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2738A -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2738A
CN112832738A CN202110009595.7A CN202110009595A CN112832738A CN 112832738 A CN112832738 A CN 112832738A CN 202110009595 A CN202110009595 A CN 202110009595A CN 112832738 A CN112832738 A CN 112832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lock
depth point
organic carbon
point
buried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95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2738B (zh
Inventor
陈瑞银
温志新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刘小兵
刘祚冬
陈曦
栾天思
汪永华
边海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95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2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2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2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2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70Machine learning, data mining or chemomet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包括: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氢指数模板和热成熟度‑有机碳损失率模板;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热解参数;基于上述两模板至少之一,结合热解参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有机质类型;基于有机质类型,利用上述两模板,结合热解参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累计生烃强度。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基于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初始生烃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识别与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质研究中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页岩油甜点以及非页岩油甜点(例如砂岩甜点)的快速识别和评价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湖相碎屑岩盆地中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和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背景技术
页岩油甜点地层是指页岩油潜力层段中比一般泥质烃源岩层存储更多量原油,并且容易通过压裂、原位改质等技术改造可实现工业化开发的地层。近10年来,美国页岩气、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产量占比的快速提升,带动全球各国掀起了在各类沉积地层中寻找页岩油的热潮。对于不同盆地,由于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不同,沉积地层的有机质类型、岩性组合、热演化程度、矿组组成等在三维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多期裂陷期湖相沉积、多个次洼发育的盆地,其页岩油系统要比克拉通盆海相沉积盆地的页岩油系统复杂得多。基于美国海相沉积页岩油勘探实践发展起来的页岩油甜点识别方法,不一定在湖相、多次洼沉积盆地中适用。因此,如何在砂泥交互的湖相沉积地层中识别出勘探开发目标—页岩油甜点,是陆相页岩油勘探和地质研究中的核心。
为规范勘探秩序,缩小目标范围,国家标准委正在起草的《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标准草案(2019年7月),涉及页岩油评价的评价内容、参数和甜点分级指标,给出了页岩油甜点参考指标的量值,但没有给出甜点识别的操作方法。
专利申请“一种用于识别页岩地层甜点的方法”(公开号CN105986816A)和专利申请“一种用于识别页岩地层地质甜点的方法”(公开号CN105986815A)公布了利用测井所得的几个基本地质、工程参数,形成地质甜点系数和工程甜点系数,来确定页岩地层甜点的方法。其方法针对目标是页岩气,求取地质甜点系数所用资料包括声波、电阻率、元素、中子、密度等测井系列和地质成熟度,分别求取TOC、吸附气、自由气和饱和度参数,该方法只适用于以页岩气为目标、测井系列齐全、探区较成熟的情况。对于页岩油勘探初期,在只有常规测井系列而缺少元素测井、阵列测井等针对页岩油测井系列的条件下,则无法获得地质评价参数。
CN104749651A公开了一种“相控多级重构测井定量识别泥页岩甜点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5类岩相的划分、构建相关岩相的测井参数关系式及因子,预测甜点层的方法。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岩相在平面的展布特征、测井系列中反映岩性和物性的参数,容易达到甜点层的空间预测效果,但缺失对源岩的生油能力、含油性的考虑,遇到横向相变快或测井系列不全的情况,则无法开展工作。
CN106468170A公开了一种“湖相页岩油甜点主控因素评价方法”,首先将页岩油储集层类型分为2类,然后利用统计法、实验方法和剖面解剖相结合来分析控制因素,从而确定页岩油富集区,提供了一种确定页岩油甜点有利区的方法。其优点是从油气系统角度考虑了生油和增压,考虑了储集性能及原油的流动性等多种页岩油评价参数特征,但该方法只适用于对石油地质理论方法较全面的研究人员,操作难度大,不易推广。
陈桂华等(陈桂华,白玉湖,陈晓智,徐兵祥,祝彦贺,冯汝勇,陈岭.页岩油气纵向综合甜点识别新方法及定量化评价.石油学报,2016,37(11):1337-1342)提出了页岩油气纵向综合甜点的识别流程及量化评价方法。所用基本地质参数为脆性指数、TOC、基质渗透率、含烃饱和度、孔隙度,评价数值模型为归一化的前三个参数之积,与归一化的后两个参数之积,然后将两得数相加。该方法适用于统一有机相内不同层的比较,为相对概念;在干酪根类型不同或热演化差异大的地层间,则完全不适用。
祝彦贺等(祝彦贺,陈桂华,梁建设等.页岩油气甜点识别的综合评价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45(2):301-309)关于“页岩油气甜点识别的综合评价方法”,以页岩气为研究对象,用单井多参数识别甜点段,地球物理与油层参数评价甜点体。该方法倾向于开发阶段的应用。陈晓智等(陈晓智,陈桂华,邹拓等.海外页岩油气纵向地质甜点识别方法.中国矿业,2016,25(12):153-158)提出了自然伽马、有机碳含量、电阻率、含烃饱和度测井曲线划分核心段和识别纵向甜点段的方法。两者在甜点段评价中应用了一个地化参数TOC,没考虑成熟度,储层只考虑了含气性和脆性矿物含量。显然对于相对流动性差的页岩油来说,无法满足页岩油储层的识别,尤其是无法有效区分富有机质泥页岩和贫有机质储层。
尚飞等(尚飞,谢习农,李水福等.基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的页岩油甜点区综合预测:以泌阳凹陷核三段5号页岩层为例.地球科学,2018,43(10):3640-3651)给出了利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预测泌阳凹陷页岩层的实例,以脆性矿物含量识别出页岩油赋存的优势岩相,以低自由烃差值(原始生油量-现实测S1)和高含油饱和指数(S1/TOC×100)(方法见Li,S F.,Hu,S Z,Xie,X N,et al.Assessment of Shale Oil PotentialUsing a New Free Hydrocarbon Index.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6,156:74-85)识别出页岩油层。其方法可以很好的识别临层同有机相(干酪根类型相同、成熟度无差别)的源岩和储层的差别,但没有给出定量判识指标数值,尤其是在S1岩石样品因恢复结果偏小和缺少测井方法精确预测S1的情况下,难以获得理想效果。该方法在厚度大、非单一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变化的地区也不具有适用性。
综上所述,由于页岩油与页岩气在流动性等方面存在不同,对页岩油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地质要素参数上,缺失源岩、储集层、含油性等方面的定量评价。对页岩油层的识别方法主要依赖于反映常规地质要素参数的测井信息反演方面,缺乏一种在复杂地层剖面上定量化判识页岩油层层位的可操作方法,特别是在页岩油勘探初期缺失针对性测井系列信息的支持条件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类岩性地层(包含各种湖相沉积盆地),尤其是缺乏针对性测井系列信息的页岩油勘探初期的区块的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例如地质剖面上或测井剖面上)确定出累积生烃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类岩性地层(包含各种湖相沉积盆地)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识别出甜点层,操作流程和参数格式化,简单明了易于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和/或;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可选择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较准确地在地质剖面上或测井剖面上确定累计生烃强度。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识别出页岩油和/或非页岩油的甜点层,也可以实现甜点层间的性质优劣的比较。从适用范围来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湖相沉积盆地以及非湖湘沉积盆地中,在储集岩岩性为灰岩、白云岩以及砂岩等多孔岩石情况下,均可实现累计生烃强度确定、页岩油和/或非页岩油的甜点层识别与评价。从资料的获取难易程度来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钻井岩心资料或常规测井信息等均可开展工作,受约束条件少;这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缺乏针对性测井系列信息的页岩油勘探初期的区块同样适用。就操作的便宜性来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操作流程和参数格式化,简单明了,可实现快速识别评价;识别结果准确可靠,不需要查阅各类评价参数的范围值。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在页岩油勘探初期及后期各阶段任意井剖面的累计生烃强度确定、页岩油剖面分析,特别是有机质类型复杂、次洼发育地区的累计生烃强度确定、页岩油和/或非页岩油的甜点层识别与对比评价,也适用于海相地层累计生烃强度确定、页岩油和/或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并且本发明适于工业化推广,只要掌握初步石油地质知识基础的人,按照本操作流程,都可以实现设定目的。再者,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技术方案能够区分泥岩地层的甜点(即页岩油的甜点层)和非页岩地层的甜点,因此也可以为页岩油原位改质工程提供目标。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统一了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岩性间的差异性,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提供的砂砾岩高效储层定量预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中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图6为BNE-1井根据不同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氢指数关系模板获得的埋深-模板HI关系线图。
图7为BNE-1井各埋深点有机质类型判识图。
图8为BNE-1井I和II型有机质TOC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与埋深关系图。
图9为BNE-1井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即Tmax=435℃时总有机碳含量TOC435)的埋深剖面图。
图10为BNE-1井初始生烃时的氢指数(即Tmax=435℃时氢指数HI435)的埋深剖面图。
图11为BNE-1井初始生烃时的热解烃量(即Tmax=435℃时的热解烃量S435)的埋深剖面图。
图12A为BNE-1井累计生油量Sa计算结果剖面图。
图12B为BNE-1井储集潜力参数计算结果剖面图。
图12C为BNE-1井甜点潜力参数计算结果剖面图。
图13为BNE-1井BNE-1井各参数计算结果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参考本发明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
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步骤S2: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步骤S3: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和/或;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步骤S4: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包括:
在目标区块实测地质剖面上,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完成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和/或
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对各埋深点进行测井解释,确定得到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和现今的有机碳含量,并恢复得到对应埋深点的热成熟度,从而完成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其中,可以使用Rock Eval热解仪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
其中,各埋深点的间隔可以为1-5m;
其中,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对各埋深点进行测井解释时通需要常规测井的至少9个测井系列,例如井径、伽玛、自然电位、电阻率三项、密度、中子、声波等,以满足测井解释以上基本参数的需要(优选进一步包括阵列测井系列、核磁测井等);例如可以选用Passey(1990)公布的Delta Log R模型专利技术,通过测井信息恢复现今成熟度和初始生烃时(例如Ro为0.5%时)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在一实施方式中,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包括:
获取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现今氢指数和热成熟度;
拟合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现今氢指数的线性关系式,并确定各线性关系式的交点;
依据有机质岩石学中利用氢指数进行有机质类型分类的方案,取初始生烃时各类型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
基于所述各线性关系式的交点以及所述初始生烃时各类型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通过两点定线的法则,确定各种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从而完成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建立;
进一步地,所述各类型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包括所述I型与II1型的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II1型与II2型的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和II2型与III型的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例如,取镜质体反射率为0.5%时或者热解峰温度为435℃时,I型与II1型的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600mg/g TOC、II1型与II2型的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300mg/g TOC和II2型与III型的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200mg/g TOC;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现今氢指数和热成熟度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选用两种或更多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开展模拟地质条件下生油阶段的生排烃全过程实验,确定现今氢指数和热成熟度(例如热解峰温度、镜质体反射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包括:
获取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和热成熟度;
基于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确定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损失率;
拟合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
可选择地确定各种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从而完成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建立;例如,可以通过典型陆相生油烃源岩样品实验结果统计得到(在一实施例中,基于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云南禄劝盆地、酒泉盆地国内典型陆相生油烃源岩大量样品实验结果统计出来的规律性边界线);
进一步地,基于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确定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损失率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针对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烃源岩样品,分别计算各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损失率;其中任一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损失率均是以该类型有机质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为分母并以该类型有机质不同热成熟度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分子确定得到;
进一步地,获取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和热成熟度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选用两种或更多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开展模拟地质条件下生油阶段的生排烃全过程实验,确定有机碳含量和热成熟度(例如热解峰温度、镜质体反射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可选择地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和/或;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可选择地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可选择地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如果认为地质过程中总有机碳损失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直接等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在目标区块实测地质剖面上,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在目标区块地质剖面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对于目标区块地质剖面,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该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在无需目标区块测井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累计生烃强度确定,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地质剖面上确定累计生烃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在目标区块实测地质剖面上,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在目标区块地质剖面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对于目标区块地质剖面,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该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在无需目标区块测井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累计生烃强度确定,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地质剖面上确定累计生烃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对各埋深点进行测井解释,确定得到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和现今的有机碳含量,并恢复得到对应埋深点的热成熟度,从而完成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对于目标区块测井剖面,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该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无需针对性测井系列信息仅需常规测井资料的条件下,进行累计生烃强度确定,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测井剖面上确定累计生烃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包括:
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
针对目标区块各埋深点,以氢指数与模板氢指数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其中,
进一步地,以氢指数与模板氢指数的比值为标准,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31
式中,HI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HI模板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HI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HI分界为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包括: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即模板有机碳损失率;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
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
针对目标区块各埋深点,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
针对目标区块各埋深点,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原始氢指数;
进一步地,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各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41
式中,HI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HI模板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TOC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有机碳损失率;
进一步地,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原始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42
式中,HI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HI分界为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TOC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有机碳损失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原始热解烃值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原始=TOC原始·HI原始
式中,TO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HI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S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现今热解烃值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2=TOC现今·HI现今
式中,TOC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机碳含量;HI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原始氢指数;S2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原始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a=S原始-S2
式中,Sa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S2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S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分别计算该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氢指数(即该埋深点对应的各标准类型氢指数);
将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与各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分别计算该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即该埋深点对应的各标准类型有机碳损失率);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将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与各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进一步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通过下述方式进行:
以目标区块测井解释出的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为分母、以现今的有机碳含量数据为分子,确定目标区块测井剖面各点的有机碳损失率即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热成熟度用热解峰温度和/或镜质体反射率表征。
在一实施方式中,初始生烃为镜质体反射率为0.5%时或者热解峰温度为435℃时。
在一实施方式中,有机碳损失率=现今有机碳含量÷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21: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步骤S22: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步骤S23:可选择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步骤S24: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包含的各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
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包含的各岩性岩石的含量;
基于目标区块储层中各岩性岩石的含量以及各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进一步地,各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包括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其他岩性岩石甜点的门限含油量;此时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其他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
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
基于目标区块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所述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所述其他岩性岩石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更进一步地,甜点的门限含油量通常与泥质或粘土矿物含量有关,例如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等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均与泥质或粘土矿物含量有关,由此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Tsp=a·MS+b·(1-MS)
式中,Tsp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MS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无量纲;a为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b为其他岩性岩石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
其中,当目标区块为湖相碎屑岩沉积地层,此时其他岩性岩石为砂岩;优选地,基于所述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其他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基于泥岩甜点最小孔隙度为3%,砂岩甜点最小孔隙度为6%,最低含油饱和度为50%(此为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标准草案(2019年7月)确定的甜点标准)确定得到;例如,获取的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为7.5mg/g,获取的砂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为10.1mg/g;在储集岩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等多孔岩石情况下,只需要根据评价地质参数标准来改变门限含油量和最大储油量参数,就可用于对含灰质地层、如海相地层的页岩油甜点识别与甜点优劣比较;
其中,当目标区块为海相地层时,其他岩性岩石为灰岩。
其中,当目标区块为白云岩地层时,此时其他岩性岩石为白云岩。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地层中各岩性岩石的含量、孔隙度和除泥岩外其他各岩性岩石的密度;
获取目标区块原油密度;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岩石中各岩性岩石的含量、孔隙度和各岩性岩石的密度,结合原油密度和各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进一步地,各岩性岩石包括泥岩和其他岩性岩石;此时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地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其他岩性岩石的密度;
获取目标区块原油密度;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地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其他岩性岩石的密度,结合原油密度和各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更进一步地,对于非纯岩性来说,生油的只是泥岩,而泥质和其他储层岩石例如砂岩都可以储油;其中,泥岩的最大储油量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可以取泥岩最大含油饱和度为100mg/g TOC,含泥岩和其他岩性岩石的地层的最大储油能力与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有关;由此,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81
式中,Rm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mg/g;TOC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So为泥岩最大含油饱和度,mg/gTOC;MS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82
为孔隙度,%;ρo为原油密度,g/cm3;ρs为其他岩性岩石的密度,g/cm3;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当So取值为a%时,带入公式的So为a;当MS取值为b%时,带入公式的MS为b;
上述公式也即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83
式中,式中,Rm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mg/g;TOC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无量纲;So为泥岩最大含油饱和度,mg/gTOC;MS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无量纲;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184
为孔隙度,%;ρo为原油密度,g/cm3;ρs为其他岩性岩石的密度,g/cm3
其中,当目标区块为湖相碎屑岩沉积地层,此时其他岩性岩石为砂岩;优选地,按照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标准草案(2019年7月)确定的甜点标准:泥岩甜点最小孔隙度为3%,砂岩甜点最小孔隙度为6%,最低含油饱和度为50%;取孔隙度为3%的泥岩密度为1.7g/cm3,孔隙度为6%的砂岩密度为2.53g/cm 3,原油密度均值为0.85g/cm 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借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岩石最大储油量将岩性、矿物组成性质引入甜点的定量识别与评价中,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岩性、干酪根类型、成熟度、矿物组成等性质结合起来设定包含反应生烃能力的累计生烃强度在内的评价参数进行地层中页岩油甜点层和/或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使用上述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实施例实现。
例如,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在目标区块实测地质剖面上,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在目标区块地质剖面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对于目标区块地质剖面,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可选择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该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在无需目标区块测井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地质剖面上识别出甜点层。
例如,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在目标区块实测地质剖面上,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在目标区块地质剖面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对于目标区块地质剖面,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可选择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该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在无需目标区块测井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地质剖面上识别出甜点层。
例如,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对各埋深点进行测井解释,确定得到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和现今的有机碳含量,并恢复得到对应埋深点的热成熟度,从而完成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对于目标区块测井剖面,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可选择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该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无需针对性测井系列信息仅需常规测井资料的条件下,进行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该方法能够较快速、较准确地在测井剖面上识别出甜点层。
在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包括: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储集潜力参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潜力参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岩石最大储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排烃参数;
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储集潜力参数、甜点潜力参数、排烃参数,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进一步地,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储集潜力参数、甜点潜力参数、排烃参数,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判断是否为源岩;
基于储集潜力参数和甜点潜力参数判断源岩是否为甜点层
基于排烃参数判断源岩是否已排烃;
进一步地,储集潜力参数=岩石最大储油量-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进一步地,排烃参数=累计生烃强度-岩石最大储油量;
进一步地,甜点潜力参数=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例如,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储集潜力参数、甜点潜力参数、排烃参数,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基于下表1进行:
表1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21
在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判断是否为非源岩;
基于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和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判断非源岩是否为非泥岩地层;
基于孔隙度判断非泥岩地层是否具备储集潜力;
基于游离烃含量与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的对比判断具备储集潜力的地层是否为甜点层;
例如,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基于下表2进行:
表2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31
在生烃能力Sa≤0.5mg/g时,可以根据邻近源岩层排烃潜力参数Sa-Rm值尽可能大、或游离烃S1大于门限含有量Tsp来判断为砂岩甜点;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可以根据邻近源岩层排烃潜力和实测游离烃S1来大致推断纯砂岩类型的甜点,但由于热解游离烃S1难以反映砂岩储层的原始含油量,所以只能是高概率事件,但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含油。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设定生烃能力、储集潜力、甜点潜力、排烃四个评价参数进行定量评价,能够实现常规泥页岩、常规烃源岩、常规非页岩、页岩油源岩、页岩油潜力储层和非页岩地层潜力储层等几种类型地层的定量识别;结果细化到是否是源岩、是否构成甜点、是否排烃。
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得的某一次洼剖面的结果不代表其他次洼的情况,需要研究人员开展进一步工作,才能得到平面是否联片的认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以某油田BNE-1井为例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地质参数:
在BNE-1井实测地质剖面上,对BNE-1井各埋深点样品(对其岩屑进行5m间隔取样,取全了泥页岩段样品,未取样品段默认为砂岩层)进行热解分析(各样品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进行二氯甲烷抽提洗油,分别对洗油前后的样品开展Rock-Eval热解评价分析、碳硫元素分析,以获取所用参数基本数据),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完成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另基于BNE-1井各埋深点样品获取孔隙度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41
并进行X衍射分析得的粘土矿物含量MS;
原始样品经过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XRD),获得粘土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值MS,按照行业岩石分类标准,MS<25%为砂岩,25%<MS<50%为泥质砂岩,50%<MS<75%为砂质泥岩,MS>75%为泥岩,做横坐标为MS、纵坐标为埋深的剖面图,识别岩性。
步骤2、建立不同有机质成熟度-氢指数、成熟度-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选择松辽白垩系湖I型有机质相泥页岩全岩和禄劝盆地泥盆系II2型泥岩全岩为实验样品,开展模拟地质压力和排烃的半封闭体系生排烃实验,对实验固体残渣进行热解分析,以该井洗油后样品的Rock-Eval测试分析结果为依据,取各样品的氢指数HI、有机碳含量TOC、热解峰温Tmax和镜质体反射率;
分别拟合上述I型和II2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的线性关系式,并确定各线性关系式的交点(HI=-29.64mg/gTOC,Tmax=472.26℃);然后根据前人I、II1、II2、III型有机质类型划分方案,分别取Tmax=435℃时I/II1、II1/II2、II2/III氢指数分界值为600mg/gTOC、300mg/gTOC、200mg/gTOC,根据两点关系获得线性关系式,从而建立各类型有机质的HI-Tmax关系模板(即成熟度-氢指数关系模板);结果参见图4A;
以刚开始生烃的热解峰温435℃(相当于Ro为0.5%)时的有机碳含量TOC值为基础,后段成熟成烃样品的有机碳含量TOC除以热解峰温Tmax值为435℃时的有机碳含量TOC得到该类有机质在后段成熟成烃样品对应的热解峰温Tmax值时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拟合上述I型和II2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结果参见图5。
步骤3、识别剖面不同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所属:
将BNE-1井各埋深点的热解峰温Tmax值带入步骤2建立的如图4A所示的各类型有机质的HI-Tmax关系模板,分别计算该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氢指数(即该埋深点对应的各标准类型氢指数);分别绘制I/II1型、II1/II2型和II2/III型有机质埋深-分界氢指数HI直角坐标散点图,并通过数学,拟合关系曲线,从而获得BNE-1井I型与II1型之间、II1型与II2型之间、II2型与III型埋深-分界氢指数HI关系线,结果参见图6,具体关系式如下,其中D为埋藏深度,单位为m:
I型与II1型界限关系式:HI=-176.2LN(D)+1729,R2=0.4384
II1型与II2型界限关系式:HI=-94.76LN(D)+916.16,R2=0.4384
II2型与III型界限关系式:HI=-64.27LN(D)+611.72,R2=0.4384
用BNE-1井全部样品实测数据绘制以埋深为纵坐标、以实测现今氢指数HI为横坐标的剖面图,并把图6建立的埋深-分界氢指数HI关系线投到该剖面图上,结果参见图7;被三条分界氢指数HI线分开为四个区域,从左到右分别为I型、II1型、II2型和III型,根据实测数据所落的区域判断其有机质类型。
步骤4、求取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岩石最大储油量:
4.1、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4.1.1、获取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砂岩的门限含油量;
已知“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标准草案(2019年7月)确定的甜点标准:泥岩甜点最小孔隙度为3%,砂岩甜点最小孔隙度为6%,最低含油饱和度为50%,取孔隙度为3%的泥岩密度为1.7g/cm3,孔隙度为6%的砂岩密度为2.53g/cm3,原油密度均值为0.85g/cm3;由此求出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为7.5mg/g,砂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为10.1mg/g;
4.1.12、基于BNE-1井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砂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其中,BNE-1井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Tsp=a·MS+b·(1-MS)
式中,Tsp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MS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无量纲;a为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b为砂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
4.2、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4.2.1基于BNE-1井各埋深点地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即泥岩的含量)、孔隙度和其砂岩的密度,结合原油密度和各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其中,取泥岩最大含油饱和度为100mg/g TOC,砂岩密度为2.53g/cm3,原油密度均值为0.85g/cm3;BNE-1井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61
式中,Rm为BNE-1井某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mg/g;TOC为BNE-1井某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So为泥岩最大含油饱和度,mg/gTOC;MS为BNE-1井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62
为孔隙度,%;ρo为原油密度,g/cm3;ρs为砂岩的密度,g/cm3
步骤5、设定并求取甜点层判断评价参数:生烃能力、储集潜力、甜点潜力、排烃能力:
5.1、确定累计生烃强度Sa:
5.1.1、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
5.1.1.1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步骤2建立的如图4A所示的各类型有机质的HI-Tmax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结合BNE-1井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即选用图7中其实测氢指数HI值左边相邻分界氢指数的拟合线对应的该深度的分界氢指数值;
5.1.2针对BNE-1井各埋深点,以氢指数与模板氢指数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氢指数HI435;其中,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63
式中,HI435为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氢指数;HI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HI现今为某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HI分界为初始生烃时(Tmax=435℃)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
在本实施例中HI分界根据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当有机质类型为I型时HI分界取值600mg/gTOC、当有机质类型为II1型时HI分界取值300mg/gTOC、当有机质类型为II2型时HI分界取值200mg/gTOC;
当有机质类型为III型时,该深度点舍弃,认为此深度点对应的层不可能为甜点层;
结果如图10所示.
5.1.2、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
在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步骤2建立的如图5所示的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结合BEN-1井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基于BEN-1井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以及有机碳含量,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结果如图9所示);其中,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有机碳含量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71
式中,TOC435为BEN-1井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有机碳含量;TOC现今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TOCC计算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起见,把BNE-1井实测样品简化为I型和II型两种类型,如图8所示;
5.1.3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基于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氢指数以及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热解烃值;其中,原始热解烃值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435=TOC435·HI435
式中,TOC435为BEN-1井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有机碳含量;HI435为BEN-1井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氢指数;S435为BEN-1井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Tmax=435℃)的原始热解烃值;
结果如图11所示。
5.1.4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其中,现今热解烃值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2=TOC现今·HI现今
式中,TOC现今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现今机碳含量;HI现今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现今原始氢指数;S2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现今原始热解烃值;
5.1.5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基于BEN-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BEN-1井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其中,BEN-1井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优选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a=S435-S2
式中,Sa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S2为BEN-1井某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S435为BEN-1井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结果如图12A所示;
5.2设定并计算储集潜力参数值Rm-Tsp,结果参见图12B;
5.3设定并计算甜点潜力参数值Sa-Tsp,结果参见图12C;
5.4设定并求取排烃参数值Sa-Rm。
步骤6、建立甜点识别表,识别和评价甜点层
根据所建判识标准表3和表4进行甜点层判识与评价:
根据Sa区分是否为源岩:当Sa≤0.5mg/g时,选择表1判断;当Sa>0.5mg/g时,选择表2判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以某油田BNE-1井为例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地质参数:
获取BNE-1井测井曲线;利用Passey(1990)的Delta Log R模型确定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即镜质体反射率为0.5%时)的有机碳含量;其中,Delta LogR模型为:
TOC=DeltaLogR×10(2.297-0.1688×LOM)
其中,DeltaLogR=lg(RT÷RT_Baseline)-2.5×(RHOB–RHOB_Baseline)
LOM=0.0989×VR5-2.1587×VR4+12.392×VR3-29.032×VR2+32.53×VR-3.0338
式中,RT为目标埋深点的电阻率值,单位Ω·m;RT_Baseline为泥岩段的电阻率值,单位Ω·m;VR为镜质体反射率,单位%;RHOB为目标埋深点的测井中子密度值,g/cm3;RHOB_Baseline为泥岩段地层测井中子密度值,单位g/cm3
在VR选用0.5时获得有机碳含量即为初始生烃时(即镜质体反射率为0.5%时)的有机碳含量TOC0.5;在VR选用埋藏深度对应实际镜质体反射率Ro的值时获得有机碳含量即为现今有机碳含量TOC(结果如图13所示);
从而获取BNE-1井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另基于BNE-1井各埋深点样品获取孔隙度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291
并进行X衍射分析得的粘土矿物含量MS。
步骤2、建立不同有机质成熟度-氢指数、成熟度-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选择松辽白垩系湖I型有机质相泥页岩全岩和禄劝盆地泥盆系II2型泥岩全岩为实验样品,开展模拟地质压力和排烃的半封闭体系生排烃实验,对实验固体残渣进行热解分析,以该井洗油后样品的Rock-Eval测试分析结果为依据,取各样品的氢指数HI、有机碳含量TOC、热解峰温Tmax和镜质体反射率;
分别拟合上述I型和II2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的线性关系式,并确定各线性关系式的交点(HI=-77.14mg/gTOC,Ro=1.93);然后根据前人I、II1、II2、III型有机质类型划分方案,分别取Ro=0.5%时I/II、II/III氢指数分界值为600mg/gTOC、200mg/gTOC,根据两点关系获得线性关系式,从而建立各类型有机质的HI-Ro关系模板(即成熟度-氢指数关系模板);结果参见图4B;其中,I/II型有机质氢指数分界拟合线为:HI=-473.52Ro+836.76;II/III型有机质氢指数分界拟合线为HI=-263.73Ro+331.87;
以刚开始生烃的热解峰温435℃(相当于Ro为0.5%)时的有机碳含量TOC值为基础,后段成熟成烃样品的有机碳含量TOC除以热解峰温Tmax值为435℃时的有机碳含量TOC得到该类有机质在后段成熟成烃样品对应的热解峰温Tmax值时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拟合上述I型和II2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进而构建各类型有机质的TOOC-Tmax关系模板(即成熟度-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果参见图5。
步骤3、识别剖面不同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所属:
将BNE-1井各埋深点的热解峰温Tmax值带入步骤2建立的如图5所示的各类型有机质的TOOC-Tmax关系模板,分别计算该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即该埋深点对应的各标准类型有机碳损失率);基于BNE-1井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即Tmax为435℃、也即Ro为0.5%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以BNE-1井的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为分母、以现今的有机碳含量数据为分子);将BNE-1井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与各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步骤4、求取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岩石最大储油量:
采用与实施例1的步骤4相同的方式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岩石最大储油量;结果如图13所示。
步骤5、设定并求取甜点层判断评价参数:生烃能力、储集潜力、甜点潜力、排烃能力:
5.1、确定累计生烃强度Sa:
5.1.1、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即Tmax为435℃、也即Ro为0.5%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
5.1.1.1基于BNE-1井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即Tmax为435℃、也即Ro为0.5%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5.1.1.2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步骤2构建的如图5所示的TOOC-Tmax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结合BNE-1井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即模板有机碳损失率;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
5.1.1.3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步骤2构建的如图4B所示的HI-Ro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结合BNE-1井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
5.1.1.4针对BNE-1井各埋深点,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其中现今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311
式中,HI现今为某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HI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TOCC原始为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有机碳损失率;
5.1.1.5针对BNE-1井各埋深点,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初始生烃时(即Tmax为435℃、也即Ro为0.5%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BNE-1井各埋深点的原始氢指数;其中,原始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2884500810000312
式中,HI原始为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即Tmax为435℃、也即Ro为0.5%时)的原始氢指数;HI分界为初始生烃时(即Tmax为435℃、也即Ro为0.5%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TOCC原始为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有机碳损失率;
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1.3-5.1.5相同的方式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原始热解烃值、现今热解烃值进而确定累计生烃强度。
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2-5.4相同的方式确定BEN-1井各埋深点的储集潜力参数值Rm-Tsp、甜点潜力参数值Sa-Tsp、排烃参数值Sa-Rm;
结果如图13所示。
步骤6、建立甜点识别表,识别和评价甜点层
根据所建判识标准表3和表4(参见实施例1)进行甜点层判识与评价,结果如图13所示。在甜点层识别基础上,根据生烃能力、储集能力大,且有排烃,甜点含油量越大,认为剖面的中段甜点比剖面底部和顶部含油性更高。
实施例1、实施例2均为针对复杂湖相沉积地层,以次洼为分析单元,提供的一种以反映岩性、干酪根类型、成熟度、矿物组成等性质的定量数值模型,设定生烃能力、储集潜力、甜点潜力、排烃四个评价参数,建立定量评价标准,区分常规泥页岩、常规烃源岩、常规砂岩、页岩油源岩、页岩油潜力储层和页岩油砂岩等几种类型地层,来识别湖相沉积盆地砂泥岩地层中页岩油甜点层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用于页岩油勘探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够较准确地在地质剖面上或测井剖面上识别出页岩油甜点层,也可以实现甜点层间的性质优劣的比较。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1)

1.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
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和/或;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包括:
在目标区块实测地质剖面上,对各埋深点样品进行热解分析,获取热成熟度参数、氢指数和有机碳含量,从而完成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
和/或
在目标区块测井剖面上,对各埋深点进行测井解释,确定得到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和现今的有机碳含量,并恢复得到对应埋深点的热成熟度,从而完成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包括:
获取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现今氢指数和热成熟度;
拟合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现今氢指数的线性关系式,并确定各线性关系式的交点;
依据有机质岩石学中利用氢指数进行有机质类型分类的方案,取初始生烃时各类型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
基于所述各线性关系式的交点以及所述初始生烃时各类型有机质的氢指数分界值,通过两点定线的法则,确定各种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从而完成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包括:
获取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和热成熟度;
基于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确定不同类型有机质的低熟或未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损失率;
拟合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
可选择地确定各种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从而完成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建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分别计算该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氢指数;
将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与各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分别计算该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将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与各埋深点对应的各类型烃源岩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热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可选择地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和/或;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可选择地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基于现今氢指数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包括:
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
针对目标区块各埋深点,以氢指数与模板氢指数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以氢指数与模板氢指数的比值为标准,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41
式中,HI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HI模板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HI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HI分界为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和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以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以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有机碳含量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51
式中,TO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TOC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TOCC计算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热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和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包括:
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氢指数以及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现今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和现今氢指数包括: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有机碳含量和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
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有机碳损失率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即模板有机碳损失率;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有机碳损失率的拟合关系;
在确定的各埋深点的有机质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热成熟度与氢指数关系模板,选取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结合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成熟度,确定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所述对应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与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指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分界氢指数的拟合关系;
针对目标区块各埋深点,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各埋深点的分界氢指数即模板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
针对目标区块各埋深点,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原始氢指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各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61
式中,HI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氢指数;HI模板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模板氢指数;TOC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有机碳损失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以有机碳损失率与模板有机碳损失率的比值为标准,结合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原始氢指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71
式中,HI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HI分界为初始生烃时某埋深点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和次一等有机质类型之间的氢指数分界值;TOC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损失率;TOCC模板为某埋深点的模板有机碳损失率。
18.根据权利要求7-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原始热解烃值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原始=TOC原始·HI原始
式中,TOC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HI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氢指数;S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现今热解烃值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2=TOC现今·HI现今
式中,TOC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机碳含量;HI现今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原始氢指数;S2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原始热解烃值;
其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Sa=S原始-S2
式中,Sa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S2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现今热解烃值;S原始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初始生烃时的原始热解烃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成熟度用热解峰温度和/或镜质体反射率表征。
20.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生烃为镜质体反射率为0.5%时或者热解峰温度为435℃时。
21.一种碎屑岩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
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可选择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和/或;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包含的各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
获取目标区块储层中包含的各岩性岩石的含量;
基于目标区块储层中各岩性岩石的含量以及各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各岩性岩石的门限含油量包括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其他岩性岩石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Tsp=a·MS+b·(1-MS)
式中,Tsp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MS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无量纲;a为泥岩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b为其他岩性岩石甜点的门限含油量,mg/g。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地层中各岩性岩石的含量、孔隙度和除泥岩外其他各岩性岩石的密度;
获取目标区块原油密度;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岩石中各岩性岩石的含量、孔隙度和各岩性岩石的密度,结合原油密度和各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各岩性岩石包括泥岩和其他岩性岩石;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81
式中,Rm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岩石最大储油量,mg/g;TOC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有机碳含量,%;So为泥岩最大含油饱和度,mg/gTOC;MS为目标区块某埋深点的粘土矿物的含量,%;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82
为孔隙度,%;ρo为原油密度,g/cm3;ρs为其他岩性岩石的密度,g/cm3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采用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进行。
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包括: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的门限含油量和岩石最大储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储集潜力参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甜点潜力参数;
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岩石最大储油量确定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排烃参数;
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储集潜力参数、甜点潜力参数、排烃参数,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储集潜力参数、甜点潜力参数、排烃参数,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判断是否为源岩;
基于储集潜力参数和甜点潜力参数判断源岩是否为甜点层
基于排烃参数判断源岩是否已排烃。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储集潜力参数=岩石最大储油量-甜点的门限含油量;排烃参数=累计生烃强度-岩石最大储油量;甜点潜力参数=累计生烃强度-甜点的门限含油量;所述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储集潜力参数、甜点潜力参数、排烃参数,进行页岩油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基于下表进行: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091
30.根据权利要求21-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包括:
基于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判断是否为非源岩;
基于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和粘土矿物的含量判断非源岩是否为非泥岩地层;
基于孔隙度判断非泥岩地层是否具备储集潜力;
基于游离烃含量与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的对比判断具备储集潜力的地层是否为甜点层。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目标区块各埋深点的累计生烃强度和甜点的门限含油量,结合初始生烃时的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的含量、孔隙度和游离烃含量,进行非页岩油的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基于下表进行:
Figure FDA0002884500800000101
CN202110009595.7A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Active CN112832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9595.7A CN112832738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9595.7A CN112832738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2738A true CN112832738A (zh) 2021-05-25
CN112832738B CN112832738B (zh) 2023-08-22

Family

ID=7592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9595.7A Active CN112832738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27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5256A (zh) * 2022-04-20 2022-07-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页岩不同岩相评价页岩含油性的方法
CN116066065A (zh) * 2021-12-16 2023-05-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钻进层位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0733A (ja) * 1992-04-14 1993-11-05 Sony Corp フリットシール方法
CN104533406A (zh) * 2015-01-15 2015-04-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确定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
CN106094053A (zh) * 2016-06-07 2016-1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烃源岩生排烃强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6886058A (zh) * 2017-04-17 2017-06-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170275535A1 (en) * 2016-02-23 2017-09-28 Suncor Energy Inc.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product and selective rejection of low quality hydrocarbons from bitumen material
CN110780357A (zh) * 2018-12-21 2020-0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致密油地质甜点确定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0733A (ja) * 1992-04-14 1993-11-05 Sony Corp フリットシール方法
CN104533406A (zh) * 2015-01-15 2015-04-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确定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
US20170275535A1 (en) * 2016-02-23 2017-09-28 Suncor Energy Inc.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product and selective rejection of low quality hydrocarbons from bitumen material
CN106094053A (zh) * 2016-06-07 2016-1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烃源岩生排烃强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6886058A (zh) * 2017-04-17 2017-06-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780357A (zh) * 2018-12-21 2020-0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致密油地质甜点确定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6065A (zh) * 2021-12-16 2023-05-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钻进层位的识别方法
CN116066065B (zh) * 2021-12-16 2024-01-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钻进层位的识别方法
CN114755256A (zh) * 2022-04-20 2022-07-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页岩不同岩相评价页岩含油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2738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1765B (zh)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CN103993871B (zh) 针对薄互层地层的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005077A (zh) 稀井条件下实钻井与虚拟井联合的薄层厚度预测方法
CN111058837A (zh) 一种基于多元逐步回归的页岩油岩性评价方法
CN112832738B (zh)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CN106570262A (zh) 一种储层构型结构的描述方法
Longde et al. Shale oil enrichment evaluation and production law in Gulong Sag,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Yan et al. Lower Es3 in Zhanhua Sag, Jiyang Depression: A case study for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in lacustrine mud shale
Duan et al.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Ordovician fault-controlled paleokarst carbonate reservoirs, Tahe oilfield, China
Alcantara et al. A 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approach for a complex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CN112282751B (zh) 一种地质工程三维耦合的致密油气水平井开采检测方法
Fu et al. Coalbed Methane Potential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Sweet Spo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Yangjiapo Block, 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Ugryumov et al. Prospectivity assessment of Bazhenov Formation using cutting-edge integrated static model
Fu et al. The relation of the “four properties” and flui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weathering crust volcanic reservoir in the Shixi Oilfield, Junggar Basin, China
Tavoosi Iraj et al. Integrated Petrophysical and heterogeneity assessment of the karstified fahliyan formation in the abadan plain, Iran
Bai et al. Optimal selection method for sweet spots in low-permeability multilayered reservoirs
Yongchao et al. Main methods system of fine petroleum exploration-seismic sedimentology
RU2814152C1 (ru) Способ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запасов трещинных кремнистых коллекторов
Liu et 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lacustrine shales: a case study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Mahu Sag of the Junggar Basin, China
Dou et al. Geological Feature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Zhang et al. Prediction of Oil Production in a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Triassic Chang 9 Member, Jiyuan Area, Ordos Basin, NW China
Vavra et al. Reservoir Geology of the Taylor Sandstone in the Oak Hill Field, Rusk County, Texas: Integration of Petrology, Sedimentology, and Log Analysis for Delineation of Reservoir Quality in a Tight Gas San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Delev et al.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model of a shallow super-viscous oil deposit based on core analyses and geophysical monitoring data
Budding et al. Probabilistic modelling of discontinuous reservoirs
Soleimani et al. Petroleum reservoir simulation, Ramin Oil Field, Zagros, Ir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