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571B -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571B
CN112856571B CN202110082881.6A CN202110082881A CN112856571B CN 112856571 B CN112856571 B CN 112856571B CN 202110082881 A CN202110082881 A CN 202110082881A CN 112856571 B CN112856571 B CN 112856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electric heating
hot wat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28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6571A (zh
Inventor
钟崴
张浩然
林小杰
周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1100828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6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该联合供热系统包括: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结合天气条件、室温设定条件,优化设定热水集中供热的供水水温,由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t0下调至≥t'0,以热水集中供热提供保障性基础供热服务,再由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对各用户的电加热器进行集中控制,进而对热用户进行按需补充加热。本发明不仅灵活性强,而且能够大幅减少城镇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减少供暖整体碳排放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镇居民清洁低碳供暖领域,涉及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供热系统是北方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能源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主要为热电厂、燃气尖峰锅炉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SO2、NOX、烟尘等大气污染物。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的冬季雾霾问题备受社会舆论关注,供暖与雾霾的相关性备受争议。为提高供热生产的清洁性,我国北方有条件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电取暖、工业余热供暖、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供暖方式。但是现阶段清洁能源供热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供热仍然主要依靠于把燃煤热电厂、燃气尖峰锅炉作为主要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同时,随着集中供热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热网的水力平衡调节越来越困难,供需不匹配、近热远冷、过量供热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部分城市的时间分布上过量供热损失,普遍在10%~20%之间,这不仅增加了供暖能耗,也影响了供暖品质。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采用集中调控的方法,由集中供热热水带保障性基础负荷,电采暖承担尖峰负荷、个性化需求负荷。通过两种供热方式的互补可以满足用户供暖需求,一方面集中供热水温的降低可以减少燃料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电供暖可以在供暖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做出快速和灵活的响应,可以大幅度降低对热网水力平衡的调控要求,尤其是远端用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平衡调节困难、供需不匹配、近热远冷、过量供热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供暖品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集中供热水温的降低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包括: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
其中,所述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包括安装于各楼宇中各热用户室内的智能电供暖装置;
所述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包括热力公司原有集中式供热系统及安装于用户集中供热管道进出口的水温传感器,用于监测集中供暖进出口水温;
所述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包括安装于各用户室内用于实时监测室温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于各用户移动端的室温设定APP,所述APP用于接受用户设定室温需求并反馈当前室温;
所述的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通过网络相连实现温度、运行数据信息的传递;所述的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结合天气条件、室温设定条件、当前室温、智能电供暖装置及水温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对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的供水水温进行实时控制,并对各用户的智能电供暖装置的补充加热行为进行集中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包括数据接收统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执行命令模块,所述数据接收统计模块用于接收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上传的用户室温设定需求信息及实时室温,并将数据统计处理后传输至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户电采暖与热水集中供热互补的协同调控方法获得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并将相应策略传输至执行命令模块,所述执行命令模块连接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实时执行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所述供热互补协同调控方法是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t0适当下调至≥t'0,以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提供保障性基础供热服务,同时再由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对热用户进行按需补充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还包括命令接受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命令执行模块、高温示警模块、信息传递模块,所述命令接受模块与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的执行命令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分户电供暖控制策略,并传输至命令执行模块,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按分户电供暖控制策略实时调整智能电供暖装置的运行功率,所述高温示警模块连接智能电供暖装置,可在智能电供暖装置运行温度超过安全运行温度Tmax时发出警告信息,并紧急关掉智能电供暖装置,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与智能电供暖装置和信息传递模块均相连,所述信息传递模块连接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实时上传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所述智能电供暖装置包括微型智能控制中心、电取暖器和电表,微型智能控制中心接收命令执行模块的指令并控制电取暖器,所述电表用于单独计量智能电供暖装置所用电量。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采暖与热水集中供热互补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天气数据、室温数据、用户需求室温设定数据、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及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运行数据;
步骤S2,获取电力系统当前时段各区域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区域电网线路容量,再结合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运行数据,进而得出集中控制分户电采暖系统供暖能力;
步骤S3,结合天气条件、室温设定条件,考虑热水热能成本与电价,以经济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在不超过集中控制分户电采暖系统供暖能力的情况下,优化设定低温热水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水水温,并对各用户的电加热器的补充加热行为进行集中控制;
步骤S4,当天气条件或室外温度发生变化时,所需电供暖负荷已超出集中控制分户电采暖系统供暖能力,返回步骤S1,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重新制定控制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满足能量平衡方程:
Qi=Qe,i+Qh,i,i=[1,2,...,m]
式中,Qi为供暖设计热负荷;Qe,i为分户电供暖设计负荷;Qh,i为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计负荷。其中,i表示第i个热用户,m为热用户总数。
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开始运作,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t0降低为≥t'0,此时分户电供暖尚未启动,Qe,i=0,按照体积热指标法计算,则:
Qi=Qh,i=qv,iVi(t'0-tw)
式中,Qh,i为供暖标准温度为t'0时的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计热负荷;qv,i为建筑物的供暖体积热指标,qv,i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构成及形体、用途及内部得热大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统计归纳得到;Vi为建筑物的外围体积;t'0为供暖室内标准设计温度;tw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由于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力损失和热力损失,经常出现供需波动或供热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热用户实际获得的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Q'h,i<Qh,i,为保证用户供暖设计热负荷不变,此时分户电供暖设备启动,并逐渐增大热负荷,直至在室外计算温度tw下,用户室内供暖标准温度达到t'0,此时热用户所需供暖热负荷满足:
Qi=Qe,i+Q'h,i=qv,iVi(t'0-tw)
Qe,i=Qh,i-Q'h,i
随着时间的变化,室外温度也在不断变化,在临界室外温度tw,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达到其设计热负荷Qh,i,分户电供暖也达到其设计热负荷Qe,i;当室外温度低于温度tw时,电供暖装置运行功率改变,并逐渐增大热负荷,直至在室外计算温度t'w(t'w<tw)下,分户电采暖负荷达到负荷Q'e,i,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Qh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热用户需求热负荷满足:
Q'i=Q'e,i+Qh,i=qv,iVi(t'0-t'w)
进一步的,为满足部分热用户个性化的供暖需求,当个别用户所需室内温度t'0,i不同于其原有室内标准计算温度t'0时,电供暖装置的运行功率发生变化,直至达到用户所需室内温度,此时该热用户需求热负荷满足(该用户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Qhi不变):
Q'i=Q'e,i+Qh,i=qv,iVi(t'0,i-tw)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集中调控的方法,由集中供热带保障性基础负荷,电采暖承担尖峰负荷、个性化需求负荷,不仅可以满足居民供暖需求,集中供热水温的降低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电供暖可以在供暖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做出响应,进而大幅度降低对热网水力平衡的调控要求,解决了集中供热系统供需不匹配、近热远冷、过量供热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个小区联合供热系统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是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调控方法的主要步骤;
图6是电供暖负荷与集中供热负荷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实施过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通过Internet互联网、无线通讯网络等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传递。
所述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包括多个安装于各楼宇各热用户室内智能电供暖装置。所述智能电供暖装置由热力公司统一提供并由多智能电供暖器控制中心统一调度,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安装,对于安装位置,除个别特殊要求外,智能电供暖装置均安装于居民卧室中。
所述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下辖热力公司原有集中式供热系统及安装于用户集中供热管道进出口的水温传感器,用于监测集中供暖进出口水温,所述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下辖多个安装于用户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温。
所述室温设定及测量子系统还连接有安装于用户移动端的室温设定APP,用于接受并上传用户设定室温需求并反馈当前室温。
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结合天气条件、室温设定条件及接收的各种运行数据,优化设定低温热水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水水温,并对各用户的电加热器的补充加热行为进行集中控制。
参考图3所示,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包括数据接收统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执行命令模块,所述数据接收统计模块用于接收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运行信息、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运行信息、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上传的用户室温设定信息及实时室温,并将数据统计处理后传输至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户电采暖与热水集中供热互补的协同调控方法获得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并将相应策略传输至执行命令模块,所述执行命令模块连接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实时执行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所述供热互补协同调控方法是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t0进行适当下调至≥t'0,以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提供保障性基础供热服务,再根据用户的供热需求由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对热用户进行补充加热。
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组成可以如图4所示,还包括命令接受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命令执行模块、高温示警模块、信息传递模块,所述命令接受模块与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的执行命令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分户电供暖控制策略,并传输至命令执行模块,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按分户电供暖控制策略实时调整智能电供暖装置的运行功率,所述高温示警模块连接智能电供暖装置,可在智能电供暖装置运行温度超过安全运行温度Tmax时发出警告信息,并紧急关掉智能电供暖装置,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与智能电供暖装置和信息传递模块均相连用于存储所需的数据,所述信息传递模块连接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实时上传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所述智能电供暖装置包括微型智能控制中心、电取暖器(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电热油汀取暖器)和电表,微型智能控制中心接收命令执行模块的指令并控制电取暖器,所述电表用于单独计量智能电供暖装置所用电量。
系统安装组合完成后开始正式运行,运行方法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综合考虑居民意愿、室外温度、当地政策等多种因素后,初步制定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为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18℃降低为15℃,并适当降低了供暖价格。对于由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集中控制的调度智能电供暖装置,给出分户电加热策略为:对供需波动或部分用户供热量不足的情况,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下辖的智能电供暖装置对热用户进行按需补充加热,以上情况可以均不收取电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室温设定及测量子系统或安装于移动端的APP自行设定室温目标值,满足个性化的高端用热需求,这种情况可以按照时电价收取电费。如图6所示,用户一、用户二及用户三在0点左右均选择调高供暖室温,导致电供暖负荷出现骤升现象;用户一和用户二在6点左右选择关闭电供暖装置,导致电供暖负荷出现骤降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电供暖装置的灵活性,有效解决了集中供热系统因水力平衡调节困难造成的供需不匹配、近热远冷、过量供热等问题。与此同时,在保障基础供热服务的同时降低了供暖价格,这样一方面缓解了部分经济困难热用户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供暖标准温度的降低可以大幅减少集中供热的燃料消耗,达到节能环保、减少供暖整体碳排放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
所述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包括安装于各楼宇中各热用户室内的智能电供暖装置;
所述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包括热力公司原有集中式供热系统及安装于用户集中供热管道进出口的水温传感器,用于监测集中供暖进出口水温;
所述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包括安装于各用户室内用于实时监测室温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于各用户移动端的室温设定APP,所述APP用于接受用户设定室温需求并反馈当前室温;
所述的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通过网络相连实现温度、运行数据信息的传递;所述的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结合天气条件、室温设定条件、当前室温、智能电供暖装置及水温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对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的供水水温进行实时控制,并对各用户的智能电供暖装置的补充加热行为进行集中控制;所述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包括数据接收统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执行命令模块,所述数据接收统计模块用于接收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室温设定及测量系统上传的用户室温设定需求信息及实时室温,并将数据统计处理后传输至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户电采暖与热水集中供热互补的协同调控方法获得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并将相应策略传输至执行命令模块,所述执行命令模块连接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实时执行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所述供热互补协同调控方法是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t0进行下调至≥t'0,以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提供保障性基础供热服务,再由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对热用户进行补充加热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
所述的数据分析决策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调控方法获得低温热水的供水温度策略和分户电供暖的控制策略,其中调控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获取天气数据、室温数据、用户需求室温设定数据、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及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运行数据;
步骤S2,获取电力系统当前时段各区域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区域电网线路容量,再结合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运行数据,进而得出集中控制分户电采暖系统供暖能力;
步骤S3,结合天气条件、室温设定条件,考虑热水热能成本与电价,以经济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在不超过集中控制分户电采暖系统供暖能力的情况下,优化设定低温热水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水水温,并对各用户的电加热器的补充加热行为进行集中控制;
步骤S4,当天气条件或室外温度发生变化时,所需电供暖负荷已超出集中控制分户电采暖系统供暖能力,返回步骤S1,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重新制定控制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还包括命令接受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命令执行模块、高温示警模块、信息传递模块,所述命令接受模块与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的执行命令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分户电供暖控制策略,并传输至命令执行模块,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按分户电供暖控制策略实时调整智能电供暖装置的运行功率,所述高温示警模块连接智能电供暖装置,在智能电供暖装置运行温度超过安全运行温度Tmax时发出警告信息,并紧急关掉智能电供暖装置,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与智能电供暖装置和信息传递模块均相连,所述信息传递模块连接联合供热协同控制系统用于实时上传集中控制分户电供暖设备系统的运行信息,所述智能电供暖装置包括微型智能控制中心、电取暖器和电表,微型智能控制中心接收命令执行模块的指令并控制电取暖器,所述电表用于单独计量智能电供暖装置所用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满足能量平衡方程:
Qi=Qe,i+Qh,i,i=[1,2,...,m]
式中,Qi为供暖设计热负荷;Qe,i为分户电供暖设计负荷;Qh,i为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计负荷,其中,i表示第i个热用户,m为热用户总数;
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开始运作,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标准温度由原来的≥t0降低为≥t'0,此时分户电供暖尚未启动,Qe,i=0,按照体积热指标法计算,则:
Qi=Qh,i=qv,iVi(t'0-tw)
式中,Qh,i为供暖标准温度为t'0时的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计热负荷;qv,i为建筑物的供暖体积热指标;Vi为建筑物的外围体积;t'0为供暖室内标准设计温度;tw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由于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设备系统内部存在的水力损失和热力损失,导致部分热用户实际获得的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Q'h,i<Qh,i,为保证用户供暖设计热负荷不变,此时分户电供暖设备启动,并逐渐增大热负荷,直至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下,用户室内供暖标准温度达到t'0,此时热用户所需供暖热负荷满足:
Qi=Qe,i+Q'h,i=qv,iVi(t'0-tw)
Qe,i=Qh,i-Q'h,i
以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为临界室外温度,当室外温度为tw时,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达到其设计热负荷Qh,i,分户电供暖也达到其设计热负荷Qe,i;当室外温度低于tw时,电供暖装置运行功率改变,并逐渐增大热负荷,直至在室外计算温度t'w下,其中t'w<tw,分户电采暖负荷达到负荷Q'e,i,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Qh短期内不发生变化,此时热用户需求热负荷满足:
Q'i=Q'e,i+Qh,i=qv,iVi(t'0-t'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室外温度低于tw时,为满足部分热用户个性化的供暖需求,当个别用户所需室内温度t'0,i不同于其原有室内标准计算温度t'0时,电供暖装置的运行功率发生变化,直至达到用户所需室内温度,该用户低温热水集中供热负荷Qhi不变,此时该热用户需求热负荷满足:
Q'i=Q'e,i+Qh,i=qv,iVi(t'0,i-tw)。
CN202110082881.6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Active CN112856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2881.6A CN112856571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2881.6A CN112856571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571A CN112856571A (zh) 2021-05-28
CN112856571B true CN112856571B (zh) 2022-04-26

Family

ID=7600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2881.6A Active CN112856571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6149B (zh) * 2021-12-08 2022-10-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采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507A (zh) * 2006-09-06 2007-02-21 清华大学 一种热泵与锅炉联合供暖系统
CN102520675B (zh) * 2011-10-23 2014-03-12 西安交通大学 燃气联合循环与太阳能发电联合制热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KR101974937B1 (ko) * 2018-05-21 2019-05-03 제이에스정밀 주식회사 바닥 난방 분배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09447450B (zh) * 2018-10-22 2020-12-08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建筑物综合供热提高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系统调度方法
CN111911996A (zh) * 2020-06-19 2020-11-10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端热舒适反馈的供热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571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8759B (zh) 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平衡调度方法
CN111738502A (zh) 促进富余风电消纳的多能互补系统需求响应运行优化方法
CN110826815B (zh) 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
CN102252454B (zh) 复合式可再生建筑能源供应系统
CN102411346B (zh) 教学或办公建筑用的采暖与分散式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654449A (zh) 一种分布式电热蓄能供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340904B (zh) 电采暖协同优化运行方法
CN107990398A (zh) 一种基于热力网、电力网和物联网的电蓄热供热系统
CN115857348A (zh) 考虑两联供热泵舒适供能的分布式能量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11197787A (zh) 一种蓄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及其供热调节方法
CN112856571B (zh) 一种电采暖与热水供热互补的联合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CN210377913U (zh) 新风实训系统
CN106765519A (zh) 气电互补电采暖需求响应控制系统
CN112465236B (zh) 一种考虑综合满意度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
CN213713615U (zh) 一种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互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7563547B (zh) 一种用户侧用能纵深优化综合能源管控方法
CN110783917A (zh) 含有新能源消纳的多能源能量枢纽配置方法
CN112682841B (zh) 一种电气热综合供暖的室内温度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3420413B (zh) 一种基于负荷可塑性的柔性负荷可调节能力量化方法及系统
CN113313329B (zh) 一种含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Yin et al. He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a controllable on-demand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off-peak electricity energy storage
CN213574370U (zh) 一种综合能源转化装置
CN113283649B (zh) 供需协同运行能效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211822694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能边缘服务系统
CN112383083A (zh)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