一减压器138用于调节所述三号管路的输出压力;所述六号手阀134和五号第一减压器138之间依次设置有五号过滤器135、五号压力表136以及五号压力传感器137,所述五号过滤器135用于过滤掉第三管路133内的高压氮气中的杂质,所述五号压力表136协同五号压力传感器137测量在五号第一减压器138之前的压力;所述五号第一减压器138之后依次设置有五号压力表136以及五号压力传感器137,此时的五号压力表136协同五号压力传感器137用于测量所述五号第一减压器138之后的压力,并且此时的五号压力传感器137后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六号手阀134,其中一个六号手阀134用作导通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133的导通与否,再一个六号手阀134用作排空阀,排出第三管路133内的空气,进一步地,在第三管路133工作时,首先关闭排空阀,导通阀打开,第三管路133工作完毕后,打开排空阀,并将五号第一减压器138后的第三管路133内的高压氮气排空。
具体地,吹除管路112上依次设置有三号手阀113、二号第一减压器117、二号安全阀、二号电磁阀118以及二号单向阀119;所述三号手阀113与所述二号第一减压器117之间依次设置有二号过滤器114、二号压力表115以及二号压力传感器116,其中所述三号手阀113用于气瓶组101与所述吹除管路112的导通与否,所述二号过滤器114用于过滤吹除管路112中的杂质,二号压力表115协同二号压力传感器116用于测量二号第一减压器117之前的压力,所述二号第一减压器117用于调节所述二号第一减压器117之后的吹除管路112的压力;所述二号第一减压器117与二号安全阀之间依次设置有二号压力表115、二号压力传感器116以及三号手阀113,此时的二号压力表115协同二号压力传感器116用于测量二号第一减压器117之后的压力,此时的三号手阀113用于排空吹除管路112内的空气,二号安全阀用于保证吹除管路112的压力在安全的范围内;二号安全阀与二号电磁阀118之间还设置有三号手阀113,此时的三号手阀113用于控制二号第一减压器117后的吹除管路112的通断,二号电磁阀118控制此吹除管路112的通断,而且二号电磁阀118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的特点,连接在吹除管路112的出气端口处,可在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结束后立即进行各个管路的吹除,提高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的安全性;二号单向阀119主要是防止过氧化氢液体在供给时进入吹除管路112,综上在二号电磁阀118与二号单向阀119的双重保护作用下,提高了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上依次设置有四号手阀121、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以及三号安全阀;所述四号手阀121与所述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之间依次设置有三号过滤器122、三号压力表123以及三号压力传感器124,其中所述四号手阀121用于气瓶组101与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的导通与否,所述三号过滤器122用于过滤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中的杂质,三号压力表123协同三号压力传感器124用于测量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之前的压力,所述三号第一减压器125用于调节所述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之后的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的压力;所述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与三号安全阀之间依次设置有三号压力表123、三号压力传感器124以及四号手阀121,此时的三号压力表123协同三号压力传感器124用于测量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之后的压力,此时的四号手阀121用于排空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内的空气,三号安全阀用于保证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的压力在安全的范围内;三号安全阀之后还设置有四号手阀121,经过四号手阀121,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与二号第三管路133连通,此时的四号手阀121用于进一步控制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与二号第三管路133连通之间的导通与否。
具体地,操纵管路126上依次设置有五号手阀127、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以及四号安全阀132;所述五号手阀127与所述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之间依次设置有四号过滤器128、四号压力表129以及四号压力传感器130,其中所述五号手阀127用于气瓶组101与所述操纵管路126的导通与否,所述四号过滤器128用于过滤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中的杂质,四号压力表129协同四号压力传感器130用于测量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之前的压力,所述四号第一减压器131用于调节所述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之后的操纵管路126的压力;所述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与四号安全阀132之间依次设置有四号压力表129、四号压力传感器130以及五号手阀127,此时的四号压力表129协同四号压力传感器130用于测量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之后的压力,此时的五号手阀127用于排空操纵管路126内的空气,四号安全阀132用于保证操纵管路126的压力在安全的范围内;四号安全阀132之后还设置有五号手阀127,此时的五号手阀127用于进一步控制操纵管路126的导通与否,进一步地,所述操纵管路126用于提供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的气动阀门(在下面的阐述中将会提及到八号气动阀411、七号气动阀309以及九号气动阀504)动作时所需要的液体。
综上,本申请的氮气均来自于较低压力的气瓶组101,对于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操纵管路126、吹除管路112的低压气路,可以通过对气瓶组101内的氮气调压使用,对于第二管路104的高压气路,当使用时,对气瓶组101中的气体通过压缩机102进行增压,增压后的氮气储存在气瓶103中,供试验时使用,试验结束后将高压的氮气排空;使得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是一种可移动式供应系统,在转移、运输过程中不需要一直存在高压气源,有效地保证了转移、运输过程中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内的各个单元的安全,提高了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述,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包过氧化氢容器201以及通过第六管路210与所述过氧化氢容器201连通的过氧化氢贮箱202。
具体地,过氧化氢容器201上连接六号压力表208,六号压力表208测量过氧化氢容器201的压力;过氧化氢容器201上连接六号安全阀209,六号安全阀209保证过氧化氢容器201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过氧化氢容器201上分别设置有一号排气管路204、一号加注管路205以及泻出管路,且一号排气管路204、一号加注管路205以及泻出管路上均设置有七号手阀203;当过氧化氢容器201进行加注时需要打开位于一号排气管路204以及一号加注管路205上的七号手阀203,并且关闭位于一号排气管路204上的七号手阀203;对过氧化氢容器201进行排空操作时,需要打开位于一号排气管路204以及一号排气管路204上的七号手阀203,并且关闭位于一号加注管路205上的七号手阀203。
具体地,过氧化氢容器201与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连通,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将过氧化氢容器201内的过氧化氢液体通过第六管路210加注于过氧化氢贮箱202内;所述第六管路210上设置有六号过滤器207,六号过滤器207用于过滤过氧化氢液体中的杂质,六号过滤器207后设置有七号手阀203,七号手阀203控制第六管路210的通断,第六管路210后通过三通接口连接稳定剂第七管路307以及过氧化氢贮箱202;过氧化氢贮箱202上设置有二号排气管路211,二号排气管路211上设置有七号手阀203,七号手阀203的作用是控制二号排气管路211的通断;对过氧化氢贮箱202进行加注时关闭打开位于一号排气管路204、一号加注管路205以及一号排气管路204上的七号手阀203,打开位于第六管路210以及二号排气管路211上的七号手阀203手阀,通过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将过氧化氢加注挤压进过氧化氢容器201内,在经过第六管路210进入过氧化氢贮箱202内。
进一步地,过氧化氢贮箱202上连接六号压力传感器212,六号压力传感器212用于测量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压力;过氧化氢贮箱202上连接六号安全阀209,六号安全阀209保证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安全;过氧化氢贮箱202上连接六号液位计213,六号液位计213指示过氧化氢贮箱202内过氧化氢的液面;过氧化氢贮箱202上连接六号温度传感器214,六号温度传感器214测量过氧化氢贮箱202的温度;过氧化氢贮箱202连接通过第五管路403与水供应系统连通,以供处理紧急情况;过氧化氢贮箱202与第三管路133连通,作用是给过氧化氢贮箱202增压。
具体地,过氧化氢贮箱202通过第一管路500与发动机50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500上依次设置有七号手阀203、六号过滤器207、九号压力传感器503、九号气动阀504、九号流量传感器505、缓冲罐502以及九号流量调节阀506;其中,七号手阀203用于控制第六管路210的通断;六号过滤器207用于过滤过氧化氢中的杂质;进一步地,六号过滤器207之后连通有二号泻出管路,二号泻出管路上设置有九号手阀407,打开九号手阀407排空过氧化氢贮箱202中的过氧化氢,九号压力传感器503用于控制第一管路500内的压力;九号气动阀504用于进一步控制第一管路500的通断,并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九号流量传感器505用于测量第一管路500的流量,缓冲罐502在过氧化氢供给单元中,降低了第一管路500工作过程中当各种阀门开启时的水击效应,有效地保持了第一管路500内过氧化氢流量的稳定性。同时,降低水击效应也使得过氧化氢的使用过程更加安全,避免因压力震荡导致过氧化氢在第一管路500中分解导致的紧急事件;所述九号流量调节阀506用于调节第一管路500中过氧化氢的流量,所述缓冲罐502与所述九号流量调节阀506之间还设置有九号压力传感器503,此九号压力传感器503用于测量第一管路500中的压力;九号流量调节阀506之后还依次设置有九号压力传感器503以及九号气动阀504,九号气动阀504与发动机501之间分别连通吹除管路112与通过第四管路402连通的水供应单元400,吹除管路112用于对第一管路500内残留的过氧化氢进行吹除,通过第四管路402导通的水能够应对发动机501处可能会出现的紧急情况。
综上,本申请采用低压的过氧化氢容器201向高压的过氧化氢贮箱202进行加注的方式。在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中,过氧化氢容器201是低压的,可供常备、转移、运输过程中贮存过氧化氢,在试验前通过过氧化氢容器201过氧化氢贮箱202进行加注,试验时通过高压气对过氧化氢贮箱202进行增压,以实现试验需求的过氧化氢供应压力,试验后,将过氧化氢贮箱202中过氧化氢排空,在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转移、运输过程,过氧化氢一直贮存在低压的过氧化氢容器201中,有效的保证了转移、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300包括稳定剂贮箱310;所述稳定剂贮箱310的一端与三号第三管路133连通,通过三号第三管路133连通为稳定剂贮箱310,给稳定剂贮箱310增压;所述稳定剂贮箱3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管路307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202连通。
具体地,稳定剂贮箱310上设置有七号安全阀301,七号安全阀301保证稳定剂贮箱310的安全;稳定剂贮箱310上设置有七号压力传感器302,七号压力传感器302测量稳定剂贮箱310的压力;稳定剂贮箱310上设置有七号液位计306,七号液位计306显示稳定剂贮箱310的液位。
具体地,稳定剂贮箱310上设置有一号抽气管路305,一号抽气管路305依次设置有八号手阀303以及七号真空泵304,此八号手阀303用于控制一号抽气管路305的通断;七号真空泵304用于对稳定剂贮箱310进行抽真空操作。
具体地,所述第七官道上设置有两个八号手阀303,两个八号手阀303之间设置有两个七号过滤器308,两个七号过滤器308之间设置有三号加注管路311,三号加注管路311上设置有八号手阀303,此八号手阀303用于对稳定剂贮箱310进行加注/泄出操作,靠近所述稳定剂贮箱310的七号过滤器308用于过滤加注过程中稳定剂的杂质,远离所述稳定剂贮箱310的七号过滤器308用于过滤过滤掉稳定剂中的杂质;远离所述稳定剂贮箱310的七号过滤器308后接八号手阀303,此八号手阀303用于控制第七管路307的通断,此八号手阀303后接七号气动阀309,七号气动阀309进一步控制第七管路307的通断,此七号气动阀309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七号气动阀309接入过氧化氢供应单元200的过氧化氢贮箱202,以供处理过氧化氢贮箱202的紧急情况。
稳定剂供应单元300的具体使用过程为:进行稳定剂加注时,首先通过一号抽气管路305,打开位于一号抽气管路305上的八号手阀303,对稳定剂贮箱310进行抽真空操作;然后关闭位于一号抽气管路305上的八号手阀303,打开位于三号加注管路311上的八号手阀303以及位于第七管路307上的且靠近稳定剂贮箱310上的八号手阀303对稳定剂贮箱310进行加注,加注完成后关闭位于三号加注管路311上的八号手阀303。当进行试验时,稳定剂贮箱310通过三号第三管路133进行增压,保持位于一号抽气管路305上的八号手阀303以及位于三号加注管路311上的八号手阀303为关闭状态,位于第七管路307上的两个八号手阀303为开启的状态;七号气动阀309以关闭状态并接入控制系统,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可以通过计算机指令打开七号气动阀309,迅速将稳定剂引入过氧化氢贮箱202,保证试验人员、试验设备的安全。
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所述水供应单元400包括水贮箱401、第四管路402以及第五管路403;所述水贮箱401的一端与一号第三管路133连通,通过一号第三管路133用于给水贮箱401增压;所述水贮箱40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管路403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202连通,能够将水导通至所述过氧化氢贮箱202内;所述水贮箱401的再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402与所述第一管路500连通,能够将水导通至所述第一管路500以及发动机501中。
具体地,水贮箱401上连接八号压力传感器409,八号压力传感器409用于测量水贮箱401的压力;水贮箱401上连接八号安全阀408,八号安全阀408保证水贮箱401的安全;水贮箱401上连接八号温度传感器,八号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水贮箱401的温度;水贮箱401上连接八号液位计,八号液位计用于显示水贮箱401的液位。
具体地,水贮箱401上设置有二号抽气管路405,二号抽气管路405依次设置有九号手阀407以及八号真空泵406,此九号手阀407用于控制二号抽气管路405的通断;八号真空泵406用于对水贮箱401进行抽真空操作。
具体地,水贮箱401上设置有四号加注管路404,四号加注管路404上设置有两个九号手阀407,两个九号手阀407之间设置有八号过滤器410,靠近水贮箱401的九号手阀407控制水贮箱401出口的通断;八号过滤器410用于过滤水贮箱401内的液体的杂质;远离水贮箱401的九号手阀407控制水的加注与泻出。
具体地,所述第五管路403的一端设置于上述八号过滤器410与远离所述水贮箱401的九号手阀407之间的四号加注管路404上,且另一端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202连通,第五管路403用于应对过氧化氢贮箱202端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更具体地,所述第五管路403上依次设置有九号手动阀、八号气动阀411、八号压力传感器409、八号电磁阀413、八号流量调节阀412以及八号单向阀414;其中,此八号手动阀用于控制此第五管路403的通断,八号压力传感器409用于测量此第五管路403的压力,八号流量调节阀412用于调节第五管路403内的液体流量,八号电磁阀413用于控制第五管路403的通断、八号单向阀414防止液体反向流动;所述八号电磁阀413与八号流量调节阀412之间还设置有八号压力传感器409,此八号压力传感器409用于进一步测量第五管路403的压力。
具体地,所述第四管路40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八号气动阀411与所述九号手阀407之间,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500连通,第四管路402用于应对试验时发动机501、试验台以及第一管路500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更具体地,所述第四管路402上依次设置有八号手动阀、八号压力传感器409、八号电磁阀413、八号流量调节阀412以及八号单向阀414;其中,此八号手动阀用于控制此第五管路403的通断,八号压力传感器409用于测量此第四管路402的压力,八号流量调节阀412用于调节第四管路402内的液体流量,八号电磁阀413用于控制第四管路402的通断、八号单向阀414防止液体反向流动;所述八号电磁阀413与八号流量调节阀412之间还设置有八号压力传感器409,此八号压力传感器409用于进一步测量第四管路402的压力。
所述水贮箱401的工作过程为:进行加注时,首先关闭位于第四加注管路上且靠近贮箱的九号手阀407,打开位于二号抽气管路405上的九号手阀407,并对水贮箱401进行抽真空操作;然后关闭位于二号抽气管路405上的八号手阀303,打开位于第四加注管路上的两个手阀,并关闭位于第五管路403上的且靠近所述四号加注管路404上的九号手阀407,此时进行水的加注;的那个发生紧急情况时,水供应单元400工作,保持位于二号抽气管路405上的九号手阀407是关闭状态,保持位于四号加注管路404上的且远离所述水贮箱401的九号手阀407以及位于第五管路403上的且靠近所述四号加注管路404上的九号手阀407是打开状态;将第四管路402与第五管路403上的气动阀、电磁阀接入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采用在第一减压器(包括上述的五号第一减压器138、四号第一减压器131、三号第一减压器125以及二号第一减压器117)的前面布置一个手阀,在第一减压器后布置两个手阀的调节的方法。下面以第三管路133上的五号第一减压器138为例进行阐述:六号手阀134后连接五号第一减压器138,五号第一减压器138后依次连接五号压力表136、五号压力传感器137以及两个六号手阀134,两个六号手阀134后连接高压的过氧化氢贮箱202;具体地,当打开靠近第二管路104的六号手阀134,关闭靠近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打开远离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可以动态调节五号第一减压器138后的气体压力;当关闭远离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打开靠近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可以向高压的过氧化氢贮箱202提供高压气体;同时闭靠近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远离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以及靠近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可以调节五号第一减压器138的静态压力;在关闭靠近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的情况下,打开打开远离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以及远离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六号手阀134,可以减小高压的过氧化氢贮箱202的压力或排净高压的过氧化氢贮箱202以及第三管路133内的液体。
综上,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首先,气瓶组101、稳定剂、水属于常备资源,其中稳定剂与水的加注操作在上述已描述;在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工作之前,需要检查并保证各个单元正常、介质余量正常。
首先通过过氧化氢挤压管路120,利用过氧化氢挤压气对过氧化氢容器201进行低压增压,并利用其对过氧化氢贮箱202进行加注,加注过程中保持位于一号排气管路204上的七号手阀203、位于一号泻出管路206上的七号手阀203以及位于一号加注管路205上的七号手阀203均为关闭状态,位于第六管路210上的七号手阀203以及位于第一管路500上的七号手阀203是打开状态;二号排气管路211上的七号手阀203关闭;待六号液位计213指示到预定液位后,停止加注;关闭位于六号管路上的七号手阀203以及位于第一管路500上的七号手阀203。至此,过氧化氢加注完毕。然后对第二管路104上的气瓶103进行充填,利用压缩机102将低压气源增压,临时储存在气瓶103中,供试验使用;吹除管路112,通过二号第一减压器117调整到目标压力,保持吹除管路112上的所有手阀打开,二号电磁阀118接入试验系统,供计算机控制;操纵管路126,通过四号第一减压器131调整到目标压力,打开操纵管路126上的所有手阀,给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上的所有气动阀供气;至此,系统准备工作完成。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系统工作时,首先利用一号第三管路133给水贮箱401增压,利用二号第三管路133给稳定剂贮箱310增压,通过一号第三管路133以及二号第三管路133上的各自减压器调节到目标压力,增压时应保持手阀一号手阀105、二号手阀106、四号加注管路404上的两个九号手阀407关闭。然后二号第三管路133给过氧化氢贮箱202增压,通过二号第三管路133上的五号第一减压器138调节到目标压力;通过试验系统,控制供应系统中的所有气动阀、所有电磁阀开展试验,试验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稳定剂单元及水单元的阀门控制进行紧急处理,需要注意,试验过程中稳定剂贮箱310与水贮箱401的压力需要大于过氧化氢贮箱202,以应对过氧化氢贮箱202出现的紧急情况。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系统结束后,对过氧化氢贮箱202的液体进行处理,通过位于一号泻出管路206上的七号手阀203进行排放收集;对于氮气供应单元100,关闭一号手阀105,对后续所有管路通过排空手阀进行压力排空,排空后关闭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的所有阀门,此时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中所有管路中应无压力,过氧化氢容器201中常压储存过氧化氢,稳定剂贮箱310中常压储存稳定剂,水贮箱401中常压储存水,气瓶103以及过氧化氢贮箱202中应空置密封,在此状态下进行转移运输及下一次试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供应单元、水供应单元、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稳定剂供应单元;
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通过第一管路用于连接发动机;
所述水供应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的流出端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连通连接;
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连通;
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分别向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增压,使得水能够进入到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管路内,稳定剂能够进入到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供应单元包括气瓶组、压缩机、第二管路以及气瓶;
所述气瓶组通过第二管路与多个第三管路分别连通;多个所述第三管路分别与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连通;
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气瓶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且所述压缩机靠近所述气瓶组;所述压缩机用于对来自所述气瓶组内的氮气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所述氮气存储于所述气瓶内;所述气瓶内的所述氮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导通至所述水供应单元、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以及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氢供应单元包括过氧化氢容器以及与所述过氧化氢容器连通的过氧化氢贮箱;
所述过氧化氢容器用于存储过氧化氢液体,并能够将所述过氧化氢液体挤注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内;
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内的增压后的所述氮气用于向所述过氧化氢贮箱提供压力,以使所述过氧化氢贮箱内的过氧化氢液体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供给所述发动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供应单元还包括过氧化氢挤压管路,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瓶组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过氧化氢容器连通;
所述气瓶组通过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用于对所述过氧化氢容器增压,以使所述过氧化氢容器内的所述过氧化氢液体挤注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
所述缓冲罐用于缓解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水击效应。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供应单元包括水贮箱、第四管路以及第五管路;
所述水贮箱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水贮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连通,所述水贮箱的再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水贮箱内的水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能够导通至所述过氧化氢贮箱内以及通过所述第五管路能够导通至所述第一管路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中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供应单元包括稳定剂贮箱;
所述稳定剂贮箱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管路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过氧化氢贮箱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供应单元还包括吹除管路,所述吹除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瓶组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氮气通过所述吹除管路能够对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所述过氧化氢吹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供应单元还包括操纵管路;
所述操纵管路与所述气瓶组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所述过氧化氢挤压管路、所述吹除管路以及所述操纵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减压器,所述第一减压器的前端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手阀,所述第一减压器的后端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手阀。
CN202110066973.5A 2021-01-19 2021-01-19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Active CN112879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973.5A CN112879805B (zh) 2021-01-19 2021-01-19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973.5A CN112879805B (zh) 2021-01-19 2021-01-19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9805A CN112879805A (zh) 2021-06-01
CN112879805B true CN112879805B (zh) 2021-12-31

Family

ID=7604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6973.5A Active CN112879805B (zh) 2021-01-19 2021-01-19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980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08931A (zh) * 1950-09-08
CN101781156A (zh) * 2009-01-15 2010-07-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过氧化氢供应系统及安全操作方法
CN102980770B (zh) * 2012-11-14 2014-12-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过氧化氢推进剂加注增压操作台
CN103982332B (zh) * 2014-06-06 2016-01-27 葛明龙 一种切换燃料的火箭推力室及其供应系统
CN104891410B (zh) * 2015-04-28 2017-03-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车载过氧化氢加注系统
CN106917699B (zh) * 2017-01-19 2018-03-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过氧化氢固液火箭发动机自增压输送系统
KR101940663B1 (ko) * 2017-08-11 2019-01-22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촉매 반응부를 가지는 산화제 과잉 시험장치
CN109916630A (zh) * 2019-03-27 2019-06-21 中南大学 发动机供应系统及其可移动集成试验平台
CN111828202A (zh) * 2020-07-20 2020-10-27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台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9805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3248A (zh) 一种用于社会车辆和有轨电车的加氢站
CN112879805B (zh) 自带增压系统的车载移动式过氧化氢供应系统
CN109312898A (zh) 用于运行压力容器系统的阀的方法以及压力容器系统
CN104891410B (zh) 一种车载过氧化氢加注系统
JP2006307936A (ja) Lngの出荷方法
CN111272404A (zh) 消防车消防管道试验系统
CN111777027B (zh) 一种新型液体加注设备
CN114526443A (zh) 一种用于氢气切换的控制系统
CN113532843A (zh) 一种预冷氢气暴露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5736270B (zh) 一种用于推进器的微小流量供气纯度控制系统
CN104296940A (zh) 一种高压气瓶气密性试验装置
CN218295340U (zh) 一种sf6充气管道
CN204142451U (zh) 一种高压气瓶气密性试验装置
CN214451644U (zh) 一种船用氢气系统
CN211502329U (zh) 一种加压实验系统
CN113155227B (zh) 一种六氟化硫废气连续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
CN112897443B (zh) 移动式高浓度过氧化氢加注储存输送系统
CN211505029U (zh) 一种薄壁双腔共底结构贮箱承压试验装备
CN212584720U (zh) 一种用于社会车辆和有轨电车的加氢站
CN105649907B (zh) 一种用于推进器的微小流量供气纯度控制方法
CN112406678A (zh) 一种将卸药泵兼作事故泵的工作系统
CN211652045U (zh) 消防车消防管道试验系统
CN218095447U (zh) 氢能余气回收管路结构
CN212584721U (zh) 一种储存氢气的储氢系统
CN110559746A (zh) 一种废气回收实验系统及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Yuanjun

Inventor after: Zhou Chuang

Inventor after: Li Tianwen

Inventor after: Wang Shuwen

Inventor after: Gong Haojie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anjun

Inventor before: Li Tianwen

Inventor before: Zhou Chu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huwen

Inventor before: Gong Haoji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