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5537A -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5537A
CN112835537A CN202110268416.1A CN202110268416A CN112835537A CN 112835537 A CN112835537 A CN 112835537A CN 202110268416 A CN202110268416 A CN 202110268416A CN 112835537 A CN112835537 A CN 112835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rget
data server
server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84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班记
劳作媚
季统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 Comput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loud Comput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ud Comput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Cloud Comput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2684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5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5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5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5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path, e.g. traffic rerouting, path re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采用本方法能够快速响应数据访问请求。

Description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访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云计算平台也称为云平台,是指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服务,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云计算平台可以划分为3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
在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中,云平台的架构一般是:一个前端连接一个后端总线控制层、一个总线控制层协调多个数据中心。在进行具体的数据访问过程中,前端负责显示,后端负责数据处理,后端就是一个服务器下控制多个其他服务器。
采用传统技术方案利用总线控制层对云平台的多个数据中心进行访问时,不管是哪一台计算机操作,都需要先向总线控制层发送请求,总线控制层向对应的数据中心进行返送请求,返回响应结果。但是,这种传统技术方案在具体的数据访问过程中,存在访问请求拥塞导致数据访问响应时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响应数据访问请求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所述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分布式会话协议,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数据服务器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本地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发送给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其他数据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均获取所有数据服务器所对应的身份令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展示标签是从展示标签集合中筛选确定的,所述展示标签集合中包括多个由总线控制单元生成的展示标签,每个展示标签的生成步骤包括:
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获取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和路径信息;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包括: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并基于所述分布式会话,确定与所述多个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转码方式和加密方式;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所述转码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生成对应的展示信息;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所述加密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进行加密绑定,得到对应的展示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包括:
按照与所述加密方式相匹配的解密方式,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密,得到对应的目标展示信息和目标路径信息;
按照所述转码方式相匹配的解码方式,对所述目标展示信息进行解码,得到对应的目标身份令牌;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所述身份集合中进行匹配;
当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存在于所述身份集合中时,根据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基于所述目标路径信息,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
当所述目标身份令牌不存在于所述身份集合中时,将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相对应的拒绝访问信号反馈至所述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获取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每一个数据服务器分别对应的展示标签和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方式;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根据各展示标签构建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展示标签集合;
基于所述数据访问方式,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对所述展示标签集合中对应的各展示标签进行更新,获取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将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发送给具有数据访问需求的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展示标签集合实现数据访问。
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所述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访问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路由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分布式会话协议,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数据服务器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本地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发送给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其他数据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均获取所有数据服务器所对应的身份令牌。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所述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所述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上述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该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对目标展示标签解码,即可获得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和身份集合中的查找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当目标数据服务器是本地服务器时,直接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即可;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通过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终端发送给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请求不会经过先汇总再分配的过程,任意一个数据服务器接收到数据访问请求时,都可以通过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本地服务器直接处理或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有效避免了访问请求拥塞在总线控制单元导致数据访问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数据中心集群104进行通信,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集群104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服务器。在进行分布式数据访问时,数据中心集群104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服务器接收来自于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并读取这个数据访问请求中的目标展示标签;数据服务器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后,可以得到对应的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基于这个目标身份令牌,即可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如果目标数据服务器是接收到该数据访问请求的数据服务器,对该数据访问请求即行处理即可,如果目标数据服务器是数据中心集群104中的其他数据服务器,则接收到该数据访问请求的数据服务器也可以直接将该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完成对应的数据服务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数据服务器具体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是实体服务器。当数据服务器为云服务器时,本申请中的数据中心集群具体可以是部署在云平台上的集群。
在对本申请中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进行描述之前,首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部分名词作如下解释:
数据中心集群:多个数据服务器组成的集群结构,如图1所示的104。
数据服务器:存储有数据信息的服务器,用于提供数据访问,如图1所示的数据中心集群104中的各个数据服务器。
展示标签:包含有数据服务器的识别信息和地址信息,用于提供给终端,终端根据展示标签选择对应的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访问。
身份令牌:数据服务器在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唯一身份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104中的数据服务器104-1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具体来说,数据服务器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该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终端具体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目标展示标签是从展示标签集合中筛选确定的,展示标签集合中包括多个由总线控制单元生成的展示标签,每个展示标签的生成步骤包括: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获取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和路径信息;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
具体来说,对于数据中心集群来说,总线控制单元可以位于该数据中心集群内,或者是独立与数据中心集群设置;当总线控制单元可以位于该数据中心集群内时,总线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一台具体的数据服务器上,也可以独立于各个数据服务器存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本实施例中,总线控制单元用于生成各个展示标签,这个过程中,数据服务器需要通过行线控制单元获取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和访问该数据服务器所需要的路径信息,并通过行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最后基于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与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展示标签可以避免直接将身份令牌呈现给不特定的终端,有效地保护了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对身份令牌进行转码还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质量。
步骤S204,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具体来说,由于终端获得的数据服务器身份信息可能会出于一些条件限制(例如数据传输格式或者是保密需求),数据服务器获得该目标展示标签以后,并不能直接通过该目标展示标签确定终端请求访问的目标数据服务器,而是会基于目标展示标签的转码规则对其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在数据中心集群中,各个数据服务器之间通过目标身份令牌进行身份识别。
步骤S206,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对于每个数据服务器来说,为了确定目标身份令牌指向的具体目标数据服务器,其需要在具有数据中心集群中所有数据服务器对应身份令牌的身份集合中进行查找,当从上述身份集合中能够找到与目标身份令牌相对应的结果时,即可确定终端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位于当前数据服务器所在的数据中心集群中。
步骤S208,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具体来说,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的数据服务器,会对目标展示标签解码得到的目标身份令牌进行识别,以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如果得到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就是本地服务器,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的数据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基于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步骤S210,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具体来说,如果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且在当前的数据中心集群中,那么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的数据服务器会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将这个数据访问请求发送给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上述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中,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该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对目标展示标签解码,即可获得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和身份集合中的查找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当目标数据服务器是本地服务器时,直接基于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即可;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通过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终端发送给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请求不会经过先汇总再分配的过程,任意一个数据服务器接收到数据访问请求时,都可以通过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本地服务器直接处理或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有效避免了访问请求拥塞在总线控制单元导致数据访问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确定与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分布式会话协议,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数据服务器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本地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发送给数据中心集群中其他数据服务器,以使得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均获取所有数据服务器所对应的身份令牌。
具体来说,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个数据服务器,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例如,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接收到数据访问请求的数据服务器就需要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进一步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每个数据服务器都具有一个对应的身份标识,即身份令牌。在对数据访问请求进行处理之前,每个数据服务器都需要通过分布式会话将自身的身份令牌发送给其他数据服务器,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数据服务器都知晓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信息,即拥有了一个身份集合,以使得每个数据服务器都可以基于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到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分布式协议,每个数据服务器都可以接受数据访问请求,并及时对其作出处理,无须通过总线控制单元接受数据访问请求后再行分配,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包括: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并基于分布式会话,确定与多个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转码方式和加密方式;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转码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生成对应的展示信息;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加密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进行加密绑定,得到对应的展示标签。
具体来说,数据服务器通过总线控制单元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同样也要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转码,转码方式对应的解码方式,加密方式对应的解码方式,均优先存储在总线控制单元中。对于每个数据服务器来说,在基于分布式会话获得对应的身份令牌和路径信息后,都会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先对身份令牌进行转码生成对应的展示信息,然后再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进行加密,以得到对应的展示标签。终端所访问的各个展示标签,其中展示的信息包括数据中心的名称。
在上述实施例中,身份令牌先后经过转码和加密生成展示标签,有效地保护了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包括:按照与加密方式相匹配的解密方式,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密,得到对应的目标展示信息和目标路径信息;按照转码方式相匹配的解码方式,对目标展示信息进行解码,得到对应的目标身份令牌;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进行匹配;当目标身份令牌存在于身份集合中时,根据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基于目标路径信息,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当目标身份令牌不存在于身份集合中时,将与数据访问请求相对应的拒绝访问信号反馈至终端。
具体来说,当数据服务器得到具体的目标展示标签以后,会继续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进行对应的解密、解码处理,以获得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路径信息。由于每个数据服务器都具有整个数据中心集群对应的身份集合,通过在上述身份集合中进行查找,就可以确定目标身份令牌是否存在与身份集合中,从而确定终端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是否位于当前这个数据中心集群中。如果存在,就可以将这个数据访问请求分配给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进行处理,否则的话当前数据中心集群可以拒绝终端的这个数据访问请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服务器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密和解码,确定了终端请求访问的目标数据服务器,通过判断该数据服务器是否位于当前数据中心集群,可以进一步确保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获取与数据中心集群中的每一个数据服务器分别对应的展示标签和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方式;通过总线控制单元,根据各展示标签构建与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展示标签集合;基于数据访问方式,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展示标签集合中对应的各展示标签进行更新,获取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将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发送给具有数据访问需求的终端,以使得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展示标签集合实现数据访问。
具体来说,对于数据中心集群来说,其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存储的数据信息可能并不相同,基于存储的不同数据信息,每个数据服务器的数据访问方式可能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在通过展示标签将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个数据服务器展示给终端时,将数据访问方式与展示标签进行绑定,使得终端可以通过附有数据访问方式的展示标签,明确其对于每个数据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并基于数据访问方式,从多个展示标签中选择请求进行数据访问的目标数据服务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数据访问方式的展示标签可以有效提高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响应效率,并保护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如图3和图4所示,是一个具体的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实施例。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后台搭建redis缓存作为缓存服务器,作为分布式会话的存储中心,即分布式会话存储在缓存服务器中。分布式会话,即分布式session,使用分布式session的各个系统共享用户的登录状态。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用分布式会话即分布式会话管理。例如,在springboot微服务开发环境下,需要创建分布式管理工具类RedisConfig,并通过springboot的Configuration和EnableRedisHttpSession标签,使其实现分布式会话的能力。
步骤2:在后端搭建多个数据中心(一个数据中心就是一个数据服务器),各个数据中心生成唯一的token值(身份令牌),该值在数据中心中唯一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数据源。针对每个数据中心,基于对应的token值和访问地址(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总线控制单元来完成。
步骤3:将各数据中心相应的标识名称以及访问地址(展示标签)同步至前端(终端),并生成相应的下拉列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把各个数据中心的标识名称以及访问地址填写到前端的过程中,每个数据中心都具有三个重要信息,分别是id,name,path。其中id是唯一标识,唯一代表一个数据中心;name是该数据中心的名字,并在页面显示;path是该数据中心的地址。整个数据结构为json数据,方便前端解析。
步骤4:前端将各个数据中心的标识名称展示在页面的单选框让用户操作;页面的单选框,是用户在浏览器页面切换数据中心的媒介,用于对展示标签进行展示。
步骤5:当用户在单选框切换数据中心标识名称的时候,通过选中的标识名称,即可获取当前标识名称对应的访问地址以及相应的token值。对token值验证通过后,即可根据这个访问地址,访问后端的数据中心。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前端页面需要配置ajax跨域功能,解除浏览器对跨域的禁止效果。另外还需要创建跨域配置文件,配置跨域过程中使用的通用常量,分别是浏览器头信息cors.config.headers,认证服务器cors.config.origins,其跨域支持的方法cors.config.methods。后端也需要开启跨域,具体过程为,在springboot环境下,在origins填写前端的WEB服务的basePath,并且实现CorsFilter,并使用跨域配置文件进行相关参数的初始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跨域实现类首先初始化header,将其设为content-type;然后通过cors.config.methods相关配置,为跨域请求POST,DELETE,PUT,GET相关的方法访问权限;进而通过cors.config.origins增加跨跨访问服务器。
步骤6:各数据中心根据获得用户选择的数据源,并通过访问地址的参数获得其token值(即身份令牌)。并将该token值与分布式会话中心的token进行匹配认证。如图4中所示,如果认证成功,则放行数据访问请求,如果匹配不成功,则提示用户token值无效,拒绝该次数据访问请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数据中心的访问地址,即后端数据中心部署的WEB服务的basePath(绝对路径,是指目录下的绝对位置,直接到达目标位置,通常是从盘符开始的路径),由协议、IP或域名、端口组成,同时也可以包含token值。即,前端根据数据中心的访问地址,进行跨域访问,例如调用删除虚拟机的接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端的终端可以根据访问地址通过跨域方式访问后端的各个数据中心,即前端根据后端数据中心部署的WEB服务的basePath,通过跨域方式直接访问,并通过token值进行相应的认证,基于认证结果进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跨域方式,在前端整合云平台后端的多个数据中心,后端不再需要建立总线控制层去协调多个数据中心,简化了系统架构,轻便灵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500,包括:接收模块502,解码模块504,查找模506块,访问模块508,路由模块510,其中:
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解码模块504,用于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查找模块506,用于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访问模块508,用于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路由模块510,用于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上述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中,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该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对目标展示标签解码,即可获得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和身份集合中的查找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当目标数据服务器是本地服务器时,直接基于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即可;当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通过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终端发送给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请求不会经过先汇总再分配的过程,任意一个数据服务器接收到数据访问请求时,都可以通过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本地服务器直接处理或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有效避免了访问请求拥塞在总线控制单元导致数据访问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分布式会话协议,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数据服务器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本地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发送给数据中心集群中其他数据服务器,以使得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均获取所有数据服务器所对应的身份令牌。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分布式协议,每个数据服务器都可以接受数据访问请求,并及时对其作出处理,无须通过总线控制单元接受数据访问请求后再行分配,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展示标签是从展示标签集合中筛选确定的,展示标签集合中包括多个由总线控制单元生成的展示标签,上述装置还包括标签生成模块,标签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获取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和路径信息;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展示标签可以避免直接将身份令牌呈现给不特定的终端,有效地保护了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对身份令牌进行转码还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上述装置还包括标签解码模块,标签解码模块用于: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并基于分布式会话,确定与多个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转码方式和加密方式;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转码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生成对应的展示信息;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加密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进行加密绑定,得到对应的展示标签。
在上述实施例中,身份令牌先后经过转码和加密生成展示标签,有效地保护了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查找模块,还用于:按照与加密方式相匹配的解密方式,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密,得到对应的目标展示信息和目标路径信息;按照转码方式相匹配的解码方式,对目标展示信息进行解码,得到对应的目标身份令牌;根据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进行匹配;当目标身份令牌存在于身份集合中时,根据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基于目标路径信息,将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当目标身份令牌不存在于身份集合中时,将与数据访问请求相对应的拒绝访问信号反馈至终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服务器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密和解码,确定了终端请求访问的目标数据服务器,通过判断该数据服务器是否位于当前数据中心集群,可以进一步确保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更新模块用于: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获取与数据中心集群中的每一个数据服务器分别对应的展示标签和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方式;通过总线控制单元,根据各展示标签构建与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展示标签集合;基于数据访问方式,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对展示标签集合中对应的各展示标签进行更新,获取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通过总线控制单元,将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发送给具有数据访问需求的终端,以使得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展示标签集合实现数据访问。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数据访问方式的展示标签可以有效提高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响应效率,并保护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性。
关于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的各个数据服务器的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数据中心集群中的数据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所述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分布式会话协议,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数据服务器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本地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发送给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其他数据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均获取所有数据服务器所对应的身份令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展示标签是从展示标签集合中筛选确定的,所述展示标签集合中包括多个由总线控制单元生成的展示标签,每个展示标签的生成步骤包括:
通过总线控制单元获取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和路径信息;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对每个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得到对应的展示信息,并根据每个数据服务器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生成对应的展示标签,包括: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并基于所述分布式会话,确定与所述多个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转码方式和加密方式;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所述转码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身份令牌分别进行转码,生成对应的展示信息;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并根据所述加密方式,对每个数据中心对应的展示信息和路径信息进行加密绑定,得到对应的展示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包括:
按照与所述加密方式相匹配的解密方式,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密,得到对应的目标展示信息和目标路径信息;
按照所述转码方式相匹配的解码方式,对所述目标展示信息进行解码,得到对应的目标身份令牌;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所述身份集合中进行匹配;
当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存在于所述身份集合中时,根据目标身份令牌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并基于所述目标路径信息,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目标数据服务器;
当所述目标身份令牌不存在于所述身份集合中时,将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相对应的拒绝访问信号反馈至所述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获取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每一个数据服务器分别对应的展示标签和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的数据访问方式;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根据各展示标签构建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展示标签集合;
基于所述数据访问方式,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对所述展示标签集合中对应的各展示标签进行更新,获取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
通过所述总线控制单元,将更新后的展示标签集合发送给具有数据访问需求的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展示标签集合实现数据访问。
7.一种分布式数据访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携带有与请求访问的数据服务器相对应的目标展示标签;
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展示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目标身份令牌和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身份令牌在身份集合中查找,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服务器;所述身份集合中包括多个身份令牌,每个身份令牌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一个数据服务器之间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访问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路由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不是本地服务器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地址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路由至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目标数据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目标数据服务器执行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数据中心集群相对应的分布式会话协议,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的各数据服务器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进行信息交互;通过所述分布式会话协议,将本地数据服务器对应的身份令牌发送给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其他数据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数据中心集群中每个数据服务器均获取所有数据服务器所对应的身份令牌。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68416.1A 2021-03-12 2021-03-12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2835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416.1A CN1128355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416.1A CN1128355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5537A true CN112835537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0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8416.1A Pending CN1128355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553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2062A (en) * 1996-06-19 1998-09-01 At&T Corp Preventing conflicts in distributed systems
US6470389B1 (en) * 1997-03-14 2002-10-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osting a network service on a cluster of servers using a single-address image
US20030191838A1 (en) * 2002-04-05 2003-10-09 Tsao Sheng (Ted) Tai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virtual server
US7228359B1 (en) * 2002-02-12 2007-06-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main name service based on a client identifier
US20090064284A1 (en) * 2007-02-26 2009-03-05 Pado Metaware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to Material on a Web Site
US20100058449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Fujitsu Limit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2571948A (zh) * 2011-12-29 2012-07-11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PaaS平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491058A (zh) * 2015-12-29 2016-04-1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pi访问分布式授权方法及其系统
US20170289134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Ping Identit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essing authentication risk and implementing single sign on (sso) using a distributed consensus database
CN110245191A (zh) * 2019-06-18 2019-09-17 政采云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57445A (zh) * 2019-08-22 2019-12-10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路由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211908A (zh) * 2019-12-25 2020-05-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访问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2062A (en) * 1996-06-19 1998-09-01 At&T Corp Preventing conflicts in distributed systems
US6470389B1 (en) * 1997-03-14 2002-10-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osting a network service on a cluster of servers using a single-address image
US7228359B1 (en) * 2002-02-12 2007-06-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main name service based on a client identifier
US20030191838A1 (en) * 2002-04-05 2003-10-09 Tsao Sheng (Ted) Tai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virtual server
US20090064284A1 (en) * 2007-02-26 2009-03-05 Pado Metaware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to Material on a Web Site
US20100058449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Fujitsu Limit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2571948A (zh) * 2011-12-29 2012-07-11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PaaS平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491058A (zh) * 2015-12-29 2016-04-1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pi访问分布式授权方法及其系统
US20170289134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Ping Identit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essing authentication risk and implementing single sign on (sso) using a distributed consensus database
CN110245191A (zh) * 2019-06-18 2019-09-17 政采云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57445A (zh) * 2019-08-22 2019-12-10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路由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211908A (zh) * 2019-12-25 2020-05-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访问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074B (zh) 一种业务配置文件下发方法和装置
US10409990B2 (e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virtualization system, and system
US20190207812A1 (en) Hybrid clou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US10171449B2 (en) Account login method and device
EP3007061A1 (en) Application execution program, application execu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device in which application is executed
CN108833265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9462078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network system,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EP3614650A1 (en) Separation of forwarding plane and control plane of cgn
CN112311851B (zh) 一种网络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506515B (zh) 一种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4158818A (zh)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及系统
US20170270561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server for monitoring advertisement exhibition
CN110995656A (zh)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392A (zh) 居家护理终端的通信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43357B (zh) 一种业务访问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1698196A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微服务系统
CN113067824A (zh) 数据调度方法、系统、虚拟主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489830B2 (en) Source authentication of website content
CN113038192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51497B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20230179404A1 (en) Hybrid cloud-based security ser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of confidential data
CN109842554B (zh) 设备服务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2093B (zh) 一种移动办公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2835537A (zh) 分布式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5567596A (zh) 云服务资源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