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0478B -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0478B
CN112860478B CN202110063983.3A CN202110063983A CN112860478B CN 112860478 B CN112860478 B CN 112860478B CN 202110063983 A CN202110063983 A CN 202110063983A CN 112860478 B CN112860478 B CN 112860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room
backup
disk
hos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39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0478A (zh
Inventor
孙铭阳
吴力涵
张俊
曹力
侯海连
吴定
高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0639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0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0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0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0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0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6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to make the backup process non-disrupt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6Hardware arrangements for back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通过将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设备分批次逐渐迁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中,并通过在第二备份机房中构建的第一PPRC链路、第一SYSPLEX架构、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及将QRER链路从第一备份机房切换至第二备份机房,使得第二备份机房可以接管第一备份机房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在备份机房在迁移过程中实现零停机,从而降低整体系统的单点风险,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逐渐扩大,管理和存储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数据机房所需的占地面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在不断扩大和升级,以适应当前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的需求。
在适应当前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的需求的过程中,就可能涉及到对数据机房进行搬迁的问题。由于数据机房涉及的硬件众多,如何在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完成数据机房搬迁,成为相关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包括:
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与主用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一PPRC链路;
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08和第一主机群06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对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系统运行测试;
若所述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10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和磁盘交换机群05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06;
通过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主机群01的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前,将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中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的数据转移至所述主机磁盘群中除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之外的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中。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剩余的负载均衡设备、剩余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中剩余的磁盘交换机以及所述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各第一交换机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六预设数量的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二PPRC链路,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数量与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第一交换机的数量相等;
将所述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构建第二SYSPLEX架构06;
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主机磁盘群以及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构建第二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物理磁带库09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09,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09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在所述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剩余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灾备磁盘群10中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之外的剩余灾备磁盘子群102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将所述剩余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中,构建第三SYSPLEX架构06;
通过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三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灾备磁盘群10、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09,构建第四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09通过所述第四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包括:
测试所述第二备份机房的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有效性,在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测试均为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测试结果为通过。
可选的,在所述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执行所述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的步骤,如果异常,则维持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虚拟带库08中存储的数据转移至所述物理磁带库09中。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包括:第一PPRC链路构建单元、系统运行测试单元、第一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以及QRER链路切换单元,
所述第一PPRC链路构建单元,用于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与主用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一PPRC链路;
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08和第一主机群06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对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系统运行测试;
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用于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进行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10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和磁盘交换机群05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06;
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所述QRER链路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主机群01的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通过将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设备分批次逐渐迁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中,并通过在第二备份机房中构建的第一PPRC链路、第一SYSPLEX架构、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及将QRER链路从第一备份机房切换至第二备份机房,使得第二备份机房可以接管第一备份机房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在备份机房在迁移过程中实现零停机,从而降低整体系统的单点风险,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迁移前主用机房与第一备用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过程中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过程中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过程中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过程中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结束后主用机房与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整体方案,此处结合图1对备份机房迁移之前,主用机房与第一备用机房可选的一种结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主用机房可以包括第二交换机A、第二交换机B、第二主机群01以及主用磁盘02。备份机房可以包括第一交换机a、第一交换机b、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和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磁盘交换机群05、第一主机群06、负载均衡设备群07、虚拟带库08、物理磁带库09以及灾备磁盘群10。
其中,第二主机群01与主用磁盘02连接,主用磁盘02分别与第二交换机A和第二交换机B连接。
其中,主用机房的第二交换机A和第二交换机B与第一备用机房的第一交换机a和第一交换机b通过PPRC链路连接。第二主机群01与第一主机群06通过QRER链路连接。
其中,PPRC(Peer to Peer Remote Copy,远程点到点拷贝)是以存储为基础的、实时的、与应用无关的数据远程镜像功能。可选的,本公开中的PPRC链路可以具体为PPRC-XD链路。其中,PPRC-XD(PPRC Extended Distance,距离延长的远程点到点拷贝)可以为在异步工作方式下的PPRC。
其中,QREP为数据库软件异步复制软件。
其中,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分别与第一交换机a和第一交换机b连接。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和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相互连接。主机磁盘群与磁盘交换机群05连接。磁盘交换机群05与第一主机群06连接。第一主机群06分别与负载均衡设备群07、虚拟带库08、物理磁带库09以及灾备磁盘群10连接。灾备磁盘群10与物理磁带库09。虚拟带库08和主机磁盘群连接。
其中,主机磁盘群可以将数据传输至灾备磁盘群10中,灾备磁盘群10可以将数据传输至物理磁带库09和虚拟带库08中。
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第二主机群01中第二主机的数量、磁盘交换机群05中磁盘交换机的数量、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负载均衡设备的数量以及第一主机群06中第一主机的数量是为了后续方便理解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示意性举例。本申请不对以上所列各设备群中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定。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可以包括:
S100、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与主用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一PPRC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前,需要对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相关的配电和网络配置安装工作,并对该第一交换机和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进行下电并断开物理连接。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前,将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中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的数据转移至所述主机磁盘群中除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之外的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中。
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基于图1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一备用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结合图3对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主用机房与第一备用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之间的结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在第二备份机房中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与第一交换机b连接,在主用机房中主用磁盘02与第二交换机B连接,构建第一PPRC链路,使得第一交换机b与第二交换机B通过该第一PPRC链路连接,第二备份机房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和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通过该第一PPRC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PRC是由设备底层微码进行控制,在第一PPRC链路构建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第一PPRC链路对QREP链路进行初始化处理。
S110、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08和第一主机群06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对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系统运行测试。
可选的,第一预设数量可以为1。
可选的,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可以包括:测试所述第二备份机房的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有效性,在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测试均为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测试结果为通过。
可选的,预设功能项可以包括对第二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08的访问连接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的访问连接。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测试虚拟带库08的访问连接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的访问连接为有效的情况下,确定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
S120、若所述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10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和磁盘交换机群05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06。
可选的,第二预设数量可以为2。可选的,第三预设数量可以为2、可选的,第四预设数量可以为2。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至少3个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06。可选的,该第一SYSPLEX架构06可以具体为由一个耦合主机和2各系统主机组合而成,当其中一个系统主机断电时,另一个系统主机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保证第一SYSPLEX架构06的高可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中的SYSPLEX架构06可以理解为第二备用机房中的第一主机群06。
S130、通过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所述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的情况下,验证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执行步骤S140,如果异常,则维持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
在实际情况中,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中的虚拟带库08可能会出现硬件故障,出现虚拟带库08无法正常对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的风险,因此在虚拟带库08出现硬件故障的情况下,通过维持第二主机群01和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使得第一备份机房继续对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直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中的相关故障解决完毕。
S140、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主机群01的数据可以复制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
为了便于理解,基于图3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10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和磁盘交换机群05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4所示。在将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之后,此时的第二备份机房可接管第一备份机房完成数据备份工作。
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分别与主用机房连接的两条PPRC链路,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数据可以同步至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中。
为了确定第二备份机房是否可以接管第一备份机房完成数据备份工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第二备份机房的系统进行系统测试。可选的,系统测试可以包括系统运维测试以及相关功能测试,并验证该系统是否能负载第一备份机房未迁移之前承担的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通过将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设备分批次逐渐迁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中,并通过在第二备份机房中构建的第一PPRC链路、第一SYSPLEX架构、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及将QRER链路从第一备份机房切换至第二备份机房,使得第二备份机房可以接管第一备份机房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在备份机房在迁移过程中实现零停机,从而降低整体系统的单点风险,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基于图2所示的方法,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0、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剩余的负载均衡设备、剩余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中剩余的磁盘交换机以及所述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各第一交换机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六预设数量的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二PPRC链路,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数量与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第一交换机的数量相等。
可选的,第五预设数量可以为2。可选的,第六预设数量可以为2。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PPRC链路即为在第二备份机房构造出第一备份机房未迁移前与主用机房连接的PPRC链路。
S210、将所述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构建第二SYSPLEX架构06。
S220、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主机磁盘群以及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构建第二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为了便于理解,基于图4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剩余的负载均衡设备、剩余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中剩余的磁盘交换机以及所述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6所示。
可选的,基于图5所示的方法,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0、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物理磁带库09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09,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09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为了便于理解,基于图6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物理磁带库09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8所示。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所述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的情况下,将所述虚拟带库08中存储的数据转移至所述物理磁带库09中。
可选的,基于图7所示的方法,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在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S400、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执行步骤S410。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验证物理磁带库09是否连接异常、数据备份是否异常以及对已备份的数据进行抽检,以确定第二备份机房是否无异常。
S410、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剩余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灾备磁盘群10中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之外的剩余灾备磁盘子群102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将所述剩余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中,构建第三SYSPLEX架构06。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第二备份机房运行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将QRER链路切换回主用机房中第二主机群01和第一备份机房中的第一主机群06之间,直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正常后,再将该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06之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步骤S410中的各设备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的过程可以分为多批次进行。
S420、通过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三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灾备磁盘群10、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09,构建第四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09通过所述第四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为了便于理解,基于图8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和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剩余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灾备磁盘群10中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之外的剩余灾备磁盘子群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主用机房与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10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二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相当于在恢复图1所示的主用机房与第一备份机房的结构连接关系,使得第二备份机房可以取代第一备份机房对主用机房的数据进行备份,并使得第二备份机房获得第一备份机房的全部功能,从而完成对第一备份机房的迁移。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其结构如图11所示,可以包括:第一PPRC链路构建单元100、系统运行测试单元110、第一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120、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以及QRER链路切换单元140,
所述第一PPRC链路构建单元100,用于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与主用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一PPRC链路;
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110,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08和第一主机群06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对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系统运行测试;
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120,用于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110进行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10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和磁盘交换机群05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06;
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所述QRER链路切换单元140,用于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主机群01的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转移单元。
第一数据转移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前,将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中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的数据转移至所述主机磁盘群中除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03之外的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中。
可选的,基于图11所示装置,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PPRC链路构建单元200、第二SYSPLEX架构210以及第二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220。
第二PPRC链路构建单元200,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中剩余的负载均衡设备、剩余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中剩余的磁盘交换机以及所述第二主机磁盘子群04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各第一交换机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六预设数量的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02连接的第二PPRC链路,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数量与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第一交换机的数量相等。
第二SYSPLEX架构210,用于将所述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中,构建第二SYSPLEX架构21006。
第二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22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210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主机磁盘群以及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构建第二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08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基于图12所示装置,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300。
第三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300,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物理磁带库09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210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09,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09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基于图13所示装置,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还可以包括:机房运行检测单元400、第三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410和第四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420。
机房运行检测单元400,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触发第三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410。
第三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410,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中的剩余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灾备磁盘群10中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101之外的剩余灾备磁盘子群102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将所述剩余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21006中,构建第三SYSPLEX架构06。
第四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420,用于通过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三SYSPLEX架构06、所述虚拟带库08、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07、所述灾备磁盘群10、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05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09,构建第四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09通过所述第四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02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可选的,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110可以具体用于测试所述第二备份机房的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有效性,在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测试均为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测试结果为通过。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还可以包括:数据备份链路检测单元和第一QRER维持单元。
数据备份链路检测单元,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触发QRER链路切换单元140用于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如果异常,则触发第一QRER维持单元。
第一QRER维持单元,用于维持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的QRER链路。
可选的,QRER链路切换单元140,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06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01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06之间。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数据转移单元。
第二数据转移单元,用于将所述虚拟带库08中存储的数据转移至所述物理磁带库09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通过将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设备分批次逐渐迁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中,并通过在第二备份机房中构建的第一PPRC链路、第一SYSPLEX架构、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及将QRER链路从第一备份机房切换至第二备份机房,使得第二备份机房可以接管第一备份机房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在备份机房在迁移过程中实现零停机,从而降低整体系统的单点风险,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主机磁盘群中的第一主机磁盘子群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与主用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连接的第一PPRC链路;
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和第一主机群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对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系统运行测试;
若所述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和磁盘交换机群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
通过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所述虚拟带库、所述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所述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主机群的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前,将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中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的数据转移至所述主机磁盘群中除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之外的第二主机磁盘子群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中的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中剩余的负载均衡设备、剩余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磁盘交换机群中剩余的磁盘交换机以及所述第二主机磁盘子群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各第一交换机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六预设数量的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主机磁盘群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连接的第二PPRC链路,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数量与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第一交换机的数量相等;
将所述第五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中,构建第二SYSPLEX架构;
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所述虚拟带库、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所述主机磁盘群以及所述磁盘交换机群,构建第二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物理磁带库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所述虚拟带库、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中的剩余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灾备磁盘群中除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之外的剩余灾备磁盘子群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将所述剩余的第一主机添加至所述第二SYSPLEX架构中,构建第三SYSPLEX架构;
通过第二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三SYSPLEX架构、所述虚拟带库、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群、所述灾备磁盘群、所述主机磁盘群、所述磁盘交换机群以及所述物理磁带库,构建第四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物理磁带库通过所述第四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包括:
测试所述第二备份机房的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有效性,在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功能项的测试均为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测试结果为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是否无异常,如果无异常,则执行所述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之间的步骤,如果异常,则维持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之间的QRER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运行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建第三数据备份链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虚拟带库中存储的数据转移至所述物理磁带库中。
10.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PRC链路构建单元、系统运行测试单元、第一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以及QRER链路切换单元,
所述第一PPRC链路构建单元,用于在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第一主机磁盘子群转移至第二备份机房之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与主用机房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构建所述第一主机磁盘子群与所述主用机房中的主用磁盘连接的第一PPRC链路;
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虚拟带库和第一主机群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之后,对所述第二备份机房进行系统运行测试;
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构建单元,用于所述系统运行测试单元进行系统运行测试的测试结果为通过,则在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中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负载均衡设备群中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灾备磁盘群中第一灾备磁盘子群和磁盘交换机群中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转移至所述第二备份机房中之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一主机,构建第一SYSPLEX架构;
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构建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所述虚拟带库、所述第三预设数量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灾备磁盘子群、所述第四预设数量的磁盘交换机以及第一主机磁盘子群,构建第一数据备份链路,以使所述虚拟带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备份链路对所述主用机房中的所述主用磁盘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所述QRER链路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备份机房中的所述第一主机群之间的QRER链路切换至所述主用机房中的第二主机群与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主机群的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SYSPLEX架构中。
CN202110063983.3A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860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3983.3A CN112860478B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3983.3A CN112860478B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0478A CN112860478A (zh) 2021-05-28
CN112860478B true CN112860478B (zh) 2023-11-03

Family

ID=7600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3983.3A Active CN112860478B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04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0392A (ja) * 2005-03-18 2006-09-28 Hitachi Computer Peripherals Co Ltd 高可用性仮想テープライブラリシステム
CN105022680A (zh) * 2015-08-05 2015-11-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10688064A (zh) * 2019-09-05 2020-01-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磁盘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0392A (ja) * 2005-03-18 2006-09-28 Hitachi Computer Peripherals Co Ltd 高可用性仮想テープライブラリシステム
CN105022680A (zh) * 2015-08-05 2015-11-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10688064A (zh) * 2019-09-05 2020-01-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磁盘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0478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81240B1 (en) Maintaining data integrity in data servers across data centers
CN100412810C (zh) 用于自动管理计算环境的复制数据的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43690C (zh) 用于管理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US630828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data coherency
US7673173B2 (en) System and program for transmitting input/output requests from a first controller to a second controller
TWI307035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cking up remote mirror data on internet
US7805566B2 (en) Replication in storage systems using a target port mimicking a host initiator port
EP1639470B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handling a failover to a remote storage location
US718522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8060478B2 (en)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ging monitoring condition thereof
US7865767B2 (en)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pying data to plurality of sites
US20030145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data coherency
JP5286212B2 (ja) ストレージクラスタ環境でのリモートコピー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578586A (zh) 在故障转移和故障回复环境中使用虚拟拷贝
JP2005018510A (ja) データセン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99440A (ja) リモートコピーシステム
JP5124237B2 (ja)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トレージサブシステム
CN112860478B (zh) 一种零停机的备份机房迁移方法及装置
US7437445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ost naming in a manag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US958238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eplication
US7302604B2 (en) Remote management commands in a mass storage system
US20210240351A1 (en) Remote copy system and remote copy management method
Bartkowski et al. High availability and disaster recovery options for DB2 for Linux, UNIX, and Windows
CN113626517B (zh) PostgreSQL数据库流复制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
Buchwald The example of IT system with fault tolerance in a small business organ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