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3533A -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3533A
CN112833533A CN202011628420.6A CN202011628420A CN112833533A CN 112833533 A CN112833533 A CN 112833533A CN 202011628420 A CN202011628420 A CN 202011628420A CN 112833533 A CN112833533 A CN 112833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instant
outlet
boil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84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3533B (zh
Inventor
梁俊鸿
廖雄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6284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3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3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3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3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3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0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 F24H1/101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001Guiding means
    • F24H9/0015Guiding means in water channels
    • F24H9/0021Sleeves surrounding heating elements or heating pipes, e.g. pipes filled with heat transfer fluid, for guiding heated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8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1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F24H9/2028Continuous-flow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包括: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还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及即热开水机。本发明测控方法能使即热开水机满足出水温度高的用户需求和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适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 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水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背景技术】
即热开水机是一种热水无需等待、即按即出、不用反复加热区别于传统饮水机的一种高科技智能创新产品,一般使用时电压大约为220v左右,功率大约为2200W左右,即热开水机基本原理是对流动的水进行加热,通过对水流量和加热功率的调节,让出水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
即热开水机具有安全、环保、快捷、恒温等诸多好处,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和改进,比如:现有即热开水机技术是对流动的水进行加热,在加热器或出水口处设有温感器,控制器设定出水温度,工作时通过改变水流量或功率调节出水温度,设定开水温度都是低于沸点的,且按低海拔的沸点100℃为标准,因此无法达到更高的温度,对于沸点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地区,用户对于高于设定温度的用水需求则无法满足,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当低于开水设定温度时,水会沸腾,由于控制器设定的开水温度是固定的,所以水会一直沸腾,不能使用,因此厂家必须对销往不同海拔的地区的即热开水机进行不同的设定,使其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这就使得开水机在制备、调试、设定或销售无法做到统一作业或批量作业,给相应环节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从而解决了现有即热开水机因出水温度设定而导致使用时出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需求难以满足,对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该测控方法包括: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
本方法中,所述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的获取方式为本地获取或网络获取。
本方法中,所述本地获取具体是:控制即热开水机工作,使其出水达到沸点并出现部分汽化,持续检测出水的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对应的温度值即为本地沸点温度。
本方法中,所述控制即热开水机工作具体是:调节即热开水机工作功率或出水量。
本方法中,所述开水温度的确定方式是:即热开水机出水达到本地沸点温度时,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直至其出水不汽化,判定即热开水机此时出水的温度为开水温度。
本方法中,所述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的方式是:通过调节即热开水机工作功率或出水量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
本方法中,所述开水温度为本地沸点温度的0.9~1倍。
本方法中,所述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中:所述出水温度等于或低于开水温度。
本发明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通过检测即热开水机所在使用环境的本地沸点温度,并基于该本地沸点温度重新设定开水温度,并以重新设定的开水温度作为出水温度,控制即热开水机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即热开水机具有自检测和自设定功能,无需担心使用地沸点影响,能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且可根据需要设定开水温度,又能满足出水温度要求高的用户需求。
同时,基于以上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该测控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
本测控装置可实现上述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可与即热开水机相结合,使得即热开水机具有出水温度自检测和自设定功能,能满足出水温度高的用户需求和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可用于大批量生产、装卸和销售,无需考虑使用环境限制,且由于其可以检测和设定出水温度,从而降低了即热开水机元件精度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可简化即热开水机结构。
最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包括顺次管道连通的介质存储装置、介质抽取装置及发热体,发热体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还包括与介质抽取装置、发热体及温度感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上述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
本发明的即热开水机,在使用时可通过自检测和自设定功能,自动检测本地沸点温度和设定出水温度,从而能满足出水温度高的用户需求和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无需考虑使用环境限制,可用于大批量生产、装卸和销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膜加热方式);
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电磁加热方式);
图3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6的纵向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去除盖体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的横向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介质出口管509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中步骤 601的流程图;
图15是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中步骤 602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方式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方式的即热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其可以用于任何以液体介质进行发热、换热或散热的设备,如换热器、散热器、加热器、热交换机、豆浆机、烧水炉、饮水机、开水机、灌装机等,其中的液体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加热或产生换热效果的液体,如水、油、饮料、药液、化学溶剂等,当然也不排除本实施例的流道结构可以用于其它流体使用,如气体或液态气体,因本实施例主要考虑液态介质,而水为常见的液体介质,因此,后序涉及的介质在没有特殊说明时均可理解为水。
为使本发明的能更好的实施和理解,下述实施例内容均可采用上述的设备和介质进行替代说明,具体的,可以采用开水机特别是即热式开水机来理解,对应的液体介质可以是水。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包括套接的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之间形成介质流道103,且发热件 101和隔离件102至少一端的端部之间形成有一腔室104,该腔室104与介质流道103连通。本实施方式中,介质通过介质流道103时被发热件101加热,再通过腔室104将加热后的介质排出,实现介质的换热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套接指的是内外套设连接,如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可以是内外套设的一体式结构,又如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可以分别作为独立部件形成内外套设关系。
发热件101主要用于发热产生热量以对介质流道103 内介质加热。进一步的,发热件101可以是电热膜、加热带、加热片、加热板等可直接发热的结构或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加热而进行发热的结构,如电磁加热线圈的内部金属件(合金钢、不锈钢、碳钢、铸铁等),又如电阻加热的发热电阻等。进一步的,发热件101的长度和形状可根据隔离件102或介质流道103需要而设定,如可以设置成长条装、圆柱状、多边形柱状等。
隔离件102主要用于将介质隔离在介质流道103内部流动。进一步的,隔离件102可以采用任何耐高温、耐腐蚀、性质稳定的硬质材料制成,比如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石墨烯、玻璃碳等,或金属材料如合金钢(不锈钢)、碳钢、铸铁等;也可以采用一些隔热材料如隔热玻璃、铝合金、陶瓷等制成,以在需要时减少发热件101的热量散失,起隔离和隔热效果。
介质流道103主要作为介质的流道结构使用。进一步的,介质流道103可以是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的,也可以是在发热件101或隔离件102上形成的空腔结构。进一步的,介质流道103可以是连续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多个空间连通的不连续的结构。进一步的,介质流道103可以是环状、孔状等直流道结构;也可以是蛇形、螺旋形等异形流道结构。
腔室104主要用于用于介质和介质产生的蒸汽汽泡混合。进一步的,腔室104可以是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端部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空腔,也可以是发热件101和/或隔离件102端部通过车、铣、刨、钻等工艺形成的内凹空腔。进一步的,腔室104可以仅设置于介质流道103的出口端,用于介质和介质产生的蒸汽汽泡混合,形成一种水汽混合舱;也可以在介质流道103的进口端同样设置,从而在安装时无需考虑腔室104位置,可直接与其他结构配对进行安装,极为方便,还可用于内部介质工作时流向可能存在反向流动的流道结构需求,同时,进口端的腔室104还可作为介质流道103进口端的缓冲区,从而可以减缓介质冲击、流速,保证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不会损坏或局部压力过大,同时还可保证介质均匀、平稳的通过介质流道 103,提高换热率和受热均匀度。
由于腔室104主要用于介质和介质产生的蒸汽汽泡混合,因此,为保证其混合效果,其深度最好为3~10mm。具体的,该深度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如3mm、3.5mm、4mm、 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8mm、8.5mm、 9mm、9.5mm、10mm;具体的,该深度最好为4.5mm或5mm,从而保证流速、流量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的实现水汽混合,达到防止喷汽和断流的效果。
通过以上说明,本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通过发热件 101和隔离件102相互配合形成介质流道103,并至少在介质流道103出口端设置一腔室104,从而介质通过介质流道 103时与发热件101热交换而加热,当热能过大而使得介质产生部分蒸汽时,腔室104能将较大的蒸汽汽泡与介质混合为细小的汽泡和介质,介质通过腔室104再排出时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喷汽或因喷汽原因引起的介质断流现象,提高了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整体用户体验提升。如有必要,还可结合其它现有技术结构如水汽分离器进行水汽分离,获得无汽泡的加热介质。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为加强腔室104对介质和蒸汽汽泡的混合效果,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还包括有流道隔离件105,流道隔离件105设置于介质流道103内,用于使介质流道103内介质形成旋流。
具体的,流道隔离件105可以是单独的结构,可通过压紧、焊接等设置于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之间;也可以是由发热件101面向隔离件102的一侧或隔离件102面向发热件101的一侧向外凸出的凸起结构。具体的,流道隔离件105为压紧于发热件101和隔离件102之间的螺旋隔离件,螺旋隔离件可以为螺旋线、螺旋绳或螺旋条等呈螺旋形的结构,螺旋隔离件将介质流道103隔离成螺旋形介质流道,介质通过螺旋形介质流道时随其旋转的流动,形成旋流,在介质排出至腔室104内依然处于旋转状态,通过旋转状态增加介质与蒸汽汽泡的混合效果。
本发明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具体结构也有所不同,下面,本发明将分别基于膜加热方式和电磁加热方式分别对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进行进一步结构说明。
参见图3,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用于膜加热方式,主要提供了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200,包括发热件201和套接在发热件201内部的隔离件202,发热件201为电热膜,发热件201的发热面或发热端朝向隔离件202设置,发热件201和隔离件202之间形成介质流道203,介质流道203内设置有流道隔离件205,流道隔离件205为设置于发热件201和隔离件202之间的螺旋隔离件,且发热件201和隔离件202至少一端的端部之间形成有一用于介质和介质产生的蒸汽汽泡混合的腔室204,该腔室204与介质流道203连通。
作为补充,发热件201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介质进口 2011和介质出口2022,介质进口2011和介质出口2022分别连通于介质流道203两端,且至少介质出口2022一端设置有腔室204以将介质出口2022和介质流道203连通。介质进口2011和介质出口2022分别作为介质进出介质流道20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可与外部介质管路连通形成完整通路。具体的,发热件201两端可以是发热件201的两端端部,也可以是发热件201的两端的侧部,具体不做限定。
液体介质流道结构200可应用于膜加热方式,介质从介质进口2011进入介质流道203,通过介质流道203时与发热件201进行热交换加热,并在螺旋隔离件作用下形成旋流,在进入腔室204后,加热后介质及介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汽泡因旋流作用在腔室204内形成旋转的流动状态,将蒸汽汽泡和介质充分混合,再由介质出口2022排出,排出时不会发生喷汽或因喷汽原因引起的介质断流现象,提高了液体介质流道结构2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整体用户体验提升。
参见图4,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用于电磁加热方式,主要提供了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300,包括发热件301和套接在发热件301外部的隔离件302,发热件301为不锈钢金属件,隔离件302为隔热玻璃,发热件301和隔离件302之间形成介质流道303,介质流道303内设置有流道隔离件305,流道隔离件305为设置于发热件301和隔离件302之间的螺旋隔离件,且发热件 301和隔离件302至少一端的端部之间形成有一用于介质和介质产生的蒸汽汽泡混合的腔室304,该腔室304与介质流道303连通。
作为补充,隔离件302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介质进口 3021和介质出口3022,介质进口3021和介质出口3022分别连通于介质流道303两端,且至少介质出口3022一端设置有腔室304以将介质出口3022和介质流道303连通。介质进口3021和介质出口3022分别作为介质进出介质流道30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可与外部介质管路连通形成完整通路。具体的,隔离件302两端可以是隔离件302的两端端部,也可以是隔离件302的两端的侧部,具体不做限定。
液体介质流道结构300的发热件301在外部电磁线圈作用下切割磁感线产生热量,从而可对介质流道303内介质加热。由于液体介质流道结构300的介质流动情况、效果与液体介质流道结构200基本相同,此处不再累述,具体可参照液体介质流道结构200相关说明。
本发明中,现有液体介质流道结构或上述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应用于电磁加热方式时,由于电磁线圈工作时会造成大量热量,如不及时对电磁线圈散热,现有液体介质流道结构或上述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及其构成的产品就会出现高温烧损甚至爆裂等问题。因此,本发明还针对电磁线圈散热问题做了改进。
具体的,参见图5,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线圈冷却结构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以下简称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400,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400 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发热件401、隔离件402、导热件 404及电磁线圈405;其中,所述发热件401和隔离件402 之间形成有介质流道403;所述隔离件402和导热件404之间形成有与介质流道403相独立的冷却腔室406。工作时冷却腔室406内通入流动的冷媒介质,导热件404将电磁线圈 405的热量吸附并传递至冷却腔室406一侧,通过流动的冷媒介质带走热量,降低电磁线圈405工作热量。
具体的,因发热件401、隔离件402、介质流道403在上述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和液体介质流道结构300中已经详细说明,故此处不再累述,具体可参照上述相关说明。可理解的,冷媒介质可以是水、导热油、R410等冷媒物质。
导热件404用于将电磁线圈405热量吸附并通过冷媒介质带走热量。进一步的,导热件404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如陶瓷、铜、铝、铝合金等制成,从而可以快速将电磁线圈405热量吸附并通过其内部冷媒介质吸附带走,降低电热线圈405热量,起到很好的热量传递作用。
电磁线圈405用于通电产生磁感应线以对发热件401 进行电磁加热。进一步的,电磁线圈405可以排绕在导热件404外侧,从而可以将工作热量更好的传递至导热件404 进行散热。
冷却腔室406用于通入流动的冷媒介质,利用流动的冷媒介质带走电磁线圈405工作热量。进一步的,冷却腔室406可以是隔离件402和导热件404之间间隔形成的空腔,也可以是隔离件402和/或导热件404相对的一侧内凹形成的腔体结构。
本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400通过设置单独的冷却腔室406,从而通过向冷却腔室406内导入流动的冷媒介质而带走电磁线圈405工作热量,并且导热件404导热效率高,电磁线圈405工作热量散失快,冷却效果好,提高了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400整体结构安全性,降低了其出现烧损、爆裂的风险。
第二个实施方式中,隔离件402的两端部还分别设置有介质进口4021和介质出口4022,介质进口4021和介质出口4022分别连通于介质流道403两端。需要说明的是,介质进口4021和介质出口4022的具体结构、位置或作用可参照上文介质进口3021和介质出口3022,此处不再累述。
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导热件404的两端部还设置有与冷却腔室406均连通的冷媒进口管4041和冷媒出口管 4042。具体的,冷媒进口管4041和冷媒出口管4042分别用于冷媒介质的进口管和冷媒介质的出口管,用于通入冷媒介质至冷却腔室406内吸附导热件404的热量,冷媒进口管 4041和冷媒出口管4042可以与外部冷媒介质供应系统连通形成一个冷媒介质循环系统。进一步的,冷媒进口管 4041和冷媒出口管4042可以设置于导热件404的两端顶部和/或两端侧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可行的情况下,冷媒进口管4041 和冷媒出口管4042还可与介质流道403管路连通,直接利用介质流道403内待加热介质作为冷媒介质散热,起到降低能耗、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基于此,参见图6、图7及图8,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发热件501、隔离件502、导热件504及电磁线圈505;其中,所述发热件 501和隔离件502之间形成有介质流道503;所述隔离件502 和导热件504之间形成有与介质流道503相连通的冷却腔室506,隔离件502的两端部还分别设置有介质进口5021 和介质出口5022,且介质进口5021和介质出口5022与冷却腔室506连通。工作时介质通过介质进口5021进入冷却腔室506换热,再通过介质流道503加热后从介质出口5022 排出,利用介质直接作为冷媒进行换热,降低电磁线圈405 工作热量。
结合图9-图11所示,隔离件502外侧还设置有第二隔离件5023,第二隔离件5023将冷却腔室506隔离成连通的第一腔室5061和第二腔室5062,其中的第一腔室5061与介质进口5021连通,所述第二腔室5062与介质流道503连通。第二隔离件5023可以作为单独的结构直接压紧于隔离件 502和导热件504之间,也可以是作为隔离件502向外凸出的延伸部分或作为导热件504内侧向外凸出的延伸部分。
具体的,第二隔离件5023为对称设于第二隔离件502 外侧的突出部,为了实现第一腔室5061和第二腔室5062 连通,第二隔离件5023的长度短于隔离件502,即第二隔离件5023位于介质进口5021的端部位置不隔断冷却腔室 506,具体如图8、图9及图11中b处所示位置,同时为了实现冷却腔室506和介质流道503连通,第一腔室5061与所述进水口介质进口5021连通,具体如如图8、图9及图11中a处所示位置,第二腔室5062则与介质流道503连通,具体如图8、图11中c处所示位置,从而形成a→b→c的介质流动方式,具体为:介质先从介质进口5021进入冷却腔室506,经过a处位置进入第一腔室5061,并通过b处位置进入第二腔室5062,再通过c处位置进入介质流道503,最后通过介质流道503后从介质出口5022排出,实现线圈冷却和介质换热双作用,换热效率高。
为保证介质按照a→b→c的介质流动方式流动,隔离件 502位于介质进口5021一侧内部还密封设置有将介质流道 503与第一腔室5061密封隔离的密封件5024。密封件5024用于将介质进口5021与介质流道503密封隔离,从而介质在通过介质进口5021处进入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 后,会先进入第一腔室5061而不会直接进入介质流道503,从而可以使介质均按照a→b→c的介质流动方式流动,进一步提高对电磁线圈505的冷却,降低电磁线圈505的功率。
为保证介质按照a→b→c的介质流动方式流动而不出现乱流,同时保证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的密封性,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还包括有两个相同结构的盖体507,盖体507密封盖设于发热件501、隔离件502、导热件504的两端。具体的,盖体507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导热件504活动连接,以便拆卸。
进一步的,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还包括有与介质进口5021连通的介质进口管508,及与介质出口5022 连通的介质出口管509,介质进口管508和介质出口管509 均贯穿盖体507。具体的,介质进口管508用于与介质进口 5021连通通入介质,并可与外部介质供应管路连接,实现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与介质供应管路的快速连接。介质出口管509用于与介质出口5022连通排出介质,并可与外部介质供应管路连接,实现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与介质供应管路的快速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中发热件501和隔离件502端部之间同样可加入水汽混合舱(由于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已经充分说明,此处不再累述)结构,组成具有冷却结构和水汽混合舱结合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并在该液体介质流道结构中还可加入上述的盖体507、介质进口管508和介质出口管509时,由于水汽混合舱设置于介质出口5022一侧。可理解的,发热件501和隔离件502 之间还可加入螺旋形的流道隔离件5010,从而将介质流道 503隔离成螺旋形介质流道。
因此,参见图12,此时的介质出口管509可设计成以下结构:介质出口管509包括管体部5091及设置于管体部5091一端外部的定位部5092,所述管体部5091密封套设于介质出口5022一侧的盖体507中部,且盖体507压紧于定位部5092上,所述介质出口管509的管体部5091设置定位部 5092的一端抵紧于发热件501端部。具体的,管体部5091 作为主体管路,用于介质流动,其外部的定位部5092可以是伸出管体部5091的突起、凸块、板体等,当盖体507密封时,盖体507内侧压紧于定位部5092上,从而对盖体507 进行定位,避免盖体507过度连接,同时,定位部5092还可作为水汽混合舱的高度定位结构,其设置于管体部5091 一端且与该端端口存在一定间距,且由于出水管介质出口管509的管体部5091设置定位部5092的一端抵紧于发热件 501端部,从而在安装后可以通过定位部5092与其安装端端口的不变间距作为水汽混合舱的高度,进而在装卸时无需再考虑或测量水汽混合舱高度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装卸便利性。
具体的,管体部5091设置定位部5092的一端圆周还设置有若干进水缺口50911。进水缺口50911直接位于水汽混合舱内,从而旋转的介质可以更好的进入管体部5091,并且不影响水汽混合舱的水汽混合作用。
可理解的,当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500中两端均存在水汽混合舱时,介质进口管508和介质出口管509结构相同,所述介质进口管508设置定位部(图中未示出)的一端抵紧于密封件5024端部,从而可以对应相应端部的盖体507或水汽混合舱进行高度安装定位。
以上即为本发明关于液体介质流道结构(100、200、300)及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400、500)的具体结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殊说明或明显几者不可结合的的情形,几者结构均可相互结合组成多种类似结构的流道结构,由于组合较多,本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和累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600,该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600包括:
步骤601、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
步骤602、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
步骤603、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
本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600可应用于现有开水机、即热开水机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介质流道结构构成的即热开水机产品。
步骤601主要用于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具体的,本地沸点温度为即热开水机工作时所在区域的沸点温度,可以通过网络或本地两种方式进行获取。其中,网络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通过互联网、蓝牙、WIFI、NFC等获取,也可以是直接通过设置于即热开水机中的网络通信模块获取;本地获取方式一种是通过本地网络或设备进行获取,此部分与网络获取方式基本相同,另一种则是通过即热开水机自行检测获取。
如图14所示,当采用本地获取方式时,步骤601具体可以是:
步骤6011、控制即热开水机工作,使其出水达到沸点并出现部分汽化;
步骤6012、持续检测出水的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对应的温度值即为本地沸点温度。
步骤6011主要是用于控制即热开水机达到沸点并出现部分汽化。具体的,所述控制即热开水机工作具体是指调节(增大或减小)即热开水机工作功率或出水量。
步骤6012主要用于确定本地沸点温度。具体的,当出水达到沸点并出现部分汽化时即检测出水的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值处于稳定或基本平稳,此时检测到的温度值即为本地沸点温度。
步骤602主要用于确定开水温度,并保证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开水温度即指即热开水机对水加热后,水已经达到了可以出水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最高的开水温度,以满足需高温度出水的需求,步骤602中的开水温度最好接近但不超过本地沸点温度。接近但不超过,可以理解为开水温度可以设定或处于一个温度范围内,其最大值是不大于本地沸点温度的,而最小值又是接近该本地沸点温度的,比如:设开水温度为T,本地沸点温度为T1,则AT1≤T≤T1,其中的0<A≤1,且可以是非整数,具体的A可根据客户需求、环境限制等进行调整。具体的,A可以取0.9~1,从而开水温度T为T=0.9~1T1,也即开水温度T为本地沸点温度T1的 0.9~1倍,此开水温度T即可作为接近但不超过本地沸点温度T1的温度。
如图15所示,具体的步骤602中,开水温度的确定包括以下步骤:
6021、即热开水机出水达到本地沸点温度时,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直至其出水不汽化;
6022、判定即热开水机此时出水的温度为开水温度。
步骤6021主要用于获取开水温度,开水温度的确定标准即逐渐降低即热开水机工作功率或出水量,直至出水不汽化。
步骤6022则基于出水不汽化的确定标准判定出水不汽化时对应温度为开水温度。
步骤603主要用于以步骤602中确定的开水温度作为即热开水机的出水温度。具体的,可以是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出水温度储存数据,作为其以后工作的最终出水温度,也可以是以接近但不超过开水温度的某一温度值或某一范围值进行出水。接近但不超过在步骤602中已经进行了说明,此处不再累述。
综上,本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600通过检测即热开水机所在使用环境的本地沸点温度,并基于该本地沸点温度重新设定开水温度,并以重新设定的开水温度作为出水温度,控制即热开水机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即热开水机具有自检测和自设定功能,无需担心使用地沸点影响,能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且可根据需要设定开水温度,又能满足出水温度要求高的用户需求。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该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
确定单元702,用于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
控制单元703,用于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
可理解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 中的获取单元701、确定单元702及控制单元703相关作用和功能与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600中的相关步骤等同,故本实施方式不再累述。
本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可以当做一种电控、测控、测定模块或装置等,基于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即可实现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600对应的功能和作用,可将该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与即热开水机的结构或即热开水机的电控系统相结合,构成一种全新的控制系统,从而使得即热开水机具有自检测功能,能满足要求出水温度高的用户使用,并自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
最后,如图17所示,本发明第六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即热开水机800,包括顺次管道连通的介质存储装置 801、介质抽取装置802及发热体803,发热体803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804;还包括与介质抽取装置802、发热体803及温度感应装置804信号连接的电控系统805,所述电控系统805包括上述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
介质存储装置801用于即热开水机800的介质储存。具体的,介质存储装置801可以是存储桶、存储罐、存储箱等介质存储结构。
介质抽取装置802用于抽取介质,具体可以是介质抽取装置802可以是电动泵、抽水泵、提取泵等可抽取介质的泵体结构或动力结构。
发热体803主要用于发热以加热介质。具体的,发热体803可以采用上述所有介质流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而组成,从而使得即热开水机800也具有相应介质流道结构特点。
温度感应装置804用于检测或感应发热体803的出水口处温度。具体的,温度感应装置24可以是热电偶传感器或N T C传感器。
电控系统805则用于控制即热开水机800整体的工作状态、流量状态。
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则可用于即热开水机800的出水温度自检测和自设定。具体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可以通过控制介质抽取装置802开闭程度或功率,调节即热开水机800的出水量和出水温度,还可以通过温度感应装置804实时获取出水温度,便于即热开水机800工作功率、出水温度、出水量的控制和调节。
本即热开水机800由于具有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700,具有自检测功能,进而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出水温度,能满足要求出水温度高的用户使用,并自适应不同海拔的使用环境。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人的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控方法包括:
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
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
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的获取方式为本地获取或网络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获取具体是:
控制即热开水机工作,使其出水达到沸点并出现部分汽化,持续检测出水的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对应的温度值即为本地沸点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即热开水机工作具体是:
调节即热开水机工作功率或出水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温度的确定方式是:
即热开水机出水达到本地沸点温度时,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直至其出水不汽化,判定即热开水机此时出水的温度为开水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的方式是:
通过调节即热开水机工作功率或出水量降低即热开水机出水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温度为本地沸点温度的0.9~1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中:
所述出水温度等于或低于开水温度。
9.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控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即热开水机工作时的本地沸点温度;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获取的本地沸点温度,确定开水温度,该开水温度低于或等于本地沸点温度;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即热开水机以开水温度作为工作时的出水温度。
10.一种即热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管道连通的介质存储装置、介质抽取装置及发热体,发热体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
还包括与介质抽取装置、发热体及温度感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装置。
CN202011628420.6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Active CN112833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420.6A CN112833533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420.6A CN112833533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3533A true CN112833533A (zh) 2021-05-25
CN112833533B CN112833533B (zh) 2024-06-14

Family

ID=7592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8420.6A Active CN112833533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3533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370A (en) * 1986-11-05 1989-09-19 Verheijen, B.V. Device for supplying hot water
DE102005025255B3 (de) * 2005-06-02 2006-12-07 Lutz Giech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mechanischer Energie
CN101063497A (zh) * 2007-06-04 2007-10-31 陈国顺 隔热电磁头
CN101216211A (zh) * 2007-01-05 2008-07-09 超人集团有限公司 快速热水器
CN202133087U (zh) * 2011-06-27 2012-02-01 牛玉刚 即热式电磁热水装置
CN203253060U (zh) * 2013-03-04 2013-10-30 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 磁刺激线圈外水循环冷却装置
CN108518851A (zh) * 2018-06-12 2018-09-11 佛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
CN108645012A (zh) * 2018-07-02 2018-10-12 中山市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
CN108679827A (zh) * 2018-06-12 2018-10-19 佛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CN208920576U (zh) * 2018-05-24 2019-05-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加热装置
CN111665281A (zh) * 2020-03-24 2020-09-15 广东吉宝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即热式开水机的沸点判断机构
CN112099550A (zh) * 2020-08-18 2020-12-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加热电器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14746494U (zh) * 2020-12-31 2021-11-16 梁俊鸿 一种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即热开水机
CN214841705U (zh) * 2020-12-31 2021-11-23 梁俊鸿 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即热开水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370A (en) * 1986-11-05 1989-09-19 Verheijen, B.V. Device for supplying hot water
DE102005025255B3 (de) * 2005-06-02 2006-12-07 Lutz Giech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mechanischer Energie
CN101216211A (zh) * 2007-01-05 2008-07-09 超人集团有限公司 快速热水器
CN101063497A (zh) * 2007-06-04 2007-10-31 陈国顺 隔热电磁头
CN202133087U (zh) * 2011-06-27 2012-02-01 牛玉刚 即热式电磁热水装置
CN203253060U (zh) * 2013-03-04 2013-10-30 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 磁刺激线圈外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08920576U (zh) * 2018-05-24 2019-05-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加热装置
CN108679827A (zh) * 2018-06-12 2018-10-19 佛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CN108518851A (zh) * 2018-06-12 2018-09-11 佛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
CN108645012A (zh) * 2018-07-02 2018-10-12 中山市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
CN111665281A (zh) * 2020-03-24 2020-09-15 广东吉宝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即热式开水机的沸点判断机构
CN112099550A (zh) * 2020-08-18 2020-12-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加热电器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14746494U (zh) * 2020-12-31 2021-11-16 梁俊鸿 一种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即热开水机
CN214841705U (zh) * 2020-12-31 2021-11-23 梁俊鸿 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即热开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3533B (zh) 2024-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4571B2 (en) Tankless water heater
US10077919B2 (en) Storage boiler
CN203898082U (zh) 压力式液体速热器
CN101762011A (zh) 一种即热式煮水装置
CN214746494U (zh) 一种冷却式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即热开水机
CN214841705U (zh) 一种液体介质流道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即热开水机
CN107091526B (zh) 即时沸腾热水系统
CN112833533A (zh) 一种即热开水机出水沸点温度的测控方法、装置及即热开水机
CN103876635A (zh) 压力式液体速热器
CN204187834U (zh) 一种水箱及热泵热水器
CN106774748A (zh) 服务器刀箱
CN201599929U (zh) 双内胆速热电热水器
CN202955851U (zh) 一种带有循环水冷装置的即热式加热器
CN208952391U (zh) 一种电磁加热水装置
CN201225749Y (zh) 即热式饮水机装置
EP1566598A1 (en) Instant electric water heater
CN208925935U (zh) 一种即热式饮水机及其加热装置
CN212457412U (zh) 一种抑垢防漏电储能活水厨宝
CN211484099U (zh) 一种集成式速热饮水机加热模块
CN104197515A (zh) 一种水箱、热泵热水器及控制方法
CN204483868U (zh) 一种即热式泡茶机
CN108253613A (zh) 液体加热器
CN214307591U (zh) 能供应开水和温开水的饮水设备
CN218474464U (zh)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CN104964429B (zh) 一种封闭式高效蒸发‑冷凝即热式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