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1448A -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1448A CN112821448A CN202110015430.0A CN202110015430A CN112821448A CN 112821448 A CN112821448 A CN 112821448A CN 202110015430 A CN202110015430 A CN 202110015430A CN 112821448 A CN112821448 A CN 1128214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model
- power
- voltage
- photovolta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首先,根据孤岛发生时微电网并网点电压、频率发生变化,提出采用电压波形作为孤岛检测判定依据。其次,建立光伏电池阵列模型、建立储能系统等效模型、确定并网逆变器控制模式,在MATLAB软件上建立微电网模型,仿真出并网点电压波形。最后,建立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确定了激活函数、损失函数及优化算法,并搭建实验环境,分析实验结果,模型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孤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控制方法,属于微电网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光伏电源分布于用户周围,可以直接与大电网相连,具有环保、节能、易操作等优点。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孤岛问题是指大电网断电时,光伏电源仍向负载供电,形成大电网系统无法控制的系统。非计划孤岛会导致输出电能质量不达标、造成负载损坏;造成电网设备损坏;导致用电设备漏电,给维修人员带来意外的伤害。而孤岛检测存在盲区,因此,孤岛检测的准确性成为一个基本问题。采用深度前馈网络的孤岛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孤岛状态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微电网模型、在MATLAB平台下仿真了不同工况下并网点电压的波形。搭建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确定了激活函数和损失函数,实验验证孤岛检测准确率可达100%,具有应用价值。
根据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盲区的特点。首先,根据孤岛发生时微电网并网点电压、频率发生变化,提出采用电压波形作为孤岛检测判定依据。其次,建立光伏电池阵列模型、建立储能系统等效模型、确定并网逆变器控制模式,在MATLAB软件上建立微电网模型,仿真出并网点电压波形。最后,建立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确定了激活函数、损失函数及优化算法,并搭建实验环境,分析实验结果,模型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孤岛。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所包含的步骤如下:
步骤1、孤岛检测基本原理分析
式中,PLoad和QLoad为负载消耗有功和无功,PNew和QNew为光伏系统向负载输出有功和无功,PGrid和QGrid为电网向负载提供有功和无功。VPCC为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可根据公共并网点的电压、频率扰动情况判断孤岛是否产生。
步骤2、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运行可靠、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步骤2-1、光伏电池阵列模型:
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流为:
式中,mp为光伏阵列中电池单体的串联组数、ms为并联组数;UPV为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Iph为电池单体的光生电流,Id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Rs和RP分别为光伏电池的串联内阻、并联内阻。q为电子电荷,1.602×10-19C;A为PN节发射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0-23J/K;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
步骤2-2、控制器及并网逆变器模型建立:
逆变器通过阻抗为R+jωL的电抗器并入电网,电压方程为:
对上式做旋转变换,DC/AC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公式进一步简化为
通过改变id的值改变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改变iq的值改变系统的无功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光伏阵列发出的功率由增量电导法来控制。当dP/dV=0时,光伏发电输出在最大功率点。其中P=VI,功率最大跟踪的目标推导成为min(I/V+dI/dV),光电转换效率最大。
步骤3、储能系统在孤岛运行时,作为主电源执行V/F控制策略,在整个微电网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微电网运行稳定性。
步骤3-1、储能系统等效模型:
锂电池模型以电压源和内阻形式建立。电池的电压为:
电池组剩余电量为:
E0为电压常数项;K和A分别为电压线性项系数和指数项系数;Q为电池容量;B为指数系数。
步骤3-2、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模式,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在同步旋转dq轴系下为:
系统电流内环的设计为
三相功率在dq坐标下表达式为
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电压控制模式,P-f和Q-U下垂特性为
式中,fn、Un为输出电压的额定频率和幅值;Pn、Qn为输出额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kp、kq为下垂特性的斜率。
步骤4、通过MATLAB平台,在各单位建模基础上,搭建了微电网模型。
步骤5、孤岛数据提取、在MATLAB搭建的微电网模型上,仿真并网点电压的波形。仿真分以下两种情况:
(1)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相同,功率范围从75.5kW到125kW,每隔0.5kW进行一次仿真。共进行100组仿真。
(2)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不同,光伏输出选取100kW保持不变,负载功率范围75.5kW到125kW,每隔1kW做一次仿真,共进行50组仿真实验。仿真流程如下:
仿真开始,运行储能系统、大电网及负载;在1s时、光伏发电系统启动;在2s时、电容器组投入,3s时退出;在4s时、大电网系统退出,微电网运行在孤岛状态。
步骤6、搭建深度前馈网络模型,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6-1、深度前馈网络预测模型架构:
结构构建主要是确定隐含层的层数,因为含有多个隐含层,它的学习能力更强。目标h与输入变量x之间的关系为
h=g(x,ω) (13)
第一层和第二层表达式为:
式中、h为输出变量目标,x为输入变量。按照这种链式结构发展下去就是深层神经网络结构。前馈神经网络构建选取并网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入,预测的微电网状态作为输出。隐藏层个数为3个。
步骤6-2、激活函数选择:
激活函数选取ReLU函数,公式表达式为:
式中,x为输入。
步骤6-3、损失函数选择
损失函数小表示模型效果越优。损失函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L(θ)是真实值与预测值的误差,θ是迭代求解的值,n是样本个数。选取softmax loss为损失函数,该函数具有效果显著且用于分类、计算简单等优点。
步骤6-4、超参数调整策略
超参数根据深度前馈网络不同而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搭建的深度学习模型选择最合适的超参数。
为得到合适的权重及各个参数,就需要优化算法来达到这个目的。Adam优化算法能通过缩放学习率,动态改变学习率的大小,使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步骤6-5、Adam优化算法:
Adam优化算法通过缩放学习率,动态改变学习率的大小,使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输入:步长ε;n个样本;指数衰减速率μ1和μ2并位于区间0到1间;常数ζ以及参数θ
输出:更新后的θ。
(1)初始化一阶s=0、二阶矩变量r=0、时间步t=0;
(2)循环到结束条件;
(3)取n个样本从训练集中,以及样本对应目标值。
(5)t=t+1;s=μ1s+(1-μ1)g;r=μ2s+(1-μ2)g
(8)应用更新θ=θ+Δθ
(9)条件结束。
步骤7、实验验证
通过使用pycharm与TensorFLow搭建基于深度前馈网络的孤岛检测模型,分别在并网运行、光伏启动、电容器投入与孤岛发生四种情况进行实验验证。
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如下:
(1)搭建微电网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提取了并网点电压的数据。
(2)本发明搭建了基于深度前馈网络的孤岛检测模型、并合理的选择了模型中的激活函数、损失函数和优化函数等。使用pycharm与TensorFLow搭建实验平台、对并网运行、光伏启动、电容器投入与孤岛发生四种情况进行实验验证,检测准确率已达100%
附图说明
图1微电网模型图。
图2三隐层DFN网络的孤岛检测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微电网模型如附图1,光伏系统模型确定了光伏阵列输出电流、电压的数学描述、及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储能系统包含等效模型及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微电网中的并网电压值作为前馈神经网络孤岛检测模型的输入。搭建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前馈神经网络孤岛检测模型主要确定隐含层数量,3隐层网络孤岛检测模型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选取ReLU函数作为激活函数,选取softmaxloss为损失函数、选取Adam作为优化算法。进行实验验证表明,孤岛检测准确率可达100%。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控制方法,步骤具体为:
步骤1、孤岛检测基本原理分析
式中,PLoad和QLoad为负载消耗有功和无功,PNew和QNew为光伏系统向负载输出有功和无功,PGrid和QGrid为电网向负载提供有功和无功。VPCC为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可根据公共并网点的电压、频率扰动情况判断孤岛是否产生。
步骤2、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运行可靠、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步骤2-1、光伏电池阵列模型:
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流为:
式中,mp为光伏阵列中电池单体的串联组数、ms为并联组数;UPV为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Iph为电池单体的光生电流,Id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Rs和RP分别为光伏电池的串联内阻、并联内阻。q为电子电荷,1.602×10-19C;A为PN节发射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0-23J/K;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
步骤2-2、控制器及并网逆变器模型建立:
逆变器通过阻抗为R+jωL的电抗器并入电网,电压方程为:
对上式做旋转变换,DC/AC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公式进一步简化为
通过改变id的值改变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改变iq的值改变系统的无功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光伏阵列发出的功率由增量电导法来控制。当dP/dV=0时,光伏发电输出在最大功率点。其中P=VI,功率最大跟踪的目标推导成为min(I/V+dI/dV),光电转换效率最大。
步骤3、储能系统在孤岛运行时,作为主电源执行V/F控制策略,在整个微电网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微电网运行稳定性。
步骤3-1、储能系统等效模型:
锂电池模型以电压源和内阻形式建立。电池的电压为:
电池组剩余电量为:
E0为电压常数项;K和A分别为电压线性项系数和指数项系数;Q为电池容量;B为指数系数。
步骤3-2、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模式,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在同步旋转dq轴系下为:
系统电流内环的设计为
三相功率在dq坐标下表达式为
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电压控制模式,P-f和Q-U下垂特性为
式中,fn、Un为输出电压的额定频率和幅值;Pn、Qn为输出额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kp、kq为下垂特性的斜率。
步骤4、通过MATLAB平台,在各单位建模基础上,搭建了微电网模型。
步骤5、孤岛数据提取、在MATLAB搭建的微电网模型上,仿真并网点电压的波形。仿真分以下两种情况:
(1)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相同,功率范围从75.5kW到125kW,每隔0.5kW进行一次仿真。共进行100组仿真。
(2)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不同,光伏输出选取100kW保持不变,负载功率范围75.5kW到125kW,每隔1kW做一次仿真,共进行50组仿真实验。仿真流程如下:
仿真开始,运行储能系统、大电网及负载;在1s时、光伏发电系统启动;在2s时、电容器组投入,3s时退出;在4s时、大电网系统退出,微电网运行在孤岛状态。
步骤6、搭建深度前馈网络模型,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6-1、深度前馈网络预测模型架构:
结构构建主要是确定隐含层的层数,因为含有多个隐含层,它的学习能力更强。目标h与输入变量x之间的关系为
h=g(x,ω) (13)
第一层和第二层表达式为:
式中、h为输出变量目标,x为输入变量。按照这种链式结构发展下去就是深层神经网络结构。前馈神经网络构建选取并网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入,预测的微电网状态作为输出。隐藏层个数为3个。
步骤6-2、激活函数选择:
激活函数选取ReLU函数,公式表达式为:
式中,x为输入。
步骤6-3、损失函数选择
损失函数小表示模型效果越优。损失函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L(θ)是真实值与预测值的误差,θ是迭代求解的值,n是样本个数。选取softmax loss为损失函数,该函数具有效果显著且用于分类、计算简单等优点。
步骤6-4、超参数调整策略
超参数根据深度前馈网络不同而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搭建的深度学习模型选择最合适的超参数。
为得到合适的权重及各个参数,就需要优化算法来达到这个目的。Adam优化算法能通过缩放学习率,动态改变学习率的大小,使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步骤6-5、Adam优化算法:
Adam优化算法通过缩放学习率,动态改变学习率的大小,使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输入:步长ε;n个样本;指数衰减速率μ1和μ2并位于区间0到1间;常数ζ以及参数θ
输出:更新后的θ。
(1)初始化一阶s=0、二阶矩变量r=0、时间步t=0;
(2)循环到结束条件;
(3)取n个样本从训练集中,以及样本对应目标值。
(5)t=t+1;s=μ1s+(1-μ1)g;r=μ2s+(1-μ2)g
(8)应用更新θ=θ+Δθ
(9)条件结束。
步骤7、实验环境确定,数据计算工具库选择TensorFlow,Python IDE选择PyCharm。因深度学习算法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者调用相应的函数时需要可以通过调用语言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计算公式,TensorFlow为从事深度学习的科研人员带来便捷。对比于传统的Python,PyCharm使用更为简洁。使用者可以利用PyCharm方便的编写深度学习算法。
步骤8、实验分为两种,第一种实验将仿真数据分为并网运行、光伏启动、电容器投入与孤岛发生四种情况,并网点电压采样周期为5×10-5s,10个半波为一组数据,仿真150次得到150组数据。前100种情况用来训练,后50种情况用来测试模型准确性。第二种实验将并网运行、光伏启动、电容器投入这三种工况归为一种情况、,孤岛运行归为另一种情况。设置深度前馈网络各个超参数,参数值可能随实验进行变化。
步骤9、实验结果分析,当分为并网运行、光伏启动、电容器投入与孤岛四种工况时,模型准确率达不到100%;当分为孤岛和非孤岛两种情况时,实验结果表明:当模型内部结构为隐含层三层,每层神经元个数为700,300,100,采样周期为50μs,模型在75ms内检测出孤岛,理论上准确率100%;模型内部结构为隐含层五层,每层神经元个数为2000,1000,500,200,200,采样周期为100μs,模型在120ms内检测出孤岛,理论上准确率100%。
Claims (1)
1.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为:
步骤1、孤岛检测基本原理分析
式中,PLoad和QLoad为负载消耗有功和无功,PNew和QNew为光伏系统向负载输出有功和无功,PGrid和QGrid为电网向负载提供有功和无功。VPCC为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可根据公共并网点的电压、频率扰动情况判断孤岛是否产生。
步骤2、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运行可靠、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步骤2-1、光伏电池阵列模型:
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流为:
式中,mp为光伏阵列中电池单体的串联组数、ms为并联组数;UPV为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Iph为电池单体的光生电流,Id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Rs和RP分别为光伏电池的串联内阻、并联内阻。q为电子电荷,1.602×10-19C;A为PN节发射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0- 23J/K;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
步骤2-2、控制器及并网逆变器模型建立:
逆变器通过阻抗为R+jωL的电抗器并入电网,电压方程为:
对上式做旋转变换,DC/AC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公式进一步简化为
通过改变id的值改变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改变iq的值改变系统的无功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光伏阵列发出的功率由增量电导法来控制。当dP/dV=0时,光伏发电输出在最大功率点。其中P=VI,功率最大跟踪的目标推导成为min(I/V+dI/dV),光电转换效率最大。
步骤3、储能系统在孤岛运行时,作为主电源执行V/F控制策略,在整个微电网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微电网运行稳定性。
步骤3-1、储能系统等效模型:
锂电池模型以电压源和内阻形式建立。电池的电压为:
电池组剩余电量为:
E0为电压常数项;K和A分别为电压线性项系数和指数项系数;Q为电池容量;B为指数系数。
步骤3-2、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模式,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在同步旋转dq轴系下为:
系统电流内环的设计为
三相功率在dq坐标下表达式为
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电压控制模式,P-f和Q-U下垂特性为
式中,fn、Un为输出电压的额定频率和幅值;Pn、Qn为输出额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kp、kq为下垂特性的斜率。
步骤4、通过MATLAB平台,在各单位建模基础上,搭建了微电网模型。
步骤5、孤岛数据提取、在MATLAB搭建的微电网模型上,仿真并网点电压的波形。仿真分以下两种情况:
(1)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相同,功率范围从75.5kW到125kW,每隔0.5kW进行一次仿真。共进行100组仿真。
(2)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不同,光伏输出选取100kW保持不变,负载功率范围75.5kW到125kW,每隔1kW做一次仿真,共进行50组仿真实验。仿真流程如下:
仿真开始,运行储能系统、大电网及负载;在1s时、光伏发电系统启动;在2s时、电容器组投入,3s时退出;在4s时、大电网系统退出,微电网运行在孤岛状态。
步骤6、搭建深度前馈网络模型,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6-1、深度前馈网络预测模型架构:
结构构建主要是确定隐含层的层数,因为含有多个隐含层,它的学习能力更强。目标h与输入变量x之间的关系为
h=g(x,ω) (13)
第一层和第二层表达式为:
式中、h为输出变量目标,x为输入变量。按照这种链式结构发展下去就是深层神经网络结构。前馈神经网络构建选取并网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入,预测的微电网状态作为输出。隐藏层个数为3个。
步骤6-2、激活函数选择:
激活函数选取ReLU函数,公式表达式为:
式中,x为输入。
步骤6-3、损失函数选择
损失函数小表示模型效果越优。损失函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L(θ)是真实值与预测值的误差,θ是迭代求解的值,n是样本个数。选取softmaxloss为损失函数,该函数具有效果显著且用于分类、计算简单等优点。
步骤6-4、超参数调整策略
超参数根据深度前馈网络不同而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搭建的深度学习模型选择最合适的超参数。
为得到合适的权重及各个参数,就需要优化算法来达到这个目的。Adam优化算法能通过缩放学习率,动态改变学习率的大小,使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步骤6-5、Adam优化算法:
Adam优化算法通过缩放学习率,动态改变学习率的大小,使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输入:步长ε;n个样本;指数衰减速率μ1和μ2并位于区间0到1间;常数ζ以及参数θ
输出:更新后的θ。
(1)初始化一阶s=0、二阶矩变量r=0、时间步t=0;
(2)循环到结束条件;
(3)取n个样本从训练集中,以及样本对应目标值。
(5)t=t+1;s=μ1s+(1-μ1)g;r=μ2s+(1-μ2)g
(8)应用更新θ=θ+Δθ
(9)条件结束。
步骤7、实验验证
通过使用pycharm与TensorFLow搭建基于深度前馈网络的孤岛检测模型,分别在并网运行、光伏启动、电容器投入与孤岛发生四种情况进行实验验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15430.0A CN112821448B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15430.0A CN112821448B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1448A true CN112821448A (zh) | 2021-05-18 |
CN112821448B CN112821448B (zh) | 2023-06-09 |
Family
ID=7585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15430.0A Active CN112821448B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2144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9386A (zh) * | 2021-09-28 | 2021-12-24 | 湘潭大学 | 一种孤岛中压微电网下抑制电网频率波动的控制方法 |
CN116933497A (zh) * | 2023-06-16 | 2023-10-24 | 天津大学 | 一种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电站并网孤岛检测方法 |
CN118151559A (zh) * | 2024-05-11 | 2024-06-07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仿真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4746A (zh) * | 2010-07-20 | 2011-01-12 | 郑军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950976A (zh) * | 2010-08-25 | 2011-01-19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一种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并网运行方法 |
CN104993516A (zh) * | 2015-07-16 | 2015-10-21 |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单元的微网系统 |
KR101689315B1 (ko) * | 2015-07-29 | 2017-01-02 | 인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마이크로그리드의 멀티 주파수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07153845A (zh) * | 2017-05-25 | 2017-09-12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并网光伏系统的孤岛检测法 |
CN110021960A (zh) * | 2019-04-23 | 2019-07-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孤岛微电网电压频率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10015430.0A patent/CN1128214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4746A (zh) * | 2010-07-20 | 2011-01-12 | 郑军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950976A (zh) * | 2010-08-25 | 2011-01-19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一种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并网运行方法 |
CN104993516A (zh) * | 2015-07-16 | 2015-10-21 |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单元的微网系统 |
KR101689315B1 (ko) * | 2015-07-29 | 2017-01-02 | 인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마이크로그리드의 멀티 주파수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07153845A (zh) * | 2017-05-25 | 2017-09-12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并网光伏系统的孤岛检测法 |
CN110021960A (zh) * | 2019-04-23 | 2019-07-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孤岛微电网电压频率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周东宝等: "基于改进型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电网技术》 * |
周唯: "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期》 * |
程启明等: "一种适用于孤岛运行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电网技术》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9386A (zh) * | 2021-09-28 | 2021-12-24 | 湘潭大学 | 一种孤岛中压微电网下抑制电网频率波动的控制方法 |
CN113839386B (zh) * | 2021-09-28 | 2023-09-26 | 湘潭大学 | 一种孤岛中压微电网下抑制电网频率波动的控制方法 |
CN116933497A (zh) * | 2023-06-16 | 2023-10-24 | 天津大学 | 一种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电站并网孤岛检测方法 |
CN116933497B (zh) * | 2023-06-16 | 2024-08-27 | 天津大学 | 一种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电站并网孤岛检测方法 |
CN118151559A (zh) * | 2024-05-11 | 2024-06-07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仿真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1448B (zh) | 2023-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21448B (zh) |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 |
Dadfar et al. | Enhanc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hybrid battery/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FGS-PID in grid-connected mode | |
El-Khatib et al. | A proposed advanc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a photovoltaic-solar pump system | |
Chtouki et al. |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neural perturb and observe MPPT methods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 |
Boutabba et al. | A new implementation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based on fuzzy logic algorithm for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 |
Maamir et al. | Neural network power management for hybrid electric elevator application | |
Yong et al. | The MPPT control method by using BP neural networks in PV generating system | |
CN112711294B (zh) | 一种局部遮挡下光伏阵列全局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 | |
Arora et al. | AI based MPPT methods for grid connected PV systems under non linear changing solar irradiation | |
Narendiran et al. |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MPPT techniques for maximizing power extraction and eliminating oscillations in PV system | |
Oufettoul et al. | MPPT techniques investigation in photovoltaic system | |
Ge et al. | An Improved 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chnique in Photovoltaic Systems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 | |
Bahmanpour et al. | Nonlinear control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hybrid power system | |
Al-Bahadili et al. | Simulation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 |
Zhu et al. | Research on MPPT of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Based on the PSO-BP Neural Network | |
Agarwal et al. |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hotovoltaic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 |
Zhou et al. | An overview of photovoltaic system | |
Rezvani et al. | Comparison study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techniques for PV systems in the grid connected mode | |
Agwa et al. | Photovoltaic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
Cheng et al. | Self-adjusting fuzzy MPPT PV system control by FPGA design | |
Wang et al. | Sim-to-Real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with Domain Randomization and Adaptation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 |
Ganguly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tudent Psychology-Based Optimization for the Frequency Control of Hybrid-Power System | |
Mahmud et al. | ANFISPID-based voltage regulation strategy for grid-tied renewable DG system with ESS | |
Abdelmalek et al. | Comparison between MPPTs for PV systems using P&O and Grey Wolf controllers | |
John De Britto et al. | An optimized tuning of PID controller using bio-inspired algorithm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and current in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