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4198A -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4198A
CN112834198A CN202110241925.5A CN202110241925A CN112834198A CN 112834198 A CN112834198 A CN 112834198A CN 202110241925 A CN202110241925 A CN 202110241925A CN 112834198 A CN112834198 A CN 112834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st
frame
damper
actuator
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19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春雨
张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nheng Tongda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nheng Tongda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nheng Tongda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nheng Tongda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19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4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4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4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涉及阻尼器测试技术领域。该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包括底座、框架、托梁、摆动器和加载器,托梁水平设置在框架中,摆动器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和托梁连接,用于实现托梁的往复运动。加载器包括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分别设置在框架两侧,托梁中部转动连接有方向转换件,方向转换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托梁两侧的转动板,转动板与托梁转动连接,转动板能分别与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铰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多种状态的阻尼器检测加载,既能够实现墙式阻尼器的动态加载和静态加载,同时,动态作动器为双出杆形式,还可以在框架外侧完成轴式阻尼器的加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阻尼器能够使仪表可动部分迅速停止在稳定偏转位置上的装置。地震仪器中,阻尼器用于吸收振动系统固有振动能量,其阻尼力一般与振动系统运动的速度成比例。阻尼器对于补偿拾振器摆系统中很小的摩擦和空气阻力,改善频率响应等具有重要作用。
传动的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一般只能用于检测一种阻尼器状态,例如利用动态作动器或静态作动器对阻尼器进行检测。由此,导致动的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功能较为单一,一种检测只能由一种设备完成,检测效果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能够既能完成动态作动器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又能够完成静态作动器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其功能更多,检测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包括底座、框架、托梁、摆动器和加载器,框架设置在底座上,托梁水平设置在框架中,摆动器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和托梁连接,用于实现托梁的往复运动;
加载器包括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分别设置在框架两侧,且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分别与托梁的两端对应,托梁中部转动连接有方向转换件,方向转换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托梁两侧的转动板,转动板与托梁转动连接,转动板能分别与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摆动器包括两个摆臂,两个摆臂对称设置在框架上,摆臂一端与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托梁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板的自由端开设有连接孔,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的输出端都设置有铰支座,铰支座能分别连接到对应的转动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铰支座下方设置第一移动部件,第一移动部件包括滑块和滑轨,铰支座固定在滑块上,滑块设置在滑轨上,且滑块能沿滑轨自由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框架包括顶梁和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竖直对称设置,顶梁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支撑臂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与顶梁之间设置有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三角筋板,三角筋板位于顶梁与支撑臂的拐角处,三角筋板分别固定连接顶梁和支撑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托梁上设置有置物框,置物框固定在托梁中心点处,且置物框中心点与托梁中心点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动态作动器侧的底座上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框架外侧,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动态作动器的后端输出轴对应,阻尼器两端能分别连接到支撑杆和后端输出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后端输出轴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微控制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包括底座、框架、托梁、摆动器和加载器,上述底座用于承载上述框架,用于支撑框架。上述框架为摆动器提供一摆动平台,方便摆动器动作。上述摆动器用于使托梁自由摆动,托梁在摆动过程中完成对阻尼器的往复运动加载。上述加载器用于驱动上述托梁做往复运动,从而时托梁带动阻尼器加载运动。上述框架设置在底座上,托梁水平设置在框架中,托梁水平设置能够保证托梁的往复运动不受到自身重力影响。上述摆动器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和托梁连接,用于实现托梁的往复运动。摆动器通过与框架顶部连接为托梁提供一个着力点,摆动器连接到托梁后可使托梁在运动过程中做弧形的往复运动,模拟出阻尼器的动作过程。上述加载器包括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分别设置在框架两侧,且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分别与托梁的两端对应。上述动态作动器可向托梁输出动态载荷,完成阻尼器的动态载荷测试。上述静态动作器可向托梁输出静态载荷,完成阻尼器的进静态载荷测试。上述静态动作器设置在框架侧,以框架为反向作用力承载物,可有效的起到对静态动作器的保护。上述托梁中部转动连接有方向转换件,方向转换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托梁两侧的转动板,转动板与托梁转动连接,转动板能分别与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铰接。上述转动板一端设置在托梁中部,通过转动板与托梁转动连接,使转动板能够转动到托梁两端,且转动到托梁两端后能与动态作动器或静态动作器连接。
因此,该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能够既能完成动态作动器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又能够完成静态作动器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其功能更多,检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标:1-静态作动器,2-支撑臂,3-顶梁,4-三角筋板,5-摆臂,6-置物框,7-托梁,8-转动板,9-动态作动器,901-输出端,902-后端输出轴,10-支撑座,11-底座,12-铰支座,13-第一移动部件,14-第二移动部件,15-滑块,16-滑轨,17-压力传感器,1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4,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包括底座11、框架、托梁7、摆动器和加载器,上述底座11用于承载上述框架,用于支撑框架。上述框架为摆动器提供一摆动平台,方便摆动器动作。上述摆动器用于使托梁7自由摆动,托梁7在摆动过程中完成对阻尼器的往复运动加载。上述加载器用于驱动上述托梁7做往复运动,从而时托梁7带动阻尼器加载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框架设置在底座11上,托梁7水平设置在框架中,托梁7水平设置能够保证托梁7的往复运动不受到自身重力影响。上述摆动器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和托梁7连接,用于实现托梁7的往复运动。摆动器通过与框架顶部连接为托梁7提供一个着力点,摆动器连接到托梁7后可使托梁7在运动过程中做弧形的往复运动,模拟出阻尼器的动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载器包括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分别设置在框架两侧,且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分别与托梁7的两端对应。上述动态作动器9可向托梁7输出动态载荷,完成阻尼器的动态载荷测试。上述静态作动器1可向托梁7输出静态载荷,完成阻尼器的进静态载荷测试。上述静态作动器1设置在框架侧,以框架为反向作用力承载物,可有效的起到对静态作动器1的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托梁7中部转动连接有方向转换件,方向转换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托梁7两侧的转动板8,转动板8与托梁7转动连接,转动板8能分别与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铰接。上述转动板8一端设置在托梁7中部,通过转动板8与托梁7转动连接,使转动板8能够转动到托梁7两端,且转动到托梁7两端后能与动态作动器9或静态作动器1连接。
因此,该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能够既能完成动态作动器9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又能够完成静态作动器11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其功能更多,检测效率更高。
请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摆动器包括两个摆臂5,两个上述摆臂5对称设置在上述框架上,上述摆臂5一端与上述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托梁7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摆动器包括两个摆臂5,两个摆臂5能够同步运动,使托梁7在运动过程中随摆臂5摆动,从而进行往复运动。
请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转动板8的自由端开设有连接孔,上述动态作动器9和上述静态作动器1的输出端901(在本实施例中动态作动器和静态作动器的输出端附图标记都为901)都设置有铰支座12,上述铰支座12能分别连接到对应的上述转动板8。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动板8的自由端开设的连接孔与上述输出端901的铰支座12转动连接,从而使上述动态作动器9或上述静态作动器1与转动板8能够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铰支座12包括两个耳片,耳片上开设有与连接孔对应的对接孔,通过一连接销依次插入对接孔和连接孔可实现铰支座12与转动板8的连接。
请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铰支座12下方设置第一移动部件13,上述第一移动部件13包括滑块15和滑轨16,上述铰支座12固定在上述滑块15上,上述滑块15设置在上述滑轨16上,且上述滑块15能沿上述滑轨16自由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动部件13分别设置在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对应的铰支座12下方,在使用上述两个作动器中的一个时,对应的输出端901会轴向移动,从而带动铰支座12移动,使铰支座12下方的滑块15能够在滑轨16上移动。从而使第一移动部件13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托梁7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性的运动。若托梁7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性的运动,会极大的影响测试的精度。
请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框架包括顶梁3和两个支撑臂2,两个上述支撑臂2竖直对称设置,上述顶梁3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上述支撑臂2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两个支撑臂2用于支撑顶梁3,上述顶梁3为上述摆臂5的连接部件,上述两个摆臂5对称设置在顶梁3上,与顶梁3转动连接。上述顶梁3式的悬梁结构,能够增加顶梁3的承载能力。
请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臂2与上述顶梁3之间设置有加固结构,上述加固结构包括三角筋板4,上述三角筋板4位于上述顶梁3与上述支撑臂2的拐角处,上述三角筋板4分别固定连接上述顶梁3和上述支撑臂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固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框架的温度性,防止框架出现不稳定受到破坏。上述三角筋板4在拐角处分别连接顶梁3和相邻的支撑臂2,可以使顶梁3与支撑臂2满足三角结构稳定原理,加强稳定性。
请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托梁7上设置有置物框6,上述置物框6固定在上述托梁7中心点处,而且上述置物框6中心点与上述托梁7中心点重合。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置物框6用于置放待测试的阻尼器,阻尼器在置物框6内可随置物框6运动。
请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动态作动器9侧的上述底座11上设置有支撑座10,上述支撑座10位于上述框架外侧,上述支撑座10上设置有支撑杆18,上述支撑杆18与上述动态作动器9的后端输出轴902对应,上述阻尼器两端能分别连接到上述支撑杆18和上述后端输出轴90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10可与上述动态作动器9的后端输出轴902对应,通过将阻尼器两端连接到支撑座10上的支撑杆18和动态作动器9的后端输出轴902,在动态作动器9动作时,可在框架外侧完成阻尼器的动态轴向加载测试。由此,可添加一项阻尼器的动态轴向加载测试的功能,使本实施例的功能性更多。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后端输出轴902上设置有与动态作动器9输出端901相同的铰支座12,且铰支座12下方设置有第二移动部件14,第二移动部件14与第一移动部件13完全相同。第二移动部件14的滑轨16设置在底座11上,上述后端输出轴902的铰支座12设置在第二移动部件14对应的滑块15上,上述滑块15能够与在对应的滑轨16上自由滑动。第二移动部件14也能够起到导向作用,防止阻尼器在进行动态轴向加载测试出现偏心问题。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后端输出轴90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7。上述压力传感器17能够坚持到后端输出轴902的轴端压力变化,从而得到阻尼器的检测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压力传感器17连接有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上述压力传感器17检测到的压力数据传输到微控制器后,微控制器能够对压力检测信息进行分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微控制器连接有显示模块,上述显示模块能够显示微控制器分析的检测数据。
在需要进行阻尼器的动态载荷检测时,将阻尼器放置在置物框6内,并将转动板8转动到动态作动器9一侧,并使转动板8与动态作动器9一侧的铰支座12连接。然后启动动态作动器9,动态作动器9输出动态载荷,通过对应的铰支座12带动转动板8做往复运动,使转动板8带动托梁7上的置物框6往复运动,从而在阻尼器上加载动态载荷,对阻尼器进行动态载荷检测加载。
同样的,在需要行阻尼器的静态载荷检测时,将阻尼器放置在置物框6内,并将转动板8转动到静态作动器1一侧,并使转动板8与静态作动器1一侧的铰支座12连接。然后启动静态作动器1,静态作动器1输出静态载荷,通过对应的铰支座12带动转动板8做往复运动,使转动板8带动托梁7上的置物框6往复运动,从而在阻尼器上加载静态载荷,对阻尼器进行静态载荷检测加载。
同时,在需要进行阻尼器的动态轴向加载时,可将阻尼器两端分别连接到上述支撑杆18和上述动态作动器9的后端输出轴902,同时启动动态作动器9即可对阻尼器完成动态轴向加载。
综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包括底座11、框架、托梁7、摆动器和加载器,上述底座11用于承载上述框架,用于支撑框架。上述框架为摆动器提供一摆动平台,方便摆动器动作。上述摆动器用于使托梁7自由摆动,托梁7在摆动过程中完成对阻尼器的往复运动加载。上述加载器用于驱动上述托梁7做往复运动,从而时托梁7带动阻尼器加载运动。上述框架设置在底座11上,托梁7水平设置在框架中,托梁7水平设置能够保证托梁7的往复运动不受到自身重力影响。上述摆动器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和托梁7连接,用于实现托梁7的往复运动。摆动器通过与框架顶部连接为托梁7提供一个着力点,摆动器连接到托梁7后可使托梁7在运动过程中做弧形的往复运动,模拟出阻尼器的动作过程。上述加载器包括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分别设置在框架两侧,且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分别与托梁7的两端对应。上述动态作动器9可向托梁7输出动态载荷,完成阻尼器的动态载荷测试。上述静态作动器1可向托梁7输出静态载荷,完成阻尼器的进静态载荷测试。上述静态作动器1设置在框架侧,以框架为反向作用力承载物,可有效的起到对静态作动器1的保护。上述托梁7中部转动连接有方向转换件,方向转换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托梁7两侧的转动板8,转动板8与托梁7转动连接,转动板8能分别与动态作动器9和静态作动器1铰接。上述转动板8一端设置在托梁7中部,通过转动板8与托梁7转动连接,使转动板8能够转动到托梁7两端,且转动到托梁7两端后能与动态作动器9或静态作动器1连接。因此,该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能够既能完成动态作动器9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又能够完成静态作动器11对阻尼器的加载检测,其功能更多,检测效率更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架、托梁、摆动器和加载器,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托梁水平设置在所述框架中,所述摆动器分别与所述框架的顶部和所述托梁连接,用于实现托梁的往复运动;
所述加载器包括动态作动器和静态动作器,所述动态作动器和所述静态动作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且所述动态作动器和所述静态动作器分别与所述托梁的两端对应,所述托梁中部转动连接有方向转换件,所述方向转换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托梁两侧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托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能分别与所述动态作动器和所述静态动作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包括两个摆臂,两个所述摆臂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的自由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动态作动器和所述静态动作器的输出端都设置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能分别连接到对应的所述转动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支座下方设置第一移动部件,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铰支座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块能沿所述滑轨自由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顶梁和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竖直对称设置,所述顶梁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支撑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与所述顶梁之间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三角筋板,所述三角筋板位于所述顶梁与所述支撑臂的拐角处,所述三角筋板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顶梁和所述支撑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梁上设置有置物框,所述置物框固定在所述托梁中心点处,且所述置物框中心点与所述托梁中心点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作动器侧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框架外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动态作动器的后端输出轴对应,所述阻尼器两端能分别连接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后端输出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输出轴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微控制器。
CN202110241925.5A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Pending CN112834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1925.5A CN112834198A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1925.5A CN112834198A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4198A true CN112834198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1925.5A Pending CN112834198A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41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897A (zh) * 2022-01-25 2022-05-2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减震阻尼器动静态加载综合试验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897A (zh) * 2022-01-25 2022-05-2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减震阻尼器动静态加载综合试验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Shock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a nonlinear isolator using Euler buckled beam as negative stiffness correcto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Becker et al.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bi‐directional behavior of the triple friction pendulum isolator
Filiatrault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riction spring seismic damper
Gaul et al. Nonlinear dynamics of structures assembled by bolted joints
US20100275695A1 (en) Wind turbine blade testing system using base excitation
Shen et al. A nonclassical vibration analysis of a multiple rotating disk and spindle assembly
Kang et al. An investigation in stiffness effects on dynamics of rotor-bearing-foundation systems
Kim et al. Effects of seismically induced pounding at expansion joints of concrete bridges
CN112834198A (zh)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Guo et al. Alternative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bolted joints
Roh et al. Experimental test and modeling of hollow-core composite insulators
CN214667582U (zh) 一种多功能阻尼器检测加载设备
CN111307616A (zh) 一种岩石结构面高频扰动剪切试验装置
Rohe et al. Coupling of a bladed hub to the tower of the ampair 600 wind turbine using the transmission simulator method
CN112289368B (zh) 通用型硬盘仿真配重治具
Yang et al. Rocking stiffness of mounting arrangements in electrical cabinets and control panels
CN101038219A (zh) 弹簧结构形式的多自由度并联机构广义力及力矩测试装置
Nguyen et al. Compliance matrix of a single-bent leaf flexure for a modal analysis
Silva et al. Dynamic study of a bounded cantilevered nonlinear spring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applic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CN214426944U (zh) 多自由度振动试验装置
Acikgoz et al. A simple model to quantify rocking isolation
JP2753970B2 (ja) 重量体を支持している構造部材又は構造体の地震の横揺れと縦揺れに対するシュミレーション試験装置
Airouche et al. Experiment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ix DOF CGS, Algeria, shaking table system
Yang et al. An effective system-level vibration prediction analysis approach for data storage system chassis
JP6887821B2 (ja) モデル化方法及び振動応答解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