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5028A - 用于检测s模式雷达的ii/si识别码与附近雷达的冲突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二次雷达 - Google Patents

用于检测s模式雷达的ii/si识别码与附近雷达的冲突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二次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5028A
CN112835028A CN202011335926.8A CN202011335926A CN112835028A CN 112835028 A CN112835028 A CN 112835028A CN 202011335926 A CN202011335926 A CN 202011335926A CN 112835028 A CN112835028 A CN 112835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area
target
coverage
fr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59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比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ales SA
Original Assignee
Thale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ales SA filed Critical Thales SA
Publication of CN112835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5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8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discriminating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targets, e.g. IFF-radar, i.e.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 or foe
    • G01S13/781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SSR] in general
    • G01S13/784Coders or decoders therefor; Degarbling systems; Defruit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traffic contro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1Auxiliary means for detecting or identifying radar signals or the like, e.g. radar jamm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8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discriminating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targets, e.g. IFF-radar, i.e.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 or foe
    • G01S13/781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SSR]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62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with special measures concerning the radiation pattern, e.g. S.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65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with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rogator and respond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8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discriminating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targets, e.g. IFF-radar, i.e.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 or foe
    • G01S13/781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SSR] in general
    • G01S13/782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SSR] in general using multimoding or selective addres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traffic control
    • G01S13/91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traffic control for landing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aircraft or spacecraf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5/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aircraft, e.g. air-traffic control [ATC]
    • G08G5/0095Aspects of air-traffic control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subgroups of this main gro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在二次S模式雷达附近的雷达的II/SI识别码中的冲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第一步骤(31),其中,所述雷达在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中检测未经请求的非同步应答,即fruit;‑第二步骤(32),其中,所述雷达通过分析所述雷达和至少一个附近雷达共同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地理区域来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如果所述雷达:‑在所述扩展的覆盖范围的区域中,检测到所述附近雷达作为源的fruit的存在;‑观察到在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那个区域中不存在由所述附近雷达引起的fruit,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那个区域不与所述附近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重叠,则检测到冲突;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和所述附近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之间的重叠区域形成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

Description

用于检测S模式雷达的II/SI识别码与附近雷达的冲突的方法 及实施该方法的二次雷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中交通管制(ATC)领域,其中雷达性能,最特别地关于S模式中的飞行器的检测,是极为重要的,预期成功率约为99%。
背景技术
空中交通管制主要基于S模式雷达,其检测和解码可靠性被广泛认可。S模式雷达所实现的性能尤其与雷达由飞行器通过其II/SI码(II是询问器标识符的首字母缩写)来识别的事实有关。为了限制电磁干扰并因此增加雷达事务的可靠性,S模式雷达将它们在其覆盖和责任区域内管理的目标锁定到其II/SI身份,防止这些目标对非选择性的S模式询问做出响应。
以下是要解决的具体一个技术问题。在附近雷达覆盖重叠范围的情况下,雷达必须具有不同的II/SI身份。在相反的情况下,即在两个附近雷达共享相同的II/SI码的情况下,两个雷达中的每一个都不能看到已经被另一个雷达锁定的目标。导致安全性方面的严重失败。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各种检测在雷达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由于被使用相同II/SI码的附近雷达锁定而不响应对该雷达的全呼叫询问的飞行器的方法。文献GB201000946中公开了第一种解决方案。通过设计,该解决方案仅对配备有ADS-B输出的飞行器起作用。它需要雷达配备或关联于与之通信的本地ADS-B_in接收机。
文献GB201316553中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它包括通过比较雷达的入站和出站检测范围来检测附近询问器之间的II/SI码中的冲突。具体地,以选择模式管理从雷达A的覆盖范围离开的出站飞机,并且因此直到达到雷达A的操作覆盖范围的限度,而进入雷达A的覆盖范围的入站飞机(来自雷达B的覆盖范围)仅在另一雷达(雷达B)停止锁定它时才被雷达A的站看到。如果雷达A和B之间的覆盖范围存在重叠,则它因此发生在雷达A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因此发生在小于其覆盖范围的限度的距离处。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的检测是有限的:
-或者通过需要看到飞行器的设备(ADS-B_out);
-或者通过入站和出站覆盖范围之间的差异的事后观察;以及
-最后,现有技术没有提供任何用于在II/SI码中回避冲突以检测飞行器的手段。
与S模式站一起使用的另一种标准化方法在于将使用相同II/SI标识符的雷达协调到SCN群集中(SCN是监视协调网络的首字母缩写),这需要跨边界地面基础设施,使得雷达可以经由高可靠性地面网络随意交换它们的公共区域中的目标的位置。除了使用复杂结构的缺点之外,也没有解决人为错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尤其是减轻与在附近雷达之间共享的II/SI码相关联的问题,而没有现有技术的缺点。为此,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一种用于检测在二次S模式雷达附近的雷达的II/SI识别码中的冲突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第一步骤,其中,所述雷达在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中检测未经请求的非同步应答,即fruit(时间上不同步的错误应答);
-第二步骤,其中,所述雷达通过分析所述雷达和至少一个附近雷达共同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地理区域来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如果所述雷达:
·在所述扩展的覆盖范围的子区域中,检测到与所述雷达相同的II/SI码的DF11fruit的存在,所述附近雷达是源;
·观察到在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那个区域中不存在由所述附近雷达引起的DF11 fruit,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那个区域不与所述附近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重叠;
则检测到冲突。
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和所述附近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之间的重叠区域形成II/SI码的冲突区域。
在一种特定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三步骤,其中,所述雷达检测所述冲突区域中由所述附近雷达锁定的目标,在所述冲突区域中由所述附近雷达引起的DF4、DF5、DF20或DF21 fruit的检测表明在所述冲突区域中存在目标。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响应于所述雷达的UF11全呼叫询问,在全呼叫时段之后并且在点名时段期间针对同步的DF11应答的监听在所述扩展区域中提供例如附加同步应答,将由此获得的所述附加应答作为全呼叫时段中的其他同步应答进行处理,以构建具有常规S模式命中的属性的DF11命中。
通过例如利用所述目标的fruit与所述扩展区域的目标的每个fruit之间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将所述目标预先定位在所述冲突区域内部的方位角区域中,所述扩展区域产生由所述附近雷达引起的DF11 fruit,每个所述目标的方位角位置是已知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能够实现所述方法的雷达。
所述雷达例如包括用于连续处理非同步S模式应答的装置,该处理独立于与所述雷达发射的询问相关联的监听时段。
所述处理装置例如通过分别利用所述雷达的天线的辐射模式来检测和解码所述非同步应答:
-检测经由所述天线接收的所有非同步和同步应答;
-解码任何类型的应答、消息的数据,并从中提取S模式地址;
-用其特性充实每个解码的应答,所述特性至少是检测时间、检测时天线的主波瓣的方位角和通过天线辐射模式接收的功率。
所述雷达包括例如在所述扩展的覆盖范围的区域中的DF11命中的提取器,仅考虑到经由目标的S模式地址对该目标进行定位和识别,在操作范围之外提取DF11命中。
所述雷达包括例如处理装置,用于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以及用于检测和定位在II/SI码中的任何冲突区域中由所述附近雷达锁定的目标,所述装置:
-将fruit与同步命中关联;
-对DF11_R2 fruit的来源进行地理分析,DF11_R2表示该DF11 fruit是来源为附近雷达R2的非同步应答;
-隔离在所述冲突区域中存在的未被所述雷达检测到的目标;
-评估所述目标在所述冲突区域中相对于所述雷达的方位角预定位;
-在距离和方位角上检测和定位所述目标,以便允许所述雷达继续其对于所有其它目标的监视功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给出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附图示出:
图1是现有技术S模式雷达的示例性概图;
图2是能够实现本发明的S模式雷达的示例性概图;
图3是可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的视图;
图4是给定海拔处的二次雷达的操作范围和扩展范围的视图;
图5是两个二次雷达的范围重叠的视图;
图6a是附近雷达对参考雷达的电磁撞击的视图;
图6b相反地,是参考雷达对附近雷达的电磁撞击的视图;
图7是根据目标利用2个雷达产生的应答将重叠区域划分成多个子区域的视图;
图8是在子区域重叠的区域中由目标向雷达R1和R2发送的应答的表示;
图9是根据在子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发送的应答的雷达R1的II/SI码中的冲突的方位角区域的表示;
图10a是通过增加全呼叫(AC)时段的持续时间实现的在参考雷达的操作覆盖范围之外的DF11命中的检测的视图;
图10b是DF11命中在参考雷达的操作覆盖范围之外的检测的视图,与随后的时段并行,并且在不增加AC时段的持续时间的情况下实现;
图11是由于附近雷达造成的fruit的非同步性质的视图;
图12是经由由附近雷达引起的fruit的时间和方位角分析在II/SI码的冲突区域中搜索和预定位目标的视图;
图13是在不中断参考雷达的操作的情况下检测锁定目标的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其示出了S模式雷达的示例性概图,将回顾这种雷达的原理。S模式二次雷达(其与应答器的接口由4卷附件10中的ICAO详细定义)的原理在于:
-发射选择性询问:
·或者指示预期接收者:由其S模式地址指定的单个目标;
·或者指示发送者的标识符;
-接收选择性应答:
·或者指示发送者的标识符:目标的相同S模式地址;
·或者指示预期接收者:询问器的标识符;
-其主要内容取决于消息:
o在获取阶段(临时,在跑道入口处)
■DF11:目标的S模式地址;
o在ELS(ELS是基本监视(elementary surveillance)的首字母缩写)
■DF4:海拔;
■DF5:身份(模式A);
o在EHS中(EHS是增强监视(enhanced surveillance)的首字母缩写)
■DF20:海拔+BDS寄存器,其数量特别通过调用它的询问而已知;
■DF21:身份(模式A)+BDS寄存器,其数量特别通过调用它的询问而已知。
当以传统方式使用时,二次雷达以同步模式操作,即,其发射询问并等待与其一致的应答,这允许经由(方位角和距离的)测量来定位目标并(经由其S模式地址)来识别该目标。
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个任务,雷达配备有具有多个辐射模式11、12、14、15的天线1(图1),其作用通常是:
-求和模式11,下面表示为SUM,用于询问和检测目标的同步应答;
-差模式12,表示为DIFF,用于在SUM波束中精细地定位目标;
-第一控制模式15,表示为CONT_Front,用于阻止和拒绝来自面向天线但不存在于主SUM波束中的目标的应答;
-第二控制模式14,表示为CONT_back,用于阻止和拒绝来自天线后面的目标(并因此,在主SUM波束中不是必须存在)的应答。
取决于任务并且因此取决于雷达的预期性能水平,天线可以具有:
-多个辐射模式:
·4个模式:SUM、DIFF、CONT_Front与CONT_Back;
·3个模式:SUM、DIFF、CONT(在天线处被分组在一起的CONT_Front和CONT_Back);
·2个模式:SUM、DIFF/CONT(在天线处被分组在一起的DIFF、CONT_Front和CONT_Back);
-设定模式的尺寸:
·宽度方向:
o以便获得具有大宽度、提供高增益并且是选择性的和方位角精确的细主波束;
·高度方向:
o以便获得大的高度(LVA天线,LVA是大垂直孔径的首字母缩写)并提供增益和防止地面反射(主要是ATC);或
o以便获得小的高度(提供移动性的开放阵列天线)(主要用于IFF)。
尽管SUM和DIFF模式通常窄,具有2.4°和10°之间的3dB波瓣,但是对于CONT_Front和CONT_Back模式而言期望每个模式实际上覆盖180°。
天线还可以:
-具有固定辐射模式,即旋转“机械”模式;或
-具有固定或旋转可变的电子扫描模式,即是AESA。
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将描述最完整的天线配置,即具有4个辐射模式的旋转天线,类似地对待其他配置,而不管所采用的天线辐射模式的数量以及天线是旋转还是固定。然而,为了简化描述,将有可能使用具有CONT分组CONT_Front和CONT_Back的3模式配置。
天线1以1030MHz发射询问的辐射,并以1090MHz接收回答,通过四个辐射模式:SUM、DIFF、CONT_Front和CONT_Back,或者三个辐射模式(SUM、DIFF、CONT)或者两个辐射模式(SUM、DIFF/CONT)。
在旋转天线中,旋转接头2和天线下引线确保:
-在雷达的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的、在1030MHz发射的和在1090MHz接收的信号的RF耦合,独立于四个辐射模式;
-天线的主波瓣的轴的方位角位置201的转移。
RF处理阶段包括:
-双工器或循环器3,确保在1030MHz发射的信号和在1090MHz接收的信号之间的RF耦合,独立于四个辐射模式;
-发射机4,其:
·经由SUM模式以1030MHz发射询问;
·经由CONT_Front和CONT_Back模式阻挡1030MHz的SUM波瓣外部的应答器;
·发射机针对所有各种辅助协议:IFF、SSR和S模式,进行此操作;
-接收机5,其经由四个模式SUM、DIFF、CONT_Front和CONT_Back接收1090MHz的应答,并且针对各种辅助协议:IFF、SSR和S模式,计算角度误差。
实时处理阶段包括:
-时空管理器6,其针对各种辅助协议:IFF、SSR和S模式,实时管理询问时段和相关联的监听时段;
-信号处理器7,其:
·在与询问相关联的监听时段中处理应答,用于各种辅助协议:IFF、SSR和S模式;
·通过利用四个辐射模式来检测和解码天线的主波瓣中的同步应答:
o SUM:检测在主波瓣中接收的应答;
o DIFF:在方位角上精确定位在主SUM波瓣中接收的应答,并且潜在地消除混淆的应答;
o CONT_Front和CONT_Back:在主SUM波瓣中检测到的情况下,拒绝经由侧SUM和DIFF波瓣接收到的应答。
天线的主波瓣处理阶段包括:
-在波瓣中存在的目标的管理器8,其:
·准备(询问-应答)在下一个波瓣中执行的事务,用于各种辅助协议:IFF、SSR和S模式;
·管理波瓣的IFF、SSR、全呼叫S模式和点名S模式时段;
·根据刚刚执行的事务的状态和进入波瓣的任何新的入站飞行器,在下一个点名时段中动态地设置选择性S模式询问和应答;
-提取器9,其基于在波瓣中接收的同步应答并取决于询问所采用的协议,针对各种辅助协议中的每一个:IFF、SSR和S模式,生成命中。
多次旋转处理阶段10,包括:
-关于覆盖范围内的目标要执行的S模式任务的管理器(101),预测目标位置(天线交叉),并准备由于内部请求、外部请求以及前次旋转的事务的状态而与这些位置相关联的要执行的任务;
-关联命中和跟踪102覆盖范围中的目标,确保目标被跟踪以便主要但不仅仅在S模式中改进性能(尤其是通过去除错误命中并检查解码数据)并预测其未来位置。
用户界面允许雷达考虑各种请求,以及要查看的目标和被跟踪目标的命中。
回想S模式二次雷达的操作方式,并且在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之前,下面描述其实施的原理。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该雷达(雷达A)接收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在II/SI码中冲突的情况下,雷达A不再接收的fruit,来分析雷达A的环境。fruit(表述“时间上不同步的错误应答(false reply unsynchronized in time)”的首字母缩写)是并非由该雷达引起的不同步的应答。这些fruit是:
-或者由共享相同空间的另一个询问器(另一个雷达、WAM、TCAS等)引起;
-或者由目标本身自动生成(ADS-B等)。
fruit的特征在于:
-目标的S模式地址;
-经由天线的辐射模式接收的功率;
-天线的方位角;
-其接收的雷达时间。
S模式fruit是飞行器向其它雷达R2、R3、R4等发射的消息(各种下行链路格式(DF)的S模式应答)。根据消息的格式,该消息提供关于飞行器的身份的信息,并且有时根据应答的性质,提供关于飞行器与之正在通信的另一雷达(R2、R3、R4等)的身份的信息。如果该雷达R1使用其S模式地址(其也存在于fruit中)来引用飞行器,则这允许经由地理分析几乎实时地定位在雷达R1和雷达R2的II/SI码中存在冲突的空间区域。
具体地,在由共享公共覆盖区域的附近雷达R1和R2使用相同的II/SI码的情况下,与使用不同的II/SI码的操作的情况相比,在环境中的fruit的分布中观察到差异。这些差异具体如下:
-由于两个雷达R1和R2将飞机锁定为相同的II/SI码,所以RF公共区域(操作区域以外的区域)内没有目标产生DF11 fruit;
-每个雷达R1或R2的每个非公共覆盖区域中的目标产生相同II/SI码的DF11fruit;
·因为每个雷达R1、R2将其覆盖范围内的飞机锁定为其与另一个雷达相同的II/SI码,而两个雷达R1、R2的两个覆盖区域之外的飞机利用两个雷达R1、R2的II/SI码生成DF11 fruit;
·因为它们不再被两个雷达中的任一个锁定,即R1和R2均不锁定。
这种类型的完整分析允许相对于R1(和R2,分别)在方位角上标记和定位雷达R1和R2的II/SI码中存在冲突的区域。
此外,在公共区域中,雷达R1可以检测以下fruit:
-DF4 fruit,给定海拔高度,
-DF5 fruit,给定身份(模式A),
-DF20 fruit,给定海拔高度和要求的BDS记录,
-DF21 fruit,给定海拔高度和要求的BDS记录,
由雷达R2与飞机的ELS(基本监视的缩写)或EHS(增强监视的缩写)操作S模式事务生成:
-允许检测到雷达R1还未知的S模式目标。
利用相同的雷达R2,这种目标的DF4/5/20/21fruit与其它目标的DF11fruit几乎同步的生成(时间分析)允许在几次旋转中:
-用雷达R2隔离每个目标的DF4/5/20/21fruit;
-在雷达A的方位角中预先定位在II/SI冲突区域中尚未检测到的新目标:
·或者通过基于该目标的DF4/5/20/21fruit与由其他目标产生的DF11fruit之间的时间差的时间分析,所述其他目标的位置对R1是已知的;
·或者通过雷达R1根据经由每个天线辐射模式(SUM,DIFF,CONT)从fruit接收的能量分配给每个DFxx fruit的特征-参见专利FR No.1800657,以了解应用于ADS-B(DF17)断续振荡器(squitter)的这个原理的细节。
与R2的公共区域的II/SI码中的冲突使得监听对雷达R1的UF11全呼叫的DF11应答无意义;然而,它仍然可用于更接近的新目标的获取。因此,为了在距离上精确地定位该目标(并且更好地,在方位角上),雷达R1将仅在目标的预先定位的方位角上,在相当大的监听范围内,通过利用目标的S模式地址的第3次选择性询问来补充其全呼叫时段(由于该目标的fruit是不同步的,因此它们不提供关于其距离的信息)。可以将第3次S模式(UF4或UF5)询问添加到已经包含非选择性(UF11)S模式询问和SSR(MA/MC/M1/M2)询问的给定的全呼叫时段,因为这3次询问旨在用于不同的目标,并且另外,相关联的同步应答具有不同的格式,因此防止了任何解释错误。
为了减小选择性监听窗口的大小,可以基于目标的fruit中接收的功率来评估目标的距离。为此,在从目标接收的每个fruit上,一旦确定了目标的方位角,就通过计算估计目标的距离,同时考虑在所接收fruit的方位角上的天线增益。这尤其允许几乎实时地获取目标并精确地定位目标,即使它们被雷达R2锁定到R1的UF11全呼叫,然后经由在点名(RC)时段内的选择性事务来管理这些目标,如同所有其它目标一样。
如说明书的其余部分所示,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是基于使用II/SI码来确定通过哪些雷达锁定S模式目标的完全概念的:因此,只要目标具有S模式应答器,则是可应用的,不需要其他类型的机载设备(例如ADS-B系统);
-对该区域中所有目标的fruit的分析允许以更高的地理精度(通过所有这些目标的位置)并且即使目标的数量很高也能非常快速地定义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
-用雷达R2分析目标的fruit允许在方位角上预先定位所述目标;
-在全呼叫中的选择性询问,在预先定位的方位角处该目标的距离具有大的容差,允许精确地检测它而不影响雷达R1的操作性能。
现在再考虑图1中呈现的S模式雷达的概图以及实现本发明所需的改变。图2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雷达的这个新的概图。根据本发明添加的、应用于具有4个辐射模式的天线的S模式雷达的主要部件和处理操作在图2中以粗线示出。
尽管S模式雷达的操作是同步的,但是根据本发明添加的处理操作与发射无关,而仅利用天线的主波瓣的轴的方位角位置。大多数元件保持不变,并且结果:
-本发明不仅不影响S模式雷达的工作;
-而且,使用与雷达所采用的元件相同的元件:
·关于广义上的天线:天线、旋转接头、天线下引线、双工器;
·关于处理:接收机。
这尤其允许来自同一飞机的同步和非同步应答的关联。
下面描述所添加的主要功能。
在实时处理阶段,并且更具体地在信号的处理中:
-添加非同步S模式应答的连续处理21(独立于与询问相关联的监听时段),通过单独地但也利用所有4个辐射模式SUM、DIFF、CONT_Front和CONT_Back来确保非同步应答的检测和解码:
·为了检测所有接收到的应答:非同步和同步应答;
·对任何格式(DF4/5/11/20/21)的应答、消息的数据进行解码,并且最重要的是从中提取S模式地址;
·利用其特性充实每个经解码响应:检测时间、检测时天线的主波瓣的方位角、经由SUM、DIFF、CONT_Front和CONT_Back接收的功率;
-利用经由SUM、DIFF和CONT_Front测量的功率以及天线方位角来充实同步应答;
-在雷达的操作覆盖范围之外的同步应答的检测。
在处理主波瓣的阶段中,添加在操作范围之外生成的DF11命中的S模式提取器22,考虑到目标经由其S模式地址的定位和识别,在该范围之外提取DF11命中。
在多次旋转处理阶段:
-添加处理23以检测II/SI码中的任何冲突区域;
·fruit(非同步应答)与覆盖范围(操作范围及之外)的同步命中的关联;
·DF11_R2 fruit来源的地理分析(DF11_R2意味着DF11 fruit是其来源是雷达R2的非同步应答,即,在由雷达R2发射的全呼叫之后,不是由R1引起的非同步应答);
-在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中添加由R2锁定的目标的精确检测和定位23:
·通过分析DF4/5/20/21_R2 fruit(DF4/5/20/21_R2表示该fruit是DF4格式、或DF5格式、或DF20格式、或DF21格式,并且由雷达R2操作管理的目标生成),隔离冲突区域中存在的未被雷达R1检测到的目标;
·在冲突覆盖区域中评估其相对于R1的方位角预定位;
·在距离和方位角上检测和精确定位该目标,以便随后如同对所有其它目标一样继续其监视。
图3示出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步骤,这些步骤由可操作的雷达30执行。该雷达30执行它监视的其负责的(ELS或EHS)操作覆盖区域的常规任务,即通过其充实的同步应答检测和定位所有可能的S模式目标的常规任务。使用方位角选择性SUM和DIFF辐射模式接收由雷达引起的同步应答。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三个可能步骤。
第一步骤31包括三个子步骤SE1、SE2和SE3。在第一子步骤SE1中,雷达30检测fruit。这些不是由雷达引起的非同步应答经由四个辐射模式SUM、DIFF、CONT_front和CONT_back接收。根据本发明,由雷达执行的处理特别地利用了在RF信号和应答结构方面与同步应答格式相同的fruit。
为了利用fruit,仍然在子步骤SE1中,将常规雷达通常拒绝的检测和解码这些非同步应答的阶段添加到处理。这些非同步应答具有常规应答属性,这些属性尤其如下:
-检测时间;
-天线在fruit的瞬间的方位角;
-发射应答器的S模式地址;
-消息的内容;
-在天线的每个辐射模式中的fruit功率。
根据目标到雷达的距离,可以同时经由多个辐射模式来检测fruit。在这些条件下,在第一步骤中,级联多个检测(同时检测)以确保每个fruit仅有一个单一非同步应答消息。在这一点上,不可能区分fruit的来源,其可以是:
-或者由共享相同空间的另一个询问器(另一个雷达、WAM、TCAS等)引起;
-或者由目标本身(ADS-B等)自动生成,本发明不利用这种可能性。
在子步骤SE2中,扩展雷达的检测覆盖范围(知道操作覆盖范围通常由用户设置为小于其保证的最大范围)到大得多的、或者甚至其最大的同步检测范围,以便创建允许定义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的测量区域。处理如此获得的附加同步应答(利用相同的雷达UF11全呼叫操作询问,并且因此不影响雷达的操作工作),就像在全呼叫(AC)时段中雷达的覆盖范围的其它同步应答一样,以便产生命中,因此其具有基本S模式命中的常规基本属性,诸如具体地:
-命中中心的检测时间;
-发射应答器的S模式地址;
-命中中心的方位角;
-命中的距离;
-对于形成命中的每个应答:
·检测时间(通常为50ns量级)
·天线的方位角;
·询问的成功或失败(是否接收到响应);
·波瓣中的指向误差;
·消息的内容;
·在天线的每个辐射模式中的应答功率(SUM、DIFF和CONT_Front)。
在子步骤SE3中,将fruit与雷达的扩展覆盖范围的S模式命中相关联。借助在雷达覆盖范围的扩展或操作空间中,每个目标由雷达通过选择性询问来定位,该询问产生同步(DF4/5/11/20/21)应答,本发明关联其产生的fruit(基于用作目标标识符的应答器的唯一S模式地址):
-或者在S模式中的两个连续同步检测之间(接近一次旋转);
-或者例如基于旋转。
由于fruit本质上是不同步的,因此在fruit的检测时刻,目标的位置是通过在接收fruit时,作为其操作功能的一部分,在由雷达确定的目标的轨迹基础上插值目标的位置来确定的。
在第二步骤32中,雷达通过分析两个雷达之间的各个地理区域来检测和表征II/SI码中的潜在冲突区域。该操作对应于子步骤SE4,其中雷达通过分析两个雷达之间的各个地理区域来执行该检测和表征:
-在II/SI码中冲突区域侧翼的两个区域D1和D2(图7中的区域D1和D2)中存在目标的DF11 fruit;
-在雷达R2的操作覆盖范围的非重叠区域A(图7中的区域A)中不存在来自目标的DF11 fruit;
-与区域D1和D2中的雷达R1的fruit相同的fruit相关联的II/SI码;
-在区域C(图7的区域C)中,在雷达的操作覆盖范围之外不存在同步DF11命中。
在确认II/SI码中冲突的情况下,雷达将所讨论的区域发送到ATM管理器,以便校正问题。
第三步骤33包括至少三个子步骤SE5、SE6和SE7。在该步骤中,为了保证雷达监视的安全性(ATC中不可缺少的),在检测到II/SI码中的任何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允许:
-在要隔离的冲突区域中存在雷达未检测到的目标;
-该目标在要评估的冲突区域中的方位角预定位;
-在距离和方位角上检测并且精确地定位该目标,以便允许如同对所有其它目标一样对其进行监视。
在子步骤SE5中,雷达隔离在冲突区域中存在的未检测到的目标(在检测到II/SI码中冲突的情况下)。为此,为了检测在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图7中的区域B或C)中存在可能被另一雷达R2锁定的目标,雷达首先在所有捕获的fruit当中隔离由另一雷达R2引起的DF4/5/20/21fruit(即,在它与目标的操作交互期间由另一雷达R2引起的fruit),R1还未知另一雷达R2的S模式地址。
因此,由其S模式地址引用的目标,其DF4/5/20/21fruit中的一些:
-时间上在区域D1和D2中R1已知的目标的DF11_R2 fruit之间,
-并且,在R1的P次旋转上(例如约十次旋转),在区域D1和D2的DF11_R2 fruit之间时间上同步,
是区域B或C中的潜在锁定目标,其某些fruit是由该另一雷达R2引起的(这些区域将在下面定义)。
在D1和D2中,该目标的fruit与每个目标的fruit之间的同步标准考虑了关于这些fruit之间的时间差的公差,允许D1和D2中的目标在P次旋转上的已知方位角变化和R2的波瓣中的其询问的未知位置。
由于目标利用不同雷达产生fruit,这种时间选择仅允许选择由于区域B或C中的目标的R2引起的那些。
在子步骤SE6中,雷达在方位角上将目标预先定位在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中。更准确地说,雷达通过利用分析下的目标的fruit与区域D1和D2中的已知目标的fruit之间的时间差的绝对值,来评估冲突区域中的隔离目标的方位预先定位。考虑到R2的旋转速度保持稳定,并且在每次旋转时在D1和D2中的目标在方位角和距离上由R1定位,这使得可以在每次旋转时通过基于简单插值的分析、使用R1对fruit的检测时间来估计目标的方位角,并且在前一时间分析的P次旋转(或更多次,取决于期望的精度)上这样做。在每次旋转时,由目标的fruit和D1或D2的已知目标的fruit组成的每一对允许估计方位角。目标的方位角预先定位是这些估计的平均值。
在子步骤SE7中,本发明通过R1执行由R2锁定的目标的方位角位置的检测和距离的计算,以便然后如同所有其它目标一样继续监视。为此,在AC时段(其通常用于非选择性的全呼叫询问)中定位对经由其fruit而已知的该S模式地址的附加选择性询问,并且因此不修改通过点名(RC)询问对已知目标的选择性监视的操作工作。具体地,由于该目标的距离尚未精确地知道,因此相关联的监听窗口的尺寸较大,并且如果在RC时段中采用该监听窗口,则该监听窗口将占用序列的大约一半的时间,因此对要管理的其他目标(区域A和B)不利。
在图3所示的过程中,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的子步骤SE4形成第一处理阶段31,其允许提高ATC监视的总体安全性,该子步骤之后是警告类型的外部声明39,指示码中的冲突区域。子步骤SE5、SE6和SE7形成第二处理阶段32,其允许即使在II/SI码中冲突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雷达30的监视,该监视通过在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中检测和定位飞机来保证。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上面介绍的本发明的情境和阶段。首先,将回顾由二次雷达接收的fruit的情境。这些fruit总是由真实目标产生,并且主要是由二次雷达的电磁覆盖范围内的那些目标产生。
图4示出了在XY平面中的雷达的各种范围。为了保证在给定区域中它的监视作用,二次雷达的覆盖区域41(下面表示为R1)通常包括发射容限,以保证高于99%的检测概率。在该区域41中,配备有1030MHz灵敏度下限的应答器的目标可以正确地解释S模式询问,并且在1090MHz的功率下限的应答器可以被雷达正确地检测到。结果,具有在1030MHz灵敏度的分散量(dispersion)和在1090MHz功率的分散量中更居中的应答器或者甚至是在其顶端的应答器的目标仍然能够在远大于该区域41的最大范围处正确进行解释(并因此响应)。因此,获得了其中大多数目标仍然能够响应询问的更大区域42。此外,雷达必须检测在1090MHz的同步应答,该应答是通过其在1030MHz的询问而引起的。因此,它的接收范围实际上通常远大于最大发射范围,从而导致接收区域43包含在前的区域41、42。对应于区域42的界限的发射范围和对应于区域43的界限的接收范围将分别在下面表示为范围_TX和范围_RX。所讨论的二次雷达被表示为R1;它位于区域41的中心,并且参照该雷达R1,它的发射和接收范围分别表示为范围_TX1和范围_RX1。此外,雷达操作员通常采用后者,该后者所具有的范围通常小于保证的电磁范围,并且因此,关于锁定目标,具有小于41的半径的操作覆盖范围,主要是由于来自雷达位置的目标的可见性的限制的原因。
图5示出了双雷达配置,第二雷达R2位于雷达R1附近。更准确地说,图5示出了两个雷达之间的覆盖区域的重叠。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进行的分析是从雷达R1的角度给出的,从雷达R2的角度可以进行互逆分析。雷达R2询问在R1的覆盖范围内的目标,直到它发射范围范围_TX2的极限。
图6a和6b示出了两个雷达R1、R2之间的撞击区域。图6a示出了对应于区域61的R2对R1的撞击体积。图6b示出了对应于区域62的R1对R2的撞击。
如图7所示,两个雷达之间的重叠区域(此处是R2撞击R1的情况)根据每个雷达与子区域的目标交换的消息的类型被分成不同的子区域A、B、C、D1/D2、E、F1/F2。本发明的原理在于详细分析这种类型的消息的存在或不存在,以便如专利申请FR 1800914中描述的设备那样在方位角上定义这些子区域。在本发明中,目的是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在雷达和飞机的应答器之间交换的应答的格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已知的。应答的类型取决于雷达和在目标所在的雷达区域中已归因于此的任务。
在II/SI码中冲突的情况下,所讨论的区域是区域B,其中如果目标从R2的覆盖范围(区域E、C、B)向R1进站,则R1在区域A之前不会检测到它,因为在区域B中,它被R2锁定,它不响应R1的全呼叫(DF11),R1因此看不到它。
下面的表1比较了,对于具有不同II/SI码(II1用于R1,并且II2用于R2)的S模式雷达的通常操作的示例,在给定区域中的R1和R2的各自任务。
[表1]
Figure BDA0002797125440000171
Figure BDA0002797125440000181
图8示出了对于不同的II/SI码,按子区域的应答类型。更具体地说,它示出了根据与上表1相关的子区域在重叠区域中交换的消息。与R1同步的应答已经被加粗,而与R1不同步的应答没有被加粗,后者是由于R2引起的fruit。此外,扩展范围S和F分别指示了应答是同步的还是fruit。
下面的表2比较了在两个雷达使用相同的II/SI码的情况下,针对属于给定子区域的目标的R1和R2的相应任务,该码表示为IIc。
[表2]
Figure BDA0002797125440000182
图9示出了对于相同的II/SI码,按子区域的应答类型。更具体地说,它示出了根据与表2相关的子区域在重叠区域中交换的消息。粗体字符表示DF11 fruit,其在相同的II/SI码(IIc)的情况下消失。非粗体字符表示仍然存在的同步和非同步应答。DF11应答对于每个雷达的全呼叫的分布由于雷达R1和R2使用相同的II/SI码(IIc),而相对于图8已经改变:
-在子区域D1和D2中,仍然存在与R1同步且与R2不同步的应答;此外,它们使用相同的码IIc;
-在子区域A中,覆盖范围内的目标或R1不与R2产生任何fruit DF11;
-在子区域C中,从R1的覆盖范围(子区域B)出站的目标不再应答R1的全呼叫,即使R1不再锁定它们。
下面的表3针对R1比较了在II/SI码中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和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子区域之间的差异。
[表3]
Figure BDA0002797125440000191
根据飞机在四个子区域1至4之间的空间分布,可以满足以下标准:
-区域D1和D2:R1命中的存在产生与R2具有相同IIc码的fruit;
-区域C:从区域B出站的R1的命中不应答R1的全呼叫(UF11);
-区域A;R1的命中不产生码IIc的fruit,其是R2的标识符;
-入站命中不能被区域B中的R1看到,它们仅出现在区域A中的AC中:出站范围>入站范围。
在该分析之后,雷达R1认为在包括在两个区域D1和D2之间的方位角区域中在II/SI码中存在冲突的假设,该区域在图9中由两条直线91和92示意性地界定。实际上,这些直线的位置是通过画出一条穿过雷达R1的直线而获得的,并且:
-在D1中:R1的目标产生具有相同码IIc的fruit,从R1看,具有最大方位角;
-在D2中:R1的目标产生具有相同码IIc的fruit,从R1看,具有最小方位角。
参考图10a或图10b,其示出了DF11命中在雷达操作覆盖范围之外的检测,现在将描述fruit的具体处理,其被执行以确认II/SI码中的冲突的方位角。为了检测和定义II/SI码中冲突的方位角,在雷达R1中,有必要在不干扰雷达的操作工作的情况下处理来自两个区域D1和D2的同步应答。
在其操作工作中,雷达管理其覆盖范围(区域A和B)内的飞机的两种类型的时段:
-用于检测处于S模式的进站飞机的全呼叫(AC)时段:
·S模式雷达波束管理在每个AC中发出一般UF11询问呼叫;
·S模式应答处理在雷达操作范围内检测DF11应答;
·S模式提取器在雷达操作范围内再次构造DF11 S模式命中;
-点名(RC)时段,用于确保在S模式下的飞机的监视(ELS或EHS):
·S模式雷达波束管理通过UF4/5/20/21请求依次选择性地询问先前在AC中检测到的飞机;
·S模式应答处理在雷达操作范围内检测DF4/5/20/21应答;
·S模式提取器在雷达操作范围内再次构造经充实的S模式命中;
·然后,雷达在RC中锁定这样获得的目标,使得它不再应答该雷达的全呼叫,并且因此不再应答其标识符,即其II/SI码。
在本发明中,非同步应答的处理21中的S模式功能参考具有R1的码II1的所有DF11fruit,其在R1的雷达的AC时段的最后UF11询问之后被接收,即使它们来自超出雷达的操作范围。两种方法是可能的,如所示:
-在图10a中(AC时段的持续时间的增加);
-并且在图10b中(监听同步的DF11应答的时段位于AC时段之外、RC时段中)。
两种解决方案都允许DF11提取功能22构造在操作覆盖范围之外(在AC时段的常规监听阶段之外)并且因此用于区域D1、C和D2的同步DF11命中。因此,图10a和10b的特征在于在操作AC监听时段之外的附加监听阶段110(这不是现有技术雷达的操作要求),并且因此在图10b的情况下,该阶段不会中断雷达的操作工作。对区域42执行该附加监听阶段(见图4)。因此,应当注意,在雷达的操作覆盖范围内的同步DF11应答不由该新功能22处理,因为它们已经被AC中的雷达的操作工作所利用。
这个附加的监听DF11应答的阶段的持续时间实际上仅由RC时段的持续时间限制,因为在图10b的情况下,它在下一个AC时段之前与这个时段并行地运行。实际上,由于RC时段的持续时间是AC时段的大约1.5到2倍,因此可以从必须大于操作范围两倍的距离监听应答。因此,最大监听范围实际上仅由电磁范围限制。
参考图11,现在将描述通过对目标的时间方法在区域B中搜索目标。对于这种时间方法,雷达将被假定为机械旋转天线,这种假定对于绝大多数ATC雷达都是成立的。图11以简化图的形式举例示出了当公共RF覆盖区域中的所有目标都是:
-在雷达R1的东北;
-在雷达R2的西南,
时的前述雷达R1和R2的情况。
(在该示例中)还做出R2的天线的旋转周期约为R1的旋转周期的3/4的附加假设。
图11示出了与R1同步的应答111和与R2同步的应答112,以及与该公共区域中的目标的R1(fruit)不同步的应答113。由于两个天线旋转之间的自然运动,可以看出,由于R2引起的fruit也相对于R1在方位角上不同步,然而,这可以精确地给fruit加上时间戳,以便随后计算它们的方位角。
本发明用于检测区域B中潜在地被R2锁定的目标的存在的原理首先要求在R1捕获的所有fruit当中,隔离由于雷达R2引起的DF4/5/20/21fruit,该雷达R2在其与包括区域B或C中的那些的目标的操作交互期间引起该DF4/5/20/21fruit。应当注意,DF4/5/20/21消息不包含R2的标识符,而仅包含目标的S模式地址,并因此它们本身不标识引起它们的雷达:它们仅允许识别目标。
为了实现这种隔离,如图12所示,本发明利用了这样的事实,即从天线R2的一次旋转到下一次旋转,R2的fruit几乎彼此同步。
在图9的示例中,前述分析允许R1在区域D1,R1的东南(R2的西南)以及D2,R1的东北(R2的西部)中定位由于R2(根据其标识符)而产生DF11 fruit的目标。
分析的下一步骤在于通过分析在多次旋转上的那些fruit来搜索与R2的这些DF11fruit同步的DF4/5/20/21fruit,当考虑这些目标的移动时,这些fruit相对于目标或区域D1和D2的fruit的时间差保持几乎恒定(R1可以计算这种移动,因为这些目标产生与操作覆盖范围之外的R1同步的命中)。
因此,这些DF4/5/20/21fruit是由于B和C区中潜在的目标并由R2引起,这些DF4/5/20/21fruit是:
-时间上在从一次旋转到下一次旋转的区域D1和D2中R1已知的目标的DF11_R2fruit之间,
-并且在R1的P次旋转(约十次旋转-本发明的参数)上、在区域D1和D2的fruitDF11_R2之间时间上同步。
图12沿时间轴和在R1的方位角上示出了由R2的天线进行的连续扫描,从扫描N(标记scan_N)开始,该图示出了在R2的天线从区域“D1,R2的西南”到区域“D2,R2的西部”的通道上并因此通过区域B和C的连续时间放大。虚线示出了在时间标度上R2的天线旋转到R2的其它方位角的剩余部分,该时间标度被有意减小以突出放大的部分。
在区域“D1,R2的西南”和“D2,R2的西部”中,仅示出了发射由R2引起的DF11_R2fruit的目标(由实心圆表示)。
在区域D1和D2之间的中心时间段,R1捕获的DF4/5/20/21fruit有两种类型。根据本发明的雷达逐个目标地分析这些fruit(在DF4/5/20/21消息中可用的S模式地址),以在每次旋转时确定它们相对于两个区域D1和D2的DF11_R2 fruit的时间差:
-对于区域B或C中的目标,由R2引起的fruit相对于R2的DF11 fruit保持几乎稳定,因为它们由相同雷达引起(fruit由加粗的圆圈表示);
-在允许这些雷达和R2的天线的旋转差异之后,对于R1仍然将经由其全向天线(辐射模式CONT)检测到的在任何方位角的目标,由其他雷达引起的fruit作为时间的函数相对于R2的fruit是不稳定的(fruit由没有被加粗的圆圈表示)。
在图12中,S模式地址MS1(@MS1)的由加粗圆圈表示的目标被认为在区域B或C中,对于在P(参数)次旋转深度上的分析,该S模式地址MS1相对于DF11_R2 fruit(D1的@MSA和D2的@MSB)保持稳定(具有可参数化时间公差ΔT)。因此,图12的分析允许相对于彼此定位fruit。
为了将潜在锁定的目标在方位角上预先定位为在区域B中,而不对R1的UF11全呼叫应答,可以使用至少两种方法:经由时间差的方位角预定位或经由使用天线辐射模式的方位角预定位。
对于方位角预定位,应注意,在前一步骤中,地址MS1(@MS1)的目标的fruit与D1和D2区域的DF11_R2 fruit之间的时间差的稳定性被用于隔离它属于B区域还是C区域。现在,雷达R1知道在其参照系中已经产生DF11_R2 fruit的区域D1和D2中的目标的方位角位置。
分析下的目标(@MS1)相对于区域D的每个目标(@MSA和@MSB)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允许在前次分析的P次旋转的每次旋转上(或更多地取决于期望的精度)估计目标@MS1的方位角。在给定旋转中目标@MS1的方位角预先定位是这些估计的平均值。在P次旋转上的线性回归允许改进方位角,并且另外允许评估目标相对于R1的角速度。
在专利申请FR 1800657中特别描述了可以确定方位角预定位的其它方式的原理,即,使用天线的辐射模式。
一旦在方位角上定位了潜在地在区域B中的锁定目标,留下来的是在距离上将其定位。在前述示例的其余部分中,将考虑目标@MS1。相对于R1在距离上定位的该目标@MS1:
-不在区域A中,因为如果在,它将应答R1的UF11询问R1;
-可能在区域B中,并因此在R1负责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检测它);
-可能在区域C中,并因此在R1负责的区域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检测它)。
必须在区域A的最大距离之外且低于区域B的最小距离搜索目标@MS1。可以使用以下至少两种方法来检测和精确定位目标@MS1:
-或者通过利用S模式协议的功能;
-或者通过利用区域B目标的选择性询问。
在II/SI码中冲突的情况下,S模式协议提供强制解锁接收UF11全呼叫询问的目标,强制锁定的应答器应答UF11请求的II/SI码。这种方法不仅:
-产生了许多杂乱回波,因为雷达R1已经知道的区域A和区域B中的所有这些目标(其在UF11呼叫的发射的方位角处或由发射天线的波瓣的方位角宽度(EBW_TX接近6°)覆盖)将应答;
-而且不总是有效的,因为所有这些S模式响应也将重叠:
·如果目标的数量在该方位角方向上较高;
·或者甚至简单地如果目标在距离上接近@MS1,
因此@MS1在第1次尝试中将具有未被检测到的高概率,并且将需要多次旋转的多次尝试,每次引起来自已知目标的多次不必要的应答。
在图13所示的另一种方法中,为了防止来自区域A或区域B中已知的目标的应答,在目标@MS1的预定位的方位角上选择性地询问它。如图13所示,对S模式地址MS1的目标有选择性的选择性询问位于AC时段(其通常旨在用于非选择性全呼叫询问),并因此不需要修改通过点名对已知目标的选择性监视的操作工作。在图13的示例中,在AC时段中,在目标的方位角处,对地址MS1有选择性的UF4询问被添加到ACm+2时段(即,它是UF11全呼叫的补充)。
根据刚刚给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图14示出了在包括三个雷达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更具体地是第二步骤32和第三步骤33(见图3)。所考虑的二次雷达仍然是雷达R1,但是此处有两个附近的雷达,雷达R2和雷达R3。关于R2所述的原理适用于R3。雷达R1因此检测到可能存在于其覆盖区域中的不应答全呼叫的目标,这些目标由于II/SI码中的冲突而被雷达R2锁定。在第一步骤31中,雷达R1已经预先将其范围扩展到扩展区域42,并且已经在该区域42中检测到fruit,检测如下进行:
-雷达R1检测141(在子区域D中检测)在覆盖区域41之外的扩展区域42中并与R1具有相同II/SI码的DF11_R2 fruit(其来源为雷达R2);
-雷达R1观察到在不与R2的覆盖区域(子区域A)重叠的R1的覆盖区域中不存在142DF11_R2 fruit;
-雷达R1观察到不存在来自离开其操作覆盖范围(子区域C)的飞机的同步DF11_R1应答。
在这些条件下,雷达R1从上述推断出在两个雷达R1和R2之间存在II/SI码的冲突(R2锁定应答),这对应于子步骤SE4。
根据在两个雷达R1和R2的覆盖范围之间的重叠区域B或C中存在其来源为R2的DF4、DF5、DF20或DF21 fruit,雷达R1推断143在该区域B或C中存在飞机。然后如上所述确定该未看见的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

Claims (8)

1.一种用于检测在二次S模式雷达(R1)附近的雷达的II/SI识别码中的冲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第一步骤(31),其中:
-扩展(SE2)所述雷达(R1)的覆盖范围以在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中获得同步应答;
-所述雷达(R1)在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42)中检测(SE1)未经请求的非同步应答,即fruit;
-将所述fruit与所述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S模式目标相关联(SE3),基于目标的S模式地址,通过利用所述目标的同步检测进行插值来确定所述fruit的位置;
-第二步骤(32),其中,所述雷达(R1)通过分析所述雷达(R1)和至少一个附近雷达(R2)共同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地理区域(A、B、C、D1和D2)来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如果所述雷达(R1):
-在所述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子区域(42、区域_D1、区域_D2)中,检测(141)到与所述雷达(R1)相同的II/SI码的DF11 fruit的存在,所述附近雷达(R2)是源;
-观察(142)到在所述雷达(R1)的雷达覆盖范围的那个区域(41,区域B)中不存在由所述附近雷达(R2)引起的DF11 fruit,所述雷达的雷达覆盖范围的那个区域不与所述附近雷达(R2)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重叠;
则检测到冲突,
所述雷达(R1)的雷达覆盖范围和所述附近雷达(R2)的雷达覆盖范围中的重叠区域(区域_B)形成II/SI码中的冲突区域;
-第三步骤(33),其中,所述雷达(R1)基于在所述冲突区域(区域_B、区域_C)中由所述附近雷达(R2)引起的DF4、DF5、DF20或DF21 fruit的检测(143)从而表明在所述冲突区域中存在目标,来检测(SE5)在所述冲突区域(区域_B,区域_C)中由所述附近雷达(R2)锁定的目标;
通过利用由于所述附近雷达(R2)而引起的所述目标的其DF4、DF5、DF20或DF21 fruit中的每个与由所述附近雷达(R2)引起的所述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区域_D1,区域_D2)的其他目标的DF11 fruit中的每个之间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将所述目标预定位(SE6)在所述冲突区域(区域_B,区域_C)内的方位角区域中,所述其他目标中的每个的方位角位置是已知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选择性UF4或UF5询问(131、SE7)定位在与监听窗口相关联的所述目标的所述预定位方位角区域中来获得目标的精确距离和方位角位置,在所述监听窗口中监听应答,考虑到所述目标的距离的不确定性,除了UF11全呼叫S模式询问之外或者代替该UF11全呼叫S模式询问,在点名时段期间或在全呼叫时段期间将所述选择性询问发射到所述目标,所述目标的距离是基于该目标的fruit的功率和雷达的特性来估计的。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发射所谓的UF11全呼叫询问,在所述第一步骤(31、SE2)中,响应于所述雷达的所述UF11全呼叫询问,在所述全呼叫时段之后并且在所述点名时段期间对同步的DF11应答的监听在所述扩展的雷达覆盖范围的区域(42)中提供附加的同步应答(110),由此获得的所述附加应答被处理为所述全呼叫时段中的其他同步应答,以构建具有常规S模式命中的属性的DF11命中。
4.一种二次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雷达被配置为实现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雷达发射的询问相关联的监听时段,所述雷达包括用于独立于所述监听时段连续处理所述非同步S模式应答的装置(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包括具有天线辐射模式(11、12、14、15)的天线(1),所述处理装置通过分别利用所述雷达的天线的所述辐射模式来检测和解码所述非同步应答:
-检测经由所述天线接收的所有非同步和同步应答;
-解码任何类型的应答、消息的数据,并从中提取S模式地址;
-用其特性充实每个经解码的应答,所述特性至少是检测时间、检测时天线的主波瓣的方位角和通过天线辐射模式接收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包括在所述扩展的覆盖范围的区域(42)中的DF11命中的提取器(22),仅考虑到经由目标的S模式地址对该目标进行定位和识别,在所述雷达的操作范围之外提取DF11命中。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包括处理装置(23),所述处理装置(23)用于检测II/SI码中的冲突以及用于检测和定位在II/SI码中的任何冲突区域中由所述附近雷达锁定的目标,所述装置(23):
-将fruit与同步命中关联;
-对作为非同步应答的DF11 fruit的来源进行地理分析,所述非同步应答是附近雷达(R2)引起的;
-隔离在所述冲突区域中存在的未被所述雷达检测到的目标;
-评估所述目标在所述冲突区域中相对于所述雷达的方位角预定位;
-在距离和方位角上检测和定位所述目标,以便允许所述雷达如同对所有其它目标一样继续其监视功能。
CN202011335926.8A 2019-11-25 2020-11-25 用于检测s模式雷达的ii/si识别码与附近雷达的冲突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二次雷达 Pending CN1128350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913154A FR3103568B1 (fr) 2019-11-25 2019-11-25 Procede de detection de conflits de code ii/si d'identification de radar mode s avec des radars environnants, et radar secondair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FR1913154 2019-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5028A true CN112835028A (zh) 2021-05-25

Family

ID=7015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5926.8A Pending CN112835028A (zh) 2019-11-25 2020-11-25 用于检测s模式雷达的ii/si识别码与附近雷达的冲突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二次雷达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4269B2 (zh)
EP (1) EP3825726A1 (zh)
JP (1) JP7425709B2 (zh)
KR (1) KR20210064089A (zh)
CN (1) CN112835028A (zh)
BR (1) BR102020021746A2 (zh)
CA (1) CA3100436A1 (zh)
FR (1) FR3103568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7578A (zh) * 2023-08-02 2023-09-05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时隙规划的s模式点名询问调度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2949B1 (fr) * 2018-06-25 2020-06-26 Thales Procede de detection et de localisation de fausses cibles ads-b et systeme de radars secondaires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FR3109451B1 (fr) * 2020-04-16 2022-04-08 Thales Sa Méta Radar Secondaire
FR3113144B1 (fr) 2020-07-28 2022-10-14 Thales Sa Radar secondaire améliorant la sécurité aérienne par la détection ADS-B très longue porté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1457A (en) * 1989-11-30 1992-01-14 Honeywell Inc.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ynchronous fruit in tcas surveillance systems
FR2909772B1 (fr) * 2006-12-12 2012-12-21 Thales Sa Procede de reduction des effets dus aux propagations multitrajets lors du traitement de reponses en mode "s".
ITTO20070623A1 (it) 2007-09-03 2009-03-04 Selex Sistemi Integrati Spa Rilevamento di repliche in un radar secondario di sorveglianza
WO2011009109A2 (en) * 2009-07-17 2011-01-20 Sens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rcraft naviga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in the dme transponder frequency range
GB2477103A (en) * 2010-01-21 2011-07-27 Qinetiq Ltd Passive monitoring of Mode S radar ground stations
KR101690848B1 (ko) 2012-02-15 2016-12-28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동체 위치 측정 시스템, 중앙 처리부 및 이들에 사용되는 질문 제어 방법
GB2518364A (en) 2013-09-18 2015-03-25 Cyrrus Ltd Detection range monitoring
FR3075398B1 (fr) 2017-12-19 2020-01-10 Thales Procede de mesure de diagrammes d antenne d un radar secondaire et radar secondair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FR3082949B1 (fr) 2018-06-25 2020-06-26 Thales Procede de detection et de localisation de fausses cibles ads-b et systeme de radars secondaires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FR3085487B1 (fr) 2018-08-30 2020-07-31 Thales Sa Procede de caracterisation de la densite d'interrogations et de reponses mode s et radar secondair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7578A (zh) * 2023-08-02 2023-09-05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时隙规划的s模式点名询问调度方法
CN116707578B (zh) * 2023-08-02 2023-10-13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时隙规划的s模式点名询问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20021746A2 (pt) 2021-06-08
CA3100436A1 (en) 2021-05-25
US11604269B2 (en) 2023-03-14
JP7425709B2 (ja) 2024-01-31
FR3103568B1 (fr) 2021-12-03
JP2021085878A (ja) 2021-06-03
FR3103568A1 (fr) 2021-05-28
KR20210064089A (ko) 2021-06-02
US20210156989A1 (en) 2021-05-27
EP3825726A1 (fr)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5028A (zh) 用于检测s模式雷达的ii/si识别码与附近雷达的冲突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二次雷达
AU2017201856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using angle of arrival measurements for ADS-B authentication and navigation
US2012004162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poof detection
KR102647943B1 (ko) 세컨더리 레이더의 안테나 패턴들을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구현하는 세컨더리 레이더
US11867796B2 (en) Secondary radar improving aerial safety via very-long-range ADS-B detection
US11163036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locating false ADS-B targets and secondary radar system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JP7337146B2 (ja) モードs質問及び応答の密度を特徴付ける方法及びこのような方法を実施する二次レーダー
JP2019109228A5 (zh)
CN104931959A (zh) 形成目标点迹的多目标点迹凝聚方法
US1133375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non-cooperative objects using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US7847722B2 (en)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replies for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CA303379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objects using passive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Kumar et al. Practical Issues and Guidelines in Handling Erroneous Secondary Radar Measurements in Multi Target Tracking
CA30723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non-cooperative objects using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
KR20210128352A (ko) 메타 2차 레이더
Giul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dwell-time processor for monopulse beacon radars
Orlando et al. Discrete Address Beacon System (DABS) Functional Descri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