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8915A -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8915A
CN112838915A CN201911159150.6A CN201911159150A CN112838915A CN 112838915 A CN112838915 A CN 112838915A CN 201911159150 A CN201911159150 A CN 201911159150A CN 112838915 A CN112838915 A CN 112838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signal
signal
physic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frequency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91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笛
张闯
林鹏
钱辰
喻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 R&D Center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91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8915A/zh
Priority to PCT/KR2020/005316 priority patent/WO2020222458A1/en
Priority to US17/601,367 priority patent/US11736213B2/en
Priority to EP20798799.1A priority patent/EP389536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838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所述传输方法可包括: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根据本公开,可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Description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背景技术
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为ITU)估计,到2020年,全球每月的移动数据流量将会达到62艾字节(Exabyte,简称为EB,其中,1EB=230GB),并且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的移动数据业务会以每年约55%的增长率增长;此外,视频业务和机器与机器通信业务在移动数据业务中的比例将会逐渐增高;到2030年,视频业务将会是非视频业务的6倍,并且机器与机器通信业务将会占到移动数据业务的12%左右(参照文献《IMT traffic estimates for the years 2020to 2030,Report ITU-RM.2370-0》)。
移动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高清视频业务和超高清视频业务的指数级增长,对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业务需求,人们需要在4G或5G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技术来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吞吐量。全双工技术可以在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与传统的半双工系统对上行和下行采用时域正交分割(例如,时分双工,即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TDD)或频域正交分割(例如,频分双工,即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FDD)不同,全双工系统允许用户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在时域和频域同时进行传输,因此,全双工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半双工系统两倍的吞吐量。
在进行无线通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基于全双工系统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干扰,影响信号传输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可减少或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尤其是减少全双工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方法可包括: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可选的,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可选的,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的步骤包括: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可包括:信号配置获取单元,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信号传输单元,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可选的,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可包括:信号配置单元,对物理信号进行配置;信号传输单元,传输配置的物理信号,其中,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可选的,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计算装置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装置执行如上所述的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信号,其中,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根据本公开,可配置物理信号或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并且可传输该物理信号。被配置的物理信号的发送或接收不受其他物理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影响,也不影响其他物理信号的发送或接收。例如,当配置的物理信号是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例如,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时,可接收该参考信号,从而可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以自干扰信号删除。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公开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公开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接收的时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9至图1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13至图1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物理信号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图20至图2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的是相同的部件。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说明所述实施例,以便解释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可以以全双工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也适用于非全双工系统。
在全双工系统中,由于上行和下行链路同时且同频,同一全双工设备在进行全双工传输时的发送信号会对接收信号产生很强的自干扰信号,自干扰信号的强度甚至会比底噪高出120dB甚至更多,因此,为了让全双工系统能够稳定工作,需要设计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方案,使自干扰信号的强度至少降低到与底噪相同的水平。
可采用多种方法来消除自干扰信号,例如,采用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消除方法、模拟消除方法和数字消除方法。天线消除方法可包括:设计发射与接收天线的电路,以通过物理隔离、收发信号抵消等方式将自干扰信号的强度降低到接收天线的强度。模拟消除方法包括:在接收链路的模拟域(即在模数转换之前)对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可同时采用天线消除方法和模拟消除方法,经过天线消除和模拟消除的信号被输入到模数转换器,这样的信号具有需要的动态范围。通常,在模拟消除之后可进行数字消除,以进一步处理模拟消除之后的残留自干扰信号。
数字消除方法可以是在接收端的数字域(即在经过模数转换之后)对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的方法。数字消除的原理包括:全双工设备在特定物理资源上发送已知的调制符号或参考信号(以下可被称作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或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或简称为自干扰参考信号),并同时接收自干扰信号。根据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全双工设备可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估计。在发送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的物理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资源上,全双工设备同时进行接收与发送,发送信号经过自干扰信道对接收端造成干扰。全双工设备可基于估计的自干扰信道重建所述其他物理资源上的自干扰信号,并在接收到的数字域信号中删除重建的自干扰信号。
为保证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在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的物理资源(发送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的物理资源)上,除发送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外,不进行其他调制符号或参考信号的发送或接收。这意味着在所分配的全双工双向传输的物理资源中,可配置单向传输资源,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单向信号(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单向传输含义为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仅存在上行或下行一个方向的传输。保证单向传输的处理方式包括:假设全双工设备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时域符号为#i,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为#k,则在全双工设备接收方向上时域符号#i上的PRB#k不进行传输(例如,无传输符号)。具体地,当全双工设备为全双工基站或全双工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分布单元(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Distribute Unit,IAB-DU)时,上行方向上配置有不进行传输的物理资源;当全双工设备为全双工终端或全双工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移动终端(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Mobile Termination,IAB-MT)时,在下行方向上配置有不进行传输的物理资源。
考虑到全双工设备在上行发送与下行接收之间,或下行发送与上行接收之间不同步,例如,当全双工终端(或者全双工的IAB-MT)复用上行参考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时,上行方向的提前发送使得终端接收自干扰参考信号的时间早于下行方向的信号接收时间。当全双工的IAB作为中继节点进行传输且父链路的下行传输与子链路的下行传输使用同时且同频的物理资源时,IAB-DU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自干扰参考信号)可用于与IAB-DU对应的作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端的IAB-MT的自干扰估计,由于基于IAB的同一网络内所有下行发送时间需要相同,并且IAB-MT接收自干扰参考信号(即IAB-DU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间早于下行方向的信号接收时间,因此存在不同步,这种不同步可称为不理想同步,将导致上行或下行符号接收时间晚于与自干扰参考信号对应的自干扰符号的接收时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接收的时序图,如图1中所示,带有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与带有CP的自干扰接收符号(自干扰参考信号的调制符号)在同一时域或者在同一时域且在同一频域下传输,其中,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的与自干扰接收符号对应的符号是无传输符号。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的接收与自干扰接收符号的接收之间存在延迟,即自干扰接收符号被更早地接收到。在这种情况下,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与自干扰接收符号之间存在干扰,导致自干扰接收符号不能被准确识别,相应地,不能有效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和自干扰信号删除。
因此,需要减少甚至避免同一时域下传输的不同信号之间的干扰,以保证需要的信号被正常传输,并被准确识别。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不同信号可以是在类型上和/或在功能上不同的信号。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被单向传输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单向传输资源或双向传输资源上传输的信号(例如,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也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改进的上行和/或下行物理信号、信号图样(pattern)、信号配置、传输方式、以及对应的终端和基站,以降低非理想同步等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或者,使得在非理想同步等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准确接收物理信号等信号,以准确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等功能。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全双工设备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全双工终端、IAB-MT、全双工基站、IAB-DU,其中,终端包括接入链路中的终端(终端设备),可包括IAB-MT;基站包括接入链路中的基站(基站设备),例如,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B)和下一代节点B(简称为gNB),还可包括IAB-DU。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全双工为例进行说明,这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也适用于非全双工设备。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可表示发送,也可表示接收,针对发送描述的特征也适用于针对接收进行描述,反之亦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0,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步骤120,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作为示例,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配置的物理信号可具有或不具有专门用途,例如,用于或不用于自干扰信号删除;物理信号的配置可与CRS、同步信号、SRS、以及PTRS中的至少一个的配置不同。
作为示例,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换言之,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无关的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作为示例,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作为示例,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的步骤包括: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作为示例,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以下参照多个实施例来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在实施例一中,配置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的长度不同于其他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其中,所述其他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的循环前缀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可称为常规CP)、扩展循环前缀、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
具体地,终端或基站可通一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获取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基于协议配置,由高层信令指示、以及由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其中,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是终端接收的来自于基站的指示信息,或者,可以是IAB(包括IAB-DU和IAB-MT)接收的来自于IAB归属(IAB-Donor)的指示信息。在获取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的情况下,可将待传输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配置为与获取的循环前缀在长度上不同。
优选地,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大于其他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例如,这里的其他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包括与循环前缀长度增长或缩短的物理信号在同一时域下传输的另一物理信号,又如,这里的其他物理信号包括CRS、同步信号、SRS、以及PTRS中的至少一个。这样,可使发送的物理信号(例如,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物理信号)更有效应对全双工设备的发送与接收之间存在非理想同步的情况,更大的循环前缀可保证即使用于接收或发送的OFDM符号的结束边界相对于传输物理信号(具有更大的循环前缀的物理信号)的起始时间有较大延迟时,在物理信号的接收窗内也能截取到不受上行或下行信道或信号(例如,这里的其他物理信道或信号)的接收或发送所干扰的物理信号的完整序列,从而接收的物理信号的准确性提高。
更具体地,配置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取值可以是与子载波间隔(例如,配置的物理信号、CRS、同步信号、SRS、以及PTRS中的至少一个的子载波间隔)无关(又如,与配置的物理信号在同一时域下传输的另一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无关)的配置值或固定值,或者是在系统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加一个与子载波间隔(例如,以上的子载波间隔)无关的配置值或固定值后获得的值。与子载波间隔无关的配置值或固定值可以是与小区半径或IAB节点间的距离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循环前缀长度有关的值。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接收带有CP的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的同时,可接收自干扰物理信号(自干扰物理信号的符号),在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的序列中与自干扰物理信号对应的符号是无传输符号。在图3中,循环前缀的增大后的长度是不与子载波间隔相关的长度;通过增大长度的循环前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接收窗的起始位置可与无传输符号的起始边界对齐,当自干扰信道(与自干扰物理信号对应的信道)为多径信道时,可减小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延扩展对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的干扰。
在图4中,循环前缀的增大后的长度包括不与子载波间隔相关的长度以及常规或扩展循环前缀长度。通过增大长度的循环前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接收窗的结束位置与无传输符号的结束边界对齐,当上行或下行传播信道(与上行或下行接收信号对应的信道)为多径信道时,可以减小上行或下行接收信号的时延扩展对自干扰物理信号接收的干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图3或图4中的增大循环前缀的方式,在选择时可考虑传播信道与自干扰信道的多径特性。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采用与图3或图4类似的方式来确定循环前缀的长度,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设计循环前缀的长度使得接收窗位于无传输符号的起始边界和结束边界之间也是可行的。
在实施例二中,配置的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发送时间偏移可表示物理信号的时域基带信号在发送时的起始时间相对于物理信号的时域中的OFDM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在本公开的示图中,可以将诸如自干扰删除专用参考信号(自干扰物理信号)作为示例进行说明,OFDM符号可以是协议定义的时域下的符号,每个OFDM符号可具有起始边界和结束边界,自干扰物理信号具有起始时间(起始位置)和结束时间(结束位置),针对的系统可以是全双工系统。在全双工系统的情况下,自干扰物理信号的符号与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在同一时域下传输,针对同一终端或同一基站,自干扰物理信号被接收,并且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被发送,或者,自干扰物理信号被发送,并且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被接收。
图5以作为下行物理信号(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信号)的自干扰物理信号的为例。注意的是,发送时间偏移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也可以是零。例如,当全双工终端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信号)时,如果以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OFDM符号的起始边界为起点(开始发送时间)进行发送,则发送时间偏移为零,此时,全双工终端不提前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但是可提前发送除了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之外的其余上行物理信道与物理信号,提前发送的时间长度为用于补偿终端与基站间传播延迟的配置量。由于在自干扰信道估计时并不需要上述补偿,因此可不提前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
又如,当全双工基站(例如,向终端)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时,与下行OFDM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此时,全双工基站发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滞后发送,即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但是,当发送除了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之外的下行物理信道与物理信号时,不进行发送时间偏移,即将下行OFDM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发送起始时间(起始位置),滞后发送的时间偏移可用于补偿全双工基站的接收相对于发送的延迟,保证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的正常接收。
当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时,在相对于OFDM符号具有发送时间偏移的时间(位置)来发送自干扰物理信号,可补偿全双工设备的接收与发送的不同步(延迟),此时,全双工设备在接收自干扰物理信号以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时,不会受到上行或下行接收符号的干扰。例如,发送时间偏移可以是协议预设值,或者由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其中,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是终端接收的来自于基站的指示信息,或IAB(包括IAB-DU与IAB-MT)接收的来自于IAB-Donor的指示信息。又如,发送时间偏移可以是与小区半径或IAB节点之间的距离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有关的取值。带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循环前缀长度为零的物理信号,这种不带有循环前缀的物理信号可减小自干扰物理信号发送对后续OFDM符号传输的影响,即减少由于延迟的原因而与包括下一个OFDM符号的后续OFDM符号重叠的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符号中采样点数量。又如,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长度的取值可以是与子载波间隔无关的配置值或固定值,诸如与小区半径或IAB节点之间的距离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有关的取值。
在实施例三中,配置的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在传输(例如发送)带有循环后缀的物理信号时,可将所述物理信号时域信号的前NSP个采样点在物理信号时域信号的发送之后被再次发送,其中,物理信号时域信号指频域物理信号(例如,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逆变换之后添加循环前缀之前的信号(例如,图6中的时域信号)。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在图6中,如单向箭头所示,循环后缀取自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间在前的预定数量的采样点。循环后缀NSP的取值可以是系统预设,例如,NSP取值与该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包括的标准采样点数量相同;或者,循环后缀NSP可由高层信令配置或物理层信令配置,其中,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可以是由基站发送且被终端接收的信令,或由IAB-donor发送且被IAB-DU或IAB-MT接收的信令。当全双工设备的接收与发送不同步,特别是全双工设备的前序OFDM符号(例如,图7中的两个上行/下行接收符号之中的时间在前的上行/下行接收符号)的接收延迟大于配置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时,通过发送带有循环后缀的物理信号,可保证自干扰物理信号等的接收窗内仍能获取到完整且无干扰的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从而保证了自干扰信道估计的性能。如图7中所示,虽然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间在前的部分被无传输符号之前的符号所干扰,但是,根据循环后缀的获取方式,循环后缀可包括所述被干扰部分,从而可获取到完整的自干扰物理信号。
在实施例四中,配置的物理信号具有重复发送时域信号的特性,也就是说,由相同的时域信号在时间上连续地多次重复发送,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未添加循环前缀、循环后缀、保护间隔等的时域信号,可以是一个时域序列,也可以是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逆变换后获得的时域上的信号。例如,无间隔的连续两次重复发送时域信号,即两次重复发送的(时域序列或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之间不存在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循环后缀、时域补零等结构。
当全双工设备的接收与发送不同步,即接收的OFDM符号结尾位置相对于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物理信号(例如,自干扰物理信号)的起始位置而言具有延迟时,通过传输(例如,发送具有重复时域信号的物理信号),接收窗截取的信号可以是自干扰物理信号的第一个时域信号的后半部分与第二个时域信号的前半部分,由于第一个时域信与第二个时域信号为重复发送的时域信号,第二个时域信号可作为第一个时域信号的循环后缀,保证接收窗内截取到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完整序列,从而保证自干扰信道的估计性能。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参照图8,自干扰物理信号(即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可被重复发送至少两次,通过重复发送,可保证完整的自干扰物理信号被接收到。
在实施例五中,传输的自干扰物理信号等信号可跨越两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也就是说,传输的单个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总时长超过帧结构中一个OFDM符号的时长,从而在至少两个OFDM符号上发送单个物理信号。例如,帧结构中的一个OFDM符号的时长为第五代(5G)新空口(New Radio,NR)或第四代(4G)高级长期演进(LTE Advance,LTE-A)或第三代(3G)LTE协议中定义的帧结构中的一个OFDM符号的时长。具体地,单个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总时长为包含物理信号(例如,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时长、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量、循环后缀长度、以及重复发送信号的合计时长,其中,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可称为时域变换信号。
图9至图1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在图9中,跨OFDM符号传输的物理信号具有增长的循环前缀,即循环前缀长度大于系统配置的常规或扩展循环前缀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跨越两个OFDM符号被发送。在图10中,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发送具有时间偏移,时间偏移大于0,使得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跨越两个OFDM符号被发送。在图11中,自干扰物理信号具有循环后缀,使得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跨越两个OFDM符号被发送。在图12中,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被重复发送,使得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跨越两个OFDM符号被发送,例如,第二个时域信号在第二个OFDM符号上被发送。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在OFDM符号的结束边界之前传输结束,则在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传输结束后并且在OFDM符号结束边界之前的符号剩余部分中不进行任何传输,或进行补零操作并在所述符号剩余部分中传输被补充的零(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
作为示例,假设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与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在同一OFDM符号(记为OFDM符号#i)上发送,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在后一OFDM符号(记为OFDM符号#(i+1))上发送。物理信号在OFDM符号的索引l以及天线端口p上以子载波间隔配置μ发送,则物理信号的针对时间t的时域信号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
可定义为: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2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3
其中,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4
表示物理信号在OFDM符号l的子载波k上的频域复值符号,ej(*)表示复指数函数且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5
表示载波带宽,即当前子载波间隔μ下的载波带宽内的物理资源块个数,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6
表示当前子载波间隔μ下载波内最低可用子载波与基准点A(Point A,表示公共物理资源块#0的最低子载波的频域位置)间的频域偏移;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7
表示单个物理资源块内的子载波个数;Δf=2μ·15表示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单位可以是kHz;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7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8
为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9
表示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在时域发送的起始(start)时刻,物理信号的下一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在时域发送的起始时刻为: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0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1
时,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2
即在循环后缀之后补零使下一个符号时域起始位置与OFDM符号边界对齐。
Tc=1/(Δfmax·Nf)表示每个采样单位持续的时间,Δfmax=480·103Hz以及Nf=4096;μ0表示获取的载波上所有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3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4
分别表示物理信号的时域符号的样本点个数、循环前缀长度、循环后缀长度,其中,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5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316
常数k=Ts/Tc,其中Ts=1/(Δfref·Nf,ref),Δfref=15·103Hz以及Nf,ref=2048;
Figure BDA0002285593280000241
为与子载波间隔无关的配置值。
图13至图1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参照图13,在传输自干扰物理信号的过程(例如传输带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中,当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未在自干扰物理信号所在OFDM符号的结束边界之前结束,并且在自干扰物理信号所在OFDM符号的后续OFDM符号上继续发送与自干扰物理信号具有相同传输方向的任何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例如后续物理信号)时,根据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时长来截断后续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起始传输信号。在图13中,截断了后续物理信号的CP的一部分(如图中带斜线的部分所示)。
参照图14,在跨越两个OFDM符号传输自干扰物理信号的过程(例如传输带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中,可将传输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结束位置作为后续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发送起始位置。参照图15,在跨越两个OFDM符号传输自干扰物理信号(例如传输带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过程中,可将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后一部分与后续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头部基带时域信号(CP的一部分)重叠地被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配置的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如果跨越两个OFDM符号传输,则可进行物理信号本身的截断处理。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参照图16,如果发送时间偏移长度、CP长度以及时域信号长度之和大于一个OFDM符号的时长,则在发送物理信号时,截断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超出OFDM符号结束边界的部分,如图16中所示的截断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配置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与以下子载波间隔不同:基站发送的被终端接收的其他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终端发送的被基站接收的其他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优选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基站发送的被终端接收的其他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大于终端发送的被基站接收的其他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通过增大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减小物理信号时域符号的长度。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物理信号的示意图。参照图17,水平方向可表示时域,竖直方向可表示频域,当将子载波间隔从Δf增大为2Δf时,时域符号长度可从Δt减小到Δt/2。在这种情况下,可避免跨越OFDM符号传输物理信号,尤其是避免当物理信号按照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时出现的跨越传输:配置发送时间偏移;配置循环后缀;配置更长的循环前缀;以及配置重复发送的时域信号,从而可减小或避免相邻OFDM符号的影响。具体地,改变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方式可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根据系统配置值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配置的物理信号具有重复的时域信号时,可为物理信号配置与除了所述物理信号之外的其他下行或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例如,对于全双工基站,全双工基站可发送具有时域信号重复的配置的物理信号,且不在发送该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上进行上行接收(即对应的符号是无传输符号),从而实现对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假设上行接收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Δf,则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被配置为2Δf,使得该物理信号以较大的子载波间隔进行重复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通过长度更短(达到原长度的一半)的接收窗来接收自干扰物理信号,当全双工基站的发送与接收时延较大时,较小的接收窗可保证接收到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完整且不受上行接收符号干扰的物理信号序列。在另一方面,通过选择合适的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长度,使得物理信号的时域发送在一个OFDM符号内完成,不对后续OFDM符号上的下行传输造成影响。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参照图18,自干扰物理信号相对于无传输符号而言存在延迟,并且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信号被重复传输。通过增大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减少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从而可通过落入无传输符号内的接收窗接收完整的自干扰物理信号,自干扰物理信号也不会对无传输符号之后的传输符号造成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时,可将该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为大于除了该物理信号之外的其他下行或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例如,对于全双工基站而言,全双工基站可发送具有时间偏移特征的物理信号,且不在发送该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上进行上行接收(该OFDM符号被配置为无传输符号),从而实现对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假设上行接收与下行发送的其他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Δf,则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被配置为2Δf。该物理信号以较大的子载波间隔被发送,可使信号的时域长度减半。当全双工基站的发送与接收时延较大时,物理信号根据配置的发送时间偏移延迟发送,以保证自干扰物理信号的接收。通过采用时域较短的物理信号,可保证该物理信号的发送不跨越正常情况下的下行发送符号的边界,以及不影响后续符号上的下行发送,这里的符号可以是OFDM符号。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时序图。参照图19,在发送方向上,可依次发送自干扰物理信号的符号和下行发送符号;在接收方向上,可依次接收上行接收符号、自干扰物理信号和上行接收符号。根据全双工接收与发送延迟,上行接收符号与对应OFDM符号的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迟,根据发送时间偏移,自干扰物理信号与对应OFDM符号的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移。上行发送符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Δf,自干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2Δf,从而可减少自干扰物理信号的符号长度,保证自干扰物理信号在一个OFDM符号之内传输,并且不影响上行发送信号或上行接收信号的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与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另一传输方向上配置至少一个静默的OFDM符号(简称为静默符号);或在与传输物理信号的相同传输节点的不同链路上且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传输方向上配置至少一个静默的OFDM符号(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可被称为特定方向或特定传输方向),其中,所述传输方向为上行或下行;所述相同传输节点的不同链路包括但不限于:IAB节点的上一级链路和下一级链路。所述静默的OFDM符号(或称无传输符号)含义包括:当终端获取用于将特定传输方向上特定OFDM符号配置为静默符号的指示后,在特定OFDM符号上不进行所述特定传输方向的任何传输,例如,如果所述特定传输方向为下行,则终端在配置为下行静默的OFDM符号上不进行下行接收,如果所述特定传输方向为上行,则终端在配置为上行静默的OFDM符号上不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物理信号可以是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物理信号,也可以是现有物理信号,也可以是任意物理信道(例如,上行共享信道、下行共享信道等)。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配置合适的静默的OFDM符号保证当物理信号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时不受另一个传输方向接收信号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物理信号在连续N个OFDM符号上传输(N为正整数且N≥1)时,所述配置的静默的OFDM符号个数大于N,记为N+N′(N′为正整数且N′≥1),且所配置的N+N′个静默的OFDM符号的索引至少包含用于传输物理信号的N个OFDM符号的索引。更进一步地,所配置的静默的OFDM符号中,对于索引与物理信号的N个OFDM符号索引不同的静默的OFDM符号,其个数N′和/或其索引与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的索引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由协议固定或由终端根据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配置获取,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在用于所述物理信号传输的OFDM符号的索引最小的OFDM符号之前配置有N′个连续OFDM符号,即所配置的N+N′个静默的OFDM符号的索引为{iRS,1-N′,…,iRS,1-1,iRS,1,…,iRS,N},iRS,k表示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第k个OFDM符号的索引值;在用于所述物理信号传输的OFDM符号的索引最大的OFDM符号之后配置有N′个连续OFDM符号,即所配置的N+N′个静默OFDM符号索引为{iRS,1,…,RS,N,iRS,N+1,…iRS,N+N′},iRS,k表示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第k个OFDM符号的索引值;在用于所述物理信号传输的OFDM符号的索引最小的OFDM符号之前配置有N1′个连续符号,以及在用于所述物理信号传输的OFDM符号的索引最大的OFDM符号之后配置有N2′个连续符号且N1′+N2′=N′(N1′与N2′的取值可由协议固定或终端根据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配置获取或由终端根据N′的配置值获取,例如N1′=N2′=N′/2),即所配置的N+N′个静默的OFDM符号索引为{iRS,1-N1′,…,iRS,1-1,iRS,1,…,iRS,N,iRS,N+1,…,iRS,N+N2′},iRS,k表示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第k个OFDM符号的索引值。以上三种静默的OFDM符号与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可以保证当全双工设备发送与接收时间不同步时,静默的时长能覆盖物理信号传输的时长,从而使得当所述物理信号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时不受接收信号的干扰,例如,第一种设计中静默的OFDM符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索引最小的符号之前的若干连续OFDM符号,可用于全双工设备发送时间早于接收时间的场景,此时应当提前静默若干OFDM符号,如图20所示;第二种设计中静默的OFDM符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索引最大的符号之后的若干连续OFDM符号,可用于全双工设备接收时间早于发送时间的场景,此时应当滞后静默若干OFDM符号,如图21所示;第三种设计中静默的OFDM符号既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索引最小的符号之前的若干连续OFDM符号,也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OFDM符号中索引最大的符号之后的若干连续OFDM符号,可用于当全双工设备接收时间可能早于或晚于发送时间的场景,如图22所示。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配置的静默的OFDM符号个数为N+1,即N′=1。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可包括:信号配置获取单元,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信号传输单元,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作为示例,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作为示例,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作为示例,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作为示例,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可包括:信号配置单元,对物理信号进行配置;信号传输单元,传输配置的物理信号,其中,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作为示例,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作为示例,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作为示例,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作为示例,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信号,其中,所述物理信号的配置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所述物理信号的配置可参照已上描述来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计算装置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装置执行如上述的传输方法。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公开构思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进行组合,这些组合也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可存储由计算机系统读出的数据的任意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光盘、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和载波(诸如经有线或无线传输路径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传输)。
此外,应该理解,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和基站的各个单元可被实现硬件组件和/或软件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限定的各个单元所执行的处理,可以例如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各个单元。
此外,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对上述方法的描述来实现所述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在计算机中被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的上述方法。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2)

1.一种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
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
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
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
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
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
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
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
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
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
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
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
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
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
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
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的步骤包括:
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
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
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
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
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
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
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6.一种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包括:
信号配置获取单元,获取物理信号的配置;
信号传输单元,根据获取的配置传输物理信号,
其中,获取的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物理信号为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并至少包括以下信号之一: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质量信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以及相位追踪参考信号,和/或,
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或小于另一循环前缀长度,所述另一循环前缀长度包括以下项之一: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扩展循环前缀长度、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
针对所述物理信号的任意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相同配置值,或者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通过在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之前缀加固定的配置值后获得的长度,其中,所述配置值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协议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的包含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时长大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长,其中,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
所述发送时间偏移包括在时域上发送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起始时间相对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的时间偏移,和/或,
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值或负值或零,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及通过上行或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和/或,
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的时间在前的多个采样点,其中,所述采样点的数量是以下值之一:与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对应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值、以及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值,和/或,
所述子载波间隔大于或小于另一子载波间隔,所述另一子载波间隔包括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包括由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的被重复发送的部分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时域信号,和/或,
在针对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配置有数量不小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量的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在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上的传输不被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中,
由系统消息配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或缀加的配置值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有关:小区半径、接入和回传一体化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循环前缀长度,和/或,
针对全双工终端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上行物理信号,如果将与该上行物理信号对应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作为起点进行该上行物理信号的发送,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零,和/或,
针对全双工基站发送的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下行物理信号,如果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起始边界相比延迟发送该下行物理信号,则所述发送时间偏移为正数,其中,该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是下行物理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发送时,在接收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接收时,在发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不进行传输,和/或,
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或者所述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是指另一链路上的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另一链路是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节点的各个链路之中的与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链路不同的链路,和/或,
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不被配置有循环前缀,和/或,
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的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的长度不由以下子载波间隔配置决定: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或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配置为大于不同于所述物理信号的上行或下行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被配置有发送时间偏移或所述物理信号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重复发送时,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被配置为0,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在连续的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时,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被配置,并且配置的N+N′个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包括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其中,N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对于静默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不同的N′个索引,N′的大小或者所述N′个索引与所述N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N个索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取决于协议或者根据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配置,和/或,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所述N′个索引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所述N′个索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前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N个索引之后。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发送所述物理信号,其中,被发送的物理信号包括一个时域信号或者包括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时域信号是指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序列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获得的信号,和/或,
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时,所述信号传输单元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其中,所述基带时域信号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一个时域信号或所述物理信号的重复且连续的多个时域信号:
从所述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的时间在前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束边界开始截断所述物理信号;
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基带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最末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结束之前,不进行符号传输或传输功率为零的调制符号;
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传输结束之后,在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前缀和时域信号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循环后缀;
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以无循环前缀方式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至少一部分;
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并且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所述物理信号的未在时间在前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部分时,截断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传输的物理信号的与所述部分重叠的符号;
当跨越至少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传输所述物理信号时,在时间在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从所述物理信号的传输结束时间开始进行与所述物理信号不同的另一物理信号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物理信号不带有循环前缀,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循环后缀,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包括同一时域信号或序列的多次重复,且重复的时域信号或序列之间不带有时域间隔,和/或,
所述物理信号带有发送时间偏移。
11.一种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信号配置单元,对物理信号进行配置;
信号传输单元,传输配置的物理信号,
其中,物理信号的配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循环前缀长度、发送时间偏移、循环后缀长度、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信号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发送的配置。
12.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计算装置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传输方法。
CN201911159150.6A 2019-04-29 2019-11-22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Pending CN112838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9150.6A CN112838915A (zh) 2019-11-22 2019-11-22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PCT/KR2020/005316 WO2020222458A1 (en) 2019-04-29 2020-04-22 Transmission method of physical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17/601,367 US11736213B2 (en) 2019-04-29 2020-04-22 Transmission method of physical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20798799.1A EP3895363A4 (en) 2019-04-29 2020-04-22 PHYS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9150.6A CN112838915A (zh) 2019-11-22 2019-11-22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8915A true CN112838915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2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9150.6A Pending CN112838915A (zh) 2019-04-29 2019-11-22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89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159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符号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WO2023241190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参考信号的符号的循环前缀长度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159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符号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WO2023241190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参考信号的符号的循环前缀长度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3133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初始接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54685B1 (ko) 다중 사용자 mimo 시스템에서 유연한 뉴머롤로지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29812B2 (en) Technique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user equipment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based on smoothed precoders in a frequency domain
US10476544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based on filter bank
CN11067911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1370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77152B (zh) 报告时序信息以支持下行链路数据传输
CN10828232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KR101357923B1 (ko) 자기간섭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릴레이 시스템
CN107222442B (zh) 基于滤波的载波调制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8718210B2 (en)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receiver
CN11075405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0237110B2 (e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17089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设备、方法及系统
US20130022090A1 (en) Dynamic Cyclic Prefix Mode for Uplink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20120300681A1 (en) Dynamic tdd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3105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23725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SIGNING A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JP2009527187A (ja) 送信時間インターバルのグルーピングを使用してofdmシステムの基準信号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5421992B2 (ja) Cqi推定の妨害キャンセルの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CN104767545A (zh) 用于具有较高干扰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320841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70123941A (ko) 편파 분할 듀플렉스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정보 획득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2838915A (zh) 物理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US9531493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receiving, transmit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