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5850B - 直放站 - Google Patents

直放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5850B
CN112865850B CN202011639827.9A CN202011639827A CN112865850B CN 112865850 B CN112865850 B CN 112865850B CN 202011639827 A CN202011639827 A CN 202011639827A CN 112865850 B CN112865850 B CN 112865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ircuit
signal
downlink transmission
radio frequency
information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98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5850A (zh
Inventor
付俊涛
刘彭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98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5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5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8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6256 priority patent/WO202214263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5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放站。直放站的近端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信源端口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信源端口与信源连接,信源包括无线信源和射频耦合信源,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近端基带处理组件用于通过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下行通信信号,并确定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检测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是否匹配;在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本申请可以提升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和利用率。

Description

直放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放站。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迅猛发展,用户越来越希望可随时随地享有高质量通信。为此,移动通信服务商开始在室外、建筑物内部及地下等电波难以覆盖的盲区设置直放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于通话服务的需求。
目前,直放站普遍支持单一信源,例如,对于支持无线信源的直放站而言,直放站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对下行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后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直放站可以将覆盖区域内移动台的信号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后通过天线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信号增强传递。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差,直放站的利用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放站,可以提升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和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放站,所述直放站包括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所述近端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信源端口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所述信源端口与信源连接,所述信源包括无线信源和射频耦合信源,所述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用于通过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下行通信信号,并确定所述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无线信源或者所述射频耦合信源;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是否匹配,所述目标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还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与所述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所述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近端下行传输电路,所述近端下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目标信源与目标下行传输电路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以及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与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无线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射频耦合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不动端和第一动端,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信源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二不动端和第二动端,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无线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射频耦合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动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信号放大器和第二信号放大器;
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包括下行传输电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相互串联的下行电调衰减器、第三信号放大器以及近端AD转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近端上行传输电路,所述近端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根据切换后的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切换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以及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若切换后的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通路状态,且切换后的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则将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若切换后的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断开状态,且切换后的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通路状态的情况下,则将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上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和第四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三不动端和第三动端,所述第三不动端与所述信源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四不动端和第四动端,所述第四不动端与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之后,还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动端和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四动端和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之后,还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动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四动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四信号放大器和第五信号放大器;
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包括上行传输电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上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相互串联的上行电调衰减器、第六信号放大器以及近端DA转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单元包括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远端基带处理组件,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天线端口、远端上行传输电路和远端下行传输电路,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端口与移动台连接;
所述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远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所述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远端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远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所述远端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端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下行传输电路包括远端下行发射电路和远端发射反馈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第七信号放大器和远端AD转换器;所述远端下行发射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远端DA转换器、第八信号放大器和第九信号放大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单元包括多个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其中,各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至少存在两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且所述两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单元包括多个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其中,各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至少存在两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AD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且所述两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远端单元通过星型组网的方式与所述近端单元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上述直放站包括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近端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该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信源端口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信源端口与信源连接,该信源包括无线信源和射频耦合信源;其中,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该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可以通过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下行通信信号,并确定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该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或者射频耦合信源,近端基带处理组件检测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是否匹配,目标传输电路为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在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则切换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这样,实现了直放站连接的目标信源与直放站内部的目标传输电路之间的匹配,例如,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则与之匹配的目标传输电路为通路状态的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还例如,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则与之匹配的目标传输电路为通路状态的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从而直放站可以通过切换内部的两条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来实现支持无线信源以及射频耦合信源两种类型的信源,从而改善了传统技术中直放站仅支持单一信源导致的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差、直放站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和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近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近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近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远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近端单元;101、信源端口;102、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31、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a、第一信号放大器;1031b、第二信号放大器;1032、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4、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1、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a、第四信号放大器;1041b、第五信号放大器;1042、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51、下行电调衰减器;1052、第三信号放大器;1053、近端AD转换器;1061、上行电调衰减器;1062、第六信号放大器;1063、近端DA转换器;20、远端单元;201、远端基带处理组件;202、天线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直放站,该直放站包括近端单元10和远端单元20,其中,近端单元10包括相互连接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该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信源端口101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
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信源端口101与信源连接,该信源包括无线信源和射频耦合信源。无线信源和近端单元10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通信信号,无线信源如设置有天线且通过该天线进行通信信号传输的基站。射频耦合信源可以通过射频线缆传输的方式传输通信信号,射频耦合信源如设置有耦合器且通过该耦合器引出射频线缆进行通信信号传输的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如图1所示的无线信号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近端单元10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仅连通其中一个信号传输电路,例如,将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通路状态,这样,近端单元10则可以传输射频耦合信源对应的通信信号;还例如,将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并将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通路状态,这样,近端单元10则可以传输无线信源对应的通信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直放站开站或初始化后,可以默认将无线信号传输电路或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通路状态,并将另外一个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这样,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可以通过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信源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
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收到下行通信信号后,确定该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该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或者射频耦合信源,即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确定该下行通信信号是无线信源发送的还是射频耦合信源发送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单元10在信源端口101接收到的下行通信信号为射频信号,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接收到的为数字信号,即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对下行通信信号进行模拟转数字处理得到数字信号,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将该数字信号的值作为数字信号强度。近端单元10中可以预置各参考射频信号强度和各参考数字信号强度之间的映射关系,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从该映射关系中查找该数字信号强度对应的射频信号强度,则得到信源端口101接收到的下行通信信号的射频信号强度。
由于射频耦合信源的射频信号强度大于无线信源的射频信号强度,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将查找到的该射频信号强度和预设的射频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若该射频信号强度大于该射频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该下行通信信号为射频耦合信源发送的,即确定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而该射频信号强度小于或者等于该射频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该下行通信信号为无线信源发送的,即确定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
其中,预设的射频信号强度阈值在实施时可以根据射频耦合信源的射频信号强度和无线信源的射频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自行设置,例如,设为-20dBm,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确定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后,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还可以用于检测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是否匹配,该目标传输电路为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也即,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检测发送下行通信信号的目标信源是否与当前默认连通的信号传输电路相一致。
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还用于在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即,若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将当前默认连通的信号传输电路断开,并将另外一条信号传输电路连通。
例如,若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目标传输电路为处于通路状态的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将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并将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通路状态。若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目标传输电路为处于通路状态的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将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设置为通路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若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匹配,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不对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进行切换。
上述直放站包括近端单元10和远端单元20,近端单元10包括相互连接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该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信源端口101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信源端口101与信源连接,该信源包括无线信源和射频耦合信源;其中,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该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可以通过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下行通信信号,并确定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该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或者射频耦合信源,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检测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是否匹配,目标传输电路为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在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切换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这样,实现了直放站连接的目标信源与直放站内部的目标传输电路之间的匹配,例如,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则与之匹配的目标传输电路为通路状态的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还例如,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则与之匹配的目标传输电路为通路状态的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从而直放站可以通过切换内部的两条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来实现支持无线信源以及射频耦合信源两种类型的信源,从而改善了传统技术中直放站仅支持单一信源导致的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差、直放站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和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2,本实施例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近端下行传输电路和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近端下行传输电路为下行信号传输过程中近端单元10用于信号传输的链路,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为上行信号传输过程中近端单元10用于信号传输的链路。
其中,该近端下行传输电路包括如图2所示的相互并联的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
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放站开站或初始化后,可以默认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或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设置为通路状态,并将另外一个下行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这样,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则可以通过近端下行传输电路接收信源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
如上文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收到下行通信信号后,确定该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即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确定该下行通信信号是无线信源发送的还是射频耦合信源发送的。
接着,该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检测目标信源与目标下行传输电路是否匹配,其中,该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也即,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检测发送下行通信信号的目标信源是否与当前默认连通的下行传输电路相一致。
该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在目标信源与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和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通断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在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且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情况下,将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切换为通路状态,这样,目标信源则与通路状态的下行传输电路相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在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且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情况下,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切换为通路状态,这样,目标信源则与通路状态的下行传输电路相匹配。
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3,本实施例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信号放大器1031a和第二信号放大器1031b,该第一信号放大器1031a可以是低噪声放大器,有利于降低将下行通信信号放大带来的噪声。
由于射频耦合信源的射频信号强度较大,因此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包括下行传输电缆,即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不需要前两级放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不动端和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与信源端口101连接,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二不动端和第二动端,第二不动端与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见图3,近端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相互串联的下行电调衰减器1051、第三信号放大器1052以及近端AD转换器1053,下行电调衰减器1051和第三信号放大器1052用于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或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传输的下行通信信号衰减或放大至近端AD转换器1053的信号幅值范围内。其中,该下行电调衰减器1051的一端和第三信号放大器1052的一端连接,第三信号放大器1052的另一端和近端AD转换器1053的一端连接,近端AD转换器1053的另一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连接。这样,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不动端则与下行电调衰减器1051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在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且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情况下,将第一动端与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一端连接,并将第二动端与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在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的情况下,实现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连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在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且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情况下,将第一动端与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一端连接,并将第二动端和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在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的情况下,实现将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连通。
由此,上述实施例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可以根据下行通信信号对应的信源类型,动态切换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或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连通状态,实现目标信源与近端单元10的下行传输电路的匹配,这样,近端单元10则可以传输不同信源类型的下行通信信号,提升了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和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4,本实施例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该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包括相互并联的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
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放站开站或初始化后,可以默认将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或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设置为通路状态,并将另外一个上行传输电路设置为断开状态。
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对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和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通断状态进行切换后,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根据切换后的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和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通断状态,切换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的通断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若切换后的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通断状态为通路状态,且切换后的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通断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则将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切换为通路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切换为断开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具体用于若切换后的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通断状态为断开状态,且切换后的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通断状态为通路状态的情况下,则将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切换为通路状态。这样,目标信源则与通路状态的上行传输电路相匹配。
基于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5,本实施例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四信号放大器1041a和第五信号放大器1041b,该第四信号放大器1041a可以是上行功率放大器。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包括上行传输电缆。
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还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的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和第四单刀双掷开关;该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三不动端和第三动端,第三不动端与信源端口101连接;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四不动端和第四动端,第四不动端与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见图5,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还包括相互串联的上行电调衰减器1061、第六信号放大器1062以及近端DA转换器1063。上行电调衰减器1061和第六信号放大器1062用于将上行的通信信号衰减或放大至近端DA转换器1063的数字信号处理范围内。上行电调衰减器1061的一端和第六信号放大器1062的一端连接,第六信号放大器1062的另一端和近端DA转换器1063的一端连接,近端DA转换器1063的另一端则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连接。这样,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第四不动端则与上行电调衰减器1061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切换为通路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切换为断开状态之后,还具体用于将第三动端和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的一端连接,并将第四动端和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的另一端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可以将第一动端与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一端连接,并将第二动端与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具体用于将第三动端和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的一端连接,并将第四动端和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在目标信源为无线信源的情况下,实现将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连通。
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将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切换为通路状态之后,还具体用于将第三动端和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的一端连接,并将第四动端和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的另一端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将第一动端与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一端连接,并将第二动端和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具体用于将第三动端和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的一端连接,并将第四动端和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在目标信源为射频耦合信源的情况下,实现将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连通。
由此,上述实施例近端基带处理组件102可以根据下行通信信号对应的信源类型,动态切换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1或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1032连通,以及切换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1或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1042连通,使得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支持的信源类型一致,实现目标信源与近端单元10的上下行传输电路的匹配,这样,近端单元10则可以传输不同信源类型的下行通信信号以及上行通行信号,提升了直放站的应用灵活性和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6,本实施例近端单元10包括多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图6具体为支持5G通道4T4R,LTE通道2T2R的近端单元10的内部结构图。
其中,每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信源端口101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信源端口101如图6所示的LTE端口1、LTE端口2、NR端口1、NR端口2、信源端口3以及信源端口4。
其中,每个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均包括近端下行传输电路和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图6中的收发器1和收发器2包括对应近端下行传输电路的下行电调衰减器1051、第三信号放大器1052以及近端AD转换器1053,以及对应近端上行传输电路104的上行电调衰减器1061、第六信号放大器1062以及近端DA转换器1063。关于各个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的具体限定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随着5G基站建设的加速,采用成本更低的直放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建站方法。传统的直放站一般仅支持4G信号,5G信号区别于4G LTE信号最大的特点是信号带宽和调制阶数,为了支持5G NR需要更高的采样速率、传输速率及反馈采样速率。
关于采样速率,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原理,采样速率需大于信号带宽。5G NR信号单载波信号最大带宽100MHz,采样速率采用122.88Mbps即可满足5G NR信号的采样。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支持不同信源的通信信号,因此需要支持更宽的信号的采样,故采样速率可以选用122.88*2=245.76Mbps,这样,支持带宽达到200MHz以上。这样,为支持5G信号,AD转换器的采样率和DA转换器的采样率需要满足245.76Mbps。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6,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至少存在两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AD转换器1053的采样率参数不同,且两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DA转换器1063的采样率参数不同。即至少存在一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4G信号,至少存在一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5G信号,支持4G信号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AD转换器1053以及近端DA转换器1063的采样率与支持5G信号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AD转换器1053以及近端DA转换器1063的采样率是不同的,其中,支持5G信号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AD转换器1053以及近端DA转换器1063的采样率需要满足245.76Mbps。
关于传输速率,本实施例直放站设计为至少支持5G通道4T4R,LTE通道2T2R,由于5G信号带宽支持一个100MHz载波,LTE支持3个载波,传输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传输速率=采样率*IQ*位宽*通道数*控制字效率*编码效率
其中,采样率为信号模数转换的采集速度,需大于射频信号的带宽;IQ为同向和正交的两路信号;位宽为采样的量化位(bit)数,大功率设备一般采用11位,小功率设备采用9位采样;通道数为实现MIMO时采用多入多出的通路数量;控制字效率采用CPRI 6.0中的16/15,即16个字符中使用1个进行控制信号传输;编码效率采用CPRI 6.0中的66B/64B传输,即编码效率为66/64;
因此,245.76Mbps(采样率)*2(IQ)*11(位宽)*4(4T4R)*16/15(控制字)*66/64(编码)=23789.568Mbps,即传输速率=23789.568Mbps,由此,近端单元10和远端单元20之间可采用25G单纤传输或者12.5G双纤传输,近端单元10包括近端光模块,光模块同样需要按照该传输速率进行相应选型。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支持不同类型的信源扩大直放站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4G信号和5G信号的混模传输,这就减少了通信信号优化时的设备数量,同时有助于缩短建站周期。本申请实施例直放站实现对5G信号的支持,有助于移动通信5G网络的建设,推动5G新基建发展。
与图6所示实施例类似,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各种不同制式(2G、3G、4G或5G)的信号所需的采样率、传输速率和反馈采样速率对AD转换器、DA转换器以及光模块进行选型,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在支持不同类型的信源以扩大直放站应用场景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2G信号和5G信号的混模传输、实现3G信号和5G信号的混模传输,等等。即,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还可以至少存在一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2G信号、至少存在一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5G信号;或者,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还可以至少存在一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3G信号、至少存在一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5G信号,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7,本实施例将对远端单元20的内部结构进行介绍。如图7所示,该远端单元20包括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远端基带处理组件201,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天线端口202、远端上行传输电路和远端下行传输电路,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天线端口202与移动台连接。
其中,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与远端基带处理组件201连接,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202连接;远端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与远端基带处理组件201连接,远端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202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远端下行传输电路包括远端下行发射电路和远端发射反馈电路;远端下行发射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远端DA转换器、第八信号放大器和第九信号放大器,第九信号放大器可以是功率放大器,其中,第九信号放大器的一端和天线接口连接,第九信号放大器的另一端和第八信号放大器的一端连接,第八信号放大器的另一端和远端DA转换器的一端连接,远端DA转换器的另一端和远端基带处理组件201连接。
远端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第七信号放大器和远端AD转换器,第七信号放大器的一端和天线端口202连接,第七信号放大器的另一端和远端AD转换器的一端连接,远端AD转换器的另一端和远端基带处理组件201连接,第七信号放大器可以是低噪声放大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8,远端单元20包括多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图8具体为支持5G通道4T4R,LTE通道2T2R的远端单元20的内部结构图,其中,每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具体限定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中的收发器1和收发器2包括对应远端下行发射电路的远端DA转换器,或对应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支持5G信号,需要更高的采样速率、传输速率的同时,还需要更高的反馈采样速率。
关于反馈采样速率,本实施例带宽假设200MHz,为了保证数字预失真(DPD)效果,实现三阶互调杂散信号有效对消,需把信号带宽三倍的宽带信号(即600MHz)进行无失真采样,同样地,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原理,反馈采样速率需大于600Msps,此处反馈采样速率选择614.4Msps。这样,为支持5G信号,远端AD转换器的采样率和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需要满足245.76Mbps,且反馈采样速率需要满足614.4Msps。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远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至少存在两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且两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即至少存在一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4G信号,至少存在一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5G信号,支持4G信号的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以及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与支持5G信号的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以及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是不同的,其中,支持5G信号的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以及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需要满足245.76Mbps,且反馈采样速率需要满足614.4Msps。
与近端单元10类似,近端单元10和远端单元20之间可采用25G单纤传输或者12.5G双纤传输,远端单元20包括远端光模块,光模块同样需要按照该传输速率进行相应选型。若需要支持更多载波或带宽需要提高传输速率,按上述计算方式进行传输速率计算,确定传输,对光模块及光纤线进行选型即可。
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信号收发电路与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相匹配的设置,同样可以按照各种不同制式(2G、3G、4G或5G)的信号所需的采样率、传输速率和反馈采样速率对AD转换器、DA转换器以及光模块进行选型,这样,对应于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各远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还可以至少存在一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2G信号、至少存在一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5G信号;或者,各远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还可以至少存在一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3G信号、至少存在一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支持5G信号,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直放站的远端单元2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直放站支持远端扩展功能,该多个远端单元20可以通过星型组网或者链型组网的方式与近端单元10连接。
其中,远端单元20将从近端单元10接收的下行通信信号通过扩展光口发送至扩展的远端单元,通过扩展的远端单元发送至移动台;扩展的远端单元也可以将接收的上行通信信号发射至远端单元20,远端单元20再将从扩展的远端单元接收的信号和远端单元20自身接收的信号发射至近端单元10,近端单元10再将信号通过信源接口中的直接耦合口发射至基站RRU或者通过信源接口中的天线发射至信源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直放站支持远端扩展功能支持扩展,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组网设计,不需全部从近端接入光纤,降低了施工难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放站包括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所述近端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近端基带处理组件,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信源端口以及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所述信源端口与信源连接,所述信源包括无线信源和射频耦合信源,所述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用于通过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下行通信信号,并确定所述下行通信信号所对应的目标信源,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无线信源或者所述射频耦合信源;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目标信源与目标传输电路是否匹配,所述目标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还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与所述目标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所述无线信号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包括近端下行传输电路,所述近端下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目标信源与目标下行传输电路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以及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中处于通路状态的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与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无线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射频耦合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不动端和第一动端,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信源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二不动端和第二动端,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无线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源为所述射频耦合信源,且所述目标下行传输电路为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动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信号放大器和第二信号放大器;
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包括下行传输电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相互串联的下行电调衰减器、第三信号放大器以及近端AD转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上下行传输电路还包括近端上行传输电路,所述近端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以及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根据切换后的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切换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以及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若切换后的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通路状态,且切换后的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则将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具体用于若切换后的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断开状态,且切换后的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为通路状态的情况下,则将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上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和第四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三不动端和第三动端,所述第三不动端与所述信源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四不动端和第四动端,所述第四不动端与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之后,还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动端和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四动端和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近端基带处理组件,将所述无线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将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下行传输电路切换为通路状态之后,还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动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第四动端和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四信号放大器和第五信号放大器;
所述射频耦合信号上行传输电路包括上行传输电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上行传输电路还包括相互串联的上行电调衰减器、第六信号放大器以及近端DA转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单元包括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和远端基带处理组件,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天线端口、远端上行传输电路和远端下行传输电路,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端口与移动台连接;
所述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远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所述远端上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远端下行传输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远端基带处理组件连接,所述远端下行传输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端口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下行传输电路包括远端下行发射电路和远端发射反馈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上行传输电路包括第七信号放大器和远端AD转换器;所述远端下行发射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远端DA转换器、第八信号放大器和第九信号放大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单元包括多个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其中,各所述远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至少存在两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AD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且所述两个远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远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单元包括多个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其中,各所述近端信号收发电路中至少存在两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AD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且所述两个近端信号收发电路的近端DA转换器的采样率参数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远端单元通过星型组网的方式与所述近端单元连接。
CN202011639827.9A 2020-12-31 2020-12-31 直放站 Active CN112865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9827.9A CN112865850B (zh) 2020-12-31 2020-12-31 直放站
PCT/CN2021/126256 WO2022142636A1 (zh) 2020-12-31 2021-10-26 直放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9827.9A CN112865850B (zh) 2020-12-31 2020-12-31 直放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850A CN112865850A (zh) 2021-05-28
CN112865850B true CN112865850B (zh) 2022-05-06

Family

ID=76000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9827.9A Active CN112865850B (zh) 2020-12-31 2020-12-31 直放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5850B (zh)
WO (1) WO20221426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5850B (zh) * 2020-12-31 2022-05-0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直放站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5890A (ja) * 2006-09-28 2008-04-10 Sumitomo Electric System Solutions Co Ltd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とその移動局
CN102131201A (zh) * 2010-01-18 2011-07-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信源自动选择方法及系统
CN202634703U (zh) * 2012-05-02 2012-12-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数字无线直放站
CN102958201A (zh) * 2011-08-24 2013-03-06 深圳市云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直放站的载波跟踪方法及无线直放站
CN203554445U (zh) * 2013-11-01 2014-04-16 南京泰通科技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的铁路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
CN210578561U (zh) * 2019-12-17 2020-05-19 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直放站的远端机和光纤直放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5629B2 (ja) * 2003-12-05 2008-08-2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用の信号中継装置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信号中継方法
CN2788459Y (zh) * 2004-09-15 2006-06-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hs移动通信直放站
CN102377470B (zh) * 2010-08-13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重配置无线节点及与宏小区无线接入点协同工作的方法
US11031995B2 (en) * 2019-05-15 2021-06-08 Wilson Electronics, Llc Multi-use booster
CN112865850B (zh) * 2020-12-31 2022-05-0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直放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5890A (ja) * 2006-09-28 2008-04-10 Sumitomo Electric System Solutions Co Ltd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とその移動局
CN102131201A (zh) * 2010-01-18 2011-07-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信源自动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2958201A (zh) * 2011-08-24 2013-03-06 深圳市云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直放站的载波跟踪方法及无线直放站
CN202634703U (zh) * 2012-05-02 2012-12-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数字无线直放站
CN203554445U (zh) * 2013-11-01 2014-04-16 南京泰通科技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的铁路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
CN210578561U (zh) * 2019-12-17 2020-05-19 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直放站的远端机和光纤直放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850A (zh) 2021-05-28
WO2022142636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8434B (zh) 一种射频电路、终端及信号发射控制方法
CN102457458B (zh) 一种基站数字预失真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0198174B (zh) 射频前端发射电路、射频前端电路、收发机和基站设备
CN109743063B (zh) 一种基于fpga的无线通信系统
WO2018157871A1 (zh)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信号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9257098A (zh) 一种多场景通信全业务光分布系统控制方法
CN112865850B (zh) 直放站
CN107343328B (zh) 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
CN109861717B (zh) 一种基于fpga的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935730A (zh) 实现分布式基站信号覆盖的方法、装置及基站网络
CN216414597U (zh) 微型远端射频模块和室内分布系统
CN112867127B (zh)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225132A (zh) 一种5g基站耦合拉远系统
CN212278216U (zh) 中频备份通信系统
EP3811520B1 (en) Radio unit for unsynchronized tdd multi-band operation
KR100473992B1 (ko) 시분할 방식 중계기에 파워 스위치 모듈을 사용함으로써간단하고 저렴한 구조의 중계기
US20030058891A1 (en) Low noise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using foldover selective band filter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954071A (zh)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15300635U (zh) 一种5g基站耦合拉远系统
CN217388707U (zh) 一种直放-再生双模微波中继站
US20240048172A1 (en) Signal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sig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01020B1 (ko) 복수의 통신망을 지원하는 중계 장치
KR200212451Y1 (ko) 이동통신용 중계기
KR20030060612A (ko) 멀티 채널의 중간주파수 처리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멀티채널의 중계 장치
JP2007116340A (ja) 通信中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