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7078B -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7078B
CN112857078B CN202110020078.XA CN202110020078A CN112857078B CN 112857078 B CN112857078 B CN 112857078B CN 202110020078 A CN202110020078 A CN 202110020078A CN 112857078 B CN112857078 B CN 112857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ower
pressure
water supply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00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7078A (zh
Inventor
宋阳光
刘文旭
李超
朱小磊
王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oo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oo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oo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Moo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00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7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7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7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7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7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Flow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中式中央空调水力平衡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可导出供基础研究使用,同时本发明还可与已有的楼控系统进行数据层面、控制层面的交互。它以便有效提升系统能效、设备运行效率,解决现有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却侧为适应空调系统动态变化运行,冷却塔群中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之间的水力平衡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式中央空调水力平衡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对中央空调系统高效节能运行的追求,保持冷却塔的高效运行在空调系统节能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而对于冷却水供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的科学性、合理性、便捷性、经济型的追求就越发强烈。
空调系统是保障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等舒适性的调节系统,在制冷季时,空调系统冷源需要向室内提供冷量,而冷源生产的冷量会伴随室内实际需求而变化,如一天当中空调使用的时间点、供冷季中实际供冷的时间段、末端空调设备参数的调节、末端空调设备的启停等。空调系统的冷却侧是为了保障空调系统能够正常、高效运行,空调系统通过冷冻水、冷媒、冷却水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冷却塔处,通过与空气换热,最终将其排至室外。因此,室内需求的冷负荷、或者冷源产生的冷量发生变化时,实际上需要冷却侧转移的热量也在发生实时的变化,为了适应此变化,冷却侧尝尝通过冷却水泵运行台数、冷却水泵运行频率、冷却塔运行台数、冷却塔运行频率等方式做相应的调节,但是往往忽视了冷却水的在冷却塔处布水盘的分布情况,可能造成冷却塔布水不均、冷却塔漂水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冷却塔的散热能力与冷却塔效率,进而会影响到空调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与节能运行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项目在运行前期有进行机电系统调适,对冷却塔布水做了设计工况下的水力平衡调适工作,保障在额定工况下系统运行时能满足设计水平衡要求,但是空调系统全年运行时有超过80%的时间不在额定工况下运行,冷却侧设备(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运行也会有多种组合的情况,在非额定工况下运行时,采用上述人工调适的方式,即使投入了专门的人力,也无法时刻满足系统水力平衡实时变化的动态需求,何况所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且效果不显著。
除此之外再该技术领域也有其他技术人员申请了相应的发明,即通过平衡阀实现实时监测与调节,以达到保障水力平衡的目标,此种方法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增加了冷却水系统的管道总阻力,对冷却水循环泵的扬程有更高的要求,对于系统整体的节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安装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既有建筑,还是新建建筑,工程量和改造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以便有效提升系统能效、设备运行效率,解决现有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却侧为适应空调系统动态变化运行,冷却塔群中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之间的水力平衡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状态采集
冷却塔运行状态及运行频率(f1-1、f1-2、……f1-n、……、fm-1、fm-2、……、f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冷却水循环泵运行状态及运行频率(f1、f2、……、fN,其中N表示水泵总数)、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
步骤2读取“状态存储数据库”
根据步骤1中采集到的实时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等设备运行状态与频率、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分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查询数据库中符合此数据条对应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数据。
步骤3状态比对
根据步骤2,比对上述参数相匹配情况下数据库中对应的各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数据(V1-1、V1-2、……、V1-n、……、Vm-1、Vm-2、……、V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若数据库中有相应匹配的状况下则进行步骤4,否则进行步骤15。
步骤4调节蝶阀动作
根据步骤3中查得的调节阀开度值,驱动调节阀到相应的位置。
步骤5数据采集
调节阀动作后,管道压力发生变化,此时对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等数据进行采集。
步骤6数据处理
对步骤5中所采集到的压力数据做具体分析,计算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PG与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Pm-n的差△P。
步骤7不平衡率计算
根据步骤6中计算得到的(m*n)个△P(n表示当前状态正在使用的冷却塔对应的布水支管的总数),得到最小的△Pmin,用另外(m*n-1)个△P分别与之比较,计算出各自的不平衡率P%(P%=(△P-△Pmin)/△Pmin*100%),当所有-10%≤P%均≤10%时,进行步骤8,否则进行步骤9(即︱P%︱>10%的时候)。
步骤8状态存储写入“状态存储数据库”
将存储当前设备运行状态、频率、管道压力、调节阀开度等数据到“状态存储数据库”,然后从步骤1开始下一轮循环,以保证能够实时满足动态变化下的水力平衡需求。
步骤9最小压差阀开度判断
由于步骤7的计算结果为“不平衡率绝对值均大于10%”,且根据步骤6中的计算结果△Pmin,判断该压差所对应的冷却塔布水分支管上调节阀开度Vm-n情况,如果此阀开度为100%,则进行步骤13,否则进行步骤10。
步骤10阀门开度预处理
根据步骤6中计算出的△Pmin,将其所对应的冷却塔布分水支管对应的调节阀开至100%开度。
步骤11数据采集
在步骤10完成后,采集管道的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
步骤12数据处理
根据步骤11中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与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的差△P(即PG与Pm-n的差)。
步骤13调节阀开度计算
根据步骤6或步骤12计算的△P,找到△Pmin,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对其余布水分支管道的电动调节阀(正在使用的冷却塔对应的电动调节阀)进行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计算出各个调节阀需要调节的开度值。
步骤14调节蝶阀动作
根据步骤13计算出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对应电动调节阀动作,完成后进入步骤5,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直到达到预设的不平衡率,将此时的状态数据存储到“状态存储数据库”中。
步骤15数据处理
在步骤3判断结果为“无匹配项”后,进入此步骤,采集管道的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然后进入步骤7。
(一)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基于对实时的冷却水循环泵、各个冷却塔运行状态与频率、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等数据的监测、采集,分析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与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的差△P(即PG与Pm-n的差),“状态存储数据库”数据比对,以及比例积分微分方法调节电动调节阀开度,再进行数据采集、不平衡率计算,以此循环,直到不平衡率达到预设目标。保障了各个运行的冷却塔适应系统动态运行前提下的冷却塔布水分支管之间的水力平衡需求,有效降提升了系统能效、设备运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可导出供基础研究使用,同时本发明还可与已有的楼控系统进行数据层面、控制层面的交互。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性所带来的优点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系统结构供电原理图。
图中:1:压力传感器;2:冷却塔供水分支管;3:冷却塔;4:电动调节阀;5:手动调节阀;6:冷却塔群供水总管;7:冷却塔群回水总管;8:冷却塔组供水总管;9:冷却塔组回水总管;10:冷却塔回水支管;11:采集器;12:执行器;13:存储器;14:输入设备;15:显示器;16:楼控系统接口等外部接口;17:处理器;18:扩展接口;19:通讯线;20:控制线;21:冷却塔运行状态采集线;22: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地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等可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状态采集
冷却塔运行状态及运行频率(f1-1、f1-2、……f1-n、……、fm-1、fm-2、……、f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冷却水循环泵运行状态及运行频率(f1、f2、……、fN,其中N表示水泵总数)、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
步骤2读取“状态存储数据库”
根据步骤1中采集到的实时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等设备运行状态与频率、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分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查询数据库中符合此数据条对应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数据。
步骤3状态比对
根据步骤2,比对上述参数相匹配情况下数据库中对应的各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数据(V1-1、V1-2、……、V1-n、……、Vm-1、Vm-2、……、V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若数据库中有相应匹配的状况下则进行步骤4,否则进行步骤15。
步骤4调节蝶阀动作
根据步骤3中查得的调节阀开度值,驱动调节阀到相应的位置。
步骤5数据采集
调节阀动作后,管道压力发生变化,此时对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等数据进行采集。
步骤6数据处理
对步骤5中所采集到的压力数据做具体分析,计算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与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的差△P(即PG与Pm-n的差)。
步骤7不平衡率计算
根据步骤6中计算得到的(m*n)个△P,得到最小的△Pmin,用另外(m*n-1)个△P分别与之比较,计算出各自的不平衡率P%(P%=(△P-△Pmin)/△Pmin*100%),其中最小的不平衡率为Pmin%,当-10%≤Pmin%≤10%时,进行步骤8,否则进行步骤9。
步骤8状态存储写入“状态存储数据库”
将存储当前设备运行状态、频率、管道压力、调节阀开度等数据到“状态存储数据库”,然后从步骤1开始下一轮循环,以保证能够实时满足动态变化下的水力平衡需求。
步骤9最小压差阀开度判断
由于步骤7的计算结果为“不平衡率绝对值均大于10%”,且根据步骤6中的计算结果△Pmin,判断该压差所对应的冷却塔布水分支管上调节阀开度Vm-n情况,如果此阀开度为100%,则进行步骤13,否则进行步骤10。
步骤10阀门开度预处理
根据步骤6中计算出的△Pmin,将其所对应的冷却塔布分水支管对应的调节阀开至100%开度。
步骤11数据采集
在步骤10完成后,采集管道的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
步骤12数据处理
根据步骤11中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与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的差△P(即PG与Pm-n的差)。
步骤13调节阀开度计算
根据步骤6或步骤12计算的△P,找到△Pmin,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对其余布水分支管道的电动调节阀(正在使用的冷却塔对应的电动调节阀)进行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计算出各个调节阀需要调节的开度值。
步骤14调节蝶阀动作
根据步骤13计算出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对应电动调节阀动作,完成后进入步骤5,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直到达到预设的不平衡率,将此时的状态数据存储到“状态存储数据库”中。
步骤15数据处理
在步骤3判断结果为“无匹配项”后,进入此步骤,采集管道的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然后进入步骤7。本发明通过对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设备运行状态、电动调节阀状态及开度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处理,再根据分析结果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使总供水管到各个冷却塔分支管之间的压力差值之间保持在一定不平衡率范围内的方法,保证动态调节冷却塔的水力平衡的目的,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能源消耗,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将此平衡状态下的各个设备状态、电动调节阀开度、管道压力等数据进行存储,以备未来同样运行状态时可快速调用的目的,加快系统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系统,包括冷却塔群供水总管6、冷却塔群回水总管7、若干冷却塔组供水总管8与冷却塔组回水总管9、供水回路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1,若干冷却塔分支管供水2与冷却塔回水支管10;若干冷却塔分支管供水2与冷却塔回水支管10从冷却塔群供水总管6和冷却塔群回水总管7分出形成支路与冷却塔3连接,在冷却塔分支管供水回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电动调节阀4和手动调节阀5;系统中所有压力传感器1、电动调节阀4开度数据、冷却塔3运行状态等数据通过通讯线19连接在采集器11上,其中电动调节阀4控制信号通过冷却塔运行状态采集线21和控制线20连接在执行器12上;处理器17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过程参数与结果参数存储在存储器13上。
处理器17包括楼宇控制系统接口及外部接口16,楼宇控制系统接口及外部接口16用于将楼控数据与本处理器17的数据进行数据与控制层面的交互使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进一步还包括有扩展接口18,处理器17与扩展接口18电连接,以备系统未来升级、改扩建使用。
系统的设置、状态显示等功能通过外部显示器15进行对外显示器15和输入设备14进行远程序控制,输入设备14或是无线或有线设备。
系统采集器11、执行器12、存储器13、外部显示器15、楼控系统接口等外部接口16、处理器17、扩展接口18通过电源线21提供电力保障。
本发明通过对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1、PG-2、……、PG-m,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1-1、P1-2、……、P1-n、……、Pm-1、Pm-2、……、Pm-n,其中m表示冷却塔组支管总数,n表示每个支管中冷却水供水分管总数)、设备运行状态、电动调节阀状态及开度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处理,再根据分析结果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使总供水管到各个冷却塔分支管之间的压力差值之间保持在一定不平衡率范围内的方法,保证动态调节冷却塔的水力平衡的目的,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能源消耗,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将此平衡状态下的各个设备状态、电动调节阀开度、管道压力等数据进行存储,以备未来同样运行状态时可快速调用的目的,加快系统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了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电源供给系统原理图,电源14为采集器11、执行器12、存储器13、外部显示器15、楼控系统接口等外部接口16、处理器17、扩展接口18提供电力保障。

Claims (8)

1.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1 ,采集如下信息
采集冷却塔运行状态及运行频率;
冷却水循环泵运行状态及运行频率;
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
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m
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m-n
步骤 2 ,读取“状态存储数据库”
依据步骤 1中采集到的信息,查询数据库中符合上述数据条对应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数据Vm-n
步骤 3 ,状态比对
根据步骤 2,比对依据步骤 1中采集到的信息相匹配情况下数据库中对应的各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数据Vm-n,若数据库中有相应匹配的状况下则进行步骤 4,否则进行步骤 15;
步骤 4 ,调节蝶阀动作
根据步骤 3中查得的调节阀开度值Vm-n,驱动调节阀到相应的位置;
步骤 5 ,数据采集
调节阀动作后,管道压力发生变化,此时对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m,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m-n数据进行采集;
步骤 6 ,数据处理
对步骤 5中所采集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PG与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Pm-n的差△P;
步骤 7 ,不平衡率计算
根据步骤 6中计算得到的(m*n)个△P,得到最小的△Pmin,用另外(m*n-1)个△P分别与之比较,计算出各自的不平衡率P%(P%=(△P-△Pmin)/△Pmin*100%),其中最小的不平衡率为Pmin%,当-10%≤Pmin%≤10%时,进行步骤 8,否则进行步骤 9;
步骤 8 ,状态存储写入“状态存储数据库”
存储当前设备运行状态、频率、管道压力、调节阀开度等数据到“状态存储数据库”,然后从步骤 1开始进行下一轮循环,以保证能够实时满足动态变化下的水力平衡需求;
步骤 9 ,最小压差阀开度判断
当步骤 7的计算结果为“不平衡率绝对值大于10%”,且根据步骤 6中的计算结果△Pmin,判断该压差所对应的冷却塔布水分支管上调节阀开度Vm-n情况,如果此阀开度为100%,则进行步骤 13,否则进行步骤 10;
步骤 10 ,阀门开度预处理
根据步骤 6中计算出的△Pmin,将其所对应的冷却塔布分水支管对应的调节阀开度调节到100%;
步骤 11 ,数据采集
在步骤 10完成后,采集管道的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m,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m-n
步骤 12 ,数据处理
根据步骤 11中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PG与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Pm-n的差△P;
步骤 13 ,调节阀开度计算
根据步骤 12计算的△P找到△Pmin,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对其余布水分支管道的电动调节阀进行PID调节,计算出各个调节阀需要调节的开度值;
步骤 14 ,调节蝶阀动作
根据步骤 13计算出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对应电动调节阀动作,完成后进入步骤5,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直到达到预设的不平衡率,将此时的状态数据存储到“状态存储数据库”中;
步骤 15 ,数据处理
在步骤 3判断结果为“无匹配项”后,进入此步骤,通过步骤 1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冷却塔群供水总管压力PG与各个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压力Pm-n的差△P,然后进入步骤 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3状态比对包括: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的运行状态、运行频率、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m,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m-n,数据库中若有相同的状态,则直接调用数据库中此状态下对应的电动调节阀开度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2所述的“状态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永久保存是指直至下一次初始化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7所声明的不平衡率计算中,不平衡率偏差默认为10%,通过管理员权限在外接显示器、或者后台进行调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9中所声明的电动阀开度,默认为100%,可通过管理员权限在外接显示器、或者后台进行调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8中声明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压力”数据包含冷却塔群冷却水总供水管压力PG、冷却塔组冷却水支管供水压力PG-m,各个冷却塔供水分支管压力Pm-n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9中所声明△Pmin对应的冷却塔布水分支管存在一个,或由于施工安装、测量精度的原因存在多个。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1采集信息均为正在启用的冷却塔所对应的布水分支管道压力参数。
CN202110020078.X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857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0078.XA CN112857078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0078.XA CN112857078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7078A CN112857078A (zh) 2021-05-28
CN112857078B true CN112857078B (zh) 2022-09-06

Family

ID=7600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0078.XA Active CN112857078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70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7929B2 (ja) * 2011-04-22 2015-09-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熱源装置の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N104101062B (zh) * 2013-11-30 2016-11-23 深圳市爱绿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冰蓄冷中央空调节能管理系统
KR101664999B1 (ko) * 2016-03-31 2016-10-11 주식회사 성지테크 냉각탑 상부 일체형 냉동시스템
CN209459146U (zh) * 2019-01-15 2019-10-01 广东精冷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机房高能效输出系统
CN110118405A (zh) * 2019-06-17 2019-08-13 广东新菱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73263U (zh) * 2019-07-15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楼宇系统
CN111288606A (zh) * 2020-02-12 2020-06-16 上海理工大学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问题分层通用诊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7078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0942B (zh) 一种冷热源机房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895016A (zh) 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群控方法
CN102043907B (zh) 空调房间实时冷负荷确定方法
CN110107989A (zh) 基于冷冻水回水温度最佳设定点的小型定频冷水机组变水温控制方法
CN201589376U (zh) 中央空调变水量变风量整体群控节能系统
CN102455093A (zh) 制冷系统能效控制方法
CN115823706B (zh) 一次泵自适应变压差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047117B (zh) 一种基于末端负荷预测的压差旁通阀节能优化方法
CN115325682A (zh) 一种高效智能制冷机房性能监测的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282729A (zh)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冰蓄冷空调优化调度方法
CN108800303B (zh)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精细化节能供热方法
CN114440409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自适应节能控制方法
CN113218040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能效提升控制方法
CN112857078B (zh) 一种动态的冷却塔群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7091273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自适应学习数据模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0441402U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装置
CN109237700B (zh) 一种空调制冷机联机变水温控制方法
CN114893886B (zh) 一种集中式暖通空调综合节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0993A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精细化节能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5628517A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却塔节能策略的模拟系统
CN11561481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的水力平衡管理方法
CN113757856A (zh) 一种空调冷却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Zhang Research on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RNSYS
CN112432269A (zh) 一种制冷机房冷冻水泵压差设定值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Wei et al. Control strategy for energy saving of refrigerating station systems in public build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