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0124A -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0124A
CN112860124A CN202110297022.9A CN202110297022A CN112860124A CN 112860124 A CN112860124 A CN 112860124A CN 202110297022 A CN202110297022 A CN 202110297022A CN 112860124 A CN112860124 A CN 112860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analog front
driving device
display driving
out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7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0124B (zh
Inventor
闵航
李树伟
张光均
罗鸿强
王强
青沙次以
罗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70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0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0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01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9183 priority patent/WO20221936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0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0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包括:模拟前端、时序控制器和主振荡器,其中,所述主振荡器,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所述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显示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分别由两块芯片独立控制,为了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集成度,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应运而生。
TDDI产品,由于具有触控灵敏度较高、轻薄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地应用。然而,目前的TDDI芯片只是简单地将触控驱动芯片的功能和显示驱动芯片的功能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中,其中,在工作运行里,触控驱动芯片的功能和显示驱动芯片的功能在各自独立的振荡器(oscillator,OSC)部件中工作,这样,会导致器件尺寸较大,功耗较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包括:模拟前端、时序控制器和主振荡器,其中,所述主振荡器,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所述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连接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主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包括:模拟前端、时序控制器和主振荡器,其中,主振荡器,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连接,被配置为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在工作运行中,使得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原本的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取消,这样,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通过共用主振荡器,可以有效地避免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触控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相关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触控振荡器; 12-模拟前端; 13-闪存接口;
14-总线接口; 15-主振荡器; 16-从振荡器;
17-显示振荡器; 18-时序控制器; 20-触控显示驱动装置;
21-信号输入输出端; 22-控制器; 50-触控显示装置;
51-触控显示面板; 61-源极驱动单元; 62-栅极驱动单元;
63-显示面板; 64-触控面板; 65-数据读取器;
66-触控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漏电极以及源电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电极)与源电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可由两块芯片独立控制,这里,触控显示面板是指具有触控感测能力的显示面板。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触控面板(Touch Panel,TP)和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可由触控驱动芯片(Touch IC,TIC)控制,显示面板可由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 IC,DDI)控制。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触控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统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包括:触控振荡器(TP_OSC)11和与触控振荡器11连接的模拟前端(Analog FrontEnd,AFE)12,触控振荡器11,被配置为对闪存接口(Flash Interface)13和总线接口14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整合,并传给模拟前端12。其中,传统的触控驱动芯片中的触控振荡器11独立在触控驱动芯片内部,一般可以包括:主振荡器(TP_Main_OSC)15和从振荡器(TP_Sub_OSC)16,主振荡器15和从振荡器16均分别与模拟前端12、闪存接口13和总线接口14连接,因此,闪存接口13和总线接口14传输的数据可以通过两个振荡器整合并传给模拟前端(AFE)12。例如,总线接口14可以包括: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串行外围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和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图1B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传统的显示驱动芯片可以包括:显示振荡器(DIC_OSC)17和与显示振荡器17连接的时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18。其中,在显示驱动芯片中,通过在时序控制器18前加上显示振荡器17,可以稳定时序波形,以使时序控制器18可以向触控显示面板输出稳定波形的时序信号。
图1C为相关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为了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集成度,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的功能可集成在一个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以驱动触控显示面板。但是,经本公开实施例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图1C所示方案中,传统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只是简单的将显示驱动芯片中的显示振荡器17与触控驱动芯片中的主振荡器15和从振荡器16封装在一个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在工作运行里,显示振荡器17、主振荡器15和从振荡器16都是独立工作,未达到共用效果,这样会导致器件尺寸较大,功耗也有一定损失,影响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TDDI芯片)的发展和应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可应用于驱动触控显示面板。例如,可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中,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可与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连接。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可以包括:模拟前端12、时序控制器18和主振荡器15,主振荡器15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21、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连接;其中,主振荡器15可以被配置为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18提供第二输出信号。例如,如图2所示,信号输入输出端21可以包括:内部集成电路I2C接口、串行外围接口SPI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闪存接口13。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在工作运行中,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原本的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取消,使得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这样,可以达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空间最优化,在同样地处理时间里,处理数据量可以达到最大,避免资源浪费。而且,通过共用主振荡器,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通过共用主振荡器,可以有效地避免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可以包括:模拟前端12、时序控制器18、主振荡器15和从振荡器16,主振荡器15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21、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连接,从振荡器16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21和模拟前端12连接;其中,主振荡器15可以被配置为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18提供第二输出信号;从振荡器16可以被配置为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三输出信号。例如,如图3所示,信号输入输出端21可以包括:内部集成电路I2C接口、串行外围接口SPI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闪存接口13。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一方面,在工作运行中,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原本的显示振荡器取消,设置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这样,通过共用主振荡器,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通过取消显示振荡器,可以有效地避免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另一方面,设置从振荡器辅助主振荡器工作,通过从振荡器和主振荡器对信号输入输出端输入的数据进行整合,可向模拟前端传输两路信号(包括:主振荡器向模拟前端传输的第一输出信号以及从振荡器向模拟前端传输的第三输出信号),这样,在同样的空间里通过从振荡器和主振荡器合理利用,可以使数据传输速度变快,可以提高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运行速度。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可以包括:模拟前端12、时序控制器18、主振荡器15、从振荡器16和控制器22,控制器22分别与主振荡器15、从振荡器16、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连接,主振荡器15与信号输入输出端21连接并通过控制器22分别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连接,从振荡器16与信号输入输出端21连接,并通过控制器22分别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连接。其中,控制器2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控制主振荡器15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第一连接状态,并控制从振荡器16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第二连接状态,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处于睡眠模式时的功耗小于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处于正常模式的功耗。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一方面,在工作运行中,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原本的显示振荡器取消,通过控制器根据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来控制主振荡器与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之间的第一连接状态,并控制从振荡器与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之间的第二连接状态,以控制共用主振荡器或从振荡器,实现主、从振荡器的合理使用,不但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器22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导通主振荡器15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并断开从振荡器16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主振荡器15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18提供第二输出信号;从振荡器16,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不工作。或者,控制器22,还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断开主振荡器15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并导通从振荡器16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主振荡器15还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不工作;从振荡器16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三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18提供第四输出信号。
例如,如图4所示,信号输入输出端21可以包括:内部集成电路I2C接口、串行外围接口SPI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闪存接口。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一方面,在工作运行中,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原本的显示振荡器取消,通过控制器根据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来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或者共用从振荡器,这样,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而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从振荡器,可以实现主、从振荡器的合理使用,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功耗会更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器22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导通主振荡器15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导通从振荡器16与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并断开从振荡器16与模拟前端12之间的连接;主振荡器15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18提供第二输出信号;从振荡器16还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三输出信号。或者,控制器22,还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断开主振荡器15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并导通从振荡器16与模拟前端12和时序控制器18之间的连接;主振荡器15还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不工作;从振荡器16可以被配置为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在信号输入输出端21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12提供第三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18提供第四输出信号。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一方面,在工作运行中,将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中原本的显示振荡器取消,通过控制器根据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来控制共用主振荡器或从振荡器,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而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从振荡器,可以实现主、从振荡器的合理使用,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功耗会更低。又一方面,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并且设置从振荡器辅助主振荡器工作,通过从振荡器和主振荡器对信号输入输出端输入的数据进行整合,可向模拟前端传输两路信号(包括:主振荡器向模拟前端传输的第一输出信号以及从振荡器向模拟前端传输的第三输出信号),这样,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同样的空间里通过从振荡器和主振荡器合理利用,可以使数据传输速度变快,提高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运行速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对而言,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功耗高于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的功耗,即睡眠模式相对于正常模式而言为低功耗模式。例如,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所驱动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辨率或刷新率相对于正常模式而言较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输出信号的频率可以小于第一输出信号的频率。如此,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功耗更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输出信号的频率可以小于第二输出信号。如此,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功耗更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和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控制电路中的任意一种。例如,控制器可以为P型晶体管、N型晶体管、或者P型晶体管和N型晶体管的组合结构等,其中,P型晶体管在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高电平时截止;N型晶体管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它特性相同的器件。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薄膜晶体管可以是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可以实现为一个TDDI芯片。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图5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触控显示装置50可以包括:触控显示面板51以及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其中,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与触控显示面板51连接。这里,图5A中以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进行示意,图5B中以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进行示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模拟前端12,与触控显示面板51连接,被配置为对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三输出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处理,向触控显示面板5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例如,如图6所示,模拟前端12与触控面板64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时序控制器18,与触控显示面板5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二输出信号或第四输出信号,向触控显示面板51提供波形稳定的时序信号。例如,如图6所示,模拟前端12与显示面板63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和位于显示区A旁侧(例如为显示区A的一侧、两侧或者周侧)的非显示区C,非显示区C包括绑定区B。其中,显示区A和绑定区B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例如,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例如,触控显示驱动装置设置在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B内。例如,触控显示驱动装置通过多条触控信号线与多个触控电极的电连接,可以通过该多条触控信号线向触控显示面板所包括的多个触控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触控显示面板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还可以包括:源极驱动单元(即数据驱动器)61、栅极驱动单元(即扫描驱动器)62和发光驱动器(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63可以包括: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可以包括多个扫描信号线(S1到Sm)、多个数据信号线(D1到Dn)、多个发光信号线(E1到Eo)和多个像素Pxij。例如,时序控制器18可以将适合于源极驱动单元(即数据驱动器)61的规格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提供到源极驱动单元(即数据驱动器)61,可以将适合于栅极驱动单元(即扫描驱动器)62的规格的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提供到栅极驱动单元(即扫描驱动器)62,可以将适合于发光驱动器的规格的时钟信号、发光停止信号等提供到发光驱动器。源极驱动单元(即数据驱动器)61可以利用从第一时序控制器18接收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来产生将提供到数据信号线D1、D2、D3、……和Dn的数据电压。例如,源极驱动单元(即数据驱动器)61可以利用时钟信号对灰度值进行采样,并且以像素行为单位将与灰度值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信号线D1至Dn,n可以是自然数。栅极驱动单元(即扫描驱动器)62可以通过从第一时序控制器18接收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S2、S3、……和Sm的扫描信号。例如,栅极驱动单元(即扫描驱动器)51可以将具有导通电平脉冲的扫描信号顺序地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至Sm。例如,栅极驱动单元(即扫描驱动器)62可以被构造为移位寄存器的形式,并且可以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顺序地将以导通电平脉冲形式提供的扫描起始信号传输到下一级电路的方式产生扫描信号,m可以是自然数。发光驱动器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18接收时钟信号、发光停止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发光信号线E1、E2、E3、……和Eo的发光信号。例如,发光驱动器可以将具有截止电平脉冲的发光信号顺序地提供到发光信号线E1至Eo。例如,发光驱动器可以被构造为移位寄存器的形式,并且可以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顺序地将以截止电平脉冲形式提供的发光停止信号传输到下一级电路的方式产生发光信号,o可以是自然数。像素阵列可以包括多个像素PXij。每个像素PXij可以连接到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扫描信号线和对应的发光信号线,i和j可以是自然数。像素PXij可以指其中晶体管连接到第i扫描信号线且连接到第j数据信号线的像素。如此,以实现驱动显示面板12进行显示。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触控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驱动装置20还可以包括:与模拟前端12连接的触控驱动器(TP Tx)66和数据读取器(TPRx)65,触控面板64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sensor pad)。例如,触控电极可以是用于自容式(self-capacitive)触控感测的感测电极,或是用于互容式(mutualcapacitive)触控感测的驱动电极。例如,模拟前端12可以基于主振荡器15或从振荡器16提供的信号,将适合于触控驱动器(TP Tx)66的时钟信号提供到触控驱动器(TP Tx)66,以读取触控面板64上的触控电极所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可以将接收到的感应电极所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供到信号输入输出端21。触控驱动器(TP Tx)可以利用从模拟前端12接收的时钟信号来产生将提供到触控面板64上的触控电极的触控驱动信号。数据读取器(TP Rx)65可以读取触控面板64上的触控电极所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将触控感应信号提供到模拟前端12,以便模拟前端12将接收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到信号输入输出端21,以识别用户是否对触控面板64进行触控,以及用户触控的具体位置。
这里,图6中以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进行示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如此,通过在触控显示驱动设备中存储器共用可以达到空间最优化,在同样地时间里,处理数据达到最大,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设备的尺寸变小,节约了空间,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的可利用空间比较小,更突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设备的优势,而且,在触控显示驱动设备中实现存储器共用,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一部分功耗,降低产品的功耗。
例如,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头盔或智能眼镜等。例如,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显示设备。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主机。例如,以触控显示面板位于可穿戴设备中为例,主机可以集成于可穿戴设备中,或者是能够与触控显示面板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连计算机设备。例如,该主机可以用于对图像进行渲染并将渲染后的图像发送至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以使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触控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例如,当主机与触控显示装置,在物理上分设时,该主机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或者,当主机与触控显示装置,在物理上合设时,该主机可以为触控显示装置中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装置或者液晶触控显示(LiquidCrystal Display,LCD)装置等。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除了可以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等结构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必要的组成和结构,例如,栅极驱动电路(GOA)、源极驱动(Source Driver)电路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种类进行相应地设计和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显示装置的类型不做限定。对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对于本公开触控显示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公开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实施例中的描述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可应用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驱动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那么,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主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在工作运行中,使得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可以共用主振荡器,这样,可以达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空间最优化,在同样地处理时间里,处理数据量可以达到最大,避免资源浪费。而且,通过共用主振荡器,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通过共用主振荡器,可以有效地避免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驱动方法应用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那么,如图7所示,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主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
步骤702:从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三输出信号。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在工作运行中,使得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可以共用主振荡器,并且通过从振荡器辅助主振荡器工作,通过从振荡器和主振荡器对信号输入输出端输入的数据进行整合,可向模拟前端传输两路信号(包括:主振荡器向模拟前端传输的第一输出信号以及从振荡器向模拟前端传输的第三输出信号),这样,一方面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并且,通过取消显示振荡器,可以有效地避免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在同样的空间里通过从振荡器和主振荡器合理利用,可以使数据传输速度变快,提高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运行速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驱动方法应用于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那么,如图8所示,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主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从振荡器不工作;
步骤802: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从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三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四输出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主振荡器不工作。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主振荡器,而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模拟前端和时序控制器共用从振荡器,不但可以达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空间最优化,在同样地处理时间里,处理数据量可以达到最大,避免资源浪费,并且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而且可以实现主、从振荡器的合理使用,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功耗会更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仍然以驱动方法应用于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例,那么,如图9所示,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主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从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三输出信号;
步骤902: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从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三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四输出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主振荡器不工作。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共用主振荡器,或者,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通过共用从振荡器,这样,可以实现主、从振荡器的合理使用,达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空间最优化,在同样地处理时间里,处理数据量可以达到最大,避免资源浪费,并且使得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尺寸会变小,能够节约器件所需空间,利于器件小型化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从振荡器和显示振荡器带来的功耗损失,使得器件的功耗也会降低。此外,当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通过振荡器辅助主振荡器工作,可以使数据传输速度变快,提高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运行速度。
对于本公开驱动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公开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实施例中的描述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上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前端、时序控制器和主振荡器,其中,
所述主振荡器,分别与信号输入输出端、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所述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振荡器,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和所述模拟前端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第三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主振荡器、所述从振荡器、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主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第一连接状态,并控制所述从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第二连接状态,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的功耗小于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处于正常模式的功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导通所述主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断开所述从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主振荡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所述时序控制器提供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所述从振荡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不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导通所述主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断开所述从振荡器与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主振荡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所述时序控制器提供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所述从振荡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断开所述主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从振荡器与所述模拟前端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主振荡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不工作;
所述从振荡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时,在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所述模拟前端提供所述第三输出信号,并向所述时序控制器提供第四输出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出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的频率,和/或,所述第四输出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与触控显示面板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输出信号或所述第四输出信号,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提供波形稳定的时序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前端,与触控显示面板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三输出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处理,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单元和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控制电路中的任意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包括:内部集成电路I2C接口、串行外围接口SPI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闪存接口。
12.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连接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驱动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可穿戴设备。
14.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主振荡器在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控制下,向模拟前端提供第一输出信号,并向时序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信号。
CN202110297022.9A 2021-03-19 2021-03-19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60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7022.9A CN112860124B (zh) 2021-03-19 2021-03-19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PCT/CN2021/129183 WO2022193683A1 (zh) 2021-03-19 2021-11-08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7022.9A CN112860124B (zh) 2021-03-19 2021-03-19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0124A true CN112860124A (zh) 2021-05-28
CN112860124B CN112860124B (zh) 2022-11-04

Family

ID=7599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7022.9A Active CN112860124B (zh) 2021-03-19 2021-03-19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0124B (zh)
WO (1) WO20221936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683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32691A1 (en) * 2011-09-29 2014-08-21 Sung Ho Lee Touch detection device,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touch screen panel, using driving back phenomenon,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built-in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80024677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drivin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728832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驱动集成电路的操作方法
CN109388264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其操作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9015B2 (en) * 2006-05-25 2011-11-1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ance sensing matrix for keyboard architecture
CN112860124B (zh) * 2021-03-19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32691A1 (en) * 2011-09-29 2014-08-21 Sung Ho Lee Touch detection device,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touch screen panel, using driving back phenomenon,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built-in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80024677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drivin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643845A (zh) * 2016-07-20 2018-0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驱动集成电路和其操作方法
CN107728832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驱动集成电路的操作方法
CN109388264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其操作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683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0124B (zh) 2022-11-04
WO2022193683A1 (zh)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493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950119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17579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EP2889871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830025B2 (en) Integrated touch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image and performing touch sensing through time-divisional multiplexing
US906362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932967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9785276B2 (en)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6133786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駆動装置
US20210065610A1 (en) Scanning Circuit, Driver Circuit, Touch Display Panel, Receiving Switch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US93430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mpact gate driver circuitry
CN108415633B (zh) 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US20230418401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860124B (zh)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70348A (zh) 触摸面板控制器及半导体器件
US1034597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860125B (zh) 触控显示驱动装置、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240194115A1 (en) Touch Display Driv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JP4008777B2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79100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US1155621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pacitive sensing
US20240192805A1 (en) Touch Display Driv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2036377B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其显示面板
TW200823838A (en) Driving circuit for double scre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