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3516B -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3516B
CN112833516B CN202110083659.8A CN202110083659A CN112833516B CN 112833516 B CN112833516 B CN 112833516B CN 202110083659 A CN202110083659 A CN 202110083659A CN 112833516 B CN112833516 B CN 112833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witch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lin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36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3516A (zh
Inventor
梁钊
程绍江
王广
时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36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3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3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3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3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3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旨在解决如何消除空调内外机中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以提高空调内外机的通讯质量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在内机通讯电路和外机通讯电路中分别设置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以在通讯过程的高低通讯电平信号的传递过程中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对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进行释放,即使提高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速率,也不会影响上述线间电容的释放过程,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严重影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质量的缺陷。

Description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线路较长时,在通讯过程中通讯线与电源零线(N线)之间会产生线间电容,由于线间电容对高频电路产生较大的电路干扰,因此在提高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速率时,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会严重影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质量。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本发明,以提供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如何消除空调内外机中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以提高空调内外机的通讯质量的技术问题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包括内机通讯电路和外机通讯电路,所述内机通讯电路包括内机信号发送电路和内机信号接收电路,所述外机通讯电路包括外机信号发送电路和外机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内机信号发送端、内机信号传输单元和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所述内机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将所述高电平通讯信号经所述通讯线传输至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电路;所述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用于在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所述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所述通讯线与所述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
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外机信号发送端、外机信号传输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所述外机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将所述高电平通讯信号经所述通讯线传输至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电路;所述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用于在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所述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所述通讯线与所述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机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电控开关和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包括第二电控开关、二极管、电容器和第二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一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内机通讯电路的供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述通讯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阴极通过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电路与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与所述供电电压输出端和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阴极分别与所述通讯线和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
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机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三电控开关和第三光电耦合器,所述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包括第四电控开关和第四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三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外机通讯电路的供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阴极与所述通讯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阳极通过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电路与电源连接;
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与所述供电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分别与模拟地和所述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述通讯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内机信号接收端、第五电控开关和第五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与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是所述第五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是所述第五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机通讯电路还包括内机电源滤波电路,所述内机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火线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外机信号接收端、第六电控开关和第六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所述第六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六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与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是所述第六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是所述第六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机通讯电路还包括外机电源滤波电路,所述外机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二滤波电容;
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火线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连接;
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控开关、所述第二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五电控开关均是NPN型三极管。
在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均是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六电控开关是PNP型三极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外机通讯电路,每个所述室内机中分别设置有上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内机通讯电路。
本发明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在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在内机通讯电路和外机通讯电路中分别设置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可以在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电连接释放,在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并不会影响高电平通讯信号的正常传输;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可以在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电连接释放,在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并不会影响高电平通讯信号的正常传输。通过设置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就可以在通讯过程的高低通讯电平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实现对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进行释放,即使提高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速率,也不会影响上述线间电容的释放过程,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严重影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质量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主要结构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机通讯电路的主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外机通讯电路的主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内机信号发送电路;12:内机信号接收电路;21:外机信号发送电路;22:外机信号接收电路;111:内机信号发送端;112: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3: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1:外机信号发送端;212: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3: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模块”、“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
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空调内外机通讯包括“内机发外机收”(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通讯信号,室外机接收室内机发送的通讯信号)和“外机发内机收”(室外机向室内机发送通讯信号,室内机接收室外机发送的通讯信号)这两个通讯过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内机与室外机均是采用发送高低电平通讯信号的方式进行通讯信号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指的是在通讯过程中携带了通信信息的信号并且只有高电平通讯信号才能经通讯线传输至室外机/室内机;低电平通讯信号指的是在通讯过程中没有携带通信信息的信号并且低电平通讯信号无法经通讯线传输至室外机/室内机。例如: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那么室内机在接收到高电平通讯信号后会根据该信号中的通信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例调整压缩机频率等)。
第一电控开关、第二电控开关、第三电控开关、第四电控开关、第五电控开关和第六电控开关可以是半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如三极管,也可以是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IGCT)等器件。同时,这些电控开关均为三端器件,如三极管包括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MOSFET包含源极、漏极和门极,IGBT包含集电极、发射极和栅极,IGCT包含集电极、发射极和栅极。其中,源极、漏极、集电极和发射极是主电极,基极、门极和栅极是控制极。为了清楚描述功率子模块的结构,本发明中将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描述为第一主电极(如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MOSFET的漏极和IGBT的集电极),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描述为第二主电极(如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MOSFET的源极和IGBT的发射极)。
目前常规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在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线路较长时,无法有效消除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由于线间电容对高频电路产生较大的电路干扰,因此在提高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速率时,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会严重影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质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内机通讯电路和外机通讯电路中分别设置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可以在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电连接释放,在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并不会影响高电平通讯信号的正常传输;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可以在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电连接释放,在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并不会影响高电平通讯信号的正常传输。通过设置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就可以在通讯过程的高低通讯电平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实现对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进行释放,即使提高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速率,也不会影响上述线间电容的释放过程,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严重影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的通讯质量的缺陷。
参阅附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主要包括内机通讯电路和外机通讯电路。内机通讯电路主要包括内机信号发送电路11和内机信号接收电路12,内机信号发送电路11可以包括内机信号发送端111、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2和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2。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2可以用于在内机信号发送端111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将高电平通讯信号经通讯线传输至外机信号接收电路22。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3可以用于在内机信号发送端111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通过设置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3就可以在通讯过程的高低通讯电平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实现对室内机的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进行释放。外机通讯电路主要包括外机信号发送电路21和外机信号接收电路22。外机信号发送电路21可以包括外机信号发送端211、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2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2可以用于在外机信号发送端211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将高电平通讯信号经通讯线传输至内机信号接收电路12。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可以用于在外机信号发送端211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就可以在通讯过程的高低通讯电平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实现对室外机的通讯线与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进行释放。
下面结合附图2,对内机通讯电路进行具体说明。
一、对内机信号发送电路11中的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2和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3进行具体说明。
1、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2
在本实施例中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2可以包括第一电控开关N1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1。
第一电控开关N1的控制极与内机信号发送端TX1连接,第一电控开关N1的第一主电极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第一电控开关N1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GND)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发光器的阳极与内机通讯电路的供电电压输出端(+5V)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受光器的阳极与通讯线S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受光器的阴极通过内机信号接收电路(图2中器件N5和U5组成的电路)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连接。
其中,第一电控开关N1的第一主电极是第一电控开关N1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第一电控开关N1的第二主电极是第一电控开关N1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控开关N1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第一主电极是集电极,NPN型三极管的第二主电极是发射极。
内机信号传输单元112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内机信号发送端TX1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一电控开关N1导通,使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的发光器导通输出光信号,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受光器接收到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耦合器导通),进而与内机通讯电路中的通讯线形成通路。
当内机信号发送端TX1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一电控开关N1截止,进而也不会使第一光电耦合器U1导通输出电信号,即不会与内机通讯电路中的通讯线形成通路。
2、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3
在本实施例中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3可以包括第二电控开关N2、二极管D5、电容器C和第二光电耦合器U2。
第二电控开关N2的控制极与内机信号发送端TX1连接,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一主电极分别与供电电压输出端(+5V)和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GND)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发光器的阳极与供电电压输出端(+5V)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受光器的阳极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受光器的阴极分别与通讯线S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电容器C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二主电极连接,电容器C的第二端连接于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发光器的阴极之间。
其中,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一主电极是第二电控开关N2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二主电极是第二电控开关N2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控开关N2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第一主电极是集电极,NPN型三极管的第二主电极是发射极。
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113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内机信号发送端TX1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二电控开关N2导通,由于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GND)连接,因此在第二电控开关N2导通后供电电压输出端输出的+5V电压并不会施加到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器上而是经第二电控开关N2输入至模拟地(GND),进而也不会使第二光电耦合器U2导通,即不会接通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的电连接,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也不会进行释放。
当内机信号发送端TX1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二电控开关N2截止,供电电压输出端(+5V)、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器、电容器C和模拟地(GND)形成通路,在供电电压输出端输出的+5V电压的控制下使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器导通输出光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受光器接收到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耦合器导通),从而接通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的电连接,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上述电连接进行释放。进一步,由于在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发光器的阴极与第二电控开关N2的第二主电极之间设置有电容器C,只有在电容器C充电时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器才能形成导通回路,即能够正常导通光耦,而在充电器C满电时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器无法形成导通回路,即无法正常导通光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电容器C的充电时间,来控制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的电连接接通时间,即控制线间电容的释放时间。
二、对内机信号接收电路12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内机信号接收电路12可以包括内机信号接收端RX1、第五电控开关N5和第五光电耦合器U5。
第五电控开关N5的控制极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1中受光器的阴极连接,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一主电极与第五光电耦合器U5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第五光电耦合器U5中发光器的阳极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五光电耦合器U5中的受光器与内机信号接收端RX1连接,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二主电极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连接。
其中,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一主电极是第五电控开关N5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二主电极是第五电控开关N5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电控开关N5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第一主电极是集电极,NPN型三极管的第二主电极是发射极。
内机信号接收电路12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外机发内机收”的通讯过程中,需要使内机信号发送端TX1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以便第一光电耦合器U1保持导通状态,与内机通讯电路中的通讯线形成通路。当外机通讯电路通过通讯线S向内机通讯电路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后,在该高电平通讯信号的控制下外机通讯电路中的第三电控开关N3和第三光电耦合器U3顺次导通,进而就可以形成一个由“电源火线L、第六电控开关P6、第三光电耦合器U3、通讯线S、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五电控开关N5和电源零线N”的通讯导通回路。与此同时,上述通讯导通回路中的电流还会经电源零线N和二极管D2输入至第五光电耦合器U5中发光器的阳极,使第五光电耦合器U5导通,进而使内机信号接收端RX1导通,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
继续参阅附图2,在本实施例中内机通讯电路还可以包括内机电源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内机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稳压二极管ZD1和第一滤波电容E1。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火线L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二主电极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第五光电耦合器U5中发光器的阳极以及第二光电耦合器U2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二主电极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电源(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一滤波电容E1的负极与第五电控开关N5的第二主电极连接,第一滤波电容E1的正极与(图2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交流电源的负极电源经内机电源滤波电路滤波后为内机通讯电路供电。
下面结合附图3,对外机通讯电路进行具体说明。
一、对外机信号发送电路21中的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2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进行具体说明。
1、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2
在本实施例中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2可以包括第三电控开关N3和第三光电耦合器U3。
第三电控开关N3的控制极与外机信号发送端TX2连接,第三电控开关N3的第一主电极与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第三电控开关N3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GND)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发光器的阳极与外机通讯电路的供电电压输出端(+5V)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受光器的阴极与通讯线S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受光器的阳极通过外机信号接收电路(图3中器件N6和U6组成的电路)与电源(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连接。
其中,第三电控开关N3的第一主电极是第三电控开关N3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第三电控开关N3的第二主电极是第三电控开关N3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控开关N3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第一主电极是集电极,NPN型三极管的第二主电极是发射极。
外机信号传输单元212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外机信号发送端TX2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三电控开关N3导通,使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的发光器导通输出光信号,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受光器接收到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耦合器导通),进而与外机通讯电路中的通讯线形成通路。
当外机信号发送端TX2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三电控开关N3截止,进而也不会使第三光电耦合器U3导通输出电信号,即不会与外机通讯电路中的通讯线形成通路。
2、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
在本实施例中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可以包括第四电控开关N4和第四光电耦合器U4。
第四电控开关N4的控制极与外机信号发送端TX2连接,第四电控开关N4的第一主电极分别与供电电压输出端(+5V)和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发光器的阳极连接,第四电控开关N4的第二主电极分别与模拟地(GND)和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通讯线S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受光器的阴极与电源(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
其中,第四电控开关N4的第一主电极是第四电控开关N4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第四电控开关N4的第二主电极是第四电控开关N4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电控开关N4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第一主电极是集电极,NPN型三极管的第二主电极是发射极。
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213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外机信号发送端TX2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第四电控开关N4导通,由于第四电控开关N4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GND)连接,因此在第四电控开关N4导通后供电电压输出端输出的+5V电压并不会施加到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的发光器上而是经第四电控开关N4输入至模拟地(GND),进而也不会使第四光电耦合器U4导通,即不会接通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的电连接,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也不会进行释放。
当外机信号发送端TX2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第四电控开关N4截止,供电电压输出端(+5V)、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的发光器和模拟地(GND)形成通路,在供电电压输出端输出的+5V电压的控制下使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的发光器导通输出光信号,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的受光器接收到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耦合器导通),从而接通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的电连接,通讯线S与电源零线N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上述电连接进行释放。
二、对外机信号接收电路22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外机信号接收电路22可以包括外机信号接收端RX2、第六电控开关P6和第六光电耦合器U6。
第六电控开关P6的控制极与第三光电耦合器U3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二主电极与第六光电耦合器U6中发光器的阳极连接,第六光电耦合器U6中发光器的阴极与电源(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六光电耦合器U6中的受光器与外机信号接收端RX2连接,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一主电极与电源(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连接。
其中,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一主电极是第六电控开关P6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二主电极是第六电控开关P6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电控开关P6是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的第一主电极是发射极,PNP型三极管的第二主电极是集电极。
外机信号接收电路22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内机发外机收”的通讯过程中,需要使外机信号发送端TX2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以便第三光电耦合器U3保持导通状态,与外机通讯电路中的通讯线形成通路。当内机通讯电路通过通讯线S向外机通讯电路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后,在该高电平通讯信号的控制下内机通讯电路中的第一电控开关N1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1顺次导通,进而就可以形成一个由“电源火线L、第六电控开关N6、第三光电耦合器U3、通讯线S、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五电控开关N5和电源零线N”的通讯导通回路。与此同时,上述通讯导通回路中的电流还会经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二主电极输入至第六光电耦合器U6中发光器的阳极,使第六光电耦合器U6导通,进而使外机信号接收端RX2导通,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
继续参阅附图3,在本实施例中外机通讯电路还可以包括外机电源滤波电路,如图3所示,外机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二稳压二极管ZD2和第二滤波电容E2。
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与电源(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火线L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六电控开关N2的第一主电极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源(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第六光电耦合器U6中发光器的阴极以及第四光电耦合器U4中受光器的阴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与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一主电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与(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第二滤波电容E2的正极与第六电控开关P6的第一主电极连接,第二滤波电容E2的负极与(图3中电源零线N和电源火线L连接的电源)的电源零线N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交流电源的正极电源经外机电源滤波电路滤波后为外机通讯电路供电。
至此,已完成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中内机通讯电路与外机通讯电路的具体介绍和说明。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空调器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包括室外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室内机;其中,室外机中设置有前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实施例所述的外机通讯电路,每个室内机中分别设置有前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实施例所述的内机通讯电路。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前述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中的各个电路/单元进行适应性地拆分或合并。对具体电路/单元的这种拆分或合并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或合并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包括内机通讯电路和外机通讯电路,所述内机通讯电路包括内机信号发送电路和内机信号接收电路,所述外机通讯电路包括外机信号发送电路和外机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内机信号发送端、内机信号传输单元和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所述内机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将所述高电平通讯信号经通讯线传输至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电路;所述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用于在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所述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所述通讯线与所述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
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外机信号发送端、外机信号传输单元和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所述外机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将所述高电平通讯信号经所述通讯线传输至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电路;所述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用于在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输出低电平通讯信号时接通所述通讯线与电源零线的电连接,以便所述通讯线与所述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
所述内机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一电控开关和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包括第二电控开关、二极管、电容器和第二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一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内机通讯电路的供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述通讯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阴极通过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内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与所述供电电压输出端和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阴极分别与所述通讯线和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所述内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被配置成通过控制所述电容器的充电时间,来控制所述通讯线与所述电源零线之间产生的线间电容经所述电连接释放的释放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三电控开关和第三光电耦合器,所述外机线间电容释放单元包括第四电控开关和第四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三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模拟地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外机通讯电路的供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阴极与所述通讯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阳极通过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电路与电源连接;
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外机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与所述供电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分别与模拟地和所述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与所述通讯线连接,所述受光器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分别是,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内机信号接收端、第五电控开关和第五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与所述内机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是所述第五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是所述第五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通讯电路还包括内机电源滤波电路,所述内机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火线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外机信号接收端、第六电控开关和第六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与所述第六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器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六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与所述外机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是所述第六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入方向的主电极,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二主电极是所述第六电控开关中电源输出方向的主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通讯电路还包括外机电源滤波电路,所述外机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二滤波电容;
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火线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连接;
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光电耦合器中发光器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的电源零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开关、所述第二电控开关和所述第五电控开关均是NPN型三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控开关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均是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六电控开关是PNP型三极管。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中的外机通讯电路,每个所述室内机中分别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中的内机通讯电路。
CN202110083659.8A 2021-01-21 2021-01-21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112833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3659.8A CN112833516B (zh) 2021-01-21 2021-01-21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3659.8A CN112833516B (zh) 2021-01-21 2021-01-21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3516A CN112833516A (zh) 2021-05-25
CN112833516B true CN112833516B (zh) 2023-04-25

Family

ID=7592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3659.8A Active CN112833516B (zh) 2021-01-21 2021-01-21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351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6339A (ja) * 1986-08-13 1988-02-27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電源回路
WO2015015638A1 (ja) * 2013-08-02 2015-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4936A (ja) * 1992-09-18 1994-04-15 Hitachi Ltd 信号伝送方法と信号伝送回路
CN201854277U (zh) * 2010-10-19 2011-06-01 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 一种单线通讯电路
CN203191441U (zh) * 2013-04-18 2013-09-11 吴德葆 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
CN104121656B (zh) * 2013-04-27 2017-05-10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6368663B2 (ja) * 2015-02-27 2018-08-01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6339A (ja) * 1986-08-13 1988-02-27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電源回路
WO2015015638A1 (ja) * 2013-08-02 2015-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3516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80063A (en) Bi-directional voltage translator
CN108093329B (zh)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EP2722942A1 (en) Audio signal transfer device
US20110095615A1 (en) Power source sel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0037912A1 (zh)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载智能终端
US8493701B2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CN204441888U (zh) 一种二线制电子开关断态供电电路及智能开关
CN104596049B (zh) 电流环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CN104682388A (zh) 一种二线制电子开关断态供电电路及智能开关
CN111668809A (zh) 供电电压控制电路及gprs模组
CN113741257A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及空调机组
CN112833516B (zh) 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CN213879326U (zh) 隔离切换装置、耳机和耳机系统
CN113606761A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和空调
US20120153889A1 (en) Charging circuit
CN108880599B (zh) 通讯电路及其通讯方法、控制器和用电设备
CN117251012A (zh) 电压切换电路以及使用它的电源系统
JP4697338B1 (ja) 空調機
CN220528018U (zh) Igbt驱动检测保护电路及igbt驱动装置
CN216490220U (zh) 一种改进型pfc开关电路
CN215954102U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及空调机组
CN219458671U (zh) 极性切换电路、手表及终端设备
CN107491281B (zh) 一种扩展ddc通道的电路
CN111404538B (zh) 连接电路及其连接方法
CN212063823U (zh) 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