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7054A -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7054A
CN112867054A CN202110182872.4A CN202110182872A CN112867054A CN 112867054 A CN112867054 A CN 112867054A CN 202110182872 A CN202110182872 A CN 202110182872A CN 112867054 A CN112867054 A CN 112867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rminal
service
flow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28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丹
孔露婷
刘军
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28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7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054A/zh
Priority to CN202110690681.9A priority patent/CN11325998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0418 priority patent/WO202226811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Description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业务需求,在第五代通信移动技术(5G)中,提出了网络切片(也可以称为切片)技术。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并在切片内逐用户地设置不同的服务质量(QoS)和数据网络名称(DNN,Data Network Name);支持切片功能是5G区别与其他既有通信制式的特色功能。
相关技术中,尚未有针对网络切片进行测试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包括:
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
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上述方案中,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不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相同;
或者,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相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
或者,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不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
上述方案中,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业务的个数为N,网络切片的个数为M;M小于或等于N;M和N均为整数。
上述方案中,至少两个业务使用相同的网络切片或者每个业务使用一个网络切片;
对每个业务执行一个测试流程或者在每个网络切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DUSession)上执行一个测试流程。
上述方案中,向所述终端配置至少两个PDU Session;
在至少两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至少两个业务。
上述方案中,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不同的情况下,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之间相互关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
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
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RSP,UE Route Selection Policy)的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网络切片标识;
QoS;
和/或,
所述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的应用标识;
业务的完全合格域名(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信息;
业务的网际互连协议IP三元组信息;
业务的DNN信息;
业务的连接能力(CC,Connection Capability)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测试流程包含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所述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测试指标之一或者组合:
下行吞吐量;
时延;
上行吞吐量;
功耗。
上述方案中,构建虚拟网络环境;所述终端上进行的网络切片业务是虚拟网络环境的业务。
上述方案中,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上述方案中,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上述方案中,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上述方案中,在每次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的过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本次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上述方案中,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测试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以及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并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至少两个用于网络切片的测试流程来执行测试,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网络切片业务的测试结果,从而实现了多量纲的测试,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性能指标的测试需求,提高测试效率,并能提升测试结果反映终端真实性能的可信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测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量纲的测试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多量纲的测试流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对网络切片业务进行测试时,可以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的测试方式,即输入一路测量输入量,通过一路测量输入量,得到一路测试输出量,通过这一路测试输出量可判断该测试是否通过。也可以采用“多输入-单输出”的测试方法,即输入多路测量输入量,通过多路测量输入量,得到一路测试输出量,通过这一路测试输出量可判断该测试是否通过。也就是说,采用单一维度来描述测试结果。然而,对于网络切片来说,通过单一维度来描述测试结果通常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引入多量纲的测试方式。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用于网络切片业务的测试流程来执行测试,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测试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步骤102: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
步骤103: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其中,实际应用时,由于测试对象是终端,因此,终端也可以称为测试终端或验证终端。由于是对终端进行测试网络切片业务性能测试,因此,可以基于业务性能需求,确定目标性能指标;然后,根据目标性能指标,确定目标测试参数,从而基于目标测试参数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相应地,生成基于目标测试参数进行目标性能指标测量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这里,所述网络切片业务是指使用网络切片的业务。
实际应用时,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需要考虑网络切片和业务两个因素,因此,网络切片和业务的数量可以存在以下关系:
业务的个数为N,网络切片的个数为M;M小于或等于N;M和N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可以是多个业务使用一个网络切片,也可以是一个业务使用一个网络切片,因此,实际应用时,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至少两个业务使用相同的网络切片;对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的每个业务执行一个测试流程;示例性地,终端有业务A和业务B,业务A和业务B均使用切片1,对业务A执行测试流程A,对业务B执行测试流程B;
第二种情况,至少两个业务使用相同的网络切片;每个网络切片的PDU Session上执行一个测试流程;终端有业务A、B和C;其中,业务A和业务B均使用切片1,业务C使用切片2;对业务A在切片1对应的PDU Session上执行测试流程A,对业务C在切片2对应的PDUSession上执行测试流程B;
第三种情况,每个业务使用一个网络切片,在每个网络切片的PDU Session上执行一个测试流程;示例性地,终端有业务A和业务B;其中,业务A使用切片1,业务B使用切片2;对业务A在切片1对应的PDU Session上执行测试流程A,对业务B在切片2对应的PDUSession上执行测试流程B。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至少两个业务使用相同的网络切片或者每个业务使用一个网络切片;并且对每个业务执行一个测试流程或者在每个网络切片的PDU Session上执行一个测试流程。
其中,在每个网络切片的PDU Session上执行一个测试流程的情况下,在向所述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时,需要向所述终端配置至少两个PDU Session,以便实现多网络切片业务的并发,即在至少两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至少两个业务。
具体地,针对每个PDU Session,需要接收终端发送的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请求携带对应的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和网络切片标识;并向所述终端发送PDUSession建立完成消息;消息中携带对应的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和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
示例性地,假设配置两个PDU Session,针对第一个PDU Session,终端发起PDU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请求携带第一个PDU Session对应的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和网络切片标识;测试系统向所述终端发送PDU Session建立完成消息;消息中携带第一个PDUSession对应的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和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针对第二个PDUSession,终端也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请求携带第二个PDU Session对应的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和网络切片标识;测试系统向所述终端发送PDU Session建立完成消息;消息中携带第二个PDU Session对应的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和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
相应地,在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的情况下,在第一网络切片业务的PDU Session上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示例性地,所述终端有业务A;其中,业务A使用切片1,对业务在切片1对应的PDU Session上执行测试流程A和测试流程B。
实际应用时,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不同和/或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具体地,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不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相同;也可以是,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相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还可以是,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不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
其中,每个测试流程可以测试一种测试指标(也可以称为性能指标);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不同的情况下,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之间可以相互关联。
这里,所述关联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正相关;负相关;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与另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互为结果。其中,正相关是指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随着另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的增大而增大,或者,随着另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的减小而减小。负相关是指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随着另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测试指标的增大而减小,或者,随着另一个测试流程测量的性能指标的减小而增大。互为结果是指:一个测试流程的测试结果(如测量得到的测试指标)可以作为另一个测试流程的测试参数配置或测试条件,另一个测试流程的测试结果也可以作为所述一个测试流程的测试参数配置或测试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
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
URSP的参数。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网络切片标识;
QoS。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网络切片标识可以包括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也可以称为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NSSAI,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的应用标识;
业务的FQDN信息;
业务的IP三元组信息;
业务的DNN信息;
业务的CC信息。
其中,实际应用时,一个业务会对应一个应用,所以会有对应的应用标识,即APPID。FQDN,也可以称为全域名。IP三元组可以包括:目的IP、目的端口、协议类型。CC也可以称为连接类型。
实际应用时,根据测试的需求,所述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数据包等等。
当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包含测试值时,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之间相互关联。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测试流程包含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所述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满足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包含吞吐量;所述第二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包含时延;
所述第一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包含下行吞吐量;所述第二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包含上行吞吐量;
所述第一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包含吞吐量;所述第二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包含功耗。
其中,实际应用时,对于与时延和功耗对应的吞吐量,可以是上行吞吐量、下行吞吐量或者上下行吞吐量。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测试指标之一或者组合:
下行吞吐量;
时延;
上行吞吐量;
功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可以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一个网络参数配置下的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还可以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不同网络参数配置下的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可以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一个网络参数配置下的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也可以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不同网络参数配置下的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
实际应用时,所述测试环境可以是虚拟的。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构建虚拟网络环境;所述终端上进行的网络切片业务是虚拟网络环境的业务。
这里,所述虚拟网络环境的业务是指: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虚拟的业务,比如通过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程序模拟器模拟的业务。
实际应用时,在步骤102中,可以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一轮测试;每轮测试中,向所述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这里,在每轮测试中可以依次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也可以并行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采用哪种方式。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即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其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在每次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的过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本次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测试判断条件与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的类型关联;示例性地,当所述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为测试值时,所述测试判断条件可以是测试指标阈值;当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不满足测试指标阈值时,认为测试流程的测试失败,当满足测试指标阈值时,认为测试流程的测试成功。也就是说,根据每轮测试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与相应的测试指标阈值,确定相应轮中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当所述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是数据包时,所述测试判断条件可以是一个设置的数据包;当测试流程的数据包与设置的数据包不匹配时,认为测试流程的测试失败,当测试流程的测试包与设置的数据包匹配时,认为测试流程的测试成功。
在每轮测试中,向所述终端配置的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的取值不同。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之前已进行的P轮测试的测试结果(每轮的测试参数的取值及对应的通过或不通过的测试结果),来设置本轮(也可以称为当前轮)的测试参数的取值。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每轮测试中,设置的测试判断条件可以相同,可以不同。
在本轮测试结束时,若所有测试流程都通过测试,则判断该轮测试通过;
在本轮的测试结束时,若存在未通过测试的测试流程,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测试参数配置,因此,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也可以称为针对所述终端的网络切片业务的测试结果。
实际应用时,生成的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示例性地,可以包含每轮测试中,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结果和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的信息;也可以仅包含每轮测试成功或失败的信息;也可以既包含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结果和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又包含每轮测试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至少两个用于网络切片的测试流程来执行测试,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测试结果,从而实现了多量纲的测试,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性能指标的测试需求,提高测试效率,并能提升测试结果反映终端真实性能的可信度。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应用实施例中,终端处于新空口(NR)小区中。将测试系统称为仪表,也可以称为测试平台。
为了进行测试,可以进行关于NR小区配置,在进行配置时,可以参照现网的参数,具体包括:
(1)默认参数配置
具体的参数可参照表1。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31
表1
(2)网络切片配置,即业务配置
具体的参数可参照表2。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32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41
表2
还需要对全球用户识别模块(USIM)(通常称为USIM卡)的参数进行配置,具体的参数可参照表3。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42
表3
在测试时,终端需要完成NR小区的注册流程,具体可采用表4所示的流程。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43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51
表4
其中,在表4中,U表示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E),S表示测试系统(即测试平台)。<--表示测试系统向终端发送消息;-->表示终端向测试系统发送消息。
信息元素 说明
5GS registration result value ‘001’B 3GPP access
Allowed NSSAI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1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1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2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10’B 2(uRLLC)
SD 0x000001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Configured NSSAI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1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1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2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10’B 2(uRLLC)
SD 0x000001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表5
信息元素 说明
Extended protocol discriminator ‘0111 1110’B 5GS mobility management消息
Security header type ‘0000’B 不设置完保
Spare half octet ‘0000’B
DL NAS TRANSPORT message identity ‘0110 1000’B
Payload container type ‘0101’B UE policy container
Spare half octet '0000'B
Payload container 见表7
表6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52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61
表7
信息元素 说明
URSP rule1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1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001000’B DNN Type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DNN value DNN_1(TBC)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9
URSP rule2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2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001000’B DNN Type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DNN value DNN_2(TBC)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10
表8
信息元素 说明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Precedence value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ntents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00000010’ S-NSSAI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1
表9
信息元素 说明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Precedence value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ntents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00000010’ S-NSSAI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10’B 2(URLLC)
SD 0x000001
表10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62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71
表11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72
表12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73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81
表13
指标 预期值
业务A,下行TCP吞吐量 TBD(表示待定)
业务B,PING包时延 TBD
表14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182
表15
应用实施例一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eMBB、uRLLC多切片并发场景下,终端业务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切片1对应5G服务质量指示(5QI)9;
切片2对应5QI 80。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配置]
业务A:下行传输控制协议(TCP)业务传输;
业务B:PING包,包的大小为32字节。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建立完成(RRCSetupComplete)及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和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注册接受(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授权的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Allowed S-NSSAI)及已配置的NSSAI(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5;其中,表5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8:仪表发送下行非接入层传输(DL NAS TRANSPORT)消息,以向终端配置路由选择策略(URSP)相关参数,其中,负载容器类型(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终端策略容器(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管理UE策略命令(MANAGE UE POLICY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终端策略部分类型(UE policy parttype)”设置为“URSP”(‘0001’B),参见表6和表7。其中“终端策略部分内容(UE policy partcontents)”消息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将DNN_2映射到切片2,具体参见表8至表10;其中,表6示出了D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7示出了表6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的内容;表8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 contents的消息内容;表9示出了表8中一个信息元素Route selectiondescriptor list的信令内容;表10示出了表8中另一个信息元素Route selectiondescriptor list的信令内容;
步骤9:终端回复上行NAS传输(UL NAS TRANSPORT)消息,携带管理UE策略完成(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标识,参见表11和表12;其中,表11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12示出了表11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会话建立完成(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等测试参数配置,参见表13;其中,表13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用户发起业务B,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2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1和表12;
步骤13:仪表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参见表13;
步骤14:保持终端并行执行业务A和业务B;终端在第一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终端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5:按照表14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4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业务A的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测试,则结束当前轮的测试,即结束本次测试,不执行步骤16;具体地,当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大于或等于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即满足阈值,则认为测试流程通过;当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小于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即不满足阈值,则认为测试流程不通过;
步骤16:保持终端并行业务A和业务B,终端在第二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终端执行业务B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7:按照表14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6获得的业务B的时延性能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业务B的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具体地,当时延性能测试值小于或等于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即满足阈值,则认为测试流程通过;当时延性能测试值大于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即不满足阈值,则认为测试流程不通过;
步骤18:如果步骤15和步骤17都通过测试,则确定测试通过,结束业务A和业务B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如果步骤15和步骤17中存在未通过测试的测试流程,则判断测试未通过,结束业务A和业务B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终端的测试结果可以包含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以及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
步骤19:释放RRC链路,终端关机;
步骤20: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按照表14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然后在步骤15和17中直接使用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
在上述流程中,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依次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还可以并行执行,也就是说,步骤14和16还可以同时执行,即终端在第一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并行在第二个PDUSession上执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8是主体步骤;步骤19、步骤20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二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测试多切片并发场景下,不同网络参数配置下的业务性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配置]
业务A:下行TCP业务传输;
业务B:PING包,包大小为32字节。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和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S-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5;其中,表5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8:仪表发送下行非接入层传输(DL NAS TRANSPORT)消息,以向终端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type”设置为“URSP”(‘0001’B),参见表6和表7。其中“UE policy part contents”消息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将DNN_2映射到切片2,具体参见表8至表10;其中,表8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 contents的消息内容;表9示出了表8中一个信息元素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的信令内容;表10示出了表8中另一个信息元素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的信令内容;
步骤9: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消息,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1和表12;其中,表11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12示出了表11中信息元素Payload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参见表13;其中,表13示出了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用户发起业务B,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2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1和表12;
步骤13:仪表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参见表13;
步骤14:保证业务A和业务B并行执行;
步骤15:终端在第一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6:按照表14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5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17;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之后执行步骤19;具体地,当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大于或等于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则认为测试流程通过;当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小于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即不满足阈值,则认为测试流程不通过;
步骤17:终端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满足阈值时,在保证业务A和业务B并行执行的情况下,终端在第二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业务B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之后执行步骤18;
步骤18:按照表14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7获得的业务B的PING包时延性能指标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9;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9;
步骤19:仪表发送PDU会话修改命令(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向终端配置业务A的QoS参数,参见表15;
步骤20:终端回复PDU会话修改完成(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PLETE)以确认参数修改,之后执行步骤21;
步骤21:在保证业务A和业务B并行执行的情况下,终端在第一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2:按照表14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1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23;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之后执行步骤25;
步骤23:终端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满足阈值,在保证业务A和业务B并行执行的情况下,终端在第二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业务B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4:按照表14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3获得的业务B PING包时延性能指标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25;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25;
步骤25:仪表发送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修改业务B的QoS配置参数,参见表15;
步骤26:终端回复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PLETE,以确认参数修改,之后执行步骤27;
步骤27:在保证业务A和业务B并行执行的情况下,终端在第一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8:按照表14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7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29;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测试;
步骤29:终端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满足阈值时,在保证业务A和业务B并行执行的情况下,终端在第二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业务B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30:按照表14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9获得的业务B PING包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和表14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测试;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测试;
步骤31:结束业务A和业务B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含每轮测试的QoS参数(即5QI)及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
步骤32:释放RRC链路,终端关机;
步骤33:去激活NR小区A。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不同网络参数配置(即不同5QI配置)下业务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在步骤18、步骤24和步骤30均通过测试。
在上述流程中,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依次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还可以并行执行,也就是说,步骤15和17同时执行,即终端在第一个PDU Session上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并行在第二个PDUSession上并行执行业务B的时延测试流程;同样地,步骤21和23同时执行,步骤27和29同时执行。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按照表14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然后在步骤16、18、22、24、28和30中直接使用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
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31是主体步骤;步骤32、步骤33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三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eMBB单网络切片场景下,终端业务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切片1对应5QI 9。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入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配置]
业务A:下行TCP业务传输。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271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281
表16
信息元素 说明
URSP rule1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1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001000’B DNN Type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DNN value DNN_1(TBC)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9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Precedence value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ntents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00000010’ S-NSSAI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1
表17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282
表18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283
表19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291
表20
指标 预期值
业务A,下行TCP吞吐量 TBD
业务A,PING包时延 TBD
表21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16;其中,表16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消息,以向终端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参见表6和表7。其中,“UE policy part 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参见表17;其中,表17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contents的消息内容;
步骤9:验证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8和表19;其中,表18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19示出了表18中信息元素Payload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参见表20,以保证业务A正常进行;其中,表20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终端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3:按照表21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2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业务A的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测试,则结束当前轮的测试,即结束本次测试,不执行步骤14;
步骤14:执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终端执行业务A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5:按照表21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4获得的业务A时延性能指标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是否通过;
步骤16:如果步骤13中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步骤15中的时延测试流程都通过测试,则确定该轮测试通过,结束业务A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如果步骤13中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步骤15中的时延测试流程中存在未通过测试的测试流程,则判断该轮测试未通过,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
步骤17:释放RRC链路,终端关机;
步骤18: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按照表21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然后在步骤13和15中直接使用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
在上述流程中,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时延测试流程依次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时延测试流程还可以并行执行,也就是说,步骤12和14还可以同时执行,即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并行执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6是主体步骤;步骤17、步骤18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四
在本应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eMBB单网络切片场景下,终端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时吞吐量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切片1对应5QI 9。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配置]
业务A:双向TCP业务传输。
指标 预期值
业务A,下行TCP吞吐量 TBD
业务A,上行TCP吞吐量 TBD
表22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16;其中,表16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消息,以向终端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参见表6和表7。其中,“UE policy part 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参见表17;其中,表17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contents的消息内容;
步骤9:验证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仪表及用户发起业务A双向TCP业务传输,由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Request,在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8和表19;其中,表18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19示出了表18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以保证业务A正常进行,参见表20;其中,表20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终端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3:按照表22设定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2获得的业务A下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测试,则结束当前轮的测试,即结束本次测试,不执行步骤14;
步骤14:继续进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同时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获得终端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值;
步骤15:按照表22设定上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4获得的业务A上行吞吐量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上行吞吐量指标阈值,判断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流程是否通过;
步骤16:如果步骤13中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步骤15中的上行吞吐量测试流程都通过测试,则判断测试通过,结束业务A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如果步骤13中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步骤15中的上行吞吐量测试流程中存在未通过测试的测试流程,则判断测试未通过,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
步骤17:释放RRC链路,终端关机;
步骤18: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按照表22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然后在步骤15和17中直接使用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
在上述流程中,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依次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还可以并行执行,也就是说,步骤12和14同时执行,即终端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并行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流程。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6是主体步骤;步骤17、步骤18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五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eMBB单网络切片场景下,不同网络参数配置下的终端业务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切片1对应5QI 9。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配置]
业务A:下行TCP业务传输。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351
表23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16;其中,表16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消息,以向终端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参见表6和表7。其中,“UE policy part 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参见表17;其中,表17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contents消息的内容;
步骤9:验证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8和表19;其中,表18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19示出了表18中信息元素Payload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参见表20,以保证业务A正常进行;其中,表20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3:按照表21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2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14;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6;
步骤14:执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5:按照表21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4获得的业务A时延性能指标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6;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6;
步骤16:仪表发送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向终端配置业务A的QoS参数,参见表23;
步骤17:终端回复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PLETE,以确认参数修改;
步骤18: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9:按照表21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8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20;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执行步骤22;
步骤20:执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1:按照表21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0获得的业务B PING包时延性能指标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22;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22;
步骤22:仪表发送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修改业务A的QoS配置参数,参见表23;
步骤23:终端回复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PLETE,以确认参数修改;
步骤24: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5:按照表21设定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4获得的业务A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26;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测试;
步骤26:执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时延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7:按照表21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6获得的业务A时延性能指标测试值和表21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测试;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测试;
步骤28:结束业务A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
步骤29:释放RRC链路,终端关机;
步骤30:去激活NR小区A。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不同网络参数配置(即不同5QI配置)下业务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在步骤15、步骤21和步骤27均通过测试。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按照表21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然后在步骤13、15、19、21、25和27中直接使用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
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28是主体步骤;步骤29、步骤30是结束步骤。
在上述流程中,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时延测试流程依次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还可以并行执行,也就是说,步骤12和14同时执行,即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并行执行业务A的时延测试流程;同样地,步骤18和20同时执行,步骤24和26同时执行。
应用实施例六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eMBB单网络切片场景下,不同网络参数配置下终端双向数据传输时吞吐量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切片1对应5QI 9。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配置]
业务A:双向TCP业务传输。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391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401
表24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16;其中,表16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消息,以向终端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参见表6和表7。其中,“UE policy part 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参见表17;其中,表17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contents消息的内容;
步骤9:验证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18和表19;其中,表18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19示出了表18中信息元素Payload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进行DNN、S-NSSAI及QCI等测试参数配置,以保证业务A正常进行,参见表20;其中,表20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3:按照表22设定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2获得的业务A下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14;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6;
步骤14:继续进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同时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获得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5:按照表22设定上行吞吐量性能阈值,根据步骤14获得的业务A上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6;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16;
步骤16:仪表发送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向终端配置业务A的QoS参数,参见表24;
步骤17:终端回复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PLETE,以确认参数修改;
步骤18: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19:按照表22设定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18获得的业务A下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20;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执行步骤22;
步骤20:继续进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同时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获得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
步骤21:按照表22设定上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0获得的业务A上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上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22;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当前轮的测试,执行步骤22;
步骤22:仪表发送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修改业务A的QoS配置参数,参见表24;
步骤23:终端回复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PLETE,以确认参数修改
步骤24: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获得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的测试值;
步骤25:按照表22设定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4获得的业务A下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下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执行步骤26;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测试;
步骤26:继续进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同时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获得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性能的测试值;
步骤27:按照表22设定上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根据步骤26获得的业务A上行吞吐量性能测试值和表22设定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指标阈值,判断当前测试流程是否通过,如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通过,结束测试;如不通过,则判断本轮测试未通过,结束测试;
步骤28:结束业务A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
步骤29:释放RRC链路,终端关机;
步骤30: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按照表22设定时延性能指标阈值,然后在步骤13、15、19、21、25和27中直接使用设定的时延性能指标阈值。
在上述流程中,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依次执行。业务A的吞吐量测试流程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还可以并行执行,也就是说,步骤12和14同时执行,即执行业务A的下行吞吐量测试流程,并行执行业务A的上行吞吐量测试;同样地,步骤18和20同时执行;步骤24和26同时执行。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不同网络参数配置(即不同5QI配置)下单网络切片业务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在步骤15、步骤21和步骤27均通过测试。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28是主体步骤;步骤29、步骤30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七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终端是否支持通过DNN关联业务和切片,关联切片后业务是否能够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业务A: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32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对应的DNN为DNN_1;
业务B: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200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对应的DNN为DNN_2;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入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信息元素 说明
5GS registration result value ‘001’B 3GPP access
Allowed NSSAI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1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1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Configured NSSAI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1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1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S-NSSAI IEI S-NSSAI value 2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2
Mapped configured SST Not Present
Mapped configured SD Not Present
表25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441
表26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442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451
表27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452
表28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其中,终端发送的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中不携带“Requested NSSAI”;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25;其中,表25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此时终端完成注册,存储当前PLMN的Allowed NSSAI和Configured NSSAI;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UE policy part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具体参见表6至表10;其中,表6示出了D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7示出了表6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MANAGE UE POLICYCOMMAND消息的内容;表8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 contents的消息内容;表9示出了表8中一个信息元素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的信令内容;表10示出了表8中另一个信息元素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的信令内容;
步骤9: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26和表27;其中,表26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27示出了表26中信息元素Payload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具体参见表28;其中,表28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2: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终端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进行业务A;
步骤13:保持业务A正常进行,用户发起业务B,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Request,在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DNN=DNN_2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26和表27;
步骤14: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具体参见表28;
步骤15: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终端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进行业务B;
步骤16:保持业务A和业务B同时进行,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A是否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具体地,执行测试流程使得终端通过PDU Session将业务A的数据包传送到业务平台模拟器;同时,终端将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业务A的原始模拟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比对通过PDU Session接收到的业务A数据包,以及终端直接传递的业务A数据包,比对数据包字节数以及逐比特比对随机数序列。如两者一致,则证明业务A映射到正确的切片,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否则,业务A到切片的映射关系验证失败,判定测试失败,停止测试,即不执行步骤17;
步骤17:保持业务A和业务B同时进行,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B是否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具体地,执行测试流程使得终端通过建立的PDU Session将业务B的数据包传送到业务平台模拟器;同时,终端将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业务B的原始模拟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业务平台模拟器比对通过PDU Session接收到的业务B数据包,以及终端直接传递的业务B数据包,比对数据包字节数以及逐比特比对随机数序列。如两者一致,则证明业务B映射到正确的切片,判定测试通过;否则,业务B到切片的映射关系验证失败,判定测试失败;
步骤18:结束业务A和业务B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含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
步骤19:结束业务A和业务B;
步骤20:仪表下发RRCRelease消息释放NR链路,即释放RRC链路;
步骤21: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在步骤16和步骤17中,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并行执行:
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比对终端业务A生成的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的原始模拟数据包)和业务平台模拟器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接收的数据包,验证业务A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第一个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同时,比对终端业务B生成的数据包和业务平台模拟器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接收的数据包,验证业务B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第二个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终端是否能够通过业务下发的DNN信息关联正确的切片并发起PDU连接建立请求,关联切片后业务能够正常进行。另外,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8是主体步骤;步骤19、步骤20和步骤21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八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终端是否支持通过APP ID关联业务和切片,关联切片后业务是否能够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入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A: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32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
业务B: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200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
信息元素 说明
URSP rule1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1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100000’B OS App Id type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OS APP Id APP_1(TBD)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9
URSP rule2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2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100000’B OS App Id type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OS APP Id APP_2(TBD)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10
表29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491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01
表30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02
表31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其中,终端发送的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中不携带“Requested NSSAI”;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25;其中,表25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此时终端完成注册,存储当前PLMN的Allowed NSSAI和Configured NSSAI;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UE policy part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具体参见表6、表7、表29、表9和表10;其中,表29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 contents的消息内容;
步骤9: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验证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30和表31;其中,表30示出了UL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31示出了表30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PDU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1:仪表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具体参见表28;
步骤12: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终端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进行业务A;
步骤13:保持业务A正常进行,用户发起业务B,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Request,在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30和表31;其中,表30示出了UL NAS 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31示出了表30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4:仪表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具体参见表28;
步骤15: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终端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进行业务B;
步骤16:保持业务A和业务B同时进行,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A是否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具体地,执行测试流程使得终端通过PDU Session将业务A的数据包传送到业务平台模拟器;同时,终端将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业务A的原始模拟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比对通过PDU Session接收到的业务A数据包,以及终端直接传递的业务A数据包,比对数据包字节数以及逐比特比对随机数序列。如两者一致,则证明业务A映射到正确的切片,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否则,业务A到切片的映射关系验证失败,判定测试失败,停止测试,即不执行步骤17;
步骤17:保持业务A和业务B同时进行,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B是否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具体地,执行测试流程使得终端通过建立的PDU Session将业务B的数据包传送到业务平台模拟器;同时,终端将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业务B的原始模拟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业务平台模拟器比对通过PDU Session接收到的业务B数据包,以及终端直接传递的业务B数据包,比对数据包字节数以及逐比特比对随机数序列。如两者一致,则证明业务B映射到正确的切片,判定测试通过;否则,业务B到切片的映射关系验证失败,判定测试失败;
步骤18:结束业务A和业务B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含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
步骤19:结束业务A和业务B;
步骤20:仪表下发RRCRelease消息释放NR链路,即释放RRC链路;
步骤21: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在步骤16和步骤17中,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并行执行:
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验证业务A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第一个PDUSession)上正常进行;同时,验证业务B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第二个PDUSession)上正常进行。
在步骤10中,终端根据URSP中业务A的APP ID,确定正确的S-NSSAI,以通过业务A的APP ID关联业务A和网络切片;相应地,在步骤13中,终端根据URSP中业务B的APP ID,确定正确的S-NSSAI,以通过业务B的APP ID关联业务B和网络切片。
验证业务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应用实施例七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终端是否能够通过业务下发的APP ID关联正确的切片并发起PDU连接建立请求,关联切片后业务能够正常进行。另外,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8是主体步骤;步骤19、步骤20和步骤21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九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终端是否支持通过FQDN关联业务和切片,关联切片后业务是否能够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入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A: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32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
业务B: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200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
信息元素 说明
URSP rule1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1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010001’B Destination FQDN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FQDN value FQDN_1(TBD)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9
URSP rule2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2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010001’B Destination FQDN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FQDN value FQDN_2(TBD)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10
表32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其中,终端发送的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中不携带“Requested NSSAI”;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25;其中,表25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此时终端完成注册,存储当前PLMN的Allowed NSSAI和Configured NSSAI;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UE policy part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参见表6、表7、表32、表9和表10;其中,表32示出了表7中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 contents的消息内容;
步骤9: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验证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在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30和表31;
步骤11:仪表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具体参见表28;
步骤12: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终端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进行业务A;
步骤13:保持业务A正常进行,用户发起业务B,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Request,在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中携带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30和表31;
步骤14:仪表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具体参见表28;
步骤15: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终端通过对应的PDU Session进行业务B;
步骤16:保持业务A和业务B同时进行,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A是否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具体地,执行测试流程使得终端通过PDU Session将业务A的数据包传送到业务平台模拟器;同时,终端将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业务A的原始模拟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比对通过PDU Session接收到的业务A数据包,以及终端直接传递的业务A数据包,比对数据包字节数以及逐比特比对随机数序列。如两者一致,则证明业务A映射到正确的切片,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否则,业务A到切片的映射关系验证失败,判定测试失败,停止测试,即不执行步骤17;
步骤17:保持业务A和业务B同时进行,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B是否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具体地,执行测试流程使得终端通过建立的PDU Session将业务B的数据包传送到业务平台模拟器;同时,终端将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业务B的原始模拟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业务平台模拟器;业务平台模拟器比对通过PDU Session接收到的业务B数据包,以及终端直接传递的业务B数据包,比对数据包字节数以及逐比特比对随机数序列。如两者一致,则证明业务B映射到正确的切片,判定测试通过;否则,业务B到切片的映射关系验证失败,判定测试失败;
步骤18:结束业务A和业务B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含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
步骤19:结束业务A和业务B;
步骤20:仪表下发RRCRelease消息释放NR链路,即释放RRC链路;
步骤21:去激活NR小区A。
其中,在步骤10至步骤15中,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并行执行:
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验证业务A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第一个PDUSession)上正常进行;同时,验证业务B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第二个PDUSession)上正常进行。
在步骤10中,终端根据URSP中业务A的FQDN,确定正确的S-NSSAI,以通过业务A的FQDN关联业务A和网络切片;相应地,在步骤13中,终端根据URSP中业务B的FQDN,确定正确的S-NSSAI,以通过业务B的FQDN关联业务B和网络切片。
验证业务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应用实施例七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终端是否能够通过业务下发的FQDN关联正确的切片并发起PDU连接建立请求,关联切片后业务能够正常进行。另外,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8是主体步骤;步骤19、步骤20和步骤21是结束步骤。
应用实施例十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
(1)测试目的:验证终端支持URSP配置更新,是否能够在更新URSP后将业务关联到正确的切片。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切片能力的终端。
(3)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配置]
小区A为NR小区;
Cell Id=01TAC=01;
MCC=460MNC=00;
测试频段=n41;
测试频点=f1;
UL/DL MCS动态配置;
P-MAX=10dBm;
理想信道环境。
[终端配置]
终端关机,终端未插入USIM卡,终端未预配置任何切片标识。
业务A: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32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
业务B:基于应用程序模拟器生成的数据传输业务,生成大小为200字节的数据包,填充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71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81
表33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82
表34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83
Figure BDA0002941894430000591
表35
信息元素 说明
URSP rule1
Precedence value of URSP rule 1
Traffic descriptor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identifier ‘10001000’B DNN Type
Traffic descriptor component
DNN value DNN_1(TBC)
Length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list 见表9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Precedence value of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1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ntents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type ‘00000010’ S-NSSAI
Route selection descriptor component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 ‘00000100’B SST and SD
SST ‘00000001’B 1(eMBB)
SD 0x000002
表36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NR小区保持关闭;
步骤2:终端插入USIM卡,并开机;
步骤3:激活NR小区A;
步骤4:终端在小区A上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发送RRCSetupComplete及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其中,终端发送的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中不携带“Requested NSSAI”;
步骤5:执行表4中的步骤5-12,完成鉴权完保流程;
步骤6:仪表下发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配置不同类型的Allowed NSSAI及Configured NSSAI,参见表25;其中,表25示出了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7:终端回复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此时终端完成注册,存储当前PLMN的Allowed NSSAI和Configured NSSAI;
步骤8: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以向终端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 POLICY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UE policy part 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1,具体参见表6至表10;
步骤9: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1:终端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终端在PDU建立请求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33和表34;其中,表33示出了UL NASTRANSPORT消息的内容;表34示出了表33中信息元素Payload container的值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REQUEST的消息内容;
步骤12:仪表收到请求后,通过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向终端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参见表35;其中,表35示出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Accept消息的内容;
步骤13: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A是否在第一个PDUSession上正常进行;
步骤14:仪表发送DL NAS TRANSPORT,以向终端更新配置URSP相关参数,其中,Payload container type设置为“UE Policy container”(‘0101’B),携带MANAGE UEPOLICY COMMAND消息。MANAGE UE POLICY COMMAND消息中“UE policy part type”设置为“URSP”(‘0001’B),“UE policy part contents”中携带URSP配置信息,将DNN_1映射到切片2,具体参见表36;其中,表36示出了信息元素UE policy part contents的消息内容;
步骤15:终端回复UL NAS TRANSPORT,携带MANAGE UE POLICY COMPLETE消息;
步骤16:用户发起业务A,终端发起PDU Session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终端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并携带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终端在PDU建立请求中携带DNN=DNN_1及正确的S-NSSAI标识,参见表33和表34;
步骤17:仪表收到请求后,回复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配置DNN、S-NSSAI及QCI等,参见表35;
步骤18:完成PDU Session建立后,执行测试流程以验证业务A是否在第二个PDUSession上正常进行;
步骤19:结束业务A的测试流程,生成终端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含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
步骤20:结束业务A和业务B;
步骤21:仪表下发RRCRelease消息释放NR链路,即释放RRC链路;
步骤22:去激活NR小区A。
验证业务是否能够在对应的PDU Session上正常进行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应用实施例七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测试终端是否能够支持URSP更新,并且能够将业务正确关联到更新后的切片上。另外,步骤1、步骤2是前导步骤;步骤3至步骤19是主体步骤;步骤20、步骤21和步骤22是结束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通过向终端配置一个测试输入量1,测试终端的多个测试输出量1~P,如图2所示;也可以通过向终端配置多个测试输入量1~K,测试终端的多个测试输出量1~P,如图3所示,这里,K和P可以相等或不等。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设置在测试系统上,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401,用于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测试单元402,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并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01,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至少两个PDUSession;
在至少两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至少两个业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01,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
所述测试单元402,用于:
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单元402,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01,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
所述测试单元402,用于:
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01,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测试单元402,用于:
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在一实施例中,在每次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的过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所述测试单元402结束本次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401,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测试单元402,用于:
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实际应用时,所述配置单元401和测试单元402可由测试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在进行测试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如图5所示,该测试系统500包括:
通信接口501,能够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502,与所述通信接口501连接,以实现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测试系统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503上。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502,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1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以及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并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501向所述终端配置至少两个PDU Session;
在至少两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至少两个业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
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
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
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
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
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在每次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的过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所述处理器502结束本次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
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502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当然,实际应用时,测试系统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测试系统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测试系统5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处理器502中,或者由所述处理器502实现。所述处理器5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5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处理器5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处理器50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3,所述处理器502读取存储器5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测试系统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5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50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测试系统500的处理器50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
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不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相同;
或者,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相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
或者,每个测试流程的指标不同,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业务的个数为N,网络切片的个数为M;M小于或等于N;M和N均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业务使用相同的网络切片或者每个业务使用一个网络切片;
对每个业务执行一个测试流程或者在每个网络切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DU Session上执行一个测试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至少两个PDU Session;
在至少两个PDU Session上并行执行至少两个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不同的情况下,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之间相互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
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
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RSP的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表征网络切片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网络切片标识;
服务质量QoS;
和/或,
所述用于表征业务属性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业务的应用标识;
业务的完全合格域名FQDN信息;
业务的网际互连协议IP三元组信息;
业务的数据网络名称DNN信息;
业务的连接能力CC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测试流程包含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所述第一测试流程和第二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测试指标之一或者组合:
下行吞吐量;
时延;
上行吞吐量;
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虚拟网络环境;所述终端上进行的网络切片业务是虚拟网络环境的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一次测试参数的值;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对所述终端依次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的过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第一测试流程得到的测试指标的测试值不满足测试判断条件时,结束本次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流程为依次执行的至少两个测试流程中除最后一个测试流程外的其他测试流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终端配置Q次测试参数;Q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配置一次测试参数,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并行执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
基于每次得到的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测试判断条件,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判断条件用于判断相应测试流程测试成功或失败。
17.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
测试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不同和/或每个测试流程的业务不同;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18.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终端配置与网络切片业务关联的测试参数;以及在所述终端进行网络切片业务的过程中,对所述终端执行至少两个测试流程,得到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所述至少两个测试流程用于测试在多网络切片业务并发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或者用于测试在单网络切片业务场景下所述终端的测试指标;并利用每个测试流程的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生成针对所述终端的测试结果。
19.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182872.4A 2021-02-07 2021-02-07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670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2872.4A CN112867054A (zh) 2021-02-07 2021-02-07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2110690681.9A CN113259983B (zh) 2021-02-07 2021-06-22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00418 WO2022268117A1 (zh) 2021-02-07 2022-06-22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2872.4A CN112867054A (zh) 2021-02-07 2021-02-07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054A true CN112867054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8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2872.4A Pending CN112867054A (zh) 2021-02-07 2021-02-07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2110690681.9A Active CN113259983B (zh) 2021-02-07 2021-06-22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0681.9A Active CN113259983B (zh) 2021-02-07 2021-06-22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2867054A (zh)
WO (1) WO20222681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8117A1 (zh) * 2021-02-07 2022-12-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246A (zh) * 2022-05-05 2023-1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rsp规则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161A (zh) * 2015-06-16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测试方法、装置及业务模拟器
CN108882334B (zh) * 2017-08-11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网用户面设备和源基站
CN113630802B (zh) * 2020-05-07 2024-02-20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Nr用户面业务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601331A (zh) * 2020-05-15 2020-08-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测试方法、终端测试装置、测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11959B (zh) * 2020-06-02 2022-07-05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通信多业务融合的大芯数opgw接续点布置的方法
CN112511367B (zh) * 2020-07-31 2022-1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2867054A (zh) * 2021-02-07 2021-05-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8117A1 (zh) * 2021-02-07 2022-12-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9983A (zh) 2021-08-13
WO2022268117A1 (zh) 2022-12-29
CN113259983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749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9942099B2 (en) Methodology and apparatus for topology discovery and mapping of chained network services
CN113259983B (zh) 5g切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00275305A1 (en) Session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378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configuring novel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CN11069137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577857B1 (en) Network resource model to support next generation node b
WO2022007964A1 (zh) 测试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57766B2 (en) Security management in disaggregated base st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13292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BR112020009584A2 (pt) aparelho terminal e método
CN110891324A (zh) 一种rrc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EP4179750A1 (en) Associating transport identifier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flows
US7783730B2 (en) Signalling optimisations using hash functions
CN110769460B (zh) Bsr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14616A (zh) 一种终端协议栈构建和解析方法、装置及终端
JP5193180B2 (ja) メッセージ要素の内容識別方法
CN113993129B (zh) 一种pdu会话建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88106A1 (zh)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13993A1 (zh) 资源调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30074779A1 (en) Service relations in provisioning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stance
JP2009531917A5 (zh)
CN114125025A (zh) 一种多目标网络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801298A (zh) 文件传输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140806A1 (zh)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