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3451A -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3451A
CN112863451A CN202110064993.9A CN202110064993A CN112863451A CN 112863451 A CN112863451 A CN 112863451A CN 202110064993 A CN202110064993 A CN 202110064993A CN 112863451 A CN112863451 A CN 112863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partition
image
target
partit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49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3451B (zh
Inventor
王烨东
沈海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49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34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3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3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合理的控制显示设备的图像光圈,进而合理的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提高用户体验。该方法包括: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目标分区为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液晶电视等显示设备对于图像光圈的控制是固定的。显示设备在显示画面时,当用户将图像光圈设置的偏大时,虽然可以提升局部画面的亮度,但会引发光晕;当用户将图像光圈设置的偏小时,虽然光晕会比较小,但是局部画面的亮度偏低,画面整体对比度会收到影响。
由上可知,现有的对于图像光圈的控制方法不合理,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能够合理的控制显示设备的图像光圈,进而合理的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画面;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并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目标分区为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设备,该方法包括:
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目标分区为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
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在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的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并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可以根据画面的平均灰度值、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以及每个分区的高亮面积,动态的调整每个分区的背光亮度,以使得显示器合理的显示图像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操作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分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实施方式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此外,虽然本申请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能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示或描述中给出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模块”,是指任何已知或后来开发的硬件、软件、固件、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或硬件或/和软件代码的组合,能够执行与该元件相关的功能。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遥控器”,是指电子设备(如本申请中公开的显示设备)的一个组件,通常可在较短的距离范围内无线控制电子设备。一般使用红外线和/或射频(radiofrequency,RF)信号和/或蓝牙与电子设备连接,也可以包括WiFi、无线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蓝牙、动作传感器等功能模块。例如:手持式触摸遥控器,是以触摸屏中用户界面取代一般遥控装置中的大部分物理内置硬键。
图1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操作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中示出,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300和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200的通信包括红外协议通信或蓝牙协议通信,及其他短距离通信方式等,通过无线或其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200。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音量加减键、频道控制键、上/下/左/右的移动按键、语音输入按键、菜单键、开关机按键等输入相应控制指令,来实现控制显示设备200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以控制显示设备200。例如,使用在智能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控制显示设备200。该应用程序通过配置可以在与智能设备关联的屏幕上,在直观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与显示设备200安装软件应用,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实现连接通信,实现一对一控制操作的和数据通信的目的。如:可以实现用移动终端300与显示设备200建立控制指令协议,将遥控控制键盘同步到移动终端300上,通过控制移动终端300上的用户界面,实现控制显示设备200的功能;也可以将移动终端300上显示的音视频内容传输到显示设备200上,实现同步显示功能。
如图1中还示出,显示设备200还与服务器400通过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设备200通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和其他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设备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示例的,显示设备200通过发送和接收信息,以及电子节目指南(electricalprogram guide,EPG)互动,接收软件程序更新,或访问远程储存的数字媒体库。服务器400可以是一个集群,也可以是多个集群,可以包括一类或多类服务器。通过服务器400提供视频点播和广告服务等其他网络服务内容。
显示设备200,可以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投影显示设备。具体显示设备类型,尺寸大小和分辨率等不作限定,本领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设备200可以根据需要做性能和配置上的一些改变。
显示设备200除了提供广播接收电视功能之外,还可以附加提供计算机支持功能的智能网络电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电视、智能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internetprotocol television,IPTV)等。
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一些液晶电视等显示设备对于图像光圈的控制是固定的。显示设备在显示画面时,当用户将图像光圈设置的偏大时,虽然可以提升局部画面的亮度,但会引发光晕;当用户将图像光圈设置的偏小时,虽然光晕会比较小,但是局部画面的亮度偏低,画面整体对比度会收到影响。由上可知,现有的对于图像光圈的控制方法不合理,降低了用户体验。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在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的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并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可以根据画面的平均灰度值、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以及每个分区的高亮面积,动态的调整每个分区的背光亮度,以使得显示器合理的显示图像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其中,显示器用于显示画面。如图2所示,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S201、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具体的,控制器在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时,可以首先确定当前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可选的,控制器在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时,可以首先获取该图像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然后将每个像素的灰度值的总和,确定为图像的总灰度值。接着,控制器获取图像的像素个数,并将总灰度值与像素个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平均灰度值可以用于表示图像的亮度。控制器在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后,判断图像的平均灰度值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为人为设定的阈值。
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该图像当前的亮度较小,因此,控制器需要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
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说明该图像当前的亮度较大,因此,控制器无需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
S202、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该图像当前的亮度较小,因此,控制器需要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
具体的,控制器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时,可以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可以为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例如,本申请中的显示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200。根据显示设备的不同,可以将其显示器的屏幕划分为多个背光分区,由独立的背光模块为这些背光分区提供背光补偿,以减少显示设备的能耗。例如,在显示设备为45寸智能电视时,其背光分区可以为100个;在显示设备为65寸智能电视时,其背光分区可以为200个;当然,在显示设备为智能手机时,其背光分区也可以根据屏幕尺寸划分不同个数的背光分区。
可选的,控制器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时,可以将该图像的水平方向划分为m列,将该图像的垂直方向划分为n行。这样一来,控制器可以将图像划分为m*n个分区。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控制器将图像的水平方向划分为11列,将图像的垂直方向划分为8行。这样一来,控制器可以将图像划分为88个分区。
在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后,控制器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具体的,预设目标分区为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针对多个分区中的每个分区,以目标分区为例。控制器在获取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时,可以首先获取目标分区中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然后将目标分区中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的总和,确定为目标分区的总灰度值。接着,控制器获取目标分区中的像素个数,并将总灰度值与像素个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按照上述确定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的方法,控制器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平均灰度值可以用于表示目标分区的亮度。控制器在确定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后,判断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为人为设定的阈值。
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该图像当前的亮度较小,因此,控制器需要调整该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则说明该目标分区当前的亮度较大,因此,控制器无需调整该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S203、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该图像当前的亮度较小,因此,控制器需要调整该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具体的,控制器在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时,可以建立关于该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并根据该灰度直方图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S204、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具体的,在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后,控制器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这样一来,控制器可以动态的调整每个分区的背光亮度,以使得显示器合理的显示图像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图2,如图4所示,上述S203中,控制器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的具体方法包括:S401-S402。
S401、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具体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可以由控制器根据现有技术建立,如控制器可以通过OpenCV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也可以通过其他本领域惯用的技术手段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灰度直方图的横轴即表示像素的灰度级,纵轴即表示相应的像素数量。通过对该灰度直方图的统计即可以确定各个灰度级像素的数量,如灰度为233的像素个数为90个,灰度为165的像素个数为80个,灰度为50的像素个数为70个等等。
S402、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在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后,控制器可以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结合图4,如图6所示,上述S401中,控制器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的具体方法包括:S601-S603。
S601、将图像的灰度值范围划分为N段灰度值。
其中,N为正整数。灰度值的范围为0-255。
示例性的,控制器可以将0-255的灰度值的范围,划分为8段,分别为:0-31,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224-255。
S602、获取N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
在将图像的灰度值范围划分为N段灰度值后,控制器获取N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
结合上述示例,控制器获取上述8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分别为:90个、165个、30个、45个、55个、64个、86个、23个。
S603、以N段灰度值为横坐标,以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为纵坐标,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在取N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后,控制器以N段灰度值为横坐标,以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为纵坐标,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结合图4,如图7所示,上述S402中,控制器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的具体方法包括:S701-S703。
S701、获取高亮面积系数。
具体的,控制器在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时,可以先获取高亮面积系数。该高亮面积系数为人为设定的系数。该系数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1。例如0.7等。
S702、根据高亮面积系数,确定目标分区在灰度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
在获取高亮面积系数后,控制器根据高亮面积系数,确定目标分区在灰度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
具体的,控制器将图像的灰度值范围划分为N段灰度值,则在获取高亮面积系数后,控制器根据高亮面积系数,确定目标分区在灰度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为第N*K段到第N段。
S703、将目标段数对应的像素个数,确定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在确定目标分区在灰度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后,控制器将目标段数对应的像素个数,确定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具体的,在确定目标分区在灰度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为第N*K段到第N段后,控制器将第N*K段到第N段对应的像素个数,确定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结合图2,如图8所示,上述S204中,控制器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的具体方法包括:S801-S802。
S801、若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增大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增大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具体的,若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说明目标分区的当前亮度已经足够大。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可以增大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增大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由于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变大,进而导致显示器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变大,当前环境的光也变得更亮,这样一来,便可以抵消掉画面原有的光晕,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控制器在增大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时,光圈水平方向的增大值Y1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2903949590000091
其中,X为当前时刻的光圈水平方向的扩散设定值,S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Szone为目标分区的面积,m为水平方向列数,a为光圈需增加时,扩散的校正系数。
相应的,光圈垂直方向的扩展Q1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2903949590000092
其中,P为当前时刻的光圈垂直方向的扩散设定值,S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Szone为目标分区的面积,n为垂直方向列数,a为光圈需增加时,扩散的校正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区域所在位置叠加扩展范围超过显示器的分区时,按照当前位置到显示器边缘的最大范围进行扩展。
S802、若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则减小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减小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具体的,若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说明目标分区的当前亮度已经足够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可以减小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减小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由于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变小,进而导致显示器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变小,当前环境的光也变得更暗,这样一来,控制器可以通过减小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的方式,减少掉画面原有的光晕,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控制器在降低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时,光圈水平方向的降低值Y2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2903949590000101
其中,X为当前时刻的光圈水平方向的扩散设定值,S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Szone为目标分区的面积,m为水平方向列数,b为光圈需减小时,扩散的校正系数。
相应的,光圈垂直方向的扩展Q2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2903949590000102
其中,P为当前时刻的光圈垂直方向的扩散设定值,S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Szone为目标分区的面积,n为垂直方向列数,b为光圈需减小时,扩散的校正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大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说明当前的亮度为正常亮度,因此控制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保持不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在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的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并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可以根据画面的平均灰度值、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以及每个分区的高亮面积,动态的调整每个分区的背光亮度,以使得显示器合理的显示图像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控制器执行的方法流程,能够合理的控制显示设备的图像光圈,进而合理的调整显示设备的背光亮度,提高用户体验。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
显示器用于显示画面。
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并根据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目标分区为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被具体配置为:将图像的灰度值范围划分为N段灰度值;其中,N为正整数;获取N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以N段灰度值为横坐标,以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为纵坐标,建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被具体配置为:获取高亮面积系数;根据高亮面积系数,确定目标分区在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将目标段数对应的像素个数,确定为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被具体配置为:若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增大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增大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若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则减小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减小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画面;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若所述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并根据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建立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根据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将所述图像的灰度值范围划分为N段灰度值;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N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
以所述N段灰度值为横坐标,以所述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为纵坐标,建立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获取高亮面积系数;
根据所述高亮面积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在所述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
将所述目标段数对应的像素个数,确定为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增大所述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增大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若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则减小所述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减小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6.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若所述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分区的平均灰度值;
若目标分区的平均灰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
根据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包括:
建立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根据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包括:
将所述图像的灰度值范围划分为N段灰度值;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N段灰度值中,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
以所述N段灰度值为横坐标,以所述每段灰度值的像素个数为纵坐标,建立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包括:
获取高亮面积系数;
根据所述高亮面积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在所述直方图中的目标段数;
将所述目标段数对应的像素个数,确定为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调整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包括:
若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增大所述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增大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若所述目标分区的高亮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则减小所述目标分区的光圈大小,以减小所述目标分区的背光亮度。
CN202110064993.9A 2021-01-18 2021-01-18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63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4993.9A CN112863451B (zh) 2021-01-18 2021-01-18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4993.9A CN112863451B (zh) 2021-01-18 2021-01-18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3451A true CN112863451A (zh) 2021-05-28
CN112863451B CN112863451B (zh) 2022-04-19

Family

ID=7600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4993.9A Active CN112863451B (zh) 2021-01-18 2021-01-18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34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4262A (zh) * 2022-04-19 2022-05-13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图像对比度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5134A2 (en) * 2007-07-13 2009-01-14 TTE Indianapolis Appearance improvement for zone backlit lcd display
CN102543013A (zh) * 2010-12-07 2012-07-04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104908A1 (ja) * 2011-02-02 2012-08-0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36855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20150055025A1 (en) * 2012-03-05 2015-02-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5161064A (zh) * 2015-09-17 2015-12-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亮度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5869579A (zh) * 2016-03-30 2016-08-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06328071A (zh) * 2016-10-14 2017-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局部背光调光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6409240A (zh) * 2016-09-28 2017-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亮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设备
US20170047022A1 (en) * 2014-04-28 2017-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909970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对应的区域调光驱动方法
US20180247609A1 (en) * 2017-02-24 2018-08-30 Apple Inc. Locally Adaptive Backlight Control
CN108877694A (zh) * 2018-08-06 2018-11-2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液晶屏、背光亮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64979A (zh) * 2018-09-07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9070850A (ja) * 2013-06-14 2019-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571744B1 (en) * 2019-04-18 2020-02-25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adjustable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and power consumption compensation
US20200135074A1 (en) * 2019-12-27 2020-04-3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display luminance
US20200202798A1 (en) * 2018-12-24 2020-06-25 Lincoln Technology Solutions, Inc. Video Pipeline Pixel Analysis for Full Array Local Dimming
CN111599320A (zh) * 2020-06-22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调节方法及背光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5134A2 (en) * 2007-07-13 2009-01-14 TTE Indianapolis Appearance improvement for zone backlit lcd display
CN102543013A (zh) * 2010-12-07 2012-07-04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104908A1 (ja) * 2011-02-02 2012-08-0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055025A1 (en) * 2012-03-05 2015-02-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4036855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JP2019070850A (ja) * 2013-06-14 2019-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70047022A1 (en) * 2014-04-28 2017-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5161064A (zh) * 2015-09-17 2015-12-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亮度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5869579A (zh) * 2016-03-30 2016-08-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06409240A (zh) * 2016-09-28 2017-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亮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6328071A (zh) * 2016-10-14 2017-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局部背光调光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US20180247609A1 (en) * 2017-02-24 2018-08-30 Apple Inc. Locally Adaptive Backlight Control
CN107909970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对应的区域调光驱动方法
CN108877694A (zh) * 2018-08-06 2018-11-2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液晶屏、背光亮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64979A (zh) * 2018-09-07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202798A1 (en) * 2018-12-24 2020-06-25 Lincoln Technology Solutions, Inc. Video Pipeline Pixel Analysis for Full Array Local Dimming
US10571744B1 (en) * 2019-04-18 2020-02-25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adjustable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and power consumption compensation
US20200135074A1 (en) * 2019-12-27 2020-04-3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display luminance
CN111599320A (zh) * 2020-06-22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调节方法及背光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4262A (zh) * 2022-04-19 2022-05-13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图像对比度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4494262B (zh) * 2022-04-19 2022-07-26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图像对比度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3451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9680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设置方法
WO2022170765A1 (zh)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KR2017006592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732670B1 (en) Mobile terminal adjusting image quality of displa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921538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0841529B2 (en) Mobile terminal adjusting image quality of displa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EP3866149A1 (en) Screen brightness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232757B2 (en) Backlight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restoring the image, and ensuring the distortion of the image
CN112073774A (zh) 一种画质处理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863451B (zh) 显示设备和背光控制方法
US2022030024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ast method
US20170318334A1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Video Receiving Device
KR102508148B1 (ko) 디지털 디바이스 및 그를 이용한 컬러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EP388995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2449247B (zh) 一种数据刷新方法及显示设备
US2022011469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scaling method
CN112218156B (zh) 一种调节视频动态对比度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5580382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63437B (zh) 显示设备和亮度控制方法
CN115547265A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JP201218980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13515249A (zh) 一种用于智能显示设备的支持可变刷新率信号的装置
US20140181657A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audio controlling method for portable device
KR2017003194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휘도 제어 방법
WO2022199492A1 (zh) 一种显示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