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1341B -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1341B
CN112821341B CN202110191716.4A CN202110191716A CN112821341B CN 112821341 B CN112821341 B CN 112821341B CN 202110191716 A CN202110191716 A CN 202110191716A CN 112821341 B CN112821341 B CN 112821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ing plates
close
plate
slee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17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1341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te Electr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te Electr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te Electr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te Electr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17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1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1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1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1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1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一号连接板,所述二号支撑板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二号连接板,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两块二号连接板的形状均呈圆弧形,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相靠近的一面均连接有与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相接触的密封圈,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卡装机构,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一号固定块。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水机构能够避免水分渗透进该连接结构的内部,避免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的连接处发生短路,从而能够延长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接线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现有的智能电网配套接线在连接的时候,需要将两根线的外层保护套剥掉,再将其缠绕在一起,现有的一些网线在工作的时候,需要被埋在地底下,从而非常容易受潮,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漏电的现象,导致电网无法正常工作,线路发生报废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需要人工去更换,造成了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工人在维修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触电,网线埋在地下的时候,容易发生下沉,使得网线之间发生脱落,从而使得电网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网线埋在地下容易发生漏电和下沉的情况,导致电网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一号连接板,所述二号支撑板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二号连接板,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两块二号连接板的形状均呈圆弧形,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相靠近的一面均连接有与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相接触的密封圈,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卡装机构,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一号固定块,两块所述二号连接板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二号固定块,所述二号固定块和一号固定块的中间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安装机构,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的内部共同设置有缠绕机构和插装机构,所述插装机构包括等距离对称插装在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外侧的多根套筒,多根所述套筒相靠近的一端共同设置有与一号连接板转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多根所述套筒均呈倾斜状,多根所述套筒的内部均竖直滑动插装有支撑杆,多根所述支撑杆靠近套筒的一端均连接有与套筒滑动连接的突起,所述套筒靠近突起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与突起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套筒靠近突起一端内部竖直连接有与突起相接触的一号弹簧,在所述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的外侧共同设置有防水机构。
优选的,所述卡装机构包括竖直连接在一号连接板靠近二号连接板一端的卡块,所述二号连接板靠近一号连接板的一端竖直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一号连接板中间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水平插装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水平插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与圆筒固定连接的定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定位块一端外侧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水平连接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远离活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槽滑动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形状为三角体,在所述圆筒靠近限位块一端外侧对称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竖直转动插装在一号支撑板中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水平连接有第一手轮,所述旋转轴远离第一手轮的一端贯穿旋转轴并延伸至旋转轴的下方且端部竖直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侧对称开设有通孔,在所述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一号支撑板外侧的安装口内部竖直插装有与通孔相适配的一号电线,所述二号支撑板外侧的安装口内部竖直插装有与通孔相适配的二号电线。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转动插装在一号支撑板外侧与二号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一号支撑板并延伸至一号支撑板的上方且端部水平连接有第二手轮,所述螺纹杆两端的螺纹呈反向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外侧水平螺纹连接有分别与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滑动连接的滑板,两块所述滑板的中间均开设有凹槽,两块所述滑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分别与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滑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水平对称连接在滑板外侧的滑块,所述一号连接板的内部竖直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水平滑动套设在一号支撑板外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以一号支撑板为圆心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的中间均竖直插装有与一号支撑板相接触的螺栓,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竖直对称连接有保护套,两块所述保护套相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块相适配的插槽,两块所述支撑架中间两侧均水平连接有固定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插装机构,使得两块一号连接板能够固定在一起,也使得两块二号连接板能够固定在一起,将卡块插装到卡槽的内部,使得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能够固定在一起,在密封圈的配合下,从而使得一号连接板和一号支撑板能够固定在一起,二号支撑板和二号连接板能够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避免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的内部受潮,在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的相互配合下,对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的连接处起到了防护的作用,通过设置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使得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能够插装在两个安装口的内部并贯穿通孔,通过转动第一手轮,带动旋转轴和圆盘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能够随着圆盘一起发生转动,并以旋转轴为圆心缠绕在一起,不需要人工手动将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缠绕在一起,避免缠绕的时候发生漏电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避免在缠绕的时候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将工人的手划伤,从而便于提高连接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时的安全性,保证了工人的身体安全,通过转动第二手轮,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在滑块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得两块滑板能够在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的内部向反方向移动,滑板内部中间开设凹槽,能够避免影响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的缠绕,滑板在移动的时候挤压套筒,将套筒挤压出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的内部,并将支撑杆向套筒的内部挤压,在一号弹簧的配合下,使得突起贯穿限位孔的内部,从而使得支撑杆能够插装在土壤内部,避免该连接结构下沉,从而使得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之间分离,使得电网无法使用,通过设置防水机构能够避免水分渗透进该连接结构的内部,避免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的连接处发生短路,从而能够延长一号电线和二号电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电线;2、二号电线;3、一号连接板;4、二号连接板;5、密封圈;6、一号支撑板;7、旋转轴;8、第一手轮;9、圆盘;10、螺纹杆;11、第二手轮;12、二号支撑板;13、滑板;14、滑块;15、滑槽;16、套筒;17、支撑杆;18、一号弹簧;19、突起;20、卡槽;21、卡块;22、一号固定块;23、二号固定块;24、定位孔;25、圆筒;26、定位块;27、活动槽;28、二号弹簧;29、限位块;30、限位槽;31、支撑架;32、保护套;33、插槽;34、螺栓;35、安装孔;36、固定环;37、凹槽;38、通孔;39、安装口;4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一号支撑板6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一号连接板3,二号支撑板12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二号连接板4,两块一号连接板3和两块二号连接板4的形状均呈圆弧形,两块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相靠近的一面均连接有与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相接触的密封圈5,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卡装机构,卡装机构包括竖直连接在一号连接板3靠近二号连接板4一端的卡块21,二号连接板4靠近一号连接板3的一端竖直开设有与卡块21相适配的卡槽20;将卡块21插装到卡槽20的内部,使得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能够固定在一起,在密封圈5的配合下,使得一号连接板3和一号支撑板6能够固定在一起,二号支撑板12和二号连接板4能够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避免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受潮。
两块一号连接板3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一号固定块22,两块二号连接板4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二号固定块23,二号固定块23和一号固定块22的中间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一号连接板3中间的定位孔24,定位孔24的内部水平插装有圆筒25,圆筒25的内部水平插装有定位块26,定位块26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与圆筒25固定连接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定位块26一端外侧的活动槽27,活动槽27的内部水平连接有二号弹簧28,二号弹簧28远离活动槽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槽27滑动连接的限位块29,限位块29的形状为三角体,在圆筒25靠近限位块29一端外侧对称开设有与限位块29相适配的限位槽30;通过将圆筒25插装在定位孔24的内部,再将定位块26插装在圆筒25的内部,使得限位块29在二号弹簧28和活动槽27的相互配合下,贯穿限位槽30的内部,从而使得两块一号固定块22能够固定在一起,两块二号固定块23也能够固定在一起。
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共同设置有缠绕机构和插装机构,缠绕机构包括竖直转动插装在一号支撑板6中间的旋转轴7,旋转轴7的一端水平连接有第一手轮8,旋转轴7远离第一手轮8的一端贯穿旋转轴7并延伸至旋转轴7的下方且端部竖直连接有圆盘9,圆盘9的外侧对称开设有通孔38,在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安装口39,一号支撑板6外侧的安装口39内部竖直插装有与通孔38相适配的一号电线1,二号支撑板12外侧的安装口39内部竖直插装有与通孔38相适配的二号电线2;通过设置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使得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能够插装在两个安装口39的内部并贯穿通孔38,通过转动第一手轮8,带动旋转轴7和圆盘9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能够随着圆盘9一起发生转动,并以旋转轴7为圆心缠绕在一起,不需要人工手动将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缠绕在一起,避免缠绕的时候发生漏电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避免在缠绕的时候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将工人的手划伤,从而便于提高连接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时的安全性,保证了工人的身体安全。
插装机构包括等距离对称插装在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外侧的多根套筒16,多根套筒16相靠近的一端共同设置有与一号连接板3转动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转动插装在一号支撑板6外侧与二号支撑板12转动连接的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一端贯穿一号支撑板6并延伸至一号支撑板6的上方且端部水平连接有第二手轮11,螺纹杆10两端的螺纹呈反向设置,螺纹杆10的外侧水平螺纹连接有分别与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滑动连接的滑板13,两块滑板13的中间均开设有凹槽37,两块滑板13的外侧均设置有分别与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固定连接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水平对称连接在滑板13外侧的滑块14,一号连接板3的内部竖直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滑槽15,多根套筒16均呈倾斜状,多根套筒16的内部均竖直滑动插装有支撑杆17,多根支撑杆17靠近套筒16的一端均连接有与套筒16滑动连接的突起19,套筒16靠近突起19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与突起19相适配的限位孔40,套筒16靠近突起19一端内部竖直连接有与突起19相接触的一号弹簧18;通过转动第二手轮11,带动螺纹杆10进行旋转,在滑块14和滑槽15的相互配合下,使得两块滑板13能够在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向反方向移动,滑板13内部中间开设凹槽37,能够避免影响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的缠绕,滑板13在移动的时候挤压套筒16,将套筒16挤压出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并将支撑杆17向套筒16的内部挤压,在一号弹簧18的配合下,使得突起19贯穿限位孔40的内部,从而使得支撑杆17能够插装在土壤内部,避免该连接结构下沉。
在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外侧共同设置有防水机构,防水机构包括水平滑动套设在一号支撑板6外侧的支撑架31,支撑架31的外侧以一号支撑板6为圆心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5,多个安装孔35的中间均竖直插装有与一号支撑板6相接触的螺栓34,支撑架31的两侧竖直对称连接有保护套32,两块保护套32相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块22相适配的插槽33,两块支撑架31中间两侧均水平连接有固定环36;通过设置支撑架31,在螺栓34和安装孔35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支撑架31能够固定在一号支撑板6的外侧,通过设置保护套32和插槽33,能够对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外侧进行防护和防水,通过设置固定环36,便于对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连接处进行防水,从而能够避免水分渗透进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从而导致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发生短路的现象,使得电网无法正常工作。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插装机构,使得两块一号连接板3能够固定在一起,也使得两块二号连接板4能够固定在一起,将卡块21插装到卡槽20的内部,使得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能够固定在一起,在密封圈5的配合下,从而使得一号连接板3和一号支撑板6能够固定在一起,二号支撑板12和二号连接板4能够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避免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受潮,通过设置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使得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能够插装在两个安装口39的内部并贯穿通孔38,通过转动第一手轮8,带动旋转轴7和圆盘9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能够随着圆盘9一起发生转动,并以旋转轴7为圆心缠绕在一起,通过转动第二手轮11,带动螺纹杆10进行旋转,在滑块14和滑槽15的相互配合下,使得两块滑板13能够在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向反方向移动,滑板13内部中间开设凹槽37,能够避免影响一号电线1和二号电线2的缠绕,滑板13在移动的时候挤压套筒16,将套筒16挤压出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并将支撑杆17向套筒16的内部挤压,在一号弹簧18的配合下,使得突起19贯穿限位孔40的内部,从而使得支撑杆17能够插装在土壤内部,避免该连接结构下沉,通过设置防水机构能够避免水分渗透进该连接结构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板(6)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一号连接板(3),所述二号支撑板(12)的外侧对称连接有两块二号连接板(4),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3)和两块二号连接板(4)的形状均呈圆弧形,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3)相靠近的一面以及两块所述二号连接板(4)相靠近的一面均分别连接有与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相接触的密封圈(5),所述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卡装机构,两块所述一号连接板(3)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一号固定块(22),两块所述二号连接板(4)相靠近的一端均竖直连接有二号固定块(23),所述二号固定块(23)和一号固定块(22)的中间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安装机构,所述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内部共同设置有缠绕机构和插装机构,所述插装机构包括等距离对称插装在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外侧的多根套筒(16),多根所述套筒(16)相靠近的一端共同设置有与一号连接板(3)转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多根所述套筒(16)均呈倾斜状,多根所述套筒(16)的内部均竖直滑动插装有支撑杆(17),多根所述支撑杆(17)靠近套筒(16)的一端均连接有与套筒(16)滑动连接的突起(19),所述套筒(16)靠近突起(19)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与突起(19)相适配的限位孔(40),所述套筒(16)靠近突起(19)一端内部竖直连接有与突起(19)相接触的一号弹簧(18),在所述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的外侧共同设置有防水机构;
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竖直转动插装在一号支撑板(6)中间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一端水平连接有第一手轮(8),所述旋转轴(7)远离第一手轮(8)的一端贯穿旋转轴(7)并延伸至旋转轴(7)的下方且端部竖直连接有圆盘(9),所述圆盘(9)的外侧对称开设有通孔(38),在所述一号支撑板(6)和二号支撑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安装口(39),所述一号支撑板(6)外侧的安装口(39)内部竖直插装有与通孔(38)相适配的一号电线(1),所述二号支撑板(12)外侧的安装口(39)内部竖直插装有与通孔(38)相适配的二号电线(2);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转动插装在一号支撑板(6)外侧与二号支撑板(12)转动连接的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一端贯穿一号支撑板(6)并延伸至一号支撑板(6)的上方且端部水平连接有第二手轮(11),所述螺纹杆(10)两端的螺纹呈反向设置,所述螺纹杆(10)的外侧水平螺纹连接有分别与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滑动连接的滑板(13),两块所述滑板(13)的中间均开设有凹槽(37),两块所述滑板(13)的外侧均设置有分别与一号连接板(3)和二号连接板(4)固定连接的滑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装机构包括竖直连接在一号连接板(3)靠近二号连接板(4)一端的卡块(21),所述二号连接板(4)靠近一号连接板(3)的一端竖直开设有与卡块(21)相适配的卡槽(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一号连接板(3)中间的定位孔(24),所述定位孔(24)的内部水平插装有圆筒(25),所述圆筒(25)的内部水平插装有定位块(26),所述定位块(26)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与圆筒(25)固定连接的定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定位块(26)一端外侧的活动槽(27),所述活动槽(27)的内部水平连接有二号弹簧(28),所述二号弹簧(28)远离活动槽(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槽(27)滑动连接的限位块(29),所述限位块(29)的形状为三角体,在所述圆筒(25)靠近限位块(29)一端外侧对称开设有与限位块(29)相适配的限位槽(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水平对称连接在滑板(13)外侧的滑块(14),所述一号连接板(3)的内部竖直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滑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机构包括水平滑动套设在一号支撑板(6)外侧的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的外侧以一号支撑板(6)为圆心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5),多个所述安装孔(35)的中间均竖直插装有与一号支撑板(6)相接触的螺栓(34),所述支撑架(31)的两侧竖直对称连接有保护套(32),两块所述保护套(32)相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块(22)相适配的插槽(33),两块所述支撑架(31)中间两侧均水平连接有固定环(36)。
CN202110191716.4A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Active CN112821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1716.4A CN112821341B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1716.4A CN112821341B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1341A CN112821341A (zh) 2021-05-18
CN112821341B true CN112821341B (zh) 2022-08-19

Family

ID=7586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1716.4A Active CN112821341B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134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25832A (en) * 1995-11-06 2006-08-30 Japan Recom Ltd Closure for cable connection
DE102011056466A1 (de) * 2011-12-15 2013-06-20 Telegärtner Karl Gärtner GmbH Koaxial-Steckverbinderanordnung
AU2013384335B2 (en) * 2013-03-26 2018-03-01 Prysmian S.P.A. Automated tightener for a wet mate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DE102015121803A1 (de) * 2015-12-15 2017-06-22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Kabelabdichtung
CN105896454A (zh) * 2016-06-26 2016-08-24 陈勇 标准接头式低压浅水电线连接防水装置
CN209298863U (zh) * 2019-02-26 2019-08-23 张传 一种电缆防水装置
CN210283972U (zh) * 2019-06-19 2020-04-10 王利 一种铁路电力输电线路防缠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1341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1341B (zh) 一种智能电网配套接线连接结构
CN21236618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5g室外天线
CN111509632B (zh) 一种电缆保护装置
CN203071258U (zh) 带电作业接线夹
CN114883973B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安装用对轴装置
CN213879233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地下电缆保护装置
CN111864679B (zh) 一种电力输送架空线路电缆隔离棒
CN214099056U (zh) 一种环网柜广告宣传栏安装结构
CN211480926U (zh) 一种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保护用壳体
CN211206667U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电力仪表
CN210725601U (zh) 一种环境气象监测用控制装置
CN209982028U (zh) 一种电网雷击监测保护系统
CN210490388U (zh) 一种带有连接组件的低压母线
CN208226322U (zh) 一种具有防雨功能的配电柜
CN206774879U (zh) 一种采用通道隔离技术的电塔防雷装置
CN110987270A (zh) 一种接触网张力传感器装置
CN217767888U (zh) 一种阻燃性电力电缆
CN220797120U (zh) 电缆分支箱的电缆接地工具
CN216312413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配电柜
CN214198088U (zh) 一种输电线路防外破监测装置
CN213340254U (zh) 新型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
CN212783858U (zh) 一种并沟线夹接地装置
CN217607459U (zh) 一种电缆分流线夹
CN211958741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线缆转接器
CN212543298U (zh) 一种煤矿井下采煤机用电缆夹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063000 No. 36, Zone E, 23rd floor, west side of Weiguo Road (Tang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south side of Daqing Road, Tang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te electr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ang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Park forest Street No. 583

Applicant before: Xu Xiut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