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8501B -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8501B
CN112818501B CN201911117148.2A CN201911117148A CN112818501B CN 112818501 B CN112818501 B CN 112818501B CN 201911117148 A CN201911117148 A CN 201911117148A CN 112818501 B CN112818501 B CN 112818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ility
oil well
representative
dynamic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71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8501A (zh
Inventor
李勇
孙亮
张琪
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71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8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8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8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8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动态监测数据;根据各代表油井动态监测数据得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根据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选取目标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目标油井动态监测数据;根据目标油井动态监测数据得到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者得到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和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该方法为碳酸盐岩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地质参数。

Description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岩心-测井解释渗透率关系建立渗透率场的方法是一种经典的地质模型渗透率场建模方法,但岩心分析方法得到的地层渗透率只能代表取心井点处的绝对渗透率,不能反映井实际生产时流体流动条件下的动态渗透率特征,特别是对于类似中东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多模态的特征,储层经历短期暴露溶蚀及生物扰动等作用导致部分层段孔洞发育,使得基于岩心-测井渗透率关系建立的渗透率场表征精度一直难以提高。
目前油藏静态渗透率场校正的方法主要是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局部属性修改或多次动态历史拟合加以修正,这不仅极大的耗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历史拟合阶段对渗透率的修正缺乏基于地质认识的科学依据,因此静态渗透率场的修正精度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由于试井解释资料或生产测井资料求取的地层参数代表井附近及较大范围内的平均有效渗透率,也就是说这些参数是在流体流动条件下测得,与井的产能直接相关,应用动态监测数据得到的油藏动态渗透率更为准确。目前,国内外学者少有通过测井解释方法与动态监测手段相结合来确定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场的综合研究。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动态监测数据对测井解释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为碳酸盐岩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地质参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
步骤二,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步骤三,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步骤四,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
步骤五,根据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者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和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步骤六,根据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
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具体包括:
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将多个代表油井根据生产层段、沉积相或储层岩相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类型的代表油井,将各类型代表油井分别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各类型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本发明根据岩相和岩石物理特征将地层划分岩石类型,可以更为准确的反映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特征,以此为基础计算不同岩相的静、动态渗透率;由于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特别是中东地区以孔隙型为主的碳酸盐岩油藏,其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具有多模态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为复杂,并非常规的线性关系,本发明创造性地增加了基于岩石类型划分渗透率的分类方法,分类更加精细,并体现不同岩相储层的渗流物理特征,因而计算得到的动态渗透率也更加准确,提高了校正精度。
优选地,所述动态监测包括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
优选地,所述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试井资料和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
优选地,所述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
优选地,所述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
优选地,所述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试井资料和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因某些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不全,可能仅有测井资料,缺少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对于动态监测数据不全以及动态监测数据齐全的目标油井,本申请采用了不同的校正方法,例如,针对动态监测资料齐全的目标油井,直接应用动态渗透率校正静态渗透率;针对没有试井或产液及吸水剖面的生产井和注水井,则应用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测井解释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
优选地,步骤二中,所述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包括:
根据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
根据各代表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具体包括:
根据各生产层段类型、各沉积相类型或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
根据各生产层段类型、各沉积相类型或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本发明根据不同岩相类型计算静、动态渗透率,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具体包括:
绘制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具体包括:
根据代表油井的生产层段类型、沉积相类型或储层岩相类型,绘制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本发明通过建立不同岩相渗透率的校正公式,可以体现不同类型储层的渗流特征的差异性。
优选地,所述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如式(I)所示:
kd=aks+b (I);
式(I)中,
kd表示动态渗透率,单位为10-3μm2
ks表示静态渗透率,单位为10-3μm2
a和b表示拟合参数,无量纲。
优选地,步骤四中,所述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具体包括:
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优选地,步骤五中,所述根据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者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和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具体包括:
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时,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时,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的试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试井资料和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时,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优选地,步骤六中,所述根据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油井的生产层段类型、沉积相类型或储层岩相类型,选择对应类型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将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带入该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或使用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直接替换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本发明针对动态监测数据齐全的生产井及注水井,直接应用试井解释动态渗透率或根据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计算得到的动态渗透率校正吸水对不同层段、不同沉积相或不同岩相的测井解释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针对没有试井或产液及吸水剖面的生产井和注水井,应用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测井解释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其中经过分类校正后的渗透率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渗流特征,为地质模型渗透率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代表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包括:
根据各代表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达西定律和渗流力学理论,计算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目标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包括:
根据目标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达西定律和渗流力学理论,计算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进一步地,根据各代表油井或目标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公式(II),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或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Figure BDA0002274380600000051
上述式(II)中,
K表示动态渗透率,单位为μm2
Q表示油井的地面产量,单位为m3/d;
μo表示原油黏度,单位为mPa·s;
Bo表示原油体系系数,单位为m3/m3
h表示油层厚度,单位为m;
re表示油井泄油半径,在实际井网中取该井与邻近油井井距的一半,单位为m;
rw表示油井井底半径,单位为m;
S表示表皮因子,通过地层测试资料获取,无因次量;
Pe表示油井静压,单位为Pa;
Pw表示油井井底流压,单位为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方法基于试井分析结果或产液剖面测试资料计算碳酸盐岩油藏的动态渗透率,并根据不同储层类型应用动态渗透率校正测井解释静态渗透率;经过校正后的静态渗透率可用于精细油藏描述,提高了地质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和方案预测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曲线图。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曲线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曲线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渗透率校正前后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结果对比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曲线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曲线图。
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解决现有岩心-测井渗透率关系建立的渗透率场表征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
S102、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S103、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S104、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
S105、根据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者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和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S106、根据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研究需要,上述所述动态监测具体可以包括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动态监测数据具体可以包括: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具体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011、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S1021、根据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各代表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S1031、绘制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S1041、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S1051、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S1061、根据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得到更为精确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将多个代表油井根据生产层段、沉积相或储层岩相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类型的代表油井,具体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012、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将多个代表油井根据生产层段、沉积相或储层岩相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类型的代表油井,将各类型代表油井分别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各类型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S1022、根据各生产层段类型、各沉积相类型或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各生产层段类型、各沉积相类型或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S1032、根据代表油井的生产层段类型、沉积相类型或储层岩相类型,绘制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S1042、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S1052、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S1062、根据目标油井的生产层段类型、沉积相类型或储层岩相类型,选择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将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带入该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使用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直接替换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所述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如式(I)所示:
kd=aks+b (I);
式(I)中,
kd表示动态渗透率,单位为10-3μm2
ks表示静态渗透率,单位为10-3μm2
a和b表示拟合参数,无量纲。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充分利用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代表油井或目标油井的动态渗透率,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各代表油井或目标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达西定律和渗流力学理论,计算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或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具体地,
根据各代表油井或目标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公式(II),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或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Figure BDA0002274380600000091
上述式(I)中,
K表示动态渗透率,单位为μm2
Q表示油井的地面产量,单位为m3/d;
μo表示原油黏度,单位为mPa·s;
Bo表示原油体系系数,单位为m3/m3
h表示油层厚度,单位为m;
re表示油井泄油半径,在实际井网中取该井与邻近油井井距的一半,单位为m;
rw表示油井井底半径,单位为m;
S表示表皮因子,通过地层测试资料获取,无因次量;
Pe表示油井静压,单位为Pa;
Pw表示油井井底流压,单位为Pa。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油田研究过程中均会进行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和数据质量检查,同时也都会进行生产层段对比、沉积相划分及储层岩相划分,本申请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某中东碳酸盐岩油藏进行目标油井的分析研究,该目标油井无试井及产吸剖面,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从该地区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将多个代表油井根据储层岩相进行分类得到六个岩相类型(分别为R1,R2,R3,R4,R5和R6)的代表油井,将各岩相类型代表油井分别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各类型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2)根据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公式(II),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其中,选择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的生产井P1井作为代表油井之一,其计算结果如表1;
3)根据代表油井的储层岩相类型,绘制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如图2所示,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由图1可以看出,静态、动态渗透率在不同单井、不同岩相之间差异程度不同;R1-R2岩相的动态、静态渗透率较为接近,两者比值在0~5左右,R3-R5岩相的动态渗透率明显大于静态渗透率,一般大于5倍以上,R6岩相的动态、静态渗透率相差倍数甚至高达20倍以上;
结合该油藏的地质分层数据、沉积相和岩相研究结果,发现动态渗透率远大于静态渗透率的储层大多分布于各四级层序界面附近,沉积环境为礁滩相,储集层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多模态特征,主要发育粒间孔、溶孔和铸模孔等不同成因和尺度的孔隙。储层的溶蚀孔洞或差异压实—溶蚀扩大缝较发育,可见风化、暴露和淋滤现象,进而导致测井解释的静态渗透率明显偏低,而地层的动态渗透率较高;
4)选择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的生产井P3井作为目标油井,对目标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获取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5)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如图3;
6)根据目标油井的储层岩相类型,选择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即图2中kd=8.08ks-3.67;
将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带入该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如图4所示;校正后的静态渗透率是测井解释静态渗透率的7-8倍;
7)将该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输入到地质模型中对渗透率场进行更新。应用校正后的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对比地质模型校正前后历史拟合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校正前该油藏静态渗透率值偏低,衰竭开发压力保持程度低,注水后生产井见效差,导致油藏历史拟合日产油量低于实际生产数据;校正后油藏静态渗透率场更符合实际,因此历史拟合精度明显提高,这也验证了校正方法的可靠性。
表1根据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计算P1井动态渗透率结果表
Figure BDA000227438060000011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某中东碳酸盐岩油藏进行目标油井的分析研究,该目标油井动态监测数据齐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的生产井P2井作为目标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2)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如图6所示;根据目标油井的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结合公式(II),计算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如图7所示;
3)直接应用步骤2)中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计算得到的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直接替换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如图8所示;
4)将该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输入到地质模型中对渗透率场进行更新。应用校正后的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对比地质模型校正前后历史拟合结果可知校正后油藏静态渗透率场更符合实际。
综上,本发明在国外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方案编制中均进行了应用,采用静态渗透率校正后的的油藏地质模型更为准确,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精度也大大提升,验证了本发明的可靠性。该方法在多个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开发方案预测结果更加可信,减小了油藏开发风险,为油藏生产规划提供了保障。本发明的方法在陆相或海相碳酸盐岩油藏中均适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7)

1.一种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
步骤二,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步骤三,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步骤四,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目标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
步骤五,根据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者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和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步骤六,根据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其中,步骤三中,所述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具体包括:
绘制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其中,步骤三中,所述根据所述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与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确定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具体包括:
根据代表油井的生产层段类型、沉积相类型或储层岩相类型,绘制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关系图,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其中,所述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如式(I)所示:
kd=aks+b(I);
式(I)中,
kd表示动态渗透率,单位为10-3μm2
ks表示静态渗透率,单位为10-3μm2
a和b表示拟合参数,无量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
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其中所述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试井资料和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进行动态监测,获取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具体包括:
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选取多个代表油井,将多个代表油井根据生产层段、沉积相或储层岩相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类型的代表油井,将各类型代表油井分别进行测井作业、试井作业、以及产液及吸水剖面测试作业,获取各类型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试井资料和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包括:
根据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
根据各代表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根据各代表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和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具体包括:
根据各生产层段类型、各沉积相类型或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静态渗透率;
根据各生产层段类型、各沉积相类型或各储层岩相类型的代表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类型的代表油井动态渗透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根据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或者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和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具体包括:
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时,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时,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的试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目标油井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测井资料、试井资料和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时,根据目标油井的测井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根据目标油井的试井资料或产液及吸水剖面资料得到对应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根据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对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油井的生产层段类型、沉积相类型或储层岩相类型,选择对应类型的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或对应类型的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
将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带入该静态渗透率校正公式,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或使用目标油井动态渗透率直接替换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得到校正后的目标油井静态渗透率。
CN201911117148.2A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Active CN112818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148.2A CN112818501B (zh)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148.2A CN112818501B (zh)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8501A CN112818501A (zh) 2021-05-18
CN112818501B true CN112818501B (zh) 2022-11-04

Family

ID=75851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7148.2A Active CN112818501B (zh)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8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7785A (zh) * 2021-05-21 2022-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生屑灰岩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586042B (zh) * 2021-07-09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孔隙型碳酸盐岩动态渗透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502A (zh) * 2013-08-05 2013-11-2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
CN104963657A (zh) * 2015-05-27 2015-10-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高含水期监测数据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6546525A (zh) * 2016-11-02 2017-03-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建立三维渗透率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502A (zh) * 2013-08-05 2013-11-2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
CN104963657A (zh) * 2015-05-27 2015-10-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高含水期监测数据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6546525A (zh) * 2016-11-02 2017-03-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建立三维渗透率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渗透率建模新方法;薛永超等;《特种油气藏》;20100425(第02期);全文 *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测井渗透率校正;薛永超等;《测井技术》;20060830(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8501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1422B (zh) 一种页岩气井间距优化开采方法
US8275589B2 (en) Modeling a reservoir using a compartment model and a geomechanical model
US8359184B2 (en) Method, program and computer system for scaling hydrocarbon reservoir model data
US9176255B2 (en)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CN112818501B (zh)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CN109684685B (zh) 一种多分支井水合物降压开采条件下的产能及储层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12145165B (zh)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CN107762483B (zh) 一种基于测井曲线的相关系数及包络面积的流体识别方法
CN114066084B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相渗曲线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9667576B (zh) 一种高矿化度成因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
CN109763812B (zh) 基于摩尔-库伦理论的水合物开采力学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CN112505754B (zh)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CN111706318B (zh) 一种确定低渗储层剩余油分布状况的方法
CN112287508B (zh) 基于地层压力等效密度确定油气水界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15592A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大斜度/水平井电阻率校正方法
Jasim et al. Specifying quality of a tight oil reservoir through 3-d reservoir modeling
CN116306118A (zh) 一种裂缝建模方法
CN107704646B (zh)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改造后的建模方法
CN114060015B (zh) 一种致密砂岩含气性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Ballin et al. New reservoir dynamic connectivity measurement for efficient well placement strategy analysis under depletion
CN111335871A (zh) 一种基于分层产能评价的查层补孔技术方法
CN114109349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指数/饱和度指数的确定方法
CN112031740B (zh) 基于地层元素的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0566196B (zh) 一种储层连通性分析方法
McLennan et al. Best Practic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 Alberta Oils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