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7081A -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7081A
CN112867081A CN202011632721.6A CN202011632721A CN112867081A CN 112867081 A CN112867081 A CN 112867081A CN 202011632721 A CN202011632721 A CN 202011632721A CN 112867081 A CN112867081 A CN 112867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tate
information
rrc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27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7081B (zh
Inventor
蒋励
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27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7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7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ed of the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第一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基于收发码率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在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在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在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在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本实施方案增加了RRC状态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灵活实现RRC状态切换。

Description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RC状态切换方法,RRC状态切换装置,实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基站。
背景技术
在5G通信技术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Resource Control,RRC)状态包括连接态、非激活态(RRC_INACTIVE)和空闲态(RRC_IDLE)。
连接态是指UE和基站之间建立有RRC连接的一种状态,UE在连接态下能够与基站收发数据。空闲态是指UE和基站之间未建立有RRC连接。非激活态是介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非激活态下的UE能够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从而节省信令资源,这对5G中的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Ultra Reliable&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有较好的性能提升。
但是,目前协议中并没有明确规定UE在例如非激活态与连接态、空闲态之间的切换条件,而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一些RRC状态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也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RRC状态切换方法,RRC状态切换装置,实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基站。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RC状态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连接态的用户设备;
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
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
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
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
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时,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在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设门限速度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速度时,获取所述基站此时的第二负载量;
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
在所述业务类型属于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在所述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小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均小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
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中有任意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RRC状态切换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当前状态是连接态;
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
计时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
负载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
边缘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
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网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网络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状态是连接态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在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切换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如此,本实施例方案可以通过收发码率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计算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在该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即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超时后,获取基站当前的负载量,在该负载量较小时,若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则实现RRC状态切换使第一用户设备从连接态转换进入空闲态,如此可增加RRC状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较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同时节能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另外实施例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其它实施例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RRC状态切换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实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基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在下文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1为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示出的RRC状态切换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连接态的用户设备。
示例性的,第一用户设备即当前RRC状态是连接态的UE,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UE。码率即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数据的数目。具体的,基站如5G基站可以获取第一UE的收发码率。例如5G基站可以配置测量周期T,检测第一UE在该测量周期T内的数据流量,基于数据流量和测量周期T可以确定该收发码率。
步骤S102: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
示例性的,在该收发码率大于等于门限码率值Tresh_Bitrate时,第一UE处于数据收发状态,即不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在该收发码率小于该门限码率值Tresh_Bitrate时,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即可以认为第一UE无数据流量。其中门限码率值Tresh_Bitrate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103: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
示例性的,在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即无数据流量时可以计时,例如5G基站启动计时器计时,以确定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Tc。
步骤S104: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时长的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Tc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T1,即第一UE无数据流量时5G基站进行无数据收发状态超时判断,在判断超时时,5G基站可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X1。
步骤S105: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
示例性的,在第一负载量X1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X0(X1<X0)时,判断第一UE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其中预设门限负载量X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5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具体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i):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时长T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具体的,5G基站判断第一UE是否处于小区边缘时可以获取第一UE在第二预设时长T2内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为RSRP)值,如获取n个RSRP值:RSRP1、RSRP2,…,RSRPn。
步骤ii):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均小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
示例性的,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RSRP0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具体的,当n个RSRP值即RSRP1、RSRP2,…,RSRPn均小于RSRP0时,确定第一UE处于小区边缘。
步骤iii):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中有任意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
示例性的,当n个RSRP值即RSRP1、RSRP2,…,RSRPn中有任意一个值大于等于RSRP0时,确定第一UE不处于小区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UE是否处于小区边缘的判断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其他方案来确定。本实施例中基于RSRP值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第一UE是否处于小区边缘,进而使得后续RRC状态切换更为精确。
步骤S106: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第一UE处于小区边缘时,5G基站切换使第一UE从连接态转换进入空闲态。
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判定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Tc超时后,获取基站当前的负载量,在该负载量较小时,若UE处于小区边缘,则实现RRC状态切换使第一UE从连接态转换进入空闲态,如此可增加RRC状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较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同时节能效果较好。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中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在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
示例性的,步骤S201可以在步骤S103之后执行。基站判定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Tc小于第一预设时长T1,即第一UE无数据流量时进行无数据收发状态超时判断,未超时时第一UE继续保持连接态。
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可以通过收发码率判断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进而计算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在该持续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即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未超时,此时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而不切换至例如非激活态。这样,本实施例方案中增加了RRC状态切换的适用场景,且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未超时时继续保持连接态,可以减少空口资源的占用。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中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示例性的,第二用户设备即第二UE是与第一UE不同的其他UE,本实施例中第二UE的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Tc超时后,获取5G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X1,在该第一负载量X1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X1≥X0)即负载量较大时,获取与5G基站连接的处于非激活态的第二UE的网络状态信息。
步骤S302: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的,第二UE的网络状态信息可以表示第二UE当前的信道质量,如网络状态信息可以包含无线链路信息、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简称为BLER)信息、同步信号信息等。其中,无线链路信息若含有无线链路失败信息,误块率信息若含有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和同步信号信息若显示失去同步信号等情况出现一个或多个时,可以认为第二UE当前的信道质量不佳,也即非激活态的第二UE存在失同步信号、无线链路失败、BLER过高等情景。
步骤S303: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指定信息如无线链路失败、误块率过高、失去同步信号等信息时,说明当前的网络状态不适合保持非激活态,基站可以释放这些第二UE的上下文,使非激活态的第二UE进入空闲态。
步骤S304: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指定信息如无线链路失败、误块率过高、失去同步信号等信息时,切换使非激活态的第二UE保持非激活态。也即非激活态的第二UE网络状态良好时,不对其进行操作使第二UE保持非激活态。
本实施例中,可以判断当前第二UE的网络状态若不适合保持非激活态,则基站释放第二UE上下文使其进入空闲态;若当前连接该基站的非激活态的第二UE网络状态良好,则不对其进行操作使第二UE保持非激活态。因此,在一些场景下,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超时后,若基站当前的负载量较大,且部分第二UE的网络状态若不适合保持非激活态,则可以释放这些第二UE上下文使其进入空闲态。如此进一步增加了RRC状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较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同时在基站当前的负载量较大时释放部分第二UE的上下文使其进入空闲态,可在基站负载与节能性能需求两者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中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时,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示例性的,步骤S401可以在上述步骤S202之后执行,第一UE不处于小区边缘时,可计算第一UE的移动速度V。具体的,例如5G基站可以测量单位时间内第一UE的位移变化量,进而可得到第一UE的移动速度V。
步骤S402:在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设门限速度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示例性的,第一UE的移动速度V小于预设门限速度V0(V<V0)时,使第一UE进入非激活态。其中预设门限速度V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了基于第一UE的移动速度来实现RRC非激活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更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中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在所述移动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速度时,获取所述基站此时的第二负载量。
示例性的,步骤S501可以在上述步骤S401之后执行。第一UE的移动速度V大于等于预设门限速度V0(V≥V0)时,此时获取基站的第二负载量X2。
步骤S502: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
示例性的,在第二负载量X2大于等于预设门限负载量X0(X2≥X0)即此时的负载量较大时,获取第一UE的业务类型。
具体的,5G基站可以获取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超时前第一UE的业务流对应的5QI参数,基于5QI参数确定业务类型,如URLLC业务或者普通业务。
步骤S503:在所述业务类型属于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的业务类型是URLLC业务是,保存第一UE上下文使第一UE进入非激活态。
步骤S504:在所述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示例性的,5G基站判断第一UE超时前的业务类型不属于URLLC业务,例如为普通业务时,可释放上下文使第一UE进入空闲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了基于第一UE的业务类型来实现RRC状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更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中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小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示例性的,步骤S601可以在步骤S501之后执行。在第二负载量X2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X0(X2<X0)即此时的负载量较小时,5G基站可以获取第二UE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UE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且是与第一UE不同的其他UE。
步骤S602: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的,第二UE的网络状态信息可以表示第二UE当前的信道质量,如网络状态信息可以包含无线链路信息、误块率BLER信息、同步信号信息等。其中,无线链路信息若含有无线链路失败信息,误块率信息若含有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和同步信号信息若显示失去同步信号等情况出现一个或多个时,可以认为第二UE当前的信道质量不佳,也即非激活态的第二UE存在失同步信号、无线链路失败、BLER过高等情景。
步骤S603: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示例性的,5G基站在确定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指定信息如无线链路失败、误块率过高、失去同步信号等信息时,说明当前的网络状态不适合保持非激活态,基站可以释放这些第二UE的上下文,使非激活态的第二UE进入空闲态。
步骤S604: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指定信息如无线链路失败、误块率过高、失去同步信号等信息时,切换使非激活态的第二UE保持非激活态。也即非激活态的第二UE网络状态良好时,不对其进行操作使第二UE保持非激活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完善了RRC状态切换时的逻辑关系,增加了实现RRC状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且可以更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综合判断UE无数据收发是否超时、基站负载情况、UE是否处于小区边缘、UE移动速度、UE业务类型、UE网络状态等条件来实现RRC状态切换,增加了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灵活实现RRC状态切换;且各上述条件按照上述优先顺序进行切换,使RRC状态如非激活态的接入判决逻辑更加完善严谨,从而进一步减少基站空口资源的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另外,也易于理解的是,这些步骤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进程/线程中同步或异步执行。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RRC状态切换装置,如图7中所示RRC状态切换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当前状态是连接态;数据判断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计时处理模块703,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负载测量模块704,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边缘判断模块705,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状态切换模块706,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判定第一UE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Tc超时后,获取基站当前的负载量,在该负载量较小时,若UE处于小区边缘,则实现RRC状态切换使第一UE从连接态转换进入空闲态,如此可增加RRC状态的切换条件及适用场景,可以较为灵活地实现RRC状态切换,同时节能效果较好。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状态切换模块706还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网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当前状态是非激活态;网络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状态切换模块706,还用于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位置感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时,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状态切换模块706,还用于在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设门限速度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测量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速度时,获取所述基站此时的第二负载量。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业务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所述状态切换模块706,还用于在所述业务类型属于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在所述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状态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小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当前状态是非激活态。所述网络状态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状态切换模块706,还用于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判断模块705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具体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均小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中有任意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以及带来的相应技术效果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对应的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作为模块或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木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步骤。
示例性的,该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如图8所示基站包括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器802,存储器802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801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801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Rambus DRAM,简称RDRAM)以及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连接态的用户设备;
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
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
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
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
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时,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在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设门限速度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速度时,获取所述基站此时的第二负载量;
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
在所述业务类型属于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非激活态;
在所述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负载量小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RRC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均小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
当多个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中有任意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不处于小区边缘。
8.一种RRC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收发码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当前状态是连接态;
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收发码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
计时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无数据收发状态的持续时长;
负载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基站当前的第一负载量;
边缘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小于预设门限负载量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
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RC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保持连接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RC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网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载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负载量时,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当前RRC状态是非激活态的用户设备;
网络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包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至少包括无线链路失败信息、指示误块率高于预设值的信息、指示失去同步信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在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不包含所述指定信息时,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RRC状态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011632721.6A 2020-12-31 2020-12-31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Active CN112867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2721.6A CN112867081B (zh) 2020-12-31 2020-12-31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2721.6A CN112867081B (zh) 2020-12-31 2020-12-31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081A true CN112867081A (zh) 2021-05-28
CN112867081B CN112867081B (zh) 2022-11-15

Family

ID=7600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2721.6A Active CN112867081B (zh) 2020-12-31 2020-12-31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70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7636A (zh) * 2021-08-23 2021-11-23 明度智云(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458A (zh) * 2012-12-07 2013-04-1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小区重选方法与终端
US20130130693A1 (en) * 2011-11-23 2013-05-23 Omar Salvador User equipment signaling traffic reduction
WO2017176293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deactivation of cells while accomodating idle user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484260A (zh) * 2017-08-02 2017-1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e rrc状态转换方法及基站
US20190191483A1 (en) * 2016-08-11 2019-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power rrc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727614A (zh) * 2020-04-30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状态切换处理、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30693A1 (en) * 2011-11-23 2013-05-23 Omar Salvador User equipment signaling traffic reduction
CN103037458A (zh) * 2012-12-07 2013-04-1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小区重选方法与终端
WO2017176293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deactivation of cells while accomodating idle user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90191483A1 (en) * 2016-08-11 2019-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power rrc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484260A (zh) * 2017-08-02 2017-1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e rrc状态转换方法及基站
CN111727614A (zh) * 2020-04-30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状态切换处理、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7636A (zh) * 2021-08-23 2021-11-23 明度智云(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081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69173A1 (en) Cell conditional change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7227363B2 (ja) ビーム失敗報告
EP3920652A1 (en) Dual/multi-connectivity-based secondary node addition/replac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1869304A (zh) 执行多个rach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768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101688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uming Data Radio Bearer,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361151A1 (en)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and medium
CN110677880B (zh) 辅链路数据信道优先级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WO2021062721A1 (en)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867081B (zh) Rrc状态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和基站
US20240134715A1 (en) Resource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9705650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determining an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generation of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8825067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transfer of data from a mobile terminal to a base station
CN111465059B (zh)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路径确定方法和终端
CN102404864A (zh) 进行随机接入冲突规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00111256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21063109A1 (zh) 上行授权请求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13772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远端ue、中继ue及存储介质
RU2632930C1 (ru) Способы,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и второй сетевой узел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однонаправленным eps-каналом
CN115836489A (zh)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3301595A (zh) 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设备、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23537419A (ja) Csi-rs測定の取り扱い
US20210266774A1 (en) Mdt measurement log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845363B (zh)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43745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