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2225A -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2225A
CN112862225A CN201911180613.7A CN201911180613A CN112862225A CN 112862225 A CN112862225 A CN 112862225A CN 201911180613 A CN201911180613 A CN 201911180613A CN 112862225 A CN112862225 A CN 112862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ke
pump station
reservoir
lake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0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2225B (zh
Inventor
曾春芬
王腊春
马劲松
曹明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806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2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ewag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流量监测装置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预估降水装置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

Description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世界多地存在着由于工程建设较为落后而产生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即水资源的供给不能及时满足水资源需求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资源调度的不合理所造成的,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并且优化在不同情况下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目前,水资源的调度方法大多为传统模式。无法及时统计每天需水、供水、缺水的数据后作出是否需要在湖泊蓄水以满足下一阶段用水需求的判断,并且由于不同月份(是否是用水高峰期)的影响。仅依靠传统的水资源调度方法往往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的方法,包括:
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
流量监测装置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
预估降水装置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
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
其中N大于等于1,且N为正整数。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包括:
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
当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一泵站信息;
当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不为极度缺水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还是非汛期;
当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季节为非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二泵站信息;
当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三泵站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二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三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包括:
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上游来水流量小于上游来水量的阈值且累计降水量小于最小时段降雨量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
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非极度缺水。
优选地,还包括:
记录模块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
优选地,记录模块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包括:
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不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0;
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0,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系统,包括:
水位监测装置,用于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
流量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
预估降水装置,用于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
控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
其中N大于等于1,且N为正整数。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以及当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不为极度缺水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还是非汛期;
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一泵站信息,当判断当前季节为非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二泵站信息,以及当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三泵站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二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三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
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上游来水流量小于上游来水量的阈值且累计降水量小于最小时段降雨量时,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以及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时,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非极度缺水。
优选地,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
优选地,所述记录模块具体用于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不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0,以及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0,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结合雨情、水情、工情等多元因素,以“闲时补湖,忙时供水”为调度原则,通过跨时空调水与跨地区调水,实现更加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等方面工程性的缺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理解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1: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
步骤S102:流量监测装置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
步骤S103:预估降水装置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
步骤S104: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
其中N大于等于1,且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包括: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当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一泵站信息;当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不为极度缺水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还是非汛期;当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季节为非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二泵站信息;当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三泵站信息;其中,所述泵站信息包括泵站翻水量;所述第一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二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三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
具体地说,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极度缺水包括: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上游来水流量小于上游来水量的阈值且累计降水量小于最小时段降雨量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以及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非极度缺水。
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记录模块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具体地说,记录模块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包括: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不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0;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0,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水位监测装置201、流量监测装置202、预估降水装置203以及控制模块204。
所述水位监测装置201,用于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所述流量监测装置202,用于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所述预估降水装置203,用于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所述控制模块204,用于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其中N大于等于1,且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204包括: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以及当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不为极度缺水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还是非汛期;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一泵站信息,当判断当前季节为非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二泵站信息,以及当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三泵站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二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三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
具体地说,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上游来水流量小于上游来水量的阈值且累计降水量小于最小时段降雨量时,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以及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时,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非极度缺水。
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记录模块205,用于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
具体地说,所述记录模块205具体用于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不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0,以及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0,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湖泊水库水位、上游来水的流量以及未来十天累计降水量。
湖泊水库水位用来判断湖泊蓄水状况;上游来水的流量和未来十天累计降水量主要考虑水情和雨情;综合考虑湖泊蓄水现状和未来来水情况,可在保证防洪安全的情况,更科学有效地利用湖泊调蓄作用,储备水量用于抗旱。
步骤2,判断是否满足全年补给湖库的条件(判断是否极度缺水)。
如果满足湖泊水位小于h1,上游来水的流量小于Q1,且未来十天累积降水量小于Rm,则满足全年补给湖库的条件(判断是否极度缺水),此时考虑湖泊调蓄作用,调水区域以泵站能力进行调度,供水以外多余水量补给湖泊水库的库容,积累蓄水量;如果不满足,按不考虑湖泊调蓄作用的上级下达调度方案进行调度。判断是否满足全年补给湖库的条件,条件主要依据之一为水利管理部门下达的防汛抗旱原则。判断是否满足全年补给湖库的条件,另一依据是上游来水量和未来十天降水量。为了提高调度效率,还考虑上游来水量和未来十天累计降雨量,避免蓄水后因为降水等因素需要泄洪,降低调度效率。
如果湖泊水位小于h1,上游来水的流量小于Q1,且未来十天累积降水量小于Rm,则开启泵站补湖,补湖水量、缺水量取决于需水量和泵站翻水量情况。即:如果Z湖泊<=h1,且上游来水量Q<Q1,并且未来十天降水R<=Rm,则全力开启泵站,翻水补湖。其中,补湖调度原则、补湖量和缺水量的计算如下:
(1)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大于或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缺水量为0,日补湖量等于i梯级泵站翻水量减去i梯级需水量再减去i+1梯级翻水量;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2)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缺水量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再减去i梯级泵站翻水量;日补湖量为0;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其中,h1为湖泊全年较低水位、Q1为上游来水量的定值、R为未来十天累计降水量、Rm为不影响防洪安全的最小时段降雨量。
步骤3,判断是否满足非汛期(即9月至次年5月)补给湖库的条件。如果满足,考虑湖泊调蓄作用,调水区域以泵站能力进行调度,供水以外多余水量补给湖泊水库的库容,积累蓄水量;如果不满足,按不考虑湖泊调蓄作用的上级下达调度方案进行调度。
(1)如果湖泊水位在h1和h3之间,上游来水的流量小于Q1且下阶段更小,未来十天累积降水量小于Rm,则开启泵站补湖。其中,补湖调度原则、补湖量和缺水量的计算如下:如果时间是1-5月或者9-12月,且未来十天降水R<=Rm,h1<Z湖泊<=h3,并且上游来水量Q<Q1,Qi+1<Qi,补湖水量、缺水量取决于需水量和泵站翻水量情况。即:
a)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大于或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缺水量为0,日补湖量等于i梯级泵站翻水量减去i梯级需水量再减去i+1梯级翻水量;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b)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缺水量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再减去i梯级泵站翻水量;日补湖量为0;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2)当湖泊水位大于h3时,此时不增加补库方案,按原调度方案执行调水计划。缺水量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再减去i梯级泵站翻水量;日补湖量为0;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其中,h3为湖泊非汛期较高水位(h1<h3)、Q1为上游来水量的定值、Qi+1<Qi为上游来水量继续减退、R为未来十天累计降水量。
步骤4,判断是否满足汛期(即6月至8月)补给湖库的条件。如果满足,考虑湖泊调蓄作用,调水区域以泵站能力进行调度,供水以外多余水量补给湖泊水库的库容,积累蓄水量;如果不满足,按不考虑湖泊调蓄作用的上级下达调度方案进行调度。
如果湖泊水位在h1和h2之间,淮河上游来水的流量在Q1和Q2之间且下阶段更小,未来十天累积降水量小于Rm,适当增加补湖量;若上游来水的流量小于Q1且下阶段更小,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其中,补湖调度原则、补湖量和缺水量的计算如下,即:
(1)如果时间是6-8月,且未来十天降水R<=Rm,h1<Z湖泊<=h2,并且上游来水量Q1<=Q<Q2,Qi+1<Qi,根据泵站翻水能力与需水量的大小,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a)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大于或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适度增加补湖量,i梯级泵站翻水量按i梯级需水量加上Q2与Q1之差,缺水量为0;日补湖量等于i梯级泵站翻水量减去i梯级需水量再减去i+1梯级翻水量;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b)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缺水量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再减去i梯级泵站翻水量;日补湖量为0;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2)如果时间是6-8月,且未来十天降水R<=Rm,h1<Z湖泊<=h2,Q<Q1,Qi+1<Qi,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其中,补湖调度原则、补湖量和缺水量的计算如下,即:
a)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大于或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适度增加补湖量,i梯级泵站翻水量按i梯级需水量加上Q2与Q1之差,缺水量为0;日补湖量等于i梯级泵站翻水量减去i梯级需水量再减去i+1梯级翻水量;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b)如果i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则泵站按翻水能力开启,缺水量等于i梯级需水量与i+1梯级翻水量之和再减去i梯级泵站翻水量;日补湖量为0;累计每日补湖量获得总补湖量,累计每日缺水量获得总缺水量。
(3)如果Z湖泊>h2,则按原调度方案。此种情况下补湖量和缺水量的计算如下:E=Di梯级+Pi+1梯级-Pi梯级;V=0;C=C+V;F=E+F
其中,h2为湖泊汛期较高水位(h1<h2<h3)、Q1和Q2上游来水量的定值(Q1<Q2)、Qi+1<Qi为上游来水量继续减退、R为未来十天累计降水量。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针对研究区从多维角度综合考虑水资源调度,且从又有跨时空和跨地区调水的模式,与传统水资源调配相比有利于实现更加高效化水资源的供给以及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调度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针对缺水研究区从水位、上游来水量、未来十天降水量、是否为用水高峰期等角度综合考虑后判断出是否需要湖泊蓄水,通过蓄水使得湖泊水量达到理想状态,更好的满足下一阶段的供水需求。与传统水资源调度方法相比较,该方法提高缺水高峰阶段的供水能力,降低缺水量。同时实现了水资源供给的高效化,对于农业等工程性缺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湖泊的调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
流量监测装置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
预估降水装置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
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
其中N大于等于1,且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包括:
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
当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一泵站信息;
当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不为极度缺水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还是非汛期;
当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季节为非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二泵站信息;
当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三泵站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二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三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极度缺水包括:
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上游来水流量小于上游来水量的阈值且累计降水量小于最小时段降雨量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
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非极度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模块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包括:
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不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0;
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0,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
6.一种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位监测装置,用于通过对缺水区的湖泊水库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
流量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湖泊上游流域流入所述湖泊水库的水量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上游来水流量;
预估降水装置,用于通过对未来十天的降水量进行预估累计,得到所述湖泊水库的累计降水量;
控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确定需要对所述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泵站信息,并向所确定的泵站发送泵站补水指令,以便所确定的泵站根据所述泵站补水指令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调度;
其中N大于等于1,且N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上游来水流量以及累计降水量,判断所述湖泊水库是否为极度缺水,以及当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不为极度缺水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还是非汛期;
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一泵站信息,当判断当前季节为非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二泵站信息,以及当判断当前季节为汛期时,确定需要对所述缺水区的湖泊水库进行补水的第三泵站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二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第三泵站信息中的泵站翻水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上游来水流量小于上游来水量的阈值且累计降水量小于最小时段降雨量时,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极度缺水,以及若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前水位不小于湖泊全年最低水位H1时,控制模块判断所述湖泊水库为非极度缺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泵站的当天补水量和所述湖泊水库的当天供水量,记录并保存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和缺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块具体用于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不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0,以及若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小于当前梯级供水量与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之和时,所述湖泊水库的补湖量=0,所述湖泊水库的缺水量=当前梯级泵站翻水量-(当前梯级供水量+下一梯级泵站翻水量)。
CN201911180613.7A 2019-11-27 2019-11-27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862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0613.7A CN112862225B (zh) 2019-11-27 2019-11-27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0613.7A CN112862225B (zh) 2019-11-27 2019-11-27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2225A true CN112862225A (zh) 2021-05-28
CN112862225B CN112862225B (zh) 2022-07-05

Family

ID=75985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0613.7A Active CN112862225B (zh) 2019-11-27 2019-11-27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22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6929A (zh) * 2019-12-04 2021-06-04 重庆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宏观调控和微观修正的耦合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9719A (zh) * 2011-09-29 2012-04-11 重庆大学 基于人工湖调节的建筑中水/雨水利用的水量平衡方法
CN103106625A (zh) * 2013-03-08 2013-05-15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库、闸泵群联合抑咸调度方法
US20130217366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Cellco Partnership d/b/a Verison Wireless Concierge
CN103927629A (zh) * 2014-04-28 2014-07-16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68645A (zh) * 2014-09-25 2015-01-07 杨树滩 水资源配置中考虑供水优先序的行业供水量确定方法
CN108005016A (zh) * 2017-10-31 2018-05-08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南水北调调水系统水资源配置装置及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9719A (zh) * 2011-09-29 2012-04-11 重庆大学 基于人工湖调节的建筑中水/雨水利用的水量平衡方法
US20130217366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Cellco Partnership d/b/a Verison Wireless Concierge
CN103106625A (zh) * 2013-03-08 2013-05-15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库、闸泵群联合抑咸调度方法
CN103927629A (zh) * 2014-04-28 2014-07-16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68645A (zh) * 2014-09-25 2015-01-07 杨树滩 水资源配置中考虑供水优先序的行业供水量确定方法
CN108005016A (zh) * 2017-10-31 2018-05-08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南水北调调水系统水资源配置装置及配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6929A (zh) * 2019-12-04 2021-06-04 重庆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宏观调控和微观修正的耦合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906929B (zh) * 2019-12-04 2023-12-01 重庆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宏观调控和微观修正的耦合调度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2225B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69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ater flow between multiple reservoirs of a renewable water and energy system
EP3210272A1 (en) Power gri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olidating power inje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a power grid system
US10511179B2 (en) Energy storage-aware demand charge minimization
CN110991688A (zh) 基于气象数值预报的水库调度预警方法
Menke et al. Extending the envelope of demand response provision though variable speed pumps
CN112862225B (zh) 基于湖泊调蓄作用挖掘的缺水区跨时空调度方法及系统
Feldman Aspect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water supply systems
US9124137B2 (en)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the method
CN110942212B (zh) 一种基于梯级水库运行系数的梯级水库优化运行方法
CN113590676A (zh) 基于梯级联合等效防洪库容的流域防洪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8009672B (zh) 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水光互补电站日发电计划编制方法
CN114575413A (zh) 一种减轻市政管网压力二次供水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059761A (zh) 水库群防洪库容时空分配设计方法
KR101575735B1 (ko) 조업률을 고려한 설 또는 추석 특수경부하기간의 최대전력 수요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831887B (zh) 一种兼顾人类和生态需求的水库兴利库容确定方法
Margeta et al. Hybrid res-hep systems development
CN115688632A (zh) 一种考虑边界来水的水电站通航优化调度方法
Bonvin et al. A heuristic approach to the water networks pumping scheduling issue
CN113849884A (zh) 一种基于改进长系列法的水库多级调度图编制方法
CN113506185A (zh) 梯级水电站的发电优化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021472A (zh) 一种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方法
CN117557066B (zh) 一种基于多维均衡调蓄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调度方法
CN109543887B (zh) 一种日调节水库不同时期的水位动态控制方法
JP2020036416A (ja)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発電・蓄電システム
CN116993008B (zh) 一种促进节水的河道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